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6、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1911、10、10 中华民国:1912、1、1 历史意义:推翻帝制、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诞生:100周年三 Nhomakorabea深度分析
1、基本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皇权与 相权的矛盾 2、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历史影响: 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 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在 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各地区经济文化交 流。 消极影响: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阻碍历史发展;在思想 上表现为文化专制、钳制思想;封建社会末期阻碍社会 的进步。
⑴贞观之治、措施、影响 ⑵武则天巩固统治的措施、影响 ⑶开元盛世的措施、影响
4、元朝
忽必烈改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农政策
5、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政治上: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厂卫制度、设立廷杖 制度(明朝);设立军机处(清朝) 思想上:八股取士(钳制思想) 文字狱(文化专制) 影响:巩固了封建统治,腐朽性和逐渐衰落阻碍中 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君主权力: 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雍正:设军机处 辛亥革命:废除 5、中央机构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明清时期:废除宰相制度、设军机处 6、地方控制 汉武帝:推恩令 7、思想控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文字狱
二、基本线索
1、秦朝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地方设郡县等
2、汉武帝
⑴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⑵政治上:推恩令,主父偃;强化监察制度 ⑶军事上: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⑷民族上:张骞通西域 作用: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 发展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行省制:中央设“中书 省”;地方设“行中书
明太祖废除丞相,君主 专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 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材料一: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 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
材料二: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
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Hale Waihona Puke ——北师大版七下教材(1)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改变了材料一中所述的现象? 隋朝时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2)为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秦始皇与汉武帝采 取的措施各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描述的是什么现象?产生了什么危害?
材料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 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 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1)“中国之政,自秦始皇始”指什么制度?此制度发 展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 (2)针对材料一和二的现象,秦始皇和元世祖分别采取 了什么对策以巩固如此庞大的版图?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黄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 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绝对服从中央
分封制:西周(奴隶社会)的重要政治制 度,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官员 是世袭产生。
主要官员的方 式:皇帝任命 中央:三公九卿 地方:郡县制
成吉思汗(铁木真) 建立蒙古政权;其 孙忽必烈建立元朝
(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明太祖实行八股取士,其根本的着眼点在于
A 压制知识分子 C 完善法律体制 B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D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秦始皇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

北宋中央集权的体制
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
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 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 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 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 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分化事权,使其 相互节制。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 制,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 制等。 4.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官 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 隋唐之后的科举考 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 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 衣卫等。
第 单元
中国古代的
中央集权制度
商周 建立了以分封制 和宗法制为核心 的早期政治制度 主要 表现 体系,将政治隶 属关系与血缘关 系结合起来,形 成“家国一体” 的政治框架 单元 主题 集中
秦汉 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时期,秦朝最早在 全国范围内建立了 中央集权制;西汉 通过解决“王国问 题” ,进一步巩固了 中央集权制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 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 窃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 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例 2】 (2012 年海南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 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 、 “五帝” 之名而称 “皇 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C.突出个人功业 ) B.承袭华夏传统 D.标榜君权神授
“(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 直属于国’。”这一制度指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答案:D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作用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同 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总体来说,在封建社会 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主要起 消极甚至反动作用。
(1)积极方面:经济上,有利于有效组织 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经济活动,为封建积极 发展创造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 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 展。
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 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名族间经济 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 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方面: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 益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 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 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产生庞大的官 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明初废丞相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形成条件
(1)经济条件: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 集权来保护。
(2)政治条件:地主阶级维护本阶级统治的需要;秦灭六国, 建立统一 王朝
(3)思想条件: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的理论
2.概念和特点
(1)概念: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制度和中央集 权制度两个概念 ①专制制度:是与民主制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 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 高权力与一身。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西周:分封制
宗法制
中 国权 度
秦朝形成:皇帝制度 三 公九卿制 郡县制 汉 汉:中外朝制 郡国并行制 察举制 至 唐: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元 宋:参知政事 三司使(财) 枢 完 密使(军) 转运使 通判 善

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
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在统一六国之前,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均有不同,秦始皇在全国统一之后采取了许多统一的措施。
在秦统一之前,文字的形体非常紊乱,同一个字所采用的声符、形符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给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造成了严重障碍。因此,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等对文字进行整理,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
显示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于是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而为一,号称"皇帝"。从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以至"传之无穷"。这些规定都表明皇帝的神圣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使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
秦成为第一个将中央集权付诸实施的国家,公元前3世纪秦国商鞅推行的变法初步确立了中央集权的雏形:将地方一级官员的委任权划归中央,并统一了部分物资的流通。这为日后秦有能力统一六国,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秦帝国正式建立的时候,李斯利用已有的经验建立郡县制,并统一地方文字、财经、度量衡,建立了一个实际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国家。
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且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定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统治,但明清时期,制度的强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皇帝制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超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中央集权图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

中国古代的政体即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 多年。

1、萌芽于战国(1)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2)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推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1)确立皇帝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颁布秦律。

(2)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3)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3、巩固于西汉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1)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2)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于隋唐特点: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1)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5、加强于北宋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皇帝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

(1)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三帅”统领禁军,但只负责禁军的日常管理和训练,并无调兵和发兵之权。

调发军队之权在枢密院,形成互相牵制,防止专权和兵变的发生(2)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同时设通判监督,互相牵制。

2(3)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概念:【(1)早期政治制度(先秦):①商:内外服制度②周:分封、宗法、礼乐③春秋战国:分封崩溃(2)秦至明清政治制度:①黄帝制②郡县制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地方行政中央官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文明史观看单元体系---规律远古→权利萌芽→部落酋长夏朝→凌驾于社会之上→公共权力传子制度→→→→→→→→→→→→→→→→→→→→→→→专制→→商朝→内外服制度(王畿、附属国)(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垄断神权强化王权→集权→→秦西周→封邦建国→天下共主→→→→→→→→→→→→→→→→→→→→→→→→→→→→→→的趋势→※分封制(封邦建国):(1)含义(目的、作用):保证周王室强大,广封建国,拱卫王室(2)分封对象及主体: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原来的附属国)(3)封国与天子间的关系:权利与义务(4)作用: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对各诸侯国实行有效控制,扩大疆域。

(5)内容:土地、物资、武装、人口※宗法制:(1)含义(目的、实质、核心、体系):为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一种制度(2)作用:确立制度、保障特权、强化王权、贵族政治(3)与分封的关系:互为表里、家国一体、天下一家的心理认同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西周(世卿世禄)→战国(军功受爵)→汉武帝(察举征辟)→东汉末年(九品中正)→南北朝(家世门第)→隋唐后(科举制)※易错点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即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指夏、商、周时的政治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但郡县最早不是在秦朝出现。

3、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但三省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相权在不断削弱,这是从总体上来看,并不是说每一个朝代相权都绝对的受到削弱,如元朝。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特点 ①君主专制制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选官制度体现 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发展。 ②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和军机处的 设置等方面。 ③君主专制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 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 特征。
返回目录
考点三、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
返回目录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拓展归纳】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及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所反映的 发展趋势 (1)不同
类别 建立基础 传承制度 官吏权力 分封制 血缘关系 诸侯王位世袭 拥有封地和相 应的爵位 郡县制 按地域划分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 概不世袭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返回目录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返回目录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主题二 史料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
返回目录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巧思妙记] 用数字归纳法识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返回目录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4)法律制度:呈现了细密、严苛的特点。 (5)用人制度:秦朝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
度。
4.意义 (1)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 贵族分封制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 统的____________ 础。 (2)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 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返回目录
2、清:设军机处 雍正 年间。 时间:清________ 原因: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职权地位: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 本身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影响:军机处的设立,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 了行政效率,专制皇权 ________高度发展。 (2)认识:皇权加强,不断提高决策效率;皇权加强, 导致一人独尊,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四、中央集权之功
京 杭 大 运 河
最早的国道
长城
四、中央集权之功
材料:历史上各朝政府从一开始就成为救灾活动 的责任主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官办救 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 政治: 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中华文明的延续。 经济: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兴办大型公共工程, 推动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民族:
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
二、中央集权之路 第五阶段:元完善
元:行省制 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中央集权之路
朝代 针对问题 秦 汉 唐 宋 元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二、中央集权之路
朝代 针对问题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秦 分封之弊 郡县制 汉 七国之乱 推恩令、设刺史、察举制 唐 安史之乱 封节度使、科举制 宋 藩镇割据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元 疆域辽阔 行省制,加强边疆管理 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中央集权发展趋势:
二、中央集权之路 第二阶段:汉巩固
1.王国问题的由来? 郡国并行 2.晁错的削藩建议导致什么问题?七国之乱 推恩令、设刺史、察举制 3.汉武帝如何破解难题?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国小则无邪心. —贾谊<治安策>
全国划13州,置刺史,刺史秩六百石,所察对象 郡守为二千石.监察内容:郡守对抗中央,欺压百姓; 郡守贪赃违法,乱杀无辜; 郡守任人唯亲,不举贤 能;郡守拉帮结派;郡守勾结豪强.不奉政令。
有告之者曰:“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 皆专制黑暗之历史也。”…或告之曰: “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之 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 矣.”……使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真 实之了解 .。 ——钱穆《国史大纲》

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唐朝的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现象的出 安史之乱” 现说明了什么?此类现象出现的本质是什么? 现说明了什么?此类现象出现的本质是什么? 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 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 央 权 地方分权的 唐 中 期 设 节 度 使 藩 镇 割 据 局 面 出 现 五 代 十 国 分 裂 局 面 形 成
中书省 尚书省
军政 户 部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枢密院 门下省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B.发展完善— B.发展完善—汉至元 发展完善
b.中央集权加强 b.中央集权加强
1)汉代
汉高祖刘邦
郡国并行制
郡国并行制 削藩,平定“七国之乱” 削藩,平定“七国之乱” 推恩令, 推恩令,置刺史 汉武帝
收精兵:改禁军统领机构为“三衙” 发兵权归枢密院; 收精兵:改禁军统领机构为“三衙”,发兵权归枢密院; 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制钱谷:地方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制钱谷:地方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影响
4)元:行省制
元朝疆域
十大行省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秦朝 汉末魏晋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郡 州 道 路 行省 县 郡 州 州 路 府 县 县 县 州 府 县 县 县
郡县制
行政 机构 直 接 任 免
地方 官僚 体系
分封制
实行 条件 划分 基础 与宗法制相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按地域划分
根本 区别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 官员 诸侯王位世袭 位概不世袭 产生 官吏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权力 与中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 央的 方绝对服从中央 关系 历史 作用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 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 势力。 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 家的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并由中央政府全面统治各地区。

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封建时期。

在封建社会中,国家权力由君主掌握,君主通过中央政府来管理全国各地。

早期的中央政府设立了各级官员,对各地实行严格的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以确保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统治。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逐渐成熟并得到进一步加强。

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各地的控制力。

汉武帝推行的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一定的行政区域,将地方政权归中央政府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改革。

每一位统治者都试图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例如唐朝时期,太宗贞观年间实行的察举制,通过对地方官员进行考核选拔,确保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明朝时期,洪武帝通过实行一系列的军事、行政和财政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这些改革不仅巩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也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中央集权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

这种制度可以有效地保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加强中央政府对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力。

同时,中央集权制度也有利于国家做出统一决策,并对各地区进行整体规划和协调,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中央集权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

首先,由于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治权和自主权,导致地方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其次,中央政府难以全面了解各地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导致决策可能存在局限性。

此外,由于权力高度集中,中央政府的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风险也相对较大。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和影响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
影响: 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3)元朝行省制:① 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②其余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长官由朝廷任命. 意义: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
积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2)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消极: (1)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 之风盛行,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3)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造成人民的愚昧落后。
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 ②皇权至上 ③皇位世袭 (2)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 图籍律令、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 (3)郡县制的推行:①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② 郡县长官均由 皇帝任命。
②无决策权,内阁的票拟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2、清朝设置军机处:雍正帝在宫内设军机处 最初目的:处理西北军务。 特点:①由皇帝挑选亲信的大臣充任。②机构简单,办事效 率高。③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决策大权集中于皇帝。 影响:
①提高行政效率; ②加强君主专制,巩固中央集权。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选官制: (1)汉代察举制。 (2)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隋炀帝时期形成,唐朝: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科举制的作用(影响): ①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②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专题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朝代
项目
夏朝
BC2070
商朝BC1600周朝Fra bibliotekBC1046
秦朝
BC221
汉朝
BC140
隋唐
581
宋代
960
明清
1368
主要
特点
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出现公共
权力
神权
色彩
浓厚
天下共主
权力的高度集中:皇权至上
家天下
强干弱枝,
监察地方
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监察制度达到顶峰
政治
制度
王位
继承
明朝:废除宰相;设内阁
清朝:军机处
具体
实施
1.支配与被支配关系;
2.附属国有一定自主权,商王对其的控制力有限
1.分封制:封邦建国,拱卫王室
受封人群:同姓贵族是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巩固统治,天下共主,等级秩序“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1.皇帝制度:司法、立法、行政、军事于一身
2.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三公:丞相(政事)、御史大夫(监督)太尉(军事)
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政治制度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离局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却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内外服制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郡县制;选拔和考察管理的制度;法律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1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及历代地方行政建制(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夏商周时期处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

公元前2070年, 古代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 它建立了武装, 设置了官职、监狱, 制定了刑法, 国家机构初具规模。

但它的政治制度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

商王朝是一个以商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 但商王对联盟方国的控制力有限。

周朝实行分封制, 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宗族姻亲、先代贵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并承认周王的权威以及承担各种义务。

西周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方国密切。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西周灭亡。

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分封制被打乱, 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

“尊王”成为争霸战争的借口, 兼并称霸战争使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先后有齐恒公始霸、晋文公称霸、楚庄王问鼎中原;春秋后期,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称霸。

公元前475年, 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 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随着大国的激烈竞争, 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初试端倪,魏国有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应该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秦朝创立、汉朝巩固、隋唐完善、宋元加强与发展、明清极端强化,走向反面。

秦朝创立: 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创皇帝制, 行政、人事、军事、经济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确立。

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中央建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御使大夫和太尉)。

三公互不相属, 彼此牵制。

在地方废分封, 置郡县, 郡县两级是秦朝的地方官僚机构。

大小官员由皇帝任免。

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完善。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在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2、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地方的权限日益减少,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3\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个集合概念,包括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制度是就中央决策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专断,中央重大事务的决断权由皇帝个人掌握。

中央集权制度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的,具体指地方服从中央。

从这个历史概念出发,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皇帝的权力、中央的权力或地方的权力发生变化,也就意味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生了变化;中央权力被削弱,加强的往往是专制主义,地方权力被分散,加强的往往是中央集权。

2、产生\发展原因经济:随着铁器和牛耕技术的使用,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私人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的变法逐渐确立;封建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组织社会生产。

政治:中国国土过于广阔,集权有利于维护和巩固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争霸并展开变法改制,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理论基础:法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权威和中央集权.西汉汉武帝时董仲舒队儒家学说改造后,强调“大一统”和“君权神授”,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阶级: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新兴地主阶级成长壮大。

历史教训:吸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教训,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3、演变过程战国——提出;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明清——强化。

从秦汉到隋唐,主要起进步作用:北宋时开始产生明显的消极作用: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已经占主导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与《南 1840至1900 京条约》;第二 年间列强侵 次鸦片战争;甲 略与中国人 午中日战争与 民的反抗 《马关条约》; 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与《辛丑条 约》;义和团的 斗争 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武 昌起义;中华民 国;《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辛 亥革命的意义
阶级 地主 阶级 抵抗派
考查角度 一般将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 制相联系,比较三种政治制度 的异同;而宗法制则主要与中 国传统文化相联系
一般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 的角度,考查秦朝所建立的中 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基本特点 一般从两个角度命题:专制皇 权的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不断加强
明清君 主专制 制度的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 设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 议;南书房;军机处)
无产阶级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单元综述】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 成立近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 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 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 殖民地国家;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 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 为维护国家 ,起而抗争,是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 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 期,高考试题一般将政治、经 济、文化史联系起来,综合考
重点知识: ①西周的分封制(含义、对象、影响)和宗法制(目的、
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及关系、影响:西周及后世)
②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A、全面理解概念:含义、原因、历程、 特点;B、内容:皇帝制(特点)、三公九卿制(构成及职责)、郡县 制、秦律 C、影响:(秦朝) ③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发展历程(宋朝二府三司制)、构成、特点与影响 ④元朝行省制(宣政院、宣慰司);明朝地方三司(布政司、提刑司、都
考纲
考点
考查角度
列强侵华的考查一般强调列 强侵华的破坏性,可以从政 治上破坏主权、经济上掠夺 财富、文化上渗透奴化思想 等角度归纳对中国人民的反 抗斗争的考查一般突出中国 人民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 斗争精神。 辛亥革命的考查重点在于两 个问题:一是辛亥革命失败 的原因;二是辛亥革命伟大 的历史意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综述】本专题主要叙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夏商,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 萌芽时期。 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形成较完备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政治 体系,具有浓厚的血缘和神权色彩。 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确立于公元前3世纪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以皇权 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后经过历朝发展、 完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运行机制逐步合理并成熟起来。至 14~18世纪的明清时代,我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但弊端也明显 暴露,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而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 家格局亦得到巩固与加强,这有利于整个中国的发展。
考纲
考点
考查角度
雅典 希腊自然地理环境 特别突出两个联系:①将本考点 民主 和希腊城邦制度对 知识与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相联系, 政治 希腊文明的影响; 考查两者的相同点,突出两者之 梭伦改革和克里斯 间的渊源关系;②将本考点知识 提尼改革;伯利克 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相联系, 里时代的民主政治;考查两者不同点,突出东方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的意 与西方文明在源头上的差异 义与局限
建立以天京为中心的政权与清政府对峙;颁布了 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 度》;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首次担负起反封建 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义和团运动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挽救民族危机 的旗帜,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粉碎了列强妄 图瓜分中国的迷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但带有 盲目排外的色彩。
表现 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特征 特点:中体西用, 广泛 引起西方先进技术, 性 维护清朝统治 开放 性 层次 性 具有革命性的一面, 继承 性 农民阶的级是民主 革命主力军;也具 阶段 性 有落后性的一面, 其阶级属性决定。
洋务派
为了应对国内人民的反抗和列强的侵略,洋务派 提出自强、求富。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掀 起洋务运动。洋务派的实践虽遭到失败,但他们 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难点知识
1,全面掌握英美法德四国宪法或文件的内容与特点 2,多角度比较:①英美政体比较(首相与总统);②英德政体比较;③美法
政体比较;④英法德美议会比较;⑤希腊民主与近代民主政治比较 ; ⑥明清内阁 与英国内阁比较; 3,全面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概念;原因(国情与多样性);特 点与发展趋势;政体类型及表现;政体差异及原因;评价(影响)
考纲
英国君 主立 宪制的 确立 美国共 和制的 确立 法国共 和制德 意志帝 国君主 立宪制 的确立
考点
1688年“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的颁布;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l832年议会改革;君主 立宪制的特点
考查角度
本专题的各考点很少单独命 题,—般高考试题将各国的政 治体制进行对比,既有要求分 析相同点的试题,也有要求分 析不同点的试题。从考查的角 美独立之初严峻形势; 度分析,对各国也有所不同: 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 英国强调民主政治进程的渐进 性,英国民主政治是英国社会 国联邦制及共和政体 发展的产物;美国强调法治建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设和三权分立制度在美国民主 《德意志帝国宪法》、 政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法国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强调共和政体形成的艰巨性, 法国共和制 重视对“艰巨性”原因的考查; 德国强调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 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农民 阶级
太平天国
义和团
资产 阶级
维新派 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其实践活动又脱离了 具有先进性,是民 (君主立宪 广大人民群众,加之封建势力势力的反扑和帝国 主革命动力之一; ) 主义的破坏,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道路没有走通。 但同时又具有妥协 其中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性、软弱性的一面, 革命派 决定其改革与革命 民主共和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只能是屡败屡战。 深入人心,促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型, 激进派 使近代前期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达到顶峰。 民主科学 以青年学生为先锋,无产阶级为主力军的五四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 势力
重点知识: 一、英国政治 1,君主立宪政体:概念;建立过程(“光荣革命”、
《大宪章》、《权利法案》);特点;影响;2,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行 政原则;3,代议制民主制的发展:发展历程(1832年议会改革;普选权实 现)4,英国民主政体建立的特点: 二、美国政治 1,从邦联到联邦;2,1787年宪法:制定;内容;评价; 3,美国政治的特点:分权制衡的体现;政治智慧及启示 三、法国政治 1,法国民主政体的确立:法国大革命(背景);艰难历 程(表现、原因);标志;2,1875年宪法:内容、特点、意义 四、德国政治 1,德国资产阶级政体确立:方式;标志;2,1871年 宪法:内容、特点、影响
考纲 商周时 期的政 治制度
秦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 汉到元 政治制 度的演 变
考点 西周的建立;西周的分 封制和宗法制及其之间 的关系;中国早期的政 治制度特点
秦朝统一;皇帝制度; 秦的中央官制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 的三省六部制;宋初中 央集权的强化;选官用 官制度、监察制度的变 化;元朝的行省制度
本单元可以概括为:
①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②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一个主题: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④两对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 与人民大众矛盾; ⑤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⑥三条线索:屈辱史、 抗争史、探索史。 近代前期,(1840---1919)要突出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及第 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 亥革命;五四运动。 近代后期,(1919---1949)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开展起来。经过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民主革命基本取得胜利。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两个时期,革命的实践证明中国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民主革命 才能取得胜利。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单元综述】
古希腊、罗马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创造了 辉煌的古代文明,被称为“海洋文明”,曾经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 骚、交相辉映的两大文明,被视为现代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雅典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中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这种政治氛围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形成了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代表的古希腊精神风貌。而罗 马法在广阔的范围内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促进 了社会的稳定。其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以法治国的法 制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奠定了现代欧洲 大陆法系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和政治制度模 式的影响,理解民主制度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民主政治在人类 政治文明中的地位。认识民主制度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认识 法律在人类政治生活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司)
⑤明朝废丞相、内阁制形成;清朝军机处设立(时间、职权) 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A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度、察举征辟制、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概况、发展、影响);B发展趋势 能力培养:①正确分析和认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②比较宋元 和明清两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不同特征 ③汉代武帝及宋朝太祖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④准确概括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 势和阶段性特征(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难点知识:①理解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探究春秋战国时 期瓦解的原因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③中 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比较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