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优质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优质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信息技术专业部始建于2002年,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2006年被认定为朝阳市“市级骨干专业”,2019年被辽宁省教育厅列为辽宁省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73人,近三年来年均招生人数约91人,累计培养合格毕业生2000余人,学生双证率达100%,就业率达98%,对口就业率95%以上。

社会对中等职业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中职计算机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计算机维修与维护、办公应用、平面设计、CAD制图、动画制作、信息管理、网络及应用、界面设计、电子竞技、自媒体制作等,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应用性和服务性领域。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本地企业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增加,这需要大量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从朝阳市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计算机类人才一直是高居榜首的紧缺人才。

第三产业的电子竞技、自媒体等新型行业的出现为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建设基础结合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面向计算机应用与服务行业,我部开设的主要专业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竞技专业、自媒体技术等。

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与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实行“3+2”的联合办学模式,学生入学后前三年在我校就读,后二年在高职学校就读,毕业后取得大专学历。

通过专业教师全员培训,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派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引进新教师、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专业部组建了由2名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26名“双师”型教师及12名行业专家的教师团队。

学校长期以来不断加大计算机专业硬件设施的建设,建有校园宽带网络、校园广播系统和无线WLAN覆盖整个校园,建有计算机动漫机房、平面设计综合实训室、网络搭建实训室、自媒体设计实训室、电子竞技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硬件组装维护实训室等10个实验(训)室,整个专业的实训课程都能在计算机实训室进行教学,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基本满足了专业教学、实训及职业技能工种培训和鉴定的要求。

教学团队任务书

教学团队任务书

院级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团队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带头人:联系方式:所在系部:______________ 信息工程系填表日期:2011 年5月25日组织人事处制填表说明1.任务书限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

2.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

3.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但页码要清楚、团队基本情况简介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2.主要成员情况(限填10人)三、团队建设目标四、团队建设方案3.建设措施(1)专业带头人建设2011-2013年,将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同时按照省级专业带头人培养要求培养院级专业带头人1名();通过国内外访问、研修、考察、行业交流等多种方式,重点加强有关专业研究、课程体系幵发、各类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培养成为“敬业爱岗、理论扎实、技能精湛、熟悉市场、改革创新“的专业带头人(如表1所示)表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带头人培养措施一览表(2)青年骨干教师建设2011-2013年,将选拔3名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进行培养;重点加强学历、科研能力、教学能力、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实操能力的提升(如表2所示)。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需要,三年内将从企业增聘2名高级工程师来校任兼职教师(如表3所示),兼职教师达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鹉上。

表3 增聘兼职教师规划一览表)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3.建设措施(1)教育教学研究三年内,完成院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 4项,重点加强有关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精品课程建设与理实一体化教材幵发等各个方 面的研究,如表14所示。

2010年起,要求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每年要围绕教研教改撰 写1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或课题成果,中级职称以下的教师要完成 1篇教学论文或教学经验总结报告。

2010-2012年间,学院将每年派送1-2名 青年教师攻读硕士以上学位,每年自行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培训与讲座不少于5次,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2 职 业 院 校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的 重 点
() 1建立合理 的“ 双师” 素质专业 教 师队伍 。教学 团队主 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 自行业企 业的兼 职教师组 成 , 出高 突
《 机 基 础 》《 形 图 像 处 理 》 设 成 院 级 省 级 精 品 课 程 。 微 、图 建 并 将 优 质 核 心 课 程 和 精 品课 程 的 教 材 、 件 、 子 教 案 、 课 电 试
起 的 作 用 远 远 大 于 个 人 能 量 的 总 和 。 团 队 在 不 同 的 组 织 之 共享和沟通合 作 。 () 2 引人人才“ 零库存” 理念 , 本着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 的原 中 , 有 不 同的 形 式 和 特 征 。 具
技 教 学 团 队 是 工 作 团 队 的 一 种 形 式 , 了 具 有 工 作 团 队 则 引入 一批 行 业 和 相 关 企 业 的一 线 工 程 师 、 师 作 兼 职 教 师 , 除 提高实践 教学水平; 同时可 以避免教师 的 的 目标性 、 补 性 及合 作 性 等 共 性 外 , 有 自己的 个 性 特 充实实践教学队伍 , 互 还
减少办公和管理费用 , 降低聘用成本和风险。 征 , 教 学 团 队 结 构 的 梯 次 性 、 队 效 果 的 长 期 性 与 稳 定 冗余 和闲置, 即 团 () 立 与 计 算 机 应 用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相 配 套 的 课 3建 性 。团 队结 构 的 梯 次 性 , 教 学 团 队 成 员 的 年 龄 、 历 、 指 学 职
动态 , 准确把握专业 建设 与教 学改革 方 向 , 持 专业 建设 的 []贺嫦 珍 . 立 学 院 的 教 学 团 队 探 讨 [ ] 市 场 周 刊 ・理 论 研 究 , 保 1 独 J. 2 1 ( ): 4 - 4 . O1 , 5 1 7 1 8 领先水平 ; 能结合校企 实际 、 针对专业 发展方 向 , 制订切 实可

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群建设研究

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群建设研究

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群建设研究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软件技术型人才。

本文就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群的建设进行研究,通过对软件技术课程群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建立软件开发技术课程群方面要注重教学团队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方面,要与时俱进,发展培养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以及培养计算机软件技术型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全不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

从而使得计算机方面的学生就业竞争力比较弱,造成就业困难的局面。

部分学生会参加培训机构有关的岗前培训,造成学生较大的经济负担[1]。

另外软件企业无法招到合适的软件技术人才,从而又会加大企业的培训负担。

因此,高校应在培养技术型人才方面要注重培养始建于创新能力。

一、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群体系我国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及改革经验,对软件技术课程群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明确教育目标,对教育体系进行完善。

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课程群体系。

其一,软件技术方向课程。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学生可以在专业知识以及能力方面选择不同的侧重点,从而针对这一侧重点进行全面的学习。

这类课程的内容主要包含编译原理、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网络编程、操作系统以及人机界面设计等类型,教学目的在于掌握软件的核心技术,完成软件系统的逻辑处理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存储以及数据传输等任务,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建立一个合理的软件系统结构框架。

这类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综合性实践能力,在完成原程序的前提下,进行算法训练,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软件技术的本质。

其二,软件技术基础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是传授学生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基础内容,以及基础软件知识,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的思想、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进行系统的教育。

此课程是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在计算机知识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

序设计类 课程群 和计算机 实验 教学示 范 中心 ,其 中大学 计算 机基础类课程群和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 是一队在体 制上 是教 学和实 验一 体的 。教师 不仅 授课 ,
同时还 承担相应课 程的实验任 务 ,使得 课堂 的理论知识 能及
时准确地在实验 中检验 ,实验 中的问题 能在课堂 中及时处理 ,
tac i g e m, r l n o a a e i sr ghs a co l t r n e o c u s ; c u s g o p i r s o i e fr he e h n t a eyig n c d m c ten t , mp ee a g f o res o re r u s e p nsbl o t
专业素质高 、成绩 显著 、深受学生欢迎的师资队伍 。
21 组建 教 学 团 队 .
教学 团队带头人 由 自治 区教学名 师 、计算 机学 院院长刘 东升教授 担任 ,教 师 队伍 由经验丰 富的一线教 师组成 。教学
团 队 成 员 由 以下 3部 分 组 成 ,大 学 计 算 机 基 础 类 课 程 群 、程
关键词 :计 算机公共基础 系列课程 ; 学团队 ; 学改革 ;实践 教 教
Buidi nd Pr c ie o he Publc Co put r l ng a a tc ft i m e -ba e ur e a hi a s d Co s sTe c ng Te m
1 团 队 随着 国家对教 育质量 _ 程重视 程度 的不断 提高 ,高校 在 _ 1 :
办学过程 中都特 别重视 “ 品”建设 ,各学科 、各 专业结 合 精 自身实 际 ,积极 打造精 品课程 、教 学名 师 、教 学 团队 。在 实 际教 学过程 中,往往从课程 建设人手 ,进行 精品课程 的建设 。 然后 ,结 合课程 建设 逐步 提高教 师的教学 水平 、培养 能力 突 出的教学 名师 、打造优 秀的教学 冈队 。因此 ,教学 团队和 高 水平教师 队伍建设 为办好优质本科教育提供 了强有力 的保 障。 “ 计算机公共基 础系列课程 ”教学 团队面向内蒙古师范 大 学各 专业 开设公共 基础 系列课程 ,该课程 与绝 大多数 高校开 设 的计算 机公共课 不 同,而是包括 以大学 计算 机基础 和程序 设计 基 础为 核心 基础 课 的共 计 1 2门课 程 ,这 些课 程划 分 为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革新。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一个教学创新团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方案,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意见。

一、团队成员的选择与培训1. 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点,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技术背景的教师作为团队成员。

他们应该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有深刻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技术和工具。

2. 团队成员应该定期参加教学培训,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时俱进。

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整合1. 团队成员应该建立共享资源库,将各自精心设计的教学课件、实例、案例等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团队成员之间的资源交流和共享。

2. 通过共享资源,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激发出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案。

三、跨学科合作与跨校交流1. 团队成员可以积极与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跨学科合作,共同设计跨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跨校交流活动,邀请其他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共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成果。

四、实施教学创新项目1. 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制定教学创新项目,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开设工作室、实验室等,促进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实践。

2. 通过实施教学创新项目,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教学激情,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实践的精神。

五、个人观点与总结在教学领域,建设教学创新团队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团队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不断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也可以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更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成长,也有利于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结而言,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需要全面考虑教师的培训、资源整合、跨学科合作、实施教学创新项目等方面,并且需要教师们对教学有充分的热情和创造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本次调研通过对相关院校、企业和行业专家的访谈,以及对市场数据的分析,旨在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一、专业背景与发展现状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目前,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编程语言(如C、C++、Java 等)、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相关的应用课程(如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等)。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师资队伍中缺乏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教师等。

二、人才需求分析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发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高端化的趋势。

在软件开发方面,企业对掌握主流编程语言和开发框架(如Spring、Vuejs 等)的人才需求较大。

同时,对于具有良好的代码规范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开发人员也备受青睐。

在网络技术领域,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对网络安全、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此外,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也急需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三、就业情况与职业发展从就业情况来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较为广阔。

他们主要在互联网企业、软件开发公司、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开发、网络运维、数据分析、技术支持等工作。

在职业发展方面,毕业生通常从初级程序员、网络管理员等岗位起步,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可以晋升为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总监等职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方式
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同时在企业接受实践培训,由企业导 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实现学徒和师傅之间的互动。
优点
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具备实 际操作能力的员工。
实施难点
需要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同时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和评 价标准,保证学徒的学习质量和师傅的指导质量。
0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知识和应用技能
的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计算机
03
科学到现在的信息技术和服务。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计算机应用技术行业是目前发展最快 的行业之一,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技术更新换代、跨界融合、国际化等 方面。
跨界融合方面,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其 他领域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如医疗、 金融、教育等领域。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方式
根据企业需求,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按照企业要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学校 和企业的联合培养。
优点
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实施难点
需要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同时需要保证订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出现人才过剩或不足的情况。
强化了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教师 进修和开展科研活动等方式,加 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结构 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
毕业生就业情况与质量
高就业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就 业形势良好。
优质就业岗位
毕业生就业岗位涵盖了软件开发、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 析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

计算机应用专业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研究

计算机应用专业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研究

计算机应用专业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研究摘要:计算机应用专业与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才质量提高、学科发展引领以及学科竞争力增强均有积极影响。

为此,可以通过师资建设、实践体系建设、交叉学科应用、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互联网+教育等措施,推动计算机应用专业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交叉学科计算机应用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可以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和支持,有助于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满足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可见,计算机应用专业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和提高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计算机应用专业与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关系和必要性计算机应用专业与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中,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优化专业结构。

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有助于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工程实践水平,有助于形成学科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可以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得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与知识,精通核心技术与工具之外,还具备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创新能力。

第三,提高人才质量。

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可以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质量及水平,培养自主创新、有适应能力的人才,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引领学科发展: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可以提供新思路,新理念,新方向和新方法,可以推动学科的发展,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第四,增强学科竞争力。

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可以提升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知名度和学科竞争力,增加了学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利于扩大学科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空间。

教学团队任务书

教学团队任务书
团队教学与科研成果显著,技术服务能力强。在科研和技术服务方面,成功申报省级课题项。本团队在网站建设、多媒体设计、图像图像处理、软件开发等方面具有企业级的开发水平,有人被企业聘为顾问、长期参与企业的研发工作,与企业合作开发应用项目项。贾殿燕老师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获得2010年省级精品课程。近三年来,本团队共主持编写出版教材部,参与编写教材部,开发校内实训教材部。
二、建设思路
按照“专职教师职业化,兼职教师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市场调研、专家论证等为途径,共同开发和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教研教改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双向并举,积极推进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教学研究与应用技术推广;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和引领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形成集纸质、电子、网络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积极促进我院专业资源建设。
电子邮件地址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2.主要成员情况(限填10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最终学历(学位)
职称
职务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6
6
6
6
6
6
6
6
三、团队建设目标
到2013年,建设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在校内有权威、业内有名气、省内有影响的专业教学团队。具体又分成以下两个目标:
四、团队建设方案
根据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和信息工程系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现状,特制定2011~2013年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计算机教室建设方案

计算机教室建设方案

计算机教室建设方案(二)引言:计算机教室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与计算机技术互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技。

本文将提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教室建设方案,以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并提升教学效果。

概述:本计算机教室建设方案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先进、实用、舒适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学习和探索。

该方案将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应用、网络结构和教学支持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正文内容:一、硬件设施1.选购适当的计算机设备:根据教室规模和学生人数,选择性能较好的计算机设备,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舒适的座椅和桌子: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座椅和桌子,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并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

3.多媒体设备:配备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方便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

二、软件应用1.操作系统:选择适当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或MacOS,提供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础环境。

3.编程软件:为学生提供编程软件,如Python、Java等,以促进他们的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培养。

4.多媒体软件:安装多媒体软件,如AdobePhotoshop、AdobePremiere等,让学生能够进行图像处理和视频编辑等工作。

5.教育应用软件:安装适合学生年龄的教育应用软件,如数学学习软件、语言学习软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各个学科。

三、网络结构1.网络设备:配置合适的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以提供稳定快速的网络连接。

2.网络拓扑: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确保教室内每台计算机都能够连接到网络,并保证网络性能的稳定。

3.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以保护计算机和学生的隐私安全。

四、教学支持1.远程教学平台: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方便学生远程学习,并与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资源共享。

2.网络学习资源:建立在线学习资源库,收集学习资料、教学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索柴美梅,程雪松,陈燕,钟泽秀,淡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西藏拉萨850000)摘要:为把西藏ICT人才生态建设落到实处,促进西藏ICT行业的健康发展,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组建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西藏自治区确定为优秀教学团队,并被立项支持持续建设。

经过三年的建设期,团队目标更明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团队成员能力提升、教学共享资源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优化专业布局等方面进行总结,充分说明了教学团队建设在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关键词:ICT;教学团队;专业布局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2-0118-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教学队伍建设,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1]。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是西藏唯一的一所职业院校,担负着为西藏ICT人才生态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必须重视ICT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计算机核心课程的教学把控。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和优化专业布局,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索,从中总结建设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1确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

高职院校打造教学团队的目标就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秉承“融合、创新、互补、共赢”的原则,实现服务学生成才、教师发展、学院繁荣、企业腾飞、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的目的,更好的服务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打造一支能够满足地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的教学团队。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依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2020-2023)》、《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员计划(2019-2021)》文件精神,提升专业教学水平,结合学校实际,组建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涵盖“云计算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移动应用开发”等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并制定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专业群面向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国家、省、市政府对ICT产业高度重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大了市场对ICT人才的需求。

(一)产业现状1.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正处于变革前期(云、管、端在同时演化)。

智能终端正引领新的数字化浪潮,低功耗网络将构建真正的万物互联基础设施,云+大数据正驱动所有的行业变革,信息通信逐步过渡到“云+泛在网+智能终端”的新时代。

2.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实施亟待产业新突破。

“宽带中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战略持续推进,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利好的政策环境和强劲的市场动力。

同时要求我们密切跟踪信息通信技术变革趋势,构建“云+管+端”的融合型技术生态体系。

(二)区域发展现状随着《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加快5G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政策的推进,区域行业企业对ICT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制定《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以“新师范、新工科、新商科”专业为主攻方向,创建服务区域产业集群的高水平专业群;本专业群精准对接区域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主动服务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学校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主干专业群。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辽宁职业学院2011年10月13日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一)学院概况...................................................(二)建设背景...................................................(二)专业基础...................................................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 ...................................................(三)人才培养目标 ...............................................(四)教学质量目标 ...............................................三、专业建设内容.....................................................(一)专业建设...................................................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2.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实训基地建设...................................................4.师资队伍建设...................................................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二)专业群建设.................................................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一)政策与制度保障.............................................(二)组织保障...................................................(三)资金保障...................................................五、绩效考核指标.....................................................六、预期效果.........................................................七、经费预算.........................................................一、专业建设基础(一)学院概况辽宁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隶属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创办于1956年,坐落在辽北文化名城铁岭市。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办学水平。

为进一步做好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工作,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特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1、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专业特色,以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分层次地推进专业建设,实现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2、专业建设原则(1)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方向;(3)发挥行业优势,建设鲜明的特色;(4)参照示范性专业建设标准,推进示范专业的培育;(5)努力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3、专业建设目标总体建设目标:到2015年,力争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与区域经济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省级示范(培育)专业,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与职业资格证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1)建设目标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主动适应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围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在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强化实践育人、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教学团队、增强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强建设,凝练专业特色,建设专业品牌。

创新专业建设理念,明确建设目标,理清建设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摘要】提高大学生素质,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有成功的经验,如人才培养调研机制、团结协作、双师执教、校企共育、订单培养、仿真模拟、强化自主学习等;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也存在教育模式滞后、师资结构不合理、与企业联系较弱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专业实践能力建设、注重师资继续教育、培育专业带头人等措施。

【关键词】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问题及原因;成功经验;建设措施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专业教学团队中的个体素质适应新的教育模式滞后: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缺乏所授专业的相应工作经验,不具备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能力,企业顶岗实习实践锻炼受经费不足、对口单位接纳受限、政策扶持与导向等因素的制约。

2.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结构不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兼职教师——企业的优秀技术员工受本单位所担负的职责及工作量的影响,时间与精力校企兼顾困难。

3.与企业的横向科研项目较少,在技术开发、成果转换、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较弱,教学团队在担负繁重教学与管理工作任务的同时,与企业与行业联系的时间与条件受到制约。

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功的经验
1.建立了人才培养调研机制
遵循由学校企业共同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成立了由教师、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技术员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了市场调研、课程开发、素质培养研究、培养方案论证会。

2.团队人员理论与实践教学人尽其能,团结合作
校内专任教师在团队中主要承担核心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并参与大部分校内实践环节的指导。

同时主持各课程的建设,承担课程教学设计、教材编写、生产实训项目的教学设计等。

3.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
对接岗位职业资格要求,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共同讨论、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

4.双师执教,双证融合
通过充分发挥学校、企业两个育人环境,利用校内教师与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两支师资力量来培养学生,不断扩大工程师、技师等能工巧匠执教的比重,形成了公共基础课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实施对证(职业资格证)施教、对岗施教。

5.仿真模拟,贴近实际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媒体设计虚拟工厂、计算机维护虚拟实训室、开发有多个虚拟项目,仿真实际工作岗位,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建构真实工作场景的生产性实训室,融“教、学、做”为一体。

6.校企共育,订单培养
充分发挥团队在校企合作中的纽带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企业两个育人环境及两股师资的作用,引用企业生产评价考核标准。

一是开办订单教育;二是引真实项目进课堂,进行项目教学;三是引厂入校,达到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路设计、电路调试等课程的学习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目的;四是开办实体公司,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直接进行信息化服务工作的平台;五是广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实训实习需要。

7.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本教学团队十分重视网络平台的利用,重视师生互动,开发了师生实时交互系统、答疑系统,还充分利用QQ群、系部FTP作为师生实时交流的平台;建立专业网上校友会,了解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建立校企合作网上平台,让学生与企业多方及时互动;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部分课程规定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教学团队还开发了网上测试系统;建立毕业生终身学习系统,建立了资源网站、学习系统对毕业生进行开放,如天空教室、视频教学、各类题库等,受到了毕业生的一致好评。

8.素质培养,落在实处
学生的素质是最根本的能力,本团队注重了对学生人文素养、政治素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

9.科研教研,促进教学
通过对项目的研究,将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措施和成果落实在教学各个环节,从而保证了教改质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将研究成果用于认证考试、技能
训练、进教材、转化为教学项目。

三、进一步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
1.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专业实践能力建设
以产学合作为依托,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实训条件,从而能够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去跟班学习,或亲自去参与生产经营,了解生产第一线,应用新技术,提高动手能力;中青年教师可以采取脱产或半脱产形式轮流下企业实习,或独立去完成一二项工程项目,时间可长可短,形式可灵活多样。

2.注重师资继续教育,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决定了教学效果和质量,为此将教师科研的重点导向与企业的横向合作、技术开发和技术攻关方面,同时要加强科研管理层的服务意识,积极搭建与企业的合作平台,加强技术转化和转移的能力。

3.培育专业带头人,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社会适应能力建设
专业带头人是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中的领军人物。

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是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核心工作。

专业带头人的培育必须通过引进企业或行业优秀人才,改变骨干教师的培养方式,加大培养力度。

具体的培育途径如下: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

对引进的人才要进行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既能站在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前沿,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教学教育能力。

二是有计划地选拔专业理论扎实、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几年的顶岗实践。

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企业实践经验,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掌握企业技术的最新动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三是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必须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共建实训、实验基地;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训教师,参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制定,学生的评价等;同时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定高职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在对专业带头人培育的同时,学校也应与社会、企业、行业密切联系,使专业教学师资充分了解专业的市场动态,采取各项激励措施促进专业教学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最终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强.职业共同体:今日中国社会整合之基础[J].学术界,2006(3):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