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时政:“老人倒地扶不扶”

合集下载

“老人摔倒扶不扶”体现的社会道德和法律意义

“老人摔倒扶不扶”体现的社会道德和法律意义

“老人摔倒扶不扶”体现的社会道德和法律意义作者:黄晨怡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34期摘要“老人摔倒扶不扶”问题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其次分析了“老人摔倒扶不扶”体现的社会道德和法律问题,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探讨了“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社会道德和法律意义,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社会道德法律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简介:黄晨怡,汨罗市第一中学。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12.073“老人摔倒扶不扶”事件的发酵反应了当前我国道德和法律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之处,社会道德的冷漠和利己主义泛滥、陌生人社会条件下社会成员间的信任危机以及对恶意讹诈者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使大家在“老人摔倒扶不扶”问题上难以走出两难困境。

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一)道德与法律的联系道德和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两种基本手段,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道德和法律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法律将个体的行为自由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自由,通过强制性的限制以保障个体的自由权利,道德是自己给自己设立规范以实现自由与限制的内在统一,两者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都是正义,都致力于社会结构的动态稳定平衡,缓解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其次,道德和法律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道德是一种积极的事前调节,依靠的是人的内心信念,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法律是一种较为消极的事后调节,具有惩罚的性质,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的特点,是一种“硬性”的调节手段,在社会管理中,德法并举,刚柔并济,才能保障社会运行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最后,道德和法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道德需要法律的保障,法律也需要道德的支撑,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必然先在道德领域引发广泛的讨论,然后才有相关法律的出台,而道德也会促进法律的调整和完善。

辩论技巧

辩论技巧

老人摔倒扶不扶我认为要扶。

关爱老人付出自己举手之劳应该的。

这样也是中国传统美德,这样精神要发扬。

但是不能盲目去扶,做好防止被他(她)陷害,在去扶这样两全齐美了。

本来不想刻意去防止这种事情的,但是社会生活层次不一样,对富平差距不能理解,导致人为上刻意去诬陷,这个也不能把全部的责任推给谁。

所以做好被诬陷扶他(她)理所当然了。

最近类似这种事情屡次发生,前段时间网上都在热传这么一件事情,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彭宇,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结果却被诬陷了。

这是因为,在中国,很多人对他人的道德要求过于强烈,有时却对完成法律规定的义务也赞扬得过了头。

结果往往把道德当作了义务,或者把义务当作了道德。

公交车上关于老幼病残孕专座的规定就是一个典型,道德义务不分,总认为依靠人的“通情达理”就能让占座的人自行让开,结果往往是占座者对所谓的规定毫不理睬。

而假如这些规定有法律效力,老人孕妇们面对拒不让座者能够像德国人那样打电话报警,相信情况很快会有改善。

而在中国,“扶一把老人”本来只是一种道德要求,然而由于“见义勇为”的崇高感,很多情况下却变成了一种“法律义务”,不仅要送老人入医院,甚至还要承担垫付医药费,被诬陷后还要赔偿等种种风险。

本来,一个人想做个好事,愿意承担的成本无非是耽误几分钟,帮忙打个电话等等。

古语说得好,趋利避害为君子,成本效益才是人考虑问题的根本。

有些人指责人心浇薄、试图从道德层面呼吁大家不计得失、伸出援手,自然不会有效果话又说回来了,老人摔倒我们该不该扶起来呢?我个人觉得不该扶起来,并不是因为有彭宇的案件而让我有这样的想法,而是,老人大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摔倒以后,他们如果是自己爬起来,根本就不会落下后遗症,一旦被别人用强大的外力硬生生的拽起来,就很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轻则落下严重的疾病,重则就会丧命。

兹事体大,岂能不防。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这是传统的美德,应该赞扬。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扶不扶”背后的道德坚守与逃避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扶不扶”背后的道德坚守与逃避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农大西学习中心 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扶不扶”背后的道德坚守与逃避 时事政治:尽管围观群众喊“不要扶”,但他毅然将老人扶到路边。

7月8日,说起扶老人的事情,湖南衡阳市公务人员陈建铁表示,以后遇到倒地的老人,他还是会伸出援手。

面对摔倒在地的老人,你刚想上前搀扶,但是先期到达现场的人却异口同声地告诉你“不要扶”,这种时候,你会怎么办?相信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或许都会犹豫一下,甚至最终放弃搀扶老人。

这一是因为多数人都有从众心理;二是受类似“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的影响,当很多人都告诉你一件事情不要做,你可能也会对这件事到底要不要做产生怀疑和动摇。

一对一暑期大放价活动(8月底)幸运的是,新闻中的这位公务员,没有听从大家的“善意”建议,最终上前把老人搀扶了起来,且把老人送到更为安全的路边。

这样的街头一幕,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部微缩的社会道德话剧,跌倒在地的老人、围观的群众和扶人的男子,就是剧中的演员,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既看到了社会个体在突发事件中的道德选择,也看到了这个社会整体的道德风气和道德环境。

这位扶人男子的表现,当然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他没有受到外界的消极影响,最终坚持了自己的道德选择,完成了自己的助人善举。

但是说到其他围观路人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

客观地说,路人劝这名男子“不要扶”,也许是出于好意,因为此前确实发生过扶起摔倒路人反被讹诈的事情,大家不想让他卷入这种纠纷,不想让好心人受到伤害。

可是反过来说,当路人为了避免这名男子被讹诈而提醒他“不要扶”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倒地老人的利益和他所面临的危险呢?2015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网校课程【网络】更进一步说,难道除了劝说这名男子不要搀扶倒地老人,就没有其他办法来既保证倒地老人得到救助,同时又避免男子被讹诈的可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既然现场有二三十个人围观倒地老人,那么他们完全可以站出来帮助这名男子作证,来证明他是见义勇为者,而不是撞倒老人者。

政治时政“老人倒地扶不扶”

政治时政“老人倒地扶不扶”

政治时政:“老人倒地扶不扶”时政热点是考研政治的的重点关注问题,为帮助大家更深入的理解相关问题,凯程考研辅导老师每天都为大家总结相关的时政热点问题,希望能对各位同学复习备考有帮助!2015年8月24日,达州3名曾在2013年因扶老人被讹诈为“撞倒”的孩子获得5000元奖励。

3名孩子扶老人后被指肇事并遭索赔。

同时,两名办理该案件的民警获得了3000元钱的“搀扶老人奖正义奖”奖金。

一个看似娱乐轻松的新闻却有这个社会无法言尽的叹息。

面对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难题,相信这几个小学生给出了社会需要的正能量。

与之相关的考研政治考点老师帮助同学们梳理一下。

(一)事件回顾“扶不扶”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2013年11月15日,这个焦点是由达州市的3名小学生制造的。

当日下午左右,3个小伙伴在楼下玩耍,看见有个婆婆在不远处摔倒,老人对孩子们说:‘小娃儿,把我扶起来一下嘛!’3人将老人扶起,老人抓住小孩的手,说自己被撞倒。

老人蒋某为证明自己系被撞倒,从诊所转到医院治疗。

11月16日,出院后的太婆董某蒋某某被家人背着找到了江至云家,要求赔偿医药费,一直住了两天。

11月19日,江先生和另外两名小孩的家长约着太婆的家人一起到达川区南外镇司法所进行调解。

经过司法调解,双方达成口头协议,三名孩子承担7500元。

双方在司法所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孩子家长最终被强行要走1100元。

“我们娃儿明明是做好事,结果还要赔钱,这样以后娃儿都不敢做好事了。

”家长们决定报警。

11月22日,达州警方调查后作出处理,蒋某系自己摔倒,蒋某及其子龚某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

为此,给予蒋某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因年满70周岁,依法决定不予执行),同时对龚某给予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二)2016考研政治考点链接这件事情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对做好事的小学生的肯定,也对依法处理的警方给予赞许。

这是道德与法律共同为构建和谐公共生活秩序的典范,也是社会主义公德得以传扬和延续的重要条件。

最新-2018届高三政治时政热点及创新试题 勿让需要帮助

最新-2018届高三政治时政热点及创新试题 勿让需要帮助

勿让需要帮助的人“扶不起”【热点综述】中国新闻网2018年9月9日报道,《广东再现路人扶起倒地老人遭诬陷求清白事件》:2018年7月15日早上,阿华开摩托车上行人道准备买早餐。

遇见骑单车的阿婆突然连人带车跌倒。

阿华将摩托车停在距离阿婆约三米的地方,下车上前扶阿婆。

阿婆说是阿华撞了她,引起争执。

为调查真相,交警暂扣了阿华的摩托车。

最后,警方在事发后向阿婆的亲属提到,如调解不成功将调出相关监控录像作证,结果阿婆在亲人陪同下向交警主动澄清,自己摔倒与阿华无关。

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

彭宇搀扶跌倒在地的老人,却被老人一口咬定是他将其撞倒,真相扑朔迷离。

后来,法院按“推理分析”,做出彭宇赔偿4万多元的判决。

2018年8月24日深圳市莆田区一位78岁老人在小区内跌倒无人扶,20分钟后悲惨离世。

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十三亿人竞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

2018年10月13日,两岁的小悦悦在佛山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离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热点设问】1.试运用社会主义金钱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被救老人及家属诬陷助人为乐者行为的错误性。

【分析】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不义之财终被夺,靠非法手段收敛钱财,决没有好下场。

材料中一些被救助的老人及其亲属诬陷助人为乐者,试图从中获取巨额的非法利益和赔偿,这些行为违背了正确的金钱观。

我们要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

2.简要分析如何在施救者与被救者之间搭建理解的桥梁?【分析】施救者与被救者都应当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

在维护个人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那些被救助的老人及其家属诬陷助人为乐者,既违背了宪法和法律,也为社会主义道德及核心价值体系所排斥,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在社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北京公务员最新时事:老人跌倒,还扶不扶?

北京公务员最新时事:老人跌倒,还扶不扶?

北京公务员最新时事:老人跌倒,还扶不扶?近段时间,发生在四川达州的老婆婆跌倒事件持续发酵。

老婆婆坚称被小孩撞倒,提出索赔理所应当,而孩子和路人则多称老婆婆是自己跌倒。

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扶起”真相最重要从南京“彭宇案”开始,摔倒在地的老人就成了考验人心的“试纸”——扶,怕被讹诈;不扶,良心说不过去。

客观而言,此前发生的部分老人的讹诈行为严重伤害了社会良知,恶化了社会风气。

但具体在这一案件中,真相如何仍有待警方调查。

在如此具有争议性的事件面前,不仅要扶起老人,更要借助警方和相关部门之力,扶起真相。

让说谎者受惩,让守信者受惠。

道德法律都要有“见倒扶不扶”的道德纠结背后,更多的是对后果的担忧以及风险的恐惧。

现实中不少的诬陷或者讹诈,对社会信任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拯救道德当然需要打击一切诬陷或者讹诈,但对于逃避或者撒谎同样也不容放过。

别在事实未清之前,就轻易下结论,也别在问题未明之前,就先入为主。

一起案件处理不公正,可能用十起公正的判罚也难以挽回损失。

成熟的社会需要的不是道德式的饥渴,而是基本的法律常识与权利意识,没有人理应为别人的道德狂欢付出代价。

(唐伟四川南充公务员)好人还应继续当我们还是应该相信,帮助弱势群体仍是一种必须。

无论从弱势范畴的厘定,还是对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的尊崇,扶老都是社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

“扶起摔倒老人”,仍然应该作为一种信仰占据人们的内心。

世上总是好人多,这是一个朴素但贴切的道理,更是整个社会诚信的真实写照。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北京公务员考试网/html/beijinggongwuyuan/。

老人摔倒扶不扶辨析题

老人摔倒扶不扶辨析题

老人摔倒扶不扶辨析题老人摔倒扶不扶辨析题【直面社会困惑】‘‘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个本该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拷问着我们每个人的灵魂。

对于不敢扶的原因,请你根据两位同学提供的信息,也参与讨论。

李明:有的民众担心做善事反被诬陷讹诈,而由于自己法律知识欠缺,又没有精力处理,被讹诈后只好选择一赔了事;最后,小说以一个少年看到老渔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再次描写了这条鱼的巨大,说明老渔夫所克服的困难之大,非比寻常。

王华:我国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担心“见义勇为”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但大多数民众还是认为,看问题要看主流,要坚信社会自有正义在。

⑴表观点: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⑵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担心,请你运用有关法律知识,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2013山东中考英语试题汇总2013四川中考英语试题汇总2013福建中考英语试题汇总2013江苏中考政治试题汇总2013年北京中考生物复习模拟试题2013年北京中考地理复习模拟试题2013年上海中考语文复习模拟试题1,我赞成王华的观点。

因为社会还在进步,我国社保会逐渐完善,碰瓷的事件将会逐渐减少。

不能因为个别的事情,而泯灭社会良知。

人都会有落难的时候,在难时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尤其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养。

2,假如老人摔倒,担心碰瓷,可行的办法A,现在手机都能录像,和周围围观群众说明情况,让他们帮其录像然后对老人救助。

B,在周围没有群众的时候,可用手机录音的方式,询问老人摔打的原因,能不能接受救助等问题进行录音。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时光老人与流浪汉》,里面主要内容是:一个流浪汉祈求时光老人,让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他一定做一个勤奋学习的人。

时光老人说:“好吧!”流浪汉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肩上还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在路上,他看见一些人在玩玻璃球,手不觉痒了,又挤上去玩。

仍然按老样子生活。

到了老年,他又碰到时光老人。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正方资料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正方资料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正方资料
1.人道主义精神: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人摔倒需要帮助,我们不应该置之不理。

2.社会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尽力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是我们做好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

3.良心:如果我们见义勇为,帮助摔倒的老人,我们会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满
足,这是一种良心的体现。

4.道德准则:在道德准则上,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种基本的
人际关系准则,也是一种道德的标准。

5.社会形象:如果我们在公共场合见到老人摔倒不帮助,会给他人留下不负
责任、不道德的印象,这也会影响我们的社会形象。

6.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任
何人在道路上发现行人受伤或者遇到其他紧急情况,应当及时报警或者拨打急救电话,或者帮助受伤人员。

如果我们不去帮助摔倒的老人,可能会违反法律法规。

7.人际关系:如果我们在公共场合见到老人摔倒不帮助,可能会引起其他人
的不满和指责,这也会影响我们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

8.尊重老人:老人是社会的财富,我们应该尊重老人,并尽力帮助他们。


果我们不去帮助摔倒的老人,会让老人感到被忽视和不被尊重。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材料练习题带答案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材料练习题带答案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材料练习题带答案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材料练习题带答案为了帮助2018年参加考研的考生备考政治,接下来,店铺为你分享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材料练习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材料练习题(一)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材料1连续几天的时间里,10月13日下午发生在佛山南海的小悦悦事情让中国人心境难宁。

这一天,先哲早已大加挞伐、今人尤有切肤之痛的“国人冷漠症”停止了最彻底的扮演:面对遭面包车碾轧的两岁女童小悦悦,在长达近七分钟的时间里,18名路人竟然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直至拾荒的阿姨陈贤妹将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

在见惯了老人跌倒无人扶持等类似场景之后,按说我们对冷漠的承受力是大大进步了。

但小悦悦事情还是激起了国人普遍的震惊和愤怒,对此有人从利害关系上分析,扶持倒地者毕竟存在一定风险,而小悦悦事情中,经过的路人完全可以经过打电话报警等近乎零本钱、零风险的方式进行援助。

虽然如此惠而不费,那18名路人也不愿意选择,容忍的底线再低,那18名路人必定都没法经过。

谁应该为此而担任?无非有公民个体和社会两种指向,比拟起来,指向社会是最容易的一种方法,也自有充足的理由。

由于价值虚无、法纪不彰、道德底线失守、势力者带头不守规则,我们这个社会存在全面失范的风险,与这种风险对立,个体的力气确实难免卑微,同流合污乃成为最便当的选项。

但也正由于这种方法太过容易,不只使许多应该遭受谴责的人逃脱了道德惩罚,而且还常常让他们心安理得,并产生传导作用,使更多的人一边诅咒道德失范一边却又主动放弃本人对社会的义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会》,《小悦悦事件,你我都不是无辜者》材料2“真是太冷漠了,如果有人及时将他扶起来,老人也不至于惨死!”2010年12月16日下午1点多,深圳市福田区益田村,78岁的组织部老干部肖雨生在小区里跌倒,保安和路人无一上前搀扶。

20多分钟后,儿子肖先生外出时发现,老人孤零零趴在地上,额头磕破流血,鼻子紧贴地面,已没有了呼吸。

[经验交流] 时政热点:“扶不扶” 清华有答案吗?

[经验交流] 时政热点:“扶不扶” 清华有答案吗?

中公教育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中教育白云学习中心 搜一下微信号“byoffcn_v ”每天都有好礼等着你 [经验交流] 时政热点:“扶不扶” 清华有答案吗?“扶不扶”很普遍,很低端,卷入一次次“扶不扶”事件的,大多是底层民众。

把“扶不扶”难题引入高考试题,是低端与高端的一次接轨。

29日上午,清华大学举行自主招生复试,近千名全国各地考生参加。

12分钟综合面试有3道必答题,其中第三题,就是著名的“扶不扶”,题目是这样的:最近媒体报道了一些“老人摔倒无人搀扶” 的现象,有人说这是因为怕被讹诈。

也有人说“这不是因为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了。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追问:如果你扶老人的时候,老人说是你撞倒的,你会怎么办?“你会怎么办”,是个人在具体情境中如何应对的问题,答起来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估计没有考生拿得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扶不扶”难题,表面看是一个道德问题,但是其成因很复杂,是由多方面问题积聚已久而成,或直接,或曲折,它跟社会的功利化倾向有关,跟社会保障有关,跟利益分配有关。

如果高中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问题早就解决了,也不会拿它来考学生。

出这个题目的本意,应该是看考生平时是否关注社会,对问题有什么思考,表达能力如何,而不是要求他们真的能够解决问题。

对基础教育,高考一直有“风向标”作用。

清华大学是国内(大陆地区)屈指可数的最好的大学之一,以培养各界精英人才而著称,它能够直面社会问题,给予“扶不扶”难题如此的重视,对中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以“分数至上”为特征的功利化倾向,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遏制、纠偏作用。

对高校教育自身,“扶不扶”难题有没有提醒、纠偏作用?或者说,高校教育有没有功利化倾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学术地位相当于院士的史学家章开沅在即将退休之际,向媒体痛陈高校学术功利化(具体地说是科研资源权力化)现象; 稍早些,在2012年5月举行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北大教授钱理群直言不讳:“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分析:老人摔倒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分析:老人摔倒

【预测题目】
近日,安徽淮南师范学院门口再次发生了老人摔到扶不扶的纠纷,然而,公安部门在此时上的不作为却更加让人关注,谈谈你的看法。

【热点分析】
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已经老生常谈,为何这样的问题屡禁不止,甚至由此衍生出了“碰瓷”的新职业,背后公安机关的不作为不容忽视,缺乏法治思维和基本的法律素养,使得公安部门等一些执法单位在许多问题上畏首畏脚,无所作为,让很多的问题都愈演愈烈。

【中公解析】
本题属于智能性问题中时政类题目中的现象类题型,主要考察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思路】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
【参考答案】
近日,安徽淮南师院再次出现老人摔倒扶不扶,主管的公安部门却迟迟难以做出处理,其折射出的法治思维缺失不由让人感叹。

近年来,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屡屡登头条,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坏人变老了,道德滑坡等论调也不断出现。

然而,与之相对的负责案件调查的公安部门在哪,为何许多的事件都得不到一个最终的结果。

如果任由事态延续下去,公安部门将丧失基本的权威和群众的信任;好人的权益也将一再被侵犯;更甚者,社会的道德建设将面临危机,法律的尊严也将受到损害,何谈全民守法。

2012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老人摔倒扶不扶

2012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老人摔倒扶不扶

前一时期,一些与尊老助老相违的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

“老人跌倒了该不该扶”这个本是道德规范内的必答题,却成了许多人在实践中的两难选择。

国家有关部门甚至还为此专门出台了跌倒干预指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助老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然而,尊老助老不仅需要每个人的公德意识的提高和实践,更离不开被尊敬长者及其亲属的垂范。

只有当尊老助老行为得到社会认可,被救助老人及其亲属感恩,这样的爱心才能不断传递,社会风气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纯良。

让良知扶起摔倒的道德!近日,江苏镇江一位75岁老人病发昏倒,一位女孩和三位保安果断看护、救援的报道,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在“彭宇案”、“李凯强案”逐渐产生“晕轮反应”的背景下,在“救人有风险,救前需思量”的流行语境下,一位不留名的好心女孩与三名保安,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人们关于“扶与不扶”的争论。

这种正面的回应,剥离了个人利益的算计,纯粹而温暖,值得我们学习。

尽管曾经发生过个别“救人被告”的事件,尽管这些事件的主角以及他们的“悲情”让人心生寒意,但这不能成为“麻木不仁”和“见死不救”的借口。

武汉一老人摔倒后因无人救助而死亡的事件,深深地刺痛了人们的心。

不少人暗自思量:如果当时伸手去扶一把,老人也许就能得救。

然而彼时路人却都“害怕惹麻烦”,避之唯恐不及。

而镇江的这位女孩遇到相似情况,却能够勇敢地上前救援。

这里面除了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和他人起码的信任外,更多的是对人性和良知的坚守,而这恰恰是当今社会需要倡扬的精神元素。

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社会弊病并不能代表社会全貌。

就在各种关于“人性冷漠”、“道德滑坡”的提法甚嚣尘上之时,许许多多温暖的故事也在不断发生。

在苏州木渎镇,一位少女在暴雨中为残疾乞丐撑起一把雨伞;在赣州南门文化广场,一位交警俯身背起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高空下坠的女童导致手臂骨折,“最美奶奶”柴小女奋力救起落水孩子不幸牺牲;“板凳妈妈”许月华37年带大138个孤儿……听着这些柔软的故事,我们还能断定当今“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吗?拿“搀扶老人”来说,尽管一些地方出现了“讹诈”现象,但终究难以掩盖“救人受称颂”的光芒。

高中政治小论文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2)

高中政治小论文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2)

高中政治小论文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2)高中政治小论文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篇三近几年在引起广大媒体和群众关注的一个热议的话题是“老人摔倒扶不扶”,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我们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应该伸出援手去帮助,可从媒体报道中了解到我们的一个善意的举动,也许会给自己惹上很大的麻烦甚至是官司,这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很多人会说并不是自身没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而是在大社会环境下层出不穷的类似案例,让人不敢去帮助别人,深怕会引火烧身。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在前不久又出现类似案例,而这一次被讹的人竟是外国人。

案例: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被讹1800元衣服被撕烂(2013.12.3网易主页)。

12月2日,“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一组图片在网上不胫而走,引发舆论高度关注,众多网友对大妈予以谴责。

据了解,昨日上午10时30分许,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路与左家庄东街路口,具有东北口音的李女士在经过骑摩托车的一名外籍青年及其中国女友时突然摔倒,引起围观,最后该外籍青年向李女士赔偿了1800元。

路边小卖部店主称,“当时大妈已经倒在地上了,我看见俩人把老太太往路边拽,后来人越聚越多,东外交警大队和新源里派出所的警察都来了,纠纷持续了两个小时左右。

”一位环卫工人称,当时他工作时路过,只看到老外的衣服已经被扯拦,“羽绒芯都露出来了”。

今天,舆论方向逆转,多个目击人称报道不实,大妈确是受害者,老外还当场对其破口大骂。

最初在网络上发布组图的目击者李先生提供了其在现场拍摄的两段视频。

第一段视频里,李女士蹲在外籍青年的黑色摩托车前,左手抓着车把,右手抱着车座嚷嚷着。

外籍青年的女友对李女士说:“是,要跑我们早跑了,还在这评理,你吵什么架呀?”她试图掰开大妈紧攥车把的手,却没有成功。

站在一旁的外籍青年,左下方的羽绒服已被撕开,露出大面积内芯,黑色绒布向外翻出。

外籍青年对其女友说:“帮帮我,让她下车。

”而李女士一边依旧用手抓着黑色摩托车,不让车离开,一边大喊:“我要报警!”另一段由路边复印店工作人员拍摄并提供给笔者的现场视频中,老外不断用流利的中文说脏话、“你骗人,你看我是外国人,想讹我钱”等。

中考社会热点老人摔倒扶不扶

中考社会热点老人摔倒扶不扶

老人摔倒扶不扶漫画《扶不起》1、“老人跌倒不帮扶”说明了什么?(“老人跌倒不帮扶”的原因是什么?)①部分公民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强烈的正义感、不懂得关爱和尊重生命,出现道德滑坡;②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我国法制不够健全,让救助者产生后顾之忧。

2、看到老人跌倒不扶,会带来哪些不良社会影响?①危及老人的生命安全,是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表现;②不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不利于弘扬传统美德,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不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3、评价老人摔倒没人扶的现象。

(评价==判断+定性+结果+正确做法)①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是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强烈的正义感、不懂得关爱和尊重生命的表现,这是道德滑坡的表现;②…………………………③我们应该增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关爱他人生命………………;A.小丽:“扶起老人可能会付出代价,但必定会有所回报。

” B.小翠:“扶起老人是真善美的行为。

”C.小强:“扶起老人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

”D.小明:“扶起老人是尊老扶弱的表现。

”:“这不是法律鼓励做的的,所以我不扶。

4、【我要扶!】老人跌倒扶他一把,本是天经地义之事。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扶?①(社会责任角度):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也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公民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生命②(传统美德角度):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弘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珍爱生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③(法律角度):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要得的基础。

我们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时,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②我们要学会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法律鼓励做的,我们要积极去做。

④(生命角度):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可能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国考面试热点分析:道德:扶老人事件

国考面试热点分析:道德:扶老人事件

道德:扶老人事件1、事件概述2013年6月15日,四川达州65岁的蒋婆婆摔倒在地后,紧紧抓住一位9岁小朋友的手。

小朋友家人表示,3位孩子是去扶老人,被诬陷。

蒋婆婆则称小孩将自己撞倒。

当地司法所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建议:医疗、护理等费用共计2万余元,3个孩子家长各承担2500元。

但小朋友家长不接受,寻找到多名目击证人后,11月21日,以敲诈勒索为名,向派出所报案,警方已立案调查。

蒋婆婆一方也声称将起诉。

(11月22日《京华时报》)2013年12月7日,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近日,一组照片在很多网站上传播。

配发的文字说,一名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的外国小伙旁边的时候突然摔倒,之后就倒地不起,说是被这个外国小伙子给撞了,要他负责。

这个消息的标题说的更明白:“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

这个消息一出,马上就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手机腾讯网对13901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持续关注与扶老人有关的新闻,20.2%的受访者承认在自己身边有过老人倒地而得不到帮助的事情发生。

87.4%的受访者表示“扶老人”的道德焦虑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84.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就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扶不扶老人很纠结。

2、相关评论@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路,“扶老人”的道德焦虑是整个社会信任缺失的表现。

这种普遍存在的焦虑,反映出的是社会人际关系的恶化与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这会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整个社会的运行带来巨大成本。

@李方向:这次警方对救人被讹以敲诈勒索进行立案,必然会使一些人看到讹诈救人者是得不偿失,从而不敢讹诈救人者,也让人看到治疗社会冷漠症的“药方”:必须让讹诈救人者付出代价,被救者才不敢讹诈,才能鼓励善行为。

@ 毛建国: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在摔倒的一瞬间,这位老人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而见到孩子后,以为是被孩子碰倒的?换句话说,虽然并不是3个孩子碰倒的,但这位老人也并不是故意诬陷,事实是判断错误。

2018热点时事评论

2018热点时事评论

2018热点时事评论:扶老人,也要扶人心扶老人,更要扶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尊老敬老、孝顺长辈的道德传承,最终扶的是每一个总有一天要老去的我们自己没有监控视频的地方绝不能扶老人?不事先请好几个路人作证就不敢帮老人呼叫120?这些看似荒唐的举动,却在近几年的社会上频频出现。

“老人倒地该不该扶”这个话题自南京彭宇案首次闯进舆论场以来,每一次媒体对类似事件的报道,都会挑动公众敏感的道德神经。

就扶不扶老人而言,每次公共政策的选择,其背后都有肇始于一个社会人心变化的影子。

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喜欢的20个经典动漫形象中只有1个来自中国。

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西方童话角色往往耳熟能详,对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国民间故事人物却知之甚少。

可以说,中华民间故事在当代生活中已严重失落。

是因为中华民间故事不够精彩吗?显然不是。

中华民间故事数量众多,既有神话、传说,又有童话、生活故事,这些故事既承载着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又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生产和生活知识,也蕴涵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人生信念和价值观念。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早就诞生了西方经典童话的原型故事。

比如,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人段成式记载的《叶限》中,就包括后母虐待、神力帮助、集会出彩、以鞋验身、嫁与王公等情节,与《灰姑娘》的故事如出一辙。

而清人黄之隽记载的《虎媪传》,则是典型的“狼外婆”类型故事,它比《小红帽》的情节更复杂,传递的文化信息更丰富,却鲜为人知。

大量散见于古人笔记、野史中的民间故事,运用活泼形象的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演绎着感人的故事,讴歌善良、诚信、智慧和勤劳,鞭挞凶残、自私、虚伪和懒惰,不仅会是童年最难忘的回忆,更能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奠定最初的是非善恶观。

故事精彩却难逃失落,与今人的挖掘功夫欠缺有关。

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题型训练九“探究类”主观题

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题型训练九“探究类”主观题

题型训练九“探究类”主观题1.当面临老人跌倒时,“扶还是不扶”依然是民众热议的话题。

某校高三学生为此开展了“拒绝冷漠,温暖社会”的研究性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其中。

观点碰撞:在探讨“扶起跌倒老人却被诬告的现象屡见不鲜”的原因时,有同学认为,市场经济越发展,社会道德水准就越低。

(1)请分别运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可行性建议:同学们课后还收集到以下资料:◆一例败德的突发事件,会引起一些报刊和网络媒体的亢奋、躁动以及持续、深度的追踪报道。

而现实生活中许多老人摔倒被扶后感谢他人的事例,却难以成为报刊和网络媒体关注报道的对象。

◆有专家指出,对于施救者也要有法律保护。

比如,要制定给伤者、病人的自愿救助者免除责任的法律。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就如何才能“扶得起老人”给相关部门提三条合理建议。

答案(1)①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拜金主义等思想。

但是,不能把道德状况中存在的问题,都归结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

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政治文明的进步,一些新观念正在不断丰富着民众的精神世界,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2)①政府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引导新闻媒体加大对正面典型事例宣传的力度,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②人大要行使好立法权,制定更加完备的法律,既要保护好老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道德的底线,也要给施救者以法律保护,防止“好人得不到好报”。

2.随着“雾霾”等恶劣天气与社会大众的接触越来越“亲密”和频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社会问题。

某校高三(2)班同学商定以“环境污染引关注,低碳生活成时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解读生活】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

形势与政策2

形势与政策2

老人倒地该不该扶?老人倒地到底该不该扶?这在以前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倒地老人已经无人敢扶。

这是为何?记得最开始了解到这个问题是2006年轰动一时的“彭宇案”。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

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

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并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彭宇表示无辜。

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

“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

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

”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2007年9月4日下午4点半,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

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并且申请撤回上诉,最后案件以和解撤诉结案,且双方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结果都表示满意。

“彭宇案”并不是个案,在江苏,南京,湖北等地频频发生类似的案件。

扶起倒地老人的好心人反被诬陷为肇事者,做了好事不仅得不到表扬,还要为此惹祸上身,这样的事情真是令人心寒。

类似这样的事情发展到后来,老人摔倒在地,数十人围观,却罕有人伸出援手。

看过这样的报道,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菜市场,不少人驻足围观却无人敢扶。

最终一位女士实在不忍,决定上前扶起老人。

但是做好事是有顾虑的,于是她找两位小伙作证,证明她是去扶老人,而不是她撞倒的。

谁能想象现在这个社会做好事都是有顾虑的!?还有更悲剧的事情发生,深圳一位退休老干部摔倒在地上,保安和路人无人上前搀扶。

20多分钟后,老人的儿子外出发现,老人孤零零的趴在地上,额头磕破流血,鼻子紧贴地面,已没有了呼吸。

当时哪怕只是给老人翻个身,老人或许都不至于身亡。

是这些人都没有一点怜悯之心么?我不信。

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老人摔倒扶不扶?

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老人摔倒扶不扶?

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老人摔倒扶不扶?通过最新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吉林中公教育整理了吉林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背景链接“她最多讹我的钱,讹不了我的命,我不救她,她很可能会死在我面前!”2014年7月2 7日中午,东莞市虎门镇下着倾盆大雨,66岁的河南籍老人符金变穿过滨海大道时突然跌倒在快车道上。

途经的一辆越野车车主程善道见状后及时报警,下车扶起老人并在雨中撑伞守候,直到将老人送上救护车后才离开。

深度解析[综合分析]当前,整个社会的“基本面”是好的、向善的,讹人者和不扶者是极少数。

老人跌倒了,扶不扶之所以成了一道选择题,多少与近年来的新闻报道和司法裁判的负效应有关。

几个讹人个案被反复炒作,不仅放大了不和谐的音符,更使整个社会受到了伤害,才有了目前“二选一”的尴尬。

扶,就要承担可能被讹的风险;不扶,老人可能受到更大的伤害,甚至死在自己面前。

何去何从,程善道给了我们一个圆满的答案。

“她最多讹我的钱,讹不了我的命”,这句话看似调侃,却道出了做人的底线和基本良知。

这样的境界与秉持,在时下这个功利而相对冷漠的社会里显得弥足珍贵,可以说是一种极致的表达,是难以企及但又必须达到的人性高度。

救人有风险,但不能因为风险就放弃自身的责任,使本应有担当的主体,变成了“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讹钱不讹命”的可悲,在于“倒打一耙”对社会底线的突破,让好心人对陌生人有了戒备和防范之心;“讹钱不讹命”的可贵,在于明知往前一步就有利益受损的风险,好心人依然选择挺身而出。

尽管不是每个人都有“讹钱不讹命”的果敢和底气,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却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

[启示]长期以来,人们将见义勇为置放在道德高地,不允许好心人有一丝一毫的利益考量,这不仅造成见义勇为的道德成本过高、缺乏行动推力,还大大增加了见义勇为的风险和成本。

老人跌倒了到底该不该搀扶

老人跌倒了到底该不该搀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调研报告题目:院系: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完成时间:老人跌倒了到底该不该搀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调研报告一起看似普通的事件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那就是南京徐老太事件,对此,我们小组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一:事件回放2006年11月20日上午,南京市民徐寿兰女士在某公交车站等车,据其称被正在下车的市民彭宇撞倒,而彭宇则称下车时候见老人摔倒,所以扶至旁边,并且在其亲属到来以后一起送该老人到医院,其中还垫付了200元的医药费。

当好心的彭宇离开以后,却被告知要赔偿医药费用。

2007年1月4日,徐老太将彭宇告上了法庭,9月3日,判决的结果是彭宇应该赔偿40%的损失费计45876.36元。

判决结果引起极大争议。

判决结果出来以后,引发了网友的激烈争论,而其中诸多有关判决中猫腻的传说也在网络上飞快流传。

有人通过网络强大的“人肉搜索引擎”发现徐老太的儿子是南京市公安局八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提供证据的派出所在提供笔录的问题上出尔反尔,关于徐老太是专业碰瓷党的传言等等,而在其中网络言论几乎一致向着彭宇。

其中讨论最热烈的就是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给出的判决书关于彭宇撞倒徐老太的认定逻辑。

最高法院在《证据规定》中,对民事案件举证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也就是说如果徐老太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是彭宇撞倒自己,那么就没有足够的理由来索取赔偿。

2007年“南京徐老太事件”的宣判曾被媒体评为2007年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事件之一,而此案中法律与道德的讨论一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见义勇为”“出手相助”曾一度被人们所质疑。

2008年4月10日某报头版发表了题为《彭宇案喧嚣未尽唯有真相不可调解》的消息,文章说:“最终经过二审,双方达成了一个协议。

就经济利益赔偿的部分,双方都做出了较大让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考研政治时政:“老人倒地扶不扶”
2015年8月24日,达州3名曾在2013年因扶老人被讹诈为“撞倒”的孩子获得5000元奖励。

3名孩子扶老人后被指肇事并遭索赔。

同时,两名办理该案件的民警获得了3000元
钱的“搀扶老人奖正义奖”奖金。

一个看似娱乐轻松的新闻却有这个社会无法言尽的叹息。

面对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难题,相信这几个小学生给出了社会需要的正能量。

与之相关的考研政治考点老师帮助同学们梳理一下。

(一)事件回顾
“扶不扶”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2013年11月15日,这个焦点是由达州市的3名
小学生制造的。

当日下午左右,3个小伙伴在楼下玩耍,看见有个婆婆在不远处摔倒,老人对孩子们说:‘小娃儿,把我扶起来一下嘛!’3人将老人扶起,老人抓住小孩的手,说自
己被撞倒。

老人蒋某为证明自己系被撞倒,从诊所转到医院治疗。

11月16日,出院后的太婆董某蒋某某被家人背着找到了江至云家,要求赔偿医药费,一直住了两天。

11月19日,江先生和另外两名小孩的家长约着太婆的家人一起到达川区南外镇司法所进行调解。

经过司法调解,双方达成口头协议,三名孩子承担7500元。

双方在司法所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孩子家长最终被强行要走1100元。

“我们娃儿明明是做好事,结果还要赔钱,这样以后娃儿都不敢做好事了。

”家长们决定报警。

11月22日,达州警方调查后作出处理,蒋某系自己摔倒,蒋某及其子龚某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

为此,给予蒋某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因年满70周岁,依法决定不予执行),同时对龚某给予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二)2018考研政治考点链接
这件事情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对做好事的小学生的肯定,也对依法处理的警方给予赞许。

这是道德与法律共同为构建和谐公共生活秩序的典范,也是社会主义公德得以传扬和延续的重要条件。

考研政治思修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锻炼高尚品格,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公共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生活的秩序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公共生活需要道德和法律来约束、协调。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其中老人倒地扶不扶就属于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道德更好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支撑,法律的实施也需要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用道德与法律的双重法宝治理这个问题,肯定宣扬扶老人的正能量主旋律例子,严惩为老不尊、恶意讹人的违法者,双管齐下共同还社会一片好人的蓝天。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8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