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对农田环境影响的探讨

合集下载

化肥污染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化肥污染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化肥污染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资源,它可以为作物提供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增产。

随着农业化肥的广泛使用,化肥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

化肥污染给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了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化肥污染的现状十分严峻,应对策略迫在眉睫。

一、化肥污染的现状1. 土壤污染: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失去平衡,土壤酸化、碱化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

部分化肥中的有害物质还会积聚在土壤中,影响土壤的健康。

2. 水体污染:农田中使用的化肥中的氮、磷等养分会通过农田排水进入地表水体或者地下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爆发。

一些氮化合物还会在水体中转化成硝酸盐,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空气污染:农田施用化肥会释放大量氨气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同时还可能排放一定量的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二、化肥污染的应对策略1.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健康、环保的耕作方式,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施肥利用率,减缓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强土壤保护,在农田中采取合理的轮作、休耕、覆盖等措施,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

2. 科技创新降低化肥使用量: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投入和支持,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研发新型肥料和肥料施用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

3. 加强管理与监测:建立健全的化肥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农田化肥施用登记制度,对农田化肥施用进行登记监测,加强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防止过度施肥和乱用化肥。

4. 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实施农田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种植绿肥、栽植林带、建立人工湿地等方式,净化土壤和水体,减缓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5. 提倡循环农业:加强农田有机肥料的生产和利用,通过农作物秸秆还田、饲料渣肥料化等方式,实现农田有机循环,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化肥污染危害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绿色施肥,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使之理性使用化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危害。

化肥对土地农田土壤酸化的影响及调控策略

化肥对土地农田土壤酸化的影响及调控策略

化肥对土地农田土壤酸化的影响及调控策略一、引言众所周知,农田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土壤酸化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就化肥对土地农田土壤酸化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

二、化肥对土地农田土壤酸化的影响1. 施用过量化肥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如果不合理使用,就会造成施用过量,进而导致土地酸化。

施用过量的化肥会释放大量的酸性物质,如硝酸、硫酸等,直接降低土壤的pH值。

2. 增加土壤离子浓度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在土壤中释放出来,使土壤离子浓度增加。

氮肥和磷肥的淋洗有机会使土壤中的酸性离子进一步积累,从而加速土壤的酸化。

3. 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化肥使用过多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降低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和活性。

由于微生物是土壤酸化和土壤养分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其减少将直接导致土地酸化的加剧。

三、调控策略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减轻土地酸化的关键。

农民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作物需求量来确定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

可通过土壤检测来了解土壤养分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施肥。

2. 生物有机肥料的应用生物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酸性物质的负荷。

将化肥与有机肥料混合使用,可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减轻土地酸化问题。

3. 耐酸性农作物的种植选择耐酸性较强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土壤的酸化速度。

此外,耐酸性农作物对土壤需求的化肥量较少,也能减少过量施肥对土壤的酸化影响。

4. 调节土壤pH值当土壤pH值过低时,可以采取增加石灰等碱性物质来中和土壤,提高土壤pH值,从而减轻酸化问题。

但需注意控制石灰用量,避免带来其他问题。

5. 加强土壤保护与修复加强农田土壤保护与修复工作,包括水土保持、有机肥料的使用、合理轮作等。

坚持长期的可持续耕作,逐渐改善土壤质量,减轻酸化问题。

四、结论化肥对土地农田土壤的酸化有着明显的影响。

合理施肥、应用生物有机肥料、选择耐酸性农作物、调节土壤pH值以及加强土壤保护与修复等策略可以有效调控土壤酸化问题。

农业采用有机肥料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采用有机肥料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采用有机肥料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和升级。

有机农业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了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采用有机肥料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还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一、有机肥料的作用有机肥料是一种来源于生物有机体及其代谢废物,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肥料。

有机肥料通过提供营养元素和改善土壤结构,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同时,有机肥料还可以减少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并提高土壤肥力的持久性。

因此,采用有机肥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

二、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无论是大田作物、果树种植,还是蔬菜、瓜果生产,都可以使用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

此外,有机肥料还可以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作为饲料添加剂,改善动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养殖效益。

三、有机肥料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有机肥料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农田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改善农田环境。

同时,有机肥料不含有化学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避免了这些有害物质对土壤、水体的污染,减少土壤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对农产品的影响。

因此,有机肥料的使用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四、有机肥料的生产和运用有机肥料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的收集、堆肥发酵和成品的加工。

在生产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确保有机肥料发酵充分,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在使用有机肥料时,应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环境的特点,科学施用,避免肥料浪费和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五、有机肥料的生产成本相对于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的生产成本确实要高一些。

由于有机肥料的生产过程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加上原料的收集和运输成本较高,导致有机肥料的价格相对较高。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治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治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治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治
• 近年来,中国的粮食产量出现了增产乏力
的局面,缺水和过量使用化肥是其中的主 要原因。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大 量使用,造成土地板结、农产品残毒过多, 破坏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污染程度越来 越大,使农区成为分布面广的一个重要面 源污染源,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一、化肥的应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
化肥的认识也逐渐深入而全面,化学肥料引人的 非主要营养成份(如:硫酸铵的硫酸根,氯化铵的 氯根等)对土壤、植物有一定不良影响。造成土壤 板结;有机质缺乏;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硝 酸盐在作物中积累;污染地下水等危害。垦区化 肥使用中,氮肥占有比重最大,造成环境污染最 严重。因此垦区化肥污染主要是氮肥污染。
土壤盐渍化
二、化肥对环境污染的施用钾肥,要因地制宜,综合 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并与氮、磷肥和微肥等进行配合施用。 2、科学施用磷肥。磷肥施入土壤后有两个特点:一是 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其移动半径多在0.5~1厘米以内; 二是容易被土壤中两价阳离子固定。这就造成作物根系吸 收利用的困难,降低了肥效。 3、广泛施用有机肥。有机质是作物营养元素的主要来 源,同时也是作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的源泉。有机质是 作物碳素营养的源泉,这主要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所 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另外它还能促进 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而且能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提高 土壤保水、保肥和缓冲能力。
3 、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 由于土壤种植各种作物,蔬菜和牧草,土壤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动植物的健康。
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吸收的氮素,大部分为硝态氮,一部分为铵态氮,除水 稻外,大多数植物以硝态氮为主要形式,含高浓度硝酸盐的植物被动物食用 后,由于硝酸盐产生的亚硝酸盐对动物发生毒害。植物体内硝酸还原的速度 与氮的供给相配合量,硝酸盐一般并不过多积累,而在供给氮素多时,就会 发生硝酸盐积累,为此进行过有关施肥量,肥料种类及施肥时期的试验。牧 草和菠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植物体内N03-浓度相应增高。 由于土壤的硝化作用,使土壤富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种植的各植物中硝酸 盐含量大大增加,造成土壤污染。另外,制造化学肥料矿物原料及化工原料 中,有的会有多种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害成份,它们随着施肥进入 农田土壤造成污染。如磷肥的施用,不可避免地带给土壤许多有害物质有: 镉、锶、氟等。施用磷肥过多会使土壤含镉量比一般土壤高数十倍、甚至上 百倍,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污染。如氨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酚,特别是利用炼 焦厂废气生产的氨水,含酚量超过千分之一,施用于农田后,造成土壤污染。 生产出具有异味的农产品。

肥料制造的环境保护与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肥料制造的环境保护与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肥料制造的环境保护与土壤污染防治技术1.在农业生产中,肥料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物质基础。

然而,传统的肥料制造和施用过程中,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特别是土壤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因此,研究肥料制造的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对于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肥料制造的环境保护技术2.1 高效节能生产技术高效节能生产技术是降低肥料制造过程中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关键。

通过改进肥料生产工艺,提高设备运转效率,降低能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也是降低肥料制造过程中环境影响的重要途径。

2.2 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是指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通过厌氧消化、堆肥化等方法,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既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2.3 环保型肥料研发环保型肥料是指在肥料制造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和生产工艺,生产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肥料。

如生物有机肥、缓释肥、水溶肥等,这些肥料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土壤污染、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

3.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3.1 土壤污染诊断与监测技术土壤污染诊断与监测技术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

通过对土壤进行取样、分析,了解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分布等特征,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代化的土壤监测技术包括化学分析、生物检测、土壤传感器等。

3.2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使其恢复到符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要求的状态。

常见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有生物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等。

例如,通过施用生物酶制剂、有机物料等,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土壤自净能力。

3.3 土壤保护技术土壤保护技术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土壤流失、退化,保持土壤肥力和生产力。

论述防治施肥对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论述防治施肥对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论述防治施肥对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1 施肥对环境影响
施肥是维持土壤肥力和作物健康生长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农业
化学肥料的普及,施肥后,农药残留、氮磷盐积累、有机污染物排放、污染水体等,构成生态环境的威胁。

因此,工作人员和农民应该做好
施肥的监管,科学把握施肥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预防措施
(1)采用复合肥的技术:复合肥的营养元素类型比普通肥料要更
加高效,其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率较高,同时占用量也较少,从而降
低对环境的影响。

(2)科学施肥:氮肥采用慢效肥料,减少有机质和有害物质的残留,及时补肥,多次少量施肥;合理控制施肥量,根据不同的作物、
不同的地域等,要科学施肥,调节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

(3)施肥对农田水分限制:耕地要及时翻转,以减少氮素损失;
在施肥前及时灌水,以减少氮磷肥料的污染。

3 要素受控
(1)加强环境监督:及时查处违法污染行为,制定政策,严格管制;建立农田监测系统,跟踪监测污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聘请技术人员:聘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技术人员,及时指导
和监督施肥,减少环境污染。

(3)安排施肥时间:尽量安排在阴雨天施肥,以减少环境污染;加强旱季防洪,建立洪涝防治体系;及时高效开展排污防治活动,保护农田水源。

4 结论
施肥对农作物生产及环境污染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农业政策制定者、农业技术服务者以及农民都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尽量减少施肥对环境污染的风险。

政府部门和行业都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建立科学的施肥调查监测体系,落实防治措施,持续改善农田环境质量。

化肥对粮食安全与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化肥对粮食安全与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化肥对粮食安全与农产品质量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化肥的使用量也在逐渐增加。

化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两个方面探讨化肥对农业健康的影响。

一、化肥对粮食安全的影响1. 土壤污染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元素经过施用后,部分会被作物吸收,但也会有一部分残留在土壤中。

随着长期施用,这些化肥残留物会逐渐累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一方面,土壤中过多的化肥残留会使农作物吸收过量营养元素,可能产生毒害;另一方面,土壤质量下降也会影响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从而降低产量。

2. 地下水污染化肥施用后的残留物会通过渗透和流失的方式进入地下水系统,从而导致地下水污染。

这些化肥残留物中的氮元素容易被水体带走,形成硝酸盐污染。

当污染的地下水被直接用于灌溉农田时,会进一步加剧化肥对农作物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3. 水体富营养化化肥中的养分物质会通过农田排水或径流进入周边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过多的氮和磷元素进入水体后,会促进水中蓝藻等有害水华的繁殖,造成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对水源地的保护和水生生物的生存都带来严重影响。

二、化肥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1. 营养成分不均衡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会使农作物吸收的养分偏向于氮、磷、钾等主要元素,而其他微量元素则相对不足。

这导致农产品营养成分的不均衡,可能出现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状况。

这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风险,尤其是农村地区人们单一依赖农产品作为主要食物来源。

2. 农产品安全问题过量施用化肥容易使农作物残留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风险增加。

特别是当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的农田使用化肥施肥时,这些有害物质更容易与化肥一同进入农作物,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同时,由于化肥的过度使用,还会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破坏,影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农产品口感下降过度依赖化肥的使用,会导致农作物品质的下降。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1. 引言1.1 化肥施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化肥是现代农业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肥料,它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并缓解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限制。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化肥的施用导致土壤污染,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受到破坏,土壤结构疏松,水分保持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化肥的使用会导致水质污染,化肥中的氮、磷等元素通过农田径流、渗透等途径流入水体,导致水质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化肥的施用也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减少土壤中有益细菌的数量,影响土壤养分的循环。

生物多样性也受到影响,一些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会因为化肥的施用而减少,降低土壤的生态多样性。

化肥的使用还会对气候变化造成影响,化肥中的一氧化氮等化合物会通过挥发或流失进入大气,导致温室气体的增加,加剧气候变化。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推广有机农业,采取循环农业模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土壤污染化肥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土壤污染。

化肥中的氮、磷等元素会通过土壤的渗透和流失进入地下水或者河流,导致土壤酸化、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土壤贫瘠化。

过量施用化肥还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使土壤中有益菌株减少,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土壤污染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从而影响着人类的食物安全。

化肥的过量使用也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积累,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我们迫切需要找到解决化肥施用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的方法。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一个解决途径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避免化肥过量施用造成的污染。

推广有机农业,采用生物肥料替代化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污染。

可以采取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合理耕作和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对土壤的负面影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轻化肥施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范文

《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范文

《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施肥成为提高农田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关键手段。

然而,施肥过程中的N元素迁移转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尤其是农田土壤N2O排放。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肥与N2O排放的关系施肥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过程,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然而,过量的施肥会导致土壤中N元素的过量积累,进而促进N2O的产生和排放。

N2O是一种氮氧化物,其产生主要与土壤中的氮素转化过程有关,如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等。

这些过程受到施肥类型、施肥量、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不同施肥措施对N2O排放的影响1. 有机肥与化肥的对比有机肥和化肥是农田施肥的两种主要方式。

研究表明,与化肥相比,有机肥的施用可以降低农田土壤N2O的排放量。

这主要是因为有机肥中的N元素主要以有机态形式存在,其矿化过程相对较慢,从而减少了N2O的产生。

而化肥中的N元素主要以铵态或硝态形式存在,易引发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导致N2O排放增加。

2. 合理施肥量的影响合理控制施肥量是减少N2O排放的关键措施。

过量的施肥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导致土壤中N元素的积累,从而增加N2O的排放。

研究表明,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可以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N2O的排放。

四、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1. 影响因素影响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因素包括施肥类型、施肥量、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等。

此外,农田管理措施如耕作方式、灌溉方式等也会对N2O排放产生影响。

2. 调控措施(1)优化施肥策略: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类型和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N2O排放。

(2)改进耕作方式: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轮作、间作等,改善土壤环境,减少N2O的产生和排放。

减少化肥使用对农田健康和环境保护意义

减少化肥使用对农田健康和环境保护意义

减少化肥使用对农田健康和环境保护意义化肥的广泛使用在推动农业生产和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因此,减少化肥使用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保障农田健康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

在现代农业中,化肥使用量逐年攀升,虽然短期内提高了作物产量,但长期依赖化肥的种植方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大规模施用化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遭到污染,这使得减少化肥使用成为当今农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化肥对土壤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长时间施用氮、磷、钾等化肥,导致土壤酸碱度失衡,土壤结构劣化。

此外,化肥中许多无机成分溶解后进入土壤水分,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是维持土壤健康和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减少会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并可能导致作物品质降低。

与此同时,过量的化肥施用还会引发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积累,随着雨水灌溉或降水过程,这些有害物质可能侵入地下水系统,威胁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

通过减少化肥施用,能够有效降低这些潜在风险,从而维持水体以及土壤的健康。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没有健康的生态系统,农作物将面临病虫害的侵袭以及植被覆盖率的下降。

减少化肥使用,有助于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自然增虫、使用生物农药等方法改善农田生物多样性。

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土壤和植物之间良性互动,也提高了作物自身抵御病害的能力。

化肥流失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施用后,化肥中的养分常常随雨水流失进入水体,造成富营养化现象,导致水体泛滥的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体缺氧及其他生态问题。

实施更精细的施肥管理、采用替代产品、增加有机肥料使用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化肥流失,从而维护水体健康。

气候变化与化肥的关系也不容忽视。

氮肥的使用不仅对土壤造成影响,还会释放出温室气体。

从长远来看,转向更加生态友好的农业实践,采用减少化肥、采用轮作及间作等方法,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提升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农业知识科普合理施肥的重要性

农业知识科普合理施肥的重要性

农业知识科普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施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合理施肥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环境以及保护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业知识科普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合理施肥的方法。

一、施肥的重要性1. 提高农作物产量合理施肥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不同的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科学施肥可以确保作物充分吸收营养,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2. 维护农田环境过度或不合理的施肥会导致养分积累、土壤盐碱化等问题,破坏农田环境。

科学施肥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保证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3. 减少农业污染过量的化肥使用会造成养分流失,进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科学施肥可以减少养分流失,降低水体污染的风险,有利于环境保护。

二、合理施肥的方法1. 肥料选择合适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因此在选择肥料时需要根据作物的特点进行选择。

要注意肥料的氮、磷、钾含量,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配比,选择适合作物需求的肥料。

2. 确定施肥时机合理的施肥时机可以使肥料充分被作物吸收利用,提高施肥效果。

一般来说,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施肥效果会更好,比如在播种前进行基肥施用,在生长季节进行追肥施用。

3. 控制施肥量过量的施肥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科学测定和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度施肥。

4. 优化施肥技术合理使用施肥技术可以提高施肥效果,减少养分损失。

例如,利用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肥力,采用滴灌技术进行施肥,可以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流失。

三、农业知识科普的重要作用农业知识科普对于推广合理施肥的重要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科普活动,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可以了解合理施肥的知识,学习合理施肥的方法,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田环境。

农业知识科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例如开展讲座、培训班、撰写科普文章等。

政府、农业机构和农民组织等都可以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农业知识的普及和应用。

过量施肥对环境的污染机理----农化大全

过量施肥对环境的污染机理----农化大全

过量施肥对环境的污染机理-----农化大全自1994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在北京、山东、陕西等地的20个县600多个点位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北方集约化的高肥用量地区,20%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过国家饮用水硝酸盐含量限量标准(每升硝酸盐含量8 9毫克),45%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过主要发达国家饮用水相关限量指标。

除此之外,因化肥中含有重金属、酸根等物质,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重要的环境影响如下:1)重金属和有毒元素有所增加从化肥的原料开采到加工生产,总是给化肥带进一些重金属元素或有毒物质。

其中以磷肥为主。

中国施用的化肥中,磷肥约占20%,磷肥的生产原料为磷矿石,它含有大量有害元素F和As,同时磷矿石的加工过程还会带进其它重金属Cd、Cr、Hg、As、F,特别是Cd。

另外,利用废酸生产的磷肥中还会带有三氯乙醛,对作物造成毒害。

研究表明,无论是酸性土壤、微酸性土壤还是石灰性土壤,长期施用化肥还会造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

比如,长期施用硝酸铵、磷酸铵、复合肥,可使土壤中As的含量达50~60 mg/kg。

同时,随着进入土壤Cd的增加,土壤中有效Cd含量也会增加,作物吸收的Cd量也增加。

2 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是个体小而能量大的活体,它们既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执行者,又是植物营养元素的活性库,具有转化有机质、分解矿物和降解有毒物质的作用。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试验表明,施用不同的肥料对微生物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大小的顺序为: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单施有机肥>单施无机肥。

中国施用的化肥中以氮肥为主,而磷肥、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低,这会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3)养分失调与硝酸盐累积中国施用的化肥以氮肥为主,而磷肥、钾肥较少,长期施用造成土壤营养失调,加剧土壤P、K的耗竭,导致NO3-N累积。

NO3-N本身无毒,但若未被作物充分同化可使其含量迅速增加,摄入人体后被微生物还原为NO2-,使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诱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

化肥过量使用的环境污染及防治

化肥过量使用的环境污染及防治

化肥过量使用的环境污染及防治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物质,它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提高农作物的质量。

过量使用化肥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本文将就化肥过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化肥过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壤污染化肥中的营养元素如果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浓度过高,从而使土壤肥力失衡,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肥力,甚至形成酸性土壤,使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二、水体污染化肥溶解于水中后,易被水流冲刷,进入地下水、河流、湖泊等水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过量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会刺激水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破坏水生态平衡,对水产养殖和自然鱼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三、大气污染化肥在施用和分解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氨气和氧化亚氮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引起酸雨,并加速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四、生态系统破坏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农田中的植物过度生长,对田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植物过度生长会消耗大量水分和养分,导致土壤干旱和贫瘠,对土壤微生物和其他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一、科学合理施肥农民在施用化肥时,应该根据作物的品种、生长期、土壤肥力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科学确定施肥量,避免过量使用化肥。

二、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机养分和微量元素,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用在田间,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

三、加强土壤保护农田管理中应该加强土壤保护,采取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土壤贫瘠,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减少土壤中的养分流失。

四、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还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生态农业模式中,常采用有机肥料、绿肥、生物有机肥等,来替代化学合成肥料。

五、加强监管和管理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建立完善的化肥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化肥销售和使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肥的行为。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1. 土壤质量下降: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有机质减少,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并增加土壤酸碱度。

这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降低农田的产量和品质。

对策: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

加强土壤保护和治理,采用轮作休耕、土壤覆盖和水保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质量下降。

2. 水体污染: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容易被冲刷入水体中,形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藻类过度生长,引发水华和水质恶化。

化肥中的农药残留也容易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对策:控制农田径流,避免化肥直接进入水体。

合理施肥,根据农作物的需求量施用适量的化肥,避免过量使用。

加强农田防渗漏和蓄水设施的建设,减少养分流失。

加强水源地保护,建立水源地保护区,禁止化肥施用等污染性农业活动。

3. 生物多样性减少: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农田中农药和化肥残留物的积累,这会对土壤中的土壤生物、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等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产生负面影响,破坏农田内的生物多样性。

对策:推广生态农业,通过合理的施肥和使用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加强农田的生物防治,提高自然生物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能力。

保护和恢复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增加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化肥的过度施用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但通过改变施肥方式、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绿色农业等措施,可以减轻这种影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浅谈化肥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浅谈化肥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有关调查表明化肥的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一、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35%。

每年有大量肥份流入水体,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对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造成江河湖及地下水源的污染:农田径流带入地表水体的氮占人类活动排入水体氮的51%,这些江河湖水域中氨氮和硝酸盐都是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同时造成地下水污染。

2.威胁近海生物:大量氮肥流失为"赤潮生物"的迅猛增殖提供了丰富的氮营养条件,已成为赤潮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3.影响人类健康:人或牲畜食用大量含有硝酸盐的植物后,导致高铁血红素白血症,使人们出现行为反应障碍、工作能力下降、头晕目眩、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的还危及生命。

饮用水、食物中硝酸盐超过一定含量,人食用后会受到很大毒害。

4.破坏土壤结构:长期大量地使用氮肥特别是大量施用铵肥,使土壤逐渐酸化,板结普遍严重。

一些地处热带的农田长期大量施用氮肥而不用有机肥,致使土壤严重板结,最终丧失了农业耕种价值。

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农药一旦进入环境,其毒性、高残留性便会发生反应,造成严重的大气、水体及土壤的污染。

1.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农药微粒和蒸汽散发空中,随风飘移,污染全球。

特别是滴滴涕,它除了化学稳定性和物理分散性外,滴滴涕还具有独特的流动性,它能随水汽共同蒸发到处流传,使整个生物圈都受到污染。

2.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也是很普遍的。

全世界生产了约150万吨滴滴涕,其中有100万吨左右仍残留在海水中。

3.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主要由于在其使用过程中,约有一半药剂下落在土壤中。

由于农药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很长,尤以对粘土和于含有机质的土壤残留性更大。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化肥的施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化肥的盐分会积聚在土壤中,造成土壤的污染和盐碱化。

这样一来,土壤的肥力会逐渐降低,甚至导致农田废弃。

其次,化肥中存在的氮、磷等成分会渗入地下水、河流、湖泊等水源中,污染水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此外,化肥的施用还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使土壤生态系统逐渐失去稳定性。

首先,应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应积极推广有机肥、生态肥等新型肥料,这类肥料能够保持土壤肥力,提升作物品质,还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另外,应注重生态修复,采取生态恢复和灰水回收等措施,以便分解余氮和余磷,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化肥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管,推出相应政策指导,规范化肥市场,引导农民使用环保肥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化肥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向我们提示了对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只有在加强科学施肥、推广新型肥料、强化生态修复和完善政策监管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够让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实现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化肥对土地团聚体的影响

化肥对土地团聚体的影响

化肥对土地团聚体的影响化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不适当的化肥使用方式导致了土壤团聚体的破坏,对土壤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化肥对土地团聚体的影响,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化肥对土壤团聚体的破坏1. 化学成分影响化肥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这些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十分重要。

然而,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升高,破坏土壤结构,削弱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此外,化肥中的酸性物质也会造成土壤酸化,进一步破坏土壤团聚体。

2. 营养失衡的影响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土壤中氮素的积累,而氮素的积累又会抑制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减少有机质的分解速度,从而降低土壤的团聚性。

相反,缺乏磷、钾等元素的土壤则会导致作物的生长不良,无法形成良好的根系结构和土壤团聚体。

3. 土壤侵蚀的影响化肥过度使用导致土壤中的养分聚集,使土壤变得致密,无法充分渗透水分,增加了土壤的抗冲性能,降低了土壤对降雨的吸水保水能力。

一旦发生降雨,容易引发土壤侵蚀,加速土地的退化。

二、应对化肥对土壤团聚体的破坏1. 合理施肥方式农民应该根据作物的需要和土壤的实际情况,合理施用化肥,避免过量使用。

在施肥过程中,可以结合土壤测试结果来调整化肥的使用量,确保植物可以充分吸收营养,同时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

2. 生物有机肥的应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团聚体的稳定性。

农民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进行堆肥,获得高质量的生物有机肥,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达到土壤改良的目的。

3. 植物多样性的引入引入适宜的绿肥植物和根系较为发达的作物,可以增强土壤水分的渗透性和抗冲性。

这些植物的根系可以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和稳定,增加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质量。

4. 水土保持措施的加强在农田中适当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比如梯田、沟垄等,有助于减少水流速度,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化学肥料?(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化学肥料?(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化学肥料?(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对环境造成破坏。

化学肥料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使用过量会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据统计,化学肥料的使用是导致土壤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化学肥料,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名人名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不能在用尽资源的星球上生存下去。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保护地球资源,不能任意浪费和破坏。

经典案例,在中国,农业用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一半,化学肥料的使用量一直居高不下。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退化,许多地区的农田已经失去了肥力,甚至出现了土壤污染的情况。

这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反方观点,不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使用化学肥料可以迅速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当前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农业生产需要更多的粮食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不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名人名句,农学家诺曼·博罗格曾说过,“化学肥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这句话说明了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经典案例,在美国,化学肥料的广泛使用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大幅提高,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全面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将会对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造成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化学肥料的使用既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又对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应该在使用化学肥料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措施,而不是全面禁止使用。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化学肥料?——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化学肥料?——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化学肥料?——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首先,化学肥料的使用导致了土壤贫瘠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长期使用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肥力,使得土壤变得贫瘠,无法再生产出健康的农作物。

其次,化学肥料的使用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化学肥料中的化学物质会随着雨水流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质污染,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最后,化学肥料的使用也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农作物吸收了化学肥料中的化学物质,长期食用这些农作物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毒害。

名人名句中,有一句来自美国农学家沃尔特·德·蒙德,他曾说过,“土壤是农业的银行,我们必须存钱,而不是一直取钱。

”这句话表明了土壤对于农业的重要性,而化学肥料的过度使用就是在不断地取走土壤的“存款”,最终会导致土壤贫瘠,无法再生产出健康的农作物。

另外,有一则经典案例是关于中国湖北省的东洞庭湖。

由于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导致湖水富营养化,水藻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湖水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了湖水的污染和水生生物的死亡。

综上所述,化学肥料的使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反方观点,不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化学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必需的养分,帮助农作物健康生长,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确保粮食供应。

其次,化学肥料可以帮助农民应对恶劣的自然条件。

在干旱或者水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化学肥料可以帮助农作物更好地抵抗外界环境的影响,保证农作物的生长。

另外,有一则经典案例是关于印度的绿色革命。

通过大规模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印度成功地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增长,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名人名句中,有一句来自印度的农学家诺尔·安丹尼,他曾说过,“化学肥料和农药是农业的生命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料对农田环境影响的探讨
作者:韩香平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3年第12期
一、耕地肥料施用量
屯留县大田作物主要为玉米、小麦等,从调查情况看,玉米平均亩施纯氮9.0kg,五氧化二磷3.5kg,氧化钾0.34kg;小麦全生育期平均亩施纯氮12.6kg,五氧化二磷9.3kg,氧化钾5.0kg;肥料品种主要为尿素、普钙、硫酸钾、复合(混)肥等。

二、施肥对农田的影响
在农业增产的诸多措施中,施肥是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无论施用化肥还是有机肥,都给土壤与作物帶来大量的营养元素。

特别是氮、磷、钾等化肥的施用,极大地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可以说化肥的施用不仅是农业生产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标志,而且是农产品从数量和质量上提高和突破的根本。

施肥能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改善环境、净化空气,合理施肥是农业减灾中一项重要措施。

施肥的种种功能已逐渐被世人认识。

但是,由于肥料生产管理不善,施肥用量、施肥方法不当而造成土壤、空气、水质、农产品的污染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肥料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肥料对土壤、空气、水源、农产品的污染。

(一)肥料对土壤的污染
1、肥料对土壤的化学污染。

许多肥料的制作、合成均是由不同的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属于化学产品。

它们的某些产品特性由生产工艺所决定,具有明显的化学特征,它们所造成的污染均为化学污染。

如一些过酸、过碱、过盐、无机盐类,含有毒有害矿物质制成的肥料,使用不当,极易造成土壤污染。

一些肥料本身含有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含量如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不仅污染土壤,还会造成农产品污染,殃及人类健康。

还有一些矿粉肥、矿渣肥、垃圾肥、叶面肥、专用肥、微肥等肥料中均不同程度地含有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如常见的有砷、镉、铅、铬、汞等,俗称“五毒元素”,它们不仅在土壤环境中容易富集,而且还非常容易在植株体内、人体内造成积累,影响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

如土壤中汞含量过高,会抑制谷子的生长发育,使其株高、叶面积、干物重及产量降低。

土壤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后,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大部分都间接的,主要是通过农作物、地面水或地下水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2、肥料对土壤的生物性污染。

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尿、城市垃圾、食品工业废渣、污水污泥等有机废弃物制成的有机肥料或一些微生物肥料直接施入农田会使土壤受到病原体和
杂菌的污染。

这些病原体包括各种病毒、病菌、有害杂菌,甚至一些大肠杆菌、寄生虫卵等,它们在土壤中生存时间较长,如痢疾杆菌能在土壤中生存22天~142天,结核十菌能生存一年左右,蛔虫卵能生存315天~420天,沙门氏菌能生存35天~70天等。

它们可以通过土壤进入植物体内,使植株产生病变,影响其正常生长或通过农产品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3、肥料对土壤的物理污染。

土壤的物理污染易被忽视。

其实肥料对土壤的物理污染经常可见。

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未经分筛处理或无害化处理制成的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金属碎片、玻璃碎片、砖瓦水泥碎片、塑料薄膜、橡胶、废旧电池等不易腐烂物品,进入土壤后不仅影响土壤结构性、保水保肥性、土壤耕性,甚至使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数量锐减、品质下降,严重者使生态环境恶化。

据统计城市人均一天产生1kg左右的生活垃圾,这些生活垃圾中有1/3物质不易腐烂,若将这些垃圾当作肥料直接施入土壤,那将是巨大的污染源。

(二)肥料对水体的污染
海洋赤潮,是当今国家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国家环保局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1999年,中国海域共记录到15起赤潮。

赤潮的频繁发生引起了政府与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赤潮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氮、磷、碳、有机物是赤潮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为赤潮微生物的系列繁殖提供了物质基础。

铁、锰等物质的加入又可以诱发赤潮微生物的繁殖。

所以,施肥不当是加速这一过程的重要因素。

在肥料氮、磷、钾三要素中,磷、钾在土壤中极易被吸附或固定,而氮肥易被淋失,所以施肥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氮肥的污染。

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的提高与施肥有着密切关系。

我国的地下水多数由地表水作为补给水源,地表水污染,势必会影响到地下水水质,地下水一旦受污染后,要恢复是十分困难的。

(三)施肥对大气的污染
施用化肥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NH3、NOx、CH4、恶臭及重金属微粒、病菌等。

在化肥中,气态氮肥碳酸氢铵中有氨的成分。

氨是极易发挥的气态物质,喷施、撒施或覆土较浅时均易造成氨的挥发,从而造成空气中氨的污染。

叶面肥和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程度地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镉、铅、镍、铬、锰、汞、砷、氟等,虽然它们的浓度很低,通过喷施散发在大气中,直接造成大气的污染,危害人类。

(四)施肥对农产品的污染
施肥对农产品的污染首先是表现在不合理施肥致使农产品品质下降,出口受阻,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被污染的农产品还会以食物链传递的形式危害人类健康。

随着化肥用量的逐年增长和不合理搭配,农产品品质普遍呈下降趋势。

如粮食中重金属元素超标、瓜果的含糖量下降、苹果的苦痘病、番茄的脐腐病的发病率上升,蔬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污染日趋严重,食品的加工、贮存性变差。

总之,从屯留县目前施肥品种和数量来看,农业生产上有施肥数量多、施肥比例不合理及不正确的施肥方式等问题,因而造成土壤质量与环境变差等环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