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教育培训)教育知识常识最全版
(教育培训)教育知识常识最全版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教师或教育机构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
它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2. 教育的类型- 学前教育:针对3岁至6岁的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
- 基础教育: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等教育阶段。
- 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研究生院等教育阶段。
- 职业教育:针对培训职业技能的教育活动。
- 终身教育:人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持续研究和进修的教育活动。
3. 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 培养知识和技能:教育提供研究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机会,使个体能适应社会需求。
- 塑造人格和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 促进社会进步: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它为国家的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4. 教育的影响因素- 政策和法律:教育政策和法律对教育的内容、质量和机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 家庭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研究积极性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分配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 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和科学性影响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5. 教育相关的问题和挑战- 教育不平等:一些地区和社会群体面临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导致教育的公平性受到挑战。
- 教育质量问题:一些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教育内容和方法不适应社会需求。
- 教育改革挑战:教育改革需要克服教育体制的惯性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6. 教育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在线教育、智能教学工具等。
- 跨学科教育:鼓励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强调实践与实用:教育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以上是关于教育知识常识的一些基本内容,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World Education Forum (2015). Incheon Declaration. UNESCO.- Smith, P. (2002).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Routledge.。
教育学知识点顺口溜
1.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
学科。
2. 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指教育活动所固有的、最基本的、决定教育活动性质和方向的属性。
3. 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对社会和个人发展
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4.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指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作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5.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组织
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6.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
的手段和方式。
7.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进行衡量、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8.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教育机构、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定和安排。
9. 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指政府或相关部门为了促进教
育发展而制定的规定和措施。
10.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机构和教育人员进行
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教育的概述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述(一)、教育的由来最早连用:“教育”一词最早连用见于《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最早分开解释: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广义的教育包括:<版本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版本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有专门的机构承担、有专职人员进行、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明确的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等。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天然的早期性、巨大的感染性、强烈的针对性(“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先导性、终身性等。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最早独立形态。
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包括自学、自省、自修。
自然形态的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是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式有: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家长学校。
“生活的磨难教育了我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体现广义教育的内涵2、侠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教育的日常用法A、作为过程。
最基本的用法“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作为方法。
“你的孩子这么优秀,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C、作为制度。
“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
”D、作为活动。
“教育学生是老师的责任。
”4、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对教育定义进行了分类。
大致分为以下三种:A、纲领性定义。
阐述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是应然的。
B、描述性定义。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作用是什么?
教育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是教育以及教育的作用。
一、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指人类为了促进心理和行为的发展,通过有意识的教学和学习,传递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文化传承的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在不同的
国家和文化中有不同的形式,但总的目标都是帮助个人充分发挥自己
的潜力,并为自己、家庭、社区和国家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教育的作用
1. 引导个人认识自我和社会
通过教育,个人可以了解更多自身的优缺点、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
并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教育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知识水平,还培养
了个人的价值观、心理素质、审美意识等。
2.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教育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使得个人
能够深入了解领域知识,能够创新进行科研,和进行实践(如实习)等。
3. 促进社会进步
教育对社会进步和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社会发展培养具
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提高了社会整体的文化水
平和科学技术水平。
4. 具有强大的经济作用
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教育提升人才素质和创新
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机会。
5. 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育又能够培养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得个人能够对国家、社会、家庭作出贡献。
总的来说,教育是当今社会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无处不在。
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新的人才,还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教育名词解释
教育名词解释
教育(Edu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
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授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事物。
人在其中,慢慢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到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
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
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
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科技赋能教育,教育是为了未来培养人才。
教育需要最新的信息技术,AI赋能教育,让AI 走进未来的课堂。
教育和教育学
教育和教育学:概念,目的,方法一、教育和教育学的概念1.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等。
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交往,它涉及到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
1.2 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借鉴和运用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同时也为这些学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问题。
教育学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它既关注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又关注教育的过程和效果,它既探索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考察教育的个别差异。
二、教育和教育学的目的2.1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最终效果或价值。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个人对于教育的目的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
但是,从根本上说,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的发展,实现人类的幸福。
具体来说,教育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从社会层面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使他们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素养和责任感,能够参与社会生活,贡献社会进步。
从个人层面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个人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从文化层面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传承和创新人类文明,使他们能够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开拓新领域,推动文化多样性和交流。
从生态层面来看,教育的目要是为了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使他们能够认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
2.2 教育学的目要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目要就是要探索并揭示教育现象背后所隐藏着的规律、原理和方法,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具体来说,教育学的目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从认识层面来看,教育学的目要是要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分析、解释和评价,从而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方法论等。
教育基本内容
教育基本内容
教育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
重要手段。
教育的基本内容涵盖了学科知识、思想道德、身心健康
等方面。
下面将对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一、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语文、数学、外语、
科学、社会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科知识的研究可以帮助学
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
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思想道德
思想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通过课堂教育和日
常生活的熏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惯。
三、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教育的基本内容还应包括有关身心健康的知识和能力培养。
这包括营养健康、心理健康、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身心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形成良好的生活惯。
四、综合素养
除了学科知识、思想道德和身心健康外,教育的基本内容还应包括综合素养的培养。
这包括研究能力、创新思维、交流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培养综合素养,学生可以提高自我研究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以上是教育的基本内容的简要介绍。
教育的基本内容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道德和身心健康,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什么是教育?有何意义?
什么是教育?有何意义?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教学过程,是指一种人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和有意识地知识传授、智力开发的活动,目的是培养人类全面发展的人格,提高人类自身文化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现代社会,教育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培训等等。
那么教育对于我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1. 帮助人类了解世界教育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社会、文化等各种现象,提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获取各种知识,发展智力和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出一代有思想、有创造力的新人类。
2. 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教育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在过去,只有少数人接受教育,但随着教育普及的推进,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水涨船高。
而且,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教育的内涵和形式也不断改变,这些变化有助于社会的更快速和更科学的发展。
3. 培养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通过教育,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人才不仅可以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而且还可以为社会的兴旺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 帮助个人实现自我价值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帮助个人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教育,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在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和事业道路。
同时,教育也可以提高我们个人的人际关系能力和社交能力,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自信、更成功。
总之,教育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帮助个人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应该珍惜教育资源,为自己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教育的四个要素
教育的四个要素
教育的四个基本要素: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境、教育内容。
1、教育主体: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2、教育客体:教育主体的教育对象,即受教育者,是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
他们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目的所在,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
3、教育环境:是为培育人而有意识地创设的情境。
教育坏境可划分为校内教育坏境和校外教育环境。
4、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所要传授和学习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教育内容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名词解释狭义
教育的名词解释狭义教育,作为一个常见的名词,不仅仅表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教书育人”,还有更加广泛的意义。
在狭义上,教育通常被定义为一种有目的地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旨在培养个体的智力、创造力和道德素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首先,教育的狭义涵义包括了学校教育。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校教育都是人们最常见的教育形式之一。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以专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为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并通过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学校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育的狭义还包括了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关心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塑造等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修养和生活技能的培养。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的特定价值观念、习惯和行为方式,使其成为一个独立、负责任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个体。
此外,社会教育也是教育狭义的一部分。
在社会教育中,个体通过与社会各个方面的互动和参与,获得生活经验、技能培训和价值观念的传递。
社会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可以在各种社交场合和活动中发生。
例如,社会教育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职业培训等形式进行。
在社会教育中,个体通过与不同的人和事物接触,不断充实自己的社会认知、技能和社交能力,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融入。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的狭义并不仅仅指传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还包括了其他类型的教育形式。
例如,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也属于狭义教育。
在现代社会,技能的更新和发展迅速,个体需要通过持续学习和培训来适应变化的社会需求。
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了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渠道,使个体能够持续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教育的狭义涵义涉及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教育是指通过学习、训练、教导等方式来培养人的智力、道德、文化和技能的过程。
它是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智力、道德、文化和技能,使他们成为有着全面素质的人。
教育帮助人们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水平,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健康的身体和强大的心理能力,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适应变化的能力。
2.社会进步与创造力: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动力之一、通过接受教育,人们能够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积累经验,并且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
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3.培养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人们学会尊重他人、遵守法律、热爱家乡和国家,理解并尊重多样性和包容性,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建设和谐的社会,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4.实现个人目标与自我实现:教育可以帮助个人实现人生目标和自我实现。
通过接受教育,人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和追求幸福生活打下基础。
教育为个人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让人们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5.文化传承与发展:教育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接受教育,人们学会尊重和欣赏各种不同的文化,了解历史和传统,传承和发扬文化精神。
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水平,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推动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综上所述,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实现个人目标和自我实现,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促进文化发展和传承,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社会繁荣和个人幸福的重要途径。
教育名词解释
教育名词解释
教育(Edu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
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授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事物。
人在其中,慢慢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到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
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
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
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科技赋能教育,教育是为了未来培养人才。
教育需要最新的信息技术,AI赋能教育,让AI 走进未来的课堂。
教育的六种种类
教育的六种种类
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教育的六
种主要类型:
1.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每个人教育生涯的起点。
它包括幼儿园至中学阶段
的教育。
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建立一个良好的研究基础。
2.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基于中学教育之上的研究阶段。
它包括大学、学院
和职业培训等形式。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更深入、专业化
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在特定领域中发展职业。
3.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培训学生从事特定职业或行业的教育类型。
它侧重于教授实用技能和知识,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胜任特定职业的专业人士。
4.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一种持续研究的理念,强调个人在整个生命中不断研究和发展的必要性。
它包括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自学等形式。
终身教育的目标是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职业需求,以及个人的自我实现。
5.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是为那些具有身体、智力或情感上的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的教育类型。
它旨在帮助这些学生充分发展潜力,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
6. 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是使用互联网和技术工具进行教学的形式。
它提供了随时随地的研究机会,并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研究方式。
在线教育的目标是扩大教育的覆盖范围,促进远程研究和技术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不同类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学习途径和机会。
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至关重要。
教育的概念——精选推荐
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定义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定义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定义为: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服务的人。
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服务的人。
2. 教育的要素教育的要素教育者教育者 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3. 教育的形态有三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的形态有三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4. 教育的本质: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本质: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5. 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人口控制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人口控制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第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开始,延续到17世纪。
世纪。
第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7世纪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第三,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
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莫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国际化,国际理解教育,教育机会均等,全民教育,追求有质量的教育,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社会与终身教育的共享,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社会与终身教育教育功能的定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教育功能的定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 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 作用。
教育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导语】教育是培养新⽣⼀代准备从事社会⽣活的整个过程,也是⼈类社会⽣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童、少年、青年进⾏培养的过程。
⼴义上讲,凡是增进⼈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的活动。
以下内容是⽆忧考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陶⾏知:教育是依据⽣活、为了⽣活的“⽣活教育”,培养有⾏动能⼒、思考能⼒和创造⼒的⼈。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是向油箱注油。
”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发展”与“⼈格成长”的基础。
秦⽂君:“教育应是⼀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孩⼦带来⾃信、快乐” 孟⼦:君⼦有三乐,⽽王天下不与存焉。
⽗母俱存,兄弟⽆故,⼀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乐也;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
君⼦有三乐,⽽王天下不与存焉。
⾬果: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炬;每个字的每个⾳节都发射⽕星。
外国对“教育”也有许多精彩、精辟的论述: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命,充实⽣命,协助孩⼦们⽤⾃⼰的⼒量⽣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的灵魂的教育,⽽⾮理性知识的堆积。
” 亚⽶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的独创的⾃由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只有能够激发学⽣去进⾏⾃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伏尔泰:天赋的⼒量⼤于教育的⼒量。
赫尔巴特:使教育过程成为⼀种艺术的事业; 欧⽂:教育⼈就是要形成⼈的性格 培根:既然习惯是⼈⽣的主宰,⼈们就应当努⼒求得好的习惯。
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
教育其实是⼀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林肯:事实上教育便是⼀种早期的习惯。
亚⾥⼠多德: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为什么教育是如此重要?
为什么教育是如此重要?
教育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为什么教育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
一、拓宽知识面,提高认知能力
教育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学校中,我们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如历史、数学、语文、物理等等。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而且可以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
通过教育,我们能够了解到人类文明的进程和未来的方向,懂得如何去探索智慧之路。
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在教育中,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是我们必须培养的。
学校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些道德品质会深刻地影响到我们的人生道路,也将使我们成为一个有良心、有责任心的人。
三、为未来职业成功做好准备
教育往往与职业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教育,我们能够掌握各种专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也能够使我们具备更广
泛的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这对于求职和职业成功都至关重要。
四、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教育能够增强我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在学校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和同龄人相处,也要懂得如何与社会各层面的人相处。
这种交往与沟通能力对于人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同时,教育也能够提升我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使我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总之,教育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关键,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成长为一个有着强大的认知能力和品德素养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说“简单”不容易文/郭学萍如果我有8个小时去砍一棵树的话,我会用6个小时去磨斧头。
——亚伯拉罕·林肯简单,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
古往今来,能真正做到简单者,必是不简单之人。
“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最早提出这个论点的人是老子,老子简单吗?“简单,一朵小小的矢车菊,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简单了。
”如此诗意的表述者是冰心,冰心简单吗?万科二十年在大风大浪中屹立不倒的方法论,只有六个字:“简单、透明、规范”,”这样简单的管理法则,实践者是王石,王石简单吗?人生之简单,是生命长卷中的几笔线条,有着疏疏朗朗的淡泊;是生命意境中的一轮薄月,有着清清凉凉的宁静。
人生之复杂,是泼洒在生命宣纸上的墨迹,渲染着城府与世故;是拉响在生命深处的咿咿呀呀的胡琴,有着挥之不去的嘈杂与迷惘。
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
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
“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个口号喊了很久,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人?如果每一个个体都觉得自己实现了这个目标,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学生依然不堪重负?反思我们的教育,有时真的觉得很奇怪:一方面,我们习惯把本来很简单的教育哲理复杂化;另一方面,我们又常常把本来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
“冗繁削去留清瘦”,这需要多大的砍刀?又需要怎样的气魄?我不是智者,我只是努力挣扎于简单与复杂之间的一个教育行者。
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简单,需要“有所得有所不得”的智慧。
鸣蝉勇敢地甩掉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外壳,所以获得了在树上高唱的自由;壁虎在危险的时候,果断地抛弃自己的尾巴,所以保全了自己弱小的生命。
动物如此,人,亦然。
所谓“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舍得是一种知,更是一种智。
越王勾践、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隐者陶渊明……无不深谙此道,方得大成。
延伸到课堂教学,简单,便意味着在课堂上必须有所“舍”,有所“不为”。
1、教学目标简明,舍弃“面面俱到”。
“适当、适度、科学、可测”,是制定教学目标几把有效的尺子。
就我本人的个体经验而言,我习惯以单元为整体,分散教学目标,实现“一课一得”。
2、教学内容简约,舍弃“贪多求全”。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
因此,学习内容的选择,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不要奢望一蹴而就,仅一堂课而言,切实解决一、两个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3、教学环节简化,舍弃“形式花哨”。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流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规律的。
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障碍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没有必要把几百字的文章搞得那么复杂、那么玄奥。
4、教学方法简便,舍弃“繁琐复杂”。
在教学中,学生解题遇到有多种方法的时候,总是希望用那种最简捷明了的方法;老师解疑释惑也总是喜欢言简意赅,在最短的时间里传出最大量、最重要的信息。
“入乎其内”,方能“出乎其外”,“深入浅出”就是简单。
5、教学媒介简单,舍弃“使用过度”。
陶行知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杂志就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
我们要克服“浪费与作秀”,因为教学媒介使用过度,也会扼杀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
6、教学用语简明,舍弃“节外生枝”。
精湛的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语文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明有理;要悦耳动听,生动有趣;还要富有情感性和启发性。
教学用语简明,就是省去和学生学习毫无关系的插科打诨,省去一切不必要的言辞套话,让课堂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清爽、明净。
简单的课堂,其独特的神韵就在于此!我的博客名“诗意语文”,我一直在追求的,便是这种简单的,像蒲公英一样轻盈的,可以飞翔起来的诗意课堂。
在暗流涌动、竞争惨烈的应试面前,我一直庆幸自己还算从容。
当然,也有那么几次,羽翼全湿。
一个本不需要学生会写的二类生字,一道连教师自己都莫衷一是的阅读判断,一篇图意不明、要求牵强的习作,一张逾越于课程标准之外的选拔试卷……都会让许多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简单执行产生怀疑。
如果不是,我们为什么会鼓励、默许,或者暗示学生去参加形形色色的校外培训?是我们不相信自己,还是不相信评价?二、“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简单,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苏格拉底对每一批新入学的弟子都从甩手(自然站直,尽力把人的双手往前甩,然后再尽力往后甩)开始教学起,并要求每天做300次,天天坚持。
一个月后,有90%的学生能坚持。
两个月后,80%的人能坚持,但偶尔有忘记做的日子。
一年之后,他突然问道:“诸君坚持每日300次的甩手了吗?”,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这个人就是柏拉图。
甩手是世间最简单易行的事,每日300下不难,能持之以恒者却廖若星辰。
现实中有多少事情,看上去简单,坚持到底却不胜其难?这让我想起吴非老师,可以说,他的《不跪着教书》,挺起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脊梁。
我非常赞同他说过的一段话:“我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而言之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
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每每听到学生说不喜欢语文课,不喜欢文学,我就疑心他有个不称职的语文老师或是缺少家庭文化教养。
”为了劝青年教师读书,他用近乎哀求的语气写道:“我期望年轻一代的语文教师能注意知识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对照吴非老师评价教师工作的简简单单三句话,问一下自己:“我做到了吗?”再对照吴非老师对教师读书的简简单单期望,再问一下自己:“我做到了吗?”这些要求,这些期望看起来是多么简单,可真正落到实处却是多么的困难!难怪老子会在《道德经》中发出如此长叹: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由此可见,要能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底气和张力。
正如吴非老师所期望的那样,一个有底气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其次应该是一个语文爱好者。
只有教师对语文乐在其中,才可能带着学生一起走进简单、扎实、高效、快乐的语文课堂。
著名作家矛盾说过,在引导读者读书时,要引导他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生活中去看。
我想这一点就是我们在追寻的“感悟”吧!也是我们企盼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过程中的熏陶、习染和日积月累。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进文章里去,能联系实际,运用旧知识产生感悟,而不是依靠教师的给予,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意味着有了个性,也就达到了“独特体验”的目标,实现了给语文课堂“剪枝”的目的。
《小窗幽记》中有一句话:“一勺水,便具有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
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
”意思是说,一勺水,便具有了所有水的味道,所以,行世之法,没必要去一一尽试。
一千个江月,同是一轮明月所照,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人心中当只有一月朗照。
水无常形,月无常势,在表象复杂的变化中蕴含着简单。
而对简单的坚持,则需要“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更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
生活,需要简单来沉淀。
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生活不再那么难懂,我们才开始明白了自己的需要。
我们可以不再对生活索取什么,我们只要对它保持一份简单的敬畏,一点简单的争取,一点积极的向上,那将是全部。
“简简单单教语文”,是我们主观上不想,还是客观上我们还没有具备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看清事物本质的内力?三、“拨云见日,昏镜重磨”——简单,需要“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
素质教育在现实中遭遇的种种困惑和尴尬,让人欲罢不能,却又欲说还休。
当我们认真思索原因时,往往如同进入了“无敌之阵”,不知道谁是“敌人”,“敌”之庞大乃至虚无让你无可触碰。
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改的主力军,对社会普遍关注的语文教改似乎并不热心。
语文教改靠语文教师,语文教师不积极参与,语文教改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
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改不感兴趣无动于衷呢?可以肯定地说,当然不是。
之所以会如此,是现行的“应试至上,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是现行的评价机制使然。
其实,我们有那样多的梦想、那样多的憧憬,我们总在寻要一个能支撑梦想的树枝,却没有一根枝桠能承受得住。
不是我们的梦想有多沉重,而是目前还有没有坚硬的枝桠能托住我们的梦想。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看着本该属于童年的快乐被沉重的书包湮没,孩子的创造力被“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慢慢扼杀,想象力也在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中消失殆尽,就不会奇怪作为奥赛金牌大户的中国为什么出不了诺贝尔奖,也就理解振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问”了。
我们似乎习惯了埋怨、观望、等待,总希望能有一个力挽狂澜的“救世主”横空出世,而我们在这样一个迷茫、找寻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我们自己。
说起来简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然而谁是“匹夫”?当我们都把“天下兴亡”的责任交托给“匹夫”时,就导致了责任的泛化和虚化。
面对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这种全局性的主体迷失时,是不是我们都已失去了喊出“素质教育,我的责任”的道德勇气和良心担当。
中国的孩子们没有侥幸的童年。
他们被竞争、纪律、课程压得透不过气。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迫切要求解决的仅是子女能否上一所好学校,至于民族素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都不在他们当下的视线范围之内。
只要评价的机制一天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家长们就只能继续赶着孩子“学奥数”“拼证书”,从而推动教育直奔应试目标而去。
不久前,教育部取消奥赛得奖者获保送名校的资格,很多人翘首以待“奥赛热”就此降温。
而现实是——取消获奖者保送,“奥赛热”高烧依旧。
也许是惯性使然,虽然我们都知道这种靠强化突击、从功利目的出发来学习是不能持久的,但是它仍是择校最硬的“敲门砖”,这就难怪更多的家长、学校对奥数“恨之入骨”却又“趋之若鹜”了。
“简简单单教语文”,它绝不是一个局部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它的实现,需要教育大环境伤筋动骨的整体变革。
尽管素质教育是一种深刻而全面的教育,它并不惧怕升学考试,但人的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所以很多学校面对“两难”时只好“骑墙”,一边搞素质,一边抓应试,戴着镣铐跳舞。
说起来高明,可实际操作起来又回到了“借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