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纪的意识形态和哲学思想
浅谈意识形态的起源和发展
![浅谈意识形态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a11811faef8941ea76e05f8.png)
浅谈意识形态的起源和发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恩格斯的一部经典哲学著作,该作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区别,全面论述了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表明了新哲学是对一切旧哲学的批判、继承和超越。
该书写于1886年,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已经趋于成熟,《费尔巴哈论》正是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的捍卫和发展。
本文将结合此书浅谈意识形态的起源和发展。
一、意识形态的起源远古时代,生产力极端低下,人们对自己身体的构造一无所知,并且常常受梦中景象的影响。
在这样蒙昧的时代,人们认为:梦见的那个人即是暂时离开肉体的灵魂,因而现实的人,如果出现在他人梦中并且采取行为,那么这个现实的人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一时期,人们有着这样的观念:人类的思维和感觉不是自身身体的活动,而是在死亡时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
远古时期的人们由于无法正确解释睡梦这种复杂的生理现象,因而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死的,自然有着巨大的威力,是不可制服的,这就产生了“灵魂不死”说的观念。
这种观念是最早的人类的精神活动,属于人类自发的意识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地思考灵魂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在普遍愚昧的情况下,通过自然力的人格化,产生了最初的神。
随着宗教的进一步发展,这个最初的神具有了超世界的形象,在人们的头脑中就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神的观念。
这是最初的人们关于精神和自然界关系的思考,由于愚昧无知、普遍落后,人们对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只能归因于神灵的安排。
恩格斯认为其根源在于“人们的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
当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才清楚地获得了完全的意义。
中世纪经院哲学关于“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问题的提出,尖锐地刺激着教会的神经。
是神创造了世界?或者世界从来就存在?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意识形态的定义与演变:历史、概念与脉络
![意识形态的定义与演变:历史、概念与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ceb8fad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b.png)
意识形态的定义与演变:历史、概念与脉络意识形态的定义与演变:历史、概念与脉络摘要:意识形态(Ideology)一词最初出现在19世纪法国,其含义经历了演变与扩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意识形态的定义、历史背景以及其演变的脉络。
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并掌握其对现代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一、引言意识形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政治、哲学、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并对社会和个体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意识形态的定义与演变进行深入探讨,以扩展我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二、意识形态的定义意识形态(Ideology)这个词最早由法国的限时存在者(Destutt de Tracy)于1801年提出,其最初含义为“对思想和判断的科学研究”。
这个词在法国革命后的政治运动中开始被广泛使用,含义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群体或政的思想信仰体系”。
对于意识形态的定义,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关于社会组织、权力与社会变革的全面观点,也就是某个集体认同并努力推广的一套理念、信仰和行为准则。
另一些学者则将意识形态定义为一种权力形态,它通过塑造和约束个体的行为和思想,实现对社会的控制和支配。
三、意识形态的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的出现与科学、启蒙等思潮时期息息相关。
在18世纪的法国,大量的学者开始关注人类思维的本质和特征,追求一种科学化的思想体系。
其中,限时存在者就是一位积极探索意识形态概念的学者。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念开始普遍传播,意识形态的概念也逐渐被政治运动所使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影响进一步扩大。
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为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将意识形态定义为“阶级意识形态”,并认为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通过对意识的操控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
20世纪的意识形态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在这个时期,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成为了政治斗争的核心。
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
![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https://img.taocdn.com/s3/m/24a74eb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d.png)
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这是恩格斯在1890年10月27日写给康·施米特的信中所阐述的一个著名观点。
所谓“演奏第一提琴”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既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走在世界前列。
恩格斯在这里以哲学为例,深刻地揭示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相对独立性,驳斥了巴尔特之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攻击和歪曲。
首先,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可是,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不是一个被动的、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能动的、复杂的过程。
并且这种反映还要遵循它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也就是说,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立性。
因此,每一国家和每一地区都可以从其它国家和地区接受某种思想资料,继承其优秀文化,特别是哲学意识作为自己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出发点,而这在经济运动中却是不易办到的。
所以其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总是处于平衡、一致的状态。
同时,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某一个领域并不一定就落后,并有可能超过经济上先进的国家。
“演奏第一提琴”这也是恩格斯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概括出来的。
例如:18世纪末的法国哲学以及政治思想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裂的德国却产生了黑格尔哲学并孕育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发展的英法两国。
其次,哲学与经济发展的这种不平衡性所表现的社会意识的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因为不论是在当时的法国还是德国,之所以其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发展超过了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又是由于阶级矛盾尖锐化造成的,因而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涨的必然结果。
18世纪后半叶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大大向前发展了,资产阶级相应地也取得了经济上比较巩固的地位和权力。
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存在,致使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还没有权利,这就严重地束缚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6ed0dcfb941ea76e58fa0429.png)
意识形态(Ideology)18世纪末,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希望用科学方法,探索思想或者观念的源头与发展,称之为观念的科学。
1796年,在法国哲学家德斯杜特.德.特拉西的英译作品中,ideology首次被引进英语世界。
由於拿破仑一世曾经批评那些启蒙思想家是“空论家(ideologue)”,背离“有关人类心灵及历史教训的知识”,於是ideology便带有贬义,尤其为保守派用於骂斥极端的革命政治理论。
到了19世纪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挪用ideology 的贬义,在他们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评德意志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他们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及其物质的条件密不可分:“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他们笔下的ideology,首先揭示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指统治阶级生产一种虚假意识,扭曲对现实的认识;其次,指涉特定阶级与社群的思想与信仰体系。
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继续探究资产阶级的思想如何占据统治地位。
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的阐述,意识形态渗透每个角落,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例如平日在街上,警察突然叫住你,你马上回头回应,这一召唤一应召便是主体建立的过程,称之为召唤。
此外,意识形态需要靠国家机器像政府,军队、警察、法律、家庭、学校、教会、媒体、工会等不断生产与再生产。
当代文化理论家都扩大意识形态的含义,从种族、性别和性向等的角度,穿透日常生活细节和微不足道的琐事,捕捉意识形态如何运作。
英国文化研究健将斯图亚特.霍尔将意识形态定义为“思考与算计世界的框架,人们用“思想”描绘社会世界如何运作,自身的位置,以及应该去做甚麼”。
美国酷异理论家茱迪思.芭特勒则提出性别的表演形式——性别是透过各式各样的,性别化的“行动”表演或实践出来。
例如,婴儿出生的时候,医生或者助产士会说:“是男的/女的”。
於是人一出生便卷入性别的话语中。
意识形态的哲学范畴
![意识形态的哲学范畴](https://img.taocdn.com/s3/m/5be70d4f27284b73f3425005.png)
生产力
决定
决定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反作用
反作用
①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
② 政治法律制度及 设施和政治组织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 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 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 匙。”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
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 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 本矛盾。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 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劳动资料:劳动过程中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 劳动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可能是劳动对象; 劳动者:具有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 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科学技术:生产力中的另一重要因素。(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经济关系。
意识形态的哲学范畴
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 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意识形态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特拉西在《意 识形态的要素》 中提出,以表示揭示人们的偏见和倾向的根源的 “关于观念的科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把它作为和经济形态相对应的重要范畴, 指反映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及对马克思革命观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及对马克思革命观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3a6865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6.png)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及对马克思革命观的影响【摘要】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运动,主张人类要通过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
马克思则是19世纪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提出了革命观念,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解决阶级斗争。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包括推崇理性和民主,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对启蒙运动持肯定态度,认为它为工人阶级的觉醒起到了积极作用。
马克思的革命观念是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中形成的,受启蒙运动的启发影响。
他认为只有通过彻底改变社会结构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启蒙运动对马克思革命观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克思在其理论体系中继承了启蒙运动的思想传统。
【关键词】启蒙运动、马克思革命观、主要思想、社会影响、评价、形成过程、启发、继承、影响方式1. 引言1.1 启蒙运动的概念启蒙运动是欧洲18世纪思想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发源于18世纪法国。
它主张用启发的方法来改善人类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神权主义,倡导人民的普遍教育和社会平等。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
启蒙运动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它促进了思想的自由和知识的传播,推动了法治和民主的发展,鼓舞了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启蒙思想在欧洲各国迅速传播开来,对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思革命观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马克思认为,革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秩序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的革命观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社会运动,成为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思想指导,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马克思革命观的重要性马克思革命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对现代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马克思革命观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革命观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和革命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主张工人阶级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社会的彻底改造和解放。
德意志意识形态名词解释
![德意志意识形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17871b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8.png)
德意志意识形态名词解释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德国历史、文化、政治和哲学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下面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释:
德意志意识形态(Deutscher Idealismus)是一种哲学思想,它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代表人物包括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尼采等。
这种哲学思想的特点是:强调理性的重要性、建立在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人类可以通过思维来认识世界的本质和真相,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德国历史上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它是德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德国人对于自己国家和文化的自豪和认同。
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是德国民族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它强调德国民族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认为德国文化和思想是世界文明的代表和引领者。
在德国历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曾经深刻地影响了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19世纪初期,德国正处于分裂和动荡的时期,德意志意识形态被一些民族主义者和思想家用来推动德国的统一和强大。
但是,在二战前后,德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也被归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这使得这种思想在国际上受到了严重的批判和谴责。
总之,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个涉及到哲学、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等多个方面的
概念。
它对于德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需要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极端和歧视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政治经济学 英法两国空想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政治经济学 英法两国空想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ef771e9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d.png)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空想主义是西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流派和代表性思想。
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涌现,并影响着并塑造着西方世界的思想理论和现实政治经济生活。
本文将对这三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和比较,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德国古典哲学1. 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包括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
这一时期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与德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有着密切的通联。
2. 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对自由、理性、人性和历史的思考,德国古典哲学认为人类的理性和自由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人的理性和自由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动力。
德国古典哲学强调历史的重要性,认为历史是理性自由的实现和展现的过程。
3. 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德国和欧洲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现代西方哲学的面貌。
二、英国政治经济学1. 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英国政治经济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种政治经济学思潮,其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这一思潮的兴起与英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有着密切的通联。
2. 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对劳动价值论、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思考,英国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自由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方向。
3. 英国政治经济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英国政治经济学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英国和欧洲政治经济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西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现代西方政治经济学的面貌。
西方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3d2737a5fd0a79563d1e7206.png)
西方哲学体系从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前 6~公元 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2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3 15世纪中 ~19世纪 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4 19世纪 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
下面是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代表人物的概述。
第一个时期古希腊哲学19世纪的德国哲学史家策勒尔将希腊哲学分为下列三个时期以及若干阶段:(一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伊奥尼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丽亚学派; (2公元前 5世纪自然哲学家(元素派、原子论者 ; (3智者派。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为四个阶段:(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包括色诺芬、麦加拉学派、居勒尼学派、犬儒学派; (3 柏拉图学派和老学园;(4 亚里士多德和逍遥学派。
(三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分为三个阶段:(1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主义; (2折中主义、后期怀疑主义、新柏拉图学派的先驱; (3新柏拉图学派。
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宗教是古希腊哲学的母体,希腊人的宗教信仰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神话故事的形式来表达的, 而对古希腊宗教来说, 与之真正相关的是神话所体现的神灵观念及其发展。
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 (4存在(是者 ; (5 理性(逻各斯 ; (6灵魂(心灵 ; (7原子; (8宇宙; (9神。
古希腊哲学是在东方、埃及巴比伦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它从神话传说中, 首先注意物理世界的起源与本性, 集中于对宇宙本原的研究。
最早的有米利都学派, 以后有毕泰戈拉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和原子论者,一般称之为自然哲学家或宇宙论者。
最初的自然哲学家和以前的宗教家不同, 他们很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 但他们处于哲学思想发展的幼年时期, 他们的思想不能不打上宗教神话的烙印, 他们把人和自然, 看成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不分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意识形态(课件)
![第二节:意识形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7b58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3.png)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定的生产力和反抗旧社会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爆发的两大物质前提。
C、影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意义:《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便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完成(如果说,《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和《神圣家族》两部著作,是全面系统制定唯物史观的开始)。局限: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形成,但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概念还不标定化,还用交往关系和交往形式来表达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与交往关系即生产关系的论述还不精确完善。
4、《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内容
(1)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2)对各种思辨哲学的批判
(1)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A、经典重温
经典文摘1
“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象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
席勒式
作品以主观热情代替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哲学观点代替对历史的具体把握艺术描写抽象化、概念化,不如莎士比亚作品鲜活感人
b、文艺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
特殊性表现在:它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人们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 理论的——实践 宗教的——虚幻 艺术的——情感 伦理的——道德四种掌握方式用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第二节: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哲学起点
——意识形态
do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总结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5848b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2.png)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总结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人类思考和探究生命、宇宙、真理等问题的学问。
西方哲学作为世界哲学的重要部分,在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
以下是西方哲学史的几个重要阶段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与思想。
一、古希腊哲学时期古希腊哲学时期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历时约10世纪。
其代表人物有泰勒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主要思想涵盖自然哲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以及逻辑学等。
1. 泰勒斯(公元前624-560年)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也是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水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宇宙万物都由水变化而来。
2. 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5-475年)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自然哲学家,被誉为“黑暗哲学家”。
他的代表作《论自然万物的变化》主要讲述了万物皆为流动变化的思想。
3.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柏拉图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被称为“哲学之父”。
他的重要著作《理想国》和《斐多篇》主要阐述了他的思想体系“理念论”。
4.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是柏拉图学派的弟子。
他的思想涉及形而上学、逻辑学、伦理学等方面。
二、中世纪哲学时期西方中世纪哲学时期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主要受到基督教神学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阿克奎那、威廉·奥卡姆等,主要思想涉及神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
1. 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奥古斯丁是基督教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重要著作《上帝之城》阐述了关于上帝、信仰和自由意志等伦理学问题。
2. 阿克奎那(1225-1274年)阿克奎那是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他的重要著作《神学大全》阐述了神学与哲学的关系,形而上学、伦理学等问题。
3. 威廉·奥卡姆(1285-1347年)威廉·奥卡姆是中世纪哲学家和神学家,主张“奥卡姆剃刀原理”,即在有多种解释时,应当选择最简单的那个解释。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5c4f66d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6f.png)
第一章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引言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2000多年哲学发展的总汇,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哲学发展的最高峰。
德国古典哲学把人类各个领域的知识总结为一个完整的宏大思想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直接理论前提。
德国古典哲学的出现标志着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发展的成熟与完成,在整个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一、德国古典哲学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时期和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同时又是全欧范围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思想的集中表现。
蓬勃发展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和迅速高涨的自然科学思想及其巨大成果,为德国古典哲学家们的哲学创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大量必不可少的思想素材。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家们都是有着强烈时代感的思想家,他们的哲学可以说是在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为中心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国际环境中形成的,因而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明确说,则是在哲学的理论反思中把握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所以,德国古典哲学虽诞生在德国,但它决不仅仅是德国一个民族的思想产物,而是整个欧洲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德国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全欧洲的性质。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把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的哲学称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
这一论断也适合于其他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代表——谢林、费希特和黑格尔的早期活动。
德国古典哲学首先是欧洲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表现。
18世纪末叶19世纪上半叶,欧洲社会正处于重大变更时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领导了震撼全欧的资产阶级大革命。
这是自17世纪尼德兰和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后,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尤其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它不仅从根本上摧毁了法国的反动腐朽的封建秩序,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而且也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大大推动了欧洲范围的反封建斗争。
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19c114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3.png)
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1.引言1.1 概述哲学和意识形态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涉及到人类思考和信仰的根本问题。
哲学是一门探究真理和智慧的学科,通过对世界、人类和价值观念等的深入思考,试图解释宇宙的本质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而意识形态则是一种系统化的观念体系,可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和行为准则。
它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哲学为意识形态提供了其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意识形态则对哲学的传播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简言之,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思想支柱,而意识形态则是哲学的具体应用。
1.2 目的本文的目的旨在深入探讨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并通过揭示其本质和相互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理解这两个概念。
我们将探讨哲学与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
哲学作为一种探求智慧和真理的思辨性学科,通过推理和思考对宇宙、人类和价值观念等进行探索。
这些哲学观念可以被意识形态运用和传播,从而影响社会和个人的行为和价值观。
我们将研究意识形态对哲学的影响。
作为一种观念体系,意识形态对哲学的发展和实践起到重要作用。
它可以影响哲学家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和研究兴趣,从而影响哲学的研究方向和结果。
我们将探究哲学和意识形态在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
哲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支柱,是政治理论、社会伦理和文化观念的重要基础。
意识形态也通过它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表达来影响、塑造和改变哲学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哲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思考和信仰的根源,并从中获取智慧和真理。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评价不同的观点和意识形态,并为现实世界中的决策和选择提供更明智的指导。
2.正文2.1 哲学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讨论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时,我们不可忽视哲学对意识形态的深远影响。
哲学为意识形态提供了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是指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理念和观点,它们构成了意识形态的核心。
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
![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https://img.taocdn.com/s3/m/31a4a2b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8.png)
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摘要】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是他在19世纪提出的一篇哲学论文,对当时宗教和哲学的批判引起了广泛关注。
费尔巴哈主张唯物主义观点,呼吁人类解放和超越宗教束缚。
他的思想背景深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影响,表现出独特性。
在“哲学宣言”中,费尔巴哈强调人类理性和自由的重要性,批判了宗教对此的阻碍。
他的观点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和社会思想,被视为重要的进步主义思想家之一。
费尔巴哈的思想独特性也在其对传统宗教和哲学的批判以及对唯物主义的坚定主张中得到体现。
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呼应了当时社会的变革与进步精神。
【关键词】费尔巴哈、哲学宣言、思想背景、宗教批判、哲学批判、人类解放、唯物主义、哲学宣言内容、影响、思想独特性1. 引言1.1 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该宣言中,费尔巴哈对宗教、哲学和人类社会提出了批判和反思,提倡人类解放的观念,并阐述了自己的唯物主义观点。
这部作品对于后世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费尔巴哈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哲学宣言”,费尔巴哈试图揭示现实世界的本质,呼吁人们深入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哲学观点。
费尔巴哈在这部著作中激发了人们对自由与解放的追求,对于人类思想史和哲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不仅对当时的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启发了后世许多哲学家对于人类存在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2. 正文2.1 费尔巴哈的思想背景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1804年-1872年)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被认为是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重要人物之一。
费尔巴哈的思想背景可以追溯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
在黑格尔的体系中,绝对知识被放置在最高位置,而个体只是整体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
费尔巴哈受到黑格尔的影响,但却对黑格尔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和否定。
费尔巴哈主张将对人类本性的研究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强调个体的感情和直觉意识。
德意志意识形态摘抄笔记
![德意志意识形态摘抄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7af99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d.png)
德意志意识形态摘抄笔记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主要批判了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布鲁诺·鲍威尔和麦克斯·施蒂纳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以及“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式各样代表的哲学观点。
以下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摘抄笔记。
1.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历史,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现实历史。
这种历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
2.唯心主义历史观:把观念、概念、自我意识看作是世界的基础,忽视物质生产和社会实践的作用。
3.对费尔巴哈的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由于不了解真正的实践活动且缺少历史的视野,导致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4.对布鲁诺·鲍威尔的批判:布鲁诺·鲍威尔的唯心史观认为观念、概念、自我意识决定世界,这种观点被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是错误的。
5.对麦克斯·施蒂纳的批判:麦克斯·施蒂纳的哲学观点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但忽视了社会实践和物质生产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6.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由于把德意志意识形态与法国社会主义进行了嫁接,以对普遍的爱的宣扬取代了对工人阶级革命。
通过以上摘抄笔记,我们可以了解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批判了德国哲学家和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强调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性,以及物质生产和社会实践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什么是意识形态?
![什么是意识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cdba53c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5.png)
什么是意识形态?
什么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是19世纪初由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在《意识形态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后经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哲学大师,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等革命导师的批判、丰富和发展,有了比较科学的、系统的阐释。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指的是各种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各种具体意识形式。
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掌握的思想观念和理论武器,意识形态始终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灵魂,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
正是因为意识形态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时甚至相当激烈、尖锐和复杂。
意识形态专题学习内容
![意识形态专题学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12f9da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c.png)
意识形态专题学习内容意识形态(Ideology)是一个概念,源自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法语词汇,指的是一组有关宗教、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的信仰和思想形式。
意识形态是一系列关联性和互动性的规范、价值观念、认识论和元认知理论,它们可以在理论层面上看作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叙述性形式,在实践层面上看作是支配体制中控制行为的核心工具。
例如,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致力于把人们联系在一起,通过消除贫困和社会不平等来实现社会公平。
意识形态的形成受到社会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前提条件。
因此,在形成特定的意识形态之前,有些特定的历史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满足的,其中包括时代背景、经济体系、政治制度、文化环境、社会关系等。
此外,还有一些基本的文化理念,比如自由、平等、民主等,也是影响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要想更好地理解意识形态,就需要对它的发展历史,其形成的原因和其影响的范围有深入的了解。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历史的发展,意识形态从西方先驱成为每个文化和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意识形态的发展历史,从而明确它的演变和发展脉络。
据记载,意识形态可追溯到古代哲学家苏格拉底,并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广泛使用,以及19世纪初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的出现,对当时的政治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意识形态的形成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包括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概念,以及其他文化的理论影响,比如中国的儒家思想。
其次,我们还要了解意识形态形成的原因,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的影响。
根据研究,意识形态的形成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它们也可以影响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影响范围。
例如,社会上存在的社会不平等可能会导致人们支持民粹主义、反抗官僚主义、支持独立自主等政治意识形态;而在经济领域中,居民的利益包括劳动者和资本家,可能会促进资本主义思维方式的形成;此外,宗教、文化等更广泛的信仰系统也可能会影响意识形态的形成。
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84f71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3.png)
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哲学和意识形态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着较为复杂关系的概念。
哲学是一门探索普遍真理和根本原因的学科,而意识形态则是一种关于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的系统观念或信仰体系。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哲学对于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通过对世界、人类和存在的基本问题的思考,提供了一种普遍性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框架。
这种思维方式和框架,往往成为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导向。
例如,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就深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其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都是在哲学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
意识形态也会对哲学产生影响。
意识形态往往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体系的总和。
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价值取向,会对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现代哲学中关于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权利的思考方式。
哲学和意识形态之间还存在着相互渗透和相互借鉴的关系。
哲学思想可以为意识形态提供理论支持和思维工具,而意识形态的实践和社会反馈也可以为哲学提供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这种相互借鉴和渗透,促进了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哲学和意识形态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概念。
哲学为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而意识形态则影响着哲学的发展和演进。
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借鉴,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对于个体来说,理解哲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思考社会现象和问题,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和历史的进程中。
意识形态是什么意思
![意识形态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a99bc5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0.png)
意识形态是什么意思意识形态(Ideology)是一个涉及政治、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一种特定的思想体系和信念。
该概念涉及到一个社会群体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观念,这些信仰和观念往往塑造了人们的意识、行为和社会组织。
意识形态的起源意识形态这个词最早是在19世纪初由法国社会学家Auguste Comte创造的。
他用这个词来描述他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体系,强调将科学方法应用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
后来,意识形态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更广泛的政治和社会观念。
意识形态的特征意识形态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核心理念:意识形态通常都包含一些核心理念或基本信条。
这些理念作为信仰的基石,会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例如,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则强调社会公平和经济平等。
2.群体认同:意识形态往往是由一个特定的群体或社会阶级所拥护和传承的。
它们以此来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归属感。
一个群体的意识形态通常都会与其价值观和利益相关联。
3.政治性质:意识形态与政治紧密相连,常常用于指导特定政党、团体或国家的政策决策。
政治领袖和运动常常借助意识形态来争取支持者并推动其政治议程。
4.意识和行动的指导: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它可以通过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引导他们的决策和行动。
有时,意识形态也被用作控制和操纵民众思想的工具。
不同意识形态的比较不同的意识形态代表着不同的哲学、政治和社会观念。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意识形态,以及它们的一些主要特点:•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强调个体的自由和人权,认为政府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个人自由和利益。
自由市场经济、政治民主和人权保护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社会公平和经济平等,主张通过集体行动和政府干预来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主义者相信通过社会化生产和资源分配能够消除贫富差距。
•保守主义:保守主义意识形态强调社会秩序、传统和权威。
马克思相关著作
![马克思相关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e50afdb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0.png)
马克思相关著作马克思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和革命家,他的思想影响至今。
他在他的生命中写了许多相关著作,其中一些最重要的如下:1.《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这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之一,其中的一些概念和思想为他后来的哲学和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文本中,马克思分析了德国社会的条件和问题,讨论了法律、宗教和哲学等问题。
他声称这些制度是对社会的思想控制,因为他们把社会问题看作是对个人道德的失败。
改变这些思想控制,马克思认为需要一场彻底的革命,以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差别和剥削的社会。
2.《共产党宣言》(1848)《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
它在封建主义时代反对资本主义时代的出现,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
宣言分析了当前经济体系的基本结构和问题,并向工人阶级展示了共产主义的理念。
它呼吁工人阶级通过革命等行动来夺取政权,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利益平等、人民共享的共产主义社会。
3.《资本论》(1867)这是马克思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也是他最复杂和最难以理解的工作之一。
《资本论》从经济学和政治哲学角度分析和批判了资本主义体系,反映了他对资本主义形式的深刻理解。
他讨论了货币、利润、阶级差距等概念,并提出了他的价值论,即各种财产的价值源于劳动成本的理论。
这本书明确了巴黎公社对马克思的影响,对于后来的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4.《哥达纲领批判》(1875)这本著作是对当时“德国工人政党”的批判。
马克思指责该党在其纲领上缺乏原则和控制,并将该党称为“教条主义者”和“无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分子”。
马克思强调政党必须代表并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不是个体利益和自我中心的权力。
这个想法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5.《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这是马克思最后的著作之一,但他没有完成这篇文章的所有部分。
他在这篇文章中对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了批判,认为他将人类自由看作是在集体精神中获得的,而不是在它自己的力量中获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 公有制 • 消费 • 城乡结合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与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 世纪的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 18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19世纪前 半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阶段。
(一)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Ⅲ、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 空想社会主义(英文:utopian socialism)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 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 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 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 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 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一、主张
•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应该 建筑在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的基础上。这种社会 至今还未出现,是由于人们不认识和承认的缘 故。他们觉得只要有天才掌握了这种思想,并 推广开去,就能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社会。空 想社会义者反对资本主义,并认为资本主义的 剥削制度是由于人类在道德和法律上犯了错误, 背弃了人类的本性的缘故,他们的目的是要消 灭这种错误。
•
摩来里(1720-1780)法国
杰出思想家, 代表作:《自然 法典》。
•
摩莱里在社会主义史上的贡献在 于他开始积极地从理沦上论证自 己的主张,提出并论证了人类社
会的起点是符合自然状态和理性
的公有制社会,即原始社会;论 证了原始社会公有制演变成为私 有制的过程。他还按照理性和人 性的要求,提出并论证了从私有 制重新复归到公有制的必然性。
启蒙运动时期
启蒙运动倡导理性的觉醒 , 使人们意识 到自我的存在及价值 , 人们不在崇拜上 帝 , 转而关注自我价值和个人利益 , 以及 对现实生活的享受.
可以说在当时注重现实,维护个人利益,争取尘世生活的快乐, 已成为一种无法抗拒的社会潮流.新兴资产阶级正是利用这种社 会潮流,实现了对封建主义的价值颠覆,并在18世纪后半叶确立了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的主要特点
• ① 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
性。 • ② 开始摆脱纯粹虚构的幻想,采用法律条文形式 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把理想社会法律化、 制度化。
• ③ 明显带有绝对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
(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 想社会主义
• 19世纪30和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 峰时期。由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迅速 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这时期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 制度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 ;理论上,提出 政治制度的基础是经济状况,指出私有制产生 阶级和阶级剥削;设计未来理想社会主义制度 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禁 欲主义。
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资产阶级的市场经济行为需要有与其 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支持;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工人 阶级之间矛盾尖锐,急需一种思想来缓解社会矛盾.功利主义在这
种条件下就孕育而生了.
2.历史使命
从功利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看到功利 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成长而诞生的,它一方面为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逐利行为作价值合理辩护,另一方 面当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利益矛盾时,它也试图协调这 种矛盾.由此,不难看出:功利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为 资产阶级服务,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 ⅱImportance of freedom of thinking and freedom of speech
• ⅲIndividual freedom and social obligation
2)Theory of government
• ⅰThe source and conditions of government • ⅱThe issue of criteria for judging government • ⅲA representative system as the best form of government • ⅳThe weakness of the function of the representative system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 ⅴThe right to vote
English Utilitarianism
• 1、Background • 2、Jeremy Bentham (1748-1832) • 3、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功利主义
• 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系统是在18世纪 末与19世纪初期,由英国哲学家兼经济 学家边沁和米尔提出。其基本原则是: 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 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 为错误的。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 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
3)Theory of utility
• ⅰWhat is utility? Utilitarianism means the doctrine for achieving the greatest happiness. It not only includes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but also includes the avoidance and reduction of pain.
边沁的功利主义
• 学说简述
强烈,持久,不可避免,飘忽,充实,崇高—— 苦、乐皆具此特征, 人生本该寻快乐, 众人都应乐中生, 避苦就乐乃真性, 如苦必降但愿少而轻。
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体系:
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功利原则
功利的权衡
最大幸福原则
功利主义原则--- 主张为了实
2)Utilitarian principles and legislation
• • • • ⅰBasis for the birth of a state ⅱThe function of law ⅲThe Utilitarian function of morality ⅳThe criteria for legal measurement
杰里米.边沁
1)Utilitarian Principles
• ⅰSource of Utilitarianism • ⅱPrinciple of seeking happiness and avoid pain • ⅲ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Utilitarianism
16世纪托马斯· 莫尔书中乌托邦插图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 ① 采用文学形式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羊吃人”、
贫富悬殊等罪恶,指出了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 第一次提出彻底废除私有制和建立公有制的主张; • ② 精心描绘了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理想社会。 • ③ 理想社会是以个体农业、手工业为基础,带有平均主义 和禁欲主义 论自由:On liberty. 与归纳的逻辑体系): A system of logic ratiocinative and inductive. 1843
• 功利主义: Utilitarianism. 1863
《论自由》
• 这部著作的要义可以概括为:只要不涉及他人 的利害,个人(成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 其他人和社会都不得干涉;只有当自己的言行 危害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接受社会的强制性 惩罚。
ⅱ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happiness and others’ happiness
• He also claimed that to sacrifice one’s own for the happiness of other people should be encouraged.
(二)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 18世纪,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对社会主义进 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形式作出明确 规定;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批判,认为私有制引 起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 ;当 具备初步的阶级观点后 ,主张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 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时,以农 村公社和手工工厂为原型,主张在封建制度崩溃后, 在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厂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赞 同君主制、终身制、家长制等。 • 代表人物:摩莱里(1720-1780) 巴贝夫(1760-1797)
• 米尔的经典之作《论自由》被认为是对十九世 纪维多利亚社会中弥漫着的强制性道德主义的 反抗。
1)Theory of liberty
• ⅰImplications of liberty ⒈ideological freedom ⒉freedom of choosing personal interest ⒊freedom for communications among individuals
• 傅立叶(17721837)法国思想家。
代表作有《全世界和 谐》、《经济的新世界 或符合本性的协作的行 为方式》(简称《新世
界》)、《论商业》等。
• 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的无情揭露, 是傅立叶全部学说中最精彩、最有 生命力的部分。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
充满着冷酷的利己主义。
欧文(1771-1858)
Chapter 9 Ideology and Philosophy during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y
Ⅰ.English Utilitarianism Ⅱ.German Social and Philosophical Ideas Ⅲ.French Utopian Socialism
杰里米.边沁(1748——1832) 是系统功利主义的奠基人和欧美法 理哲学体系的最主要理论家之一。 12岁就进入牛津大学女王学院 , 1767年获得专业律师职业资格。 他不大关心法律的应用,却痴迷于 钻研法律理论,他企图找到一个通 用的标准,以此来衡量每一条特定 的法律法律价值。这就是功利主义 原则。 代表作:<<政府片论>> <<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