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给水处理总结
给水(饮用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总结
给水(饮用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总结
在介绍给水处理方法之前首先要了解原水中的污染物有哪些。
相信大家都知道原水中常规污染物有悬浮颗粒物、胶体、病原微生物。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化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此同时,排入自然水体的未达标污水也就不可避免,导致水源水中的微污染物种类日益繁多。
针对不同的给水原水污染物,需要采取不同处理方法:
1、悬浮颗粒物、胶体、病原微生物
针对这些常规污染物长久以来的水厂运行经验表明,采用常规处理方法即可达到出水水质标准。
常规处理工艺:(1)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2)澄清——过滤——消毒
2、有机物和氨氮
权威调查结果显示,有机物和氨氮是我国微污染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
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
(1)在常规处理之前增加预氧化,如臭氧预氧化、高锰酸盐预氧化、投加粉末活性炭。
(2)强化常规处理,如选用高效混凝剂、强化絮凝、强化沉淀、强化过滤。
(3)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后增加深度处理,如颗粒活性炭、臭氧—生物活性炭,膜处理技术。
最常用的深度处理工艺是:
预臭氧——常规处理——主臭氧——生物活性炭——氯气
3、其他特殊饮用水
(1)高浊度水:在常规工艺前增加预沉淀
(2)含铁含锰地下水: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前增加曝气氧化除铁锰、氯氧化接触过滤、生物固锰除锰技术
(3)高硬度地下水:增加软化处理工艺
(4)富营养化湖泊水:强化藻类去除如增加气浮工艺
后面我会深入介绍上述各种污染物的危害及相应的给水处理工艺,并对各种工艺附以应用实例详细分析,如采用该工艺后出水水质的改善情况、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等。
喜欢本文请关注我,谢谢!。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总结环境0302 王松0310300211 4/25/2006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四个大型的实验,分别是《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曝气设备充氧能力实验》、《活性污泥实验》。
下面将就各项实验的具体情况做出总结。
一、《颗粒自由沉淀实验》1、实验目的加深对自由沉淀、基本概念以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2、原理本实验主要依据在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公式。
3、设备以及器材1)有机玻璃沉淀柱一根,D=140mm, H=1.5m. 2)配水及投配系统3)秒表4)烧杯、移液管5)悬浮物定量分析设备6)水样4、实验结果1.00.80.60.40.2U U5、问题讨论此次实验存在许多的问题,以致后期的数据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称量前所使用的称量瓶存在少量水分,而没有被察觉,待恒重时,由于水分的挥发,造成悬浮物量为负。
●称量后由于不规范的操作,使得悬浮物损失。
●使用电子天平的时候,没有注意使用的规范,造成操作误差●在抽滤的时候,由于泵的功率过大,使得滤纸破损,造成损失。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沉淀的认识,我们完成了下面这个实验《混凝沉淀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1、实验目的此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混凝现象以及过程,了解混凝的机理以及影响混凝的因素,此外在实验过程中确定最佳投药量以及相应的pH.2、原理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胶体的布郎运动,胶体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力和胶体的表面物质,使水成浑浊稳定状态。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能降低颗粒之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电位,而脱稳,同时也能发生高聚式高分子混凝剂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3、设备以及试剂1)玻璃棒2)pH试纸3)1000ml烧杯6个4)1000ml量筒5)1ml 2ml 10ml移液管各一只6)200ml烧杯一个、洗耳球7)混凝剂TSI TAC 8)实验原水9)针筒10)10%NaOH 10%HCl4、实验结果效效果果(ml) (ml) 由上面3张实验数据图表可以看出,用TSI做混凝剂的时候最佳投加量2.7,最佳pH=11。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1.水污染的分类:水污染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两种。
点源污染是指可以明确界定出来的水污染源,如工业废水排放口等;非点源污染是指不容易明确界定出来的水污染源,如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排水渗漏等。
2.水质指标:常用的水质指标有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水体的污染程度和适合的使用用途。
3.水处理技术: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种。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筛选、沉淀、过滤等方法;化学处理主要包括凝聚剂加入、氧化剂投加、酸碱中和等方法;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
4.污水处理工艺: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物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两种。
物理化学处理包括预处理、沉淀、过滤等步骤,主要去除悬浮物、悬浮沉降物、溶解物等;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
5.水污染控制方法:水污染控制主要包括源头防治和终端治理两种方法。
源头防治是指在污染物排放前采取的措施,如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加强环境管理等;终端治理是指在污染物排放后采取的措施,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等。
6.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是指对水体进行采样和分析,以评估其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
常用的水环境监测项目包括水质监测、生物监测和河流断面监测等。
7.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对各种类型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废水排放的最大限度规定。
工业和农业排放标准的制定旨在控制污染源的废水排放,保护水体水质。
8.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我国相关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水污染的控制和防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框架。
9.水污染的经济评估:水污染的经济评估是对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
这些损失包括水资源损失、水生态系统破坏、人类健康问题以及相关行业损失等。
10.技术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也在不断创新和应用新技术。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 污水污染指标中,固体物质的分类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600℃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为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2 BOD COD BOD5 TOC TOD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5日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有机物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故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BOD5=70%BOD20)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 (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Mn/OC,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Cr/COD)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被氧化时。
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3 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和净化机制定义: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机制:(1)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3)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4 受到污水污染的河流,根据水体中BOD5和DO曲线的关系,可以分为哪几个区域(氧垂曲线)污染带:BOD5、DO均下降显著阶段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1 格栅和筛网的作用和去除对象格栅:格栅由一组或数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塑料齿钩或金属筛网、框架及相关装置组成,倾斜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前端,用来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筛网: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短小纤维回收(振动筛网、水力筛网)2 格栅和筛网的分类栅条净间隙分类: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1.5~10mm,超细格栅0.5~1mm格栅形状分类:平面格栅,曲面格栅清渣方式分类:人工清渣、机械清渣3 沉淀法在污水处理厂中,主要用于哪几个方面①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沉砂池:预处理手段用于去除污水中易沉降的无机性颗粒物②污水的初级处理→初沉池:去除污水中悬浮固体,同时去除一部分呈悬浮状态的有机物③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二沉池:分离悬浮生长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活性污泥,生物膜法工艺中脱落的生物膜④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将污泥一起进一步浓缩,以减少体积4 沉淀的类型和各种类型的特点及应用①自由沉淀(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1
知识点总结:1.水质分析指标:物理性指标:温度, 工业废水常引起水体热污染,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加速耗氧反应,最终导致水体缺氧或水质恶化色度,感官性指标,水的色度来源于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测定水的色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铂钴比色法,一种是稀释倍数法,两种方法应独立使用,一般没有可比性。
颠倒温度计,水温计。
嗅和味;固体物质。
2.化学性指标有机物:生化需氧量(BOD):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d)。
反映了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量主要污染特性(以mg/L为单位)。
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全部生物氧化需要20-100d完成。
实际中,常以5d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称5日生化需氧量(BOD5);通常以20℃为测定的标准温度。
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方法氧化分解废水水样中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折合成氧量(O2)(mg/L)。
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K2Cr2O7(称COD Cr )和高锰酸钾KMnO4 (称COD Mn或OC ) 。
酸性条件下,硫酸银作为催化剂,氧化性最强。
废水中无机的还原性物质同样被氧化。
如果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则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生活污水通常在0.4-0.5。
总有机碳(TOC)和总需氧量(TOD):在950℃高温下,以铂作为催化剂,使水样气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中的CO2含量,从而确定水样中碳元素总量。
测定中应该去除无机碳的含量。
在900~950℃高温下,将污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包括难分解的有机物及部分无机还原物质),燃烧氧化成稳定的氧化物后,测量载气中氧的减少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水处理技术总结范文
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存资源,但随着人类的迅速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水的治理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水处理技术作为目前最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手段之一,其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水治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水处理技术进行总结。
一、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沉淀物质将水中多余的离子、悬浮物或胶体颗粒从水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调整水中某些无机物质的浓度和pH值,使这些物质形成不易溶于水的沉淀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这种方法经济、简单、可靠,对于一些低浓度有机物、重金属离子、泥土颗粒等比较有效。
二、生物净化法生物净化法是以微生物为主体的处理方法,包括好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以及微生物膜技术等。
好氧生物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生物法之一,通过一定控制条件下的生物氧化过程,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稳定的无机物,并改变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来抑制细菌生长。
厌氧生物法则是利用厌氧微生物代谢中产生的复杂物质代替空气等媒介进行分解反应,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微生物膜技术则是将厌氧或好氧微生物固定在一定载体上构成生物膜,形成新的净水流程。
三、吸附法吸附法是指将固体吸附剂与水中污染物起到相互吸附的作用,使污染物分子从水中向固体吸附剂表面转移的方法。
常见的固体吸附剂包括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天然沸石等。
活性炭具有高比表面积、发达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化学活性等优点,在多种污染物治理中都有优异的性能,具有吸附效果好、使用简便、多用途等特点。
而离子交换树脂则可对水体中的离子交换实现重吸、解吸,并可回收利用,是治理高浓度金属离子及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一种有效技术。
四、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法是指应用过硫酸盐、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或还原剂,使得氧化还原体系发生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被氧化、降解、还原或沉淀的方法。
其中过硫酸盐具有效率高、速度快、投剂量小的特点,适合在工业废水、化学废水等处置上。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 Wastewater Treatment一、水质指标: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一)BOD5(5日生化需氧量):指5天内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mg/L)(二)水体自净作用:以河流为例,指河水中的污染物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1)物理净化:指污染物由于稀释、扩散、沉淀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2)化学净化:指污染物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3)生物净化: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二、污水的物理处理(一)格栅(Screening):在水处理中,格栅是用来去除可能阻塞水泵机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备能正常运行的一种装置。
Screening to remove large subjects,such as stones or sticks that could plug lines or block tank inlets.(二)沉淀的基础理论1.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2.沉淀法的四种用法:1.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沉砂池—预处理手段去除污水中易沉降的无机性颗粒物)2.污水的初步处理(初沉池)(经济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和呈悬浮状态的有机物)3.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二次沉淀池,简称二沉池)4.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污泥浓缩池)3.沉淀类型(1)自由沉淀:悬浮颗粒物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单独进行沉淀,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
发生在沉砂池。
(2)絮凝沉淀:悬浮颗粒物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
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因此,水污染控制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重点,包括水污染控制方法、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
污染源控制1.工业污染源控制工业污染源控制是保障水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
其中重要的措施包括强化污染源在线监控、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加强执法监督、推进工业园区治理、加强环保行业监管等。
2.农业污染源控制随着农业化进程的加快,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
农业污染主要集中在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场污染等方面。
为了有效控制农业污染,需要采取跨行业、跨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污染源监测体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3.生活污染源控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活污染源越来越多。
其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站的不完善处理、社区污水处理设施的短板、城市垃圾堆放等。
为了控制生活污染源,需要加强城市污染治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规范管理。
污染物治理1.COD、BOD等有机物治理COD和BOD是水体中重要的有机物指标。
通过调节工艺参数、运用生物技术、化学药剂处理等方式,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COD和BOD等有机物。
2.氨氮治理氨氮是当前水环境中比较严重的指标之一。
可通过运用生物技术、化学药剂、物理处理等方式达到去除氨氮的效果。
3.重金属污染治理重金属是水体中比较严重的污染物之一。
可以通过化学计量法、生物吸附法等技术手段实现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环境管理水污染环境管理主要包括环境规划、治理和监测等环节。
环境规划是制定治理规划、实施方案的基础;环境治理则是有效地控制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治理;环境监测则是指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全面监控和分析,为制定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制定是保障水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2
第九章1、污水的类型与特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污水污染指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三类。
物理性质:温度:氧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减少,较高的水温又加速好氧反应,可导致水体缺氧与水质恶化;色度:表色:悬浮性物质。
真色:溶解性物质;嗅和味;固体物质:TS=SS+DS TS=VS+FS 化学性质:●有机物指标: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mg/L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生活污水5日生化需氧量约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的70%左右。
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mg/LTOD/TOC:两者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氧化反应,前者测定结果以氧表示,后者以碳表示。
TOD/TOC>4 说明水中有S,P存在 TOD/TOC<2.67 说明水中有NO3-, NO2-存在●无机物:pH:一般要求处理后污水的pH在6-9之间。
富营养化:湖泊中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增加,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藻类过度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变化,一定时间内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的状态,从而严重影响鱼类的生存。
N、P、蓝藻。
P:0.02mg/L N:0.2mg/L生物:细菌总数:37℃ 24h ;大肠菌群:易检测。
3.水体自净作用: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净化机制: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污水排入河流的混合过程: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段面充分混合阶段。
当难以生物降解的持久性污染物随污水稳态排入河流后,经过混合过程到达充分混合段时,污染物浓度可由质量守恒定律得出河流完全混合模式:c= (c w Q w+c h Q h)/(Q w+Q h)4、氧垂曲线:书本P9。
5、水环境质量标准:书本P11。
第十章1、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称为污水的物理处理。
给水处理知识点总结
给水处理知识点总结一、水资源的现状和挑战1. 水资源的匮乏和不均衡分布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而且数量有限。
例如,全球70%的淡水储量分布在地球南北纬度22°之间的区域,而这一地区只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
由于气候变化、过度开发和污染,全球许多地区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2. 水资源的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都导致了水资源的污染。
水质下降使得人类饮用水和农业用水的质量大打折扣,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同时,水资源污染还对水生生物造成巨大影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水资源的浪费现代社会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导致了源源不断的浪费。
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下水位的下降直接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二、水处理的概念和原理1. 水处理的概念水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将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减少至一定标准以下,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工程技术手段。
2. 水处理的原理水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将水中的杂质、微生物、有机物等进行除去或者降解,从而使水质达到一定标准以下。
具体手段包括过滤、沉淀、消毒、膜分离、活性炭吸附等。
三、水处理的主要技术和方法1. 水净化技术(1)滤料过滤技术滤料过滤技术是利用多种滤材将水中杂质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主要有砂滤、炭滤、微滤、超滤等。
(2)沉淀技术利用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粒子转变成沉淀物,再通过物理方法将沉淀物从水中分离出来。
(3)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是指利用活性炭对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等进行吸附,从而净化水质。
2. 水消毒技术水消毒技术是为了杀灭水中微生物,保证饮用水的常规卫生安全。
主要方法有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3. 水膜技术水膜技术是运用膜过滤的原理,将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微生物和微粒等通过膜分离技术进行净化。
四、水处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 新型水处理技术的发展随着技术和科学的发展,一些新型水处理技术如电化学水处理技术、超滤水处理技术等被不断研究和开发,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水环境质量管控工作总结
水环境质量管控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环境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保护水环境,维护水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水环境质量,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监测站点,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水环境问题,为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排污源头管理。
对于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污水等排放源头进行严格管理,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减少排放污染物,保护水环境。
再次,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进行水质修复,恢复水体生态平衡,提高水环境质量。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
通过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加强对水环境管控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水环境质量管控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才能够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继续加强水环境质量管控工作,共同守护我们的水环境。
水处理工作总结范文
水处理工作总结范文本文是对水处理工作进行总结的报告,主要围绕水处理的目标、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
水处理工作是保障水资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需要持续改进和优化。
以下是对水处理工作的详细总结。
一、水处理目标水处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供水的安全、可靠和高质量。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卫生标准:通过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确保供水达到卫生标准,保护人类健康。
2.提高水的品质:去除水中的色度、浊度、异味和味道等杂质,提高水的观感和水质。
3.控制水的pH值:调节水的酸碱度,防止水对水质管道的腐蚀或结垢。
4.减少水的硬度:去除水中的碳酸钙和镁离子,减少水垢在供水设备中的堆积,延长设备寿命。
5.减少水的污染:通过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二、水处理方法水处理的具体方法根据水源的不同、水质的不同和供水的需求而定。
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混凝和絮凝:通过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将水中的悬浮物、浊度和有机物等聚集成大颗粒,便于后续的过滤和沉淀。
2.过滤:通过使用不同孔径的过滤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杂质和微生物等。
3.活性炭吸附:将水通过活性炭床,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和色素,提高水的观感。
4.消毒:使用消毒剂,如氯、二氧化氯和紫外线等,杀死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
5.软化处理:通过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离子,减少水的硬度。
三、水处理影响因素水处理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源的质量、水质的变化、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1.水源的质量:水源的含盐量、悬浮物浓度和有机物含量等会直接影响水处理的效果。
含盐量高的水源会增加处理设备的负担,悬浮物和有机物含量高的水源会增加处理工艺的难度。
2.水质的变化:水质的变化也会对水处理的效果造成影响。
水中的季节性变化、雨水冲刷和污染物输入等都会引起水质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处理工艺。
水处理的工作总结范文_污水处理专业工作总结
水处理的工作总结范文_污水处理专业工作总结水处理的工作总结一、工作总结二、工作内容及完成情况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主要承担了以下几项任务:1. 负责污水处理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故障排除工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通过加强设备的巡检和保养,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在过去一年中,污水处理设备的故障率明显下降,系统运行效率明显提高。
2. 参与了项目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和改进,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原有工艺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处理效率。
在一些项目中,我们对氧化沟和曝气池的氧气供给进行了改进,通过优化曝气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减少了氧气的消耗,降低了运行成本。
3. 协助项目经理完成了多个污水处理项目的施工和调试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在去年的一个污水处理项目中,由于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项目经理需要不断对设备进行调试和改进。
我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耐心的调试和改进工作,最终确保了项目的圆满完成。
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1. 设备老化和损坏严重影响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针对此问题,我加强了设备的日常检修和保养,及时更换了老化和损坏的设备,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 项目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方案存在差异,需要对工艺进行调整。
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与项目经理进行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对工艺进行了调整,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3. 在工作中遇到了技术难题,需要及时解决。
我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讨,与同事们进行技术交流,寻求帮助并解决了技术难题。
四、工作中的收获和感悟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风格和理念。
最主要的收获和感悟有以下几点:1. 勤奋和细致是工作的重要品质。
水处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细致而繁杂的工作,需要我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
2. 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是成功的关键。
水污染控制工程总结
第九章 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污水的类型:污水根据其来源一般可以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污染雨水及城镇污水。
2、水质污染指标:污水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三类。
(放射性指标)物理性质: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化学性质:(1)有机物生化需氧量(BOD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以mg/L 为单位),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 为单位)。
化学需氧量越高,也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
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
总有机碳(TOC )与总需氧量(TOD )、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
(2)无机物PH 、植物营养元素(氮、磷-富营养化)、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生物性质: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饮用水<3个/升)、病毒。
3、(必)水体的自净作用:以河流为例,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这种现象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生物净化(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作用)。
4、污水排入河流的混合过程: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段面充分混合后阶段5、(计算)河流完全混合模式:hw h h w w Q Q Q c Q c c ++= 6、(必)氧垂曲线最低点涵义:t K L L e c c 10-=,改点处耗氧速率等于复氧速率。
7、依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水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水污染防治工作总结水污染防治工作总结水污染防治工作总结1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进一步水污染防治工作,相关工作开展如下。
(一)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加快县处理厂扩建和提标改造工程进度。
该工程于20年10月开工,投资约6000万元,扩建2.5万吨/日处理规模,同时对处理设施按照一级A排放标准进行提标改造。
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的80%,预计6月底前完工。
二是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我县有3个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目前均在加快工程进度,确保20xx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运行,同时对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运行管理、提标改造及配套管网建设。
三是全面推进城区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工程。
已投入6000多万元开展城东片区、邱塘片区、杨桥片区管网建设工程,累计建成管网7.4公里;对城区雨污水管网开展全面摸排工作,对发现的截污不到位、雨污合流问题立即进行。
四是启动老赵店河、古襄河水环境治理工程。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8500万元,通过截污纳管、底泥修复、曝气增氧、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建立河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保证水质持续改善。
目前工程已完成挂网招标,即将动工。
五是加强畜禽养殖整治。
以滁河、襄河沿线1050米为主要重点,对禁养区畜禽坚决予以关闭拆除,已拆除襄河沿岸养殖场96家、滁河沿岸养殖场87家,全县禁养区累计拆除278家;同时加强对限养区、可养区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对水质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场依法严厉查处。
六是大力开展农业面源防治工作。
已组织开展滁、襄河流域8镇13个村的种植业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成立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专业技术组开展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农户多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大力推广精准施肥技术,构建生态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减少农业生产对两河水体的污染。
(二)强化治理工作调度。
一是县效能办、县政府督办室、县环委办于今年3月12日联合对县规建、水利、国土等部门及相关镇下达滁、襄河治理任务交办单,明确管网建设、畜禽养殖整治、治理等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间,定期对交办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城市水质净化处理工作总结
城市水质净化处理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城市的水质净化处理工作是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任务。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水质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单位积极开展城市水质净化处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工作内容与措施1. 水源保护我们加强了对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巡查监测,禁止野外活动和垃圾倾倒等破坏行为。
同时,加强了河流、湖泊和水库周边环境的整治,减少了污染源的排放。
2. 水处理设施改造为了提高城市自来水厂的水质净化技术,我们进行了设施改造。
更新了过滤设备、加大了处理容量,引进了先进的水质检测设备和处理工艺,确保了水质的安全达标,提高了净化效果。
3. 水质监测与分析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城市自来水进行抽样检测。
通过对水质样本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4. 废水治理我们重视对城市污水的治理工作,加大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
开展了污水处理厂的扩建项目,对污水进行全面处理,降低了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5. 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居民对水质净化处理的认识和意识,我们积极开展水质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在社区、学校等场合的宣讲、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居民普及水质相关知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水质使用习惯。
三、工作成绩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各项措施的实施,城市水质净化处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自来水的水质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保证了居民的饮用安全。
其次,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使城市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我们的宣传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居民对水质净化处理的意识明显提高,行为习惯改变明显。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部分设备老化、管理不到位和宣传教育工作覆盖面不广等方面。
为此,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以及扩大宣传范围等,以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果。
污水处理总结
污水处理总结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对某地区污水处理工程进行总结,包括处理工艺、设备运行情况、效果评估等内容。
二、处理工艺1. 初级处理:污水进入处理厂后,经过格栅除去大颗粒杂质,然后进入沉砂池沉淀。
初级处理的目标是去除悬浮物和沉淀物。
2. 中级处理:初级处理后的水进入好氧生物处理池,通过好氧菌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然后进入沉淀池沉淀,去除污泥。
3. 高级处理:经过中级处理后的水进入生物膜反应器,通过生物膜的作用,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然后经过消毒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三、设备运行情况1. 初级处理设备:格栅清理工作正常进行,能有效去除大颗粒杂质。
沉砂池运行平稳,沉淀效果良好。
2. 中级处理设备:好氧生物处理池中的好氧菌数量稳定,有机物质转化效果良好。
沉淀池的污泥处理效果较好,污泥浓度稳定。
3. 高级处理设备:生物膜反应器中的生物膜厚度适宜,对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良好。
消毒设备运行正常,能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四、效果评估1. 出水水质: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各项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包括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
2. 环境影响:处理厂周边水体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减少,水生生物种群逐渐恢复。
3. 运行成本:处理工艺合理,设备运行稳定,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能源消耗、化学药剂投入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
五、改进措施1. 技术改进:进一步优化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
例如引入更先进的膜技术,提高去除率。
2. 运行管理: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定期清理污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加强运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资源利用:探索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如生物质能源利用、土壤改良剂生产等,减少污泥处理成本。
六、结论通过对某地区污水处理工程的总结,可以看出处理工艺和设备运行情况良好,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对环境影响较小。
水污染应急处置方案的总结
水污染应急处置方案的总结概述水污染是指在水体中存在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超出某一水质标准,使水体品质下降或不适合某些用途的现象。
水污染应急处置是指在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限制、阻止和控制水污染扩散、消除或减轻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组成的危害的工作。
本文将就水污染应急处置方案做一些总结。
应急响应级别划分在水污染应急处置方案中,根据事件紧急程度、危害程度以及处置难易程度等方面因素,将水污染事件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水污染事件。
不同级别的污染事件应对应不同的处置措施和应急响应预案。
立即响应在污染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
根据不同的级别,确定应急响应的标准和措施,确定责任人员,并调配相关设备和资源。
对于重大污染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部署,组织专家进行实地勘察,判断污染物种类、污染范围、影响程度等,并及时进行污染源控制和事故应急处置。
水污染应急处置方案污染源控制在污染事件发生后,应第一时间确定污染源,严密封锁污染源。
封锁范围应根据污染物性质和扩散情况合理设置,并在封锁范围内进行现场监测,随时掌握污染物的扩散、浓度和分布情况。
同时,建立临时控制区,限制人员、车辆的进出,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扩散范围。
污染物处理在污染源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污染物处理。
处理的方式包括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根据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浓度和污染面积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污染物处理方式。
处理后还需对处理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处理达到标准。
现场清理现场清理是指在污染源控制和污染物处理后,对污染现场进行清理的工作。
清理范围应包括污染源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表水、废弃物、土壤及空气等。
清理时需采用适当的技术,确保清理后污染没有残留,现场基本得到恢复。
社会保障在污染处理完成后,需对受污染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做好人员疏散、饮水保障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总结在水污染应急处置方案中,应急响应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生活饮用水指标包括、、、及指标。
2.原水杂质按尺寸大小分为和两大类,而是指悬浮物和胶体。
3.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是由、、及工艺过程组成的。
二、问答题
1. 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几类?了解各类杂质主要来源、特点及一般去除
方法。
2. 概略叙述我国天然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特点。
3. 了解《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各项指标的意义。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凝聚:
2. 混凝:
3. 助凝剂:
4. 同向絮凝:
二、选择题
1. 在混凝过程中,混凝剂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A.吸附架桥B.电性中和
C.吸附架桥,卷扫网捕D.电性中和,吸附架桥,卷扫网捕
2. 机械搅拌促使颗粒碰撞聚集的主要因素是。
A.桨板前后压力差B.机械搅拌产生的水流推力
C.桨板机械力D.搅拌产生的剪切力
3. 阴离子型高分子混凝剂的混凝机理是。
A.吸附架桥B.压缩双电层C.电性中和D.网捕、卷扫
三、问答题:影响水的混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计算题
1. 河水总碱度0.1mmol/L(按CaO计)。
硫酸铝(含Al2O3为16℅)投加量为25mg/L,问是否需要投加石灰以保证硫酸铝顺利水解?设水厂日生产水量50000m3,试问水厂每天约需要多少千克石灰(石灰纯度按50℅计)。
2. 已知颗粒密度ρ= 2.5 g/cm3,粒径d = 0.4mm (按球型颗粒考虑)求该颗粒在15℃层流水中沉降速度为多少?
3.某机械絮凝池分3格,每格有效容积为26m3,每格设1台垂直轴搅拌器,这3台搅拌器的功率分别为150W,53W和9.6W,计算絮凝池总平均速度梯度及各格的平均速度梯度。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澄清池:
2.沉淀:
3.沉淀池表面负荷:
二、选择题
1. 下面不属于理想沉淀池条件的是。
A.颗粒自由沉淀,沉速不变 B.水流水平流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同C.颗粒沉到池底,不再返回 D.池底具有足够的深度
2. 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720m3/h。
要求沉速等于和大于0.4mm/s的颗粒全部去
除。
按理想沉淀条件,则所需沉淀池平面面积 m2,沉速为0.1mm/s的颗粒,可去除
A.1000;50% B.500;25%
C.500;15% D.1000;25%
3. 下面关于澄清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澄清池把絮凝和沉淀这两个处理过程综合在一个构筑中完成,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的目的
B.当脱稳杂质随水流与活性泥渣层接触时,便被活性泥渣截留下来,水得到了澄清
C.澄清池分为两大类:泥渣悬浮型澄清池(有悬浮澄清池和脉冲澄清池),泥渣循环型澄清池(有机械搅拌澄清池和水力循环澄清池)
D.脉冲澄清池对原水水质和水量变化适应性较强
4. 下列关于斜板(管)沉淀池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斜板(管)沉淀池对原水浊度适应性较平流沉淀池强,能适应各种的水质变化情况
B.斜板(管)沉淀池是浅池理论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按照斜板(管)中的水流方向,斜板(管)沉淀池分成异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三种形式
C.斜板(管)沉淀池具有停留时间短、沉淀效率高、节省占地等优点,但存在斜管费用较高、而且需要定期更新等问题
D.斜板(管)沉淀池适用范围广,在大、中、小型水厂均可采用
三、问答题
1. 什么叫自由沉淀、拥挤沉淀和絮凝沉淀?
2. 已知悬浮颗粒密度和粒径,可采用公式直接求得颗粒沉
速?为什么?
3. 理想沉淀池应符合哪些条件?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
度和表面积关系如何?
4. 影响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沉淀池纵向分格有何作用?
5. 澄清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计算题
1.设处沉池为平流式,澄清部分高为H,长为L,进水量为Q,试按理想沉淀理论对比:①出水渠设在池末端②如图所示,设三条出水渠时,两种情况下。
可完全分离掉的最小颗粒沉速u
o
2. 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720m3/h。
要求沉速等于和大于0.4mm/s的颗粒全部去除。
试按理想沉淀条件,求:
(1)所需沉淀池平面积为多少m2?
(2)沉速为0.1mm/s的颗粒,可去除百分之几?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 过滤:
2. 滤料不均匀系数:
二、选择题
1. 按规范要求,单层石英砂普通快滤池,滤层厚度0.7m,承托层厚度0.45m,
其反冲洗排水槽的底部到滤料面层的距离,最少不能小于 mm。
A.200 B.250 C.315 D.518
2. 水洗滤池根据采用的滤料不同的冲洗强度及冲洗时间分为:
(1)q=12~15L/(s·m2),t=7~5min;
(2)q=13~16L/(s·m2),t=8~6min;
(3)q=16~17L/(s·m2),t=7~5min;
如果采用双层滤料过滤其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应选:
A.(1) B.(2) C.(3) D.不在上述范围内
3. 三层滤料滤池宜选用配水系统。
A.小阻力 B.中阻力 C.中阻力或大阻力 D.大阻力
4. 粒径不均匀滤料在反冲洗时处于流态化状态,反冲洗结束后产生较大粒径滤料分布在下层的自然分层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大粒径滤料密度较大,容易先沉到下层
B.大粒径滤料比表面积较小,下沉时受水流阻力较小,容易先沉到下层
C.大粒径滤料受水的浮力较小,容易先沉到下层
D.大粒径滤料不受水中颗粒布朗运动撞击作用
三、问答题
1. 为什么粒径小于滤层中孔隙尺寸的杂质颗粒会被滤层拦截下来?
2. 从滤层中杂质分布规律,分析改善快滤池的几种途径和滤池发展趋势。
3. 直接过滤有哪几种方式?采用原水直接过滤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计算题
=2.0。
试问
1. 某天然海砂筛分结果见下表根据设计要求:=0.54mm,K
80
筛选滤料时,共需筛除百分之几天然砂粒(分析砂样200g)
筛分实验记录
已知:砂粒球度系数=0.94;砂层孔隙率=0.4;砂层总厚度=70cm;水温按150C
第五章
一、填空题
1. 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优于氯气消毒的主要方面是,,,不存在自由氯时
的前驱物。
不与有机物作用,可去除THM
S
2. 水的消毒方法有氯及氯化物消毒、臭氧消毒等,其中氯消毒主要是通过
起作用的。
3. 折点加氯是从折点加氯的曲线看,到达 H时,余氯最高,但这是余氯而非余氯,到达时,余氯最低。
二、选择题
1. 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一般可采用加、漂白粉或漂白精法。
A.氯氨 B.二氧化氯 C.臭氧 D.液氯
2. 选择加氯点,应根据、工艺流程和净化要求,可单独在滤后加氯,或同时在
滤前或滤后加氯。
A.原水水质 B.消毒剂类别 C.水厂条件 D.所在地区
3. 图1-18所示曲线图为折点加氯曲线的是。
A. B. C. D.
三、问答题
1. 目前水的消毒方法主要有哪几种?简要评述各种消毒方法的优缺点。
2. 什么叫自由性氯?什么叫化合性氯?两者消毒效果有何区别?简述两者消毒原理。
3. 水的pH值对氯消毒作用有何影响?为什么?
4. 什么叫折点加氯?出现折点的原因是什么?折点加氯有何影响?
5. 什么叫余氯?余氯的作用是什么?
第六章
一、填空题
1. 地表水中含有溶解氧,铁锰主要以和状态存在。
2. 除锰工艺中的催化氧化作用,包括和两种催化作用。
3. 活性炭柱采用串联布置的主要适用于,并联布置的主要适用于。
4. 活性炭柱采用串联布置的主要适用于,并联布置的主要适用于。
二、选择题
1. 地下水除铁接触氧化法的工艺:原水过滤。
A.预沉 B.曝气 C.消毒 D.投药
2. 除铁滤池的滤料一般宜采用天然或石英砂等。
A.锰砂 B.砾石 C.磁铁石 D.卵石
3. 地下水除铁时,当受到硅酸盐影响时,应采用。
A.接触氧化法 B.曝气生氧化法 C.自然氧化法 D.药剂氧化法
三、问答题
1. 为了加快铁的氧化速度,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并说明理由。
2. 地下水除铁时常用什么工艺?为什么地下水出锰比除铁困难?
3. 何种水质条件下使曝气除铁法增加困难,可用什么措施解决?
4. 目前应用最广的除氟方法是什么?原理如何?
第六章
一、填空题
1. 地表水中含有溶解氧,铁锰主要以和状态存在。
2. 除锰工艺中的催化氧化作用,包括和两种催化作用。
3. 活性炭柱采用串联布置的主要适用于,并联布置的主要适用于。
4. 活性炭柱采用串联布置的主要适用于,并联布置的主要适用于。
二、选择题
1. 地下水除铁接触氧化法的工艺:原水过滤。
A.预沉 B.曝气 C.消毒 D.投药
2. 除铁滤池的滤料一般宜采用天然或石英砂等。
A.锰砂 B.砾石 C.磁铁石 D.卵石
3. 地下水除铁时,当受到硅酸盐影响时,应采用。
A.接触氧化法 B.曝气生氧化法 C.自然氧化法 D.药剂氧化法
三、问答题
1. 为了加快铁的氧化速度,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并说明理由。
2. 地下水除铁时常用什么工艺?为什么地下水出锰比除铁困难?
3. 何种水质条件下使曝气除铁法增加困难,可用什么措施解决?
4. 目前应用最广的除氟方法是什么?原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