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77观后感400字

合集下载

高考1977观后感3篇

高考1977观后感3篇

高考1977观后感3篇高考1977观后感一:看完《高考1977》这部电影时,我的大脑有短时间的空白。

相当感动。

深刻体会到剧本里所蕴藏的各种活生生的人性情愫及其深厚、磅礴之气韵,尤其放在1977那样一个局势动荡、人性复苏的年代,实在不得不叫人叹为观止。

这部电影太好了。

1997年是高考恢复的一年,也是给人映象最深刻的一年。

1977的高考是改变个人和国家命运的赶考。

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在那种条件下,没有任何的复习资料,但是人们的复习热情没有因此而减少。

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这些知识青年面对高考恢复时,所发生的事。

从结构上看,框骨明晰,支架紧实。

它的节奏感很好,让人看来,只想一口气看下去,舍不得中断。

剧中人物个个鲜活,凸现那个年代知青、政治、生存环境等特性,人物关系也充满了可看性,人与人之间的依托、矛盾甚而叛逆交相辉映,犹如平静湖面下不断涌动的熔岩热泉,动静、冷热之间彰显着人性在那个年代里最本真的东西,实在扣人心弦、耐人寻味。

我想,《高考1977》这部电影,大概是想通过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消息在东北某农场发放前后,众知青、农场场长以及与这些知青相关的亲人们的思想、生活随之而发生的各种改变,以及在那个年代特殊的大环境下他们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展示出1977年&ldqu;高考恢复&rdqu;这一历史事件在我国近代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里程碑意义,说明这个改革对于我国近代人才、文化、知识、科技乃至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重生、崛起与迅速发展的伟大作用,让我们再次充分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离开人才、知识、科学与文化的根本思想。

一个人,不能没有文化,没有知识。

一个民族,更需要文化、需要知识、需要科学。

而这样好的一个剧本中,自始自终只有一个女主角——&ldqu;陈琼&rdqu;。

陈琼是一个浓具年代、历史、政治色彩的角色,在她的身上,承载了大量1977那个年代、恢复高考这个事件之下含合着历史遗迹、政治利害关系的人性本真,她的情感里有着特殊政治矛盾下的极端因素,是一个典型中国近代社会的因政治、立场、出身、界限等观念而导致情感、思想陷入极端的悲婉、压抑的女知青形象。

高考1977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高考1977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高考1977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高考1977》影片围绕着这群知青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1977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1977观后感1对于我这样一个所谓的九零后来说,1977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年代,遥远到我们最亲近的兄弟姐妹都没有出生,遥远到我们的父母都比现在的我们年轻。

但是高考却是非常熟悉亲近的一件大事,毫不夸张地说六月七号八号上演的史诗级灾难大片年年都是票房冠军。

由这样两个关键词组成的影片超越了时空。

那个年代的事离我们很远。

站在高考路口前的我们有很多选择,有钱的砸银子出国,没钱的弃考,有点钱又有点希望的就继续奋战。

高考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没有人去深究。

为了父母的期望,为了更好的薪酬,或者什么都不为,只是对于这样的体制,我们已经被要求一定接受。

从出生之后的第三年开始读书,读书,就为了高考。

它究竟是个什么,让人失眠焦虑掉头发,不能恋爱旅游弹吉他。

复读了一年又一年的学生麻木地写字计算,偶尔抬眼看一下墙上的倒计时,轻叹一口气。

所以,当七十年代的生活被还原到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的感动和震惊,都不是矫情。

它们切肤地疼痛着。

那是1977年,每一次浪奔浪流都充满了爱恨交织。

十年--埋葬了亿计知识青年的锦绣前程,而是年中国面临何去何从成为矛盾纠缠的漩涡,各种纷繁问题中最关乎民族国运的,又恰好是如何对待教育制度和文化传承的严峻考验。

于国,恢复高考是对中断太久的文化血脉一次迟来的延续,于人,便是芳华正在的青年人改变命运的一生中最珍贵的机会。

但是对于热爱着这片土地的人民来说也是矛盾的,要面对太多的不一样。

喜欢这片土地,从来的时候的排斥,到现在接受它、爱惜它,一个个对朋友,对长辈的承诺,都是矛盾,对大城市的向往,对过去生活城市的怀念也都是矛盾的,每个人的心里是矛盾的,这个心里在老迟身上最能体现。

他看似不是父亲,但是却扮演着父亲的角色,在教育这些小青年们爱国的情操,但是他的父爱中又有点自私的成分,他想把他们都拢在身边,谁也不要离开,但是面对这些充满对外界渴望的年轻人,老迟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他们,帮张国强报名更是个很好的证明。

高考1977观后感作文五篇

高考1977观后感作文五篇

高考1977观后感作文1当年的高考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知青,让我记得最深刻的是在将近结束的一场景——男女主人公带着伙伴一起追赶火车,奔跑在雪地树林之间,那是希望之路,通过高考改变未来之路的大道,阳光洒下,铺上一层神圣的光芒,而路上不断有人倒下,那突兀不平的坚硬的石头,厚厚的雪地阻碍了他们,火车毫不留情地离去,他们带着倒下的人的希望连带自己的梦想一道破灭,无奈,气馁,不甘,愤怒,绝望,迷茫,难过。

一群人在火车站旁,面对着升起的太阳却再也看不见光明,可这时那位本来不通情理,固执,只讲组织原则的老迟开着拖拉机拉着满满一车子的人奔驰到了考场,未来就在眼前了。

无庸置理这一段是最煽情的,把满怀希望,希望破灭,重拾希望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一点对我们是极其有教育意义的,要为机子的理想奋斗,即使结局让你失望,至少过程不会让自己后悔。

这部电影虽然叫做《高考1977》,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角色却是老迟与陈琼的父亲,一个是把党时时刻刻挂在嘴边,腰间总是挂着一枚红印章的农场革委会主任,一个是为了女儿不惜私刻公章违反法律的历史反革命知识分子。

这两个任务刻画的笔墨太深,而让参加高考的人显得不如他们记忆深刻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这两个人物也成了最大的败笔,老迟的转变太快,显得稍有突兀,最后一段他说:“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时。

”是矫情,完全没有他们追赶火车那场戏的感觉。

这是为了处理情节而在故事内容上没有详略得当。

陈琼的父亲看得出很爱自己的女儿,却胆大包天,妄想把自己身份“转”正来帮女儿,结果还是差点毁了女儿,这也太“爱”了,人物越丰满,要顾忌的就越多,虽然这更能体现她的伟大父爱,可想想也知,随随便便之人也能将假章刻得与真章相同,父亲不应该这样被体现。

不过他也坚信自己的清白,为人正直不屈却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这部电影里的那种牺牲、奉献、正直、执着追求是应让我们这一代反思的。

当今通过高考已然是我们的目标,而不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垫脚石,抱着这种态度,没有应有的目标只会让前路茫茫,道德、体育、劳动、艺术上的缺失,只有“智”上的发展,最终是能通过高考,但过不了社会能力这一关。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这部电影,真的是让我感受挺深的。

它讲的是在文化大革命那会儿,一群年轻人为了能参加高考而努力奋斗的故事。

电影里的场景特别真实,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看着那些年轻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学习,真的让人佩服。

他们为了能考上大学,每天起早贪黑地复习,有的甚至在田地里一边干活一边背书。

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都让我深受感动。

其中有一个情节,我记得特别清楚。

一个年轻人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没有钱买复习资料,就到处去借,甚至在地上捡别人丢弃的纸片来学习。

他的毅力和决心,真的让我震撼到了。

我想,这就是真正的热爱学习,真正的为了梦想而努力。

电影里的人物形象也很鲜明,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梦想。

他们之间的友情、爱情,还有对知识的追求,都让我觉得特别温暖。

特别是那个女主角,她不仅学习好,而且特别坚强独立,真的是我学习的榜样。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

跟他们比起来,我们现在真的是太幸福了。

有好的学习环境,有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还有老师的悉心指导。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而且,这部电影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那些年轻人为了高考付出了那么多努力,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高考1977》这部电影真的很有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高考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梦想、关于坚持、关于奋斗的电影。

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有决心,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新-高考1977观后感(优秀30篇)

最新-高考1977观后感(优秀30篇)

高考1977观后感(优秀30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

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电影《高考1977》的观后感1这是一部“非典型”的主旋律电影,为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献映。

为什么我说是“非典型”,因为它不太拘谨,诙谐幽默;没有脱离生活,真实感人,细腻地诠释出亲情、友情、爱情,和那个时代知青们对知识的渴求,甚至让在座的80后、90后们都感同身受。

其实我一直不明白,为何舅舅执意要我陪他看《高考1977》。

我一直以为他那段上山下乡的记忆已如残旧破碎的灰白照片,却不知,那也是他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华彩。

前些天,他打电话让我帮他买两张《高考1977》的电影票。

我是有点印象,在新浪看过ZCOM 准备陆续推出10期《高考1977》电子杂志的新闻,但我确定这片子真的还没上映。

不忍让他失望,我只好下班后带着笔记本回去,让他先看看电子杂志吧。

电子杂志的背景音乐是电影原声,画面精致唯美,很符合那苍凉久远的意境。

我真没想到,现在的电子杂志可以把一部电影表现得这么丰富完整。

他看得入神,反复地看,那几天总是问我,后几期什么时候才能看到。

后来,我到处求人,终于拿到了两张《高考1977》的首映邀请函。

说实话,我是想去看看仰慕已久的主题曲演唱者——宋祖英。

本以为是一部刻板的主旋律电影,没想到拍得如此真实。

那是一群真率淳朴的青年,欢呼着兴奋地观看小平讲话的黑白场面,雪窖冰天,仿佛封不住他们的梦想与热情。

孙海英饰演的老迟简直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一个拧巴又可爱的老厂长,比王学兵和周显欣都还要出彩。

强子、阿三等等几个新人演员也将人物刻画得非常传神。

影片是以潘志友和陈琼的爱情为主线。

陈琼无悔地为潘志友留在深山里,“我答应老迟给我寻个婆家,就是想留下来,在远远的守着你,兴许,哪天你累了,想要找个人说说话,说说以前的事,我还在,还能陪陪你。

”潘志友拿着草稿纸走出考场,对老迟说,“我考,是为她,我要把她送进考场,然后和你一起在这扎下根。

高考1977电影观后感

高考1977电影观后感

高考1977电影观后感
【篇一:高考1977观后感】
1977年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一年,孩子的学习被整整耽误了11年。

大学生都是千里挑一,不,万里挑一。

这还不包括无法参加考试的孩子。

有些孩子,学问不少,一肚子墨水,却因为出身问题而无法考试,这些孩子的命运都掌握在一枚小小的图章上,这图章好比皇上赐的尚方宝剑,盖与不盖都关系着一条生命的发展和前途。

为了考试,学生们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泪水,有时还有血。

电影开头的呢个场面令我们大多数同学都难忘。

呢个被大家称为“小根宝”的小孩。

一副小小的身板,却参加了呢个啥玩意儿的“背重高考”,一人为了参加高考背起了300斤重的袋子。

到后来实在坚持不住,在终点前半米处倒下了。

大伙都被他感动了,临时决定改变规则,将终点线搬起,向后移了一米,让他参加了高考。

他还因为不能考试而闷闷不乐上吊自杀。

知足吧,起码我们不会因为出身而不能参加考试,想想1977年的同胞们,我们有什么资格说累。

更没有资格说什么书本枯燥乏味。

在那个年代看书是一种福气,上课跟是梦中的事。

没有人给他们布置作业,也没有人逼他们学习,是他们自己选择了学习,选择了高考。

当我们毫无意义的咒骂中考。

高考1977观后感5篇

高考1977观后感5篇

高考1977观后感1“那是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了我们……”是的,邓这位老人,这位智者唤醒了沉睡十一年的中国!!!眼含着热泪看完了《高考1977》这部影片。

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场运动,但我没有完成高中学业的大哥,还有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大姐经历了。

当他们背着行囊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妈妈拽着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姐姐依依不舍,泪水成行;当他们背着行囊和家人挥手分别的那一刻,仅有8岁的我拽着大姐的辫子,不肯撒手,好想让她来为妈妈擦掉泪水;当他们背着行囊走向上山下乡队伍时,爸爸叮嘱:“你们还小,当心荒山上的凶猛野兽,不要惦记家!”他们走了,在中国被突如其来文浪潮席卷,而沉睡两年之际与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一起走向了上山下乡的道路,走向了农村广阔的天地,走向了人生路!?路上,有多少个母亲惦记,有多少个母亲流泪,又有多少个母亲一夜间发丝变得苍白,更不幸的是有的母亲为之离开了人世。

又有多少个母亲在试问:“祖国,我们伟大的母亲,难道就忍心看着孩子们带着还未有成熟的知识,未有成熟的思想与意识走向荒山,永远扎根于农村与边疆吗?”然而,祖国真的沉睡了,听不到母亲和孩子们的呐喊……《高考1977》真实再现了期间的历史风云给学生们带来的痛苦,毕竟他们的思想还没有成熟,毕竟他们还没有完成学业,还属于生活的弱者,在荒山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高考1977》真实再现了期间的历史阴霾给所谓的历史反革命带来的迷茫,毕竟他们看透了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不能坚实立足于世界之林,毕竟知道知识就是力量的所在,他们属于国家的栋梁之一。

但遗憾的是在祖国沉睡之际,他们没有能力去拯救孩子们伤痕累累的心灵,没有能力去拯救中国的历史现状!?《高考1977》明确了祖国沉睡的十一年中,中国政治上的滑坡,知识上的匮乏,更明确了压抑了十一年上山下乡学生心里所面临的饥渴,乃至死亡!从而激起民众之声,让久别了国家地位的邓重返政治舞台,来拨乱反正,来扭转回毛的正确路线,来唤醒沉睡的中国!?高考1977观后感2祖国醒了,工人、农民、学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回到了祖国温馨的怀抱,让更多的中国人拥有了知识,拥有了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拥有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憧憬……然而,看着这部影片也在回味,假使祖国一直沉睡下去,上大学还是靠推荐,靠一个红印章,靠鲁莽的抗包方式,那么中国岂不是在走向落后民族之列;假使祖国一直沉睡下去,人们还是用大字报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依然反复书写者“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那么中国岂不是走向思想落后乃至知识死亡的民族之列;假使祖国一直沉睡下去,历史反革命的罪名依然持续,致使一些家庭还处于政治界限划清的状态,而妻离子散,诸如影片中所回放的陈琼让父亲永远的离开,那么中国岂不是走向没有亲情、没有良知的民族之列……当影片播放起当时的情景时,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三分厂,虽然只是几个人的镜头,但我知道影片所展示的确实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确实是一个历史时期真实的写照,确实是令中国人毛骨悚然!还好,短暂的影片,就像流云,瞬间在我的眼前展示出了青年们在荒山上亲手点燃烈火的情景。

高考1977观后感10篇

高考1977观后感10篇

《高考1977观后感》高考1977观后感(一):看了《高考1977》这个电影。

看了之后,感动颇多。

那个年代,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无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识分子,落魄到那个地步,真的很可怜,这也是十年内乱带来的恶果之一。

幸好邓小平同志用心提出恢复高考,那些想读书的青年人才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剧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当他们得知能够参加高考之后那种激动,那种对知识的渴望。

我们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却没有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上学也完全是被家里逼的,谈到高考更是怨声载道。

但我想,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也许会喜欢高考。

虽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是目前它是唯一适合我们国家的选拔制度。

试想一下,如果此刻还是当年那种的推荐制度,上大学要靠政治背景,我们此刻多少人还能上得了大学了?所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珍惜此刻的机会,好好利用大学里面的资源,尽可能的去多学习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

电影里面的感情也让我思考了很多。

陈琼愿意等,但是现实很残酷,每个人都要应对,他们应对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保守观点。

现实社会中,浮躁的人太多,想在一齐就在一齐,想分就分,想要找到电影中那个年代纯真的感情,真的太难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导演和演员的出场。

孙海英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很成熟,很有魅力。

他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感动了很久很久。

周显欣,很漂亮,对她我不太熟悉,但是很支持这种新演员,期望能够走的更远啊。

期望以后这种组织看立志电影的活动能够更多,更好,让我们大学生活能够丰富些,让我们思想能够更加深入,不能再那么肤浅了。

高考1977观后感(二):高考1977观后感1977年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一年,孩子的领悟被整整耽误了11年。

大学生都是千里挑一,不,万里挑一最新高考1977观后感最新高考1977观后感。

这还不包括无法参加考试的孩子。

有些孩子,学问不少,一肚子墨水,却正因出身问题而无法考试,这些孩子的命运都掌握在一枚小小的图章上,这图章好比皇上赐的尚方宝剑,盖与不盖都关联着1条性命的发展和前途。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五篇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五篇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五篇梦想,每个人都有平等追逐梦想的权利!。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12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一>高考,对于每一个经历者来说是一个再知道得清楚然而的表名称的词了。

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总会将人的生活最难忘的记忆留给高考的年月。

对于现代人来说,有点人怕高考,有点人还在主张消除高考。

我自个儿也是一个十分害怕高考的学生,高考的那段年月,实在可谓是我生打中目标最幽暗的一段时间,也是我一辈子中最不可以遗忘的也最没想到记起的年月。

高考,是全部80后,90后的人没有办法避开的一道儿门槛,还在细小的时刻听觉里就塞满着被前贤说烂的一句话是“高考可以变更人的命数”。

把高考说的神乎其神,于是千军万马挥杆而起,充满着斗志,紧锁着眉心,憋红着脸,握着双拳,眼神儿炯炯看着前方,狠命地向着这个越来越矮的门槛跑来。

不过看过《高考1977》这部影片儿,我对高考,对那一个生疏又有些知道得清楚的时代有了一个从新的知道得清楚。

过去也听人讲评过那段年月,但只是像听故事般觉得糊涂。

现在,当故事变为影片儿展如今我眼前时,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

我看见了那一个时期的伟大变迁,看见了一群献身的热情小伙子的奋斗历程,看见了和日常代久违了的一种神魂、一种寻求。

在影片儿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还原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你是否加入高考并不关紧,能否录取并不关紧,关紧的是对知识的尊重。

”这句话,值当我们永恒深深地记在。

因为失往了对知识的尊敬,事物就会行动蛮横,这真是那一代人最悲惨痛苦的记忆。

1977年12月被好些个述评家称为“一个国度和时期的拐点”,因为它所还原的不只是加入了那场考试的考生的信心,更是历史的然而,人的共同体的醒悟。

《高考1977》可贵之居于于它不止让我们重温了那一段伟大的历史,更是在激发鼓励如今的年青一代,有幻想便会有希看,把握如今的美妙生存,捉住机会,爱惜一切的来之不易。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第一篇范文:高考1977观后感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同学去看一部电影,名叫高考1977。

这部电影主演有:潘志友、陈琼、张国强、老迟、陈甫德。

影片描述了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们足足等了十一年,当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看到了希望。

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必须要有推荐表才可以。

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

虽然,在矛盾中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小根宝因为意外事故不幸死亡。

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的毅力深深地感动了。

1977年月10日,孤独地坐在考场外的老迟等来了拿着填满考卷却没有上交的潘志友……想留下的终究会留下,而想离开的,无数像老迟这样的“主任”再也不会动用他们的公章设置障碍了。

最后,老迟看到了这么多人考上了大学,欣慰的笑了。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许多道理。

现在的我们复习时,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

然而,现在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

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

我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为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为了自己,为了这个社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的人生尽量没有遗憾,少留遗憾,不是吗?如果我们现在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了。

所以,我们要像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拼搏。

第二篇范文:高考1977观后感今天看完高考1977这部电影后,内心只有一种感觉——感动。

十年的文革动荡,破灭了广大学子的大学梦,而没有经历过文革的我们,无法体验那种梦碎的痛苦。

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宣布恢复高考的时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新希望就此诞生了。

高考1977中,一批因文革而发配至东北劳作的知识青年,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受到过上层领导的阻拦和胁迫,但他们热血沸腾,以绝食相威胁,决不能在希望面前留下遗憾。

那种对高考的执着鼓舞了我,给我树立了榜样。

高考1977电影观后感作文五篇

高考1977电影观后感作文五篇

高考1977电影观后感作文五篇电影《高考1977》是一部纪念高考恢复举行30周年的故事片,该片以当年知识青年比较集中的北大荒为故事背景,叙述了当时北大荒某农场一批上海、北京等知识,克服以种种困难挫折,终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1977年第一届高考考试。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1977电影观后感作文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1977电影观后感作文1对上影的这部国庆献礼大片《高考1977》早有耳闻,故事内容大概也能想象一二。

只是我一直有个疑问,影片反映的是我们上一辈的经历,表达的是我们上一辈的情感,作为80后的学生,一没有经历过废除高考的大悲,二没有感受到恢复高考的大喜,在我们的脑子里高考多半都是不堪回首的记忆,我们为什么还要看《高考1977》。

今天有幸提前看到这部《高考1977》,颇有收获。

对我们上一辈的人来说,也许他们看到的是自己的青春,看到自己从苦涩到收获的心路历程,忆苦思甜,百感交集。

在影院里,剧情的每一波潮起潮落都能激起许多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我却从中找到一个迥异于世俗观念的平民英雄,影片中所反映出来的那些现今社会稀缺的品质和精神,亦让人觉得弥足珍贵。

影片里,墨守陈规,固执己见的老迟并不那么讨人喜欢,他利用组织给他的权力,对知青们的报考横加阻挠,他不近人情地拆散陈琼和潘志友,他近乎自私地想把自己器重的年轻人留在深山老林……看上去他是那么的冰冷无情。

然而我更愿意相信,这并不是他的错,从头至尾,老迟一直是令人敬畏的。

我们都在感慨,恢复高考,挽救了一大批人的青春,但这并不包括老迟。

老迟的青春在哪,就深埋在眼前这个冰天雪地的农场中,他埋藏着老迟对这个国家的深沉热爱,他承载了老迟默默耕耘的青春岁月。

当知青们金榜题名,载誉返乡,也许只有老迟留守这片土地,就好像一个执着的父亲,为孩子们的成长而欣慰,不舍的还是那份辛勤耕耘的事业。

他执着于自己的信仰,执着于国家的事业,任劳任怨,不计得失。

他信任潘志友,为了他的前途和农场的未来,他不惜破坏潘陈两人的感情,对大家的报考百般阻挠,也是怀着一颗朴素的事业心,“都走了,谁来建设农场?”且不提是否耽误来他们的前程,这种一股劲扎进事业的精神,也只有存在那个年代。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五篇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五篇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五篇梦想,每个人都有平等追逐梦想的权利!。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12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一>高考,对于每一个经历者来说是一个再知道得清楚然而的表名称的词了。

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总会将人的生活最难忘的记忆留给高考的年月。

对于现代人来说,有点人怕高考,有点人还在主张消除高考。

我自个儿也是一个十分害怕高考的学生,高考的那段年月,实在可谓是我生打中目标最幽暗的一段时间,也是我一辈子中最不可以遗忘的也最没想到记起的年月。

高考,是全部80后,90后的人没有办法避开的一道儿门槛,还在细小的时刻听觉里就塞满着被前贤说烂的一句话是“高考可以变更人的命数”。

把高考说的神乎其神,于是千军万马挥杆而起,充满着斗志,紧锁着眉心,憋红着脸,握着双拳,眼神儿炯炯看着前方,狠命地向着这个越来越矮的门槛跑来。

不过看过《高考1977》这部影片儿,我对高考,对那一个生疏又有些知道得清楚的时代有了一个从新的知道得清楚。

过去也听人讲评过那段年月,但只是像听故事般觉得糊涂。

现在,当故事变为影片儿展如今我眼前时,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

我看见了那一个时期的伟大变迁,看见了一群献身的热情小伙子的奋斗历程,看见了和日常代久违了的一种神魂、一种寻求。

在影片儿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还原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你是否加入高考并不关紧,能否录取并不关紧,关紧的是对知识的尊重。

”这句话,值当我们永恒深深地记在。

因为失往了对知识的尊敬,事物就会行动蛮横,这真是那一代人最悲惨痛苦的记忆。

1977年12月被好些个述评家称为“一个国度和时期的拐点”,因为它所还原的不只是加入了那场考试的考生的信心,更是历史的然而,人的共同体的醒悟。

《高考1977》可贵之居于于它不止让我们重温了那一段伟大的历史,更是在激发鼓励如今的年青一代,有幻想便会有希看,把握如今的美妙生存,捉住机会,爱惜一切的来之不易。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高考1977观后感影片放映伊始,我便不由自主的回忆起了自己的高中时代,刚好过去两年,不长不短。

那段生活每天睡眠严峻不足,起来之后面对的就是满满课桌一大摞书本,重的连课桌的翻盖都开不出来,也有成叠的模拟卷在面前张牙舞爪,会有一把一把的写完了的水笔笔芯,嘴里念叨的也差不多上些什么英语单词、语文的诗句。

非常长一段时刻我都认为高三是黑暗的,那段经历也是我想封存的。

然而观看影片后,我亦有了新的感悟。

影片描述了在文革期间也就是废止高考制度的11年间,发生的一系列事。

尤其着重表现了对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的改变。

它刻画了被下放青年在这11年中的无助,迷茫和愤恨以及对公平和知识的强烈的渴望。

在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句恢复高考制度比高考本身要伟大得多!发人深省。

的确,恢复高考制度在当时意义重大,它停止了人们对知识的践踏对文明的摧毁,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何为真理。

而这一切的觉醒也正是因为国家认识到公平和知识对一个民族进展的重要性。

然而四十年后的今天,高考是否还一如往日的神圣呢?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对绝大多数一般的考生来讲,它仍起到分水岭的作用。

我在备战高考的时候,常常感到压力非常大甚至夜不能寐,抱怨那个世界上什么缘故会有高考的存在,如此折磨人。

现在回头来看,虽理解了高考存在的必要性和它的时代意义,理解了以后的非常长一段时刻内,我们仍然需要它。

但同时又觉得,近年来,我们给予高考的使命感在一点点偏离原本的轨道。

以我自己为例,在备战高考的时候,对知识的渴求与狂热早已消耗殆尽,剩下的是麻木和疲乏,是把高考作为一种手段或者工具来使自己升入理想的大学,早日挣脱牢笼。

尽管这种办法不合理,但我却发觉非常多同学都存在类似的办法。

那么长此以往,高考不就是变成一种束缚人进展的制度了吗?这当然是谁都不想看到的。

因此,接下来,高考制度的改革就迫在眉睫。

近年来,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举,文艺特长招生,体育特长招生,竞赛加分等政策都在不断修正,以使高考制度更加完善、人性、合理、公平。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篇三)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篇三)

影片中许多人物都刻画得很生动,其中老 迟就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没有文化,是 大老粗,但他原则性强,党性强,甚至有点不 通情理。当得知中央恢复了高考,知青们可以 参加高考时,老迟曾猜疑过,彷徨过、抗争过, 他不想放走这些他眼中的孩子,“骨干都走了, 农产怎么办?”但是随着剧情的展开,老迟转 变了,他的父爱被唤醒了,看到这些渴望未来 的孩子们,他放弃了自己曾经的坚持,加入到 拥护高考的队伍中来。最感人的一幕是那些赶 考的知青们没有赶上火车正处于绝望时,一个 熟悉的声音挽救了他们,老迟开来了拖拉机, 带着孩子们上路了。他的车上承载的不仅是要 赶考的孩子,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老迟从 一个时时刻刻抓住印把子不放的权迷,从想方 设法阻扰知青报名参加高考到亲自开拖拉机送 知青高考的转变不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 为本的体现吗?!
在影片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你是 否参加高考并不重要,能否录取并不重 要,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尊重。”这句话,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因为失去了对知识 的崇敬,物质便会横行,这真是那一代 人最惨痛的记忆。1977年12月被诸多评 论家称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 因为它所恢复的不仅是参加了那场考试 的考生的信心,更是历史的转折,民族 的觉醒。《高考1977》可贵之处在于它 不仅让我们重温了那一段伟大的历史, 更是在激励现在的年轻一代,有梦想就 会有希望,把握现在的美好生活,但只是像听故事 般感到懵懂。如今,当故 事变为影片展现在我眼前 时,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 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伟大 变迁,看到了一群热血青 年的奋斗历程,看到了和 平年代久违了的一种精神、 一种追求。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祖国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用再受 艰苦条件的煎熬。但在新时期下, 我们的心智也发生了变化。更多 的人忽视了自己的追求,变得迷 茫躁动,失去了对梦想的渴望。 看过影片中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奋 斗的历程,我感到了一种羞愧和 自责。人只有不断追求才会有进 步和发展,如果失去了奋斗的目 标,发展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是 这样,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高考1977》观后感5篇《高考1977》观后感1很早就知道这部电泡茶水影了,下载了也很长时泡茶水间了。

一直放在电脑里泡茶水没看。

今天终于有机会泡茶水在话,这是一部优秀的泡茶水话,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也是一部非常大胆的电影,因为涉及政治,涉及敏感时期,涉及动荡年代。

但是无论怎么说,难掩她的优秀,深刻,真实,感人。

一个动乱的时期,一个荒唐的年代,人人自危,生怕哪句话不小心就成了政治犯。

即使这个年代已经画上了句号,但是仅隔一年,不论中央还是地方,恐惧的惯性仍然驱使着人们按照以前的方式生活,根深蒂固的思想仍然凌驾在人性之上。

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毛泽东的造神运动很成功,甚至隔了几十年,到了现在,仍有人深深的拥护者毛主席的一切。

但是,但是,仅隔一年,邓小平敢于提出恢复高考制度,我不得不说,邓小平是一个伟人,睿智,大胆,敢作敢当,敢于向权威挑战,不知道小平同志当年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但是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不知道他的这一举动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当然是向好的方向转变,就像当初的上山下乡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一样。

一个动乱的时期,一个荒唐的年代。

人性的泯灭与光辉并存,思想的脆弱与激情交织。

政治压力的强大--强大到泯灭父女亲情,强大到摧毁男女爱情,这两种人世间最伟大最真诚的情感--是无法估量的。

但是人心未死,最起码代表着未来的年轻人的人心未死。

也许死过,但是他们就像冬天的草籽一样,一遇到春风照样生根发芽然后沐浴着阳光雨露疯长。

不错,人心未死,只是冬眠。

只有少数的顽固派仍然固守着那个已经过去的错误的成规自以为是的指导着自己的和别人的方向。

当然最后,顽固派也苏醒了。

不是屈服,是真正的苏醒。

也就是说,只要是正确的.。

人们总会去相信。

但是错误的。

再强大也会被历史揭开。

毋庸置疑。

当人心被压抑久了,他们在相当长的时期看不到希望,以为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的时候,给他们哪怕一点点的希望,就像紧闭的大门突然打开了一条细细的小缝,透出了一丝光亮。

高考1977观后感600字

高考1977观后感600字

高考1977观后感600字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参加高考似乎是顺理成章;而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却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电影《高考1977》,正反映了这段历史,叙述了特殊岁月里的激情。

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高考1977观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高考1977观后感600字1“那是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我们,他说,孩子们,走,我们读书去……”由于素质拓展训练耽误了几天,今天才去横店看了《高考1977》。

下午本来想叫上丹霞的,因为我知道这部影片不错,而且可以回想下曾经我们高中时光!她说她下午有课!我无语!到了横店,时间不巧,所以只能等下一场,闲等无聊,就又去看《东邪西毒终极版》了,第三次看这个,越看越有感觉!呵呵!推荐朋友一定要到电影院亲自感觉下《终极版》,这部比王家卫还王家卫的电影!呵呵!首先向77级鞠上一躬,他们真的很不容易!在那个人性被压抑的年代,他们不光身体上受着折磨,精神还被禁锢着!两个镜头我印象特深,第一个就是陈老师接到同学告诉他要恢复高考的电话之后,那一组被封条封住的书的镜头;第二个镜头是强子等人冒险去图书馆偷书,生锈的锁,被厚厚灰尘覆盖的书......这两个镜头应该是对那个时代最强的控诉!此刻,坐下来再慢慢回想剧中的镜头,感觉每一个都是那样的有震撼力!小根宝想回家,不惜去背300多斤的麻袋!也许是他太瘦小,什么好事儿都轮不到他,所以他感觉到生活渺茫,一次一次出现自杀的念头!即使是恢复了高考,他仍没有任何希望,他是那个时代彻彻底底的牺牲品,与真正的老三届相比,他的青春完全被_耗费殆尽,一俟高考恢复,命运的大门洞开之际,他忽然发现,自己根本走不动了。

机会来了,可他却无力抓住。

最后只能用死于非命让自己与那个黑暗的时代一起永远地沉沦下去。

潘志友(王学兵)与陈琼的爱情也很让人感动!一开始,老迟对潘志友说,你是干部,条件这么优越,她(陈琼)什么身份?怎么能看上她呢?志友默默不言,实际上爱情这个东西是个“非理性”的家伙,你要问为什么爱她(他),就等于要他(她)用理性去回答,这是不妥的,爱是没原因的,“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王志文唱的好!潘和陈是真心相爱的,她爱他,所以把身子给了他(当然,这仅仅只是爱的一部分),他爱她,所以他要骗她让她去考场,因为他知道,他不考,她也不会考。

《高考1977》观后感(精选8篇)

《高考1977》观后感(精选8篇)

《高考1977》观后感《高考1977》观后感(精选8篇)《高考1977》观后感篇1今天下午,我们兴高采烈的去体育馆看电影——《高考1977》。

电影开始了,刹那间,体育馆里鸦雀无声。

这部电影是讲,一些知识青年耽误了高考11年后,终于等上了高考。

可是他们没有复习资料,他们只好去书院偷了些书和资料……他们恳求厂长能给他们一次机会去参加高考,可是,厂长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还找借口说要进行一次小测试,要是通过就能去,如果没通过就从此不要再提高考。

有些人为了高考绝食进行抗议。

一次,装喇叭的时候,强子在下面看着,上面的人喇叭没拿稳,突然,喇叭掉了下来,小根宝为了救强子,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是这件事使强子奋发图强要考上大学,否则他觉得对不起小根宝。

他们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拼搏着。

厂长最终被他们所感动了。

后来,他们乘着车子在赶往高考的路上,突然,车子坏了。

为了不耽误一分钟,他们赶快跳下车拼命笨向火车站。

有些人,在途中跌倒无法赶到火车站,去参加高考。

无情的火车站长,不肯多一分钟来等待迟到的人们。

正在这时,他们的厂长出现,他们感到喜出望外,厂长把他们送进了高考的殿堂。

最后,他们没有辜负厂长的期望,考上了赫赫有名的大学。

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看了这部电影,使我懂得了要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高考1977》观后感篇2“高考1977”是最近热播的一部电影,乍一看电影名字,以为是一部为经历过那场重大变革的人而准备的电影,但在观看过影片后,才发现他也是和咱们这样的年轻人看。

影片讲述了一群因上山下乡而被耽误了11年领悟的知青在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经历了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变革使他们燃起了要回家乡,要有完美生活的期望。

体现了那时候知青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领悟的热情。

“高考1977”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励志电影,那些知青们为了能够高考并且透过它而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也感染了剧场里的所有人。

高考1977电影个人观后感

高考1977电影个人观后感

高考1977电影个人观后感高考1977电影个人观后感【篇1】1977年,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更是中国知识界的一个拐点。

恢复高考,让年轻一代站在相对公平、公正的舞台上展现自我,决定命运,这是新中国教育史上最为可贵的一笔。

影片《高考1977》讲述的正是特殊年代,那群求索不歇的人,时刻等待着为自己的命途做出倾力之搏。

一、燎原之火,点亮希望影片开篇就是一个极为珍贵的镜头:露天电影场上农垦三分场的上海知青在寒冷的黑夜中感受着银幕带给他们的希望:邓小平复出了!尽管停电,但大家还是用自己的热情——“人力发电”点燃了那一柱希望之火。

就是这种众人踩起的火焰,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这然也是在改变中国这个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进程。

再就是陈琼带领的知青在大雁洼工程即将开工时的那一把大火。

几十个火把顺风投向那一片荒芜的乱草,就像一个个知识的火把点亮了一片片荒芜的心田。

单独的个人在宏大的政治与历史面前是那么的渺小无助,无论多么强大,也会像那些知青一般牢困于那片荒芜的土地,无能为力。

就在工程即将开工的时候,阿三颠簸送来的收音机传出了一阵天籁:各行业的知识青年都可以报考大学了!这无疑是被耽搁了的一代人的最大福音,他们将有机会重新捡起书本,拾回属于他们的梦想。

这一把顺风又迟来的大火,给了那一代人崭新的希望。

二、两枚公章,两个父亲三分场的场长,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可爱可笑、暴戾而善良,却有着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同时他深信腰间横跨的公章是掌握知青的生杀大权。

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农垦复员军人,独断专横但却仁爱,无知但却无私,他们将生命献给了北大荒,也希望知青们能从一而终。

因此,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与即将到来的新时代抗争。

还好,一旦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蛮横,又能知错就改,成为改变得最坚决、最具人性的、最伟大的父亲。

这是最朴素、最善良而又有些蒙昧的人们那最真实的一面。

与老迟刚好相反,陈甫德是一个在特殊年代有“历史问题”的知识分子。

他重视知识、关注教育,且有着感人至深的沉沉父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1977观后感400字
“高考1977”是最近热播的一部电影,乍一看电影名字,以为是一部为经历过那场重大变革的人而准备的电影,但在观看过影片后,才发现他也是和咱们这样的年轻人看。

高考1977观后感400字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同学去看一部电影,名叫《高考1977》。

这部电影主演有:潘志友、陈琼、张国强、老迟、陈甫德。

影片描述了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们足足等了十一年,当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看到了希望。

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必须要有推荐表才可以。

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

虽然,在矛盾中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小根宝因为意外事故不幸死亡。

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的毅力深深地感动了。

1977年12月10日,孤独地坐在考场外的老迟等来了拿着填满考卷却没有上交的潘志友……想留下的终究会留下,而想离开的,无数像老迟这样的“主任”再也不会动用他们的公章设置障碍了。

最后,老迟看到了这么多人考上了大学,欣慰的笑了。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许多道理。

现在的我们复习时,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

然而,现在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

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

我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再
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为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为了自己,为了这个社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的人生尽量没有遗憾,少留遗憾,不是吗?如果我们现在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了。

所以,我们要像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拼搏。

高考1977观后感400字前几天我去电影院看了《高考1977》这个电影。

看了之后,感动颇多。

那个年代,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无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识分子,落魄到那个地步,真的很可怜,这也是十年内乱带来的恶果之一。

幸好邓小平同志积极提出恢复高考,那些想读书的青年人才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剧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当他们得知可以参加高考之后那种激动,那种对知识的渴望。

我们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却没有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上学也完全是被家里逼的,谈到高考更是怨声载道。

但我想,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也许会喜欢高考。

虽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是目前它是唯一适合我们国家的选拔制度。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还是当年那种的推荐制度,上大学要靠政治背景,我们现在多少人还能上得了大学了?所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珍惜现在的机会,好好利用大学里面的资源,尽可能的去多学
习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

电影里面的爱情也让我思考了很多。

陈琼愿意等,但是现实很残酷,每个人都要面对,他们面对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保守观点。

现实社会中,浮躁的人太多,想在一起就在一起,想分就分,想要找到电影中那个年代纯真的爱情,真的太难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导演和演员的出场。

孙海英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很成熟,很有魅力。

他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感动了很久很久。

周显欣,很漂亮,对她我不太熟悉,但是很支持这种新演员,希望可以走的更远啊。

希望以后这种组织看立志电影的活动可以更多,更好,让我们大学生活可以丰富些,让我们思想可以更加深入,不能再那么肤浅了。

高考1977观后感400字1977年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一年,孩子的领悟被整整耽误了11年。

大学生都是千里挑一,不,万里挑一。

这还不包括无法参加考试的孩子。

有些孩子,学问不少,一肚子墨水,却正因出身问题而无法考试,这些孩子的命运都掌握在一枚小小的图章上,这图章好比皇上赐的尚方宝剑,盖与不盖都关联着1条性命的发展和前途。

为了考试,学生们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泪水,有时还
有血。

电影开头的呢个场面令咱们大多数同学都难忘。

呢个被大家称为“小根宝”的小孩。

一副小小的身板,却参加了呢个啥玩意儿的“背重高考”,一人为了参加高考背起了300斤重的袋子。

到之后实在坚持黑白,是永恒的颜色,是时光的倒影,是岁月的痕迹,是记忆的停顿,是视觉的恍惚,黑白屏蔽了文化大革命的一切辉煌,同时黑白也拽出了高考学生匆匆的、迷失了方向的脚步,黑白使咱们与现实相隔,然而,就在这只有黑白颜色的岁月里,却也有十分感人的事迹。

感动之坚持(空间说说心情)
那是一群在黑龙江农场工作的社会青年,为了赶到高考的考场,他们拼尽全力,一路赶来,但令人糟糕的是,拖拉机却半路出了故障,他们跑着冲向火车站,跌倒、爬起,再跌倒,再次爬起……他们的坚持只为了能够争取回城的名额,还有,在一个刺骨的夜晚,背三百斤重的麻袋将小根宝回城的最后一点期望压在了底线前,在倒下的那一刻,根宝失声痛苦,他单薄的身躯,羸弱的肩膀,去争取那微不足道的命运,依靠自我来改写自我的命运,他全力以赴,虽败犹荣。

这一群气血方刚的青年,为了奔赴高考考场,为了追逐自我的理想而坚持着,在北方的冰天雪地种,无数次的跌倒,无数次的爬起!从他们的那一双坚定的眼神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性命中的确有意样东西,叫“坚持”!
感动之执着
那是一青年对知识的执着。

当听到又要回复高考的消息,大家的心都动了,为了寻找复习书,于是大家商量一齐去偷书。

虽然偷书失败了,但是好心的人们还给他们留下了一套资料。

当听到广播里面传来高考改革,自愿报考,择优录取的消息,这一群在北大荒呆了整整八年的亲年们,纷纷看到了期望,看到了曙光,他们想要参加高考,但是老迟却给了他们一个严重的打击,最终他们以绝食的方式反抗老迟。

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渴望读书,渴望知识,渴望新生活。

感动之亲情
人们都说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但在影片中那位慈祥的父亲,被时代抛弃而踉跄地快要站不住的父亲,一个渴望用知识挽救中国的父亲,为了让女儿拥有高考的权利,他不惜私刻公章伪造“出身证明”,这个行为在当时要被戴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但再大的罪他也无所畏惧,他的一片真情打动了女儿,感动了老迟,感动了高招办的主人,同时,也深深地出动了咱们每一个观看电影的人,他有力的诠释了父爱的伟大,是用恒不变的。

在剧中,青年们的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令我感动,在那时,想要读书是那么的困难,没有知识就无法改变自我的命运,无法发挥自我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我的理想!因此咱们要把握住自我的命运,抓住一切领悟的机会,刻苦领悟,丰富自我的文化知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