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77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1977观后感
引子
在看电影之前,整天粗枝大叶的我还误以为就是《高三》呢,心想就不用再复习一遍了,在网上百度一下,然后再随便改改,把自己的东西添加进去就万事大吉了。可是事实上当我看到电影开头的画面是我就被吸引住了,我知道这部电影它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真切的见证,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当然也不可能经历,除非我会穿越……但是在电影里,我真切的融入到他们中去了,去感受他们的无奈,迷惘,去和他们一起体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从结构上看,框骨明晰,支架紧实。它的节奏感很好,让人看来,只想一口气看下去,舍不得中断。剧中人物个个鲜活,凸现那个年代知青、政治、生存环境等特性,人物关系也充满了可看性,人与人之间的依托、矛盾甚而叛逆交相辉映,犹如平静湖面下不断涌动的熔岩热泉,动静、冷热之间彰显着人性在那个年代里最本真的东西,实在扣人心弦、耐人寻味。
影片通过几个典型人物分别代表了56万战斗在黑龙江农垦的知青。那个时代,每个知青最初都相信在农村的广阔天里大有作为,然而当年的热情经过11年的贫苦环境中为了生存而挣扎最终演变成痛苦和绝望时,回城、考大学、病退成为每个知青最大的梦想。
1977年12月10日,是他们参加考试的日子,在全国有570万人
和他们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而他们为此已经足足等了11年……老迟说得好“地里的活一耽搁就是一年”“那么人呢,他们已经被耽搁了11年,你还想耽搁他们多久,他们还有多少个11年可以让你耽搁?你这样做还是个人吗?”这是陈甫德在冒充招生办刘副主任时对老迟说的话,我觉得他不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更道出了当时年轻人心中那震耳欲聋的呐喊!
张国强和皮奉山,一个突击队,一个农机连,北大荒的狂野练就他们一副男人铮铮铁骨,他们打架、决斗,随时都可因冲突而宛如两头愤怒的雄狮,然而,他们的拳头最终在北大荒的冰天雪地里为了共同的命运而握在一起。
为了能取得报名资格,强子可以绝食示威,以此表现出自己对老迟的不满和自己对参加高考的渴望。为了能离开农场,根宝,在北大荒已熬了整整5个年头,为了争取回城的名额,在这个风依旧刺骨的夜晚,被三百斤重的麻袋将他回城的最后一点希望压在了底线前,在倒下的那一刻,根宝失声痛哭,如穿透墙壁的寒风刺痛着每个同样绝望的心,北大荒,无头无尽的日子,使根宝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在冰冷的宿舍里,他抬起头看着将送他离去的绳子,绝望地发出与世告别的哀伤:“那年是72年,后来是73年,再后来是74年,为什么日子这么快,而一天天有这么慢……”
根宝这一次没能走,他的室友张国强在最后一刻将他从死神那
里拉了回来,根宝活了,可他的心死了。他代表了千百万知青中最虚弱那类人,虚弱的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最终根宝永远地留在了北大荒,只有呼啸的寒风会记得那绝望的哭声。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根宝走之前,一定不知道有个叫北岛的用他的诗向死亡挑战。潘志友,知青中意志最坚强的代表,影片赋予了他双重性格,坚定、勇敢,凭着实干成为三分场场长助理,同时,他与陈琼的爱情又显示出他执着、人性的一面,微风吹佛的滩,白雪皑皑的树林中、温暖的火炕都有着他们深情的凝视和爱的印迹,那个年代,爱情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却宛如松柏常青,身为反革命女儿陈琼,宁愿听天由命也要守在他的身边:
“远远地看着你,当你孤单的时候,我还在,还在这里陪着你……”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他们想离开农场,想进入大学,想获得知识……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他们既使获得的国家政策的认可,
可挡在他们面前的还有大雁洼工程,还有老迟这个一级政府,这个整日把大印别在腰里的组织……说到这里,我们就不能不说一说老迟,电影中老迟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曾经是个军人,所以不可避免的在生活和工作上带有强硬的作风,他整日把组织挂在嘴边,爱开会,爱广播,虽然开会就像唠嗑,但是人家能唠的有中心有思想,虽然有时太过于顽固,但大体上还是事理分明的。他和潘志刚两人一场一喝,一开始也把农场搞得像模像样的……
整部影片的主题思想是突出1977年的高考不仅仅只是一场简单的考试,就如潘志友所说,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重要的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沉睡了11年的民族,醒了。
人可以无力,但不可以无知识。把知识还给年轻人,把祖国的未来交给年轻人。着相对于自1966年以来开展的文化大革命,停止高考来言,是个历史的革命。
我还记得影片一开始时,电影画面中出现的标语,养儿防修,送子务农。或许,这条标语在今天看来确实是奇怪,可就是这标语不知道当年号召了多少年轻人,离开学校,离开家乡,去为祖国开荒务农……
“今天,1977年12月10日,一定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走来,走进考场,沉睡了11年的民族醒了,那是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了我们,他说:“孩子们,走,我们读书去!”
1966年6月中国终止了高等院校的招生制度
1977年10月中国恢复了高等院校的招生制度
1977年全国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297万
1978年全国报考人数610万录取人数40.2万
1977年恢复的高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1977年恢复的高考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一大批优秀青年由此成为了民族进步的中流砥柱
2012年4月7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