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版马原(下)复习概要

合集下载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各章复习要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和狭义)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4、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及其具体体现(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社会理想)第一章:唯物辩证法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对其不同回答形成哪些不同的派别。

3、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些不同派别4、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些不同观点5、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分别是什么6、如何正确理解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否认这种不可分割性会导致哪些错误观点。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实践意义8、实践的内涵、基本特征、实践对于人的重要性9、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10、规律有哪些特点(尤其掌握客观性的具体表现)11、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12、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或两大基本观点14、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15、如何理解发展的实质和过程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16、事物发展的三大根本规律是什么17、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

18、质量互变规律: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生活中如何坚持和运用好适度原则;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19、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20、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分别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哪些方面(动力和源泉、形式和状态、方向和道路)第二章:认识论1、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2、认识的本质是什么3、认识的发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割裂这种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分别会导致哪些错误。

(完整word版)马原期末复习重点

(完整word版)马原期末复习重点

马原期末复习重点整理1.第一章第一节一之(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32-倒1(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33-1(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33-2(2)物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物质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又是未来运动的起点)。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把握二者辩证关系有重要意义。

3、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性(一去不复返);33-3(2)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其特点是三维性;33-34、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从本质上说也是物质的。

33-34(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33(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33(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3-342.第一章第一节二之(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37-3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开学说明。

38-4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3.第一章第一节三之(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P42: 1.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马原》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总结

《马原》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总结

《马原》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总结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

通过学习马原,可以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概念和理论,具备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对《马原》期末知识点的复习与总结,供参考。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和社会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路线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的最早领导者和主要创立者-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使命5.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人文主义等的比较-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传统文化等的关系6.当代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与误解-资本主义复辟和意识形态的压力-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意义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上是对《马原》期末知识点的复习与总结的主要内容,每个知识点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可以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 世界观:指人们对世界、对人生、对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2. 方法论: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一套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世界观,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发展,以及事物变化的根源与动力。

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关系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者精神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关系表现为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三个方面的斗争。

三、客观和主观的辩证关系1.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包含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2. 客观性:是指事物和现象在存在上的独立性和客观规律性。

3. 主观性:是指人的意识、思维和判断等活动的特点。

4. 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既强调客观规律性,又强调主观能动性。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 实践: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改造活动,也是认识的来源和准绳。

2. 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理解,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真理性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

五、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1.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和实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础。

2. 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是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3. 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力。

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 生产力: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消费资料和生产工具,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

马原复习要点(全)

马原复习要点(全)

请大家到书上去找答案,不要到网上去查找,因为我们的教材已经修订了多版,可能出现网上答案和书本答案不一致。

因为网上的很有可能是以前版本的表述。

导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承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法国、英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6、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或者成熟的标志7、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8、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特征第一章1、什么是世界观人活在世上,需要对世界有一个总体的看法和把握。

2、什么是哲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物质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4、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5、什么是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6、什么是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7、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

8、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马原考试复习重点要点(较全面)

马原考试复习重点要点(较全面)

马原考试复习重点要点(较全面)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基本特征)(一)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一切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马原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马原的复习资料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马原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历史背景和实践意义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思考。

一、基本概念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马原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原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真理性;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原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它强调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阶级斗争。

二、核心思想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原的认识论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根源。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原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革命和革命的发展推动的。

三、历史背景马原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当时工业革命的冲击使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变革。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了马原的基本框架。

四、实践意义马原对于大学生的实践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马原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世界和社会,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次,马原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马原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综上所述,马原复习资料是大学生学习马原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马原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历史背景和实践意义的复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原的内容。

同时,马原的学习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马原复习大纲

马原复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学说体系。

广义:除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之外,还包括所有后继者在不同时代,针对不同民族国家的现实问题,运用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立场和方法对其进行探讨所形成的全部理论体系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鲜明特征: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鲜明的政治立场3.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4.崇高的社会理想当代价值: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三、哲学是什么?世界观是什么?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中总是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开辟道路、制定原则、提供方法,使社会不断的改造和变革。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特征。

(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统一性的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多样化的世界是有统一的本原的,这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五、物质存在的形态及其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的存在形态: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及其各自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主张唯有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的世界观,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意识和思维不过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它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唯心主义: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主张唯有精神才是万物本原的世界观,包括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资料马原复习资料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定义,马克思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物质的存在形式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三,世界统一于物质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与物质,其次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物质的永恒发展)四.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统一的实质: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规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根本分歧的焦点.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简单的表述: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马原期末考试各章复习要点

马原期末考试各章复习要点

各章复习要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和三大直接理论来源4、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客观和主观条件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第一章:唯物辩证法1、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二者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对两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不同派别。

3、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的不同派别4、关于世界的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的不同观点5、哲学史上对物质的认识所经历的发展历程及其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6、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概念、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的认识7、如何正确理解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否认这种不可分割性会导致哪些错误观点。

8、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什么9、物质的两种存在形态是如何区分和统一的10、意识的本质是什么1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12、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14、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是什么15、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及其方法论意义16、如何理解发展的实质和过程性及其方法论意义17、事物发展的三大根本规律及其分别揭示的内容18、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论意义。

19、质量互变规律: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生活中如何坚持和运用好适度原则;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0、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特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21、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着重需要增强哪些方面的思维能力第二章:认识论1、实践的内涵和基本特征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3、认识的本质是什么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5、认识的发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具体形式;二者的辩证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分别会导致哪些错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内容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内容2014-2015-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内容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

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把严格的高度的科学性喝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不是偶然的结合,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的结合起来。

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的基本特征。

也是最鲜明的特征。

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对反映,而革命性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而这两者是统一的。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关系。

2013:p28(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段2010:p27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的内容。

2013:p29 2010:p28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到此段最后。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

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

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4、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和间隔性,是物质运动过程的顺序更替和前后联系表现。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导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6.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他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包括哪些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水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5.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6.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7.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有统一性8.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9.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下)复习概要Made by四喜深深有感于99级鹏师兄整理资料的心路历程,7年之后当政治课本深刻地改革之时,为了证明化学mm其实也是很considerate的,呕心沥血写成了这份复习提纲。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我们都曾经历这一份受虐的辛苦。

Whatever,祝大家8号考试顺利。

最后,如果你深深地被这一份包含深情的复习提纲所感动的时候,可以站内我,我的ID是olivecsw,和当年的师兄一样,偶不但single,而且也available。

哦,偶是mm 呵呵只是玩笑啦。

说明:绿色字体的一定要背下来,然后根据脑海中残缺的或者模糊的记忆充分发挥原创才能就行了。

第四章资本主义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两个途径:1.暴力手段掠夺农民土地。

2 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自然经济:一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势。

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社会分工的出现。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构成社会财富的基本内容。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是商品的特有的社会属性。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任何有用物品都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对立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不可兼得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统一性:二者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对立性: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影响因素:1,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2.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聚顶,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消极后果:1.可能导致垄断,阻碍技术的进步2.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3.可能出现社会各个生产部门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1.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关键词:交换)2.是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统一3.决定着生产者的命运●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有了客观必然性。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来支配。

2,劳动者自由的一无所有,只有自己的劳动力可以出卖。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在资本主义形势下,生产资料和货币采取了资本的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1.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其劳动隶属于资本家2.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剩余价值率:□1'/m vm:剩余价值v:可变资本□2m’=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这是因为剩余劳动是用来生产剩余价值滴,而必要劳动是用来生产可变资本的价值滴)●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两种方式:1.绝对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插播一道很可能考的题)科学技术以及*&%¥的出现“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因此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答:(显然错啊)要点:无论*&……%,它们的本质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其价值在工人的生产中形成,它们参与生产时,只是把原有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是创造了新价值。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依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其本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故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原因,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资本的有机构成:c/v,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相对人口过剩: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并不是社会生产发展所绝对不需要的,而是由于他们不为资本价值增殖做需要。

其三种基本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伏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1.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

2.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导致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日益深化●产业资本再循环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生产阶段(生产资本)——售卖阶段(商品资本)●资本的周转:资本在运动中增殖,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做资本周转。

●社会总产品:社会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其在价值形态上又叫社会总价值。

●社会总价值的组成;1.包括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2.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3.凝结在产品中的有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1.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2.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的要求:社会总产品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在价值上实现补偿。

经济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以强制的方式解决社会再生产的实现问题的途径。

●平均利润: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导致利润率平均化,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对社会总资本的比率●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拉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一般可能性: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经济链条中产生赊购赊销现象,使得整个信用关系紧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体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经济危机只能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的性质,并没有消除人们在政治生活方面实际上的不自由,不平等,不民主,不公正的现象。

其实,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只是以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代了以往就旧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而已。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

基本原则:1.私有制原则2.“主权在民”3.分权与制衡“立法”“行政”“司法”4.人权原则●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性:1.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促进了社会进步。

2.使人们摆脱了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的分封割据状态、等级压迫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享有了更好的社会政治自由,促进了人的发展3.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经验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1.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