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
初二历史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第 7 课的时候学习了新中国外交的起步,那幺大家思考一 下这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回答: 1.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外交方针是什幺?(引导 回答具体含义) 2.万隆会议的精神是什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幺? (教师总结)中国从 50 年代中期以后,外交工作的重心由一边倒”和依 靠社会主义国家一条线转变为面向亚非拉国家的一大 片”的外交方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 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 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家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申明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材料中这些原则”指什幺? ⑵这些原则是在什幺情况下由谁提出的? ⑶请说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 课堂小结 反思: 作业: 15 课学案达标测试答案: 1、A 2、D 3、A 4、A 5、A 6、D 7、C 8、C 材料分析:
针。这主要是由于中苏矛盾的公开化,中国外交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所致。 从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末,由于中国积极贯彻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出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这节课我们一起 学习一下 70 年代以后我国 的外交发展。 第 14 课 登上国际舞台(板书)
一、中美关系的缓和的三个步骤(板书) (一)中美关系缓和的背景(板书)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 70 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见教材教法 分析) D.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展现中国领导人的外交风采是 在 A.1953 年中朝韩美谈判签订停战协定 B.1954 年日内瓦会议 C.1955 年万隆会议 D.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 A.党与党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民族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国际组织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材料分析: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比新、旧中国实行的不同外交政策,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②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大体方针的学习,培育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绩,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德育目标:①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严峻形势,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②对新中国外交成绩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解决所揭露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教学手腕:多媒体教学教学进程:导入新课:以“新中国十大外交官”的图片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教师先出示近代一幅漫画,再提问按照所学历史知识和漫画思考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创设情景)学生可能回答:屈辱、不平等……教师总结: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教师提问:近代外交是这样一种情况,那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教师展示“建国大典”图片,引用“毛泽东的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彼此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成立外交关系。
”从中归纳出新中国的外交应该是平等、独立、自主。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外交的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绩。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绩1.与新中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并着重介绍第一个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苏联。
在这里需讲清两个问题:(1)为何苏联是与我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
(结合战后形势示用意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政策)(2)我国与苏联交往的史实。
(结合图片)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师展示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时的照片,接着讲述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面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15课自主性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15课自主性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公开
课)
教学目标
本课旨在通过自主性的研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平外交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教学准备
___演示文稿
活动准备材料,包括图片、视频等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答题纸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和平外交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概念解释(10分钟)
讲解和平外交的基本定义和意义,重点强调在解决国际冲突和维护全球和平中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几个和平外交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这些案例背后的关键因素和策略。
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冲突。
角色扮演(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国际冲突的情景。
要求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和平外交的对话。
鼓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策略,以达成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和和平解决冲突。
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课的关键概念和研究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强调和平外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评估方法
要求学生在课后提交一份答题纸,回答几个关于和平外交的问题,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参考资料
1.XXXXX
2.XXXXX。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万隆会议2. 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培养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
通过我国的外交政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我国和平、平等的对待国际关系。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万隆会议的召开【教学难点】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通过图片(列强欺压中国官员)展示,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学生:旧中国的外交=屈辱的、任人宰割的、跪着的外交。
二、新课学习(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周恩来对旧中国外交评论的一段话: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摘自《周恩来传》教师: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想一想: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学生:独立自主和平通过图片请思考:图中反映出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形势?学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学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教师: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的国书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当年10 月16 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内容和作用。
2.了解万隆会议的主要过程,说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3.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其阅读、概括与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新中国的外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教活动,打开新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便确立起自己的外交政策,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一年里就与17个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
在此基础上,1953年,在中印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迅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在印度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三.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五.教学准备:1.搜集反映新旧中国外交状况的材料,并制成幻灯片。
2.收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并制成幻灯片。
3.熟悉中印、中缅建交史。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出示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最新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5课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昌乐县营丘镇中学康瑞红【课程标准】识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求同存异”的方针。
2.体会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能够产生深远影响?“求同存异”方针为何能够促进会议的成功?【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制导学案,。
【教法】以“271”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屏幕出示图片中国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签订图片),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吗?(生: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外交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节让我们带着自豪走进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看一看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紧扣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看课件明确自主学习的要求。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同伴互助,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订正答案,讨论疑难,并背诵记忆,准备教师检查。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
(2)建国后,新中国展开积极地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____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__,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__ __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_____地区关系问题进行谈判,____ 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4、意义:二、万隆会议的召开:1.时间:_______年2.地点:在____________的_ ___3.中国代表团团长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三、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出示材料:一幅反映旧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的画面。
西方列强趾高气昂,清朝官员俯首称臣。
图片展示了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样的?(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出示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本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引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呢?其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又取了哪些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明确教学目标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4、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出示图片(开国大典),设问: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2、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形象彻底转变,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面对世界。
3、然而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
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 同学们,近代中国的外交是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外交。
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后来我们还学习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从这些历史事件可以看出,建国之前的我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即所谓的“弱国无外交”。
[教师提问]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学生回答]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状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导入,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开始,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导入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课教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示预习提纲(见板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完成这些问题。
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提纲,其余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师引导] 大家都已经完成预习提纲了,完成的情况如何,我们一一来检验。
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告……[学生齐读]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五篇模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五篇模版]第一篇: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4.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及在其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5.掌握“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
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2.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稍后又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4.我国参加了万隆国际会议,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
●教学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学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1.讲解法。
本课内容难度较大,故需教师在讲解方面做的多一点。
2.比较法。
引导学生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作一比较。
从而正确地理解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影视辅助法。
可以通过放《周恩来外交风云》等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
4.故事穿插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2.录像带及相关设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投影。
[投影显示]一九五四年四月,朝鲜停战不久,经中、苏、英、美、法五大国同意,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于四月二十六日召开,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下令,不准同中国代表团任何人握手,以傲慢顽固态度对待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中国人员,成为外交史上的笑料。
[推荐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知道万隆会议概况;理解求同存异方针;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过程与方法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
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求同存异”方针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给同学们介绍一位青年,出示周恩来照片,他是谁?你知道他年少时的理想是什么吗?他的理想抱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又是如何实现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自主学习】1、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2、建国第一年,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政策。
4、年底,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分析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6、年众多独立国家首脑在印尼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
周恩来提出方针,促进。
【合作探究】1、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2、万隆会议为什么能够圆满成功?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巩固练习】1、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A、平等互利B、求同存异C、和平共处D、互不干涉内政2、从中国政府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所起的作用中可以看出()①中国政府热爱和平②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③周恩来具有杰出的外交才能④帝国主义势力已不堪一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中国与哪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越南、柬埔寨B、泰国、印度C、印度、缅甸D、缅甸、泰国4、我国政府在与哪国政府的代表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印度B、印度尼西C、缅甸D、越南5、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A、印度B、缅甸C、苏联D、美国6、关于亚非会议表述错误的是:()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B、共同探讨了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C、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的B、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C、只适用于亚非发展中国家D、解决民族争端的原则二、材料分析题“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八年级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岱岳区粥店中学丁桂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实施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难点] “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知识竞猜: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猜一个历史人物。
提示词:江苏淮安南昌起义总理外交家答案:周恩来(说明理由)导语:今天这节课所介绍的内容都离不开这位伟大的外交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一同感受周恩来同志的外交风采。
新课学习一、师生共同认知本课的学习目标(详见本课学案),根据目标独立自学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明确对“外交”的认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学案上第1题,并展示。
(什么是“外交”?你认为“外交”对一个国家重要吗?为什么?)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教师创设情境一:(1)多媒体展示:漫画《清政府和八国联军》,要求学生完成学案第2问题。
(用几个词归纳近代中国的外交的特点,分析原因)并展示答案(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中国国力的落后与历届政府的腐败无能。
)(2)多媒体展示:毛泽东开国大典上对外宣布的一段话(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反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和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通过互动式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概括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问题探究,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通过视频播放和小组讨论理解“求同存异”方针,增强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表达能力;通过问题设置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通过感受周恩来外交中的智慧,学习“求同存异”方针中蕴含的宽容、谦虚和诚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
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和对“求同存异”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分析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反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投影图片:漫画《清政府与八国联军》。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所学知识和漫画思考近代中国与外国的交往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回答:不独立、不自主、不平等)新中国以后,其外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新中国的外交。
(板书课题: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二、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4.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学生齐读;教师以红色字体标出本课重点,并以提问的形式予以强调。
)三、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并作标记;教师指导,生生、师生互动交流。
1.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内容和意义?3.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4.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四、探究新知,教师点拨(一)新中国的外交形势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教师播放幻灯片,学生明确答案。
)2、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是否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
(教师播放视频《建国初期外交形势》,进行点拨讲解,使学生明确当时的国际形势,理解外交的困难是在当时“冷战”思维下,两大阵营尖锐对峙导致的。
)3、在地图中找出“建国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结合地图找出有关国家。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过渡: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处理基础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点拨互动: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明白,只要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
反之,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
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
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这里展示了近代三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场景,这些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同学回答)这些条约是平等的吗?是中国自愿签订的吗?有自主权吗?这是一种屈辱的外交。
即所谓的“弱国无外交”。
[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屈辱的状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导入,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开始,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导入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课教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示预习提纲(见板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完成这些问题。
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提纲,其余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师引导] 大家都已经完成预习提纲了,完成的情况如何,我们一一来检验。
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告……[学生齐读]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1)指导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
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2)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教具、学具准备:搜集相关史料、影视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把全班同学分为A、B两组,以备小组教学。
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画面:清政府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配音危害),待学生充分进入情境后,师问:上述画面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后自由发言,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补充,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旧中国的外交= 屈辱的、跪着的外交。
外交的核心是不独立、无自主、不平等。
设问:新中国的外交呢?其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又取了哪些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共同探讨:(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过渡:不过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分析建国初的外交形势:新中国成立时,整个国际形势非常复杂,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的情况(地图:美苏对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程标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本课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配图导入:这是那一领域的新闻?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000多个。
三大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什么社会?旧中国外交给我们的总体感受?(屈辱、丧权辱国,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新中国将谱写怎样的外交新篇章?
出示课题:体现那方面的单元主题?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新在何处?参考新中国意义)两个标题?
生介绍学习目标及重点
带着自己的疑问、学案上老师的疑问预习教材
互动探究:
1、外交政策:生答
听第一代领导如何解读:生介绍史料,转关键词理解“自主”的含义、与各国
建交的前提、应遵循的原则。
归纳:由此可见,新中国外交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国家、民族利益。
过渡: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2、外交成就(生根据时间提示梳理)
1)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十七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设问相关知识点: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读图当时两国领导人、签订的条
约?与苏联建交有何意义?举例。
分析当时国际形势: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中有十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华政策如何?举例,揭示美国目的想扼杀新中国人民政权。
美苏等国对华态度反映出哪两类国家之间的矛盾?图示。
过渡:新中国如何冲破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包围,为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创造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先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
2)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生介绍,看注释了解变化。
简要分析外交原则体现外交政策,掌握、抽查。
理解影响:第三段还有两件事?看图,第一幅第二?史料说明什么?你是发达国家、刚独立国家、赞成还是反对?会公开反对吗?举例:世界各国首脑都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连丘吉尔和艾森豪威尔也在公开场合宣布,可与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和平共处。
意义?概括一句话总结:新中国像一位少年懂得国如何与他国打交道?和平相处,走向成熟(提问、笔记、落实)
3)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时间、地点、参加国、特点、共同关心的问题:连线前方记者,现场报道后回顾。
矛盾、分歧:
会议进行的并不顺利,充满火药味。
大会出现怎样的危机,又是怎样化解的?
受帝国主义国家挑拨的代表发言:
师举例:“美国希望根本就不要召开万隆会议”,攻击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的领导权”,同时还用经济援助的把戏吸引亚非国家的注意力。
美国记者幸灾乐祸,准备看我们与亚非国家争吵。
中国代表如何应对?反驳、辩论是最佳选择吗?为什么?会导致各执一词,加深亚非国家间的矛盾;怎么办?
听周总理的发言:
亚非国家代表探讨“求同存异”中的“同”“异”:看学案第二部分2题
总结:周恩来关于“求同存异”的讲话,撇开亚非各国的分歧,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共同为会议的成功而努力,赢得了代表的热烈的掌声。
也赢得对手的尊重。
应用美记者语及一个西方记者报道:亚非会议刚开始的时候,是老资格的外交家把周恩来引见给亚非外交界的,在亚非会议快结束的时候,周恩来已是光芒四射的外交明星了。
意义:应用史料概括
学习伟人:天才出于勤奋。
有人曾计算过,在7天的亚非会议的168个小时中,周总理只睡过13小时,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2小时。
在那些不眠的时间里,他不是出席各种会议,就是与其他代表团进行交往活动。
小结:课题以外交政策命名,根据外交政策制定外交原则,与邻国和平共处;运用外交政策、原则灵活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综合国力落后的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新形象登上国际舞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发挥了重要作用,冲破了美国等的封锁,以后美国还将谋求与中国建交,16课介绍。
巩固落实:笔记、抽查;归纳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都与哪位外交家分不开?图说外交成就、抓关键词练习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