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人教版

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人教版

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人教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有关,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反之,浓度越低渗透压越低。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Na+和Cl-。

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不是固定不变)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包括肌肉和腺体)兴奋的传导形式:电信号,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神经纤维上特点:双向传导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外负内正)→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导)特点: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脑(包括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4、大脑(最高级中枢)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3会考复习总结提纲

高中生物必修3会考复习总结提纲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必修3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 3/H 2CO 3 Na 2HPO 4/ NaH 2PO 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①无感觉无效应②无感觉无效应(产生兴奋不能传导)③无感觉无效应析)④有感觉无效应⑤有感觉无效应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 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4)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5) 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平衡的调节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言语中枢 书写中枢(W 区),若损伤→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运动性语言中枢(S 区),若损伤→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性语言中枢(H 区),若损伤→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阅读中枢(V 区),若损伤→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 2等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 低血糖症 。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篇一:高中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人教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内环境2、各种细胞的内环境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和组织液;③毛细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和组织液;④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3、内环境和外环境(1)对于细胞来说:①内环境:细胞外液;②外环境: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输卵管、子宫等(2)对于人体来说:①内环境:人体内部的环境;②外环境:人们生活的外界环境二、人体内有关的液体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也叫人体的内环境。

此外,脑脊液也属于细胞外液。

2、外分泌液:主要指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泪腺、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的,运输到体外和消化腔的液体。

包括各种消化液、泪液、汗液等。

3、原尿:血浆通过肾小球时经滤过作用形成,与血浆成分相比主要是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尿液:原尿再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后形成,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及代谢废物,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物。

尿液是一种排泄物,既不是体液,也不是外分泌液。

三、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1、血浆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氨基酸、激素、维生素、抗体、各种细胞代谢产物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四、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1、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由于血浆中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故血浆渗透压与其有关。

(1)水在细胞内外的转移取决于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大小。

(2)内钾外钠:决定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钾盐(因为钾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钠盐(因为钠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

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人教版

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人教版

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人教版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有关,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反之,浓度越低渗透压越低。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Na+和Cl-。

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不是固定不变)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包括肌肉和腺体)兴奋的传导形式:电信号,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神经纤维上特点:双向传导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外负内正)→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导)特点: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脑(包括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4、大脑(最高级中枢)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知识网络非常全面清晰概念图知识网络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知识网络非常全面清晰概念图知识网络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知识网络非常全面清晰概念图知识网络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结构、功能、通透性等- 细胞质:细胞器的组成、功能、分布等- 细胞核:结构、功能、遗传物质等2. 细胞的功能与代谢- 细胞能量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物质运输:扩散、渗透、主动运输等-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3.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的控制、细胞周期等- 细胞分化:生命周期、分化发展等- 细胞凋亡:细胞自我调节与修复、老化、癌变等二、遗传与进化1. DNA与基因- DNA的结构、复制、修复、变异等- 基因的定义、作用、与表达等- 基因顺序、编码和蛋白质合成等2. 遗传与突变- 遗传现象:孟德尔遗传规律、自由组合、连锁互换等- 突变与变异:基因变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3. 进化与自然选择-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类比等- 选择理论: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 进化和人类:人类起源、人类智力等三、生命系统与环境1.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态环境:生态位、生态因素等- 生态食物链:食物链、食物网、生物能量传递等- 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区域分布等2. 生态系统的生物间关系- 天然生态系统:生态行为、主要生态群落等- 人为生态系统:人类干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 生态危机:资源压力、环境卫生、全球环境问题等3. 营养代谢与健康- 营养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等- 营养需求:营养物质、生长发育、营养相关疾病等- 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心理健康等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的总结提纲,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

高二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

高二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

花药离体培养 减数分裂秋水仙素处理 筛选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1、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备注: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的时期在有丝分裂前期特点:产生的多倍体茎干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2、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原理:基因突变物理诱变:X 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方法 化学诱变: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生物诱变:病毒等特点:提高突变频率,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1、 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原理:染色体变异 方法: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 特点:缩短育种年限,获得的后代能稳定遗传YyRr ----→ ----→单倍体 ------→ →YYrr考点5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基因工程①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 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外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②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1)基因的操作工具与工具酶① 基因的剪刀:限制酶或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是切割DNA 分子) ② 基因的针线:DNA 连接酶(作用是连接DNA 分子)③ 基因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2)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① 提取目的基因 ②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安全的观点:转基因食品的构成与非转基因食品一样,都是由氨基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YRR YYrryyRRyyrr成的,从理论上分析是安全的不安全的观点:在一个简陋的实验室里,就能把爱滋病毒和感冒病毒组装在一起,使爱滋病毒像感冒一样,大规模地传播,所以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不安全,要严格地控制。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一、植物的激素调节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生长素的发现拓展:①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什么部位合成?【胚芽鞘尖端】②生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不需要】③胚芽鞘中什么部位感受光的刺激?【胚芽鞘尖端】④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是什么部位?【胚芽鞘尖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⑤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什么部位?举例。

【相对集中能够分布在于植株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⑥胚芽鞘向光弯曲和生长的是什么部位?【靠近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⑦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吲哚乙酸】(2)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胶小块作为供应块,放在切去顶端的燕麦胚芽鞘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胶块作为接受块,放在燕麦胚芽鞘切面的下端。

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接受块的琼胶里含有生长素。

但是,如把这段胚芽鞘倒转过来放臵,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发现接受块不含生长素。

】(3)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拓展:①横向运输的发生在什么部位?【胚芽鞘尖端】②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什么?【单侧光照、重力影响等单方向的刺激】(4)生长素有哪些生理作用?【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则抑制生长,浓度过高甚至会杀死细胞,即两重性。

如向光性和顶端优势】拓展:①植物为什么能显示出向光性呢?【①外界刺激:单侧光②单侧光引起横向运输使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侧较多③背光侧细胞纵向伸长较快→弯向光源生长】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③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什么有关?【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2)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二、体液(1)体液的组成及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备注:1、淋巴管一端开口2、血管内的血液包括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3、淋巴管内包括淋巴和各种淋巴细胞(2)判断:下列哪些物质或成分属于内环境?胃液、唾液、尿液、血液(×)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ATP(×)抗体(√)神经递质(√)递质(3)判断:哪些代谢过程发生于内环境中ATP的水解(×)脂质的合成(×)淀粉的消化(×)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4)红细胞、肌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红细胞(血浆)、肌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5)毛细血管、淋巴管、胃、肺泡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管壁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被利用的跨膜层数:11糖类被消化吸收利用的跨膜层数:7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跨膜层数:9(6)血浆的成分:水(90%)、无机盐(Na+、Cl-等占1%)、蛋白质(7%-9%)、葡萄糖、脂质、气体、非蛋白氮(氨基酸、尿素等)、激素、维生素等区别于其它的细胞外液的主要成分:蛋白质(7)随血液流动方向:氧气、养料浓度逐渐降低(8)为什么CO2不能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解释:CO2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而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组织液,故CO2不能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①血浆的渗透压=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②血浆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Na+、Cl-)和蛋白质(其它细胞外液的主要取决于无机盐Na+、Cl-)③渗透压高低比较:单位体积内的溶质数目(2)酸碱度①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②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取决于:酸碱缓冲对物质酸碱缓冲对物质: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酸碱缓冲对物质的作用机理:体内H+过多的时候(过酸,酸中毒),HCO3-和H+结合生成H2CO3从而产生CO2从肺排出和H2O,从而带走过多的H+,过少H+的时候(过碱,碱中毒),呼入的CO2溶于水生成H+和HCO3-,中和O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复习(三)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必修)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淋巴(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二、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4、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三、水平衡的调节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

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

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四、无机盐平衡的调节1、人体内无机盐的动态平衡是靠无机盐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2、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食,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3、人体需要的无机盐有多种,如Na+、K+、Ca2+、Zn2+、Fe3+、I- 等4、无机盐调节:(负反馈)过程:血钾升高、血钠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吸钠、增加排钾→血钾降低、血钠升高总结:无机盐调节主要是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

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醛固酮,它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吸钠排钾。

五、血糖调节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3、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6、糖尿病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六、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2、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细胞免疫3、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抗体清除抗原4、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T 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T 细胞↓效应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 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6、艾滋病:(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3)发病机理: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 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后2者合称为神经纤维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末梢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组成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6、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二、人体的激素调节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第三节动物激素的调节◆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1、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催情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

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

3、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

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4、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第四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实验过程: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2)温特的试验:试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3个试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2、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3、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5、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控制性别分化(促进花芽向雌花分化,从而提高产量)7、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