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全解全析)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含解析)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限时:50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分钟得分_______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据此可知,西周A.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25.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人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B.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D.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26.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

这A.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B.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D.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27.据宋史载,“朝廷政事,以民为本。

与民亲者,莫如逐路监司,及州长吏。

祖宗以来,常重其选。

故监司辞见皆得上殿,而州长吏,人数猥多,不可人人廷见。

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

”对材料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A.宋代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B.强调选官采用等级授职C.宋代防止官员失职危害民生D.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28.有史学家指出:“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2(考试及解析版)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2(考试及解析版)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2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以前,贵族社会流行多妻婚姻;西周时期,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

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是A.强化周天子的权威B.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C.降低了女性的地位D.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地位25.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26.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马端临在论述三省制度形成时,认为“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究其原因:“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

”这说明A.内朝制逐步孕育出三省制度B.三省制是削弱宰相权力的具体举措C.三省的建立打破了旧有体制D.三省制是加强皇帝权力的必然结果27.明代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士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这主要体现了A.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C.区域经济失衡的影响D.儒学教育普及化程度28.下列摘编自《海国图志》一书的目录。

从中可以看出该书①涉及世界主要地区的地理状况②重视维护国家海疆安全③借鉴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成果④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9.1938年,日军计划兵分两路,一路从华北平原沿平汉线南下,一路溯长江西上,合攻武汉。

但华北抗日力量的壮大使日军从华北抽调兵力组成北集团的计划落空,被迫将主力分作两路,一路沿长江两岸进攻武汉,一路沿大别山北麓西进策应。

日军作战计划的改变说明A.敌后战场的发展打乱了日本的军事部署B.正面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C.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D.苏联红军的东进配合了中国人民的抗战30.1952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指出,“我们深信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

(最新实用)2020年高考历史必刷试卷(新课标卷)10(全解全析)

(最新实用)2020年高考历史必刷试卷(新课标卷)10(全解全析)

2020年高考历史必刷试卷(新课标卷)10全解全析24.D【解析】材料信息是:甲骨卜辞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由此可知甲骨卜辞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故D项正确;甲骨卜辞能够反映我国早期社会的一些状况,但未必真实,故A项说法错误;甲骨卜辞反映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体现不出自然与人的和谐,故B项说法错误;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

25.D【解析】从材料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中可以看出,东汉末年,察举制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与设计之初相背离,故D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唯一标准”;B项错误,选官制度的发展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察举制在不断走向末路。

26.C【解析】参加科举的士子由监考官员的学生演变为天子门生,这种做法明显是防止了监考官员扩充私人势力,C项符合题意;天子殿试并不一定会保证公平公正,排除A;殿试制度出现于唐代,排除B项;殿试制度与束缚思想没有必要联系,排除D项。

故选C。

27.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内阁权力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内阁的设置是皇权不断加强的表现,故D项正确,C项错误;内阁是皇帝的辅助机构,不是中枢机构,没有决策权,故AB项错误。

点睛:首先要明确内阁是皇权不断加强的表现,其次要明确内阁的地位和职责。

28.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纱占土布用纱量的比重在不断增加,洋布和国内机织布占全国棉布的比重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说明“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程度加深,即自然经济在缓慢地瓦解,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出现于1894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棉花商品趋势加强,种植区域会相应扩大,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随着列强侵华的加深,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没有强调洋纱洋布排挤土纱土布的进程是否一致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8(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8(含解析)

【领跑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8限时:50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分钟得分_______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中期到春秋早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鼎成列,钟成律,反映出一种秩序。

春秋中期以后,出现大量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图案的青铜器。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邦建国B.兼并战争C.铁犁牛耕D.礼崩乐坏25.魏晋南北朝时,经学有“南学”“北学”之分。

唐太宗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欲谋求统一,遂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以此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

这反映了唐代A.运用政府行政手段复兴儒学B.学术政策顺应了政治统治需要C.借助经学抑制佛道思想影响D.采取政治的手段改变经学传统26.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

这种现象说明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2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

这一现象反映了A.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B.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28.《申报》1894年8月4日报道:“中国之地虽十倍于日本,中国之人虽数十倍于日本,而中国不见甚强,日本不见甚弱,何也?以日本之能专心西法,一切政教号令皆一遵夫泰西之所为,自维新以来,寝寝乎称雄于东海,而泰西诸国亦皆喜其能拜下风也。

”这种观点A.揭示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B.为清廷妥协派提供依据C.主张学习日本变法维新D.反映了国人示弱怯战心理29.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

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

【精品整理】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考试版)

【精品整理】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考试版)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限时:50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分钟得分_______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据此可知,西周A.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25.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人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B.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D.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26.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

这A.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B.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D.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27.据宋史载,“朝廷政事,以民为本。

与民亲者,莫如逐路监司,及州长吏。

祖宗以来,常重其选。

故监司辞见皆得上殿,而州长吏,人数猥多,不可人人廷见。

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

”对材料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A.宋代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B.强调选官采用等级授职C.宋代防止官员失职危害民生D.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28.有史学家指出:“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9(全解全析)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9(全解全析)

【领跑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9全解全析24.B【解析】材料“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反映了君主专制、圣人崇拜的思想,这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故B正确;材料主张君主圣人整治梳理万物,没有反映诸子学说趋向统一,故A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并未得到普遍认同,故C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无法说明百家争鸣基本结束,而且百家争鸣结束于秦朝建立后,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故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的思想主张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25.A【解析】根据“为人处世的天理”“扬善惩恶”“规范族人言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开始把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与理学所强调的伦理道德相结合,体现出了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故A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家族势力控制地方权力,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新兴市民阶层,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是理学强化宗族观念的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26.A【解析】依据“行省画地统民”、“吾受天子命为藩大臣”并结合行省制度的性质可知,行省成为地方最高的行政机构,故选A;材料中没有涉及不同历史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对比,无法得出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比较完善,排除B;在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27.A【解析】“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意在强调土地交易是非常频繁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土地私有制确立是在战国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未体现出政府不抑土地兼并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8.C【解析】材料“人皆天所生也,同为天之子,同此圆首方足之形,同在一种族之中”体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它是对“君权神授”的否定,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表明是始于康有为的《大同书》才有平等观念,故A不符合题意;B中“广泛传播”太夸大,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维新派思想体系的完整性,故D不符合题意。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全解全析)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全解全析)

【领跑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全解全析24.A【解析】材料中“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指的是宗法制,“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指的是分封制,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认为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故答案为A项。

B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秦始皇开创的,排除;C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西周并未打击异姓诸侯,排除。

25.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人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说明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故选B;A无法体现“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排除;西汉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民本意在,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概念名称……使‘义’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26.D【解析】材料表明翰林学士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反映出唐朝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故D 正确;材料表明翰林学士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与科举制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材料表明翰林学士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与唐后期政局动荡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材料信息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排除C。

27.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代的地方要员在离京赴任时,通常要当面向皇帝本人辞行,时称“陛辞”“辞见”等,以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但其实质意图是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与“祖宗以来,常重其选”“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相符合,排除D项,故A 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不是本质,排除。

28.C【解析】根据“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可知,学者强调这场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故选C;根据“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可知,学者强调的是这场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2020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十)学生版

2020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十)学生版

绝密★ 启用前 2020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历 史(十)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夏商君主依据当时的“天命说”,宣称自己得天命。

而周人认为天命需要德行来相配,天对于任何部族都是公平的;周朝建立后,周公又提出周的先祖们长期得到天的信任,因而能配命于天。

这反映出( )A .早期政治中神权与王权逐步分离B .传统学说维持政权合法性的功能强化C .周朝继承了商代的中央政治体制D .宗法制确保了周朝王权继承的稳定性25.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明 清 高级政区州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州州路、府、州府、值隶州/州 府、值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县县县县州、县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26.朱熹认为:“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

诚意、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

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主张:“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据此可知,二者( )A .都主张加强自身修养B .都强调经世致用C .求理途径上相互矛盾D .都提倡“灭人欲”27.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2(考试版)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2(考试版)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2限时:50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分钟得分_______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以前,贵族社会流行多妻婚姻;西周时期,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

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是A.强化周天子的权威B.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C.降低了女性的地位D.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地位25.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26.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马端临在论述三省制度形成时,认为“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究其原因:“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

”这说明A.内朝制逐步孕育出三省制度B.三省制是削弱宰相权力的具体举措C.三省的建立打破了旧有体制D.三省制是加强皇帝权力的必然结果27.明代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士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这主要体现了A.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C.区域经济失衡的影响D.儒学教育普及化程度28.下列摘编自《海国图志》一书的目录。

从中可以看出该书①涉及世界主要地区的地理状况②重视维护国家海疆安全③借鉴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成果④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9.1938年,日军计划兵分两路,一路从华北平原沿平汉线南下,一路溯长江西上,合攻武汉。

但华北抗日力量的壮大使日军从华北抽调兵力组成北集团的计划落空,被迫将主力分作两路,一路沿长江两岸进攻武汉,一路沿大别山北麓西进策应。

日军作战计划的改变说明A.敌后战场的发展打乱了日本的军事部署B.正面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C.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D.苏联红军的东进配合了中国人民的抗战30.1952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指出,“我们深信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

【名师整理】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7(全解全析)

【名师整理】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7(全解全析)

【领跑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7全解全析24.B【解析】从材料中的“王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等信息来看,政治地位和等级有了严格的高低之分,从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隶属关系的强化,故答案为B项;材料不是反映分封制的作用,排除A项;西周时期执政集团还没有实现权力集中,排除C项;西周时期还没有确立官僚政治,排除D项。

25.B【解析】根据材料中“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实行‘三十税一’,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可知,体现的是汉初“无为而治”的指导思想,有利于西汉初年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故答案为B项。

A项,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造成诸侯势力膨胀属于郡国并行制的弊端,排除;D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王朝的传统政策,没有改变,排除。

26.C【解析】根据“以数钱墨之资,得以易天下百处之货,印造概易,生生无穷,源源不竭”可知许衡是认为纸币本身价值较低,印刷制造方便,没有提到容易破损不易保存和难以防止制假的内容,故排除A、B项;许衡认为纸币本身价值较低,印刷方便,却能充当货币,从而容易成为政府敛财的工具,故选C项;许衡并没有提到纸张浪费的问题,故排除D项。

【点睛】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益州出现的“交子”。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

27.B【解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使得土地买卖频繁,导致土地分散,故B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与“明清出现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不符,故A项不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松驰”说法错误,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土地兼并被有效抑制”,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D【解析】据材料“民间提出”、“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等信息可知,这是民间提出的,且彻底反帝,这是义和团运动的特点,D正确;据材料“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并结合所学可知,各国兵船在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天津条约》,故A错误;据材料“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的《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而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1864年,故B错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没有彻底的反帝,与材料“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不符,C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全解全析)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全解全析)

【领跑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全解全析24.【答案】C【解析】据材料“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最,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等信息可知,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西周的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其结果是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拓展了周王城的疆域,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族群的融合,C正确;据材料可知,是在“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不能体现“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A错误;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内的诸侯都有相对大的独立性,故“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表述不准确,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西周的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材料没有涉及“激化了不同邦国的矛盾”,D错误。

25.【答案】A【解析】据材料“《史记》记载江南地区……南朝《宋书》则载江南……”可知,《史记》和南朝《宋书》对江南地区的记载截然不同,这是因为魏晋以来江南逐渐得到开发,江南经济迅速开发,鱼米丰富,丝绵优良,A正确;“江南地区少战乱社会较安定”是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而不是《史记》和南朝《宋书》对江南地区的记载截然不同的原因,B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C与材料无关;“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是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而不是《史记》和南朝《宋书》对江南地区的记载截然不同的原因,D说法错误。

26.【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操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但是元代行省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行省制下的官员权力虽大,但在权力运行过程中有诸多制约,有利于中央集权,这正是其优点,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行省官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并未体现中央对地方的节制,故B错误;D与材料无关。

【名师整理】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8(全解全析)

【名师整理】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8(全解全析)

【领跑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8全解全析24.D【解析】A.封邦建国指的是分封制,排除;B.兼并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C.铁犁牛耕不符合题意,排除;D.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导致青铜器发生材料中的变化,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春秋中期以后出现大量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图案的青铜器主要原因是礼坏乐崩。

本题以青铜器功能演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25.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颁布《五经定本》,作为学子传习儒经的依据。

这有利于学术思想统一,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故B正确;北宋时期儒学复兴,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抑制佛道思想,故C错误;唐代统一经学并没有改变经学传统,故D错误。

26.D【解析】“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说明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D正确;A 中开始打破说法绝对;B是五代时期已经开始;C中没有提及生态破坏信息。

27.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商人地位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由材料信息可知,在乾隆时期,商人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并产生了很多进士,由于封建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尽管经济地位较高,但政治地位依然较为低下,因而很多商人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在乾隆时期各个阶层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所以这一现象和盐商的经济实力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从盐商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来看,士贵商贱观念在当时还没有被打破,排除C项;盐商家庭所产生的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但材料没有提供其他阶层所占全国进士总数的比例如何,故不能推知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排除D项。

故选B。

28.B【解析】从材料“自维新以来,寝寝乎称雄于东海,而泰西诸国亦皆喜其能拜下风也”中可以看出,《申报》对日本采取的是膜拜态度,这为清政府中妥协派提供了一个理由,故B项正确。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4(全解全析)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4(全解全析)

【领跑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4全解全析24.A【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布币的形制是仿照古代的农具形状铸造的,所以布币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故选A项;布币形制的变化是从美学功能和便于携带以及计量等方面考虑的,不是折射中国政局的统一,也不是由于国家的分裂和动荡导致币形混乱,故排除B、C项;布币的名称是由其形制演化而来,而不是因为制作材料,故排除D项。

25.A【解析】汉末“乡举里选”选官的权力在地方,九品中正制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是中央“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它是力图把选举权由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的重要举措,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看不出九品中正制的实践效果,故BD两项缺乏依据;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从地方选拔人才的问题。

26.B【解析】根据材料“夫笼、钐、绰三物而事”“而各周于用,信乎人为物本,物因人而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记载的农具是把笼、钐(很长的大镰刀)、绰组成,并且用途多样,说明农具配套使用提高功效,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农具,没有涉及到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耧车是古代播种用的农具,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耧车相关的信息,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配套使用的农具有利于提高效率的问题,没有体现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并且男耕女织协作的生产方式不是宋朝形成,故D选项错误。

27.A【解析】明朝的“三司”互不统属,相互牵制,清朝固定督抚制度,不再设立巡按御史,这就强化了地方事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C项错误;清朝的督抚制度也没有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故B项错误;“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28.C【解析】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同外国进行贸易。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允许五口通商,广州的贸易地位逐渐被上海取代,导致广东贸易的不景气,C正确;民族意识增强不符合材料贸易体制转变的信息,A错误;此时列强主要是商品输出,B错误;材料中现象出现是贸易体制转变的结果,并不是清朝宫员的指使,D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6(全解全析)

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6(全解全析)

【领跑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6全解全析24.B【解析】三则史料均论证了西周分封制在实行过程中侧重王族子弟,通过这一制度将政权和族权结合起来,选项B正确;选项A在第三则材料中体现,根据孤证不立原则,可以排除A;宗法制有利于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选项C排除;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而且西周时期并不属于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

25.C【解析】察举制以“孝、廉”为选官依据,这体现了儒学的地位,“授试以职”和参加考试并不能说明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故A错误;察举之士“授试以职”和参加考试,与扩大统治基础无关,故B错误;“授试以职”和参加考试体现了对选拔官员的才学和能力的考查,说明当时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故C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士族门阀遭到抑制,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授试以职……参加考试”,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对选拔官员的才学和能力的考查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26.B【解析】唐朝开放繁荣,是空前的大一统帝国,表现出宏大的盛世景象;宋朝商业经济繁荣,文化气息浓厚。

因此女性服饰变化的根源是社会环境的变化,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对这一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根源于”的要求,排除B、C、D项。

27.A【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题中反映的是清代前期手工业中的罢工反抗现象,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体制造成的冲击,但不能说明经济由盛转衰,也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强化,故排除B、C项;清朝前期中国的无产阶级尚未形成,故排除D项。

故选A。

【点睛】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传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但由于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始终未能产生新的生产力因素。

28.D【解析】据材料“时间1793---1873年……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仪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可知,历时八十年,外国使节才得以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充分说明了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性,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及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只是强调“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仪觐见中国皇帝”,A、B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仪觐见中国皇帝”,没有体现封建顽固派阻碍外交近代化,C错误。

2020届浙江省超级全能生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十)历史试卷

2020届浙江省超级全能生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十)历史试卷

2020届浙江省超级全能生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十)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8、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9、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1.关于一战,有人认为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有人认为是民族主义泛滥而造成的,而主流的观点认为其实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的结果。

1914年以前,“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最为激烈的国家是A. 英国和美国B. 法国和德国C. 英国和德国D. 美国和日本【答案】C【解析】1914年以前英国和德国在经济领域、殖民地领域的竞争是最为激烈的,所以“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最为激烈的国家只能是英国和德国而非英国和美国等其他的三个选项,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跑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全解全析24.【答案】C【解析】据材料“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最,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等信息可知,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西周的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其结果是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拓展了周王城的疆域,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族群的融合,C正确;据材料可知,是在“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不能体现“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A错误;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内的诸侯都有相对大的独立性,故“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表述不准确,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西周的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材料没有涉及“激化了不同邦国的矛盾”,D错误。

25.【答案】A【解析】据材料“《史记》记载江南地区……南朝《宋书》则载江南……”可知,《史记》和南朝《宋书》对江南地区的记载截然不同,这是因为魏晋以来江南逐渐得到开发,江南经济迅速开发,鱼米丰富,丝绵优良,A正确;“江南地区少战乱社会较安定”是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而不是《史记》和南朝《宋书》对江南地区的记载截然不同的原因,B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C与材料无关;“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是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而不是《史记》和南朝《宋书》对江南地区的记载截然不同的原因,D说法错误。

26.【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操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但是元代行省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行省制下的官员权力虽大,但在权力运行过程中有诸多制约,有利于中央集权,这正是其优点,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行省官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并未体现中央对地方的节制,故B错误;D与材料无关。

27.【答案】D【解析】据材料“万历时期,北方地区……扩大棉花种植面积,通过运河向江南的松江等棉纺织中心提供原料,而那里织成的棉布又通过运河贩运到了北方”可知,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和江南地区工商业的发展,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货币的问题,A错误;材料只是说明“通过运河向江南的松江等棉纺织中心提供原料”,不能推断“商业市镇”的兴起,B说法错误;C不是材料主旨。

28.【答案】A【解析】据材料“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可知,鸦片战争期间民众的表现可知当时中国民众的观念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许多人还看不到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存在,没有意识到英国军队的侵略性,A符合题意;民众主动为英军服务,并非英军利诱,故B错误;据材料“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可知,材料有一定的可信性,C说法错误;材料中只反映的是中国“民众”和“英军”的关系,没有涉及“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D错误。

29.【答案】C【解析】据材料“19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对外出口货中,茶叶仍占首要地位。

生丝和丝织品的出口,仅次于茶叶而占第二位。

……”可知,中国传统商品出口仍占主导,中国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被外国控制”,只是说明中国传统商品出口仍占主导,A错误;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占主体,B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就被打开,D与材料不符。

30.【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北方局推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制,结果是地主与富农阶级的负担比较过去征‘救国公粮’政策时提高了,地主最高增加2.9%,富农最高增加3.20%。

其他各阶层的负担降低了,中农一般维持过去状态,贫农降低0.8%,雇农降低2.7%。

”并结合所学可知,统一累进税贯彻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照顾到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利益,贫雇农少征,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同时又规定了累进最高率,第十二等后不管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折合的富力有多高,也不再追加增收税,对富者有利,保障了他们的财产所有权,目的是调动地主、富农一致抗日,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正确;土地革命是1927—1937年,与材料不符,A错误;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B 说法错误;国民革命是1924年---1927年,C与材料不符。

31.【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列入了国家发展计划其目的是奠定新中国矿业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D正确;“收回列强对华资源控制权”与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勘探目的无关,A错误;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探目的是要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确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而不是“适应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B错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是农轻重等比例关系,材料没有涉及调整国民经济结构,C与材料无关。

32.【答案】C【解析】据材料“……雅典的这种政治理念通过抽签选举和公职受酬得以实现,这是保证公民能够平等参政的两大重要指施”可知,抽签选举和公职受酬是保证公民能够平等参政的两大重要指施,这说明雅典公民平等参政权拥有制度性保障,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雅典的这种政治理念通过抽签选举和公职受酬得以实现,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政治理念的优越性,而不是“这种理念导致了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B与材料不符;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当时规定初十将军外的一切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可见D说法错误。

33.【答案】A【解析】据材料“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生产率极大提高,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A与材料相符;材料强调的是“社会需求”出现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而不是“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分工”,C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D错误。

34.【答案】D【解析】据材料“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据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虽然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0.9%,但它们据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和产值占总产值中的比重很高,这说明美国生产领域出现了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垄断组织,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A错误;据材料“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可知,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0.9%,这说明美国垄断组织发展程度不高,B错误;材料时间是190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是进行中,故美国“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说法不准确,C错误。

35.【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引发了美苏两国间的严重对峙,甚至造成了世界动荡,所以包括古巴导弹危机在内,军备竞赛回归理性和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推动,都是催生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系列限制核武器扩散协定的原因,B正确;20世纪80年代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A与材料不符;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而不是双方均势,C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大格局对峙局面结束,故D说法违背史实。

41.【答案】(1)特点:以西欧国家为主导;全球性的贸易形式(世界各地贸易联系密切加强);中西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影响:经济上:有利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等传入中国并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利玛窦传播基督教、天文、数学等,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泰西水法》内容;宋应星《天工开物》引入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外交上:西方殖民者东来,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明清王朝的海禁和清闭关锁国政策。

(2)原因:东方: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使社会发展缺乏新的动力;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带来的重道轻器的传统不利于科技的发展;西方: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和拓展;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文艺复兴后的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及代议制的确立【解析】(1)特点:据材料“自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并结合所学可知,16—18世纪中西贸易以西欧国家为主导;世界各地贸易联系密切加强;据材料“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可知,中西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影响:关于16—18世纪中西贸易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如经济上:有利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等传入中国并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外交上:西方殖民者东来,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明清王朝的海禁和清闭关锁国政策。

(2)原因:关于析明清之际东西方经济地位发生转变的原因需要从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及对外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如:东方: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使社会发展缺乏新的动力;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带来的重道轻器的传统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西方: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和拓展;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文艺复兴后的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及代议制的确立。

42.【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可相通相融,需彻底改革。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合理内核,西方文化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二者在民本观上似乎相似,但是儒家的人本主义是工具之本,西方人文主义是价值之本,本质不同,难以相通相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