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指南

合集下载

《地质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 内容

《地质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 内容

《地质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 内容目录一、实习目的与实习内容....................................2 二、南京地区地质概论....................................3 三、野外实习路线 (21)四、实习安排与要求 (26)1一、实习目的与实习内容(一)实习目的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工作方法,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下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1、矿物与岩石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

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

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

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

4、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

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

5、简单的工程问题建筑物区域、场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

2二、南京地区地质概论引言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少数山峰超过300~400米,如钟山、孔山、九华山、华仑山、栖霞山、宝华山等。

这里地层山露齐全,不仅对于下扬子,而且在华南均具代表性;构造变形程度中常,构造形象清楚、典型;火成岩类多而且出露广泛;有各种内生及外生矿床,加之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交通方便,观察容易,其中许多地点已成为地质旅行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在国内享有盛誉。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构造样式、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的学科。

野外实习是构造地质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使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习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 熟悉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掌握野外地质观察的基本技能,如罗盘仪使用、地质剖面测量、地层划分等。

3. 认识各类地质构造现象,了解构造地质学的实际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科学求实的精神。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xxxx构造地质实习基地三、实习内容和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学习构造地质学基本理论,了解实习区地质背景,查阅相关资料,为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2. 实习过程:(1)实地观察各类地质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岩层接触关系等,并记录、描述。

(2)进行地质剖面测量,掌握地层划分和构造解析方法。

(3)学习罗盘仪的使用,进行方位和角度的测量。

(4)分析实习区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

四、实习成果和收获1. 掌握了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提高了野外地质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了地质剖面测量和地层划分方法。

3. 认识了大量地质构造现象,了解了构造地质学的实际应用。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科学求实的精神。

五、实习体会和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构造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密切结合的重要性。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艰苦奋斗的经历,使我更加珍惜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地质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胡明编写二00 七年六月实习一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一、目的和要求1.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2.了解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3.掌握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二、预习内容1.复习测量学有关读地形图的知识;2.预习第一章“水平岩层”部分。

三、实验用图和用品1.实验用图:凌河地形地质图、南涧镇地形地质图。

2.实验用品:铅笔、橡皮、小刀、三角板、量角器、方格纸等。

四、实验方法说明(一)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以图1—1或选用正式出版的1 : 20000地质图或其他比例尺地质图作样本,介绍地质图的图式规格。

1 .地质图将一定范围内地壳的地质内容(包括有不同时代的地层、岩系、地质构造及矿产等)在地面上的分布情况,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投影到平面图(通常带有地形等高线,即地形图)上,并用规定的符号、色谱、花纹予以表示的图件就是地质图(图1—1太阳山地区地质图)。

地质图是具体反映某一地区的地质现象的图件,然而一张地质图,是不可能把某一地区所有的的各种地质现象都表示出来的,所以必须根据不同的要求,编制不同的地质图件来反映与表现各种不同的地质现象。

地质图的编制,首先必须是通过野外现场观察,对区内地层、岩石、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动等情况进行综合调查研究。

再以规定的线条把各种地质界线(包括地层界线、岩体界线、断层线、不整合界线等)勾划出来,把岩层和断层等的产状标记上去,对各时代地层和各类型岩浆岩涂以各种统一规定的颜色,对各种岩相(岩浆岩、变质岩)和蚀变、矿化现象加以各种规定的符号、花纹。

地质图不仅反映野外各种地表地质现象,还将区内地层、岩石、构造和矿产等方面形成、发展的一定时间、空间规律反映出来,包括能反映地下一定深度的地质构造。

因此,地质图是帮助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重要而最基本的地质资料。

一幅正规的地质图有统一的规格,除正图部分外,还应有图名、比例尺、图例、柱状剖面图、地质剖面图、图框、经纬度、制图单位、制图人和制图日期等等。

构造地质学的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地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构造地质学在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深对构造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我们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进行了构造地质学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2. 学习和掌握野外地质填图、地质素描、断层鉴定等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的野外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地点与内容本次实习地点选在我国某地,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具有丰富的构造地质现象。

实习内容包括:1. 地质填图:学习野外地质填图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地层划分、断层鉴定、地质构造分析等基本技能。

2. 地质素描:学习地质素描的技巧,掌握地质现象的描述和记录方法。

3. 断层鉴定:学习断层的基本特征和鉴定方法,了解断层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4. 地质构造分析:分析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探讨其形成机制和发展演化过程。

三、实习过程与收获1. 地质填图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地质填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分组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和精度要求,对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填图。

通过填图,我们掌握了以下技能:(1)地层划分:根据岩性、颜色、结构等特征,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层位。

(2)断层鉴定:观察断层面特征,如断层面、断距、断块运动方向等,判断断层类型。

(3)地质构造分析:分析地层产状、断层分布规律等,了解地质构造特征。

2. 地质素描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素描的基本技巧,包括笔法、构图、标注等。

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我们对实习区域的地质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通过地质素描,我们提高了以下能力:(1)观察能力:学会观察地质现象,发现地质构造特征。

(2)描述能力:学会用文字和图示描述地质现象。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精)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精)
编绘方法:
1.换算目的层层面标高;
2.将计算结果标在地形图各个点上;
3.分析目的层面高程的变化规律;
4.联三角网;
5.用插入法求等高线点;
6.绘等高线
实习六 绘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
一、目的要求
1.学会编制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2.了解节理倾向和倾角玫瑰花图。
二、主要内容
1.整理节理资料和绘制节理玫瑰花图;
2.分析节理玫瑰花图并了解其构造意义。
节理玫瑰花图是一种较常用的节理统计方法,分为走向玫瑰花图和倾向玫瑰花图。
节理走向玫瑰花图主要反映节理的走向方位,并在半圆内作图。
节理倾向玫瑰花图根据节理倾角或倾向编制的,它需要在整圆内作图。
编制方法:
1.资料整理
2.确定作图比例尺及座标
3.找点连线
4.写上图名和比例尺
2.学会认识构造等高线所反映的构造形态。
二、主要内容
1.根据岩层标高(或埋藏深度)资料编绘构造等高线图;
2.认识构造等高线所反映的构造形态。
构造等高线图是用等高线来反映一特定岩层的顶面或底面(或某一构造面)的起伏形态的一种构造图,又称构造等值线图,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开采中经常要编绘的一种重要图件。
2.水平断距的测定
3.求地层断距
(三)断层时代的确定
4.判断轴面产状
5.枢纽产状和轴迹的确定
6.转折端形态的认识
7.褶皱形态的描述
(二)褶皱组合型式的认识
(三)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四)褶皱地区铅直剖面图的绘制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2.选定剖面位置
3.绘出地形剖面
4.在剖面线上标出背斜和向斜位置
5.绘出褶皱形态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内容本次构造地质学实习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使学生深入了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地质填图、地质罗盘运用、地层分层、产状测量、岩性描述等基本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实习地点位于南京市湖山地区,实习时间为2023年6月8日至6月18日。

三、实习内容1. 地质填图技巧-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并掌握了地质填图的基本技巧,包括如何识别地层、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

- 完成了湖山部分地区的地质填图,记录了不同地层的分布、产状和接触关系。

2. 地质罗盘的运用- 巩固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岩层的倾角和方位角。

3. 地层分层与岩性描述- 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分层,测量产状,并详细描述了岩性特征。

4. 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 初步掌握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定点、地质素描、地质记录等。

5. 地质思维能力与报告编写- 通过对野外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进行分析,培养了地质思维能力。

- 编写了实习报告,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实习成果1. 地质填图成果- 完成了湖山地区部分地区的地质填图,绘制了详细的地质图。

2. 地质罗盘运用成果- 能够熟练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岩层倾角和方位角的测量。

3. 地层分层与岩性描述成果- 对实习点上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分层,并准确描述了岩性特征。

4. 地质思维能力与报告编写成果- 通过实习,提高了地质思维能力,能够对野外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 编写的实习报告结构清晰,内容详实,符合要求。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构造地质学实习,我对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地质思维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野外工作的艰辛和乐趣,激发了我对地质学的热爱。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一、实习目标1. 理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3. 学会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测量。

4. 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

5. 掌握构造地质学野外数据采集和记录方法。

二、实习材料与设备1. 地质图和地形图。

2. 地质罗盘。

3. 野外调查记录本。

4. 岩石和构造标本。

5. 登山鞋、雨具和防晒用品等。

三、实习内容和步骤1. 实习前期准备:学习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实习地点的地质背景。

2. 实习第一天:学习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熟悉实习地点的地形地貌。

3. 实习第二天:学习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测量,掌握测量原理和方法。

4. 实习第三天:识别和描述实习地点的地层、岩石和构造特征,采集地质标本。

5. 实习第四天:分析实习过程中采集的地质数据,编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评价1. 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地质图阅读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测量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识别和描述地质构造的能力。

5. 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野外数据采集和记录的准确性。

五、实习注意事项1. 实习期间要注意安全,遵守实习规定,听从指导教师安排。

2. 实习过程中要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地质景观。

3. 实习期间要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4. 实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积极参与,勤于思考。

5. 实习报告要真实记录实习过程和观测数据,严禁抄袭。

六、实习任务分配1.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

2. 实习任务:每组负责实习地点的某一特定区域的地质调查和构造分析。

a. 读取和分析该区域的地质图和地形图。

b. 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c. 识别和描述该区域的地质构造,采集相关地质标本。

d. 分析实习过程中采集的地质数据,编写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基地班使用,共54学时,实习课20学时)实习一学习使用《构造地质学》CAI课件一、目的要求了解《构造地质学》CAI课件的特点、功能和使用方法二、说明CAI 是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 的缩写,即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一般称作CAI课件或多媒体课件。

CAI课件具有直观、美观、立体感强、可以进行动态模拟、容易操作、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等特点,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由教师结合软件进行讲授,也可以由学员开展自学,达到调动学习积极性、启发主动性思维、增加学习乐趣的目的,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CAI课件在21世纪的大学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这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

目前国内外正在掀起一股CAI研制和开发的热潮。

国外已有相当数量的CAI课件面市。

我国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对研制开发自己的CAI课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国家教委领导下已经分别成立了全国理科、工科和文科CAI研制协调小组。

部分院校如北大、清华、科大、暨南大学、上海交大等也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同时注入了大量资金开展CAI课件研制和开发。

《构造地质学》是地学各专业本、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系统地介绍与岩石变形和构造作用有关的基础知识。

课程涉及许多的概念、术语,尤其是构造作用的动态过程较难仅仅通过书本学习或教师讲解获得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些难点。

《构造地质学》CAI课件是西北大学地质系师生自行开发的。

该课件系统展示《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有关内容。

通过图、文、声、二维和三维动画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个轻松、有趣、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工具。

目前该课件处于试用期,某些功能和内容有待进一步改进。

希望同学们在利用该课件进行学习的同时,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课件趋于完善。

课件的主要功能如下:(1)对课件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顺序或任意浏览。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4.读图分析时,可以边阅读,边记录,边绘示意剖面图或构造纲要图。
(三) 水平岩层地质读图 水平岩层在地面和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是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 合;在沟谷处界线呈“尖牙”状,尖端指向上游;在孤立的山丘上,界线呈封 闭的曲线。在未发生倒转的情况下,老岩层出露在地形的低处,新岩层分布在 高处。岩层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当地面坡度一致时,岩层厚 度大的,露头宽度也宽;当厚度相同时,坡度陡处,露头宽度窄;在陡崖处, 水平岩层顶、底界线投影重合成一线,造成地质图上岩层发生“尖灭”的假象。 (四)读倾斜岩层地质图,对照理解和掌握“V”字形法则: 1 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一致,但地质界线的 弯曲度要小;
实习一:地质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一、目的要求 (1)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 (2)了解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掌握水平、直立、倾斜岩层及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特征 二、说明 (一)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 1.概念 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花纹将地壳上一定区 域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照一定的比例尺概括地垂直投影到水平 面,来反映该区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形态、规模、时代及其分布 和相互关系的一种图件。 除普通地质图外,还有按工作性质和任务要求测绘内容不同 的专门地质图,如构造地质图、矿产图、矿区地质图、水文地质 图、工程地质图和第四纪地质图等。
2.在阅读之前应先分析一下图区的地形特征。在比例尺较大地形地质图上, 从等高线形态和水系可了解地形特点。在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上,一般无等高线, 可根据水系分布、山峰标高的分布变化,认识地形的特点。
3.一幅地质图反映了该地区各方面地质情况。读图时一般要分析地层时代、 层序和岩石类型、性质和岩层、岩体的产状、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分析地 质构造方面主要是褶皱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组合和形成时代;断裂构造的 类型、规模、空间组合、分布和形成时代及其先后顺序;岩浆岩体产状和原生、 次生构造以及变质岩区所表现的构造特征等等。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地质图的阅读和构造要素的识别。

3. 学会使用地质罗盘进行现场测量和数据采集。

4. 能够分析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

二、教学内容1. 构造地质学概述: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地质图阅读:地质图的组成、符号表示和阅读方法。

3. 构造要素识别:地层、岩性、断层、褶皱等构造要素的识别和描述。

4. 地质罗盘使用:地质罗盘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5. 构造格局分析:现场测量数据的整理和构造格局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构造要素的特征。

2. 演示:展示地质图和构造要素的实例,进行现场演示和操作。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地质罗盘测量和构造要素识别的实践操作。

4. 分析:学生根据现场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构造格局的结论。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构造地质学教材或相关参考书籍。

2. 地质图:准备一些地质图作为教学示例。

3. 地质罗盘:为学生提供地质罗盘进行实践操作。

4. 实地考察地点:选择合适的实地考察地点,准备相关地质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地质图和识别构造要素。

3.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地质罗盘进行现场测量和数据采集。

4. 学生能够根据现场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构造格局的结论。

六、教学步骤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讲解地质图的阅读方法,包括地质图的组成、符号表示和阅读技巧。

3. 介绍构造要素的识别方法,包括地层、岩性、断层、褶皱等构造要素的特征和识别要点。

4. 演示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罗盘的结构、测量技巧和数据记录。

5. 进行现场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地质罗盘测量和构造要素识别的实操练习。

七、实习要求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地质图,识别构造要素。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用)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学期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实验室编2006年1月目录实习一分析地质图,作剖面图(水平、倾斜岩层)实习二分析褶皱区地质图实习三绘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实习四分析断层地区地质图实习五构造地质综合实验实习一分析地质图,作剖面图(水平、倾斜岩层)一、目的要求初步认识地质图(水平、倾斜岩层)。

学习作地质剖面图。

二、说明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类型。

一般采用图内主要市镇、居民点及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

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较小,地名不为人们所知,则在地名前要写上所属省(区)、市或县名。

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

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

图例是地质图上各地质现象的符号和标记,用各种规定的符号和色调来表明地层、岩体的时代和性质(见附录Ⅰ“地层代号和色谱”以及附录Ⅱ“各种常用构造符号”)。

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

地层图例在前,次为代号图例,构造图例一般排在最后。

地层图例的安排从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横排,一般由左向右从新到老。

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可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庆的位置上。

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

已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排列,同时代各岩类按酸性到基性顺序排列。

构造图例,如地质界线、断层应区分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

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列于地质图图例中。

2.图切地质剖面图正规地质图均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地层、构造的剖面图。

如单独绘剖面图时,则要标明剖面图图名,如周口店(指图幅所在地区)太平山-升平山地质剖面图。

如为图切剖面并附在地质图下面,则以剖面标号表示,如Ⅰ-Ⅰ′地质剖面图或A-A′地质剖面图。

剖面在地质图上的位置用细线标出,两端注上剖面代号,如Ⅰ-Ⅰ′或A-A′等。

在相应剖面图的两端也相应注上同一代号。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

垂直比例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按海拔标高标示。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指南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指南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指南一、实习地点本课程把野外实习地点泾阳县口镇-淳化县金川湾,实习沿公路进行。

实习区位于鄂尔多斯地块的南缘,汾渭地堑北缘的渭北隆起带(图1)。

地貌上属于渭河盆地北缘泾阳县与淳化县交界的嗟峨山。

该区褶皱、断裂发育,构造形态多种多样,是研究渭河地堑及其北缘渭北隆起带构造特征及形成过程的良好区段,长期以来受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的普遍关注,而且不同研究者对该区段构造发育的几何学、动力学已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认识,是实施野外教学、训练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良好实验室。

二、实习目的配合构造地质学的课堂教学,通过口镇一金州湾地质剖面实习,有望达到以下目的:①客观识别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构造要素(招皱、断裂、面理、线理)及其几何学特征;②学习野外各种构造要素的产状测量、性质确定和构造要素的运动学分析.;③进行构造要素形成序列、构造组合和运动学分析的初步训练,并对构造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和构造叠加、改造关系进行一定的探讨和讨论。

三、实习要求及注意事项l.注意安全。

由于实习沿着公路进行,山路狭窄且路上来往车辆较多,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2.多观察。

仔细观察地质现象(包括地层、构造等),对典型地质构造要作素描图。

3.勤思考。

结合课堂上所讲内容,对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作一定的几何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4.在实习结束后的一周之内,每个同学都要交回关于此次实习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①实习名称(构造地质学野外教学实习人时间、地点、带队老师和参加实习的人员;②实习目的;③实习地区的地质概况;④描述本次实习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对典型地质现象最好附上素描图),并结合课堂上所讲内容对这些地质现象作一定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⑤本次实习的体会(取得的认识、对实习的建议等)。

四、实习时间实习时间初步安排在学完褶皱和断裂构造的有关内容之后的某个星期六。

五、实习区地质概况1.地层实习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一奥陶系、二叠系和中生界(图2)。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樊光明)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樊光明)

樊光明主编编者的话构造地质学的实习课是构造地质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进一步理解讲课的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构造能力的目的。

本实习指导书根据构造地质学64学时安排的,教学可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在实习内容上有所偏重,有一定的挑选余地,有些实习,如褶皱和断裂部分,虽只各安排一次,教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一次实习内容分解为两次,即读图一次,作地质剖面一次。

本实习指导书是在四院合编教材,徐开礼、朱志澄主编教材;朱志澄、宋鸿林主编教材;朱志澄主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有缺点和错误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2006年4月28日目录实习一认识地质图及读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不整合地质图 (1)实习二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 (7)实习三编制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 (9)实习四读褶皱区地质图及编制图切地质剖面图 (11)实习五编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15)实习六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一) (20)实习七编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 (28)实习八编制节理极点图和等密图 (32)实习九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产状及断距 (36)实习十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二) (39)实习十一构造模拟与实验研究 (45)实习十二构造标本的观察与分析 (521)实习十三构造地质综合作业 (522)附录Ⅰ各种常见岩石花纹图例 (56)附录Ⅱ真视倾角换算表 (59)附录Ⅲ地层代号及色谱 (61)附图1.凌河地质图 (63)附图2.望洋岗地质图 (64)附图3.松溪地形图 (65)附图4.金山镇地质图 (66)附图5.凉风垭地区地形图 (67)附图6.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 (68)附图7.吴尔福网 (69)附图8.施密特网 (70)附图9.赖特网 (71)实习一认识地质图及读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不整合地质图一、目的和要求:(一)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二)了解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的方法;(三)掌握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及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篇一:构造地质学实践报告构造地质教学实习实习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导师日期一.绪言1. 实习概况构造地质教学实习是一次旨在旨在培养我们观察、认识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训练实际工作能力的现场教学活动,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质基本知识和内容,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地质思维方法,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通过为期两周的实习时间,我们掌握野外沉积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野外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描述地质构造的基本方法和内容等专业技能。

2. 实习目的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是《构造地质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的野外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将认识、掌握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许多东西。

为我们以后在学习专业课方面奠定了基础:1).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实地的野外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对构造地质学的进一步认知,加深对课堂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

学会观察并认识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

2).掌握并应用一些野外地质工作的技能。

练习野外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岩性点的观察和记录、构造点的观察和记录、路线地质观察和记录。

进行常见沉积岩、沉积现象的野外识别。

3).培养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生活作风和科学精神,锻炼意志,增强体质,努力适应野外地质工作环境。

4).了解人与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关系,增进人文和社会意识,增强地质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实习安排6月24日—6月26日:实习动员6月27日:漳州火山地质公园6月28日—7月4日:数据整理7月5日:青云山7月6日:长乐下沙海滩7月7日—7月10日:数据整理,撰写实习报告4. 实习区地质概况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濒临西太平洋,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是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2)-图文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2)-图文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2)-图文实习一南望山野外实习实习概况:研究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行政区划属于武汉市洪山区(因其境内有洪山而得名),地理位置为E114°19’,N30°33’,区、乡、村各级公路在区内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出露,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

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

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

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

本次南望山山野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认识观察褶皱和断层。

我们应该把自己对每一种构造类型的描述有一种直观的感性的接触和认识。

这次实习巩固了构造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我们学以致用,能够在野外实地来运用书本的知识对构造想象进行描述观察测量并分析其成因,提高我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路线一:南望山709公交汽车站——地大北区西南方向公路拐弯处时间:2022年4月29日目的:断层很褶皱的观察参与人员:曾佐勋、金巍、010091班全体同学目的与任务:观察和描述断裂构造、测量断裂构造的各项产状要素(断面、擦痕及分支断裂、岩层产状等);认识不同断裂的性质、规模及其运动学特征;分析与区域构造的关系;要求做素描图及照相。

点号:D0001点位:地大北门南望山709公交汽车站露头:人工露头良好点性:断层观察点描述:(1)点西南为中志留统坟头组(S2f)灰黄色厚——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产状S0:10°∠70°;(2)点北东为构造破碎带,表现为岩石的强烈破碎,总体出露宽度约15m,带内构造角砾岩发育,并发育不规则的构造透镜体及充填的断层泥、摩擦镜面、擦痕、阶步等,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构造地质学的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的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构造地质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在实地操作中应用和巩固所学的地质知识,提高对地质构造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地质填图、岩层分层、产状测量等基本技能,培养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

二、实习概况本次实习时间为两周,实习地点位于南京城东的湖山地区。

实习期间,我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地层分析、褶皱分析和断层分析等方面的实习内容。

三、实习内容1. 地层分析: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层的展布特征、排列关系和接触关系,划分了构造层序和构造发育阶段。

实习地区地层由古到新依次为中泥盆统、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中石炭统、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中三叠统、上三叠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

2. 褶皱分析:我们观察了单个褶皱的形态特征,包括核部和翼部的地层分布情况、褶皱的延伸方向、褶皱的类型及形态特征。

实习地区发育有多种褶皱类型,如背斜、向斜和穹窿等。

3. 断层分析:我们对单条断层的分布和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包括断层的走向、倾向、断距和断层两侧的地层关系等。

实习地区发育有多条断层,它们对地层的分布和构造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野外地质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学会了如何阅读和分析地质图,掌握了地质填图的基本技巧。

同时,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了地质罗盘的运用、岩层分层、产状测量等基本技能。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认识到了地质构造对地貌和工程建设的影响。

总之,本次构造地质学实习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我们对地质构造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路线:漫水河村——磁家务水泥厂——李各庄——角泥村二.实习内容:实习点一:漫水河村的节理及波痕。

本点主要观察的是节理和波痕,此处的岩性是中元古代长城大红峪组的石英砂岩,该店大规模的发育这张节理和剪节理;张节理的特点为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的张节理短而弯曲,节理面也很粗糙,无擦痕。

而剪节理就不一样了,其产状比较稳定,延伸的比较远较平直,而且常以成组的形式出现,该点就有这两种节理同时发育,如下图:节理是由于岩石受里而形成的,根据节理的延伸方向我们可以判断出其岩体的手里方向,这样图中的岩石受力为竖直方向的。

此外,该点还观察了波痕,波痕是由于水流而形成的,它能指示当时水流的方向,也能从波痕中判断岩石形成的相,陆相形成的波痕往往是不对称的,是一边陡以边缓,缓的方向所指示的便是水流的方向,而海相形成的波痕是两边对称的,不能说是完全对称,其对称程度要比陆相波痕要好的多。

该点的波痕是明显不对称,应该属于陆相沉积。

该波痕如下图所示:观察点二:磁家务水泥厂逆冲推覆构造。

该点是有两期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构成,其剖面图如下观察点中出露的是中元古代大红峪组的石英砂岩,然后便是奥陶系马家沟组的灰岩,是属于新地层覆盖在老地层之上,而在两者之间是以个破裂带,还有残留的石炭纪的煤层,说明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断层,上盘是大红峪组的石英砂岩逆冲到石炭纪的煤层之上,从而形成了逆断层。

在石炭纪与奥陶纪之间缺失了很多地层,但两者的产状几乎平行,可认为是平行不整合面,在奥陶纪马家沟组与石炭纪之间(奥陶纪地层盖于石炭纪之上),也是逆冲推覆构造,而且,马家沟组灰岩中也发育了很多小的断层,有的规模也比较大。

由此可猜想奥陶纪马家沟组灰岩与石炭纪板岩之间的断层厚度可能更大。

观察点三:李各庄的平卧褶皱在该点发育了一个大型的共轴叠加褶皱,我们分为三个部分来观察,首先观察的是褶皱的一个翼,由于观察尺度的原因我们可以将这个翼看成是以个平卧褶皱,该处的岩性为青白口纪的大理岩,折叠层往往发育在进叠加褶皱曾且厚度较小的地方。

野外构造实习报告

野外构造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XX地区实习单位:XX地质勘查院实习内容: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一、实习背景及目的构造地质学是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地球表层及地下深部的地质构造、地质发展史以及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构造相结合,提高我们地质勘查能力,学院组织我们前往XX地区进行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掌握地质填图技巧,学会如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和记录。

2. 巩固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定位和测量能力。

3. 运用所学知识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分层,测量产状,描述岩性。

4. 培养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

5. 提高野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地区概况XX地区位于XX省XX市,地处XX山脉东麓,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

区域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构造变形复杂,断裂发育。

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铜矿等。

三、实习过程及成果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构造地质学》等相关课程,了解了实习地区的基础地质资料,掌握了地质填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地质罗盘的使用练习,熟悉了野外定位和测量技巧。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预定的实习路线,依次参观了实习地区的各个地质景点。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实习纪律,认真观察地质现象,积极向导师请教,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

(1)地质填图我们在实习地区选择了一块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地质填图。

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我们详细记录了实习区域的地层、断裂、岩脉等地质现象,完成了地质填图。

(2)断裂测量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断裂进行了详细测量,测量了断裂的产状、走向、倾向、断距等参数。

通过分析断裂的性质和形成机制,我们了解了实习地区构造变形的特点。

(3)岩层描述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岩层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记录了岩层的岩性、层理、化石等特征。

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一、绪言本次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构造理论的理解,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地点选在我国某典型构造区域,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出露齐全,是进行构造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实习时间为2023年X月X日至X月X 日,实习队伍由X名同学组成,指导教师为X教授。

二、实习目的与任务1. 目的- 深入理解地质构造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 学习识别和描述地质构造现象。

- 培养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地质剖面图的绘制等。

-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任务- 观察实习区域的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特征。

- 绘制地质剖面图,描述地质构造现象。

- 分析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

- 撰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区域概况实习区域位于我国某省,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出露齐全,包括前寒武纪变质岩、古生界沉积岩、中生界火山岩和新生界沉积岩。

区域内存在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丰富的地质构造现象。

2. 地层与岩性实习区域地层自老至新依次为:前寒武纪变质岩、古生界沉积岩、中生界火山岩和新生界沉积岩。

岩性包括:片麻岩、砂岩、页岩、火山岩等。

3. 构造现象实习区域存在多种构造现象,主要包括:- 褶皱:包括背斜、向斜、穹窿、鞍部等。

- 断裂:包括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

- 岩浆侵入体:包括岩床、岩株、岩墙等。

4. 野外操作- 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 绘制地质剖面图,描述地质构造现象。

- 采集岩石样品,进行室内分析。

四、实习成果1. 地质剖面图通过野外实地测量和观察,绘制了实习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详细描述了地质构造现象,包括地层、岩性、褶皱、断裂等。

2. 实习报告根据实习内容,撰写了实习报告,内容包括:- 实习区域概况- 地层与岩性- 构造现象- 野外操作- 实习心得与体会五、实习心得与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次实习,将所学地质构造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构造理论的理解。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构造地质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实习生掌握地质填图技巧,巩固地质罗盘的运用,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分层,测量产状,岩性描述等。

此外,实习还旨在培养学生的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提高野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1. 掌握地质填图技巧并完成实习地区的地质填图。

2. 巩固地质罗盘的运用。

3. 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分层,测量产状,岩性描述。

4. 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地质思维能力以及编写地质实习报告的方法。

5. 培养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

6. 提高野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练习定点及进行野外观察、记录作地质素描的方法。

二、实习地区概况实习地区位于某地,地理坐标为东经XX度XX分,北纬XX度XX分。

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实习地区的主要地质构造现象包括褶皱和断层。

三、实习过程与成果1. 地质填图: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工具等,对实习地区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填图。

通过填图,实习生掌握了地层的分布规律、岩性变化等,为后续的地质分析奠定了基础。

2. 岩层分层与产状测量:实习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了详细分层,测量了产状,并记录了岩性的变化。

这些数据为分析地质构造现象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地质构造分析:实习生结合地质填图和岩层数据,分析了实习地区的地质构造现象。

通过对褶皱和断层的识别,实习生了解了实习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

4. 地质素描: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进行地质素描。

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习生提高了野外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习报告编写:在实习结束后,实习生根据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编写了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地区概况、实习过程与成果、实习收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横穿汾渭地堑的构造剖面示意图图示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
《构造地质学》课间野外教学实习指南
一、实习地点
本课程把野外实习地点选在泾阳县口镇-淳化县金川湾,实习沿公路进行。

实习区位于鄂尔多斯地块的南
缘,汾渭地堑北缘的渭北隆起带(图1)。

地貌上属于渭河盆地北
缘泾阳县与淳化县交界的嵯峨
山。

该区褶皱、断裂发育,构造形态多种多样,是研究渭河地堑及其北缘渭北隆起带构造特征及形成过程的良好区段,长期以来受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的普遍关注,而且不同研究者对该区段构造发育的几何学、动力学已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认识,是实施野外教学、训练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良好实验室。

二、实习目的
配合构造地质学的课堂教学,通过口镇-金川湾地质剖面实习,有望达到以下目的:①客观识别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构造要素(褶皱、断裂、面理、线理)及其几何学特征;②学习野外各种构造要素的产状测量、性质确定和构造要素的运动学分析;③进行构造要素形成序列、构造组合和运动学分析的初步训练,并对构造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和构造叠加、改造关系进行一定的探讨和讨论。

三、实习要求及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

由于实习沿着公路进行,山路狭窄且路上来往车辆较多,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2.多观察。

仔细观察地质现象(包括地层、构造等),对典型地质构造要作素描图。

3.勤思考。

结合课堂上所讲内容,对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作一定的几何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4.在实习结束后的一周之内,每个同学都要交回关于此次实习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有:①实习名称(构造地质学野外教学实习)、时间、地点、带队老师和参加实习的人员;②实习目的;③实习地区的地质概况;④描述本次实习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对典型地质现象最好附上素描图),并结合课堂上所讲内容对这些地质现象作一定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⑤本次实习的体会(取得的认识、对实习的建议等)。

图2 金川湾-口镇地区地质草图(据周鼎武,1988) 四、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初步安排在学完褶皱和断裂构造的有关内容之后的某个星期六。

五、实习区的地质情况简介(据周鼎武,1988)
1.地层
实习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奥陶系、二叠系和中生界(图2)。

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刘家沟组(T 1l ):下部灰色厚层石英砂岩;上部为紫红色中厚层泥岩和灰绿色薄层粉砂岩、紫红色泥岩与紫红色含砾砂岩互层,局部可见紫红色砾岩。

厚300m 。

石千峰组(P 2sh ):下部黄色、灰绿色块状长石石英粗砂岩与紫红色薄层泥岩互层;上部灰绿色厚层砂岩、粉砂岩,局部中粗粒长石砂岩;顶部灰绿色中厚层砂岩与泥岩互层。

厚427m 。

上石盒子组(P 2sh ):下部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局部夹石英砂岩透镜体,最底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中部黄色、黄绿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粉砂质泥岩,砂岩具大型交错层理;上部黄色粉砂岩、泥岩。

紫红色泥岩和粉砂岩中产植物化石。

厚165m 。

下石盒子组(P 1sh ):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岩、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斜层理发育;上部互层的紫红色、灰色、杂色铝土质泥
岩、粉砂岩、泥岩与黄色、灰绿色粉砂岩中产植物化石。

厚142m 。

山西组(P 1sh ):底部灰白色中粗粒含砾石英砂岩,向上为紫红色石英砂岩;中部紫红色、灰色泥
岩、页岩;上部为灰绿色、紫红色泥岩互层;顶部夹数层煤层。

产植物化石,厚37m 。

寒武-奥陶系(∈-O ):灰色
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产直角石。

见古溶洞角砾石,风化后由于铁质浸染表面呈红褐色。

未见顶、底面。

2.构造
(1)本区构造概况
本区构造运动具有多期性,产生了不同性质和不同构造样式的构造变形。

本区早古生代构造运动相当强烈,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系地层发生了强烈变形,形成以紧闭倒转褶皱(轴面南倾)和相同产状的断裂为主的构造面貌,显示了早古生代向北推挤的构造应力场,并造成了上古生界与下古生界之间的高角度不整合。

晚古生代和印支期(三叠纪)构造运动在本区都较微弱,地层多为连续沉积和假整合接触。

燕山运动(侏罗-白垩纪)在本区较为强烈,它使渭河地区(包括渭北部分地区)隆起,并产生一些宽缓的褶皱和逆冲断层。

本区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一些构造主要是此时形成的。

喜山运动(新生代)时,在上述隆起之上发生拉张断陷,形成了渭河地堑。

口镇正断层就是此时形成的。

(2)圣人桥附近的构造变形(图3)
圣人桥南北两侧均为平缓的构造变形。

南部二叠系地层呈宽缓的背斜和向斜,北部三叠系地层呈近于水平的单斜构造。

层序都正常。

而圣人桥附近南北200m左右的距离内地层产状变化剧烈,正常-直立-倒转都存在;褶皱变形强烈,形态复杂多样;层间同生砾岩及软弱层一般遭受褶、断、剪的改造,并发育不规则的层间小褶皱和泥岩包卷构造等。

其主要特点为:
图3 口镇-圣人桥-金川湾地质剖面图(据周鼎武,1994)
1-第四系;2-砂岩;3-粉砂质泥岩;4-泥岩;5-页岩;6-灰岩;7-逆冲断层;8-三叠系;9-下二叠
统山西组;
10-上二叠统石盒子组;11-上二叠统;12-奥陶系
①褶皱形态复杂多样。

倾斜、直立、倒转、平卧褶皱交替出现。

②地层产状紊乱,有翻卷、叠置、逆冲等现象。

软岩层在褶皱的不同部位变厚、变薄或错断。

③含多套层间砾岩。

砾石成分单一,为先成的砂岩或泥岩。

胶结物为砂、泥质。

粒径大小不一,大者4~5cm,小者0.5cm,多数为椭圆形、纺锤形,具明显的塑性变形,如压扁、拉伸等定向性排列,平行层理延伸。

对这一套极其复杂的构造变形的成因争议颇多,许多人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西安工程学院魏宽义等认为这是由挤压作用所致的呈叠瓦片状排列的逆冲推覆构造。

宫同伦等(1987)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和观察,提出该地区的构造变形是一种水下重力滑塌构造,层间变形砾岩和局部角度不整合是其证据。

也有人认为该地区的变形可能是在断层的影响下或是
在构造运动过程中软弱岩层发生的层间滑动所致。

(3)具体观察点(从北向南)
①金川湾:三叠系地层中节理的观察。

注意菱形断块、羽状节理和折尾构造等。

测量其产状,分析期次及力学性质和方向。

②金川湾南:观察三叠系与二叠系的接触关系。

接触带上是不是底砾岩?
③圣人桥附近的复杂构造变形。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褶皱形态、轴面的变化;
地层展布、产状变化,及劈理、泥砾、擦痕、层间砾岩等现象。

注意软岩层中的泥枕构造和包卷构造;
由北向南沿途观察沉积构造特点。

如斜层理、交错层理、不整合(新生界与二叠系地层之间)等现象;
注意观察南端沟东坡厚层砂岩的挠曲及周围岩层的变形。

④东风渡北:仔细观察地层产状的变化。

是否连续?判断是断层还是挠曲(膝折)。

⑤口镇北:观察渭河北缘断层和寒武-奥陶系内部的褶皱构造。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渭河地堑北缘断层。

观察断层两侧的构造及断面特征,测其产状,判断其性质;
观察寒武-奥陶系白云质灰岩中不很清晰的强烈褶皱变形和碎裂岩带;
观察寒武-奥陶系灰岩之上现代河床的特点。

地质系教学进度表
课程构造地质学学时 54 学分
2000 年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
内容备注周次课次授课方

31讲课第一章绪论312室
313室32讲课第二章沉积岩层和岩浆岩的
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312-室43实习实习1 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
水平岩层地质图
313室44讲课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
基础
312室55讲课第四章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

56讲课第五章岩石力学性质313室67讲课第六章劈理312室68讲课第七章线理313室79讲课第八章褶皱的几何分析312室710讲课第八章褶皱的几何分析313室811讲课第九章褶皱的成因分析312室812讲课第十章节理313室913讲课第十一章断层概论312室914讲课第十一章断层概论313室1015讲课第十二章伸展构造
1016讲课第十三章逆冲推覆构造313室1117讲课第十四章走向滑动断层
1118讲课第十五章韧性剪切带313室1219实习实习2 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
状要素
313室1220实习实习3 用赤平投影方法换算岩层的真
倾角和视倾角
1321实习实习4 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
图并作剖面图
313室1322实习实习5 读褶皱区地质图,绘制
褶皱地区剖面图
1423实习实习6 用赤平投影方法确定褶皱枢纽
和轴面产状
313室1424实习实习7 编绘和分析构造等高线

1525实习实习8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
断层产状及断距
313室1526实习实习9 分析褶皱断层地区地质
图并作剖面图
1627实习实习10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
课间野外实习渭河地堑北缘构造特征口镇
任课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