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更替启示录:中国历史上王朝循环的奥秘
朝代更替带来的启示
朝代更替带来的启示
朝代更替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它带来了许多启示,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来看,都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朝代更替告诉我们政权的更迭是历史的常态。
历史上,许多朝代的兴衰更替都是由于内部政治斗争、外部侵略或者自然灾害等因素所导致的。
这种更替告诉我们,政权的巩固和稳定需要政治智慧、善治之道和民生安定。
同时也提醒我们,政权的更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没有任何政权能够永恒存在。
其次,朝代更替对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每个朝代的更替都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起伏,有些朝代的兴盛使得国家繁荣昌盛,而有些朝代的衰落则导致国家经济的衰退。
这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制度保障。
同时也提醒我们,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定的信心和持续的努力。
再者,朝代更替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个朝代的更替都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文化传承的延续。
一些朝代的更替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改革和文化的繁荣,而一些朝代的更替则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文化衰退。
这告诉我们,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传承需要
政治的支持和社会的共识。
同时也提醒我们,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是
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总的来说,朝代更替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它带来了许多
启示。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认识到政权更迭的必然性,重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注重社会和文化的传承。
只有这样,我们
才能更好地应对历史的变迁,推动社会的进步。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中国历史悠久,曾经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王朝。
这些王朝有的辉煌一时,有的千古绵长,但最终都经历了兴衰更替的过程。
本文将以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为主题,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夏商周三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
根据传说,夏朝由禹建立,禹治理水患,被封为夏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富庶繁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继承制度,最终被商朝所代替。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商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的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商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商朝后期,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内外交困,导致了商朝的衰落。
商朝的衰落,为周朝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之一。
周朝将封建制度推向了高峰,士农工商的职业分工明确,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然而,周朝后期,藩国势力崛起,世风日下,导致周朝的中央集权逐渐衰弱。
二、秦汉两代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
秦朝的兴起结束了长期的战乱,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标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秦朝的中央集权过于强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引发民不聊生的局面,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
汉朝的开创者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民生措施,发展了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国力强盛。
在汉朝时期,中国的文化发展达到了巅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然而,到了后期,宦官专权,地方豪强割据,导致汉朝逐渐走向灭亡。
三、唐宋元明清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
唐朝的开创者李渊及其子孙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较为繁荣的时期,著名的唐诗宋词流传至今。
然而,唐朝后期,宦官干政,安史之乱等问题使得唐朝的疆域逐渐缩小,最终走向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六个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安定与繁荣的时期。
浅谈我的历史观之中国朝代更替原因
浅谈我的历史观之—中国的朝代更替原因----10财政学侯添耀中国的封建社会起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终于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历经两千多年大大小小几十个政权的分分合合,循环更替,一朝传一代,一脉相承,走过了这两千多年。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政治角度来看,始终逃脱不了国破家亡的兴衰循环历程:由衰到盛,然后衰落,最后灭亡;再盛、再衰,再亡,周尔复始,循环往复,谁都看的非常清楚明白,却始终没有一个王朝能够跳出这个圈子,能够长治久安。
所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封建王朝的兴衰循环史,王朝兴衰,循环往复两千年。
那么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中断了一个个封建帝王的千秋功业,而不能长治久安、延续子孙万代呢?个人认为,有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原因。
政治原因:最根本的政治原因是封建王朝的专制主义制度。
专制主义制度中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帝位的终身制和世袭制;专制主义就是指导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而中央集权就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使全国的各种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
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服从中央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专制制度的特点是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听命于皇帝,皇权是至高无上的。
虽然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巩固了国家统一,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组织大型工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但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往往带来统治的腐朽黑暗,给人民带来了苦难,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历史根源之一。
而具体到对于每一个王朝而言,专制制度的确能对王朝起到维护的作用,尤其在每个王朝初期建立的阶段,对王朝的休养生息和发展是大为有利的。
但是,专制制度的权利高度集中、缺乏民主使得每个王朝都会出现:(1)皇帝或昏庸无能,或刚愎自用,或只知贪图享乐;(2)官僚组织机构的扩张、导致臃肿重叠,官员无能,欺压黎民百姓,腐败问题严重;(3)赋税制度一次又一次从建国初期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到后来的转向诛求无度。
浅谈中国历代王朝的循环规律
浅谈中国历代王朝的循环规律《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据说参加过元末的农民战争,应该是亲身经历了元政权的倒台和明朝的建立,对王朝更迭算是有比较切实的感受。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开篇,用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来概括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之所以会被一再传诵,并不是因为罗贯中真的说出了让人振聋发聩的大道理,实在是这样的循环太过于频繁的缘故。
一个王朝的存在,就好比是一张四平八稳的椅子,影响椅子使用寿命的原因不外乎有三种:一是自然老化;二是人为的不当使用;三是出厂时的粗制滥造或是构件不合理。
我不知道罗贯中写这句话时,是否联想到了他屁股下面的物件,不过从他斩钉截铁的态度来看,他应该是找到了某种宿命的理由。
我用椅子来形容一个王朝的存在,大概还不至于太过牵强。
如果我们有兴趣把罗贯中的那个“久”字分拆开来,加以细致的编排,很快便可得出一个一再被复制的王朝的循环模式:第一代君主通常都会吸取前朝覆没的教训,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希望把“椅子”做得越扎实越好,这样就可以确保传代时间的久远。
经过第一代君主的不懈努力,到王朝的第二代、第三代,往往便可走向所谓的盛世。
如周有成康之治,汉有文景之治,唐有贞观之治,明有仁宣之治,清有康乾盛世。
第二代、第三代若不能走向大治,就可能转而走向灭亡,如秦二代而亡,西晋三代而亡,隋二代而亡。
这里头有“使用不当”的原因,如隋炀帝的倒行逆施导致隋朝的过早夭折。
也有“出厂时的质量问题”,如西晋的封建诸侯,造成八王之乱,最后引得异族入侵。
还有“使用不当再加上质量问题”的,如秦以酷法治天下,弄得道路以目,再加上二世皇帝的胡乱折腾,大秦帝国的分崩离析也就不可避免。
所谓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章句下》),即是说开国君主的英明神武,绝不会一代又一代传诸无穷,到王朝的第四代、第五代,国家承平已久,侈靡之风渐长。
后来的君主,生在深宫之内,长于宦寺之手,无不天生就一副败家的高强本领,经过几番折腾,整个国势又开始式微了。
王朝更替的认识
王朝更替的认识王朝更替:历史演变与社会变革的深入思考王朝更替,作为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的现象,不仅代表着政治权力的更迭,更象征着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王朝的更迭如同波澜壮阔的史诗,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王朝更替的认识,以期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历史逻辑和社会动力。
一、王朝更替的历史背景与过程王朝更替往往伴随着战争、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
在中国历史上,从夏商周到秦汉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新王朝的崛起都伴随着旧王朝的衰落。
这些更替过程往往涉及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民族矛盾激化等多重因素。
新王朝的建立,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需求。
二、王朝更替的原因分析1. 政治因素:政治腐败、官僚主义、皇帝昏庸等是导致王朝更替的重要原因。
当政治体制失去民心,社会矛盾激化,就会为新的政治力量提供崛起的契机。
2.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不平衡、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等问题,都会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停滞和民生困苦。
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新的政治力量来推动改革。
3. 文化因素:文化观念的变革往往伴随着王朝更替。
新王朝的崛起往往伴随着新的文化思潮的兴起,这些思潮反映了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的需求。
4. 民族因素: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分裂,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否,也是影响王朝更替的重要因素。
民族矛盾激化往往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为新的政治力量提供机会。
三、王朝更替的影响与启示1. 社会变革:王朝更替往往带来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
这些变革包括土地制度、赋税制度、行政区划、官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这些变革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融合:王朝更替也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时期。
新王朝的统治者往往吸收和借鉴前朝的优秀文化成果,同时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文化。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变迁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变迁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王朝,这些王朝在不同的时期执掌着中华大地。
然而,它们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兴衰变迁的历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起、辉煌、衰退和灭亡的过程,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王朝的兴起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往往是通过农业文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在古代,中华大地上的各部落逐渐形成了城邑和贵族制度,随着国家的形成,王朝也逐渐兴起。
最早的中国王朝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6世纪的夏朝,当时夏王朝由大禹建立,并统治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夏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的建立。
接着,在夏朝衰落后,商朝兴起。
商朝统治者以商汤和商武丁为代表,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商朝的兴起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并为后来的王朝奠定了基础。
随后,周朝取代了商朝。
周朝的崛起与商朝的灭亡有关,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荒淫无道,引起了民众的不满。
最终,周武王发动了“伐纣之战”,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并建立了东周和西周两个时期。
二、王朝的辉煌中国古代王朝在兴起后往往会经历一个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往往表现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繁盛。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和汉朝是两个最为辉煌的王朝。
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统一中国并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例如统一文字、法制和货币制度。
在秦朝统治下,中国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高峰时期。
汉朝统治者不仅经营内政,扩大疆域,还积极外交,与西域国家和中亚国家发展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三、王朝的衰退尽管王朝在辉煌时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它们也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了衰退的阶段。
造成王朝衰落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
首先,政治腐败是导致王朝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权力集中在皇帝和贵族手中,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导致国家治理混乱,社会秩序逐渐崩溃。
其次,经济萧条也是导致王朝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的统治者逐渐增加了财政开支,并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和社会动荡。
探究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原因与影响
探究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原因与影响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原因与影响中国古代历史上,王朝更替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
每当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替,都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代会出现频繁的王朝更替呢?这其中有哪些原因和影响呢?一、原因1. 统治者能力和道德败坏:一个王朝的兴衰往往与统治者的能力和道德有关。
如果统治者缺乏有效的治国之策,或者道德败坏,贪婪腐败,就很容易导致政权动荡。
例如,唐朝贞观之治时期,李世民以其明智的统治和高尚的品德使得唐朝繁荣昌盛;而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统治者腐败堕落,导致了社会动荡和王朝的衰落。
2. 内外因素交织:在中国古代,王朝更替往往是内外因素交织的结果。
外部因素包括战争、侵略和自然灾害等,这些因素会对国家的稳定和统治者的统治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内部因素如官员的腐败、民众的不满、阶级矛盾等也会加剧王朝的动荡。
例如,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侵略和南方的内乱导致了南北朝的分裂。
3. 社会变革和制度演进:中国古代王朝更替还与社会变革和制度演进密切相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发展和变革使得旧有的制度和观念逐渐无法适应新的需求,从而导致了政权更迭。
例如,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使得明朝的统治者无法有效应对,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覆灭和清朝的建立。
二、影响1. 政治影响:王朝更替对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新的王朝往往会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组织结构,以适应当时的需要。
同时,新的王朝也会对前朝的政策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提升统治的合法性和效果。
例如,唐朝的建立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对后来的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经济影响:王朝更替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新的王朝通常会实施新的经济政策,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例如,宋朝通过实行仁政和改革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经济时期。
3. 社会影响:王朝更替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王朝更替的内在原理
王朝更替的内在原理
王朝更替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其内在原理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
政治腐败是导致王朝更替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一个王朝的统治者失去了民心,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贪污腐败盛行,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就会不断加剧,最终导致王朝的覆灭。
经济因素也是影响王朝更替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一个王朝的经济出现问题,如财政困难、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过大等,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从而引发社会矛盾和反抗。
社会矛盾的激化也是导致王朝更替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一个王朝的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地域矛盾等,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甚至引发大规模的起义和革命。
此外,外部势力的侵略和干扰也可能导致王朝的更替。
当一个王朝面临外部势力的侵略和干扰时,如果不能有效地抵御和应对,就会导致国家的动荡和不稳定,甚至导致王朝的覆灭。
综上所述,王朝更替的内在原理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腐败、经济因素、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外部势力的侵略和干扰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覆灭和更替。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兴衰循环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兴衰循环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兴衰循环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
自古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出现了许多王朝,它们的兴衰起伏像是一个不断轮回的循环。
这种现象的出现,涉及到了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的王朝进行分析,以探讨中国历史上王朝兴衰循环的原因和规律。
一、夏朝的兴衰循环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的兴起和衰亡体现了王朝兴衰循环的典型特征。
夏朝的建立者是尧和舜,他们是贤明的君主,实行了优良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
然而,随着夏朝的发展,贤明的君主渐渐被昏庸的统治者所取代,政权内部腐败和社会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了夏朝的崩溃。
二、秦朝的兴衰循环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王朝,它的兴衰循环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
秦始皇作为秦朝的创立者,通过统一六国的权力,实施了中央集权制度,取得了短暂的繁荣。
然而,随着秦始皇的死亡,秦朝政权开始出现内部矛盾和腐败,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三、唐朝的兴衰循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王朝之一,也经历了兴衰循环。
唐朝的初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开放政策,国力达到巅峰。
然而,唐朝中期,宦官势力的崛起和政权内部的腐败使得朝政混乱,导致社会经济下滑和政权瓦解。
虽然唐朝后期恢复了一段时间的繁荣,但最终在安史之乱后灭亡。
四、明朝的兴衰循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经历了兴衰循环的阶段。
明朝初期,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社会秩序得以恢复和经济重新获得发展。
然而,明朝中后期,皇权被宦官和太监所掌握,政权腐败和社会动荡不断。
最终,明朝在农民起义和清朝的入侵下走向崩溃。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兴衰循环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
各个王朝的兴衰循环中存在着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如政治制度、统治者的智慧和道德品质、社会经济发展等等。
同时,外部因素如战争、外族侵略也可能对王朝的兴衰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揭密中国历史盛衰循环的原因
揭密中国历史盛衰循环的原因民主制度即是一个现代国家必需的鞋带,只有避免最先被老虎吃掉,才能在工业文明阴暗的前景中求得生存的希望。
季节有春有秋,草木有枯有荣,新老更替是世间万物保持长久、生生不息的唯一方法。
中华帝国绵延数千年依然能保持住青春,奥秘亦在于此。
中国人历来有追求盛世的情结,但盛世往往可遇不可求,它的出现一般离不开下列五个条件:第一、英明的皇帝。
第二、廉洁而充满活力的官僚机构。
第三、适度的人口数量,充余的耕地。
第四、较少的受供养人数。
第五、强悍的边防军,即便不能攻击,也足以自保。
在这五个条件中,除了英明的皇帝何时产生有时例外,其余四个条件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开国初期才完全具备。
各朝开国,往往面对的是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的社会环境,但不需用“百废待兴”形容;农耕社会不象工商社会,各生产单位变成废墟后,需积累资金艰难重建。
农耕社会的生产单位是一家一户,有劳动力与田地就能迅速恢复生产。
人口大量损耗诚然使劳动力不足,但土地充裕反而有利于促进经济繁荣,人口繁殖相对而言要比资金积累容易。
再者,由于新王朝摧毁了旧王朝原有的产权关系,江山易主,在旧王朝中被法律保护的所谓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需要得到新王朝的认可才能被重新保护。
这样,旧王朝中得利益最多,与旧政权关系最密切的受供养集团成员,要么在改朝换代的暴力浪潮中被消灭,要么被新政权打击、冷落,他们巧夺豪取来的大片良田与万贯家私,原本打算传至子孙,转眼间充归国有,或者被皇帝转赐他人。
实际上,新王朝面对的是个相对容易收拾的烂摊子,毛泽东讲,在白纸上画图更容易,它只需重建官僚体系,清肃社会不安定因素,巩固国防,鼓励农民开荒生育就够了。
那时,由于新政府官僚机构处于草创阶段,仅有个框架,又由于战争遗留下的问题太多太繁,因此它们运转效率很高。
俗语说:“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心无旁鹜专心公务的衙门一般不会黑暗。
况且,新朝代的官员多是新提拔或军人转变角色而来,他们对工作尚处于新鲜好奇、满腔热忱阶段,思想比较单纯,没有学会和习惯享受权力带来的种种好处,没有培养出油滑、形式主义、明哲保身等官僚作风。
中国历史朝代更迭规律
中国历史朝代更迭规律
中国历史的朝代更迭规律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课题,具有多种因素和变数,因此没有简单的通用规律,但有一些一般性的观察和模式可以提供:
1.循环更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个朝代,它们通常表现出了一种周期性的更替,其中一个朝代崛起、繁荣、衰落,然后被另一个朝代所取代。
这种循环可以归因于政治、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
2.新王朝的兴起:新王朝的兴起通常伴随着一定的社会危机或政治动荡。
新王朝通常会提出改革和创新,以解决旧朝代的问题,吸引人民的支持。
3.政治权力的集中与分散:中国历史上,政治权力的集中和分散之间存在循环。
一些朝代中,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或中央政府手中,而另一些朝代可能出现地方政权的崛起和分权现象。
4.社会和文化变革:朝代更迭通常伴随着社会和文化变革。
不同朝代的统治者可能提出不同的政策和意识形态,影响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
5.外部压力:外部威胁,如侵略和战争,也可以导致朝代更迭。
外部因素可以加速或削弱一个朝代的统治。
6.统一和分裂: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统一和分裂的循环。
有时候,一个朝代会统一整个中国,而其他时候,中国会分裂成多个国家或政权。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历史的朝代更替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原因。
因此,了解中国历史的朝代更替规律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情境和因素。
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原因与影响评析
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原因与影响评析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王朝更替是一个重要且常见的现象。
每个朝代的兴衰与更替背后都有着各种原因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探讨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原因与影响。
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重要原因之一。
权力斗争及内外环境的变化常常导致王朝的更替。
举一个例子,西汉末年,权臣之间的争斗、士人担忧于国家政治上的腐败,以及外族的入侵等问题最终导致了新朝代的降临。
政治因素不仅限于内部的权力斗争,还包括了外部的战争扩张、外族入侵等因素。
这些政治原因通常与其他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王朝更替的原因。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在中国古代王朝更替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济的繁荣或衰落,往往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
例如,唐朝时期的经济繁荣让国力大增,而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削弱了统一的经济体系,最终导致了北宋的诞生。
经济因素还包括税收政策、商品流通、农民起义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王朝更替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
三、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
文化的兴盛与衰落会反映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上,进而影响政权的稳定性。
例如,唐朝的文化繁荣促进了社会的稳定,而宋朝的文化自由主义则为党争和政治动荡埋下了伏笔。
文化因素还包括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教育制度等,它们与政治与经济因素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了王朝更替的历史格局。
王朝更替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统治者的面貌,带来了新的统治者和政权。
新的政权往往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调整社会结构和制度,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其次,王朝更替也改变了社会的格局和地域分割。
每个新的王朝都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对领土和地方权力进行重新划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地理结构。
此外,王朝更替还对文化演进和国家认同产生影响。
新的政权会推动一种新的文化范式或意识形态,从而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和国家认同。
王朝更替的内在原理 -回复
王朝更替的内在原理-回复王朝更替是历史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揭示了国家政权掌握的变迁与演变。
王朝更替的内在原理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在本文中,我将从这些方面逐步回答王朝更替的内在原理。
首先,社会因素是王朝更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社会的变迁常常伴随着新的力量的崛起和旧的力量的衰落。
历史上,新的王朝常常是以革命的方式取得政权的,而革命往往是在社会矛盾激化的时候发生的。
例如,中国历史上的明朝和清朝的更替,正是在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发生的。
当人民对现有政权失去信心,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时,新的力量就有机会崛起,取得政权,从而引发王朝更替。
其次,经济因素也是王朝更替的内在原理之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出现变革时,政权的更迭往往会随之发生。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封建专制的农业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下,王朝往往会以大地主、大贵族为代表的阶级统治。
然而,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力量的转移,新的阶级力量崛起,旧的王朝就面临被取代的命运。
例如,欧洲的历史上,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城市商业资产阶级的权力逐渐增强,而封建领主的势力日益衰落,最终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制的崩溃。
此外,政治因素也是王朝更替的重要原因。
政治体制的不适应和腐败往往是王朝更替的导火索。
在一个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中,官僚体系常常出现腐败现象,权力被少数人垄断,而普通百姓无法参与政治决策。
这种政治体制的不合理性常常导致人民对现有政权的不满和抵制,从而引发革命和政权更迭。
例如,法国的路易十六王朝就因为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和专制政治的腐败而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
最后,文化因素也是王朝更替的内在原理之一。
文化的冲突和交流常常伴随着政权的更迭。
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往往表现为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当一个新的文化价值观崛起并得到广泛传播时,它往往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引发政权更替。
中国历史朝代的兴衰沉浮帝王更迭的故事
中国历史朝代的兴衰沉浮帝王更迭的故事中国历史朝代的兴衰沉浮——帝王更迭的故事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自古以来,一代代帝王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权力的传承与延续。
他们的兴衰沉浮,既是历史的镜鉴,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
本文将通过讲述中国历史上几个朝代的兴衰沉浮与帝王更迭的故事,来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启示。
【第一段】追溯中国历史,我们首先可以回到最早的朝代——夏朝。
相传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由禹成立。
禹以圣人之才治理洪水,开创了夏朝的秩序和文化。
然而,随着禹的去世,夏朝逐渐走向衰落,政权的内部腐败以及与外部势力的冲突导致了朝代的更迭。
商朝崛起,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
【第二段】商朝以商汤、太甲等帝王为代表,经历了数百年的兴盛,成为古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王朝之一。
商汤起兵推翻夏朝,太甲打败了周的进攻,统一了中原地区。
然而,随着商朝的繁荣,贵族阶层日益膨胀,社会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了商朝的衰落。
此时,周朝的姬姓诸侯开始崭露头角,最终推翻商朝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第三段】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其治理模式和道德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周朝的崛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周武王。
他以"以德攻战"的原则,联合各诸侯推翻了商朝的统治。
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西周时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朝的衰落不可避免。
春秋时期,列国开始分裂,战国时期更是战火连天。
最终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动荡,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第四段】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国家,背后是秦始皇这一位具有杰出政治才能的帝王。
秦始皇通过改革并统一货币、文字、法律以及度量衡等标准,实现了中央集权;他还修筑了万里长城,加强了边防防御。
然而,秦始皇的严苛统治以及兵马俑帝王崇尚的便易主义使得社会动荡不安,随着秦朝的建立近20年后,秦朝也走向了衰落,楚汉相争之后,汉朝诞生。
【第五段】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为繁荣的朝代之一,也是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夏商周的更替》更替探秘,历史规律的启示
《夏商周的更替》更替探秘,历史规律的启示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夏商周的更替是一段充满神秘与启示的篇章。
这三个朝代的兴衰交替,不仅是权力的更迭,更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演变的见证。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端,开启了王朝统治的序幕。
大禹治水的功绩让他赢得了民众的拥戴,从而建立了夏朝。
然而,夏朝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
在其后期,君主的腐败与荒淫成为了王朝衰落的重要原因。
夏桀的暴虐无道,使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他穷奢极欲,不顾百姓死活,最终导致了夏朝的灭亡。
商朝取代夏朝,并非偶然。
商朝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商业发展。
商朝人善于经商,贸易的繁荣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同时,商朝在政治制度上也有所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商朝后期,也陷入了类似夏朝的困境。
商纣王的残暴和骄奢淫逸,使得商朝的统治根基动摇。
他大兴土木,加重赋税,滥用酷刑,导致众叛亲离。
周朝的建立,则是在商朝的废墟上崛起的。
周武王顺应民心,率领诸侯联军推翻了商朝的统治。
周朝实行了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以巩固统治。
这种制度在初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暴露出了弊端。
诸侯势力的逐渐强大,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削弱。
从夏商周的更替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历史规律。
首先,民心向背是决定王朝兴衰的关键因素。
当君主能够关心百姓疾苦,推行仁政,国家就会繁荣昌盛;反之,当君主暴虐无道,横征暴敛,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抗,导致王朝的灭亡。
夏桀和商纣的倒行逆施,就是最好的例证。
他们失去了民心,最终被推翻。
其次,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适应性至关重要。
夏朝的世袭制开启了“家天下”的模式,但这种制度在传承过程中容易出现昏庸无能的君主。
商朝的某些政治创新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发展,但后期也未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周朝的分封制在初期巩固了统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割据的局面逐渐形成,削弱了中央的权威。
再者,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中国是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变迁。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不仅关乎政权的更迭,更涉及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以中文传统历史上的朝代更迭为主题,探讨其中的历史背景、原因及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一、夏、商、周:华夏文明的诞生早在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应运而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
夏朝的建立,为后来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然而,由于夏朝时期历史记录的不完整,夏朝被部分学者视为是传说中的朝代。
夏朝衰落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商朝时期,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
商朝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商周过渡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更迭的重要节点,周朝的建立拉开了中国历史上众多朝代的序幕。
二、春秋战国:分裂与整合的时代随着周朝王权的衰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各诸侯国争霸,国内外战事频繁。
尽管这是一个分裂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和军事进步的重要时期。
诸子百家的兴起,孔子及墨子等思想家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
然而,长时间的战乱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也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崛起结束了战国时期,统一了中国大陆,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封建主义社会的新纪元。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统一与分裂的历史循环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政府,推行法家思想,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秦朝灭亡后,中国再度陷入了分裂的局面。
汉朝的建立结束了秦朝的短暂统治,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之一。
汉朝的强大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还在文化和科技方面有着重要贡献。
《汉书》和《汉武帝法令》等文献的形成,促进了历史记载和文化传承。
中国历史王朝更替的内在原因及启示
中国历史王朝更替的内在原因及启示除古代中国外,全球其他地区的王朝覆灭后往往意味着人种、文化、宗教的更替,古罗马、印度、拜占庭等都是如此。
但中国的王朝却仅仅意味着座天下者的不同,其它一切照旧。
这使中国文明获得了使西方史家十分称奇的连续性。
使中国文明连续不断的原因是很多的,有制度、文字、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但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则是汉人很早就在东亚大陆上确立了人口、文化方面的绝对优势。
没有这些优势,中国像西罗马帝国这样早早彻底覆灭不是不可以想象。
中国文明的的另一特点是具体王朝的年限较短。
少的只有数十年,如秦、隋等;多也不超过三百年,如汉、唐、宋、明等。
这与西罗马立国近千年,拜占庭帝国享国近千年相比实在显得太短。
可见,中国文明总体连续性的另一面是频率较高的周期性振荡。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带来生灵涂炭,社会文化、经济则随之遭到严重破坏,有时甚至于因此遭到外族的奴役。
在没有过于强大的敌国外患的古代,这种周期性的变乱还不至于有亡族、亡文化之祸,但在号称“新战国”的今天,再发生这样的变乱,则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文明的总体连续性与周期性的振荡有什么关系吗?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吗?以后的中国能在继续保持文明连续性的同时避免振荡或者减轻振荡的烈度吗?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搞清这种周期性的振荡是如何产生的。
其实类似的问题前人也问过。
黄炎培曾问过毛泽东:“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许多许多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黄炎培还指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有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但都没能跳出这一周期率。
他问毛泽东有什么方法跳出这一周期率?对此,毛泽东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显然,毛泽东认为腐败是造成王朝衰败的根源,而民主是扼制腐败的良方。
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历史规律
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历史规律引言:中国古代历史上,王朝的更替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
自古以来,中国的王朝更迭不仅体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化,也揭示了一些规律。
本文将从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历史规律。
一、政治因素中国古代王朝更替中的政治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更替常常伴随着政权的弱化和新政权的崛起。
政治因素主要包括统治能力的衰退、统治集团的变化以及统治方式的转变。
首先,统治能力的衰退是导致王朝更替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王朝的统治能力逐渐衰退,政治腐败、内部争斗等问题逐渐浮现,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和对外的困扰。
这种衰退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从而为新的政权崛起提供了机会。
其次,统治集团的变化也是王朝更替的重要因素。
统治集团的变化可以是内部的斗争或者外部势力的入侵。
在内部,统治集团可能因为权力争夺等问题产生分裂,导致王朝的动荡和更替。
而在外部,外族的入侵或者外来的政权的介入,也会对原有的政治格局产生冲击,从而导致王朝更替。
最后,统治方式的转变也会引起王朝更替的历史现象。
一个政权的政治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往往会引发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从而推动新的政权的诞生。
例如,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革命运动,就是因为人民对旧政权的不满而发动的,最终导致了王朝更替。
二、社会因素中国古代王朝更替中的社会因素也对历史规律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因素包括民生疾苦、阶级矛盾以及外部压力等方面。
首先,民生疾苦是社会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王朝无法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比如保障民众的生活、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等,那么人民对这个政权的不满情绪将逐渐加深,从而推动王朝的更替。
例如,在中国的历史上,由于连年战乱或者天灾人祸,人民的生活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压迫,这种民生疾苦成为民众推动王朝更替的重要因素。
其次,阶级矛盾也是导致王朝更替的社会因素之一。
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分化,统治集团与底层人民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中国古代王朝兴替的真正原因,千古难题有了答案!
中国古代王朝兴替的真正原因,千古难题有了答案!
老史讲史第013期
视频摘要:
古人有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古代一共建立过十二个统一的王朝,还有无数的分裂时期产生的各各国家,似乎没有一个逃脱这个历史规律。
不论是奴隶制的夏、商、周,还是封建制的其他王朝,都经历过初期的强盛,中期的坚挺,后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灭亡的历史过程。
我们看历史,总会对帝国初期风云际会的盛况充满向往,在每一个帝国初期,都会有一个勇武的君王,带领一群谋臣名将,通过百倍努力夺取江上,开创基业。
但是看到王朝的灭亡,我们也会黯然神伤陷入深思,每一个曾经强盛一时的王朝是如何灭亡的,他们的建立有很多的共同点,他们的灭亡是否也有共同的原因呢?
今天,老史就给大家敲黑板划重点,不讲王朝的建立,咱们总结一些王朝的灭亡。
新媒体管家。
中国历史800年一轮回的重复规律,绝非偶然,秘密原来在这里
中国历史800年一轮回的重复规律,绝非偶然,秘密原来在这里历史轮回从秦始皇一统华夏建立秦朝至今,中国历史上至少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轮回,前两次轮回的组合都特别的相似:每一次大的乱世之后,首先都会出现一个短命的统一王朝;继之出现的才是真正的大一统王朝,将国力推向顶峰;然后则是漫长的分裂时期,最后进入下一次轮回之中。
西汉这些巧合不能不让后人为之惊叹,我们首先来看看前两次大的历史轮回的组合:1、秦14年+两汉422年+魏晋南北朝369年,共历时589+221=810年;(中华第一帝国)2、隋37年+唐朝289年+五代辽宋金372年,共历时1279-581=697年;(中华第二帝国)这两次非常经典的轮回将历史周期律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两汉和唐朝虽然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都各自被新莽和武周两个政权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当然,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他们各自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波浪理论如果将股票研究中的波浪理论和中国的历史发展做一对比,你会发现二者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历史轮回波浪波浪理论认为,每一个市场周期都包含有8个波浪,其中前5浪属于上升浪,后3浪a、b、c属于下跌浪,而上升浪的第3浪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浪。
在中国历史中,我们可以将两个短命的王朝秦和隋对照为1浪起点,而将第3浪对照为西汉和初唐,他们的确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只是第5浪东汉和晚唐却演变为第3浪的延伸,并没有超越第3浪的高度。
下跌b浪对照的则恰巧是西晋和北宋,这两个王朝虽有大一统之名,但是在历史上其武功影响力则是最弱的,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其实对于唐朝,个人感觉在波浪理论中还是应该视为一个朝代,也就是3浪和5浪融合成一个大浪,毕竟每一个周期的走势不可能完全复制。
(具体见下文)唐朝通过这一比对,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中国历史的发展其实也是在遵循着自然界的某种定律。
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重复,中国在这一次次的分分合合中逐渐变大,每一次或大或小的分裂实际上都是国势处于上升期的调整或者盘整蓄势,其目的,自然也是为了跳的更高、走的更远,当然这每一次调整肯定都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豪强地主大规模地侵犯百姓及国家利益的时候,国家的力量就会下降,而这时往往有外寇入侵,小民也有不少因力无力承担国家的加重税负而成流民,甚至为盗的;这时国家既要保卫国家,又要对内镇压,因而这时国家的负担反而变得十分沉重;而沉重的税负又只能加到国家所能控制的小民身上,这又促使小民或逃亡,或为盗,或投充为奴,这又削弱了国家力量。这样又形成了一个国家力量与国家负担之间的恶性循环。这个循环也是非至王朝灭亡不能解的。
中国文明的的另一特点是具体王朝的年限较短。少的只有数十年,如秦、隋等;多也不超过三百年,如汉、唐、宋、明等。这与西罗马立国近千年,拜占庭帝国享国近千年相比实在显得太短。可见,中国文明总体连续性的另一面是频率较高的周期性振荡。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带来生灵涂炭,社会文化、经济则随之遭到严重破坏,有时甚至于因此遭到外族的奴役。在没有过于强大的敌国外患的古代,这种周期性的变乱还不至于有亡族、亡文化之祸,但在号称“新战国”的今天,再发生这样的变乱,则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王朝的中晚期,土地兼并都会变得十分严重,富者往往跨州连县,贫者则无立锥之地。有时即使国家亡了,地主也不见得亡。他们中有的投靠新朝成了从龙功臣,有的甚至还成了开国之君。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何在呢?这与国家的各级管理阶层被地主垄断有关。皇帝可以抑制一些豪强,但他也不得不制造出另一批豪强。在地主垄断政权的情形下,国家资源的分配自然向地主倾斜,这还是明的;暗的如大官僚、大地主非法侵渔国家、百姓,法律也拿他们没办法。如在明朝晚期,官僚搭船不但不用钱,反可以得一笔保护费。何以?因为有官僚乘搭,船家就可以官船的名义省去很多税负。历史上王朝中期的改革多不成功,原因就在于当改革侵犯到了地主阶层的整体利益时,政策就很难落实,有的政策有时反被用作鱼肉百姓的最新工具,如王安石式的改革等。所以,对豪强的抑制只有在开国不久的强势帝王领导下才能成功,而且也是由于当时豪强并非当权派的缘故。
当人口的自然增殖不能抑制的情形下,人口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终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当政权被地主阶层垄断的情形下,国家力量与国家负担间最终也必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两重恶性循环的作用下,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但正也是旧王朝在大规模战乱后的灭亡为新王朝奠定了基础。历史上鼎革之际的大规模战乱往往使国内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死亡,这暂时打断了人口与土地之际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大规模战乱也扫荡了绝大多数豪强,从而也暂时打断了国家力量与国家负担间的恶性循环。在这两重恶性循环被打断的情形下,新王朝可以在相对健康的基础上重新展开。
中国文明的总体连续性与周期性的振荡有什么关系吗?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吗?以后的中国能在继续保持文明连续性的同时避免振荡或者减轻振荡的烈度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搞清这种周期性的振荡是如何产生的。其实类似的问题前人也问过。黄炎培曾问过毛泽东:“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许多许多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黄炎培还指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有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但都没能跳出这一周期率。他问毛泽东有什么方法跳出这一周期率?对此,毛泽东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显然,毛泽东认为腐败是造成王朝衰败的根源,而民主是扼制腐败的良方。毛泽东的回答真的找到了问题的实质了吗?我看却未必然。因为腐败是中西共有现象,而周期性动荡则是中国的特有现象,共有现象显然不能成为特有现象的原因。那么,这一问题的本质到底何在呢?
当大规模的流民作乱爆发时,政府必然会采取镇压措施。而事实上当时政府一般已十分腐朽,已无力迅速平定事变。这样战争的规模会扩大,而大规模的战争又会极大地破坏生产,从而制造出更多的流民。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最终将帝国拖跨拖死。当一个王朝覆灭之后,参与争夺统治权的群雄中总会有一方胜出,当他基本削平群雄时,往往全国人口减了大半,这样人地矛盾由人多地少反过来变成人少地多。这时,只要新建王朝能注意与民休息,招民拓荒,国家一般能很快安定下来。随着政局的安定,国家一般有一个人口与土地的良性循环期。这一时期,人口增加,被开发的土就更多;而被开发的土地越多,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这一时期,一般被称为该王朝的盛世期。当土地被开发到极限后,人口还是在按惯性继续增长,当人口数超过王朝所能承认的极限时,新的一轮循环就又开始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王朝循环的根本原因。
那么腐败、土地兼并与王朝的衰败有没有关系呢?关系是有的,而且是很大的关系,只是不能被称为根本原因而已。一般而言,如果一个新王朝开国时对地主、财阀扫荡得越彻底,这个王朝的寿命也越长,如唐、明、清等;反之,则较短。一个皇朝的前几个皇帝一般也有一个阶段会对豪族进行抑制,有时甚至不惜进行血腥屠杀。宽厚如光武帝为了“度田”就杀了不少官员、豪强,残暴如朱元璋更是将功臣集团一扫而空。对这些,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点什么信息呢?是不是在中国传统专制体制下,豪族与帝国存在着深刻的利害冲突呢?
其实只要大家翻翻中国史书,就可以观察到这样的一个现象:中国历代王朝的中晚期总伴有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秦之陈胜、吴广,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唐之黄巢,明之李自成、张献忠等。而这些农民军的主力几乎都是流民。什么是流民?流民就是衣食无着被迫流亡的人。当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条件能得到满足时,起来与社会既成秩序作殊死对抗的可能是很少的。而王朝的中晚期有这么大的流民队伍出现,显然是有相当一部分民众的生计成了问题。我们可以证明在中国古代专制体制之下,大规模流民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传统中国一向崇尚多子多福,人口的自然增长几不能节制。按徐光启等的研究,在承平年代,大概每三十年人口就会倍增。而在特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全国的可耕地有限,粮食生产总有个极限。当全国人口数超过全国土地的极限供养人口时,流民的出现将不可避免。这与腐败、土地兼并及社会制度都无必然联系,只要耕地不能增加,人口增长速度不减,生产力不能进步,这问题始终会产生。可以作为上述理论佐证的是中国人口史上有一个现象:几乎每一个皇朝由盛由衰拐点也是该王朝的人口高点。如西汉平帝时全国人口达到西汉的最高点6000万,随后则有王莽篡位及改制以及后的绿林、赤眉大起义;如唐天宝年间全国人口数达到8000万,随后就出现“安史之乱”,如国泰民安,恐怕不会有这么多人跟着胡儿安禄山作乱;17世纪初(明朝的后期)中国实际人口达到破天荒的2亿之巨,随后就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大起义;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达到了4.3亿,随后就有太平天国大起义。中国历代王朝的最高人口数为什么会增加,这显然与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技术的进步有关,但就是这样,在特定时代,可养活人口总有个上限。①从以上的事实可以看出:一些所谓“盛世”的末期人口数实际上已超过当时王朝所能承受的极限,而一些风吹草动般的事件如兵变、外患、自然灾难都会成为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启示二:国家政权不能被某一利益集团所掌控。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政权实际是被大地主所掌控。这些大地主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天然是国家的癌症。他们用合法、非法的手段侵渔国家资源,逃避国家义务,这一过程不到与国家同归于尽的那一天而不止。在传统中国,由于民智未开,国家的选材范围有限,各级政权到头来只能被地主把持。虽然中国的科举取士制度相比于域外的世袭、推举好点,但大地主的子弟容易入仕却也不不争的事实,小民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怎能同其相比?为今之计,不大力推行教育公平是不行的,尤其应重视义务教育。现在国家实行的教育产业化是在开历史的倒车,这将会使中国陷入国家政权继续被利益集团把持的怪圈。国家也应采取措施大力使公务员中立化,只有中立的公务员才能使国家政策不才执行过程中走样,以致某些利益集团非法利用。
启示三:必须倡导民主,只有给最基层小民以足够的权力才能使他们有力量通过合法的途径保护自己才是国家的长治久安之道。一个大量的小民利益被无限制侵渔的社会是不可能稳定的;一个专制的国度想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民主实际是是一种利益制衡的机制,历史证明,靠人在道德上自我抑制从来都没有成功过,如果我们现在还指望它,这几千的历史是白过了。
(本站声明:以上文章和观点仅供学术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部奥秘所在。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论述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启示一:一个国家如果长治久安,国家不从总体上对人口进行控制是不行的。毕竟国土有限,在特定的生产力条件下所能承载的人口也是有限的。如果任由人口无序增长,那么总人一天会形成人口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恶性循环;而这一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往往是“非有大兵不得减”,而大兵给国家、民族的破坏是难以想象的,特别是在全球竞雄的现代社会,谁内乱就意味着谁不但将丧失对国际资源的争夺权,而且自己的资源也将被外人所侵渔。再说,生产力再发达,能养活的人口再多,人口也不能无限澎胀,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也得给野生动植物留一片天。
事情确实是这样的。因为豪族一般隐匿有大量的地产及人口,这些隐匿的地产、人口都在私门,不对国家税收、军事作贡献,而豪族本身却是国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如秩序、和平、公共工程、社会救济等)的最大得益者。这本身就是十分不公平。如果光是土地兼并,豪族不享有免税、免役特权,兼并并不见得有多大危害,但在中国的传统体制之下,地主的特权是法所明文规定的;不惟如此,地主往往还会利用其强势的地位进行非法的土地兼并,同时却又转嫁应承担的相应负担。如在唐朝实行“两税法”后,一些大地主往往会利用天灾人祸收购自耕农的土地,却又不向国家正式登记过户,而是用双方私契的方式约定。这样,地主得了土地,而国家的税收还是得由自耕农来承担,当自耕农无力负担时,只好成为流民,这反过来又加重了国家维持秩序的负担。因此如果豪族的势力过于强大,则国家的大量资源会落于私人之手,国家的力量会因此而遭到削弱,而国家仍然还得承担起作为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这样,势必会加剧国家力量与国家负担之间的矛盾。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有为之君都会对豪族进行抑制。然而,在国家与豪族地主的博弈过程中,最终的输家却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