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庸思想看待社会工作价值中立

合集下载

中庸心得体会

中庸心得体会

中庸心得体会
中庸,即中正之道,是一种处事思想和生活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庸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中庸教导我们要保持平衡,不偏不倚地处理事务,不过分追求极端,而是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和稳定。

在工作中,中庸让我学会了适度的追求,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而是要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做到最好。

这样可以避免过度压力和焦虑,让工作更加高效和愉快。

同时,中庸也让我学会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保持平和,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个人,不偏袒不偏厚,也不偏激偏激。

在生活中,中庸让我学会了适度的追求,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满足。

这样可以让我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不会因为贪婪而失去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同时,中庸也让我学会了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保持平和,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个家庭成员,不偏袒不偏厚,也不偏激偏激。

总的来说,中庸的价值在于让我们保持平衡,不偏不倚地处理事务和生活,让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只有在
保持中庸的态度下,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和和满足,实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因此,我会继续努力践行中庸的理念,让它成为我的处事准则和生活态度。

价值中立问题的探讨

价值中立问题的探讨

价值中立问题1.什么是价值中立?社工能做到完全价值中立吗?(操作性)答:什么是价值中立:①价值中立最早是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经验科学和价值判断之间应划分明确界线,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既存知识”,它是关于“实然”的知识,另一类是规范知识,即关于“应然”的知识。

一门经验科学不能告诉他人应该做什么,而只能告诉他们他能够做什么,以及在特定的情况下,他希望去做什么。

他认为社会科学是一门关于具体现实的经验科学,它只能以研究“实然”为任务,而不应涉入“应然”领域。

一般认为,韦伯的价值中立观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它要求社会科学家一旦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定了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停止使用自己的或他人的价值观念,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资料,相反地,应当根据资料的指引,从事实资料中概括出结论,而不管研究的结果对自己有利还是不利,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普遍有效性。

第二,强调“事实”’和“价值观念”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存在”与“应然”应该区分,“认识”与评价应该区分。

科学只能认识“存在”,不能评价“应然”。

虽然社会科学有时能帮助人们搞清自己能够或希望做什么,但是决不能劝导任何人应该做什么。

与社会工作更加相关的“价值中立”概念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1938 年在其“来访者中心疗法”中首先倡导的咨询原则。

所谓的价值中立,就是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充分尊重、无条件认同和接纳来访者的价值观,对其思想和行为不做是非好坏的价值评判,不给来访者提供问题的答案,不把外在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强加给来访者,而由来访者自己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并进而最终自己解决问题。

概括地说,价值中立原则就是要求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思想和行为不评价、不指导、不干涉。

我认为,社会工作中对于价值中立的定义与心理学中的定义在含义上基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工作吸收了心理学中的这一定义。

价值中立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价值中立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价值中立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价值中立是一种重要的原则,它强调在处理服务对象问题时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价值中立不仅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还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详细阐述价值中立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挑战和解决方案。

价值中立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处理服务对象问题时,应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服务对象。

价值中立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客观性:社会工作者应客观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不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偏见带入工作。

中立性:社会工作者在处理服务对象问题时,应保持中立的态度,避免对服务对象的情感偏向。

尊重性:社会工作者应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和选择,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们。

增强信任:保持价值中立有助于建立服务对象对社工的信任,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客观分析:价值中立有助于社工更客观地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服务计划。

提高效果:保持价值中立有助于提高服务效果,使服务对象更愿意接受建议和支持。

价值观冲突:当社工与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存在明显冲突时,保持价值中立可能变得困难。

中立性受损:在某些情况下,社工可能难以保持完全的中立,从而导致中立性受损。

筛选服务对象:社工在筛选服务对象时,应保持价值中立,避免因个人价值观而产生偏见。

制定服务计划:在制定服务计划时,社工应基于客观、中立的原则,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以确保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实施服务:在服务实施过程中,社工应保持价值中立,专注于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融入到服务中。

评估服务效果:社工在评估服务效果时,应基于客观、中立的原则,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反馈和变化,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在实际运用中,价值中立可能会面临以下挑战:价值观冲突:当社工与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存在明显冲突时,保持价值中立可能变得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社工应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并尝试寻找共同点和妥协方案。

浅析中庸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借鉴价值

浅析中庸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借鉴价值

浅析中庸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借鉴价值[摘要]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他对我国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今,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和矛盾,面对这些矛盾和突出问题,中共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

而如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构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儒家为实现全社会的文明和谐,要求一切个人与群体以中庸之德,行中庸之道,时时、处处、事事都做到恰如其分、恰倒好处,无过无不及;那么,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是否也能够借用儒家的观点,尤其是中庸思想呢?[关键词]中庸; 和谐社会;借鉴价值The brief analysis doctrine of the meanthought in constructs inharmonious social the model value Abstract:Moderatism is one of the e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has greatly improved politice economy and culture in each dynasty in china .Now,china is in a turning era and is facing a series of trouble and problem .Totransform the situation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announced a great thoughs——to set up a harmonious socialism society, but howto do this is quite a important item .Confucionismin this case ,hold that each indilidual or group of the society should think and do things moderately no matter when .where and what so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want to know whether we can use confactionism.especially moderatism reference when we engage in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nowadays.Key words :Moderatism harmonious society value of using for reference 中庸,也称之为中行、中道,始为孔子哲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后来成为儒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浅析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干预

浅析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干预

浅析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干预作者:李玉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20期摘要:在社会工作中,价值中立被认为是社会工作者应遵循的伦理守则。

但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真能永远保持价值中立吗?本文在于探讨价值中立的现实性与不现实性,以及社工怎样处理好价值中立与价值干预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的帮助案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实现“助人自助”。

关键词:社会工作价值中立价值干预1.价值中立的含义价值中立(Value free),最早源于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的“是”与“应该”的划分。

对于“价值中立”,马克斯·韦伯强调研究的过程中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观察研究分析对象,并认为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进行选择。

涂尔干则认为无论是选题、观察、归纳、分析、预测、检验都须排除自己的情感、道德判断等保持价值中立立场。

因此,韦伯的价值中立是分时间段进行的,涂尔干则是贯彻在整个研究中的[1]。

我国社会工作对“价值中立”的概念的定义是:社会工作者要保持价值中立就是要把价值判断暂时放到一边,即要全面地看待一个人,要看到其长处,而不仅仅是看到其弱点和问题[2]。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中的价值中立是指: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不加入自己任何的感情色彩和主观判断地看待案主,包括其优点及弱点,不对案主的言语和行为等进行指导、判断。

在客观全面地认识基础上帮助案主解决问题,走出困难。

2.价值中立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现实性与不现实性价值中立的现实性价值中立被作为社会工作伦理道德和伦理守则提出来,一些临床社工视价值中立为基本的临床工作原则和伦理原则(西蒙河谷特海尔,1997)。

说明其现实性。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用性专业,说到现实性不可避免的是具体案例。

如一男子在外有外遇,妻子知道后要与其离婚,但男子担心这样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要求妻子暂不离婚。

其价值中立包括实务过程中和案主决定两个方面,从此案例来看,在过程中的价值中立是社工对案主要具有同理心,不能排斥案主,正如一位奉行者提出的专业实践要求“不带有个人的价值观、信仰或批判”去倾听当事人实际上在说些什么(韦伯,1999)。

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中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庸思想的心得,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一、中庸的内涵与特点中庸,即“处于两极之间的正常状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在各种境遇下保持平衡、稳定和和谐的状态。

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不偏不倚”的原则,既不偏向极端,也不偏向过于保守。

它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和处理关系时,要坚持中庸之道,追求和谐与平衡。

中庸思想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人的内外修养:中庸思想认为,一个人的修养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举止,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炼。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中庸之道。

2. 强调道德伦理:中庸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伦理修养,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要坚持道德的准则和原则。

3. 强调和谐与平衡:中庸思想认为,和谐与平衡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

只有保持和谐与平衡,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二、1. 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中庸思想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和谐与平衡,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处理社会问题时,人们应该以中庸之道为指导,努力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避免极端和偏激的行为,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培养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中庸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伦理修养,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要坚持道德的准则和原则。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伦理的缺失和道德沦丧问题日益突出。

中庸思想的倡导者应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推动社会的道德建设。

3. 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庸思想强调人的内外修养,要求人们在修养方面做到内外兼修。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修养,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和表面的成功。

中庸思想提醒人们要注重自己的内心修炼,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中庸中的中道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中庸中的中道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中庸中的中道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中庸一词源自《中庸》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中道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庸中的中道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统一的价值观念中庸强调“君子中庸”,意味着一个人应该保持内心的平衡和谐,同时将其体现在行为上。

在当代社会,因为众多的文化交流、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出现了价值观念多元化带来的问题。

人们在面对我们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时,常常局限于对立和冲突,缺乏辩证和平衡的思考。

然而,中庸的价值观念告诉我们,应该兼容并蓄,求同存异,避免刻板化和极端化的观念,追求人文精神的平衡和谐。

二、处理社会矛盾的智慧当代社会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包括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环境污染等。

中庸思想提供了处理社会矛盾的智慧。

中庸中的“诚意正心”告诉我们,解决社会问题需要充满诚意和正直的态度。

同时,“中得广博,温柔而应物”,意味着处理矛盾需要广博的知识和温和的态度,以求达到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

中庸思想强调通过正确的道德行为来化解社会矛盾,这对当代社会寻求公平、和谐、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践中的平衡考量中庸中的中道思想对于实践中的平衡考量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我们常常陷入极端的做法和思维,难以在复杂的条件下寻求平衡。

而中庸思想强调“中之庸也”,提醒我们要在实践中保持常识和智慧的平衡。

这种平衡不是简单的折中,而是在不同利益、不同力量之间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中间点,以实现不同利益的平衡和整体的发展。

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中庸思想还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启示作用。

当代社会,个人自由和利益至上的思潮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导致了大量的人际关系问题。

中庸中的“诚意正心”,意味着在人际关系中应该保持真诚和正直的态度。

中庸思想强调兼容并蓄,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追求和谐和包容的人际关系。

在当代社会,人们需要通过学习和践行中庸思想,建立起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中庸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中庸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中庸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之一。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发现了其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中庸思想的内涵中庸思想最早出自《论语·中庸篇》,后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中庸思想强调“中”,即“不偏不倚,不过不及”,主张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平衡和和谐。

它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认为只有保持内心的平衡,才能实现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二、中庸思想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中庸思想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选择和冲突,容易陷入极端和偏激的状态。

而中庸思想则告诉我们,在面对各种选择时,应该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不偏不倚地做出决策。

只有这样,个人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立足并发展。

三、中庸思想对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意义中庸思想也对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家庭中,夫妻、父母与子女之间往往存在着权力、利益和意见的冲突。

而中庸思想则告诉我们,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应该保持平衡和公正,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成员。

只有这样,家庭才能实现和谐共处,为个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社会中,不同个体和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冲突和矛盾。

中庸思想则提供了一种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

它告诉我们,在处理社会关系时,应该寻求平衡和和谐,避免过分偏袒某一方,也避免过分压制某一方。

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实现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四、中庸思想对于国家治理的意义中庸思想对于国家治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国家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寻求一种平衡和稳定的发展道路。

而中庸思想则提供了一种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它告诉我们,在国家治理中,应该坚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地处理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

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实现长期的稳定和繁荣。

总之,中庸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庸思想对社会公正的意义

中庸思想对社会公正的意义

中庸思想对社会公正的意义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它强调“中”与“和”的概念,主张在各个方面都要追求平衡,避免极端和偏颇的倾向。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认为它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庸思想强调平衡与和谐,这对于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和观点,各方之间常常存在冲突和矛盾。

中庸思想告诉我们,要避免偏激和极端,要追求平衡和和谐。

只有在平衡和和谐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公正。

例如,在分配资源的过程中,中庸思想告诉我们要避免极端的贫富差距,要追求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权益。

其次,中庸思想注重道德修养,这对于社会公正的实现至关重要。

中庸思想认为,一个人要实现内外的和谐,首先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准则。

只有在道德的引导下,人们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追求公正,才能够在社会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因此,中庸思想对于培养公正的社会氛围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中庸思想注重智慧和审慎,这对于社会公正的实现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庸思想告诉我们,要审时度势,不要盲目追求一己之利,要站在整体和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常常存在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和利益冲突。

只有通过智慧和审慎的思考,才能够找到最合理和公正的解决方案。

中庸思想强调“中道”,这也是一种对极端和偏激的抵制,它要求我们不要过分追求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而应该追求整体社会的利益和公正。

最后,中庸思想注重和谐共处,这对于社会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启示。

中庸思想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观点,要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在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只有通过和谐共处,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公正。

中庸思想强调“和”,这是一种对冲突和对立的超越,它要求我们在不同的利益和观点之间寻求共同的利益和共识,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中庸的价值取向与现代社会发展

中庸的价值取向与现代社会发展

中庸的价值取向与现代社会发展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理念。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中发现了其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中庸的定义、核心思想、价值取向以及与现代社会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庸的定义与核心思想中庸,是《论语》中的一篇篇名,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它强调人的行为应当符合道德的中庸之道,即避免过度和不足的极端行为,追求适度和平衡。

中庸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中”、“诚”和“和”。

“中”是指避免过度和不足的极端,追求适度和平衡。

在行为上,人应当避免过分放纵和过分拘束,而应当追求适度的行为方式。

在思想上,人应当避免过分偏激和过分保守,而应当追求平衡的思维方式。

“诚”是指真实、坦诚和正直。

人应当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坦诚待人,保持正直的品德。

只有真实的面对自己和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和”是指和谐、协调和统一。

人应当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协调的社会秩序,以及统一的思想境界。

只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才能构建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中庸的价值取向中庸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道德修养、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道德修养方面,中庸强调人应当追求道德的中庸之道,即避免过度和不足的极端行为。

在现代社会,道德沦丧、道德困惑等问题时有发生,而中庸的价值取向可以提供一种解决之道。

人们应当追求适度和平衡的道德行为,既不放纵自己的欲望,也不压抑自己的本性,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际关系方面,中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协调和统一。

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紧张、冲突等问题比比皆是,而中庸的价值取向可以提供一种解决之道。

人们应当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网络,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秩序方面,中庸强调社会秩序的和谐、协调和统一。

在现代社会,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公等问题屡见不鲜,而中庸的价值取向可以提供一种解决之道。

中庸的思想与社会和谐

中庸的思想与社会和谐

中庸的思想与社会和谐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深入研究了中庸的思想,并对其与社会和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首先,中庸强调“中”与“和”,即追求平衡与和谐。

中庸认为,宇宙万物都有一个中心,人类应该追求内外之和,身心之中。

在社会层面上,中庸主张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与平衡,以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种追求平衡与和谐的思想,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庸强调“诚”与“道”。

中庸认为,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只有通过真诚的态度和行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同时,中庸还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道德规范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只有人人遵循道德准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另外,中庸还强调“敬”与“义”。

中庸认为,敬畏天地、敬畏祖先、敬畏他人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

同时,中庸还强调义务与责任的履行。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中庸还强调“知”与“行”。

中庸认为,知识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同时,中庸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的来说,中庸的思想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

中庸所强调的平衡与和谐、诚实守信、敬畏他人、知行合一等观念,都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只有在这些基础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能和谐相处,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和谐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利益分配不公、道德观念淡漠等问题,都对社会和谐构成了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从中庸的思想中汲取智慧,积极探索实现社会和谐的路径。

首先,我们应该弘扬中庸的价值观念,树立平衡与和谐的意识。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要追求内外之和,保持身心的平衡。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追求各种力量的平衡与制约,避免出现过分集中或失衡的情况。

中庸对社会变革的启示

中庸对社会变革的启示

中庸对社会变革的启示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也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关于社会变革的启示。

首先,中庸强调“中”和“正”,即遵循天道和人道的中道之道。

在社会变革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利益的冲突。

而中庸提醒我们,要避免极端的倾向,寻求平衡和调和。

这意味着在社会变革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分追求一方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而是要寻找一个平衡点,使得各方能够相互理解、协调和共赢。

其次,中庸强调“诚”和“信”,即诚实和守信。

在社会变革中,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人们失去了对他人和社会的信任,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和动荡之中。

中庸告诉我们,要通过诚实和守信来建立和维护信任。

这意味着在社会变革中,我们应该坚守诚信原则,遵守承诺,不言而信,言而有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再次,中庸强调“治”和“平”,即善治和平衡。

社会变革常常伴随着权力的重新分配和社会关系的重构。

在这个过程中,中庸提醒我们要注重善治,即合理、公正和有效地管理社会事务。

同时,中庸也告诉我们要保持社会的平衡,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社会阶层的过度分化。

只有通过善治和平衡,社会才能够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最后,中庸强调“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恢复礼仪。

社会变革常常伴随着个人欲望的释放和道德规范的混乱。

在这个过程中,中庸提醒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和坚守传统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这意味着在社会变革中,我们应该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文明、和谐和有序的社会。

总之,中庸对社会变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它提醒我们要遵循中道之道,追求平衡和调和;要坚守诚信原则,建立和维护信任;要注重善治,实现社会的平衡;要克制自己,恢复礼仪和道德规范。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够在社会变革中实现长期稳定、和谐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作为传统文化学者,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中庸,并将其中的智慧应用于实际,为社会变革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中庸的思想总结和感悟怎么写

中庸的思想总结和感悟怎么写

中庸的思想总结和感悟怎么写中庸是一种充满智慧和理性的思想,它源自于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理论体系。

中庸思想强调了人的平衡与和谐,追求内外的统一与合一。

在我对中庸思想的学习和思考中,我得出了一些总结和感悟,下面我将以1000字为限,对这些总结和感悟进行叙述。

首先,中庸思想强调了个体的内外平衡。

中庸认为人应该在内心保持平衡,不偏向极端,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这种平衡可以使人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智,从而采取适当的行动。

同时,中庸也强调了个体与外界的平衡。

一个人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这种内外平衡使人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中庸思想强调了道德与行为的统一。

中庸认为人的行为应该与道德准则相一致,即要做到仁义礼智信这些道德价值的实践者。

只有在实践中,道德才能变得有价值,真实和有效。

中庸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是个体在社会中的道德行为,以及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中庸思想告诉我们,在道德和行为之间要取得平衡,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的标准,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此外,中庸思想还强调了知行合一。

中庸认为,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实践的价值。

知识是为了指导行动的,只有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际效果。

中庸思想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将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并通过实践来验证知识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只有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最后,通过对中庸思想的学习和思考,我还有了一些个人的感悟。

首先,我深深地感受到人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存在。

我们既有天性的善良和正直,同时也有贪婪和自私的一面。

中庸思想教导我们要抑制自己贪婪和自私的一面,追求道德和行为的统一。

其次,我认识到中庸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我们需要保持平衡和和谐,追求道德与行为的统一,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中庸观念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推动力量

中庸观念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推动力量

中庸观念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推动力量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强调在各种对立面之间保持平衡和中立,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的研究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庸观念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推动力量。

首先,中庸观念强调平衡与中立。

中庸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阴阳、善恶、动静等。

而中庸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在这些对立面之间寻求平衡,不偏不倚地保持中立。

这种平衡和中立的追求使得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得到合理的调和,避免了极端主义的出现。

在社会中,各种利益冲突、意见分歧等问题都可以通过中庸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从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其次,中庸观念注重道德修养。

中庸思想认为,一个人要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首先需要进行道德修养。

中庸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的修养与家庭、社会以及整个国家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

通过修身养性,个人可以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在社会中起到表率作用。

而这种道德修养的推崇和实践,不仅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也可以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

此外,中庸观念强调智慧的运用。

中庸思想认为,一个人要实现智慧的运用,需要具备全面的思维能力和辩证的思考方式。

中庸思想强调“中正”,即避免极端和偏执的思维方式,而是要能够在复杂的问题中保持冷静、客观的思考态度。

这种智慧的运用可以使个人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避免冲动和盲目行动,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中庸观念强调儒家伦理的实践。

中庸思想认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而儒家伦理就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使得人们能够在社会中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社会网络。

中庸思想强调仁爱、忠诚、孝敬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的实践可以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中庸观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对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推动力量。

中庸读后的读书心得

中庸读后的读书心得

中庸读后的读书心得
《中庸》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的经典著作,它对于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在阅读《中庸》的过程中,我深受其思想的影响,也对自己的人生和处世态度有了更深刻
的认识。

首先,《中庸》强调了“中”这一概念,即“中庸之道”,意
味着“中正而不倚,中立而不偏”。

这告诉我们要在人生的道路上
保持平衡,不偏不倚,不要过于极端,也不要失去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这对于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心态的平和和坚定有着重
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中庸》强调了“诚”和“信”这两个重要的品质。


者认为,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做人的根本。

这提醒我们要做一个真诚、守信的人,不要轻易违背自己的承
诺和信念,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和事物。

最后,《中庸》还强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即要以中庸
之道来治理国家,平衡各方利益,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这对于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也有着启发的意义,
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他人,以和谐的方式解决矛盾和冲突。

总的来说,《中庸》是一部具有深刻智慧和哲学思想的著作,它对于我们的人生和处世态度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践行其中的思想,以更平和、真诚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也希望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发挥中庸之道的精神,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庸心得体会

中庸心得体会

中庸心得体会
中庸,是一种处事态度,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做人态度。

在现
代社会中,中庸的精神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在我看来,中
庸的心得体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庸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
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会面临成功和失败的考验。

中庸的
心态能够让我们保持平和,不被外界的风风雨雨所动摇,保持一颗
平常心,不骄不躁,不慌不忙地面对一切。

其次,中庸是一种均衡的态度。

生活中,我们需要在各种事物
之间寻求平衡。

中庸的心态能够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找到平衡,不偏不倚地处理好各种关系。

再次,中庸是一种包容的态度。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需要学会
包容和谦逊。

中庸的心态能够让我们保持谦逊和包容,不自以为是,不轻易与他人发生冲突,能够容忍和体谅他人,以宽容的心态对待
一切。

最后,中庸是一种稳健的态度。

在做任何事情时,我们需要保
持稳健的步伐,不慌不忙,不骄不躁。

中庸的心态能够让我们稳健
地前行,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动摇,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总之,中庸的心得体会是一种平和、均衡、包容和稳健的态度,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准则。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中庸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以均衡的态度处理各种关系,以包容的心
态对待他人,以稳健的步伐前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
的社会中保持清醒和理性,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庸之路。

中庸思想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读《中庸》有感

中庸思想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读《中庸》有感

中庸思想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读《中庸》有感冷亚琼【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1页(P98-98)【作者】冷亚琼【作者单位】河南省淮阳中学富洲部高二2班【正文语种】中文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几千年的主流思想,早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明,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中庸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中庸思想以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精神内涵,让众多志士仁人“欲罢不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二十一世纪这个新的时代下对个人、社会、国家提出的要求,与“中国梦”紧紧相连,更与当今时代息息相关,是中国思想方面的时代先锋与号角。

这一古一今,一传统一当代,看似毫不相关的思想,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整体结构上看。

中庸思想虽博大精深,却也不外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个方面,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都是由小及大,由部分到整体,层层深入推进。

就像《中庸》中说的:“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这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与当代的由小事做起的理念不谋而合,正是从个人到社会,再从社会到国家的思想体现。

从具体内容上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庸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更为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看似空洞的中庸思想的细化与“平民化”,为中庸思想注入了时代的活力,更明确了人们该做什么、怎么做。

中庸思想是价值观的一个思想本源,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在内容上中庸思想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首先,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是爱岗、敬业、诚信、友善。

现在最常提的就是理性爱国,就是不走极端,实际上就是中庸思想。

一味的崇洋媚外,甚至沦为汉奸、卖国奴的有之,抵制日货、砸烂日本车的有之,这都不是理性爱国,就走了极端,背离了中庸之道。

敬业是最自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中庸》中曾提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是指做人要踏实于本职工作,现在有的年轻人工作时三心二意,隔三差五的跳槽,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踏踏实实地工作,这也违背了中庸思想,只有每个人都能敬业,社会的大机器才能安稳的运行。

中庸哲学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中庸哲学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中庸哲学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也是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强调“中道”、“中立”、“平衡”,主张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和谐的统一。

中庸哲学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首先,中庸哲学对于当代社会的政治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各种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时常出现。

中庸哲学提倡“中立”和“平衡”,强调政治的稳定和和谐。

在政治决策中,我们可以借鉴中庸的思想,避免极端化的政策,尽量寻求各方面利益的平衡,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中庸哲学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道德困境和伦理挑战。

中庸哲学强调“中道”,提倡“不偏不倚”的道德准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遵循中庸的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不偏不倚地处理各种道德问题,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中庸哲学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人际关系的问题,如家庭矛盾、职场纷争等。

中庸哲学提倡“和谐”和“平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中庸哲学,秉持“中道”的原则,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以平衡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中庸哲学还对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具有启示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经济发展常常伴随着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中庸哲学强调“节制”和“平衡”,提倡合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借鉴中庸的思想,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性。

总之,中庸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政治、道德、人际关系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运用中庸的思想,将其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庸思想看待社会工作价值中立作者:刘怡宏来源:《报刊荟萃(上)》2018年第01期摘要:价值中立缘起于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由韦伯整合并正式提出。

这一原则自提出之日起便兼具荣誉与批判,既成为认同者追寻的公理,也成为反对者讨伐的对象,综合来看,对价值中立争议的本质是对在实践中如何实施这一思想并保证社会学科科学性的争议,即理论与实践怎样结合的争议。

儒家学说的重要思想“中庸之道”提倡:知行合一,用中适时,本文从这一角度认知价值中立,承认其科学性并指出其限制性,寻求社会工作中以中庸思想为指引的适度的价值中立实践应用。

关键词:中庸思想;价值中立;实践应用自春秋以来,儒家思想便对整个中国的政治治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由孔子提出并由儒学后人归纳澄清的“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更是对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行事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中庸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看待事物的认识论,同时是一种处理事情的方法论。

这种本土文化、本土思想会使我们与西方学者看待同一问题时产生不同的观察角度,因此,选择中庸思想来看待“价值中立”这一争议已久的问题,可以避免极端化,从而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一、简述中庸思想与价值中立争议提到中庸思想,首先要先理解中庸的含义。

《论语·雍也》中首次提出“中庸”一词:“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意思是中庸是最高尚的道德素养,但人们已经很久不能做到了。

黄伟从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三方面对中庸进行解读,认为中庸并非折中主义,“而是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矛盾的对立统一的一种和谐状态,”[1]而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的方法便是用中适时,避免过而不及。

漆侠通过梳理儒家中庸思想发展脉络,从孔子到韩愈、李敖,将中庸思想从方法论上升到世界观的角度,认为孔夫子的中庸思想实际上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

而中庸的最基本方法,即是孔夫子所说的,“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以反对“过犹不及”。

刘红丽通过解释“中”、“庸”二字,认为“中庸”的含义是做事中正、不偏不倚以达到中和的状态。

“中正是达到中和的手段和方法,中和是中正的目的,中庸为中和之义。

”不同学者对中庸虽然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角度,但其核心思想均是一致的。

我认为,中庸思想其实反映了孔子从道德到政治,从理性到艺术等多方面的一种人生思考,是一种以辩证的思想,其本质用一个词概括即为“适度”。

中庸思想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承认矛盾所在,其追求的适度是一种达到对立统一的和谐状态,是一种促成大同的途径。

其传递的理念是,无论是待人处事还是认知事物,都应该把握好“度”,要节制,而不能极端,不能绝对主义。

其主要特征就是随时而中且中立而不倚,即要审时度势、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又要无过无不及,处在一种恰到好处的位置,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仁礼合一以及诚明合一的状态。

这对于认知“价值中立”,解决价值中立的争议问题将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

价值中立的思想根源来自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义,最初的价值中立处于一种绝对化的状态,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完全等同起来,认为社会科学也应该按照自然科学一样,以客观为基础,“只说‘是什么’,不说‘应该是什么’,只作‘事实判断’或‘实然判断’,不作‘价值判断’或‘应然判断’。

”这时期的价值中立是以价值无涉为原则底线,坚决排斥一切主观色彩的判断。

但由于其忽略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的特殊性,忽略了社会科学的研究主体与客体都是兼具主观色彩的客观事实,从而受到后期学者的批判。

后由韦伯提出并整理出的价值中立已不是如此断然的态度,韦伯对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均采取肯定的态度。

首先,他承认社会科学内不可避免的价值选择,从研究问题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解释与分析到最终成果的运用,都避免不了主观意识的“选择”。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的价值中立主要便有两重含义:一是课题在选择结束后,研究者需要将个人价值放在一旁,按照事实材料进行研究;二是“将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区分开来,把事实判断作为科学基础,而不能从事实判断推论出价值判断。

”可以说,价值中立是最饱受争议的社会科学的概念,对其维护者有之,如李金在一篇名为《为“价值中立”辩护》的文章中指出价值中立既是可行的又是无害的。

对其批判者亦有之,如郭星华在《也谈价值中立》一文中强调“在科学研究中纯粹的客观性是不存在的。

”但随着对价值中立这一问题的争议,人们对其的理解也愈加清晰,那种绝对主义的维护和完全的反对的观点在逐渐消失,如今多数学者是秉持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

既能看到在价值中立下研究的科学性,又能看到社会科学的主观限制性,因此便有周晓虹在《再论“价值中立”及其应用限度》一文提出的“有限度的价值中立”的看法。

这与儒学思想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在此我将更加细化地从这一角度对价值中立进行解读。

二、以中庸思想理解价值中立在上文中已经指出,中庸思想追求的是一种适度,反对过犹不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中庸的解释是:“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我认为,这其实就是我们看待“价值中立”应有的态度。

既要肯定价值中立的贡献,发挥其优势,又要指出其弊端,减少其劣势对社会工作的限制。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价值中立”所带来的贡献。

这种实证主义的思考方式,将社会科学从一种形而上学的框架中解脱出来,真正独立成为了一门科学。

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理性思考模式,它所提倡的在实际工作中不加以价值判断、价值干涉是有其道理的。

在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中,价值中立的观念可以使我们有效地避免进入操纵、家长作风、移情与反移情等误区。

社会工作者尽量在工作中遵循价值中立,当面对一些违背在其日常生活中所坚持的价值原则的案主时,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案主加以更多的接纳与尊重,这样对社会工作的开展将有很大益处。

所以,我们必须肯定“价值中立”所提供的理性视角。

即便是在社会科学这种人文学科内,理性思维同样有其闪光点,而价值中立无疑是社会工作诸多价值、伦理判断中理性意味最浓的观点。

这大概也是其出现在人文学科内会显得格格不入的原因所在吧。

同时,价值中立强调事实重于价值,这尤其应该体现在研究过程的解释与分析中。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社会工作有自己所遵循的价值标准,社会工作者在做一项研究之前也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但一旦我们真正涉入到一项调查,我们就必须先放下自己的主观意识,即便所出来的结果和我们预想的完全不一样,我们也必须遵循真正的事实。

有人会说,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看到的事实未必就是真正的事实。

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状况,但这也正是社会科学的魅力所在。

它与物理、数学不同,没有最终“真相”这种定论,所以不同的学者可以对同一事物进行研究,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但这种结论必定是以他自己看到的事实为基础,而非以其个人好恶而得出来的。

这便是坚持价值中立的好处,它可以使我们从多个角度理解同一项研究、同一个调查。

社会学经典著作《街角社会》可以说是很好地遵循了价值中立原则,作者在介入贫民窟进行调查时,并没有事先设定这里的青少年都是问题少年,这个地区就是混杂的问题地区,而是带着公平客观的角度开展研究,而其最终得出的结论与之前人们对这里的普遍认知完全不同:这是一个有着其运行结构的地方。

作者正是凭着价值中立的原则才能够从另外的角度剖析并呈现给大家这个所谓“问题地区”的真实面目的。

在肯定了价值中立的贡献之后,我们同时要看到其存在的限制性。

不偏不倚,正是中庸之道的认知方式。

价值中立所追求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是一种纯粹理想状态下的存在,它忽略了社会科学的主观性。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最大的不同在于,研究的主体与客体都是“人”,人是有自己的思维判断、价值标准、情绪变化的,人并非数字、机械,所以无论何时都不可能出现完全的价值无涉。

可以说,在提倡价值中立的说法过程中,也已经包含了一种价值主张。

而且,社会科学面临着秩序、制度、研究对象等多方面的变化,一旦缺乏价值导向会使整个社会群体都处于一种迷茫或者混乱的状态。

而对于社会工作而言,价值与伦理是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的一种方向指引。

同时,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进步,我们的价值观念也会随之有所改变。

因此,极端的价值中立并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2014年世界社工联合大会对社会工作做出了重新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职业,是促进社会改变和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赋权并解放人类的一门学科。

社会工作的核心准则是追求社会正义、人权、集体责任和尊重多样性。

基于社会工作、社会学、人类学和本土化知识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使人们致力于解决生活的挑战,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在这一定义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社会工作是具有实践品质的,因此在“不过不及”地认识了价值中立之后,如何很好地将其运用到社会工作实践中,既发挥出其优势并保障本专业的科学性,又能不受其限制发扬专业的人文特性,将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

三、社会工作“价值中立”实施中庸之道不仅仅是一种认知事物的态度,同时也是一种行事方法。

它提出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仁礼合一”以及“诚明合一”是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亦提供了做事方向。

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对价值中立的运用便可以中庸之道为指导。

仁礼合一是基础。

孔子的核心思想便是“仁”,其含义为对生命的珍爱,对他人的尊重。

社会工作以“案主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核心价值观与儒学的“仁爱”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礼”指的是一些规则、规范,是一种外在束缚,亦是达到“仁”这一目标的手段。

社会工作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也有相应的伦理守则、机构规章等制度性要求,如对待同事要团结合作,对待案主要保密接纳等等,这便是礼的一种体现。

因此,在社会工作中发挥价值中立首先要以“仁礼合一”为基础。

也就是说,我们进行调查、研究,或个案、小组、社区工作,首先要保持一份对调查客体或案主的“仁爱之心”,不戴有色眼镜看人。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经历,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无论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怎样的形象,都是有其原因的。

作为社会工作者,总会面对一些不那么光鲜亮丽的景象,这时我们的心境就变得非常重要。

比如,当我们的案主是一名性工作者时,其工作性质与社工的价值认同虽然有冲突,但作为一名专业人员仍应该保持“仁礼合一”基础的价值中立。

“仁礼”会让我们用尊重、理解的态度面对他,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亦有选择的无奈,用宽容与爱同案主接触,有利于与之建立信任的关系,使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而价值中立则可以使我们用更理性的角度认知工作,认知不同的行业,发掘背后存在的制度、文化、个人经历的原因。

知行合一是途径。

“知”即是一种理论、知识,这是硬件储备,对“价值中立”思想有正确的理解即为“知”;“行”则是一种实践运用,将“价值中立”运用到社会工作中即为“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