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考改革的规律和动向,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对策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究与思考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究与思考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实行了新的高考政策。
新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考查。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高考需要。
文章分析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针对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究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新高考背景下,不同科目的考核标准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讲课的方法主要是单方面进行灌输,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为了适应新高考要求,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分析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针对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弊端.捍由方日应的改革措施。
1.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首先,教师可为学生搭建一个历史知识学习平台,通过这个学习平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内容。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考历史题目逐渐由传统的提问式题目转变为以图片材料为主的新型线索题,学生需要自行理解题目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对题目进行深入分析,根据题目中的线索推断出题目蕴含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人物等相关内容。
这种新型的题目可以检验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以及文字分析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开放性氛围的历史课堂。
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进行思维上的碰撞。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历史试题已经逐渐向口语化发展,题目通俗易懂,更加生活化,目的是将学生从书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历史世界,将历史知识融入生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再次,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与优势,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与此同时,新高考支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不应是单一的、枯燥的,而应是丰富多样的。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近年来,随着新高考制度的逐渐推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和变化。
为了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针对新高考改革的特点,我们要重构历史教育目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历史学科不能仅仅强调教授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和灌输。
而在新高考下,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能力。
要加强历史教材的研究和教学设计。
为了适应新高考要求,我们需要对历史教材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调整。
教师需精心选取优质教材,将历史知识有机结合,注重教材与学生实际的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要注重历史课堂的互动与合作。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思辨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要加强历史课堂的评价与反馈。
新高考下,评价和反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新高考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 . 7新高考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大庆市第二十四中学于娇2021年9月15日,黑龙江省政府发布了《黑龙江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新高考),黑龙江省成为全国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
2021年,我省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正式进入“3+1+2”的新高考模式。
2024年起,我省高考将使用全国卷,不分文理。
考生以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自身特长等为主要依据,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在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任选两门,也就是“3+1+2”中的“1+2”。
历史成为高考中“二选一”的学科,这必将对初中历史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新高考政策会对初中历史教学带来哪些新的变化?本文将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对如何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和怎样做好初高中历史学科有效衔接进行探究。
新高考将对大庆市初中历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历史成为新高考中“二选一”的科目,这会对学生及家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调查,在前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中,各地市中考方案都有对应的改革或调整,历史学科在中考中的分值比例有所增加,初中历史学科在中考中的地位有明显提升。
如广东省广州市增设历史为闭卷考试,分值为90分,深圳市将中考历史分值从30分提到70分。
就东北地区而言,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历史学科分值由60分提至70分,大连市中考历史学科分值由10分提至70分,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的中考历史学科分值均为60分。
目前大庆市中考历史学科分值为30分,并在初三年级进行结业考试,整个初四学年并未开设历史课程。
结合全国各省市的做法,很显然大庆市目前的中考方案并不能适应新高考,笔者认为大庆市新中考改革方案会很快出炉。
同时目前初中历史课堂现状也不能满足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初中历史课堂应进一步优化。
新高考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大庆市初中历史学科必然要迎来新的变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面临新的挑战。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及实践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及实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1年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如何全面落实历史课程总体目标,成为每一历史教师的第一要务。
目前,反观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情况极不乐观。
尤其是县域中学,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历史基础薄弱,没有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主动性不强,再加之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历史教学仍然停留在死记硬背上,而忽视了大观念引领的单元教学法的重要性,导致高中历史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健康发展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准绳,开拓历史教学的新途径以浙江、上海、福建等新高考改革先进省会学校历史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为样板,以我县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为依托,全方位多渠道的地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开发符合学校实际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打造富有特色的历史学习文化。
二、借好课改“东风”,紧跟新高考综合改革步伐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抓手,着力推进县域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改革,努力提升历史课堂效益,构建浓厚的历史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开展多彩的历史文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使学生的历史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为学生的高考铺路, 为学生历史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三、制定详实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措施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把新高考下县域普通高中提升历史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对策研究与素质教育密切结合,且把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促进县域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健康发展。
第二,从县域普通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现状与课堂实际入手,调研分析制约历史课堂效率的因素,充分发挥教育发展共同体学校作用,开展高质量连片教研活动,促进优质资源融合,打造新高考育人目标下的有效课堂。
浅议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三历史教学
2016届高三学生是上海市实行新高考改革后的第一届。
在新高考模式下,历史由原来的加三科目转变为等级考科目,周课时从原来的每周连加课一共10节减少到每周4节,等级考时间也由原来的六月份考试提前到了五月,分值由150分转变为70分(合格考40分、等级考30分)。
在新高考模式下,很多学生认为不值得投入过多的精力去钻研和学习历史。
如何在此种情况下提高高三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一、紧抓核心史实随着新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已有很大的突破,但学生对历史概念、史实不理解、模糊、张冠李戴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2017年上海高考二模考试浦东卷中有一题:“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据此,中国抗战应始于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九运动,C 、七七事变,D 、八一三事变”。
这题考察的是四个核心史实,但在考试反馈中此题的得分率偏低,从中可以体现出学生对这四个核心史实辨识不清,这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核心史实讲解不到位而引起的。
很多教师的意识往往偏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对核心史实的夯实。
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不同在于,历史在讲过去的事、过去的人,而这些事和人是由一个个史实所构成的,如果忽视史实所构建出来的知识体系,就如同是海市蜃楼,不堪一击。
据此,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就必须重视历史史实,只有掌握丰富的历史史实,才能在丰繁复杂的历史长河中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如何让学生在时间短、课时少、内容多的高三学习中,不被海量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枯燥干瘪的历史信息所困扰,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例如,在讲到苏俄时,我分别在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斥苏俄等多个方面尽可能地不断重复,加深学生对这一核心史实的印象,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还要加强历史史实之间的联系。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及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1-04-12T15:20:22.7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第1期作者:焦红芳[导读]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行,选课走班已经成为高中教学管理中面临的重点课题焦红芳云南省红河州路西县泸源普通高级中学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行,选课走班已经成为高中教学管理中面临的重点课题,学生在参加高考的时候需要在历史及物理学科中选择一个,这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工作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改进并优化教学模式,更好地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水平,便成了很多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问题;策略自从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便拉开了帷幕[1]。
很多地区开始实施“3+1+2”的高考模式,也就是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之外,学生需要在历史和物理中选择1个科目,还需要在化学、生物、政治以及地理中选择2个科目参加考试。
这种高考模式对于原有的课堂教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成为了一种教学趋势,而其中的教学管理问题成了学校相关管理者们思考的重点。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者而言,如何有效改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等问题,都是当前应当重点研究的课题,也是本文接下来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受传统观念影响比较严重,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对于科目的选择依旧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特点,即很多学生因为历史学科就业困难而不去选择[2]。
其次,从学生需要选择的所有科目来看,与历史组合而成的学科可以分为史化生、政史地、史生地等六种组合模式,选择不同组合的学生数量会有很多,所谓“众口难调”,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高考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教学中,可以将中国的洋务运动、1861 年俄国改革及日本的明治维新 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来更深刻的理解结果的异同。 中国洋务运动最后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并没有逃脱任人宰 割的半殖民地国家;日本明治维新通过武装倒幕基本肃清封建幕府势力, 实行了比较全面和广泛的改革,结果使日本走上强国之道;1861 年的俄国 改革,虽然将封建农奴制进行了废除,但是改革并不是很不彻底,农奴制的 残余势力减慢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个国家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对新旧两种制度所持的态度不同。
高考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龚玉文
( 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高级中学 )
近几年,伴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创新,复习高三历史课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如今的改革力度。 高考改革不断发展的新 要求,需要中学关于历史学科的教学改变及调整旧的教学模式 、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高三复习的效果 。 针对目前的状况,分析了高考改 革下历史学科的调整及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
3 .要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带来的意义 、发挥的作用或产生的影响 目前的中学历史教材,受到篇幅或者是别的原因的影响,对大多数重 大的历史事件及现象的意义的评述都比较的概括及简要,只是概括了一个 或者几个方面,还是不够全面。 针对这个状态,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上教师 应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作用及影响进行深刻的挖掘及补充,以便能 够帮助学生准确的,全面的认识事件的意义、影响。 比如,在枟 中国古代史枠 这本教科书里,对商鞅变法运动的评价是这样概括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的 封建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七个诸侯国中,秦国一步步上升成为实力最强 的国家,但是,这样的评价并不能使学生看到并了解变法的不妥。 所以,教 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要对课堂内容予以更加充实的补充,针对商鞅变 法的影响全面的讲述给学生,说明这场变法是违背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规 律的,同时也减缓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还有,如世界史教科书里对枟 苏 德互不侵犯条约枠 的评价,只评价条约宣布了英、 美、法之间推 行的绥 靖政 策正式破产,对该条约产生的不良影响及后果的评价是概括的、片面的、有 所偏颇的。 遇到这种情况,历史教师在教学里便要进行补充,适当的拓展 延伸会增加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更好地掌握重点及难点 。 4.将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让学生对历史内容进一 步理解 在完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讲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共同总结一下历史 在这一阶段发展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方面,南方经济一直处于迅速向前发 展的状况,经济水平也逐渐赶上了北方的经济水平,我国经济中心也在从 北方逐渐向南方转移;政治方面,封建国家是分裂的阶段,不断战乱的同时 也为统一提供了前提因素,这为后来隋的统一准备了一定的条件;民族关 系方面,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民族融合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阶段,但同时这 一阶段的民族斗争、矛盾也是非常复杂又尖锐的。 三、提高 历史教学的提高主要是针对一些历史现象及历史事件的理解进行提 高,将这些理解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来 分析、判断并理解历史。 历史基本理论已经是如今高考命题的必考部分, 这也是高考命题改革并发展的基本走势。 所以,中学历史教学要逐步加强 对基本理论的教学,并用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解决历史命 题,逐渐适应高考发展的趋势及要求,不断地提高历史学科的理论高度。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要通过“ 拓宽、挖深、提高” 的方法,不断适应高考的道 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随着新高考的推行,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知识和教学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和选拔,引进优秀的历史教师,加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学校应该为历史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包括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和教研机构的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
要优化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教材内容准确、生动有趣,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教材的编写和修订,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趣味性。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
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历史学科是一个传统学科,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我们也要注重历史文化的创新,让学生了解和参与当代历史科技文化的发展。
通过多种方式,如博物馆参观、实地考察、社区活动等,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
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教学。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加强与语文、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使学生能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
我们也要注重历史学科的跨学科拓展,将历史知识与艺术、科学、经济等学科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有效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教学。
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高考改革下对历史教学的思考
•讓础字餌新高考改革下对历史教学的思考王敬民(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山东.聊城371500)摘要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学生在高考科目的选择上更加自由,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外,剁余学科不 再按照文理划分组合,学生可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及兴趣,选择其中的三科作为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
在此背 景下,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历史教学和学习,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做出相 应的改变。
鉴于此,本文试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与学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教学新高考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 xnki.kjdkz.2021.03.054Thinking about History Teaching under the Reform of the New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W A N G Jingm in(Liaocheng N o.l Senior High School,Liaocheng,Shandong371500) Abstract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plan,students have more freedom in the choice of subject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Except for Chinese,mathematics and English’the remaining subjects are no longer divided and combined according to arts and science.Students can choose three of them as the subjects of academic level and other level examin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own subject advantages and interests.In this context,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history examination.For his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teachers and students must make corresponding changes.In view of this,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for reference only.Keywords history teaching;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countermeasures新高考改革,意味着非语数外学科将以学业水平等级 考试的形式被安排在语数外高考之后进行。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作者:翟晓亭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36期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已经启动,根据甘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甘肃省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高考综合改革的科目组合为“3+1+2”模式,届时参加高考的考生将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为首选科目,方案的出台将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产生深刻影响。
“3+1+2”模式的正式开启,历史学科成为首选科目,势必给整个高中历史教学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变化,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任务面临新挑战,教师和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困惑,解决这些问题是顺利备战高考的开始。
面对新高考,学生和教师分别存在哪些不适应症状,需要高中历史教师认真思考。
只有认真分析和研究新教材,对照新课标,以问题为抓手,切实改变课堂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生学习历史课程的针对性,才能为更好地应对新高考改革做足准备。
一、高考综合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新高考涉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方式、考试评价方式和高考形式、招生录取等方面,新高考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改革,文件的发布和政策的出台将深刻影响高中课程教学。
根据《方案》,甘肃省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从价值取向来看,新高考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为最高指标,学校应建立并规范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于高中教师来说,应当树立并坚持“以人为本”和“尊重教育规律”两大取向,给予所有学生同等、无差别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应尽早适应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树立新目标、应对新挑战。
总之,高中教师和学生应跟随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更新理念,摆正心态,努力实现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改革之间的有机衔接。
二、高考综合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问题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正式生效之后,参加高考的学生需要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一门,并且不再分文理科。
新高考改革下历史学科遇到的困境与对策
新高考改革下历史学科遇到的困境与对策随着我国高考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高考题型、高考模式以及高考内容等均在不断变化发展中。
特别是高考试题近年来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高考题型的新颖度上升,并且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在历史学科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高中历史教育处于高考改革的转型阶段,因此也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转变高中历史教学思路与策略迫在眉睫。
标签:历史学科;高中;高考改革;困境;策略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于学生知识的考查形式和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适应新高考改革政策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需要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进行转变。
特别是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改变教学思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历史课程的全新教育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于生活,突出历史课程的时代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历史学习精神,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历史学科面临的困境(一)学生层面的历史学科困难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并且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
学习方式较为传统,学生缺乏良好的探究精神,不少学生都认为历史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枯燥无味,学习历史知识就等于背书。
但由于历史学科是高考考试科目,因此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又不能忽视,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依然延续着应试教育的习惯,在学习中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和任务布置,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因此使得高中历史教学面临困境[1]。
(二)教师层面的历史学科困难新课程改革在江苏已经实施多年,然而仍然有不少高中历史教师依然未能更深入透彻的理解高中新课程理念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权威标准。
并且认为历史教学的目标和服务对象均是高考,将高考作为教学中的核心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随着新高考的实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以下是几点有效的对策。
可以通过引入案例教学的方式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是以实际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在新高考下,历史课堂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案例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掌握历史知识,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之中。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将各类历史文献、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能够直观地感受历史。
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座谈会、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共同探讨历史问题,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新高考下,历史课堂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辨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引导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新高考也即将实施。
在新高考下,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引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历史教学普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而在新高考下,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加强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的学科,但它也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可以将历史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在教授中国近代史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近代历史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对于现实生活的影响,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新高考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历史素养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历史素养不仅包括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包括历史思维方法和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可以通过组织历史实践活动、开展历史研究课题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历史的研究与实践中去。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批判性思考和价值观判断能力。
为了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采取引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强调历史的跨学科性等策略。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随着新高考的实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历史任务,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要注重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历史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中的内容,而是要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历史问题,通过开展小型研究课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要注重历史课堂教学的跨学科整合。
历史课堂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互通有无,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视角。
历史与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文献阅读、地图分析、政治论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整合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与美术、音乐、英语等学科进行协作,通过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英文报告等形式,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历史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历史学科庞大而广泛,课本所能包括的内容有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历史相关的书籍、纪录片等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研究。
教师还可以开设历史研究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水平。
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对策来提升教学效果。
高考试题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策略
高考试题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策略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高考改革的全面发展,高考模式、高考内容、高考题型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尤其是近几年的历史高考题,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考试的中心转向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的考察,体型也非常贴近实际生活。
接下来,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简要论述高考试题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考;历史教学;改革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于老师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标准。
现阶段的历史教学,正处于传统的教学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的转型期,积极地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和推行,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所面临的的、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历史教学应该立足社会实际,突出时代感和反应社会生活高考改革之后,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考试的中心转向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的考察,体型也非常贴近实际生活。
“社会史观”“近代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对于这四大历史观的考察非常突出。
同时,还注重与新的社会热点的融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历史学的新方向和新发展。
比如说,在2012年的高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柏拉图和孔子的比较,这道题目实际上考察的就是个体素养与和谐社会化的相互融合。
科举制这道题目,就是变相的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高考。
市长畅想这道题目,实际上就考察了“城乡”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历史试卷中,有很多古代人类对于历史社会生活的说明,这也反映出了命题者对于文明史的理解和认识。
不仅包括历史通史等相关的内容,还包括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等许多领域,从历史的发展中,我们完全可以体验到中华民族为了民族发展、民族近代化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史为鉴”,正确的引导学生们应用历史史观和心态去分析看待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时政热点,从而大大缩短现实社会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另外,高考试题还注重对学生们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察,目的是为了选拔更加优秀的学生。
历史(心得)之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改革
历史(心得)之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改革历史(心得)之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改革历史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更能够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指引和启示。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历史教学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改革的角度,探讨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高考的改革。
首先,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日益丰富多样。
在过去,历史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学生需要背诵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扩展。
现在,中学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除了需要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外,还需要学会分析历史原因、推断历史结果、思考历史影响等。
这种内容的改变使得中学历史教学更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也在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发生了变化。
老师们不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老师会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此外,老师还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
然而,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进行,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日益提高。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应对高考的改革成为了当前的重要问题。
首先,教师需要熟悉高考的最新要求和考点,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备考计划,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年高考试题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熟悉考题的出题方式和解题思路。
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历史研究和写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
综上所述,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改革密切相关,互相影响。
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的变化使得学生更加喜爱历史学科,并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高考改革则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和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有效的对策。
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教学效果。
新高考将历史考试的形式由传统的笔试改为了上机考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来展示历史文物、历史地图、历史视频等资源,让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自主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来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新高考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通过让学生组织讨论、研究,提高学生们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历史研究小组或社团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他们的历史研究兴趣和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历史文化体验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新高考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等实地考查的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历史文化,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和历史记忆。
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历史剧、历史展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对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的了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历史情感和责任感。
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新高考重视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江苏新高考方案对历史学科的影响及其教学策略
11摘要:高考的新改革方案对历史学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历史学科在以往人们的印象中是“小科”而不被重视。
在新的环境下,历史学科的地位明显提升,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要根据现实与时俱进。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总结,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江苏新高考方案历史影响策略高考是深受全国家长和学生热议的话题,在中国,每一次高考改革都牵动着每个家长和学生的心,高考改革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历史学科在新改革新形式下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就改革后的历史学科会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新改革下的历史学科的变化江苏省作为教育大省始终是高考改革的先锋,在经历“十年四改”后,江苏省迎来了第五次改革。
这次改革改变了原来的“3+X ”的模式,改用“3+3”模式,前面的“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是学生的必考科目,这与以前的考试没有变化,后面的“3”是指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技术七门学科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择三门进行考试,并且选考科目有两次考核机会,选其中更理想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成绩。
这种模式打破了以往的文理分科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在新改革下的历史学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以往的历史学科被大家称为“小科”,由此就可以看出大家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再加上初中阶段一些地区并不把历史学科作为中考的科目,导致学校分给历史学科的课时很少,往往集中在下午学生思维最不容易集中的时候。
但在新改革的新形势下,历史学科的地位提升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考试科目,历史学科作为选考科目之一,其地位有显而易见的提升。
有许多学生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对历史课程兴趣缺缺,甚至厌恶历史课程。
其原因在哪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的讲课内容是根据考试内容来的,其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取得好成绩。
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历史教学方法探索
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历史教学方法探索摘要:历史教师在探索历史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那就是素质教育的思想。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把历史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的网络体系,让学生能够把握历史知识的阶段特征及其历史定位。
关键词:思维训练学科综合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的考试除了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以外,高考试题的设置更注重了它的综合性,及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它常常会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以热点问题为载体,以综合能力为考查重点,以主体历史知识为主要考查范围,挖掘隐性知识,并揭示专题(政治、经济、文化等)间的隐性和显性联系。
希望通过试题考查学生是否熟悉了所学历史知识的全貌;是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唯物史观,多角度、多途径阐释历史,分析因果关系,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典章制度,创造性地借鉴历史,解决实际问题。
在试题中也体现出了对现代意识的强化,及人类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理解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遵循规律发展历史的原则。
历史学科考试的这种命题趋向,就要求历史教师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去探索新的历史教学方法。
我认为历史教师在探索历史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那就是素质教育的思想。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把历史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的网络体系,让学生能够把握历史知识的阶段特征及其历史定位,同时还要强调以下几点:一、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
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遇见过真正的探究性问题,只有肤浅的设问,亦或是令人头痛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问题。
我认为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有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愿意去深入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高考改革的规律和动向,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对策‚3+X‛高考改革自1999年正式启动,历经7年时间仍不断地深化,不断地向教育的本质规律靠拢。
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普通高中的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深入地研究高考命题的特点,把握高考改革的规律和动向,更新教学理念,调整和改革自身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本着这一想法,笔者谨从历史学科出发,对2002年至2005年的四套高考题(2002年‚文综‛全国卷、2003年‚文综‛全国卷、2004年‚文综‛全国卷-老课程、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并对今后的历史教学改革作了一些思考,以供参考。
近年‚文综‛高考题的特点总体上来看,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测试题均以《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制。
其试题内容、试题结构、命题设计、学科渗透、价值取向等方面更趋向成熟、合理,不仅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更有利于素质教育在中学全面推进。
具体分析,试题具有以下几个较为稳定的特点。
一、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和运用能力,始终是近几年‚文综‛考查的重点。
熟练地掌握、灵活地调动和运用学科基础主干知识,并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形式和内容建立起正确的联系,从而获得解题信息,这是最基本的学科能力。
近几年,‚文综‛高考试题一直坚持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考查重点。
就‚文综‛全国卷的四套试题来看,每套试卷平均都有分值近60%的题目非常直率地考查了纯基础性的学科知识。
例如:2002年‚文综‛全国卷第15-18题‚我国的外交‛,第20-22题‚战争‛,第23-26题‚三次科技革命‛,第37题(1)问‚大连、旅顺问题‛等;2003年‚文综‛全国卷第17-19题‚土地政策‛,第20-23题‚民主与法制‛,第24-26题‚民族独立‛,第37题‚长城‛第(1)、(4)问,第41题‚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第(1)问;2004年‚文综‛全国卷(老课程)第12-15题‚城市化水平‛,第16-20题‚儒家思想‛,第21-23题‚政党的发展‛,第40题‚农民问题‛第(1)、(2)问;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第13-16题‚西南地区的开发‛,第17-19题‚文学‛,第21-24题‚中美关系‛,第39题‚亚非会议‛第(5)、(6)问。
二、凸显能力立意,对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考查日趋增强。
近几年来,‚文综‛试题坚持‚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没有改变。
试题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考查目的,通过各种新情境、新资料、新视角、新问题,将知识与能力最大限度地整合地一起。
具体来看主要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就历史学科而言,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同时又是其他各种能力提升的前提。
正因为如此,近四年来的‚文综‛全国卷试题,不论政治、历史、地理都有约80%以上的测试点直接或间接地考查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2、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这一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对学科信息和试题信息的解读与获取。
学科信息主要是指在学科知识与试题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通过对试题提供的情境、资料及视角的阅读、思考,摸准试题旨在考查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学科依据。
解读试题信息首先是对试题设问中的指令性、操作性信息的准确把握,即通常所说的审题;其次是对试题给定的图象、文字、表格、符号等资料进行阅读、处理和筛选,从中提炼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知识点、观点、结论),进而分析、阐释、论证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
如:2002年‚文综‛全国卷第37题第(2)、(3)问,对‚三个历史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清政府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本质差异的对比‛,第40题‚丝绸之路‛;2003年第37题‚长城‛第(2)、(3)、(5)问;2004年‚文综‛全国卷(老课程)第40题‚农民问题‛;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第13题‚滇王之印题‛,第18题‚杜甫诗词题‛,第20题‚毛泽东诗词题‛,第37题关于‚民族主义‛问题等等。
3、加大了对历史描述和阐释的能力的考查。
2005年《考试大纲》对这方面的要求分了三个层次:一是‚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二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三是‚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能对历史事物的外在表象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还要对事物的内在本质特征、发展规律作出准确的、全面的描述与阐释。
如2002年第37题第(3)问‚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2003年第37题‚长城问题‛第(5)问说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的原因。
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第39题第(4)、(5)、(6)问‚亚非会议与会各国的‘异’和‘同’的内容‛、‚‘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和作用‛,‚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等。
4、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是近几年《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能力测试中最高一个层次。
它不仅要求学生对学科主干知识有牢固、熟练的掌握,更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思维过程将知识升华为学科理论和规律,形成观点,并能运用概括、归纳、演绎、判断、比较等方法,综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来论证观点,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
如2003年‚文综‛全国卷第37题第(5)问对长城是中华民族象征的论述;2004年‚文综‛全国卷第40题第(3)问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的论述;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第37题第(4)问‚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等。
三、跨学科渗透、综合不断增强,但仍保留着较为明显的学科特点。
综观近几年的‚文综‛高考题,在跨学科渗透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科间综合的亲和度日益增加,能力考查立意新颖。
但是,笔者以为应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来看待跨学科综合。
从宏观角度看,跨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主要体现三科知识的结合点上,以三科知识的某个结合点为纽带,以灵活多样的命题视角、新颖的情境设计、新的图像、文字、表格等资料为载体,紧密结合某个时期的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所谓‚综合‛是‚大概念‛上综合,是宏观上三科结合点的综合。
从微观角度看,具体知识点的考查,基本上没有突破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的框架,这符合普通高中分科教学的实际,也是对这种实际情况的尊重。
如:2002年‚文综‛全国卷第39题‚《清明上河图》题‛,选择的三科结合点是黄河流域的开封这一空间概念,第(1)、(3)问从历史学科角度考查历史上东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和衰落的社会政治原因,第(4)问从黄河流域的地理、自然环境方面考查黄河多次泛滥的原因,第(5)问从经济学角度考查开封市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
第41题‚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第(1)问的三个小题,首先要求考生从历史学科角度分析欧亚移民与美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美国《宅地法》对西进运动的影响及西进运动的后果;然后,提出“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的设问,以历史学科的知识为情境,自然的过渡到政治学科。
第(3)、(4)问仍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为切入点,过渡到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依法治国‛两个社会现实问题的考查。
可以说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自然、和谐、亲和度强,既在宏观上实现了跨学科综合与渗透能力的考查,又在微观上兼顾了学科知识的考查,体现了‚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为辅‛的指导思想。
四、关注社会现实,贴近实际生活,体现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的主体设计思想,凸显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致用‛思想。
‚问题立意,关注热点‛是‚文综‛高考题不同于‚3+2‛模式下历史高考题的一大特色。
近年的《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也明确要求重视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文综‛高考题均秉承了这些指导思想,表现出以人类社会面临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国家发展前景、人类的发展与命运。
如:四年来‚文综‛试题涉及到的欧元问题、城市绿化与规划问题(环境)、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问题、西部大开发中的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工业区位与环境问题、长三角的发展问题、党建问题、人口迁移问题、依法治国问题;政党政治、伊拉克、全球化、粮食、能源、东南亚海啸、我国民族政策、中美关系、国际关系中‚求同存异‛原则等问题。
以上是笔者对2002年至2005年四套‚文综‛高考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普通高中的学科教学改革必须与高考改革同步,对高考特点的把握是我们调整学科教学的主要依据。
高考改革的趋势从国家高考改革的本质意图来看,‚3+文综(理综)‛的高考科目组设臵,毕竟有别于‚3+X‛高考科目组改革的初衷,更不是‚3+X‛高考改革的最终归宿和终极目标。
况且,目前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已经全面实行,这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对未来的高考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传统的高考方案(包括当前的‚3+文综(理综)‛方案)必将被更完善、更科学合理的方案所替代。
笔者以为,作为普通高中的教师,关键是在于对‚X‛科目组设臵的把握。
在此,笔者就掌握的资料和信息从高考科目组设臵和新课程标准改革两个角度来谈一点自己的分析与思考。
一、关于高考科目组设臵的改革的分析与思考根据1999年2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中规定,‚X‛指由高等学校根据本学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林惠菁司长在《与时俱进,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中国考试》2003年第一期)一文中指出要与时俱进,‚继续推进‚3+X‛的高考科目设臵改革‛,“高考科目设臵改革要将统一性与多样性、选择性相结合‛,‚要进一步在更广泛、更本质意义上体现…X’的开放性、灵活性、选择性”。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老师更加明确的指出:‚3+X‛科目组的本意是将原来单一的科目组变为多样性的科目组,由原来固定的科目组变为可选择的科目组。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增加高考选拔考试在考查科目上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是‚3+X‛高考改革的精髓。
二、关于新课程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分析与思考自2004年实行的历史新课程和新课程标准改革,旨在解决当前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诸多问题,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因此现行新教材在编写体例上,建构起了‚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为主轴‛的新结构体系。
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必修模块九个专题和六个选修模块,有利于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