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四)
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与解题策略
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与解题策略崇明中学潘峰一、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分析近五年上海高考诗歌鉴赏试卷,分析归纳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
1、文学常识的识记2、诗句理解与鉴赏3、诗歌内容的概括4、诗歌意象的鉴赏5、诗歌意境的鉴赏6、主旨鉴赏与评价7、手法技巧的鉴赏8、关键字词的赏析9、语言风格的鉴赏以上九个角度,如果再作归并,实际上就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诗歌的内容鉴赏、技法鉴赏和语言鉴赏。
从分值上看,是8分。
从题型上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从测量目标上看,涉及到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甚至语言运用。
可以说整个一份高考试卷所考查的四大方面的能力都有涉及。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
有人说,散文是散步,诗歌是跳舞。
能读懂诗歌,就能读懂其他所有文体。
正是基于对诗歌的文体特征和诗歌鉴赏涉及的测量目标的分析,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判断:能做好诗歌鉴赏,就一定能做好其他所有的鉴赏,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
二、探秘诗歌主旨的七大路径综观近五年十套高考上海卷语文试卷,诗歌鉴赏之内容鉴赏都占有很大的分值。
诗歌内容主旨的把握不仅关涉内容鉴赏,还关涉手法技巧的鉴赏和语言的鉴赏,因为诗歌的形式(手法技巧和语言)归根结底还是为内容服务的。
因此,读懂诗歌,迅速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和主旨,对于诗歌鉴赏至关重要。
怎样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呢?以下七大路径是探秘诗歌主旨的捷径。
(一)文贵有眼,诗眼先行。
诗眼往往是指诗歌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
诗眼不仅可以铸就诗歌的意境,增强诗篇的形象性,还可以突出诗篇的主旨,奠定全诗的基调。
诗人写诗,逐字逐句推敲吟哦,我们读诗评诗若轻易放过,就不能领悟诗家的妙处。
从词性上看,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往往是诗眼所在;从表达上看,抒情议论性的句子能更多更直接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透过诗眼,我们能快速准确捕捉到诗人心理的脉动、情绪的色彩和思想的痕迹。
如2007年高考辽宁卷唐朝王维的《秋夜独坐(节选)》: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2高考诗歌鉴赏题”四步解题法“
• (1)语言朴素通俗,生 动形象,轻快活泼,饶 有情趣. • (2)借景抒情,表达了 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 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 的感情。
• 读两首咏梅词,回答(1)—(3)题的问题。 •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混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二、有外在形象,找内在意象
• 古代诗歌很讲究以形象说情、说志、说理。诗歌 中一般也能找出一个人、一个物的形象,或一件 事的一个场景。而形象场景一般是展示内在形象 或内在意象的借物(借体),如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 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诗人在诗中首先给 出的只是这么一个景象:在东风吹拂下,尚未完 全变绿的柳枝在春风中飞扬,柳絮翻飞,似乎蒙 住了日月。诗中的这个外在形象寓含了作者的感 情,这首诗实际是讽刺那些现实生活中得势便猖 狂的小人。能看出作者的这个寓意,才算是看懂 了本诗。
(1)前者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构 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上,以强烈 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以乐景写哀景;后者描绘姑苏台今 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 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 内心的感受。 (2)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 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 陇西行 陈陶 • 誓扫匈奴不顾身, • 五千貂锦丧胡尘。 • 可怜无定河边骨, • 犹是春闺梦里人。 • (1)请分析三、四句的精妙 之处。 •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
四、确定语言特色
• 了解一些语言特色,如平淡、平易、平安、清 新、含蓄、绚丽、华丽、明快、隽永、自然、 工丽晓畅、淡雅等等。然后,结合诗句展开分 析,如从哪一句或几句诗中,可以看出有哪些 特点,写出使用这些语言的好处。如王维《山 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 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细读诗意:天晚时作 者在山中送别了朋友,关上了柴门。作者想到 明年春天来时,朋友(王孙)来不来?当然希 望他再来。寥寥几笔体现了王维诗歌语言的清 新、朴素、自然。
诗歌鉴赏设题角度及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设题角度及答题技巧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可谓是异彩纷呈,准确的炼字、妙用的技巧、经典的意象、丰富的情感既展示了我国古典文化的风采,又考查了考生美学层面上的鉴赏能力。
古诗鉴赏,动乎心,发于情,培养诗的感觉与悟性是根本,当然熟悉高考命题者设题的角度,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肯定可以为考生的答题锦上添花。
角度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
这里有两种题型,一是对诗歌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赏析,如上海卷要求对李白“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加以赏析,天津卷要求对南宋汪元量的“北望烟云不尽头”中的“望”字加以赏析。
二是对流传下来的不同版本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区别分析。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开放题,重点考查对关键词的鉴赏。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大雁懂得人情,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含蓄地表达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而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的拟人化手法。
【温馨提示】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造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性、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另外。
古人评诗有“诗眼”一说,所谓诗眼就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词。
抓住了诗眼分析,我们就能看清这首诗的情感世界。
如何判断诗眼之所在昵?一般说来,诗眼都是在全诗的后两句,因为诗人通常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最后两句往往才是诗歌的主旨所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4)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从宏大处开篇,充分展示皇宫的景象。
“寒”“阑”二字暗示了春色将尽的凋零和作者内心略带凄凉之感。
B.颔联以景寓情,蕴藉深沉,“金阙”“玉阶”其辞藻富丽堂皇,写出了一派升平之景,反映了诗人渴望中兴之心境。
C.颈联着力渲染了上朝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繁华的上朝盛况。
“迎”“拂”二字生动形象,描写细腻。
D.本诗以“早朝”为中心,对“早”与“朝”的关系处理得当,既巧妙结合春景,又写出了宫廷气象和上朝的威仪庄严。
(2)诗的尾联落笔不凡,感情复杂深刻。
请结合全诗分析其表现的情感和手法并作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黄庭坚①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
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B.“又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C.月挂山头,三星隐没,表明时已深夜;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表明诗人心境闲适。
D.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递自己内心呼声。
(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周参军吴均①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归纳
“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归纳高三2014-05-19 08:01“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归纳出题角度:特定形象(意象)解读、诗歌意境鉴赏、情感主旨提炼、表达技巧分析、语言文字推敲一、特定形象解读类角度1:人物形象【基本格式】确定形象中心词(身份)——基本特点(经历、性格等)——形象意义例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有时还要结合诗句分析)例2(2010 福建卷)访隐者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角度2:事物形象————找寻物的特点,物与人的契合点(多用象征和托物言志)【基本格式】说明形象的具体特征+揭示形象内涵(即作者借这一形象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志向、阐明的道理等,或是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例1(2008安徽卷)小孤山 [宋] 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小孤山是长江之中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地(要点一:进一步说明这一形象),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要点二:揭示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时代内涵)。
二、诗歌意境鉴赏类【基本格式】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特点+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格式阐释】1.一定要结合诗中的意象,在忠实于原诗的前提下,展开联想与想像,描绘成图景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在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时,注意准确地把准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即可。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命题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三、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等)、艺术技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用典等)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赏析诗歌的意境命题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命题变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五、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教师版)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教师版)【学习目标】研究命题角度,强化得分意识,把握解题技巧。
【重点难点】组织答案规范,保证最大限度得分。
【教学过程】一、高考考纲要求和学生答题失误:1、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答题失误:(1)答题不规范,步骤不全,能读懂诗歌,易漏掉一些要点,非常可惜。
(2)缺乏鉴赏用语的积累,只能意会,不能有效言传,造成词不达意。
二、分类讲练(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命题角度及答题技巧例析&例1(2010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③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命题方式:简析某字的妙处。
命题变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诗(词)中的诗(词)眼是什么?为什么?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或说明其使用的技巧。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高考答案:隔,隔断、阻隔之意。
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
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
一语双关,增强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学以致用——课堂过关※1、(2010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命题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三、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等)、艺术技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用典等)三大类。
诗歌鉴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就“表达技巧”而言,所运用的术语也不统一。
归为这样几类:1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2表现方法(或称“手法”),有直接与间接,即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有动景与静景,即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有顺衬与反衬,即以乐景写乐、以哀景写乐;有实写与虚写,即虚实结合、化实为虚、化虚为实;有联想与想象;有铺排与象征,等等。
3修辞手法,有比喻与拟人、对偶与对比、设问与反问等。
4篇布局,有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有总分结合、由点到面、详略得当、巧妙过渡,等等。
5风格流派,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豪放派与婉约派,等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 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
“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例析
注 ①将: 行, 流过。 ( 2)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 诗作简要分析。 [参 考 答 案 ] 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 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 及象征等手法, 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 来”进行对比, 以“山溪渡”比喻“交情”, 赋予“山溪渡”、 “风波”象征意义, 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 能经得起 风浪考验的主旨。 [指 点 迷 津 ] 回答上题一定要指出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运 用这些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因此首先要明确 诗 歌 中 常 用 的 表 达 技 巧 、修 辞 、表 达 方 式 , 其 他 重 要 的 表现手法, 如象征、动静、用典、衬托等, 同时, 要特别注 意后面的“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时, 首 先应准确地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 其次要结合诗句展 开该用法的具体使用, 此外, 要联系诗歌所表现的感情 与旨意, 分析该手法的好处。 角度四: 赏析意象意境 [命 题 阐 释 ] 诗是意象的艺术, 诗歌借助意象抒发情感。诗歌的 意象是浸染了作者特有情感的具体形象, 这个形象一 般指某个特定的景物如日月山川、花鸟草虫等, 把握诗 歌的形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当诗人的主 观情绪和诗歌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的 时候, 就自然形成一种可以引发读者想象和联想的艺 术境界, 这就是意境。赏析意象和意境是历年来诗歌鉴 赏常考的重点内容, 常见的命题角度有指认意象、感知 形 象 、揣 摩 画 面 、鉴 赏 意 境 及 分 析 情 与 景 的 关 系 等 。如 浙江卷: “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 的自然图景, 其中哪个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 哪 个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天津卷: “‘无数铃 声 遥 过 碛 ’句 表 现 了 怎 样 的 边 塞 景 象 ?”山 东 卷 : “本 诗 前 两 句 描 写 了 怎 样 的 情 景 ? ”这 些 都 属 此 类 。 [典 型 考 题 ] [ 例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 回答以下问题( 广东卷) 。
诗歌鉴赏题的考查角度及解题思路
诗歌鉴赏题的考查角度及解题思路2004年高考,全国共出了15套试题,均对学生的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进行了考查,呈现出一种多角度全方位,异彩纷呈的局面。
下面试从考查内容及解题思路方面进行分类归纳分析。
一、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例1:“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征人怨》江苏卷)解题思路:紧扣题干(边塞诗),结合题目和诗句找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如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然后连缀成句即可。
答案示例: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例2:“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菩萨蛮》浙江卷)解题思路:根据题干要求,先阐明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出符合自己看法的内容特点。
因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1)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2)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3)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二、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例3:“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鹧鸪天》海南内蒙古卷)解题思路:抓住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杜鹃),分析其内涵和表意(思归),解释诗句,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经历,体会其蕴含的思想情感(有家难归,思乡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出题角度和答题模式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 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 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 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 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 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 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 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
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答:(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 步 骤 一 “ 再 现 画 面 ” 可 略 去 )“ 片 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 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 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 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 旷达(步骤三)。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①~③题。
(9分)
【双调】殿前欢 梅花 景元启(元)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禅老笔①应 难画,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②,山妻骂: “为甚情牵挂?”大都来③梅花是我,我是 梅花。
[注释]①逃禅老笔:南宋画家杨无咎,号“逃禅老人”, 以
擅画梅花著称。②据:靠。咱:句末语气词。③大 都来:只不过。
情。
答题示例1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诗歌鉴赏客观题的命题角度与应对策略
A.领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 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出来了。 B.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 一带的松林蒙卜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 之境。 C.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 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凄其霜露浓”表现了诗人 内心的凄苦。 D.本诗情景交融,对秋景的描写极为生动细致,具有 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黑暗生 活的强烈不满。
(二)情感态度方面 【2000•全国】 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 当的一项是( )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歌鉴赏客观题的命题角度与应对策 略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 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 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 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 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解析】C“万里”“百年”分别从 纵、横二方面着笔搞反了
诗歌鉴赏客观题的命题角度与应对策 略
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诗歌鉴赏客观题的命题角度与应对策 略
(1)【2003年北京卷】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 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 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 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热云归岫,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进参差③到夜深。
【注释】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酉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颔联写周遭的夜景。
“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颔联化用诗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长,绕树三吨,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D.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2)本诗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借“梦”与“剑”来表达情感,两首诗歌借此表达的情感内蕴有何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①________的氛围,交代这是一首②________的诗歌(填写诗歌题材)。
(2)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
请结合本词,通过用典来抒情的角度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郑羽人弹琴(唐)李中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
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
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
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方法
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方法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中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2)掌握每类题型常见的答题方法【教学重难点】(1)每类题型解题方法的实际操作(2)有理有据的多元化解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画廊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内容丰富多彩,艺术炉火纯青,无论是仰天长啸,还是低眉信手,无论是边塞风雪,还是田园风光,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二、高考追踪高考对诗歌的考查一直情有独钟,在《考试说明》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那么命题者往往从哪些角度来设计题目对这些内容进行考查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此一起来做个探讨。
三、分析角度(一)杜甫曾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也曾留下了“推敲”的千古佳话。
诚然,个别字词用得好,让全诗境界全出,甚至成为全篇的灵魂,被称为“诗眼”。
我们先来看这首诗:渡桑干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问题:诗中的“霜”字有哪些含义?1、先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2、学生思考并写下答案。
3、请学生发言,点拨启发。
4、多媒体展示答案,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1)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2)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3)以秋霜的冷清与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
5、小结:对字词的理解可由浅入深,由字面意思到深沉含义即比喻义或象征意义。
(二)字词离不开句子,那么对诗句的鉴赏呢?来看李白的一首诗:听蜀僧睿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问题: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的理解。
1、和学生一起解读前三联。
2、学生自由讨论第四联。
3、学生发言,并小结:解读诗句可抓住诗句中的重要字词及景物。
4、多媒体展示答案,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诗人听完蜀僧弹琴才发现不知从几时开始,青山已罩上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四)
(四)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2、
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2)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4、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岁暮①[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参考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
【参考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
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