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夏季草鱼肝胆病
一龄草鱼肝胆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一龄草鱼肝胆病的防治技术要点在一龄草鱼种培育过程中,因水质、饲料等因素易引发肝胆病,近年来草鱼肝胆病有发病重、病期延长之势,广大养殖户应引起足够重视。
下面谈一下它的症状及防治情况。
一、草鱼肝胆病的症状患病草鱼种,目检体表无明显症状,极少数病鱼头盖骨下呈微红或暗红色。
鳃丝呈紫红色或花斑状,少数鳃丝呈锯齿状或附着污泥、藻类。
解剖发现肠外部及内部脂肪堆积,肝脏呈灰白色、土黄色、花斑状。
胆囊肿大(是正常鱼的1~2倍)、变薄、胆汁变黑,严重的胆汁外浸。
二、草鱼肝胆病发病原因1.由于人工投喂饼类、颗粒等商品饲料,使草鱼被动地改变了食性,而体内机能又-时无法适应食性改变,长期摄食超过其营养需求的饲料,营养不能完全转化,体内脂肪累积过多、免疫力下降而发病。
2.投喂的商品饲料中,因保管不当而发生霉变,加工过程中不符合工艺要求,使饲料中一些固有的有害物质没有去除,甚至一些厂家为追求片面的饲料系数,人为地添加激素,导致生长过快、肝脏脂肪积累、胆囊负担过重、功能下降而发病。
3.多种鱼类混养、比例不当、水质过浓也是发病原因之一。
三、草鱼肝胆病的防治此病一旦发生,来势凶猛。
外用药物对其无效,主要靠内服治疗,且效果不甚明显,因此对此病主要以防为主。
1.实行青、精饲料搭配喂养,满足草鱼食性需求,减少鱼类体内脂肪积累,防止肝胆病发生。
2.定期调节水质,保持池水活、爽。
3.夏花分塘后定期(10~15天)投喂保肝降脂药物如氯化胆碱。
如投喂饼类的应用食盐浸泡,减少肝脏脂肪积累,提高肝脏解毒造血功能。
4.一旦发生此病,不要盲目用药,更不能操之过急,应以清凉泻毒、降脂的中草药制剂如苦参、枸杞、三黄等为主,少量搭配或不用化学制剂,防止鱼类二度药害。
治疗期间应以投喂青饲料为主,提高治疗效果。
草鱼肝胆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0年第17期疫病防制杨志会肝病,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二是继发性肝病,由于其他病变、营养失调、使用药物不当引起的。
具体如下:1.种苗因素:鱼种本身感染病毒或细菌引起肝胆病,养殖后暴发。
2.环境因素:高密度混养,往往投饵量也大,大量残渣粪便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池塘内的水质长期恶化,肝代谢超出负荷,肝组织坏死。
3.饲料因素:草鱼属食草性鱼类,一生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粗纤维和维生素,对蛋白质的要求并不高。
若饲料中营养指标与养殖对象营养标准不匹配,饲料中蛋白质,脂类过高,微量元素缺乏,导致草鱼的营养结构失调,引起肝胆病变。
4.药物因素:养殖户对渔药成分认识不足,在养殖过程中,频繁乱投药物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喹乙醇、杀虫剂等化学药物导致鱼体内腮部及肝脏器官损伤。
(二)临床症状 该病病情较轻时,鱼体不表现明显症状,鱼的体色、体形无明显变化,仅游动无力,摄食后狂躁不安或出现痉挛。
严重时,体色发黑,腹部、鳍基部、眼眶周围充血,鳞片松轻易脱落。
肛门充血红肿。
解剖可见鱼体内肝脏表面脂肪覆盖,肝脏肿大,并且颜色发黄,发白,质脆,胆囊明显肿大,胆汁颜色变深绿色。
常伴有肠炎、烂腮等疾病症状。
一般情况,若肝胆大且变色明显,即可初步确定为肝胆综合症。
(三)预防方法 该病的预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健康草鱼种苗,鱼种下塘前进行消毒。
2.注意环境条件,防止水质恶化,勤换水排水,常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3.合理投饵,根据鱼大小及摄食情况,适时调整投饵种类和投饵量,且适当搭配青饲料,如浮萍、丹青草等。
4.不乱用药,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对肝脏伤害严重的违禁药物,例如:喹乙醇、呋喃唑酮、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
可以选用中药组成方剂防治肝病。
5.日常管理中,饲料中可适当添加一些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氯化胆碱、甜菜碱、肉毒碱、甲硫氨酸、磷元素等护肝的物质预防鱼病。
养殖过程中做到勤巡塘,一旦发现有肝病征兆等异常情况,应正确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中西药结合防治养殖鱼类夏季肝胆疾病
中西药结合防治养殖鱼类夏季肝胆疾病摘要: 夏季养殖鱼类的肝胆疾病可分为脂肪肝、肝性脑病和肝性出血病3种病症。
阐述了利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防治3种肝胆疾病的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以期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殖鱼类;夏季肝胆疾病;中西药结合;防治中图分类号:s942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336-01夏季是鱼肝胆综合症的高峰期,该病主要发生在6月以后,特别是饲料投喂高峰期的7~9月。
由于强化投饵、饵料营养失衡及含有毒物质、乱用和滥用药,造成鱼类肝胆疾病严重,并继发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诊治困难,已经成为鲤鱼、鲫鱼、草鱼等养殖鱼类的严重疾病。
笔者针对鱼类夏季肝胆疾病的特征,将其分为脂肪肝、肝性脑病和肝性出血病3种病症,并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对症下药,提出3套防治方案,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1脂肪肝型该类病症在集约化养殖鱼类中都有发生,尤其是在放养密度高、生长快的条件下更易发生。
1.1患病鱼症状个体肥胖、鳞片松动易脱落、食欲不振、游动无力、生长缓慢、饲料报酬率低、抗病力低下。
鱼抗应激能力较差,在捕捞或运输过程中,常全身充血或出血,出水后很快死亡,该病死亡率30%。
解剖可见患病鱼肝脏肥大,脂肪大量累积,颜色异常,呈花斑状、土黄色或苍白。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且空泡化,肝细胞排列不规则,肝细胞索不明显,细胞核从肝细胞中央移向边缘。
1.2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案针对鱼类脂肪肝脂代谢异常,全方位、多途径清除脂肪肝的多项诱发因素。
在利用外用药物改善水质、净化养殖鱼类生活环境的同时,利用中草药增强养殖鱼的肝动力,从根本上防止脂肪在肝细胞内的积聚。
并且清脂的同时,保护肝脏,促进肝脏修复,缓解过氧化损伤产生的炎症,抗阻脂肪性肝肿。
实施该方案后患病鱼的脂肪肝症状得到明显抑制,饲料利用率增加,抗病能力增强。
1.2.1外用。
①使用8%一元二氧化氯消毒,1m3水体用药0.15~0.22g,每2d用1次。
夏季谨防鱼类肝胆综合症
夏季谨防鱼类肝胆综合症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导致养殖环境恶化,鱼病的暴发和流行,从而出现了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新的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给我省水产养殖户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流行季节该病的流行季节主要是6月~10月,主要危害对象为青鱼、草鱼、鲫鱼、鲤鱼、斑点叉尾鮰、乌鳢、虹鳟、团头鲂、罗非鱼。
种鱼和成鱼都可发生,且病程较长,重复发病率高。
由于普遍误诊为其它鱼病,用药不对症,死亡率可达50%~60%,甚至可达 60%~90%。
主要症状发病早期,病鱼体表无明显变化,仅游动无力,摄食后出现窜游、暗浮头或痉挛等现象。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逐渐变得晦暗,胸腹部、眼眶、鳃盖、鳍基充血,尤以尾鳍基部充血明显。
解剖鱼腹,可见体腔内脂肪大量积累,肝脏不同程度肿大,颜色变淡或呈土黄色,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肝脏逐渐变黄发白,最终形成黄白相间的“花肝”症状;胆囊偏大,胆汁的颜色变淡,胆囊的外壁上附有一些银色的外膜;肠道外壁无明显症状,但内壁却严重充血,肠道弹性很差,轻拉可断成几节。
病因分析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引起肝胆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
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二、是用药不当。
如长期使用敌百虫类杀虫药物,其本身的毒副作用虽然并不是很大,但长期或过量使用会在水体和鱼体内形成大量的积累而对鱼类造成肝损伤。
三、饲料问题。
由于配合饲料中添加了一些激素或营养配比不合理,使得肝胆综合症频繁发生。
另外,由于所投喂的配合饲料并非全价料,其营养配比有时不适合鱼类的营养需要,如蛋白质含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偏多等。
当蛋白质含量偏高时,容易引发肝脏脂肪的积累,破坏肝功能,影响鱼类的正常代谢。
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时,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生理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就是肝脏,从而发生鱼类肝胆综合症。
四、人为因素。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发病原因与预防治疗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起因与防治措施草鱼肝胆综合症是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出现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爆发性鱼病,是目前主养草鱼池塘常见危害较大的疾病,多发生于精养高产池塘,发病时无明显死亡高峰,但病程长、死亡率高,且重复发病率高,二龄草鱼死亡率明显高于一龄,且个体大的鱼先死亡。
华南和华中地区的高温季节,是草鱼肝胆综合症爆发的高峰期。
一、引起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原因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引起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有饲料因素、环境因素和药物因素三大类:1、引发草鱼肝胆综合症的营养因素:1.1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多余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在肝脏中合成脂肪,并在肝脏蓄积,特别是中性脂肪的积累,会导致肝脏脂肪积累过度、肝细胞空泡化、肝细胞出血坏死,干扰鱼体的正常营养代谢。
鱼类摄食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足或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的饲料会引起甘油三酯在肝脏中积累,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速度加快。
1. 2饲料中缺乏胆碱胆碱不足导致鱼体脂肪代谢紊乱,鱼类生长减缓,从而引起肝脏中脂肪含量显著上升,肝脏病变损伤。
1.3饲料霉变、饲料脂质氧化饲料霉变或脂质氧化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黄曲霉毒素、酸败的脂肪酸等,这些会引起鱼类肝脏细胞肿大、胆囊肿大变黑,肝脏脂肪变性、肝脏细胞核固缩,造成肝细胞损伤,代谢机能失调等症状。
1.4 饲料非常规原料的使用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2、引发草鱼肝胆综合症的环境因素:过度密集的养殖环境会引起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由此导致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3、引发草鱼肝胆综合症的药物因素:水产养殖中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的状况,如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等,或者是使用副作用大、残留高的鱼药如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这些都会造成草鱼的肝损伤。
不论是饲料因素、环境因素还是药物因素,草鱼肝胆综合症的主要诱因都是脂肪分解、代谢机能受阻,导致肝胆功能逐渐丧失。
草鱼肝胆综合症防治方法
草鱼肝胆综合症防治方法一、症状病情较轻时,鱼体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鱼体色、体形等无明显改变,有时尾鳍边缘发白发干,仅食欲不振,游动无力,有时焦燥不安,甚至窜出水面,生长缓慢,死亡率不高;病情严重时,鱼体色发黑,色泽晦暗,鱼体有浮肿感,鳞片松动易脱落,游动不规则,失去平衡,或静止于水中,食欲下降,反应呆滞,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翻转,不久便死亡。
解剖发现肝脏颜色发生变化,呈花斑状、土黄色、黄褐色等,胆囊变大且胆汁变黑。
此外,鱼体抗应激能力很差,当捕捞或运输时,常会引起鱼体全身充血或出血,出水后很快发生死亡,或在运输途中死亡。
二、发病原因1、鱼类摄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过多饲料配方营养不当或人为乱投饲料(如用鲤鱼料喂团头鲂或草鱼,用鱼苗、苗种饲料喂成鱼等)导致鱼类摄食的营养中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
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
2、维生素缺乏如胆碱、维生素e、生物素、肌醇、维生素b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
3、投喂饲料过度,每天多次不间断地投喂,引起鱼体生长过快,出现肥胖和肝病。
4、滥用药物。
目前,一些养殖户在鱼病防治上仍然还是以化学药品为主,而这些化学药品的不正确使用会造成鱼类肝脏的损伤。
5、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
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6、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
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
7、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
如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鱼类肝胆病变症状及防治法
鱼类肝胆病变症状及防治法
鱼类病毒病、细菌病、营养代谢病、水质污染以及长期大剂量使用同一种抗菌药物等,都会引起鱼类肝胆发生病变,尤其是二龄草鱼患此病的几率较高,往往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症状
鱼类患肝胆病后,通常外表正常,主要问题发生于内脏。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
1.颜色变化。
肝脏表现为白色、粉红色、土黄色、黄褐色、紫黑色或红、黄色交叉,甚至变为绿色。
2.病理变化。
肿大、水肿、萎缩、或变为网状,肝脏组织中有白色颗粒,或肝脏呈豆腐渣样。
3.肝脏有出血点,出现肝硬化,脾脏肿大有出血点。
4.胆囊变大、胆汁由正常的绿色变成黑色;有的胆囊变小或萎缩。
二、防治方法
首先应正确诊断鱼类的肝胆疾病是由什么病因引起的病变,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1.发生此病通常与饲料有关,在投喂药饵前应改变饲料配方,选择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投喂,有助治疗。
2.如肝胆病发生时伴有外部疾病,如烂鳃、赤皮等,请对症使用外用消毒剂。
3.治疗肝胆病变建议采取内服药治疗,内服药宜选用复方中草药等药品。
如三黄粉、黄莲解毒散、保肝灵等药物按
包装说明添加拌饲,病情严重时可加大剂量,每天1~2次,连续投喂5~7天,由于这些复方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调理之功效,且不会引起耐药性,其治疗效果较明显。
笔者最近采取上述方法成功治愈2例草鱼肝胆病,为养殖户挽回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草鱼肝胆病的防治方法
草鱼肝胆病的防 治方法
草鱼肝胆病怎么治
草鱼肝胆病的防治方法
近年来,草鱼肝胆病发病较频繁,给养殖户造成不小的 损失。如何较好地对草鱼肝胆病进行防治,把损失降到 最小?
首先我们要查明草鱼肝胆病的发生原因,草鱼肝胆病从 病理上来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原发性肝病,主 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二是继发性肝病由于其它病变、 营养失调、使用药物不当引起的。从我们目前草鱼发病 情况多为继发性肝病。
2、流行情况: 该病一般多发于5月~7月,7月为
发病高峰期。投喂颗粒饵料的精养塘发病率高于投喂菜
粕的一般塘口;发病快,死亡率高,从发病到死亡3~5
天,一周左右就大批死亡,严重塘口10天左右死亡率高
达60%以上。
草鱼肝胆病的防治方法
草鱼肝胆综合症预防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加强水质管
理。保证水深在1.5-2.2米,透明 度在35cm以上,保证新鲜充足 的水源,生长旺季保证每天加、 换水20cm,每半个月每亩15公 斤生石灰配合碘王消毒一次。每 年年底要清塘消毒;
草鱼肝胆病的防治方法
2、药物使用不当引起肝胆病。由于目前治 渔药市场较为复杂,加上养殖户对渔药成 分认识不足,在平时鱼池水体消毒和预防 寄生虫方面乱用药、滥用药,从而加重了 草鱼肝胆的负担,造成肝细胞损伤甚至坏 死。
3、水环境污染引起肝胆病。一些养殖户为追求高 效益,进行高密度混养,亩产量高达800-1000公 斤,加大了投饵量,大量残渣粪便污染了水体,造 成了池塘内的水质长期恶化,加重了肝胆的解毒负 担。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方案和治疗难点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方案和治疗难点草鱼肝胆综合症是继草鱼出血病之后又一预防和治疗难度都较大的草鱼疾病,但草鱼肝胆综合症的普遍性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大大超过草鱼出血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笔者力图对草鱼肝胆综合症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本文让渔民比较全面地了解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形成原因、发病特征、防治难点,启发渔民正确理性地看待药物治疗的作用,自觉地在养殖生产中规范自己的养殖行为,规避不利因素,运用好调控、保健、预防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现有养殖模式下的草鱼死亡风险,实现丰产丰收。
一、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迄今还未见关于草鱼传染性肝炎的报道,那么,草鱼肝胆综合症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可以从近30年来池塘养殖模式的变化中寻找答案。
在湖北地区,过去的池塘草鱼养殖模式是:鱼苗培育:单养,5月初,一般按10万尾/亩左右放养草鱼苗,经过20d左右的饲养,体长达到82.5px左右,即为夏花鱼种(俗称“寸片”)。
鱼种培育:以单养为主,一般按2000-30000尾/亩放养夏花鱼种,经3-5个月左右,饲养成体长10-415.00000000000006px左右的秋片(秋季称秋片)、冬片(冬季称冬片)、春片(次年春天称春片),如果要养成体长415.00000000000006px重50g的大规格当年鱼种,夏花放养量不超过5000尾/亩。
鱼种亩产100-200kg。
二龄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多品种混养,投放规格50-100g/尾的草鱼种,年底一般达到0.75-1kg/尾,规格250-500g/尾的二龄草鱼种,年底可达2kg左右。
6-7月,还在成鱼池中,按200-300尾/亩套养规格12-350px的鱼种(30尾左右/500g),到年底可收获250g以上的二龄大鱼种,再转入下一年的成鱼养殖,按70尾/亩左右放养,到下一年底可长到2kg /尾左右。
成鱼养殖混养亩产500kg左右。
从鱼苗养到成鱼,需三年的养殖周期。
从鱼苗到夏花阶段,采用混合堆肥法或豆浆培育法等方法培育夏花;从夏花至鱼种阶段,以投喂芜萍、浮萍、水草、陆生嫩草、蔬菜为主,适当补充饼粕一类的精饲料;成鱼养殖阶段,以喂黑麦草、苏丹草为主,适当投喂饼粕、大麦、小麦等精饲料。
草鱼肝胆病的发生与防治
类肝脏造成损害 ,特别是很多所谓药物饲料的大
量使用 ,长期低剂量使用药物饲料更加大了肝胆
疾病发生。
白质的大量摄入 ,促进了草鱼的快速生长 ,满足 了营养需求 ,草鱼腹 部膨大 ,体形粗而短 ,与食 草草鱼相比胸围与体长偏大 ,这不但让草鱼失去 了早先固有的的优美体态 ,而且部分蛋 白质在鱼 体内被转化成 了脂肪 ,堆 积在 肠系及肝部周 围, 加重 了肝脏的负担 。另一方面 ,人 工配合 饲料 由 于经过高温高压蒸煮 后 , 原料中所含 的维生素等 破坏损失较多 ,各类维生素普遍呈缺乏状或是 比 例失调 ,这 同样会对 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造成不
摘 要 :本文综述 了 银鲈 (i au B yn s d
bd un s 的 养 殖 现状 , 总 结 了 iy a u )
银 鲈 的食 性 与摄 食 特 点 、 生 活 习 性 等 生物 学 特性 。 人 工 繁 殖 、 苗
种 培 育和 成 鱼 养 殖 技 术 , 并 分析 了其 养 殖 过程 中 的 注 意 事项 。 旨
在为国内银鲈 养殖提供一些参考 ,
促 进银 鲈 养殖业 的迅猛 发展 。
关键词 :银鲈 生物学特性
技 术 综 述
养殖
银 鲈 ( iyn s bdu n s Bda u iy a u)
属鲈 形 目,条纹鲈科 ,闽南一带 又称 为金鳟 、甘 旨鱼 。银鲈原产
地 是 澳 州 昆土地资源的 日益紧缺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攀升 ,传统的种草养鱼的生态养殖呈现
出逐年萎缩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改用省工省时的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 ,尤其是部分集约化程
度较高 的高产精养塘 ,甚 至 10 完全依 赖于品种较为单一 的配合饲料 。由于长年不投喂青绿草料 , 0% 人为地改变 了草鱼有的食草 习性 ,造成草鱼肝胆疾病的多发与流行 ,而且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 的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滥用渔药、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 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等现象仍 然存在,甚至违反国家规定,使用国 家、行业颁布的禁用药物,导致有 毒、有害药物的残留量超标。
2.正确使用渔药的原则 ①正确选药 每一种鱼病都有其对应的药物, 并不是哪一种药物都可以使用。所以 在用药前要根据病因正确选择针对性治 疗药物,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好 的治疗效果。而在选择好药物类别 后,就要认真按“疗效显著、安全性 能好、使用方便、经济价廉”的原则 在该类别的渔药中筛选药物。 ②合理用药 防治鱼病时往往需要多种药物合并 使用,配方合理可提高药物疗效或减 少其毒副作用,反之则影响疗效,甚 至发生中毒死鱼现象。在确定药物用 量时,必须注意坚持最小有效量的原 则,即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用最小
逐步优化养殖模式。
酌情施肥,改善池塘水质,改善池塘水环境。发病期间不要
3.激性的氯制剂药物,可以适量泼洒生石灰
科学投饲,切忌强制投喂,过量投喂。尤其是一龄鱼种 (4 0 p p m ~4 5 p p m )以杀灭病菌、改善水质。
培育阶段的前期应适量、均匀地投饲,投饲率在4%左右,以
的药物浓度进行治疗。并且应根据鱼 病的种类和药物的性质采用不同的给药 方法。
③合法用药 提倡健康养殖、使用水产专用渔 药、生物源渔药和渔用生物制品,渔 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国家和有关部门 的有关规定,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增 大用药量,严禁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 用的药物。 四、展望 未来我国渔药研发、生产都将继 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因为现有市 场空间巨大,并且目前水产养殖中许 多病害尚未解决,新的鱼病几乎每年 都有发生;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 加强,渔药必然向着环保、无公害的 方向发展;而在渔药的剂型、加工工 艺和给药方式等方面也都将有所改进, 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渔药的时候必须时 刻注意从选药到用药的每一个阶段。
草鱼肝胆综合征防治措施
草鱼肝胆综合征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与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池塘条件的不断恶化等因素影响,肝胆综合征爆发的概率逐年攀升,草鱼肝胆综合征呈现高发态势,其引起的死亡概率可达40%-60%。
每年5到10月是草鱼肝胆综合征的流行季节,一般7-9月(投料高峰期)为发病高峰期,今年由于鱼价好,很多养户投料量比往年增加了不少,导致草鱼提早爆发肝胆综合征。
因肝脏功能受损,患病鱼综合免疫力和抵抗力也受到影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
临床症状: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
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
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
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肠道外脂肪积累较多。
肝脏肿大,肝脏失血仓白、发黄或呈有绿色块状,成为花肝肝功能障碍严重,胆汁稀薄脂肪肝症状对于鱼为何越来越容易出现肝胆综合征,我认为可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不正确的杀虫操作。
大家都知道清明前后为虫卵的萌发期,养殖户一般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池塘杀虫,一般杀虫2次,前后一般间隔10天,有些养殖户可能没有充分估算池塘水体,甚至有的直接凭感觉下药,造成药物浓度过高,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建议养户杀虫注意天气与药物浓度,杀虫后对池塘进行解毒。
2.饲料投喂不合理。
有些养殖户为了让鱼早点上市,早春气温刚上来便大量投喂饲料,且就觉得蛋白质含量越高就越好,却不知此时越冬后的鱼由于长时间停料,此时鱼肝脏与肠道等机能已萎缩,大量投喂会加重肝脏与肠道负担,导致鱼肝肠出问题,由于早春水温逐渐升高,病菌也开始大量繁殖,肝肠出问题也可能进一步伴随病菌的趁虚而入,从而导致肝肠病变。
草鱼、鲫鱼肝胆综合症病因及防治
流行情况
01
02
03
分布
该病在国内外淡水养殖中 均有发生,以南方地区较 为常见。
季节性
该病多发于高温季节,但 其他季节也可能发生。
传染性
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可通过水体、饲料等途径 传播。
危害与影响
经济损失
该病会导致鱼只生长缓慢 、死亡等,给养殖户带来 经济损失。
食品安全
染病的鱼只可能含有有害 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影 响。
脾脏和肾脏也有病变 ,出现脾脏白髓萎缩 和肾小管变性。
胆囊充盈或萎缩,胆 汁浓缩或颜色变淡。
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
根据病鱼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草鱼、鲫鱼肝胆综合症。
鉴别诊断
需要与细菌性败血症、肝性腹水病等其他疾病进行鉴别。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必 要时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
研究二
通过对养殖水域环境因子和细菌学指标的监测与分析,揭示了水质 恶化与细菌滋生对肝胆综合症发生的影响。
研究三
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草鱼、鲫鱼肝胆综合症相关基因进行了克 隆与功能验证,为开发新的防治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THANK YOU
草鱼、鲫鱼肝胆综合症病因及防 治
汇报人: 日期:
• 概述 • 病因分析 •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防治措施 • 案例分析与应用
01
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草鱼、鲫鱼肝胆综合症是一种鱼类疾病,主要发生在草鱼、鲫鱼等淡水鱼类中 ,以肝脏、胆囊病变为主要特征。
症状
患病鱼只表现出厌食、活力减退、体色变暗等症状,同时肝脏、胆囊出现肿大 、变色等病理变化。
04
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科学投喂
草鱼脂肝病的治疗及预防
汇报人: 2023-11-28
contents
目录
• 草鱼脂肝病概述 • 草鱼脂肝病的诊断 • 草鱼脂肝病的治疗方法 • 草鱼脂肝病的预防措施 • 草鱼脂肝病的治疗及预防的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CHAPTER 01
草鱼脂肝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草鱼脂肝病是一种由脂肪肝引起 的疾病,其特征是肝脏中脂肪积 累过多。
防治措施。
养殖环境优化
改善养殖环境,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增加水体溶氧量,提高水质,减 少应激因素对草鱼脂肝病的影响。
科学饲喂与管理
合理配置饲料营养,控制脂肪和胆 固醇的摄入量,避免过度饲喂,同 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草鱼健康状 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经验借鉴
学习借鉴国际上对草鱼脂肝病防治的成 功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对草鱼脂肝病 的防治水平。
VS
信息共享与合作
加强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 流,共享草鱼脂肝病的研究成果和防治经 验,共同推进草鱼脂肝病防治技术的发展 。
CHAPTER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草鱼脂肝病的研究进展及防治措 施,王晓华,动物医学进展, 2010。
参考文献2
草鱼脂肪肝病的病理学研究,张 丽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2012。
使用一些具有保肝护肝作用的饲 料添加剂,如中草药、益生菌等
,以辅助治疗草鱼脂肝病。
CHAPTER 04
草鱼脂肝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饲料营养均衡
避免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以促进 草鱼的健康生长。
定期更换饲料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饲料,定期更换不同品种的饲料,以防止草鱼 对某种饲料产生依赖性。
夏季高温雨季淡水鱼养殖严防肝胆综合症
夏季高温雨季淡水鱼养殖严防肝胆综合症近期高温雨天交替,养殖水体水质变化较大,环境变化对养殖鱼类的刺激会引发养殖池塘的各种问题。
从最近病害暴发情况来看,鱼类的肝胆综合症爆发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
肝胆综合症症状: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
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
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甚至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倍,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
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
肝胆综合症诊断: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因此检查时除观察鱼体表及鳃、眼等病变外,还要剖开鱼腹,认真检查肝胆病变情况,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病鱼喉部有溃烂,即可初步确定为肝胆综合症。
肝胆综合症的治疗:肝胆综合症是典型的营养性疾病,多是由于鱼体脂肪长期累积,鱼摄食量会减少,导致微量元素摄入不足,鱼体对某些营养的吸收利用率也下降,鱼体免疫力下降。
大家建议对高能日粮要提高微量元素添加量;尽可能减少对鱼体的强刺激,治疗肝胆综合症在调节好水质的同时要选择柔和型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防治细菌病爆发;最重要的是选好脂肪原料,防止脂肪氧化;增加饲料中保肝护胆和清除体内自由基的添加剂;保护肠道健康和提高磷利用率等。
治疗注意事项:发病期间要减少投食量或者停喂,要保证池塘水体溶氧充足。
发病期间鱼体脏器会出现溃疡、糜烂,不建议使用内服抗生素类药物。
可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加速脂肪由肝脏向脂肪组织运输,降低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达到预防脂肪肝和肝胆综合症的目的。
在罗氏沼虾和牛蛙上的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表明胆汁酸具有具有良好的抗肝损伤及修复肝损伤作用。
酷暑天气淡水鱼肝胆病综合防治
酷暑天气淡水鱼肝胆病综合防治6~8月是广东地区的高温酷暑天气,同时也是鱼类摄食量增加,病害暴发频繁的季节。
近期,佛山地区的水温随气温而上升,淡水鱼的排泄量增加。
据监测,部分养殖池塘的氨氮、亚硝酸盐浓度上升较快,导致鱼塘水质稳定性差,水质变化快,鱼类容易应激死亡。
据芳草药业的技术员反映,近期南海、顺德等地的草鱼、鲫鱼等淡水鱼类肝胆病发病比较严重。
防治不及时的池塘出现死鱼现象。
对此,笔者结合相关人士的观点,介绍了淡水鱼肝胆病的防治方法供参考。
芳草药业的技术员告诉笔者,肝胆病是营养病、环境病。
发生肝胆病的病鱼出现肝胆肿大,肝发白或花斑肝,胆囊肿大、变黑,在阳光下观察时,看到有一层金色或银色的膜状物。
此病在酷暑天气最易发生,发病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首先是鱼类氨中毒,夏天随着鱼类摄食量和排泄量的增多,水体环境易恶化,氨氮含量过多时易引起鱼类中毒,肝胆负担过重而发病,出现体表红肿、出血、肛门红肿,有腹水等症状;其次是饲料使用不当引起肝胆病,如投喂蛋白含量过高、营养不平衡或变质的质量都易引起肝胆病;还有一个原因是进行鱼鸭混养等立体养殖、乱用药物等不规范化操作时,多种有害有毒物质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坏。
此病常与出血病、烂鳃病并发,鱼越大,吃食量越多的鱼,发病更严重,死亡也越多。
针对发病原因,技术人员建议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1、坚持定期调水调水时,要选用价格适中、疗效较好,无副作用的中草药或微生物制剂进行调节,并在中午气温太高时开增氧机曝气,增加水中溶氧。
同时要定期排除部分底层老水,灌注新水并确保水体溶氧,以利病鱼及时得以康复。
2、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选用营养全面、品质优良、适合所养鱼类的饲料,科学投喂,切忌过量投喂;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变质。
如果条件允许,可换用维生素含量充足的新饲料。
3、内服药饵在治疗肝病时要尽量弄清病原,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既要对症治疗,又要消除病因。
治疗原则是解毒、补肝、强肝、疏理、消肿,促进肝细胞再生及胆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时以内服为主,外消与内服结合,选用具有解毒护肝、疏肝理气、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中药药防治肝病。
草鱼肝病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草鱼肝病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技术引言草鱼(Cyprinus carpio)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种,但近年来草鱼肝病发生率逐渐上升,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草鱼肝病的病因复杂,包括病原菌感染、环境因素、饲养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本文将从草鱼肝病的病因和综合防治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了解草鱼肝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草鱼肝病的病因1. 病原菌感染丁酚对草鱼属的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铜肿酶阳性,但是银、锌以及二价的铜则没有。
此外,被铊反复污染的基质往往有助于丁酚的回缩,使靶菌中产生丁酚胺。
菌群会向更多的细胞种上迁移,从而造成细胞对丁酚的敏感影响。
它会引发草鱼肝病的典型症状:肝脏肿大、颜色变淡、产生黏液等。
2. 环境因素草鱼肝病的发生与养殖环境密切相关。
水质是促使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之一,污染的饲料会导致鱼体过多摄入营养,从而诱发草鱼肝病。
此外,水温、溶氧量、氨氮浓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对草鱼肝病的发生起到重要影响,例如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增加草鱼肝病的患病风险。
3. 饲养管理不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导致草鱼肝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度投喂、饲料不合理搭配、养殖密度过高等都会增加草鱼肝病的发生几率。
同时,缺乏定期清理池塘和饲养设施、不及时更换水质等管理不善的做法也会导致病原菌在养殖环境中滋生,从而引发草鱼肝病。
二、草鱼肝病的综合防治技术1.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草鱼肝病的关键。
养殖户应根据草鱼的生长特点、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制定饲养计划,并确保饲料的合理搭配。
同时,要注意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高的养殖密度导致鱼体互相排斥、病原菌传播加速。
2. 加强水质管理优良的水质是保持草鱼健康的基础。
养殖户应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溶氧量、氨氮浓度等,及时对水质进行调整和处理。
定期更换水质、清理池塘、控制饲料的投喂量等措施都可以减少病原菌在水中的繁殖,从而预防草鱼肝病的发生。
3. 疫病防控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草鱼肝胆病高发,养殖朋友该如何应对?
夏季是病害的高发期,随着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及高能高脂饲料的应用,近些年草鱼肝胆病频发,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并且此病常与出血病、烂鳃病并发,鱼越大,发病更严重,死亡也越多。
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造成草鱼肝胆病的原因。
一、病因
1.长期投喂高能高脂的饲料。
养殖朋友们为了使鱼快速生长,缩短出鱼时间,采用高营养的饲料投喂草鱼,加上投喂量过大,鱼体消化不了,肝脏负担很大。
2.养殖过程中微量元素的缺乏。
比如维生素E、胆碱、硒的缺少等也容易诱发肝病。
再加上过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病毒虽然杀死了,但是大量的内毒素进入了鱼体,损伤了鱼的肝脏肠道。
3.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鱼体内代谢产生的尿素等氨氮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导致草鱼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二、发病症状
刚开始发病的时候,鱼的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颜色比较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
随着病情发展,肠道无食,肝脏会变成白色、绿色或黄色。
三、发病危害
养殖过程中鱼吃料减少,降低了草鱼的生长速度,影响鱼的生长,患病的鱼肝胆损伤后,肝脏本身的解毒排毒能力就会下降,导致毒素堆积在体内。
草鱼的体质和免疫力会下降,从而容易引发细菌性疾病,此时如果使用刺激性消毒剂或杀虫剂,会大大增加鱼的死亡数量。
另外也会影响草鱼的抗应激能力,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鱼死亡的情况。
四、防治措施
1.合理的混养、科学地密养,注意水质的调控
密养讲求的是不超过池塘容纳量情况下的科学密养,而不是以盲目追求产量的密养,要合理放苗。
注重水质调控,大量投喂饲料会造成池塘有机质的大量沉
积,使得池塘水质状况不稳定,水质极易恶化,出现水色浓绿、氨氮超标现象,引发鱼种病害。
2.科学投饵、施肥。
投好饵、施好肥是养鱼过程重要的管理措施。
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选择营养全面无霉变、适口性好,并定期添加防病药物的优质饲料,按照“四定”的方法科学投喂。
可以在日常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胆汁酸,有效预防鱼类脂肪肝和肝胆综合症的发生,添加的胆汁酸可以促进肝脏分泌胆汁,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并且结合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让鱼长得更快。
3.提高鱼体的免疫力。
可以同时拌喂杜仲叶提取物,杜仲叶提取物可以清除自由基,增强鱼体抗病能力,提高抗应激能力。
现在草鱼行情大好,养殖中一定要勤观察鱼体健康状况及水质变化。
因为一旦发生肝胆综合症,会导致出血病、烂鳃病并发,导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很大的,预防措施没做好,损害了养殖效益,后悔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