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奶牛布鲁氏杆菌病难以净化的原因和防制的措施

合集下载

对奶牛“布鲁氏菌和结核杆菌病”防治的思考

对奶牛“布鲁氏菌和结核杆菌病”防治的思考

二 十 世 纪 七 十 、八 十 年 代 ,经 过 努 力 , 我 国 的 “ 两病 ”
流行 得到有效控 制。但一些地 区在达 到颁布 控制标 准之后 , 产 生 了放 松 麻 痹 思 想 .放 弃 对 “ 两 病 ” 的监 测 。有 的奶 牛 场 甚 至多年不对 牛群进行定 期检疫 。特别是 “ 老疫 区” .隐 性 感 染 牛未 得 到彻 底 根 除 。这 是 奶 牛 场 “ 两 病 ” 不 断 发 生 和 流 行 的 主要 原 因 。 2 . 2 奶 牛 的饲 养 、 流 通 、 交 易等 各 环 节 的 防 疫 监 督 力 度
不 够
大 威 胁 ,成 为 当前 制 约 奶 牛 业健 康 发 展 的 重 要 因 素 之一 。
1 . 1 “ 两病 ” 流行 不仅 严 重 阻 碍 了奶 牛 业 生 产 .也 影 响
了养 殖 户 的 经 济 收入
随 着 市 场 对 奶 制 品需 求 量 的增 长 .奶 牛 售 价 和 原 奶 收 购 走 势 看 好 ,统计 表 明 ,养 1 头年产 5 t 鲜 奶 的奶 牛 ,按 每千 克 2 . 7 ~ 2 . 8元 计 算 ,鲜 奶 销 售 收 入 在 l _ 3 5万 元 以 上 。扣 除 生 产 成 本 ,获 利 超 过 5 0 o 0元 。 如 果 一 户 农 民养 l 0头 奶 牛 .每 年 鲜 奶 销 售 净 收入 达 5万 元 ,如 果 年 生 产 健 康 犊 牛 8头 ( 按
疫 监 督 机 构 的 检 测 。不 知 道 是 否 有 病 ,所 以 容 易 带 进 “ 两
病” 。 如 果 买 进 病 牛 后 不 经 隔 离 就 与 其 它 奶 牛 混 养 ,导 致 传
染 扩 散 。 另 外 ,牛 的 流 通 、交 易 频 繁 ,给 防 疫 监 督 工 作 带 来 困难。

奶牛场布病净化工作总结

奶牛场布病净化工作总结

奶牛场布病净化工作总结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牛群和其他家畜。

在奶牛场,布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牛群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有效地净化奶牛场的布病,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总结,以确保牛群的健康和奶制品的质量。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奶牛场的卫生管理。

定期清理牛舍和牛棚,保持环境清洁干净,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加强对饮水和饲料的卫生管理,确保牛群摄入的水和食物不受污染,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牛群的健康监测和检疫工作。

定期对牛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牛只,减少疾病的传播。

同时,加强对进出牛群的检疫工作,确保新进的牛只不携带病原菌,防止疾病的传播。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奶牛场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良好,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卫生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工作总结,我们成功地净化了奶牛场的布病,保障了牛群的健康和奶制品的质量。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布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奶牛场的健康和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奶制品。

预防牛羊布氏杆菌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预防牛羊布氏杆菌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预防牛羊布氏杆菌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摘要:随着牛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以及频繁外地引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强。

尤其是以布鲁氏杆菌病为代表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会对地区牛羊养殖业构成毁灭性打击。

布鲁氏杆菌浸染渠道较多,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如果没有对引进的牛羊进行严格检疫检疫,会增加外来疫病引入风险,危及养殖安全。

需掌握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发病机理,并根据实际临床症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本文分析了预防牛羊布氏杆菌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来解决措施。

关键词:牛;羊;布鲁氏杆菌病;解决措施前言:牛羊布鲁氏杆菌病在自然环境当中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完全可以在污染的水、土壤或者皮肤上存活很长时间,并且该种致病原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能够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间接感染造成严重的发病。

1.流行特点1.1病原学特征布鲁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染色的棒状杆菌,两端钝圆,不存在鞭毛,不具备运动性,繁殖生长中不能形成芽孢。

病原具有多种复杂抗原结构,能够导致动物出现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一般不会形成外毒素,但繁殖时产生的内毒素危害较严重。

不同条件之下,布鲁氏杆菌存活能力不同,污染环境可长时间存在,达半年以上;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可存活40天以上;患病羊分泌的乳汁以及肉制品中也会携带布鲁氏杆菌,存活时间可达60天以上。

干燥低温时,布鲁氏杆菌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但对热环境比较敏感,60℃下30min就可将其杀死。

此外,布鲁氏杆菌对常用消毒剂抗性相对较差,3%石炭酸、3%来苏尔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够短时间内将其杀死。

1.2流行特点布鲁氏杆菌有9个菌属,其中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病性的共6种,病原传播范围较广泛,能够引发交叉感染。

生产不良、卫生不佳、养殖密度相对较大、频繁外地引种、没有严格执行引种管理制度、饲料营养价值相对较差,都会促使和加重该病的传播流行。

羊布鲁氏杆菌能够造成绵羊、山羊共患病;牛布鲁氏杆菌除了危害牛之外也可以感染羊马等多种动物。

牛布鲁氏菌病的患病表现及防治措施

牛布鲁氏菌病的患病表现及防治措施

牛布鲁氏菌病的患病表现及防治措施牛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牛、猪、羊、狗等动物身上,同时也可以感染人类。

布鲁氏菌病对养殖业和农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牛布鲁氏菌病的患病表现及防治措施,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了解和防范这一疾病。

一、患病表现1. 牛布鲁氏菌病的患病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和食欲减退。

患病的牛会出现明显的全身不适症状,排便和排尿行为也有所改变,同时容易出现无故躺卧、眼神呆滞的情况,使得牛的生产性能直接受到了影响。

2. 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牛布鲁氏菌病的致病菌主要可在乳房、生殖器官和眼睛等部位发现。

哺乳期的患牛常伴有乳腺炎、乳汁分泌减少和质量下降的情况,生殖器官会有明显的炎症现象,甚至导致生育能力的下降。

眼睛方面易出现结膜炎和黏膜充血等情况,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引发眼炎。

3. 患病的牛在临床观察中还会出现关节炎、呼吸困难、腹泻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影响牛的生命安全。

一旦发现牛出现这些症状,必须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以免疾病继续扩散传播。

二、防治措施1.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预防牛布鲁氏菌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养殖户在购买牛只后,应当及时为其接种相关的布鲁氏菌病疫苗,以提高牛只的抗病能力。

定期对牛只进行疫苗加强免疫,以保证其长期有效性。

2. 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牛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养殖户应当做好牛舍的卫生消毒工作,保持牛只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

合理饲养、科学喂养,提高牛只的抗病能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3. 隔离治疗:一旦发现牛出现布鲁氏菌病的症状,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将患病的牛只迅速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传播给其他牛只。

对患病的牛只进行全面的治疗,以提高其康复的可能性。

4. 彻底消毒:在治疗患病牛只后,必须对牛舍、饲料、饮水器等进行彻底的消毒。

只有保证了环境的清洁卫生,才能有效地避免布鲁氏菌的再次感染。

牛布氏杆菌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

牛布氏杆菌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

牛布氏杆菌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王栋林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岗监管局畜牧兽医科,广东深圳 5181161 发病原因牛对于布氏杆菌的敏感性较高,并且随着母牛年龄的增长,感染布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伴随着器官不断成熟,犊牛对布鲁氏菌病抵抗力相对较差,布鲁氏菌病在牛群中传播的概率也会提升。

通常情况下,布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母牛繁殖器官以及公牛分泌液中,此外,母牛体内的奶水、羊水以及胎盘当中,也会存在布病的病菌[1]。

对于高易感性母牛来说,其在接触含有布病病毒的饲料、饮用水以及携带病原体的器具后,会展现出布病的临床症状,易感牛与患有布病的母牛进行的生殖行为,会大幅度提高易感牛患病概率。

从感染季节的角度来看,布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传染特征,通常发生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中,如果畜群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或者牛棚没有进行及时清理以及消毒工作,会加大牛群患布病的风险。

2 疾病防治措施2.1 控制感染源第一,引入牛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对牛进行全面检查。

母牛在引入后的30 d内,不能与其它母牛接触。

母牛在隔离期间,如果患病,则不应将与其它牛合群。

第二,对于发病区域内的牛,要进行反复检测,以确保在第二次血液检验后所有母牛均为阴性。

第三,如果母牛已经生病,则需要将其隔离或移走。

第四,注意健康牛犊的防病工作,犊牛需要饮用不含致病菌的牛奶,6个月后,对犊牛进行病菌检测,以检测结果为准,将其分配至不同的牛群中饲养。

2.2 抑制病毒扩散针对病牛所在的地方,使用过的饲喂工具,流产的羊水、胎体以及粪便等,需要进行深埋并消毒。

在对细菌进行消毒时,可使用3种方法:消毒剂消毒、光消毒和热消毒。

目前通常使用石灰液,高碘水,氢氧化钠和一定比例水的混合物,对病牛活动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对于病牛所产生的排泄物,要进行发酵处理,而对于病牛所产出的奶水,要进行煮沸灭菌。

2.3 预防接种目前,针对布病所研发的疫苗主要有M5、S2、S19等。

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牛的具体情况,为其接种不同的疫苗。

针对牛羊布病的防控措施及预防建议

针对牛羊布病的防控措施及预防建议

大家都知道,多种动物均可感染布病,其中,牛羊患病风险较高,与公畜和幼畜相比,母畜患病风险更高。

但是按照日常饲养管理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牛羊的患病风险,按照健全的检验检疫、日常免疫和消毒等措施可以预防布鲁氏杆菌病。

因此,养殖场必须从以上层次入手,确保牛羊养殖的健康。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病原体是布鲁氏菌,是家禽和牲畜的重要致病病原。

本病多见于牛、羊、猪中,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布鲁氏杆菌病对人也具有传染性。

布鲁氏杆菌病患者会出现头痛、疲倦或肌肉酸痛等症状。

再严重的时候,会对生殖器官造成伤害,甚至使他们缺乏生殖功能。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因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爬行动物乙类传染病,我国已将其列为动物第二类传染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养殖业的看好,越来越多的人投资养殖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

动物物种进出口贸易的交流也促进了布鲁氏杆菌病的一定增加。

因此,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养殖场,都要做好日常养殖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我国牛羊养殖业取得健康的发展。

一、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牛羊布鲁氏杆菌病分布广泛,均为阴性,无典型症状。

其中,流行病最为突出。

在妊娠期间,母牛和母羊都感染布鲁氏杆菌病,通常在妊娠6至8个月时就会出现流产问题。

胎盘广泛呈淡黄色。

如果不直接取出胎盘,妊娠的牛羊就会出现子宫炎,同时还会继续造成长期不孕的问题。

公牛感染布鲁氏杆菌病后,会引起睾丸发炎,有的牛还会继续患上关节炎等疾病。

如果母牛流产后同时感染了布鲁氏杆菌病,就会导致它再次流产,流产时间就会继续推迟。

同时在母牛的阴道内出现红褐色成分,胎儿也是在分娩前就死亡。

即使是一部分成长发育相对健康的胎儿,最终也会因为虚弱而死亡。

从广义上讲,初次妊娠的母畜非常容易感染牛羊的布鲁氏杆菌。

当疾病发展时,会导致流产问题。

鲜为人知的是,当一些老年的牛感染布鲁氏菌病时,不容易引起流产问题。

更常见的疾病是子宫炎症或关节炎。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体抵抗力低 , 可以构成本病 的诱 因。
2 症 状
为 1 。羊 型五号病 菌苗也可预防牛布病 , 法为注射 和气 年 用 雾, 免疫期也为 1 年。 牛场每年应检疫 2次 , 一般在春秋进行 。对检 出的阳性 牛应迅速隔离淘 汰 , 以净化消灭为 目标 。还 应做 好一 般的 应 卫生保健工作 。
肿大 , 肝脏有坏死灶 , 脐带可见炎性水肿 。
3 诊 断 及 治 疗
布病 的诊 断方法有 临床诊 断 、 细菌学诊 断 、 清学诊断 血 及综合诊断法。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当属牛布病血清学诊
断 法 。 试 管 凝 集 试 验 的具 体 规 定 标 准 如 下 : 血 清 1 10稀 牛 :0 释 度 ( 10 I 含 0 0U/mL出现 5 % f+凝 集 现 象 时 , 定 为 阳性 ) 0 +) 判
、 '
2 mg g w 0 /k. 。盐 酸土 霉素 , b 剂量 为 1mg g w 或 四环 素 0 /k. , b 1mg g w 0 /k. 。肌 内注射 , b 连用 2 以上 。 周
4 预 防措 施
牛布病 预防净化 工作的重要意义 已远远超过 了治疗 , 在 布病地 区可进行 预防注射 , 猪二号菌 苗可预防山羊 、 绵羊 、 猪
通 常呈 阴性 经 过 。孕 牛感 染 本 病 的 明 显 症 状 是 流 产 , 产 前 流 阴道 黏 膜 潮 红 , 有 粟 粒 状 红 色 结 节 , 阴 道 中流 灰 白色 、 并 从 淡 褐 色 、 红 色或 黏液 脓 性 分 泌 物 。 后 出 现分 娩 预 兆 , 久 即 黄 随 不 发生流产 。 流产 胎 儿多 为死 胎 , 时 也产 下弱 犊 , 往往 存 活 有 但
和 牛 的 布 氏杆 菌 病 , 法 为 饮 服 、 服 和 注 射 , 牛 的 免 疫 期 用 喂 对

浅析奶牛场“布病结核病”净化方法与措施

浅析奶牛场“布病结核病”净化方法与措施

浅析奶牛场“布病结核病”净化方法与措施奶牛场是养殖奶牛的场所,为了保持奶牛的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在奶牛场中,布病和结核病是两种常见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相应的净化方法和措施来预防和控制。

首先,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奶牛排泄物、胎儿、胎膜、胎盘和分泌物传播给人类。

布病的净化方法和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检测:定期对奶牛进行布病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分泌物培养和PCR检测等方法对奶牛进行检测,及时筛查感染的奶牛,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隔离管理:一旦发现感染布病的奶牛,应立即进行隔离,防止病菌传播给其他奶牛。

隔离期间应对奶牛进行特殊饲养和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防止交叉感染。

3.疫苗接种:在奶牛场中,定期接种布病疫苗对于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疫苗能够增强奶牛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因此,及时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奶牛感染布病的风险。

其次,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奶牛是结核病的常见宿主。

以下是结核病的净化方法和措施:1.定期检测:定期对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结核菌素试验和皮内结核原试验等方法对奶牛进行检测,及时筛查感染的奶牛,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隔离管理:一旦发现感染结核病的奶牛,应立即进行隔离,防止病菌传播给其他奶牛。

隔离期间应对奶牛进行特殊饲养和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防止交叉感染。

3.严格消毒和清洁:奶牛场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洁工作,特别是对牛棚、饲料槽和饮水设备等容易污染的地方要加强清洁工作。

同时,要注意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确保消毒的效果。

4.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保持奶牛的健康状态,提供适宜的饲料和环境,增强奶牛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奶牛场中布病和结核病是常见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相应的净化方法和措施来预防和控制。

简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简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简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养殖管理1. 严格消毒:养殖场、饲养设施、器具等要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防止布鲁氏菌的传播。

2. 畜禽检疫:购买新的畜禽时要进行健康检疫,确保没有携带布鲁氏菌。

3. 合理饲养:注意畜禽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防止布鲁氏菌的滋生和繁殖。

二、加强人群防护1. 提高健康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养殖业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普及布鲁氏菌病的预防知识,提高防护意识。

2. 加强个人卫生:养殖场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消毒,避免与布鲁氏菌接触。

3. 戴口罩:在与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减少传播风险。

三、加强疫苗接种1. 动物疫苗:对畜禽进行定期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

2. 人类疫苗:对高风险职业人群,如兽医、养殖业从业人员等,进行布鲁氏菌疫苗接种,提高个体的抵抗能力。

四、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1. 病例监测:对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病例报告:对发现的布鲁氏菌病病例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确保信息畅通,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

五、合理用药治疗1. 尽早治疗:一旦发现感染布鲁氏菌,要立即就医进行治疗,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2. 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和不规范使用药物。

六、加强国际合作1. 信息共享: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经验和信息,促进全球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

2. 联防联控:加强国际间的布鲁氏菌病联防联控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防治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

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需要从养殖管理、人群防护、疫苗接种、病例监测和报告、合理用药治疗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全面加强防治措施的落实,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浅谈规模奶牛场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浅谈规模奶牛场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2 0 1 4 年( 第3 5 卷) 第3 期
浅 谈 规 模奶 牛场 布 鲁 氏杆 菌 病 的 发 生 原 因及 防控 措 施
蒋豪垒, 程亚兵 ( 河南省襄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南 襄城 4 5 2 6 7 0 )
中 图分 类号 : ¥ 8 5 8 . 2 3
文献标 识 码 : B
夏 初偏 多 。 2 奶 牛 布鲁 氏杆 菌病 的症 状
1 8 个月左右再免疫 1 次, 免疫期可达数年之久。
3 - 3 实施监 测 净化
对非疫病高发区通常采用普检的方法 , 每年春秋两
季要 对 奶 牛 布鲁 氏杆 菌病 1 0 0 %比例进 行 实 验 室检 测 , 检 测 出 阳性 奶 牛必 须 扑 杀 , 然 后 对 其所 在 的 牛舍 进 行 消 毒 ,
并将 其 做 焚烧 、 深 埋 等无 害 化处 理 , 确 保 净 化率 达 到
1 0 0 %。
潜伏期长短不一 , 短的 2 W , 长 的可达半年之久 , 临床 表现也不尽相 同。非妊娠奶牛感染该病不表现临床症状, 也不死亡 , 但在较长时期 中可从粪便和尿液持续排出病原 菌 。妊娠奶牛感染该病 的明显症状是流产 , 流产可发生于 妊 娠的任何 时期 , 但最 常发生在妊娠 的第 6 至第 8 个 月。 流 产胎 儿多为死胎 , 有 时也产下 弱犊 , 但往往存活不 久。
引进患病奶牛是感染该病的潜在威胁 , 应严格加强奶 牛的引种管理。建议奶牛场要坚持 自繁 自养的原则 , 建立 稳定的奶牛群 , 不轻易引种。如必须引种 , 首先要 摸清所
引奶 牛 场 的基 本情 况 , 是 否有 过 布 病 疫情 。此 外 , 还 应 进
行 实 验 室检 测 , 确认 阴性 牛方 可 引 入 , 坚 决 禁 止 引入 阳性

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治与净化措施

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治与净化措施

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治与净化措施作者:张栋王征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08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S823.9+1;S85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8)05-0019-01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类感染该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

现就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防治和净化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1 病原学布鲁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短杆状、边缘稍凸或直,末端钝圆。

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或卵圆形,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荚膜。

2 流行病学该病的易感动物范围很广,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但主要是羊、牛及猪。

该病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食品)、饮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感染;可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或流产物等,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此外,也可通过结膜、交媾及吸血昆虫进行传播。

3 临床症状该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

短的两周,长的可达半年之久。

家畜患病后症状基本相似,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

早期表现为结膜炎和体温升高等。

妊娠母畜流产(多在妊娠2~8个月),多为死胎或弱仔。

但大多数流产经两个月后可以再受孕。

畜群中关节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不孕症增多。

公畜睾丸肿大,触之有热、痛感。

4 病原学诊断目前对于布病的诊断多采用血清学试验,主要检测血清或乳中的布鲁氏杆菌抗体。

主要方法有:试管凝集试验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5 防治该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采取以监测、检疫、阳性畜扑杀、阴性畜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这一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

6 奶牛布瘸净化措施确诊为布病病牛或检出阳性牛的牛群(场、户)为牛布病污染群(场、户),要全面实施布病净化工作。

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牛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家畜传染病,牛布氏杆菌病又称布氏菌病,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的传染病,对家畜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牛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治疗、控制等方面介绍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1.加强畜牧管理加强畜牧管理是预防牛布氏杆菌病的关键,养牛人员要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注意家畜通风透气,保证饮水卫生,合理饲养和饲料管理。

牛圈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牛圈干燥清洁,预防细菌传播。

2.隔离患病家畜一旦发现有牛布氏杆菌病的患病家畜,要及时隔离,防止病菌传播,以防牛布氏杆菌病的扩散。

3.定期检疫养牛人员要定期进行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家畜,预防疫情的扩散。

4.合理饲养要合理饲养,保证家畜的饮食健康。

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5.消毒工作加强牛舍、人员、器具等的消毒工作,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6.加强畜牧检疫加强对家畜的检疫工作,及时发现患病家畜,并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和防控。

二、治疗措施1.药物治疗对已患有牛布氏杆菌病的家畜,可以使用抗布氏杆菌病的药物进行治疗,但需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严格执行用药方案,避免因错误用药导致疾病的加重。

三、控制措施1.加强规范化饲养管理加强牛舍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家畜健康的生活环境。

合理饲养,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3.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牛布氏杆菌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牛人员对牛布氏杆菌病的认识,提高防控意识,有效预防疫情的发生。

4.加强监测加强对家畜健康状况的监测,对存在疑似牛布氏杆菌病的家畜要及时隔离治疗。

牛布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只有加强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牛布氏杆菌病的传播,保障家畜的健康和畜牧业的生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提高养牛人员对牛布氏杆菌病防治的重视,加强对牛布氏杆菌病的认识,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牛布氏杆菌病的传播。

奶牛场布病净化工作方案

奶牛场布病净化工作方案

奶牛场布病净化工作方案
一、背景及意义
奶牛场是生产奶制品的场所,而布病是一种由感染沾染枝状杆菌引起的牲畜传染病,易造成奶牛患病、流产、死亡等严重影响,对奶牛场的正常运转带来较大威胁。

同时,因为病菌对人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所以严重影响了奶制品的质量和市场信誉。

因此,加强奶牛场布病净化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对保障奶制品的安全和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净化工作方案
(一)预防
1.做好环境卫生
要保持牛舍内外产生垃圾、粪便的地面清洁卫生,摆放杂物要少,防止细菌孳生。

同时,在空气、水、饲料中杀菌消毒,注射或口服疫苗,降低病菌传播,保持奶牛身体健康。

2.进口动物检疫
对于进口的动物,必须执行政府部门的检疫制度,减少布病从进口动物传入的可能性。

3.科学饲养管理
要建立合理的饲养计划,合理选择奶牛的品种和饲料,确保奶牛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降低布病感染风险。

(二)检测。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奶牛布氏杆菌病(简称奶牛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对奶牛危害极大。

现将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加强管理:布病血检阳性的奶牛及同群牛隔离饲养,专人管理,定期消毒,严禁病牛流动,避免与其它家畜接触,不准对病牛挤奶和销售。

饲养人员做好个人防护,进入牛舍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出来时更换防护衣物,并进行消毒。

2.淘汰病牛:为了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在防检人员的监督指导下,对检疫阳性的7 头病牛全部进行了淘汰处理。

3.严格消毒:为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对病牛污染的圈舍、环境用1 %消特灵和10 %石灰乳等消毒药彻底消毒,对病畜的排泄物、流产胎儿、粪便及垫料等消毒后堆积发酵处理。

4.加强检疫和坚持自繁自养:对疫点内的奶牛每月检疫1次,检出阳性奶牛严格按要求淘汰处理,使其逐步净化,达到健康牛群。

5.科学防治:奶牛布病为人畜共患病,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控制该病的发生。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有计划的开展免疫工作;定期对饲养场地、圈舍等设施设备的消毒;积极引导农民科学防治疫病,提高防治效果;定期对饲养人员健康检查,防止人畜共患病相互传播,保证人畜健康安全。

种畜场布鲁氏菌病净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种畜场布鲁氏菌病净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种畜场布鲁氏菌病净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全利1,解殿玉2,王 楠3*1.长春市中小企业人才创业指导中心,吉林长春 130062;2.吉林省长春市畜牧总站,吉林长春 130062;3.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长春 130062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及乙类传染病。

该病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在我国大范围流行,至八十年代得到有效控制。

2000年后伴随畜牧业生产规模的迅速增长及无序引种,布鲁氏菌病再次抬头,污染范围持续扩大,在畜间及人间造成了巨大危害。

当前,种源污染已经成为布鲁氏菌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开展种畜场布鲁氏菌病净化不仅能从源头上遏制该病的传播,还能进一步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但在净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1 种畜场布鲁氏菌病净化存在的问题1.1 政策层面布鲁氏菌病一旦污染养殖场就很难清除,《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规定在感染率高的地区实施强制免疫,但种畜禁止免疫,所以种畜场布鲁氏菌病净化周期长、成本高,是最难啃的骨头。

2017年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种畜禽场净化,鼓励种畜场开展布鲁氏菌病净化,但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发证单位与疫病净化的主管单位缺少政策协调性,并没有将净化作为发证的前置条件,导致种畜场净化意愿不足,净化工作难以开展。

1.2 经济层面在种畜场布鲁氏菌病净化过程中,一旦检出阳性畜需扑杀并无害化处理,而种畜单体价值高,在没有政策性补偿的情况下种畜场损失难以弥补,经济效益及生产活动均会受到影响。

此外,各地方政府对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同,支持力度也会存在差异,往往会造成种畜场开展净化工作的政策性补助及工作经费很难到位,也是导致种畜场净化意愿不足的原因之一。

1.3 意识层面生物安全防护体系能有效防止病原入侵,非洲猪瘟的防控已经充分体现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性。

对于布鲁氏菌病这样的人兽共患病,生物安全防护体系不仅能有效保障人员安全,也能防止布鲁氏菌病等在内的病原传入。

牛布氏杆菌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牛布氏杆菌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牛布氏杆菌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牛布氏杆菌病是养殖业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会在牛群中传播,还可能感染人类,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但由于养殖规模和条件的差异,其爆发情况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患病表现包括母牛流产、公牛关节炎、不育等。

一旦该病在养殖场爆发,不仅会导致大量牛只死亡,还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避免疫情扩散和传播。

本文详细介绍了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次验证,对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牛布鲁氏杆菌病;发病原因;防治措施1流行病学1.1病原特征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不动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科中的布鲁菌属。

其形态为短小的短杆状或球形菌体,为非芽孢杆菌,无胶囊和鞭毛。

布鲁氏杆菌能够在慢而稳定的生长速率下生长,需要富含营养的培养基和适宜的pH值、温度和氧气浓度。

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38℃,最适生长pH为6.5-7.5,需要氧气或微量的氧气来进行呼吸代谢。

病原在繁殖生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抗逆性,在高温、低温、对抗生素和脱水等条件下也能存活并生长。

同时,该菌能够产生多种酶类,包括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蛋白酶、脂肪酶等。

布鲁氏杆菌具有强烈的致病性,能够引起布鲁菌病。

其主要通过摄入污染的食品或直接接触感染源而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传播。

1.2致病机理牛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布鲁菌属,主要感染牛、羊等动物,同时也会感染人类。

牛布鲁氏杆菌主要通过皮肤创伤、消化道黏膜、呼吸道等途径进入牛体。

牛布鲁氏杆菌在牛体内经过短暂的潜伏期后,开始在淋巴组织、脾、肝、骨髓等部位进行生长和扩散,导致全身各种器官和组织受到感染。

布鲁氏杆菌内含有多种致病因子,包括LPS、外膜蛋白、细胞外酶、细胞毒素等,这些因子能够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组织和器官受到破坏和损害。

牛布鲁氏菌病的患病表现及防治措施

牛布鲁氏菌病的患病表现及防治措施

牛布鲁氏菌病的患病表现及防治措施牛布鲁氏菌病简介牛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疾病,可以影响人和动物。

布鲁氏菌可以通过接触染病动物或食用被感染的动物产品而被传播。

在牛身上,此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群体间的接触和食用污染的饲料或水源而发生的。

尽管牛布鲁氏菌病在人类中的患病率比较低,但是对于养牛业者而言,此病仍是一个重要的健康和经济问题。

患病表现牛布鲁氏菌病的患病表现是多方面的。

通常,牛会出现以下的症状:1.身体发热:布鲁氏菌可以导致牛患上高烧,通常高于一百度五十华氏度。

2.身体虚弱:牛感染此病后,可能出现身体虚弱、乏力等症状。

3.产奶量减少:感染此病的牛的产奶量会有所减少,这会对牧民的经济利益造成影响。

4.关节疼痛:布鲁氏菌可造成牛的关节疼痛和关节肿胀。

5.发疹:布鲁氏菌感染可能导致牛身体发疹。

防治措施为了预防牛布鲁氏菌病,有以下几方面的防治措施:1.保持清洁:粪便、泥泞的饲料和水源可能会提供疾病的传播途径。

保持饲料和水源的干净和卫生对于牛的健康至关重要。

2.科学养殖: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牛舍卫生和定期进行消毒。

此外,要避免多牛同舍和在舍户外巡游,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3.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防治牛布鲁氏菌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必须遵循合适的接种计划。

4.病例报告:在发现患病牛时,应立即报告兽医,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其他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总结牛布鲁氏菌病是对养牛业者的健康和经济利益产生影响的严重疾病,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

尽管疫苗接种是防治此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保持养殖场的干净和卫生、避免疾病传播和病例报告同样重要。

牛感染布鲁氏杆菌病的净化措施

牛感染布鲁氏杆菌病的净化措施

随着全国各地牛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牛数量越来越多,各种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布鲁氏杆菌病是牛养殖业中较为常见的疫病之一,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与危害性,已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性传染病。

该病一旦暴发流行,则会长期潜伏在养殖场内难以净化,当前尚无特效药可以治疗,很容易给养殖户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因此,如何对牛布鲁氏杆菌病进行有效净化并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牛布鲁氏杆菌病原及流行特点1、病原学特征布鲁氏杆菌病由布鲁氏杆菌感染所致,其菌属众多,当前已知的就有19个生物型、6个种类,该病菌主要寄生在细胞内,侵袭力与传播力均较强,主要侵害宿主淋巴系统及生殖系统。

布鲁氏杆菌外观呈球杆、球型或短杆状,其中牛属菌多呈短杆状,长度为0.5~1.3μm,宽度约为0.4μm,未长有鞭毛、荚膜和芽孢等结构,为革兰式染色阴性菌,涂片镜检多呈单个排布。

该病菌在外界环境中适应能力极强,阳光直射条件下可存活4h,但难耐湿热环境,在60℃温度条件下30min即被灭活,70℃温度条件下5min即被灭活,100℃热水中会被立即灭活,普通的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

2、流行病学人类与多种动物均易感染布鲁氏杆菌病,其中,以牛、羊、猪等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更易感,成年动物比幼龄动物更易感,发病率也更高。

布鲁氏杆菌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夏季高发。

牛养殖场内患病牛与带菌牛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公牛感染后期的精液、尿液、粪便中会携带大量病菌,患病的妊娠母牛生产或流产后,其乳汁、胎衣、胎盘羊水、恶露等分泌物中携带有大量致病菌,对产房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健康牛接触后染病。

通常情况下,患有该病的妊娠母羊在流产后的3年内,其阴道分泌物中仍带有布鲁氏杆菌。

呼吸道、生殖道、消化道等是该病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等传染该病。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1、临床症状布鲁氏杆菌病多呈地方性流行,牛只染病后通常会有15~180d的潜伏期,大部分为隐性感染。

浅谈奶牛布病难以净化的原因和防治

浅谈奶牛布病难以净化的原因和防治

浅谈奶牛布病难以净化的原因和防治作者:黄剑锋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19年第09期摘要: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疾病,在近些年来由于净化困难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种疾病在发生之后主要对奶牛的生殖器官造成影响,有些甚至会造成奶牛发生胎膜发炎、流产等情况。

同时这种疾病还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主要是以个人养殖为主,对于该疾病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净化过程中造成阻碍,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奶牛养殖;布病;防治措施1造成奶牛布病难以净化的原因分析1.1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一些家庭养殖户由于自身养殖知识匮乏,对于这种疾病认识存在很大问题。

尤其是在发生疾病之后不能采取果断措施,甚至会阻挠政府动物检疫部门的扑杀,给疾病的检疫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其次,在一些养殖场中,养殖人员没有掌握对布病的防治知识。

甚至在一些养殖场中对于已经感染布病的奶牛依然进行养殖,使得布病在净化过程中往往无法实现彻底净化,最终造成布病频发的后果。

同时,在一些养殖场中经常出现牛羊混养的现象,这就使得一些发病的牛羊之间出现交叉感染,同时对健康牛羊也会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造成布病净化困难。

1.2社会关注度不足造成奶牛布病难以净化社会对奶牛布病的关注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的相关部们对布病的重视程度不足。

奶牛布病由于防治较为困难,因此在进行防治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在发生奶牛布病疫情之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疫情的扩大。

同时定期对奶牛开展检疫工作,对于检测出的阳性病牛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扑杀。

2)对于已经制定的相关措施执行不够到位。

现阶段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针对奶牛布病的防治检疫机制。

但是,一些地方由于经济发展较慢,各项基础建设不达标,因此在对已经建立起的各项措施进行实际执行时存在问题,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都不尽人意,这是造成奶牛布病难以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作者:张红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4期张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畜牧兽医局 161041)摘要:奶牛布氏杆菌病是以奶牛生殖器官发炎、母牛流产、不育等为主要特征,该病不仅影响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

本文通过对布病的特点、流行情况及其防控措施的介绍,以期提高认识,为控制该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奶牛;布鲁氏杆菌;防控措施布病全称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布病列为乙类传染病。

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业在全国各地的迅猛发展,奶牛布病在一些地区呈散发流行趋势,发病率明显升高。

1 流行情况布鲁氏杆菌是微小的多形球状杆菌,边缘稍凸或直,末端钝圆,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毒力菌株可有荚膜。

迄今为止,以确定布鲁氏菌有7个种,布鲁氏杆菌在自然条件下生活能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制品中可生存数月之久,该菌对光、热、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等都很敏感。

该病流行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末夏初偏多。

其易感动物范围很广,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对羊、牛、马及猪感染性较强。

奶牛随着性成熟其感染率升高,如犊牛在达到配种年龄之前多不易感染。

病畜及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大量的布鲁氏菌。

该病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但经皮肤感染也有一定传染性,如果皮肤有创伤,则更易为病原菌侵入。

其他途径,如通过结膜、交媾及吸血昆虫也可进行传播。

2 临床与病理变化该病的潜伏期为2周至6个月,以母牛流产为主要症状,流产常发生于妊娠后第6~8个月,流产前几日表现出分娩预兆,阴唇肿大,荐部及肋部下陷,食欲下降,阴道流出灰白色或灰色黏性分泌液,�2~3天后流产,产出死胎或弱胎,弱胎常经败血症死亡,流产后胎衣往往滞留,持续排除棕红色恶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北京市奶牛布鲁氏杆菌病难以净化的原因及其防控措

王天坤1赵长光姚学军孙宝山黄骅
北京市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02200)
摘要: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重要的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

本文从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着手,讲述了本病难以净化的原因、防治措施及应急措施。

其中,发病原因从病原、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和监管力度、饲养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和防范意识、饲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预防措施则根据发病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提出发生该病后的防控措施,对今后该病的防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净化防控措施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重要的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

在家畜中,牛、羊、猪最易感,且可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

牛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凡是养牛、羊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和感染,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美元,并且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部分地区奶牛布病阳性检出率的上升和人感染该病病例的不断增加,布病防控形势愈来愈严峻。

由于该病可通过牛奶、奶制品、牛肉等感染人类,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奶牛场布病的净化、防控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奶牛养殖场户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科学的饲养管理,而政府行政手段力度不够,导致控制和净化奶牛布病的难度加大。

作者结合实际,就奶牛布病难以净化的原因和防治的措施进行探讨,仅供大家参考。

1 原因
1.1 病原
羊种菌对人的致病力强,慢性化并发症发生几率高。

1.2 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和监管力度不够
1.2.1 重视力度
布病属于细菌性慢性传染病,加上潜在死亡率低和呈地方流行等多方面原因,政府相关部门对布病防控的重视程度、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远不及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广大饲养人员和高危职业人群对布病危害认识不足。

1.2.2 监管力度
1作者简介:王天坤,女,1967年9月出生,高级兽医师、兽医硕士学位。

受市场价格、消费水平、生产模式等因素影响,我市输入大于输出,且来源多为东北、华北、西北等布病疫情严重省份,同时奶牛存在交易频繁的问题,使得政府相关部门很难对奶牛检疫、病牛淘汰及健康牛的免疫进行全面的监管。

1.3 饲养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低和防范意识淡薄
首先,广大养殖人员在饲养、接生、屠宰、皮毛加工等过程中不注意个人防护,对饲养环境的消毒以及排泄物、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意识淡薄,养殖场(户)周围污染严重,形成了人畜间布病疫情不断发生和蔓延的恶性循环。

其次,在奶牛调运和引种过程中,饲养人员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引入奶牛时逃避检疫,引入后不按照防疫规定进行健康隔离饲养,大大增加了疫病感染的机会。

再次,饲养人员不按规定进行体检,有时染有布病的人员仍然饲养管理奶牛,导致布病频发。

1.4 落后的饲养模式
饲养方式落后,疫病传播风险高。

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水平还较低,人畜同院、散养散放等传统饲养方式仍普遍存在。

2 预防措施
2.1 政府应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认真执行
各级政府部门应重视此项工作,并层层落实,对所辖区域内的奶牛实施注册登记,严格管理,奶牛场必须有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防疫合格证”,鲜奶收购点必须凭区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的奶牛健康证明收购鲜奶。

同时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对饲养人员、从事布病净化工作的人员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病者,应调离岗位并及时治疗。

2.2 强化检疫执法、保证产品质量
奶牛养殖已经形成规模,是农民致富的一个渠道。

因此,必须加强检疫执法力度,定期检疫,保证奶产品质量。

每年应对辖区内的奶牛进行两次布病检疫,发现阳性牛要立即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外运的奶牛必须来自健康群、非疫区,并凭当地检疫合格证明,方可购入。

2.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员素质
奶牛布病防检工作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奶牛业健康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

搞好宣传,提高养牛户对“布病”及其给人畜带来的危害的认识非常重要。

可通过报纸、宣传单、广播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奶牛布病净化的意义,提高对奶牛布病检疫的积极性。

2.4 加强外引监管、规范调入检疫
可通过多种方式,如村级防疫员监督饲养户购入奶牛情况,并及时报当地动物防疫监督管理部门,杜绝病牛上市交易。

实行自繁自养,必须从外地引进的养殖户,要与当地防检部
门联系,经本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疫控中心监测,确认为阴性时,才可解除隔离,饲养观察30天后,方可混群饲养。

3 应急措施
3.1 对检出的布病阳性畜应立即隔离饲养,及时扑杀并无害化处理
3.2 严格实行封闭管理
(1)禁止对场内剩余的奶牛进行销售、转移。

(2)禁止外来人员、车辆的进入,必须进入的要经过严格的消毒。

(3)奶牛养殖区禁止多种动物混养,防止造成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场内饲养犬要远离牛舍定点栓养,禁止犬只随处走动。

对犬只的粪便、污染物及时清理,定期消毒,防止传播疾病。

(4)对判为布病可疑牛进行复检时,应将以上可疑牛进行隔离,隔离舍应处在下风口,并与健康舍相隔50米以上。

3.3 及时清理圈舍、运动场粪便及污染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全场进行彻底清理消毒。

清理运动场内及道路距离地面不少于60厘米内的粪便和泥土,全部掺入生石灰堆积到场内指定地点、泥封发酵处理,清理后,先铺撒石灰再铺撒无污染的沙土,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投入使用。

运送粪便及其它污染物的道路,必须及时清理遗撒物并严格消毒,严防污染饲草、饲料等。

3.4 严格落实各项消毒措施
(1)全场进行彻底消毒,每天消毒1-2次,消毒21天后转入正常消毒程序,每周消毒3-4次。

(2)对阳性牛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对阳性牛污染的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进行消毒;饲槽、饲喂工具、牛栏、天棚、舍内地面、墙壁、粪尿沟等彻底刷洗后,用3%的火碱或氯制剂等消毒药彻底消毒,每天消毒1次,连续消毒21天,以后每周消毒3-4次;被阳性牛污染的饲草、垫料等喷洒消毒药后进行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粪便采取堆积密封发酵处理。

(3)建立并完善消毒间、消毒池等设施,奶牛养殖区或圈舍门口应设置消毒池,每两天更换一次消毒液,投放适量消毒剂,保持有效浓度。

(4)本场(户)工作人员必须更换工作服并经消毒室彻底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区,本场(户)车辆必须经消毒池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入场(户),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工作用具要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

3.5 对病死动物、流产物、牛奶全部实行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动物、流产物、牛奶全部实行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动物及流产胎儿、胎衣等,不准销售、不准食用、不准饲喂动物,必须全部深埋或销毁,对流产物污染的场地必须进行彻底消毒。

假定健康牛群的奶在封锁期间,不准销售、不准出场,应高温或掺入有效的消毒药后,深埋处理。

3.6 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执行外购牛申报制度
严格执行外购牛申报制度。

场内一年以内,禁止外购牛,一年以后,需要外购的必须报告辖区动物防疫站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批准后方可外购。

外购的奶牛必须经购买地动物防疫部门检疫并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引入,对引入后的奶牛须隔离饲养三个月,并由辖区动物防疫部门全部检疫合格后方可混群。

检疫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7 对场内剩余牛群实行严格的检疫净化
对假定健康牛每间隔一个月检疫一次,由辖区动物防疫站对该场存栏牛实施检疫净化,对检测出的阳性牛及时进行扑杀处理。

如此连续检疫2次,待第二次检测仍有阳性牛检出时,可向当地农业局申请进行奶牛布病免疫。

经当地农业局上报市农业局审核批准后,全场3
月龄以上奶牛方可进行布病免疫(S2布病疫苗进行口腔灌服免疫,每年免疫1次,每次每头免疫500亿CFU活菌)。

奶牛在进行布病免疫后6个月内,禁止向本市或外埠省市其它养殖场(户)调运。

3.8 疫情报告制度
加强对现存栏奶牛的日常巡查,一旦发现患病动物,应立即如实向辖区动物防疫部门报告,并及时将患病奶牛隔离。

3.9 加强奶牛场(户)工作人员防护
奶牛场(户)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按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时应穿工作服、胶鞋,接触病牛及流产物时应戴好乳胶手套,并及时洗手消毒。

牛场所有工作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对发现患有结核病或布病的,以及被布鲁氏菌感染的工作人员,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进行隔离治疗。

4 小结
近年来,随着部分地区奶牛布病阳性检出率的上升和人感染该病病例的不断增加,我市各级政府对奶牛布病的检疫越来越重视,不仅加强了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的力度,同时加大了财政资金的投入,使得我市各级动物防疫机构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饲养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低和防范意识淡薄及饲养模式落后等仍是制约净化奶牛布病的关键因素。

奶牛布病的防控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政府、农户等多方面合作才能最终彻底净化该病,及早、有效净化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通过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加之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必将逐步净化布病感染,最终彻底消灭我国布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