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观后感(精选10篇)
弟子规观后感(精选10篇)弟子规观后感(精选10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观后感篇1说起弟子规,会一定会有很多人知道,哪怕是一些小孩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
早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就让我们每天在黑板上轮班一人抄写一句弟子规,上课前还要背诵一部分,那时候只知道背下来就是好事,也从没深刻分析每句是什么意思。
但那时还是对传统文化很崇敬,现在我也长大了,转眼间是上大学的人了,在这假期,我看了弟子规传统文化的宣讲视频,这才对弟子规有了更深的体会。
仍然是有很大的收获,父亲也在旁边,还连声叫好。
这弟子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让一位年以花甲的老父亲都连声叫好,让一个内心充满热血的青年还能静下心来,去聆听他每字每句的意义呢?视频中的蔡礼旭老师这样讲,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有钱、有房、有车、娶漂亮老婆、嫁帅气老公、受他人赞扬,而是孝顺父母、子女孝顺自己。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
——这四句是一般人能做的到吗?没有发自内心、十足耐心能做到吗?连这点都做不到,还谈什么伟大事业,要如何如何。
没错,这些讲的都是事实,这才能够打动我们的内心。
说完了“孝”,接着就是“悌”,“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孔老夫子不光是重视孝,也非常重视悌,他认为认为悌也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这不是教条,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那么谈起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尊敬。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5篇弟子规读后感1《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的部分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
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现代子女教育问题突出,一个孩子从小不知道该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长大后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一定很糟,从小没有纪律和品德的修养,长大后即使知识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有大成就。
万事以孝为先。
《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就是教育我们每一个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虚心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各项意见,并积极改正错误,听从父母的指挥,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
只有这样做,才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让他们感到欣慰。
想起我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非常惭愧。
调皮的我,个性倔强,不听父母的教导,做了很多错事,令老师和父母伤透脑筋,令他们伤心,我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令父母感到欣慰。
今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用《弟子规》里的各项准则衡量自己,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听取他们的教导,各方面要求进步。
我觉得这本《弟子规》很值得我们去看去读去做,日常行为规范都依照《弟子规》里面的做,将来一定有很大的成就。
《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孝家风。
弟子规读后感2最近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他使我们我们受益匪浅,他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更能使人的思想提升。
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自己、爱父母、爱朋友、爱身边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得和谐,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对我有五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弟子规》读书心得通用15篇
《弟子规》读书心得通用15篇《弟子规》读书心得1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他的名字叫《弟子规》。
这本书讲的是做人的基础,要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
要认真学习,诚实做人。
要热爱劳动,整洁卫生。
孝顺篇:是讲要孝顺父母和长辈,还要爱护帮助比你小的人。
尊长篇:就是讲的要尊敬长辈,比如说,在坐下或走的时候要让长辈先,自己后。
大人叫你的时候是应该及时回答的,不能慢慢吞吞,或不回答。
慎行篇:穿衣服的时候,要穿的整齐,在小时候是不能喝酒的,早上起来的时候,应该叠好被子,才能下床。
下床之后,还要刷牙和洗脸等。
交往篇:做人是不能胡说八道的,而要诚实,也不能撒谎说谎话,做事的时候不要急。
学习篇:在学习的时候,是要一心一意的,而不能三心二意。
在看书的时候要安静,而不能吵闹。
在写字的时候要写得漂亮,而不能写的很丑陋。
借来的书,看完的时候,如果还想看的话必须先还回去,再借来看。
这本书是教我们怎么做人的。
希望同学们都认真的读,认真的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不信不立”。
作为一名高级动物,一个人讲究诚信是最基本的。
“信”穿透人的躯体,穿透人的灵魂,让它夺目和耀眼。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本句话虽然短小精练,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我想大家都撒过谎吧,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但如果张口就骂人,瞪眼就说谎,那样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让人敬而远之,最后彻底不和你接触。
我希望大家说话要注意,都要说实话,但也不能太实在了。
我想六中对于口才教育是非常合格的。
在六中的课堂,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做人要嘴儿好,更应该诚实。
说话是一门艺术,我们每天都有演讲来锻炼我们的勇气,有时候轮到了自己演讲的时间而没有准备这又成了失信。
《弟子规》还教会我们吐字要清晰,我们在回答问题时要保持洪亮的嗓音,声音不能太大也不宜太小,应该让师长们听见。
犯了错误要及时承认,要敢于面对缺点,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过能改,归于心。
倘掩饰,增一辜”。
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钱文忠
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钱文忠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一)对于钱先生的解读《弟子规》以后,很感慨,在高节奏、高强度、高压力的当今,耳濡目染的是有人在为为生计奔忙,有人在为自己更好地生存而忙碌,讨论很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家庭的经济状况,孩子的不争气,或孩子的出息,很多是会与经济连在一起。
看了钱文忠的解读《弟子规》颇为感慨,我们好像忘了本,我们太世俗,我们原来应该这样,我们是倒退了,这本书让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还能接受,但我们的孩子接受好像不能完全做到,但我们需要这样做。
本书提到了孝,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
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
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这话是对的,孩子其实是看父母怎么做会潜移默化受影响的。
我是很孝顺的,所以很能接受,每天和父母通电话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平时报喜不报忧,会专程带父母去玩,扫除父母的一切后顾之忧。
自己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告诉我,其实真正的孝顺是要真正懂得他们需要什么,其实多陪伴父母说话,告诉他们你的快乐,比给他们金钱更有价值。
一家人都受到我的影响,知道对老人要哄着的,孩子也会尊重你好多。
其实,很希望我们的教材也能处处透出这些做人的道理的,社会需要净化,需要一片温馨。
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二)《弟子规》读后,深感这是一本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教育孩子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孩子人文素养的经典之作。
很早就听闻《弟子规》此书,但一直没有去翻阅。
第一次阅读《弟子规》竟是在帮四岁儿子订阅的《幼儿画报》上发现的。
画报将原文和翻译成的童话一起介绍给孩子,儿子爱不释手一遍又一遍请我帮他讲这些故事,并模仿童话故事里的人物尽孝。
恰巧学校工会为我们教师发了精神读物《钱钟书解读弟子规》一书。
在此触动下,我认认真真读了一遍弟子规,书中讲述学生孝亲尊师、友爱兄弟姊妹的蒙学教材,但是读完之后我的感触很深,这一传世典着内容涵盖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对于孩子的人生具有指导价值,对于已为人师的我也是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
弟子规学习心得13篇
弟子规学习心得13篇弟子规学习心得篇1星期二干部培训班安排了观看《弟子规》讲座,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非常详细的解读了《弟子规》,一本只有一千多字的小册子却包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也是一本少儿行为规范的典型读本。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二十四个子简洁明了的解释了弟子规,它是儒家思想的延续,在编写不足二百年的历史下,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当钱文忠教授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举了几个例子,非常深刻,当他问道有几人能做到父母呼应勿缓时却很少敢说我做到了,的确父母呼应勿缓这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经历的而且是非常多的。
但我仔细回想起我时却万分惭愧,这么简单的一个行动自己却没有真正的做到,更多父母呼时看到的是对自己的利益。
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古人这样来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现在自己就光父母呼就难以办到了。
孟子和他的母亲能够达到心有灵犀你的.境界,母亲要自己的手孟子能感到心疼,我们真的没有必有去知道是真是假,母子是有一条无形的纽带的。
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看到这条解释时,只有了反省,每每犯错父母指责是,自己那几次又是在恭敬地聆听的,又有那几次没有进行过反驳,钱文忠教授的讲解,让我感到了一种真正的羞愧,之前的没有做到的太多,心想自己赚钱了来孝敬他们,而我却真的不懂他们要的是什么,每次的电话总有几句问寒嘘暖的唠叨,是的,现在看来那是幸福,最起码在你上大学,远离家乡的时候,还有人对你说这几句话,这是一种幸福,我知道以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而当有一天你再也听不见他们的唠叨的时候,后悔已于事无补。
不错的,《弟子规》不仅仅是一本行为规范,它更是一本让人反省的经典,做不到像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但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父母不操心,让父母安心,认真的听每次电话那端父母的叮嘱,记得每周给父母的电话,记得节假日对父母的祝福,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你健康,快乐,多陪他们。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5篇)弟子规读后感1通过弟子规我知道了中国是以孝为先,孝顺父母长辈,尊敬兄长。
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收获很大。
读了《陆绩怀橘》的故事,我学会了始终把父母记挂心里,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孝顺他们。
读了《木兰从军》的故事我学会了孝顺父母,该为父母分忧的道理。
读了《煮豆燃萁》的故事我学会了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理解,互相包容的道理。
读了《君子正冠而死》的故事我懂得了从小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穿衣打扮要整洁,做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在以后的生活里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将学到的应用到平时,不断进步,争取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2今天早上我背诵了弟子规的总叙和入则孝,虽背的滚瓜烂熟,但其中的意思一点也不理解,经过访问同学,使我明白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
他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生活中小心谨慎。
读完后是我非常震惊,又非常羞耻,因为自己以前总以为父母把自己生下来不是上天的`安排,父母理应对自己好,父母关心自己是理所应当的,现在大彻大悟,自己的所作所为全是不对的,真是对不起父母的大恩大德呀!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感恩父母,要坐在行动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一句话是说:“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以前自己非常自私,对谁都不好,别人一对不起自己,就憎恨他,甚至从不再搭理他,自己还总是自以为是,有一点成绩就不知自己是谁了,只知道自己今天学了,就不学了。
尽管没学会仍装着学会了,当别人来帮自己时,自己却自学非学,有人请叫自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真是没法说。
以后一定改这些臭毛病,一定让好的习惯代替他。
弟子规真是博大精深,他不仅时一本好书,而且教育了炎黄后代!弟子规读后感3暑假,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叫《弟子规》,它描述的是一本圣人对晚生的教导,是学生学习的准则。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稿件
1.一篇读后感,钱文忠教授的《解读弟子规》,450字左右.急2.9月21日钱文忠教授解读《弟子规》观后感300字以上3.读完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的第二篇的感悟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总序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
虽说《弟子规》是一本启蒙读物,不过我要是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读过的话,恐怕不会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因为半知半解而浅尝辄止,错过经典。
诚然,在适当的年龄读相应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
《弟子规》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行走站立,无论社会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虽然有些部分已经不合时宜,当从中引申出来的思想精髓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最后,以《弟子规》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很美的话作为结尾,“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4.百家讲坛钱文忠教授解读《弟子规》观后感《弟子规》是我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它对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都有指导作用,如果我们都能按照《弟子规》的教诲去做,那么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就能更加和谐。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使我受到很多教育,其中受教育最深的是《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入则孝”的意思是说在家里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孝是道德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我们的身体受之父母,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我们的生命。
因此我们应无条件的孝敬父母。
那么怎样做才是对父母的孝敬呢?《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话,从表面看它的意思就是说父母的呼唤,要马上应承;父母的命令,有马上执行;父母的教诲,要恭恭敬敬的听取;父母的责备,要虚心的接受,这些都是孝心的体现。
《弟子规》观后感范文
《弟子规》观后感范文
钱文忠教授用精辟的说理,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弟子规》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娓娓道来,将一个个小故事教的令人读而忘倦,学而不厌。
“入则孝”,“出则悌”,“?”和“信”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重长者,兄弟姊妹和睦相处,教育我们处事的方式,让人受益匪浅。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中钱文忠教授又给我们解析了如何平等博爱,亲近有仁。
看后我思考了很多也获益了很多,《弟子规》可以让我们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合规合矩,对待父母尊长是否关心体贴,对待自己是否严格自律。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应该多学习《弟子规》,因为他们需要有一个规矩来教育引导他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而现今多数父母长辈可能因为忙于生计,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但至少要让孩子们从小明白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这样才能在后期更好地培养他们。
《弟子规》中要求弟子遵循的规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本极好的品德品*的教育读本。
谨慎“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从《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中细数拱小若干细节
从《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中细数拱小若干细节引导语:《弟子规》它教导我们孩子需要讲孝悌,要谨慎诚信,要爱周围大众,亲近仁德贤人。
从《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中细数拱小若干细节初到拱小,一进门,在校园里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都有着文化的熏染。
校园处处弥漫着经典的气息,洋溢着国学的墨香,有着浓浓的书香氛围;初到工作室,一坐定,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是厚厚的一摞书,24本;无意间,瞥到放在那摞书的最上头——《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一下来了兴致,翻看起来。
原本,自己所在的学校自06年开办以来就一直以“走进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连续开展了五年的读书活动。
《弟子规》就是我们一年级的孩子接触的第一本国学书籍,《弟子规》也是我们一二年级孩子要求必读必背的一本书。
我虽对《弟子规》内容较为理解,但是对于钱文忠教授的这本解读,却一直未读过。
于是,刚好借机拜读。
一个下午的时光,时间回转,我穿越到四百多年前的清代,不能自已……耳畔,偶尔传来几声脆脆的风铃声,又将我的思绪拽了回来,很是巧,傍晚的校本研修时间竟然也是观看《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弟子规》将孔子老先生教诲(当然也有后代老先生们的)编写成人们的生活规范,1080字,曾经是讲给开蒙的小孩子们的养正宝典,将儒家的五伦大道用最平实的语言和最普通的事例呈现,而着眼于帮助听讲者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
文句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可谓谆谆教诲,循循善诱。
它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既是儒家的基础,也是人性的基础。
想来无数学校学习《弟子规》的目的也就在于此。
《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古书”,但钱文忠教授的“解读”却非常好读,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掰开揉碎了讲也不过分。
他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弟子规》中没有高妙的东西,都是非常细节的规定,然而就是这些规定,决定了我们是中华民族。
”是啊,学习国学,不正是希望将几千年的文化凝炼,落地成文化么?那,我们,学习中的我们又学到了什么?于是乎,闭上眼,印出了几个拱小的细节……步从容,立端正。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儒家思想在幼儿开悟期所倡导的一种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约束幼儿行为规范的一本学习手册。
《弟子规》基于2000前的孔儒学说,制定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的一套行为规范,以幼儿为教育对象,力求塑造符合儒家文明视角的普罗大众。
全篇所述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可归结为忠、孝、礼、仪、信、智、勤、俭这八字,对于尚未开悟的幼儿来说,按其文所述的行为守则来执行,可以成为被社会大众所认同的规范、文明人。
《弟子规》的最大作用在于修身,首先,它所认定的行为准则即使历经几百年,依然为我们现代社会做推崇,因此按其规范做人、做事,可以更好的融入家庭、社会、工作。
其次,作为儒家文化的延续,《弟子规》作为针对幼儿的儒家学说中最浅显易懂的著作,是传承中国文化的一个比较便捷的方式。
不过《弟子规》也有其局限性,儒家思想基本着重于塑造人,却无法对已形成的人格或行为方式提出有效的改变手段。
当精神层面的思维定式外露于行为表现时一旦这些行为表现不符合儒家行为标准时,仅界定行为的不文明是无效的,这将最终导致整个体系滑入自苦的境地。
因此就社会管理体系来看,无论是家庭、企业、社会,我们应该追寻的是“以儒家的思想塑造人,以法家的制度管理人,以道家的境界引导人”。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800字左右五篇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800字左右五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范文800字左右五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篇一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直没有接触到《弟子规》这篇传诵程度仅次于《三字经》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很惭愧。
今年暑期,有幸跟随《百家讲坛》聆听了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的内容,感觉受益匪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读物,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
按照中国的传统,百事孝为先,《弟子规》因此也将“入则孝”放在第一位。
在这一部分将子女应尽的本分详细地阐述了出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为人子女应常怀有感恩之心。
对亲人至孝,为国尽忠,也是“仁义礼”的表现。
应该有怎样的骨肉情、兄弟情?如何做到长幼有序?应该如何看待钱财?在“出则悌”这一章里给出了的答案,这应该就是儒家遵循的“礼”了,有“礼”家庭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起居休息时应该怎么样?饮食时应该怎么样?穿衣戴帽时应该做到什么?走路时的步伐体态是如何的?碰到人时如何?独处时如何?借人东西时如何?“谨”这一章规定了言行举止的准则。
我认为是“礼”的又一个延伸,将它的内涵扩大,应该还有“慎独”的意思,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要问心无愧。
“信”应该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弟子规中讲述比较深刻的一部分。
承上部分的“出则悌”、“谨”,启下部分的“泛爱众”。
“信”更应该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百家讲坛只弟子规钱文忠观后感
百家讲坛只弟子规钱文忠观后感百家讲坛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电视节目,通过讲述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背景来传播知识和启迪人们的思想。
在这个节目中,有一期讲述了《弟子规》,由知名学者钱文忠讲解。
我在观看了这期节目后,深受启发,对《弟子规》也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本重要经典,是儿童教育的基石之一。
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和道德要求。
通过这本经典,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原则和道理。
在这一期的百家讲坛中,钱文忠老师首先对《弟子规》的历史背景进行了介绍。
他告诉我们,《弟子规》是唐代名将韩愈撰写的,希望能够通过这本经典教育和启迪后人。
韩愈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责任感的人,他希望通过《弟子规》能够培养出更多像他一样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随后,钱文忠老师开始逐章解读《弟子规》。
他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解释,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道德准则。
在讲解过程中,钱文忠老师不仅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故事,还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使得整个讲解过程既有深度又有趣味。
其中,我最被深深触动的是《弟子规》第一章中的“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钱文忠老师讲解了“父母呼”的含义,他说父母的呼唤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应该及时回应,不要让父母等待。
他还提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儿时常常迟迟不回家,直到很晚了才回去,父母为此非常着急和担心。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深体会到了孩子应该对父母的关心和付出心存感激和回报。
除了解读经典中的道德准则,钱文忠老师还向我们传授了一些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他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就像《弟子规》中所说的“杨令公问孝,孔子答之曰:无远弗届也。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素养。
另外,钱文忠老师还讲述了他个人对《弟子规》的一些理解和感悟。
他说,《弟子规》中的每一条准则都有深刻的意义,不仅仅是教育和规范儿童的行为,更是为了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有感(2篇)
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近年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校用它来教育学生,还有很多单位,用它来培训员工。
我以前在新人类上英语课时,每节课上课前,老师都让我们念《弟子规》,有时还教我们背诵英文版的《弟子规》。
可见,《弟子规》的普及性已经非常高了。
说起《弟子规》,其实我小时候也看过《弟子规》,并且背过不少。
但这次,我专门结合《弟子规》,观看了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主讲的《解读弟子规》,对《弟子规》这部古人留给我们的经典,进行了更深入地理解,更细致地品读。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作为总纲,内容也是围绕这几部分来写。
意思是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兄弟和睦、与人交流言行慎重和与人交往诚信为先,要对任何人都热情友好,要亲近仁者。
《弟子规》还提倡要懂得所有道德与礼仪后才可以学知识。
“百善孝为先。
”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当然要摆在第一位。
所以,《弟子规》开篇就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短短的____个字,四次出现“父母”这两个字,可见“父母”在古人心中的位置。
这些规矩,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可是我们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呢?《弟子规》教育我们要注重与人交流的态度,要广交朋友,也要多学知识。
有一句俗话叫:礼交天下友。
《弟子规》里讲了很多关于礼仪的知识,告诉大家做事应该谨慎细致。
出门在外时,要与他人和睦相处,不可随意出卖、诽谤别人。
可见古人是多么讲究礼仪。
现代社会,在家里也好,也社会上也好,和人交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善于和不同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与人交往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要诚信,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平时要多亲近比自己优秀的人,并学习知识,可谓知书达礼。
《弟子规》这部经典告诉我们许多文化礼仪,所以才会流传至今。
就如钱文忠教授所说:“学习弟子规,将文化落地为文明。
弟子规读后感读书心得范文5篇
弟子规读后感读书心得范文5篇《弟子规》将儒家的教育思想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强调到的和修养,这对现当代的教育教学有着特别踊跃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我细心收集了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供大家观赏学习!弟子规读后感1读了两年的《弟子规》, 感受良多。
《弟子规》详细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标准, 特殊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承载了古人先贤对于人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标准:孝顺、友悌、严谨、诚信、爱心、仁义和好学。
我从身边的电影卡实际启程, 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入那么孝, 这是弟子规对我们的第一个要求。
百善孝为先, 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
圣贤教育我们, 要从内心深爱、感恩我们的父母, 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 莫过于自己的父母, 怀胎的辛苦, 生育、教育的付出。
父母的恩德, 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
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出门在外的打工仔, 虽然不能待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 但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 替父母分担一些, 多打电话回家和爸爸妈妈聊闲聊就是对他们最根本的孝道。
泛爱众, 其实就是前面说到了的要与他人和谐相处, 团结相同。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以尊敬、谦卑为原那么, 做到不自私自利。
不去巴结富人, 不看不起穷人, 以同等心待人接物。
同时在工作生活过程中, 不说人是非, 不揭人短处, 要敬重同事挚友。
我要努力学会去从真心里爱别人。
我要不断历事炼心、不断努力。
慈爱、悲悯一切众生, 是圣人、菩萨的境界, 我要从弟子规的根底起先, 从做一个标准的好人起先, 立志向、学圣贤, 做菩萨。
尽可能的去协助别人, 关怀别人, 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团结、和谐。
打造优秀集体, 从我做起。
感谢看购这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幻想, 还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古人的洗涤。
弟子规读后感2《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 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 为人要孝敬父母, 敬重兄长, 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 诚恳可信, 博爱众生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为先, 而“孝”和“弟”这两个字那么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荐】《弟子规》读后感1爷爷对我说过:"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主要在个人的努力。
经过那件事后,妈妈又研制出一套方案,那就是"拆机法"把显示屏和键盘、鼠标放在桌上,主机却不见了踪影,后来我才发现,是被锁在桌子下面的保险箱里了,这回的方案直到现在我都没有破解,请看到此文章的人给我想一套方案,有重谢。
在小时候我背过《弟子规》,但几乎都忘记了,也不了解其中的含义,听钱文忠老师一讲,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弟子规》分: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与余力学文。
《弟子规》里关于孝的部分,讲述了一个卧冰求鲤的故事:晋朝的王祥对自已并不是很慈祥继母,都非常孝敬。
在冬天里,继母时常想吃鲤鱼,王祥竟然赤身卧在冰上去找鱼,这时,冰裂开了,跳出两尾鲤鱼。
这则故事使我懂得了:孝不是交易,是无条件的,孝也是人的根本。
我想到:对于我的亲生父母,我该怎样孝敬他们呢?我现在还小,无法用大量的体力劳动和外出挣钱孝敬父母,但能在细微之处做点事。
以前周末回家,我会偶尔在早上起床后,给妈妈倒杯凉白开,以后我要坚持这个习惯;父母挣钱很辛苦,以后,当我花爸爸妈妈钱,正要买东西的时候,应该好好想想,有没有这个必要,能不能节约一下,对于父母给我买的东西,要爱惜使用......我想这也是孝吧!当我听到:缓揭帘,勿有声,这句话时,我突然回忆起了一件往事,一次我去数学金老师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我一个箭步,顺手将门一带而过,门‘咣’的一声巨响,关上了,把屋里的老师们都吓了一跳,妈妈正好在现场,立马说我:“门应该轻轻关上,你这样做,显得你很没有教养,对老师很不尊重。
”我当时挺不服气的,还叽哩哇啦解释了一通。
现在想想,觉的很不好意思。
听钱文忠老师讲《弟子规》,我的心能放的很平静,边听边想到以前做过的很多事情是否正确,如果错了,应该按《弟子规》中哪点去改才对。
既然《弟子规》可以给我明白那么多宝贵的道理,那我就要经常学习它,将它运用在我的实际生活中。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本书是钱文忠把《弟子规》翻译成我们能够听得懂的话而写成的。
它能够让我们讲文明树新风、有孝心,还有尊老爱幼......其中有一句让我觉得说得特别的好,那就是:“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意思是说:你不要因为看到别人家里特别的富有就要去讨好他,献媚于这种财富;你也不要因为看到别人很贫穷就瞧不起他,自己却在旁边洋洋得意。
你不要因为一样东西旧了或者过时了,你就很讨厌它、厌弃它;你也不要因为一样东西是新的或者是很时尚、很流行的,你就去喜欢它。
“勿谄富,勿骄贫。
”是叫我们不要欺软怕硬;“勿厌故,勿喜新。
”是叫我们要清廉和节约,不要喜新厌旧。
还有一个词叫做“重且舒”,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我们说话时的声音要重而且还要很缓慢。
在这个词背后还有一个故事是:从前有一个人他叫侯思正,他在说话时总是吐字不清、咬字不正,但是他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因为告发别人从而当了官。
他原来是一个衙役吗?所以当了官以后,武则天就命令他去审理案子。
他就小人得志,一天比一天歹毒,他有一天去审理一件案子,他审理的是一位忠臣,很高的官,名字叫做魏元忠。
但是,他说的话谁都听不懂,然后侯思正就拎起魏元忠的两只脚,把他放在地上拖来拖去,魏元忠火了,然后大声叫道:“你说话不清楚,我听不懂怎么回答你!”他说得既有力又缓慢,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然后侯思正又说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话,一个官员觉得这个侯思正实在是太逗了,就把这件事告诉给了武则天。
武则天当场就笑得喘不过气来,然后她说:“竟然有这样一个人啊?这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人还整天乱讲。
”后来这个侯思正结果非常的`惨,而且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大笑柄。
所以说话太急、吐字不清楚,是一个非常要命的毛病。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1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弟子规》读后感1《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的智慧。
“孝”“悌”“仁”“爱”是《弟子规》的核心思想。
它教导我们在家中要孝顺父母,体谅父母,出门在外要敬重兄长,说话也要恭敬、谨慎。
为人处世要讲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做到“有则改,无加警”。
假如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去研究其他的学问。
在中国古典文学这条滔滔大河中,也许《弟子规》无法与拥有上千年历史的经典古著相比,但它也给我们很多启迪,很多遐思,因为贯穿这本书始终的是儒家千年的智慧,是孔子的处世哲学。
读了《弟子规》,我明白了什么是“孝”。
《弟子规》讲:“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也就是说,如果尊长生病了,小辈要先把药尝一尝,要白天黑夜伺候在病人身边,不要离开尊长的病床。
看到这句,我十分后悔而且愧疚。
最亲的父母生病了,我也只是草草地问下父母身体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吃药或是去医院?父母通常也会为了不让我担心就说没事。
在这之后,我们心中会惦记着他们的病情吗?不会!因为我们对父母不够在意,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父母,就能发现长辈眼角多了几丝褶皱的皮肤。
我在看《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的时候,还看到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故事名叫《卧冰求鲤》。
说的是王祥早年丧母,他的继母朱氏并不慈爱,经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说这个儿子的不好,所以王祥从小连父爱都没有。
但是父母患病的时候,王祥依然衣不解带地伺候。
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王祥都努力满足。
有一年冬天,继母依然想吃鲤鱼,可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冰,王祥就赤身卧在冰上祈祷,突然冰裂开了,跳出两尾鲤鱼。
这个故事也被列入了《二十四孝》中。
弟子规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31篇)
弟子规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31篇)弟子规观后感篇1通过这几天培训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只有在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它所蕴含的道理。
《弟子规》不但使我增长了智慧,而且还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深有感悟。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首先我们最应该报答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正因为如此,所以《弟子规》总叙下来紧接着就是以《入则孝》为开篇。
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为儿女应当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比如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甚至置之不理等等。
想想自己平日里对父母的关心太少,而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却是无微不至,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呀!父母对我们的爱胜过一切,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地珍惜,这份永恒的无私的爱。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
通过这一次《弟子规》的学习,让我真正懂得做人必须学会感恩的道理。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细心地关心体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给日夜操劳的父母带来幸福的生活,能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也算是作为子女应当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吧。
二、做人做事要有恭敬之心。
做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谦虚是一种美德。
在为人处世上有时候爱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想一想骄傲自满有时真的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伤害,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
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遇事谦虚谨慎,多向他人请教,虚心学习,让自己不断地进步。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钱文忠老师讲解弟子规的观后感
钱文忠老师讲解弟子规的观后感
噫,各位看官,今儿咱来摆摆龙门阵,说说钱文忠老师讲解《弟子规》那档子事儿。
咱这四川话、陕西方言、北京话都得用上,让各位听得有味儿。
说起这《弟子规》,那可真是咱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啊。
钱文忠老师一讲,我就感觉心里头亮堂多了。
他拿这《弟子规》里的内容,跟咱们现在的生活一对照,哎呀,真是说得太对了!
就说这“孝”字吧,钱老师说了,孝可不仅仅是给爹妈端茶倒水那么简单。
你得真心去了解他们的诉求,得在行动上体现出来。
这话咱四川人听了就懂,孝顺嘛,就是要让爹妈心里舒坦,那才是真正的孝。
再来说说“出则悌”,这讲的是咱怎么和别人相处。
钱老师说了,得互相尊敬,得和睦相处。
这话咱陕西人也懂,你看那“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不就是说的咱得和兄弟姐妹们搞好关系,让爹妈少操心嘛。
还有啊,钱老师还提到了“谨”这个字,就是说咱得谨慎,做事得有分寸。
这话咱北京人听了也点头称是,咱北京人讲究的就是个规矩,没规矩不成方圆嘛。
最后说说“泛爱众”,钱老师解释说,这讲的是咱要广泛地爱众人,要有大爱之心。
这话一出来,我就想到了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就是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总之啊,听了钱文忠老师讲解《弟子规》,我真是受益匪浅。
这《弟子规》不仅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更是咱们现在生活的指路明灯。
咱们得好好学学,好好实践,让这传统美德在咱们这一代人身上发扬光大!。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5篇)弟子规读后感1“弟子规、圣人教诲、第一次孝道、第二次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阅读了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一次又一次地聆听了《弟子规》对我的深刻教育,给了我很多收获和启示。
弟子们的'规则中的每一句话都像是智者的仁慈教导。
让我来谈谈最深刻的一个,“父母打电话,不要慢下来,父母命令,不要偷懒,父母教书,你必须恭敬地倾听,父母责任,你必须接受”的意思是:当父母教你时,你应该及时回答。
当父母要求你做某事时,你不能耽误父母。
当你教育你时,你应该静静地听,即使你父母错了,你不能责怪他们。
但与我的行为相比,情况往往恰恰相反:晚上,我在看电视,妈妈请我吃饭。
直到我母亲过来我才回答,我不耐烦地同意了。
然而,自从我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我就没有这样过,因为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尊重老师和父母的道理。
是的!弟子桂就像一位沉默的老师,总是影响我们,教育我们,默默地启发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
读了《弟子守则》,我找到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指引了我们的人生道路,丰富了我的知识,丰富了我的生活,让自己沉浸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除此之外,门徒规则中的许多地方也值得学习、理解和体验。
只要学生认真体验,他们就必须了解许多“知识”;珍宝!弟子规读后感2开学初,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一本经典书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此书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生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这句话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它充分体现出了做人要讲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是不可取的。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曾经对电脑游戏十分着迷,只要一碰到鼠标,我就完全沉浸在电脑游戏的世界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与妈妈约定的结束游戏的时间一拖再拖,为此,妈妈大发雷霆,我才不得已关掉了电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
对于钱先生的解读《弟子规》以后,很感慨,在高节奏、高强度、高压力的当今,耳濡目染的是有人在为为生计奔忙,有人在为自己更好地生存而忙碌,讨论很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家庭的经济状况,孩子的不争气,或孩子的出息,很多是会与经济连在一起。
看了钱文忠的解读《弟子规》颇为感慨,我们好像忘了本,我们太世俗,我们原来应该这样,我们是倒退了,这本书让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还能接受,但我们的孩子接受好像不能完全做到,但我们需要这样做。
本书提到了“孝”,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
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
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
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这话是对的,孩子其实是看父母怎么做会潜移默化受影响的。
我是很孝顺的,所以很能接受,每天和父母通电话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平时报喜不报忧,会专程带父母去玩,扫除父母的一切后顾之忧。
自己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告诉我,其实真正的孝顺是要真正懂得他们需要什么,其实多陪伴父母说话,告诉他们你的快乐,比给他们金钱更有价值。
一家人都受到我的影响,知道对老人要哄着的,孩子也会尊重你好多。
其实,很希望我们的教材也能处处透出这些做人的道理的,社会需要净化,需要一片温馨。
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深感这是一本弘
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教育孩子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孩子人文素养的经典之作。
很早就听闻《弟子规》此书,但一直没有去翻阅。
第一次阅读《弟子规》竟是在帮四岁儿子订阅的《幼儿画报》上发现的。
画报将原文和翻译成的童话一起介绍给孩子,儿子爱不释手一遍又一遍请我帮他讲这些故事,并模仿童话故事里的人物“尽孝”。
恰巧学校工会为我们教师发了精神读物《钱钟书解读弟子规》一书。
在此触动下,我认认真真读了一遍弟子规,书中讲述学生孝亲尊师、友爱兄弟姊妹的蒙学教材,但是读完之后我的感触很深,这一传世典着内容涵盖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对于孩子的人生具有指导价值,对于已为人师的我也是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
弟子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
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由此而见,诵读弟子规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认真践行。
我认为只有将弟子规融入到生活当中,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虽然自己并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实施以及会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并且说实话我对于弟子规内容的了解程度也只能算是初学者,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件具有实际意义的事情,有必要进行一番尝试。
以此来督促自己以及学生践行弟子规,做一个幸福的人民教师,做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它让我明白我们在苦苦寻求幸福的真谛、追求完美而不得时,只因忽略了一个事实,最不完美的是自己,最该完美的是自己的那颗心。
我们应该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按照《弟子规》的教导,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并以此来教育大家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
度,与周围人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积极进取。
我相信《弟子规》把至真、至诚、至善推演出来,值得每一个人领悟终生。
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
劳累了一天,终于又了看书的闲情,回回拿起书,便有了”如对故人“的快乐,那是一种恬淡宁适,心安理得的快乐。
《弟子规》在几案上已经放了几天,因为忙碌一直忽略了它。
今日里,翻开书页,随着钱文忠穿越时空,与清朝的李毓秀夫子有了第一次的”会面“。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是从圣人的教诲中汲取出来的,可谓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
目光落于”首孝弟“,仅仅三个字,却让我陷入深思。
这个”首“字让我感悟到做人的根本在孝道跟悌道。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很会赚钱,而是他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突然想到,不经意间,四十个春秋在晃眼之间划过了。
回首望望,父母的付出点点滴滴尽在眼前。
我想起了,每年春节将至,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守在一起。
母亲又开始忙着赶制我们姐弟俩的新衣了,毛衣针伴着精彩的电视节目,一上一下有规则地编排出那浓浓的爱意。
父亲会围着灶台忙个不停,做蛋饺,腌酱油肉,一竹竿的鱼、鸭、鸡倒挂着,里里外外都已涂上了佐料。
当我们进入梦乡时,父亲依然在厨房做他的拿手菜――熏鱼,因为加入了过多的糖,那熏鱼入盘时,像涂了油一样亮。
母亲还在不紧不慢的赶最后一个袖管。
现在,我们都大了,这也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
而今,因为忙碌,忽略了父母的需求,孝道似乎就在话起话落之间,孝道似乎又在沉甸甸的礼盒间。
懊恼之间,明白了”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
《弟子规》很沉很沉,有些拿捏不住了。
此时的我很想回家,握住老人的手,陪他们慢慢的走。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