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彝族原始宗教对生态保护的意义
[整理]彝族的文化及其保护
彝族的文化及其保护彝族的文化及其保护一、彝族支系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历史阶段,彝族祖先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了分支。
大约几千年前,有了武、乍、糯、恒、布、慕的六个分支。
分别迁徙到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经过长期了历史发展,形成比较多的彝族支系。
目前较大的几个支系是:阿细、撒尼、阿哲、罗婺、土苏、诺苏、聂苏、改苏、车苏、阿罗、阿扎、阿武、撒马、腊鲁、腊米、腊罗、里泼、葛泼、纳若等。
族主要的支系具体分布为:自称为诺苏颇、诺苏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及云南省的宁蒗、华平、永胜等地区。
自称为纳苏颇、纳苏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禄劝、弥勒、昭通及贵州毕节地区。
自称为迷撒拨、纳罗拨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巍山、云县、漾濞等地区。
自称为罗罗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别在云南省景东、云县、个旧、墨江、双柏等地区。
自称为颇罗、泼哇、昨柯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别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开远、砚山、马关、金平等地区。
自称为泼拉塔、图拉颇、腊鲁濮、阿鲁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华坪、云县、普洱、新平、墨江等地区。
自称为撒尼濮、尼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路南、泸西、弥勒、昆明市郊区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聂苏濮的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龙武、石屏、云龙、昌宁、双柏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黎颇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凤庆、华坪、永胜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山苏、阿租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新平、元江、峨山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阿细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弥勒、路南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阿哲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弥勒、易门、双柏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格濮、阿多拨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泸西、弥勒、师宗、鹤庆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阿武、阿乌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弥勒、元阳、西畴、金平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罗米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凤庆、景东、墨江、普洱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密期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禄劝、弥勒、昆明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阿罗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师宗、陆良等彝族地区。
彝族传统习俗信仰力与彝区环保
彝族传统习俗信仰力与彝区环保作者:罗曲来源:《民族学刊》 2014年第1期罗曲【摘要】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就彝族而言,在与自然的关系中自古就有保护自然生态的习俗。
这些习俗现从某些种角度看似乎是落后的“迷信”,但在特定的语境下却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环保固然要引进新的机制和科学的方法,使之形成一种综合的文化软实力,在彝区的生态环保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关键词】彝族传统习俗彝区环保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国家重大项目培育项目“彝族民俗文化软实力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罗曲(1955-),男,彝族,四川凉山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彝族文化。
四川成都 610041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当人类告别人猿时代以后,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即人类如何适应环境爱护环境,从自然界中索取衣食、居住等方面的物质和能量,使自己能够世世代代地生存繁衍下去。
于是,人们创造了与时相应的习俗文化,以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人类在和环境进行了漫长的抗争之后,极大的发展了自己,增强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更加认识到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于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翻开了新的一页。
一一个民族的民俗,是他们世代创造、传承、享用的生活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成员,具有教化、规范、维系、调节和审美等功能。
其中,调节的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调节个人自身的心灵,三是调节人与自然的有关系。
这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现在的生态环保角度看,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以特有的行为保护生态环境,以特有的行为或舆论形式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①。
在世界上的很多民族都有洪水神话产生和流传。
产生洪水神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有关洪水的原因反映了一种人文的观念。
比如《圣经》中的洪水原因是上帝见人间世象无人道,以及没很好地接待他。
彝族史诗《梅葛》的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2018年第期牡丹江教育学'学(No. 04, 2018 (总第 187期)JOURNALOFMUDANJIANGCOLLEGEOFEDUCATION Serial No. 187彝族史诗《梅葛》的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非艳芹(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临沧677000)[摘要]《梅葛》是彝族重要的创世史诗,其中蕴含的万物有灵信仰以及图腾崇拜等生态 观对于我国当代社会发展有重要启示。
彝族生态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依据,是落 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文化与现实依据。
在经济全球 化背景下,这种敬畏自然的生态观也是全世界环境保护的重要文化依据。
[关键词]彝族史诗;生态启示;和谐社会;美丽中国[中图分类号]2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23(2018)4-0008-03一、 引言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的民族,在彝 族文化体系中,有两种文化范畴,一种是由毕摩以 文字形式记载并传承的文字文化,另一种是通过彝 族民众口口相传的口传文化,创世史诗《梅葛》就是 口传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
《梅葛》内容广泛,一 部《梅葛》史诗就是一部彝族文化史,是彝族人民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
彝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有着万物有灵论的宗教信仰,认为大自然的一切都 是具有灵魂的,都应该被崇拜和尊敬。
因此,彝族 人民创造了诸多宗教节日和祭祀仪式,以文化为载 体表达对自然的崇拜。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 景之下,国家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的民族文 化,建立民族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本文对于《梅葛》蕴含的生态观念的探究既是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重要实践,又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 观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二、 《梅葛》起源及其文本(一)起源《梅葛》是彝族社会重要的创世史诗,在漫长的 历史发展进程中以口传的方式在社会中传唱,在彝 族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模式浅谈
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模式浅谈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
彝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传统服饰、音乐舞蹈、宗教信仰等。
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的影响,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彝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传承现状、保护模式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彝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彝族有许多特点。
彝族传统文化在以下几个领域尤为突出:1. 服饰文化。
彝族传统服饰以“六异”为特点,即不同等、不同色、不同形、不同绸、不同花、不同款。
彝族的服饰富有特色,充满了文化内涵,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音乐舞蹈。
彝族人民善于创作和演绎音乐舞蹈,在节日、婚礼等场合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彝族的舞蹈舒展大方、华丽多彩,显得生机勃勃,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宗教信仰。
彝族人民信仰多元,有本土宗教、佛教、基督教等。
彝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节日,体现了其独特的信仰和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彝族人转而去追求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的传承逐渐失去了基础。
1. 土地流失和迁徙。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彝族人离开故土,前往城市寻找发展机遇。
这种迁徙和土地流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断层。
2. 社会结构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在被打破,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不断涌现,这使得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得更加困难。
3. 教育问题。
彝族传统文化教育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基础。
逐渐缺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年轻一代逐渐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三、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模式为了保护彝族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尝试不同的保护模式。
以下列举几种可能的保护模式:1. 建立文化保护基金会。
借鉴国外文化保护的经验,成立文化保护基金会,为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彝族
打歌又有“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 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寂肃穆的青山和深邃 神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 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祭火”,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
(4)滇东南型
本型服饰流行于滇东南彝区及广西那坡等地。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长 裤为主要款式,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上为对襟,外套坎肩,下穿宽裆裤。广西 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仅在节日 或举行仪式时妇女穿用。 本型衣装多以白、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 和几何图案。工艺有刺绣、镶补、蜡染等多种技法。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
彝族
宗 教
文 化 习 俗
节 日
服 饰
饮 食
建 筑
“姑娘房”
“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 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 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
婚礼
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女方村 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乐。送亲的人 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进门前,由一人托 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 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彝族住房多为三间或五间。正中一间为堂屋,是家庭成员聚会之所,亦为接待
客人之所。靠墙壁左侧,设一火塘,火塘边立石三块成鼎状,锅支其上,称为“锅 庄”。锅庄严禁人踩踏跨越,否则认为不吉。锅庄上方,以蔑索吊一长方形木架,上 铺竹条,作烘烤野兽干肉或蒜头、花椒、辣子之用。火塘用以煮饭、烧茶、取暖和照 明。彝族一家老幼,常围火塘而坐,叙天伦之乐,火塘成为彝族传递文化的场所。一 般彝族人家,则在火塘边铺一草席,身裹披毡而眠。
名族信仰与生态环境
政治
人工物
大自然 动物 其他
比较常见的信仰
超越人类认知的事物 宗教 政治 经籍 圣髑 十字架 圣水 舍利子 生殖器官 图腾 吉祥物
人工物
大自然 动物 其他
比较常见的信仰
超越人类认知的事物 宗教 政治 太阳 月亮 星 风 雷 洞窟 钟乳洞 泉 山 地 川 海 岩石
人工物
大自然
Hale Waihona Puke 动物 其他比较常见的信仰天然清道夫
详 谈 柯 尔 克 孜 族
柯尔克孜族,也译作吉尔吉斯族 中亚的一支民族 中国境内约有16万柯尔克孜人 (2000年) 聚居地: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黑龙江省富裕县 新疆塔城地区 柯尔克孜人最早信仰原始宗教萨 满教,早期生活在天山南部及中 亚等地的柯尔克孜人西元 10 世纪 前后就皈依伊斯兰教。
柯尔克孜族民族信仰中的 人与自然
太阳崇拜 月亮崇拜 风雨雷电崇拜 动物崇拜
天崇拜
星辰崇拜 土地山水崇拜
植物崇拜
图腾崇拜 其他崇拜
柯尔克孜族民族信仰与 生产劳动
在游牧民众中,狩猎的职业和狩猎有关的风俗习惯直至今日仍然留 存于民众的社会生活之中。柯尔克孜人的原始信仰中存在着野生动 物,包括黄羊、鹿、熊等动物都有其神祖的观念。(例如,在鄂尔 浑叶尼塞碑铭中记录着不能猎杀老虎和母鹿的忠告) 以野生动物为图腾,将部落和种群的繁衍同其结合来认识和理解, 是狩猎时期最为特殊的一种现象。(例如:在柯尔克孜人中有多种 关于鹿图腾神话的异文变体。其中叙述了与母鹿养育的姑娘成婚的 猎人的经历。柯尔克孜人的鹿部落认为鹿是自己的先祖母亲,因此 不予猎杀,也不食用鹿的肉。)
与图腾信仰有关的观念
对各种生物的保护意识 与狩猎有关的禁忌
彝族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贡献和影响
彝族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贡献和影响彝族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地区。
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财富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和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彝族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贡献和影响。
历史背景彝族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中国最早的农耕民族之一。
在汉朝时期,彝族被称为“百越”、“夷”,部分彝族人口融入中原文化,但仍然保留和继承了自己的一系列文化、宗教、语言和习俗。
在唐宋时期,彝族文化开始进一步繁荣发展,彝族人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音乐、舞蹈等。
以下是彝族文化的主要特征和贡献。
文化特色语言彝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有十几个方言,是中国最复杂的民族语言之一。
彝族语言的文字由汉字、拉丁字母、字母、音节符号等组成,这种特殊的文字体系在中国民族语言中也首屈一指。
服饰彝族人的服饰非常讲究,服装和头饰往往会与其地位、性别、年龄和婚姻状态等相关。
如彝族男子常常穿着长衫、贴腿裤和一双高大的草鞋,女子常常穿着长袍、直裤和绸质纱巾等。
音乐和舞蹈音乐和舞蹈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彝族的民族性格和风土人情。
彝族歌舞有红河、西双版纳、保山、楚雄等多种风格,其中以红河风格最为独特。
红河彝族舞蹈以缓慢的舞步、独特的手势和复杂的身体动作为特色。
宗教信仰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母系氏族信仰”和“土司信仰”两种。
彝族人认为人类和自然界是有机的统一体,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土司制度则是彝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始于明朝,是土司和苗乡首领领导的地方行政组织形式。
影响彝族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世界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彝族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彝族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一,彝族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多元性。
其二,彝族文学、音乐、舞蹈等优秀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赞誉,有效地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繁荣。
彝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彝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行一些背景研究和分析彝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和现状。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彝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 彝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族群之一,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区。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服饰、食品、建筑等方面。
我们需要了解彝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他们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和影响。
2. 彝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彝族传统文化是由他们的祖先们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内涵。
我们需要了解彝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何体现在不同领域的表达和实践中,以及它们在彝族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3. 彝族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彝族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表达,还与彝族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我们需要了解彝族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演变和变化,以及它们对彝族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4. 彝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彝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需要了解彝族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状况,以及它们对彝族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现实意义。
在研究和分析彝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时,我们需要从原始资料中收集数据,如历史文献、民间资料、专家访谈等,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进行深入探讨。
彝族民间信仰文化中的生态知识
彝 族 民 间信 仰 文化 中的 生态 知 识
李金 发
( 红河 学院 人 文学院 , 云南 蒙 自 6 10 ) 6 10 摘 要 : 族民间信 仰文化是 彝族人 民在千百年的生产 、 彝 生活中产生和积 累下来的地方性知识 。传统信
仰文化 中的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 互为利用、 续发展 的观念 及知 识 , 当前彝 区现代化 发展 中处理社会 发展 永 对 与 生态保护 的平衡 问题 , 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l 2卷
第 6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N F JXIU VE I Y AL O I NI RST
V0 . 2 No 6 1 1 .
21 0 2年 6月
Jn2 2 u . 0l
文章 编 号 :62— 7 8 2 1 ) 6— 0 9— 17 6 5 ( 0 2 0 0 4 2
关 键 词 : 族 民 间信 仰 ; 与 自然 ; 态 知 识 彝 人 生 中 图分 类 号 :9 3 B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宗教信仰是 民族 文化 中 的一 个重要 组成 部分 , 人 是 们 的宇宙观 、 世界观 的集 中反映 。各 民族 的生态 智慧 与 技能 , 就其实质而言 , 是相关 民族对 自身 与所 处生态 系统 之 间制 衡 互 动 过 程 进 行 认 知 , 将 这 些 认 知 成 果 积 累 下 并 的结果 。 彝族 原始宗教信仰 中蕴含 着大 量 的人 与 自然 … 和谐 相 处 、 为 利 用 、 续 发 展 的 观 念 及 知 识 , 些 知 识 互 永 这 由于和信仰元素交融 在一 起 , 之前 被视为 “ 迷信 ” 四旧” “ 和“ 落后” 在新 时期 , 新发 现 和认 识 传统 文化 中的优 , 重 秀成 分 , 有 一 定 的 社 会 和 文 化 意 义 。 具 信 仰 文 化 中 的 天 、 、 和谐 观 地 人 透 过宗 教的神秘表象 , 可以发 现彝族 的原 始宗教 信 仰 中含 有 大量 的人 与 自然 的朴 素 辩 证 认 识 的合 理 成 分 。 彝 文史 书《 西南彝志》 中说 “ 哎…‘ ” 分别指影 和形 , 哺 ( 即 清浊二气) 是世界万物 的本源 , 为人类来 源 于 自然 , 认 大 地是母 亲 , 自然界是不可征服 的, 自然界 中万物都 是从属 于天地 的 , 受天地神灵 的庇佑 , 人类 应该 遵守 自然 界既定 的 和谐 关 系 。 彝 族 崇 尚阴 阳 和 谐 , 为 山有 公 山母 山 , 有 公 水 母 认 水 水, 树有公树母 树 , 间万 物 阴阳对应 , 有神灵 。天有 世 都 天神 , 山有 山神 , 树有 树神 , 土地 有土地神 , 水有 水神 , 万 物都是有灵性和生命 的, 由神 灵 主管 , 皆 万物 彼此平 等 , 这些神祗互不统属 , 自为神 。彝族 的 民间信仰认 为人 各 与 神 、 与 自然 之 间 必 须 和 谐 相 处 , 以 , 人 敬 天 、 人 所 彝 敬 地 、 山 、 水 、 植 物 、 动 物 。人 的 个 人 活 动 和 社 会 活 敬 敬 敬 敬 动不能违背和触犯这种和谐关系 , 如犯 戒 , 必 须 举 行 宗 则 教仪式和祭祀活动来加 以修复 , 求原谅 。 祈 宗教经籍是宗教思想的直观体现 , 彝族的古代 宗教文 献 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定 的认识。如《 玛穆特 依》 上说 :山上长的树 , 中成的林 , “ 菁 亦不可滥伐。有树才 有水 , 无树水源枯 。 《 ” 分魂经》 中说 : 原始之初 , 间人 “ 世 类 始 祖 初成 , 与 世 间万 物 皆 有 关 联 。人 之 初 始 , 本 也 人 原 由水 中变化繁衍而造化成人类 , 水是不可缺之物。 ” 彝族 的信仰观念影 响到了彝族人社会 生活的方方 面 面。如彝族史诗《 勒俄特依 》 中就 有先 祖选住 地 的 内容 , 彝族人选住地极为讲究 , 地点必须满足人与人 、 与 自然 人 和谐相处 的需求 , 如选居住 地就要 求 “ 房前 有 山能 放牧 , 屋前有地能种粮 ” 。所 以很 多彝 族 村 落地 处半 山 腰 , 后 屋 有祖先 的坟林 , 山神 树林 , 有 有祭 龙之 地 , 以满 足祭 祀 可 和仪式 生活 ; 屋前有山坡或小平坝 , 可以耕种 和放 牧。 彝 族 先 民认 为宇 宙 先 有 天 地 , 有 人 类 , 且 人 要 先 后 并 认识天地来 源 , 后认识人类来源 。 自然界 的重要性 不言 L 3 J 而喻。因此 , 在彝族 传统 文化 中, 自然 界 既是神圣 的, 又 是世俗的 , 人们敬畏 自然 , 敬畏 使人们 爱护 自然 ; 人们 又 活 在 自然 中 , 切 取 之 于 自然 , 而 人 又 要 与 自然 和 谐 相 一 因
彝族民间咪嘎哈祭俗的生态意义
第2 期
黄龙光 , 等: 彝 族 民间 眯 嘎 哈 祭 俗 的 生 态 意 义
1 O 7
神树正 面祭坛 宰杀 , 献血后 抬 回村 里处 理 。由于林
啊, 好 酒来喝啊 , 回 来咪 嘎 神 , 林 中来 找
、
彝族 民 间咪嘎 哈祭 俗
“ 咪 嘎哈 神 林 ” , 平 日严 禁 任 何 人 进 人 , 违者必罚 。 所 以, 滇 中南 彝族 村头 、 寨尾 , 总育 有一 片郁 郁 葱葱
的密林 , 不 仅是 咪 嘎 哈祭 祀 的 空 间 和载 体 , 也是 其 水源林 、 风 水林 , 可 循 环 大气 , 涵养 水 源 , 从 而调 节 整个村 落生 态系 统 , 关乎 着全 村人 的福祉 。
基金项 目: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基 金 项 目( 0 9 X J c Z H0 1 3 ) ; 四 川 省 教 育 厅 人 文 社科 重 点 研 究基 地 彝 族 文 化 研 究 中心 资 助 项 目( Y Z wH1 0 2 7 ) ; 国 家社 会科 学基 金 青 年 项 目( 1 1 C MZ O 2 3 )
2 0 1 3年 3月
彝族 民问咪嘎哈 祭俗 的生态意义
黄 龙 光 , 玉 波
( 1 . 云 南师 范大 学 学报 编 辑部 , 云 南 昆明 6 5 0 0 9 2 ; 2 . 玉溪 师范 学院 文学 院, 云南 玉溪 6 5 3 1 0 0 )
摘
要: 作 为 滇 中南 彝 族 民 间 一 个 大 型 传 统 节祭 , 咪 嘎 哈 祭 俗 具 有 多重 生 态 意 义 。 年 度 性 咪 嘎哈 习俗 , 通过一 系
村庄 、 山林 、 农耕 、 生育 的高位神 , 其将 寨神 、 山神 、 水
论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生态保护观及现实价值
① [ 收稿 日期]0 9一o O 2o 9一 l H乍 者简介] 何燕霞(9 6一), 白族 , 南洱源人 。 17 女, 云 大理学院马克思主 义学院讲师 ,
等就 是保护 自然 的具 体 体现 , 且 彝族 对所 保 护 而 的对 象 , 相应 的行 为规 范 , 有 如对 崇拜 的神 山 、 森 林 、 源等严禁 砍伐 、 水 破坏 、 染 , 污 禁止 在水源地 洗 衣服、 大小便 、 大声喧哗等 。同时 , 族人 民认 为 , 彝 动植物、 非生物等神灵对彝族人民的生产 、 生活做 出了贡献 , 彝族人 民的保 护神 , 是 和彝族人 民之 间 有 深厚 的感 情 , 不能破 坏 、 杀 他们 , 屠 而要 保 护它
的观 念
】保护 自然 的观念 。彝族 人 民认识 到 自然 为 、 人类 的生产 生 活提供 了物质 资源 , 是人 类生存 、 发 展 的基础 和条件 , 且 自然 是 神圣庄严 的 , 有至 而 具 高无上的地位 , 所以要保护 自 。如彝族认为山、 然 水、 动植物等是 自 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 是彝族 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场所和资源 , 因而要对其保 护, 上文说 到 的神 山崇拜 、 水源 崇拜 和动植 物崇拜
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生态保护观
彝族 以 自己独 特 的生 产 、 活方 式 繁衍生 息 , 生 在利 用 、 开发 自然 中 , 人 与 自然 共 生 互利 、 谐 在 和 相处 的 良性 互动 中 , 逐渐形 成 了一系列 对 自然 、 环 境、 森林 的无 限崇敬 爱 护 以及 人 与 自然 和谐 相 处 相生, 有利 于可持 续发展 的生态 保护 观 。 ( ) 一 敬畏 自然 , 仁爱 万物 的观念 彝族 人 民认 为 自然 万 物 是有 灵 魂 的 , 自然 的 力量是 神圣而 庄严 的 , 主宰人 类全部 的生 产生活 , 人 们 必须 敬畏 它 、 尊敬 它 , 因此 , 们 在 长期 实 践 他 中产 生 了敬 畏 自然 、 爱 万物 的观念 。如他 们 将 仁 自然界 和 自然 物神化 , 产生 了对天 、 、 、 、 、 地 水 山 树
如何在宗教信仰中倡导环保理念
如何在宗教信仰中倡导环保理念在当今社会,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成为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宗教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倡导环保理念方面具有独特的潜力和作用。
宗教的教义、价值观和实践活动可以为环保事业提供深厚的精神支持和行动指引。
许多宗教教义中蕴含着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比如在佛教中,“众生平等”的观念不仅适用于人类,也包括了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
佛教强调不杀生、不破坏自然环境,认为一切生命都相互依存,破坏自然就是伤害自己。
这种观念促使信徒们以慈悲之心对待自然,努力保护生态平衡。
基督教中也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教导。
《创世纪》中提到,上帝创造了世界,并让人类管理和照顾这个世界。
这意味着人类对自然负有责任,应当以爱护和珍惜的态度去使用自然资源,而不是肆意掠夺和破坏。
伊斯兰教同样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
在伊斯兰教的教义中,真主创造了宇宙万物,自然是真主赐予人类的恩惠,人类应当感恩并妥善利用。
那么,如何在宗教信仰中具体地倡导环保理念呢?首先,宗教领袖和神职人员应当发挥引领作用。
他们在讲经布道、宗教教育和日常交流中,可以更多地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并将环保理念与宗教教义相结合,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
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引导信徒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其次,宗教场所可以成为环保实践的示范基地。
寺庙、教堂、清真寺等宗教场所可以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比如使用节能灯具、推广垃圾分类、开展水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等。
同时,可以在宗教场所周围种植树木、花卉,营造绿色的环境,不仅美化了场所,也为生态保护做出了实际贡献。
再者,组织宗教活动时,可以融入环保主题。
例如,佛教可以举办放生活动,但要注重科学合理,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基督教可以组织信徒参与环保义工活动,如清理河道、植树造林等;伊斯兰教可以在斋月期间鼓励信徒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此外,宗教教育也是关键。
在宗教学校、宗教培训班中,可以开设专门的环保课程,向信徒传授环保知识和技能,让他们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信仰与环境保护:如何从信仰出发进行生态行动
信仰与环境保护:如何从信仰出发进行生态行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越来越重要。
目前,提倡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重点之一。
然而,仅靠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行动无法解决环境问题。
个人的信仰也能激励人们行动起来,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信仰的角度探讨如何进行生态行动。
一、宗教信仰的生态价值观宗教信仰具有深厚的社会意义,其中包括了对生态系统的尊重和保护。
比如,基督教义中强调“上帝创造了大地且使它变得有用”、“人类有责任保存和保护大地”等观念。
佛教律中亦有规定:“不杀生,不伤本生。
掘地及树要恕而勿伐®?”等教导。
因此,信仰在环境保护方面能够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二、从“节约环保”到“生态行动”环保应该是一种持续的、内在的行动方式,而不是一种被动的“节俭”方式。
与其仅仅关注节约用水、用电等问题,不妨换个角度,实际行动起来,从根本上保护环境,推行“生态行动”。
可以倡导人们选择可持续、环保的生活习惯,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出行,减少机油污染;购买有机食品及其他环保产品,减少管道及运输过程中带来的有害物质排放;一些草根组织也可以牵头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在社区、公园等场所组织志愿者清理垃圾、种树植草等。
通过这些生态行动,我们也能更加全面地保护环境。
三、分享经验传递良好习惯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向他人传达良好的环保习惯。
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信朋友圈、各种线上社区、在线会议等渠道传递环保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分享自己使用的环保习惯及方式,鼓励他人践行;或者发布环保资讯、文献和新闻,提升他人的环保意识。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个人的环保意识,还能借助社群推广环保理念,实现“人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目标。
四、与当地生态组织联合行动个人力量可能有限,但是协同作战则更加强大。
可以在当地与其他环保组织、爱好者联合行动来增强环保行动的效力。
例如,与城市社区环保组织联合,参加城市清洁行动、绿化行动等;或与自然保护团体联合在河流、湖泊里捞拾垃圾、进行水生生态考察,开展环保实践,让更多的人接受环保教育,了解环保公益事业的重要性,发扬环保精神。
四川彝族_精品文档
四川彝族四川彝族:历史、文化与传统引言:四川彝族是中国彝族人口最多的分支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四川彝族拥有丰富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本文将深入探讨四川彝族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历史起源:四川彝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其中显著的历史事件是他们与秦朝的抗争以及与汉朝的融合。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四川彝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体系。
二、传统习俗:四川彝族拥有众多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其中一些在现代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他们以农耕为主,尊重大自然,因此,许多彝族的传统节日与农作物生产和丰收有关。
例如,彝族的“祭土地”是每年的重要活动,他们会向土地神祈求丰收和保佑。
此外,婚俗、葬礼等传统习俗也是彝族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宗教信仰:四川彝族的宗教信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原始宗教、佛教和道教。
在彝族的传统宗教中,他们崇拜自然、山神和祖先。
而佛教和道教的传入也为彝族人民带来了新的信仰体系。
在当代,四川彝族多数人信仰佛教,而一些受到传统信仰的影响仍保持着原始宗教的仪式和习俗。
四、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四川彝族在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在农业生产、手工艺和旅游业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由于四川彝族地区自然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五、保护与传承: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四川彝族的文化和传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遗产,政府和各界人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传统教育、建立保护和研究机构、举办彝族文化节等活动,这些都为四川彝族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结论:四川彝族作为中国彝族人口最多的分支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他们以农耕为主,尊重自然,拥有众多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
他们的宗教信仰多样,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彝神创世读后感四年级
彝神创世读后感四年级【引言】在我国丰富的民间传说中,彝族的创世神话《彝神创世》独树一帜,充满了神秘色彩。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这部作品,深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彝神创世的内容概述】《彝神创世》讲述了宇宙起源、人类诞生、民族繁衍等一系列神话故事。
作品以彝族独特的宇宙观为基础,塑造了众多富有象征意义的神祇形象,如天神俄斯提、地神俄土、日月神等。
他们共同维护着世界的和谐与秩序,体现了彝族先民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读后感的具体分析】1.神话传说的魅力《彝神创世》作为一部神话作品,充满了奇幻色彩。
它把自然现象、民族习俗和道德观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富有诗意的世界。
这使得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气息,也能领略到神话传说的无尽魅力。
2.敬畏自然的智慧彝族先民在作品中对自然界进行了神化处理,赋予了自然现象以生命力和意志。
这种敬畏自然的观念,实际上是彝族先民在面对自然界的种种奥秘时,表现出的谦卑与智慧。
今天,这种智慧仍对我们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3.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彝神创世》是一部充满彝族特色的创世神话,它传承了彝族丰富的民间文化,展现了彝族独特的宇宙观和民族精神。
同时,作品在叙述方式和文化内涵上也有所创新,使得这部古老的传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总结与启示】《彝神创世》这部作品,让我对彝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它不仅展示了彝族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要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同时在新时代不断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作出贡献。
试论彝族神话与原始宗教
试论彝族神话与原始宗教
黄河
【期刊名称】《旅游研究》
【年(卷),期】2003(014)002
【摘要】彝族神话与原始宗教产生于氏族社会同一个意识形态的统一体.初始阶段,彝族神话与原始宗教,互为因果,相依而存,结成一体,以神话为核心,构成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后来,彝族神话与原始宗教经过发展繁荣期后,逐渐从一个统一体中分化出来,它们之间出现了本质的区别.彝族神话演变为传说的过程,同时也是原始宗教转变为人为宗教的过程.
【总页数】4页(P21-24)
【作者】黄河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
【相关文献】
1.试论彝族火神话与火崇拜 [J], 黄龙光
2.试论彝族的“六祖分支”与“九隆神话” [J], 杨参
3.试论民间信仰与洪水神话存续之间的关系——以彝族史诗"梅葛"中的洪水神话为例 [J], 李娜
4.试论彝族原始宗教对生态保护的意义 [J], 杨甫旺;伍茜溪
5.试论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 [J], 白崇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彝神创世读后感四年级
彝神创世读后感四年级【实用版2篇】目录(篇1)一、彝神创世读后感1.引言2.彝神创世的内容概述3.彝神创世的主题分析4.总结二、彝族创世神话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2.意义正文(篇1)彝族创世神话《彝神创世》是一部关于天地起源和人类诞生的神话故事。
它讲述了彝神如何通过神奇的力量,创造出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和各种生物。
读完这部神话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认识到了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
彝族创世神话的特点在于它充满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
彝神通过自己的力量,创造出天地万物,这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无限可能。
同时,神话中也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这些思想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此外,彝族创世神话还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创造天地万物的过程中,彝神需要和其他神灵一起合作,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这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团结协作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总的来说,《彝神创世》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神话故事。
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还让我认识到了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目录(篇2)一、彝神创世读后感简介1.彝神创世读后感概述2.彝族创世神话的起源和意义3.彝族创世神话的特点和影响4.彝族创世神话与文化传承二、彝族创世神话的起源和意义1.彝族创世神话的起源2.彝族创世神话的意义3.彝族创世神话对文化传承的作用三、彝族创世神话的特点和影响1.彝族创世神话的文字记载2.彝族创世神话的历史渊源3.彝族创世神话对文化的影响四、彝族创世神话与文化传承1.彝族创世神话的传承方式2.彝族创世神话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3.彝族创世神话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正文(篇2)彝神创世读后感四年级彝族创世神话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讲述了彝族祖先如何创造世界的故事。
这篇文章将从起源、意义、特点、影响和传承等方面,对彝族创世神话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彝族的风俗寓意解释100字
彝族的风俗寓意解释100字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
人们认为大自然中许多没有生命的东西都附有精灵,一个家庭中凡是祖先遗留下的一切东西如衣服、首饰、银子、用具,都可附上精灵“吉尔”,认为它具有保护家人的魔力。
由于历史上长时期的民族文化交流,佛教传入彝族区已有长久历史。
清代初年,道教在一些彝族地区盛行。
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天主教与基督教也于19世纪末年先后传入彝族地区。
彝族和汉族:凉山州生态位中族际压力与文化适应
彝族和汉族:凉山州生态位中族际压力与文化适应彝族和汉族是凉山州两个主要的民族,他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族际关系。
在生态位中,彝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族际压力,同时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适应方式。
本文将从族际关系、生态位、族际压力和文化适应等方面探讨彝族和汉族在凉山州的生态位中的族际关系。
一、族际关系彝族是凉山州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居住在凉山州的山区地带,自称“纳西”,是世居凉山的土著民族。
而汉族是凉山州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居住在凉山州的城市和平原地带。
彝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交往和交融,两者在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彝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讲彝语,而汉族主要信仰佛教、道教、儒家等宗教,讲汉语。
在长期的交往和交融中,彝族和汉族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彝族和汉族之间的婚姻也比较普遍,有些彝族和汉族的婚姻还会产生一些文化适应方面的问题。
彝族和汉族在凉山州的生态位中存在着一定的族际关系,两者在生态位中的位置和作用有所不同。
二、生态位凉山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在凉山州的这一特殊生态环境中,彝族和汉族在生态位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彝族主要居住在凉山州的山区地带,他们依山而居,生活在高海拔的山区环境中,主要从事农耕、畜牧和狩猎等传统生产方式。
而汉族主要居住在凉山州的城市和平原地带,他们依水而居,生活在较为平坦的地区,主要从事工商业和现代农业等现代生产方式。
由于不同的生态位和生产方式,彝族和汉族在凉山州的生态位中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彝族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他们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适应能力,而汉族的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他们具有更强的现代文化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两种不同的生态位和生活方式为彝族和汉族之间的族际关系和文化适应方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三、族际压力在凉山州的生态位中,彝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族际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 基 本 的 表 现 形 态 ,彝 族 相 信 灵 魂 不 灭 和 万 物 有 灵 ,人 的 生 、老 、病 、死 都 与 灵 魂 有 关 。人 们 为 了 更 好 的 生 和 避 免 病 痛 、死
亡 ,只好 想 方 设 法 讨 好 “ 魂 ” 灵 ,使 它 们 服 从 于人 的 意 愿 。彝 族 通 过 人 性 的 外 推 与 泛 化 ,把 生 命 和 灵 魂 赋 予 了 人 以 外 的 事 物 , 使 动 物 、植 物 都 具 有 了 生 命 和 灵 魂 ,对 那 些 与 自 己 生 产 、生 活 密 切 相 关 的 自然 物 , 常 常 定 期 或 不 定 期 地 对 它 们 举 行 祭 祀 和 膜 拜 ,从 而形 成 了 彝 族 民 间 的 自然 崇 拜 。 彝 族 自然 崇 拜 有 两 大 特 点 :一 是 始 于 氏 族 社 会 ,至 今 仍 在 彝 族 民 间 大 量 存 在 ,并 多 数 保 留着 集 体 祭 祀 的 特 点 ;二 是 自 然 崇 拜 大 都 与 农 、牧 、猎 和 生 态 保 护 有 关 。 彝 族 的 自然 崇 拜 主 要 有 : ( ) 太 阳 崇 拜 。 太 阳 崇 拜 的 最 初 原 形 1 是 天 崇 拜 ,楚 雄 万 家 坝 铜 鼓 上 的 太 阳 纹 饰 , 是 彝 族 先 民 崇 拜 太 阳 的 表 现 。 太 阳 与 农 耕 有 着 密 切 关 系 ,太 阳 和 水 是 农 作 物 生 长 极 其 重 要 的 条 件 ,铜 鼓 正 中 的 芒 体 太 阳 纹 , 显 然 不 是 为 了装 饰 ,而 是 与 彝 族 先 民 崇 拜
维普资讯
第 二 十 一 卷 第 五 期
20 0 6年 5月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 . 1 2l
NO 5 .
J OURNAL OF CHUXI ONG NORM AL UNI VERSI TY
M a .2006 y
试 论 彝 族 原 始 宗 教 对 生 态 保 护 的 意 义
四 日祭 地 神 ,称 之 为 “ 苗 大 会 ” 青 ;昆 明 西 山 区 谷 律 一 带 彝 族 农 历 二 月 撒 秧 时 祭 田 神 ;l e ) 理 巍 山 母 沙 科 一 带 彝 族 农 历 正 l (2大 j8 月初 一祭 地母 ,祈 地 母 保 佑 丰 收 。 ( ) 山 崇 拜 。 山 神 是 彝 族 旱 作 农 耕 阶 3 段 最 大 的 神 灵 ,是 村 寨 的 保 护 神 ,祭 祀 极 为频 繁 ,村 寨 、家 庭 的 大 小 事 都 要 祭 拜 山 神 。彝 族 村 寨 都 有 山 神 树 ,有 的 还 建 有 山 神庙 ,各 户 也 有 山 神 树 , 山 神 树 及 周 围 的 林 木 禁 止牲 畜进 入 ,更 不 准 砍 伐 。 ( ) 水 崇 拜 。水 是 人 类 和 各 种 生 物 不 4 可 缺 少 的 ,彝 族 基 本 上 靠 天 吃 饭 ,水 直 接 关 系 到 他 们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 因 而 特 别 崇 拜 水 神 。在 景 东 彝 族 神 谱 中 ,水 神 居 于 重 要
一
彝 族 的原 始 宗教 信 仰 ( ) 自然 崇 拜 一 自然 崇 拜 是 彝 族 原 始 宗 教 中 最 早 也 是
、
基 金 项 目 :云 南 省 教 育 厅 科 学 研 究 基 金 ,项 目编 号 N 2 0 0 9。 0032
收 稿 日期 :2 0 一 O — 1 06 1 6
作 者 简 介 :杨 甫 旺 ( 9 2 ) 1 6 一 ,彝 族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地 方 民 族 文 化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 副 所 长 ,
意义。
关 键 词 :彝 族 ;原 始 宗 教 ;生 态 文 化 观 ;生 态保 护
中 图分 类 号 :B 3 文 章 标 识 码 :A 9 文 章 编 号 : 17 — 7 0 ( 0 6 0 — 0 2 一 O 61 4 6 20 ) 5 09 5
自古 以 来 生 活 于 西 南 山 区 、半 山 区 的 彝 族 人 民 ,对 当 地 生 态 环 境 的 恶 劣 多 变 与 自然 资 源 的 丰 富 多 样 性 有 着 深 切 的 感 受 , 如 何 在 这 样 的 自然 环 境 中 生 存 、发 展 ,是 彝族人 民 长期 以来 一 直 面 临 的 重 大 问 题 。 那 么 ,彝 族 原 始 宗 教 在 协 调 人 与 自然 关 系 、 保 护 生 态 环 境 方 面 有 什 么 意 义 呢 ? 毋 庸 讳 言 ,彝 族 原 始 宗 教 和 许 多 彝 族 传 统 文 化 一
杨 甫 旺 伍 茜 溪
( 雄 师 范 学 院 ,云 南 楚 雄 6 5 0 楚 7 0 0)
摘
要 :彝 族 原 始 宗 教 信 仰 自然 崇拜 、图腾 崇拜 、祖 先崇 拜 ,反 映 出彝 族 “ 天人 合一 ”、 自然 至
上 、尊 重 生 命 、人 与 自然 物 之 间 平 等 的 生 态 文 化 观 ,对 于 构 建 彝 族 独 特 的 自然 、人 文 生 态 系 统 ,美 化 彝 区 的 生 活 与 自然 环 境 ,保 护 彝 族 赖 以 生 存 的 生 态 环 境 以 及 传 承 彝 族 生 态 保 护 传 统 都 具 有 积 极 的
样 ,存 在 着 不 利 于 社 会 进 步 和 发 展 的 因 素 , 但 彝 族 原 始 宗 教 之 所 以在 彝 族 人 民 中 经 久 不 衰 ,并 一 直 对 彝 族 的 社 会 发 展 产 生 着 重 大 影 响 ,重 要 的 原 因 之 一 是 因 为 原 始 宗 教 中含 有 彝 族 人 民 在 恶 劣 环 境 下 生 息 繁 衍 并 与 自然 和 谐 共 处 的 合 理 因 素 ,维 护 了人 与 自然 的 平 衡 ,构 建 了彝 族 先 民 赖 以 生 存 的 生 态 环 境 ,从 而 使 彝 族 人 民 千 百 年 来 生 生 不 息 、与 自然共 生共 存 。
主 要 从 事 民族 学 研 究 。
・
2 ・ 9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 6 年 第 5 期 0
维普资讯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0 年 第 5期 0 6
太 阳 有关 。
Hale Waihona Puke ( ) 土 地 崇 拜 。对 生 产 和 生 活 用 土 的 2 地 方 进 行 祭 祀 是 彝 族 地 区 普 遍 流 传 的农 耕 习 俗 。武 定 、禄 劝 、姚 安 等 县 彝 族 逢 农 历 六 月 二 十 四 日祭 天 公 地 母 ,求 地 神 保 佑 五 谷 丰 登 ;永 仁 县 迤 计 厂 彝 族 农 历 六 月 二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