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同步优编 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 古诗词诵读《客至》 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教案共3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教案共3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教案共3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教案1近年来,随着大学入学考试政策的变化,统编版高中语文也随之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更新。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将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选修课程。

在这些选修课中,客至作为必修下册的一份选材,备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篇文章就是针对客至这个选材,分享一份优秀的课堂教案。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客至这个选材的一些基本情况。

它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长诗,全诗共有三十四句,主要讲述了一个客人到访诗人家中的情景,通过客人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形态和人民的苦难。

整首诗通篇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人文关怀,是杜甫诗歌中的一首代表作品。

那么,在教授这个选材的时候,应该怎么样设计出一堂优秀的课堂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第一,要重视情感教育。

客至这个选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如对于友谊的珍视、对于世态炎凉的感叹、对于人生志向的思考等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情感因素,并启发学生自身的情感经验。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感导向的课前小活动,如让学生讲述自己最感动的事情,或者写一封给好朋友的信等等,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情感化学习状态。

第二,要重视文化背景。

客至这个选材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背景和文化符号。

其中包含了当时社会的众多问题,例如陋巷贫穷的人民、腐败无能的官员、离散无依的士人等等。

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应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相关的课堂讨论。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在组内分别分析选材中所体现的社会问题,并分别从历史、社会、人性等背景来进行讨论。

第三,要重视多元文本。

客至这个选材本身就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教师应该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掘更多的多元文本,比如画册、音乐、电影、广告、微博等等。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选择一些与选材相关的多元文本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从多元角度进行综合性学习和思考。

2023年《客至》教案客至教案设计(三篇)

2023年《客至》教案客至教案设计(三篇)

2023年《客至》教案客至教案设计(三篇) 2023年《客至》教案客至教案设计篇一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揣摩高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行。

2、揣摩高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一、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从业缘起老信客自感失去了信誉,做不下去了,找到了落魄返乡的青年。

这个青年为老信客的诚意所动,最终承受了这份差事。

2)信客生涯新老信客叙谈从业之苦。

工作极其繁忙,除收发信、物,捎带口信,还须听凭顾主絮叨;遇有噩耗,自然承担发泄幽怨的出气筒;传递遗物,难免患病无端的猜疑;带人读写书信,每与人同生悲切;揭穿顾主败行,惨遭打骂诬陷道路凶险,加之腿脚有病,信客无奈卸却差事。

3)转业之后人们最终想到他的好处,在生活上接济他。

打过他的人,幡然醒悟,在乡里设了代办处,并向他赔礼。

信客以代人写书信为生,后来当了小学教师,进而升为校长。

信客死后,葬在老信客的墓旁,前来吊唁的人许多。

2、依据情节,归纳信客品行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通达事理3、主题本文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和善宽容,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

二、研读赏析1、在构造上,是怎样安排信客和老信客的材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的明线主要叙写了老信客的从业生涯,交代老信客的命运是一条暗线。

这样写既突出了重点,又表现了老信客对信客的深远影响。

2、怎样理解对老信客的态度?老信客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对老信客的态度是怜悯和欣赏的。

本文的主题是通过信客职业道德和优秀品行表现出来的。

老信客的行为同样从不同侧面起着表现主题的作用。

3、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2023年《客至》教案客至教案设计篇二特别的职业造就特别的品行和素养。

信客任劳任怨。

他理解在外谋生者,也理解在家的家属,理解他们的需要与感情。

事情不分份内份外,只要有求于他,再辛苦也在所不辞,有时候还得忍受无端的猜疑与羞辱。

古诗词诵读《客至》(教案)高二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客至》(教案)高二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客至》教案【文本解读】春水绕茅舍,但有群殴来,这是“无人至”的意境,但也可看作客人将至的铺垫。

不扫花径,因为无人来访;大开蓬门,则因今日有客。

颔联呼应首联,仍然围绕“客至”两字展开。

颈联笔锋一转,写客至之后的情形,描绘主人待客之简、家境之贫,对宾主脱略形迹、兴致盎然的场面则毫不着墨,纯由尾联换取临翁对饮暗示出来。

整首诗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凑,章法谨严,“前半见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见贫家真率之趣”。

诵读这首诗,要仔细体味它是如何通过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的。

【素养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

3.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和生活趣味。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2.相关背景此诗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

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

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3.解题①客,客人。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

②至,到。

自注中的“相过”,即探望、相访。

4.杜甫的文学思想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客至》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客至》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客至》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客至》。

该诗描绘了诗人与客人欢聚一堂的愉快场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主客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诗歌鉴赏: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如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意象等。

《客至》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其结构严谨,修辞手法丰富,意象生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唐代文学:学生已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豪放、婉约等。

《客至》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豪放风格,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的特色。

3. 诗人杜甫:学生已学习过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了解他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客至》中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他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疾苦的形象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杜甫的人格魅力。

4. 人际交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懂得待人接物的礼仪。

《客至》中诗人与客人欢聚一堂的情景,展现了人际交往的温馨氛围,有助于学生体会人际交往的乐趣,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1. 增强审美情趣:通过学习《客至》,学生能够欣赏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歌中的意境美,提升审美情趣。

2. 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对《客至》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丰富文学知识,提升文学素养。

3. 培养人文关怀:通过对杜甫诗歌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杜甫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形象,培养人文关怀,提高社会责任感。

4. 提升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学习《客至》中的人际交往场景,学生能够体会人际交往的乐趣,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他们在语文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如字词、语法、修辞手法等,为学习《客至》打下了基础。

古诗词诵读《客至》(同步习题)(原卷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客至》(同步习题)(原卷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客至》(同步习题)(原卷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客至》这首古诗词。

理解并掌握《客至》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分析并解释《客至》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古诗词中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客至》的诗意和情感表达。

分析《客至》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2 教学难点:理解《客至》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

对《客至》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词,激发他们对《客至》的学习兴趣。

3.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客至》,并回答相关问题,帮助他们理解诗文内容。

3.3 词汇与句子:解释《客至》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3.4 分析与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客至》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文。

第四章:同步习题4.1 选择题:设计与《客至》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从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4.2 填空题:根据《客至》的内容,让学生填写适当的词语或句子。

4.3 简答题:让学生回答关于《客至》的问题,检验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客至》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

5.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在学习《客至》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

5.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同步习题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对《客至》的理解程度。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朗读与背诵:安排课堂时间,让学生多次朗读《客至》,并鼓励他们进行背诵。

选取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6.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客至》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诵读《客至》(同步习题)(原卷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客至》(同步习题)(原卷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客至》(同步习题)(原卷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客至》。

2. 理解《客至》的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分析《客至》的诗意、结构和修辞手法。

4. 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诵读技巧。

1.2 教学内容1. 杜甫的生平简介2. 《客至》的背景介绍3. 《客至》的诗意解析4. 《客至》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分析5. 诵读技巧的指导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杜甫生平,激发学生对《客至》的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客至》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诗意解析:分析《客至》的诗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4. 结构与修辞分析:讲解《客至》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诵读指导:教授诵读技巧,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客至》。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杜甫生平、诗意解析、结构与修辞分析。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诵读技巧。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作业3.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诵读能力:评估学生在诵读《客至》时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效果。

3.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练习,检验学生对《客至》诗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3.2 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朗读并背诵《客至》。

2. 完成相关的习题练习,加深对《客至》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参考资源4.1 教学参考资料1. 杜甫《客至》原文及其注释。

2.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

3. 古诗词鉴赏相关书籍和文章。

4.2 教学工具1. PPT课件:展示《客至》原文、注释和相关图片。

2. 音频设备:播放杜甫的朗读录音,供学生模仿和跟读。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进度5.1 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章共需2课时。

2. 教学流程:按照第一章至第四章的教学内容和步骤进行教学。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客至》。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客至》。

(2)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杜甫其他诗作的特点,拓宽文学视野。

(3)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的为民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百态,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客至》。

(2)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歌主题和情感。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杜甫其他诗作的特点及比较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诗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客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自主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情感,感受杜甫的为民情怀。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客至》。

2. 分析杜甫其他诗作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3.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客至”的作文。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客至》,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歌主题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帮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杜甫的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价值观。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客至》。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读古诗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杜甫的诗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诗的大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教师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教师解释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的意境和情感。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诗的内容,编写一段自己的感悟或评论。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

6. 课堂小结: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5.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材料,包括诗文的打印副本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和进行写作练习。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诗文例子来讲解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

古诗词诵读《客至》(同步习题)(原卷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客至》(同步习题)(原卷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客至》(同步习题)(原卷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客至》。

1.1.2 理解《客至》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等知识。

1.1.3 分析《客至》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1.1.4 能够解读并分析《客至》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1.1.5 能够运用《客至》中的诗句和意境进行创意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客至》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等知识。

1.2.2 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客至》的韵律和节奏。

1.2.3 通过分析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深入理解《客至》的意境和情感。

1.2.4 通过解读关键词语和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1.2.5 通过创意写作,运用《客至》中的诗句和意境,提高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1.3.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1.3.3 学会珍惜友谊,理解“肯于至者少”的含义。

1.3.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客至》。

2.1.2 理解《客至》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等知识。

2.1.3 分析《客至》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2.1.4 能够解读并分析《客至》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1.5 能够运用《客至》中的诗句和意境进行创意写作。

2.2 教学难点2.2.1 解读并分析《客至》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2.2 运用《客至》中的诗句和意境进行创意写作。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3.1.1 对《客至》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等知识。

3.1.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件,以便进行教学。

3.2 学生准备3.2.1 预习《客至》,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等知识。

3.2.2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进行课堂记录和写作。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客至》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客至》教案

题目客至授课教师课时安排 1 本课课时第一课时课标解读“高中语文课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客至》的诵读鉴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诵读、品读、研读鉴赏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对学生的学习和做人都有积极的影响。

学情分析略教材分析《客至》为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古诗词诵读第二篇课文,是高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杜甫的诗歌中的一篇,在课本中属于建议诵读的篇目。

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运用诗歌“五看法”注重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的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目标1、巩固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理解《客至》的语言、情感。

3、通过对比阅读,掌握鉴赏诗歌情感、表现手法的技巧。

教学重点1、掌握《客至》鉴赏的方法。

2、品读《客至》的内容与情感。

3、对比《客至》与《宾至》之异同。

教学难点品味《客至》关键词、关键句,体会本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品读、鉴赏文本1、一看题目2、二看作者3、3、三看诗文4、四看关键词、关键句5、五看注解1、抓住题目中重要信息,推测诗歌内容与情感2、调动已知作者知识,知人论世3、初读诗文,直译内容4、抓关键词,关键句深层体会鉴赏诗人情感5、结合注解,再品诗情引导学生注意题目中重要信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探究诗歌引导学生读懂诗歌大致内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思考诗歌深层情感意蕴培养学生整体感悟能力小结诵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方法,品读鉴赏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和鉴赏力,而且能冶学生的情操,希望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多朗读,多思考,不断提高自己阅读鉴赏水平。

作业背诵这首诗,写一篇鉴赏短文。

板书事件情感手法首联盼客孤独烘托客颔联迎客欣喜至杜甫颈联劝客真诚、愧疚细节尾联邀客兴奋教学反思略。

古诗词诵读《客至》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客至》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客至》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上课,同学们好!导入提到杜甫,大家都很熟悉了。

他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我们的印象里,他可能是这样的,喊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宣言;或者是这样的,身处困境,依然有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志向;亦或是这样的,老病缠身,无奈发出“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感慨。

杜甫的诗作常写“忧国忧民伤己”,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他的诗讲究抑扬顿挫的格调,那么所有的诗都是“沉郁”的吗?试想一下,这样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家,在面对“有朋自远方来”时,又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客至》,去感受一个不一样的杜甫。

学习目标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变化。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整体感知知人论世杜甫的一生十分坎坷,有过轻松愉悦的读书时光,更多的是在战乱中的朝不保夕。

本首诗是写于什么时候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

(漫游时期、困局长安时期、乱世为官时期、漂泊西南时期)这首诗写于“漂泊西南时期”,虽很穷苦,但是还是安定的。

在这种境遇之下他乡遇故知,激动之情,可想而知了。

自然引入接下来,我们正式走进这首《客至》。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读诗的方法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

那么我们来实践一下。

首先,来读题目。

释题“客至”,顾名思义就是"客人已至",通俗一点说就是"家里来qie了"。

书下注释提示我们,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客人是谁?————崔明府。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来的人是个县令。

姓崔。

相传杜甫的母亲姓"崔",所以本文提到的"崔明府"极有可能是杜甫的母系亲戚。

“相”,偏指一方,“我”;“过”,探望,探访。

“相过”:探访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客至》(以《客至》为例窥探草堂时期的杜甫)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客至》(以《客至》为例窥探草堂时期的杜甫)教案

以《客至》为例窥探草堂时期的诗圣一:教学内容分析长久以来,诗歌教学一直局限于一首诗,或者一个专题,比如送别诗、咏史怀古诗、边塞战争诗……。

这一节课想以《客至》为例,兼顾草堂时期的另外一些山水田园诗,去探究草堂时期杜甫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想法。

诗言志,而且作者的情感不是单一的,是复杂的,尤其是像杜甫这样有着才华又有着沧桑经历的诗人。

所以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知人论世,通过一个小小的切入点去真正了解杜甫其人其诗。

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律诗。

2.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背后的情感。

3.学会知人论世,阅读迁移。

教学重难点:1.学会品味语言,理解情感。

2.学会知人论世,阅读迁移。

教学方法:吟诵法,讨论法(合作与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课前放古筝曲《寒鸦戏水》(“客家筝曲”。

“客家”指南宋末年为避战乱而迁居广东潮州、梅县一带的中原人。

古筝的旋律清新明亮而轻盈多姿,生动地描绘了寒鸭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让学生能够慢慢进去情境。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寒鸦戏水》曲调清新明亮、轻盈多姿,表现为了避战乱的中原人暂时安稳悠闲的生活。

颠沛流离的杜甫也因避安史之乱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暂时在城都定居下来。

他在成都寓居不到四年的时间,却创作了二百多首诗,其中大部分都是田园诗。

这些田园诗反映了他在草堂期间什么样的心情呢?今天我们通过杜甫的名篇《客至》去走访草堂时期的诗圣杜甫。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前听《寒鸦戏水》闲适愉悦的筝曲,让学生慢慢进入情境。

营造关于草堂时期闲适的氛围。

整体感知一.大声诵读,初识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想象周围的坏境,大致了解诗歌里的人物活动)提问1:大家觉得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从哪些方面看出来?明确:愉悦、闲适。

(语言,环境,人物活动)提问2:诗文讲了什么故事?明确:杜甫在城都草堂一个朋友来拜访他,他很高兴地招待客人。

提问3:这种高兴还可以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看出(过:拜访,相:动作的偏指一方。

《客至》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客至》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主备人:客至(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诗歌,领会诗歌的内容。

2.通过分析诗歌,理清诗歌的情感线索,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如果某一天,你相处要好,却又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突然出现在你眼前,你会对他说什么?(板书)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领会诗歌的内容。

2.理清诗歌的情感线索,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四、自学指导一(2分钟)阅读资料中有关本课的背景知识讲解,掌握相关文化常识。

自学指导二(4分钟)自由阅读诗歌,借助课下注释翻译诗歌自学指导三(6分钟)1.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如何理解“但见”和“日日”?为什么诗人一开篇就写景呢?2.颔联传达出诗人此时怎样的情感?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3.颈联描写的是什么?诗人与客的关系如何?4.尾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客至》作于上元二年(761)。

因为友人的帮助,杜甫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生活也较为安定,时常与田夫野老往来。

一次,一位崔姓县令来访,杜甫十分高兴,不拘礼数,殷勤待客,并写下了这首诗。

(二)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三)1.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

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秀丽可爱。

“日日”来的是群鸥,点明环境清幽僻静。

“但见”含弦外之音,说明作者生活的单调,无其他访者。

诗人寓情于景,表现他在闲适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为贯穿全诗的喜客之情作铺垫。

2.客至的意外惊喜。

互文3.准备待客酒菜亲密4.细节描写,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可见二位酒兴之浓,气氛的欢快。

〖2021年整理〗《客至》精品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客至》精品优秀教案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客至后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1.古代著名诗人都有自己的诗歌风格,比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杜牧的含蓄绰约等,他们的绝大部分诗歌都表现出这种风格。

那么,有没有他们自己风格之外的作品?试举例说明。

示例: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但他也写过婉约词,比如他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客至》是不是也是这种风格呢?2.写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严武等友人帮助下,于成都西郊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

这时期他也写了不少的闲适诗。

这首诗是第二年春天写的。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

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相“过”,即探望、相访。

二、读1.播放多媒体朗诵。

2.注意读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ūn市远无兼味,樽ūn酒家贫只旧醅ēi。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3.指名朗读:解释诗歌中的关键字词。

舍:指家。

但见:只见。

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市远:离市集远。

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无兼味,谦言菜少。

樽:酒器。

旧醅:隔年的陈酒。

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余杯:余下来的酒。

4请用散文化的语言疏通全诗。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至》教案【文本解读】春水绕茅舍,但有群殴来,这是“无人至”的意境,但也可看作客人将至的铺垫。

不扫花径,因为无人来访;大开蓬门,则因今日有客。

颔联呼应首联,仍然围绕“客至”两字展开。

颈联笔锋一转,写客至之后的情形,描绘主人待客之简、家境之贫,对宾主脱略形迹、兴致盎然的场面则毫不着墨,纯由尾联换取临翁对饮暗示出来。

整首诗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凑,章法谨严,“前半见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见贫家真率之趣”。

诵读这首诗,要仔细体味它是如何通过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的。

【素养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

3.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和生活趣味。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2.相关背景此诗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

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

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3.解题①客,客人。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

②至,到。

自注中的“相过”,即探望、相访。

4.杜甫的文学思想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飧(sūn)醅(pēi)2.解释下列词语①但见:只见。

②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盘飧:盘中菜肴⑤樽:酒器。

⑥旧醅:隔年的陈酒。

⑦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二)诵读感悟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三、文本研究【思考1】鉴赏首联1.赏析“皆”字。

明确“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2.“但见”有什么韵味?明确“但见”——只见,言下之意:只见群鸥天天来访,难见亲友到来,不免单调,诗人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寥心情。

这里既是乐景写哀,又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3.分析“群鸥”这个意象。

明确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

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与世无争;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思考2】鉴赏颔联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情味在哪里?明确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缘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令始为君开。

这一联,上下两句互文见义,表现了诗人的期待。

2.画面在空间上有何变化?明确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3.体味诗人的情感。

明确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突出诗人见到老友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思考3】鉴赏颈联1.这联选取了哪部分的生活细节?明确待客酒菜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明确①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菜简②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情真由此看出作者兴奋欢快,又兼有歉疚。

【思考4】鉴赏尾联1.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明确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

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2.尾联是个细节表现,这个细节有何作用?明确尾联突然撇开客人不提,可仔细一想,却依旧表现客到的高兴心情,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个细节的运用,让人回味不尽,别有一番情趣,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思考5】感受画面美【思考6】分析艺术特色明确①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

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

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

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②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

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思考7】对比与思考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至杜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问题: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明确《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

四、明晰主旨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

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五、拓展阅读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

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

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

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

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六、素材积累—杜甫名句1.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2.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4.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5.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6.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9.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1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七、作业完成配套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