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卷I专 练(6).
2022届高三高考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及答案(六)(5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三高考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及答案(六)(5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卷(六)(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传统文化对月亮情有独钟,月亮始终是柔和与光明的象征。
人们在静谧的夜晚与月亮对话,将月亮看作上天对人事的见证,认为月亮能够带来人生的幸福,这种人生与自然的和谐是国人所特有的情感。
中秋节正是这样一个因月亮而生的节日。
早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当我们的祖先遥望浩瀚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时,不免对月中的奇妙影像产生一些神奇的联想,进而形成许多关于月亮的神话,最著名的当属“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融美月、美人、美景于一体,是人类以原始思维对月亮美好想象的结果。
这一传说广泛流传于民间,也直接促进了中秋这一岁时节日的形成,给节日笼罩上迷人而瑰丽的光彩,增添了浓郁的诗意。
不过,中秋节真正的源头却是我国古代的秋祀祭月。
在农耕社会,农业的发展与季节、天气密切相关。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为祈求五谷丰登,人们往往要祭祀土地神。
春天播种时有“春祈”(春祀)习俗,待到秋季谷物成熟报告丰收时就有“秋报”(秋祀)习俗。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国语.周语》中,就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的记载。
三国时期吴国史学家、经学家韦昭注曰“春分朝日,秋分夕月”,这其中的“夕月”就是古代帝王祭祀月亮的仪式。
由此可见,真正将秋与月对应的,是皇家祭祀典礼。
秋分拜月、祭月的礼制,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月亮的崇拜,也体现出中国历法中巧妙地把季节转换与农事结合起来的智慧。
中秋赏月是自宋至今普遍流行的节俗。
赏月是人与自然对话、沟通的良机,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
据史料记载,魏晋之时,我国民间便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尚未形成习俗。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高三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信息爆炸,使得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更加迫切。
然而,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一种深度思考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培养情感、陶冶情操的过程。
一本好书,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的内心世界。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
【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阅读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然而,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相比,存在诸多弊端。
首先,电子阅读的屏幕对眼睛的伤害较大,长时间阅读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其次,电子阅读的碎片化特点使得阅读缺乏深度,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最后,电子阅读容易导致读者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精力。
尽管如此,电子阅读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例如,电子阅读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此外,电子阅读的互动性较强,读者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交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知识,但往往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
B. 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C. 电子阅读的屏幕对眼睛的伤害较大,长时间阅读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D. 电子阅读的互动性较强,读者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交流。
(2)根据材料,概括电子阅读的弊端。
(4分)(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的看法。
(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离骚》节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新高考全国 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新高考全国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是诗人心灵的映照。
意象的运用,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梅花常被赋予高洁、坚贞的品质;菊花象征着淡泊、隐逸;杨柳则代表着离别、思念。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的组合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意境。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等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
此外,意象还可以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出了雪景的美丽。
材料二:在现代诗歌中,意象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现代诗人常常通过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感悟。
与古典诗歌相比,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现代诗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中选取意象,如汽车、高楼、电脑等。
同时,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也更加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达。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也更加自由和灵活。
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随意组合各种意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然而,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意象都是诗歌的灵魂。
它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1. 下列关于材料中“意象”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能使诗歌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
B.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象征意义,如梅花代表高洁坚贞,菊花象征淡泊隐逸。
C.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可从日常生活事物中选取,也更注重内心世界表达。
D.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都很自由灵活,能创造出独特意境,激发读者联想想象。
【九科精测 模拟分类】专题6 语言文字运用I(原卷+解析)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分类精编卷
专题6 语言文字运用I(原卷版)一、(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串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获得诸多重要成就。
例如,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又如,在中国历史上① 的“小儿辩日”问题,(①);再如,在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更如,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是为了解决浑盖之争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得以实施的;还如,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亦与浑盖之争② ;……类似例子,③ ,这表明浑盖之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②)等特点,它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
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作为(③),浑盖之争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语句,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2023·河北衡水·河北衡水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机器人难免给人以四肢僵硬、机械感十足的印象,但最近机器人“出圈”了。
特别是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四足仿生机器人机械狗“笨笨”、可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等“黑科技”,都让人对如此有魅力的机器人①在北京朝阳区某商场,一米多高、“萌萌的”智能问询机器人正四处“走动”,为人们提供指路等服务;在广东一家制造企业的总装车间,上百台工业机器人挥动着机械臂,② 地进行汽车生产作业,高效且不知疲倦;在上海一家大型仓库内,智能配送机器人按照各自的运行路线准确定位并搬运指定商品,虽然身板儿瘦小,但强壮得能抵得上好几个劳力。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六)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六)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集大成”这个词,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似乎仅仅指集过去之大成,但事实上不仅如此。
孟子称孔子“集大成”,主要是因为他在继承遗产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从而为其后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定了完整的指导思想。
由此可见,孔子之“集大成”,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承前,而在于启后。
杜诗也有同样的情况。
入宋以后,人们对杜甫的巨大影响愈来愈清楚,进而赞不绝口了。
王禹偁说:“子美集开诗世界。
”宋代诗人基本上被笼罩在杜诗的巨大影响之内,所以张表臣说:“有能窥其一二者,便可名家。
”在我们今天看来,杜甫总结并发展了他之前的一切诗歌遗产并影响了在他以后历时一千多年的诗歌史。
杜甫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大时代。
在艺术上登峰造极的杜诗、韩文、颜字、吴画先后出现在那个时代,并不是偶然的。
苏轼最早称杜诗、韩文、颜书为“集大成者”。
苏轼的目光是犀利的,他第一个看出杜诗是古典诗歌的一大转变。
同时他也看出了“集大成者”的实践所显示的穷则变的内涵。
从东汉至盛唐,五七言诗歌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总的趋向是不停地向前发展的。
唐人虽然对六朝诗歌的淫靡之气颇为鄙薄,但在艺术上却正是六朝诗的直接继承者,从陈子昂到李白,并无例外。
到了杜甫,则以集大成者的姿态,对前人的诗歌遗产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从表现对象到创作手法,从诗歌体裁到修辞手段,前人在诗国中留下的丰富积累都在杜诗中汇总起来了。
在杜甫之前,建安七子用力描摹动荡的社会现实,曹植、阮籍着意刻画深沉的内心律动,陶渊明善于把田园生活纳入他的恬静心境,谢灵运擅长摄取山川景物的奇丽外貌……到了杜甫,则对上述的题材内容兼收并蓄,而且使它们互相渗透、融合,从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最深沉的内心独白,却偏偏揭露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惨状。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教师用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六)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合乐苗族小学花近15万元购买了苗族特色文化饰品布置校园,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感受苗族文化,营造了传承苗族文化的良好氛围。
B.20多个国家设立了自己的“空识区”,在国际都没有闹出大动静,而现在中国也要依法如此行事,却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C.已有迹象表明,今天晚上可能会发生抢劫的事情,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难免要首当..其冲..。
D.对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也欢迎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解析:“耳闻目睹”应为“耳濡目染”。
“耳濡目染”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的影响。
符合句子的意思。
B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C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D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河平年间,约300年,之后便神秘地消失了,从此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之谜....。
B.有些当官的,大会小会上,言之凿凿,信誓旦旦....,却多是套话空话,没有多少老百姓听得入耳入心的家常话。
C.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同几代科研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D.明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70万,人们在叹为观止....的同时,又不免为这些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一丝忧虑。
解析: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这里说的是人数多得令人吃惊。
A千古之谜:千百年来未解开的谜团。
B信誓旦旦:形容誓言诚恳的样子。
C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陈平和李军是足球队的主力队员,他俩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小无猜....,在赛场上配合得十分默契。
B.厘清当年“自查自纠”的来龙去脉....,不仅对彻查林伟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很有必要,而且对正在深入开展的“打虎拍蝇”,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六)含答案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六)含答案(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么一位________的启蒙者、改革者、推行者、论战者,出现在70年代台湾的学府与文坛,确是应运而生的主流人物。
后来他更奋自淬砺,写出一种________的杂文风格,令人期待他层楼更上,领域更开。
谁料就在高潮的浪脊上,这主角竟然突地失踪,有不得见者达二十多年。
这反高潮的一招,究竟是元叔戏弄我们的幽默,还是幕后另有我们未明的隐情,该由文学史家来________了。
A. 虎虎生威刚健明快揭示B. 虎虎生威矫健明快揭发C. 虎虎生风刚健明快揭示D. 虎虎生风矫健明快揭发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那么一天你来到了这样一个地方,那里没有高楼林立的触动,______________和大多数滇西北群山之间的村落一样,这里的人和自然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生生息息。
①没有生活在城市里的鸟儿的绝望和目光的黯淡②这里只有皮肤黑黝黝,笑容却自然得像没有瑕疵的天空,云是滴答的,心情是愉悦的③这里只有连绵不断的山峰,湛蓝的天,成片成片、绿得当你看上去的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④没有人潮涌动,这涌动像极了钱塘江涨潮的场面⑤她只是依偎在大山深处的一个村落A. ①②④⑤③B. ①④⑤③②C. ④①②③⑤D. ④②⑤①③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近日,随着一部名叫《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电视剧的热播,引发了观众关于“北上广到底相信什么?”的思考。
B. 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智力素质的提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掌握。
C. 两位信徒那坚定的脚步,衬着蜿蜒的石阶和石阶旁突兀的树干,构成一道别样的风景,像一幅油画印刻在我的心头。
D. 随着高考分数的揭晓,三名来自南通市和泰州市姜堰区的女孩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她们就是本次高考的文理科和艺术类的第一名。
高考语文十年高考真题汇编(全国卷I):图文转换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十年高考真题汇编(全国卷I):图文转换人教版高三总复习专题6图文转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磨一剑。
本专辑按照最新考纲,对近十年高考真题精挑细选,去伪存真,挑选符合最新考纲要求的真题,按照考点/考向同类归纳,难度分层精析,对全国卷Ⅰ具有重要的应试性和导向性。
三观指的观三题(观母题、观平行题、观扇形题),一统指的是统一考点/考向,并对十年真题进行标灰(调整不考或低频考点标灰色)。
(一)2020考纲考点 2020考纲要求(1)图文转换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二)本节考向题型研究汇总题型考向考点/考向图文转换1、图表类2、框架流程图3、徽标类4、漫画类5、方位示意图一、考向题型研究一:压缩语段(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答案】示例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进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题干要求对所给的框架图进行解说。
首先要把握框架图的结构,然后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依次进行解说。
这幅框架图是由四个层次组成的,应按照由下往上的顺序逐层介绍。
【高考新课标Ⅰ卷】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6分)【答案】示例: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订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作进一步修订。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流程图主要反映事物的动态演变过程,读图时首先关注该主题由哪些环节构成;其次理清各环节之间的结构关系,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
高考卷6语文全真模拟卷(新高考版)(解析版)
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新高考版)(解析版)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0·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材料一:“韧性城市”出现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
什么是韧性城市?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在当前学术和社会语境下,灾害可以涵盖自然灾害、社会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战争)和健康(如疫情)等维度。
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论点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近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均有“加强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提高城市韧性”等相关表述。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让我们对“城市韧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城市如何在日益增长且变幻莫测的风险和挑战中正常运行并保持韧性这一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
一方面,突发疫情的出现,给当下城市空间的定义与使用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
历史上,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不断重塑城市和社会,并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其演进。
疫情期间,城市服务与供给模式发生了全面线上化转变,城市居住、就业、游憩与交通等空间的功能形态与使用模式均面临重新定义。
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城市空间的正常运维使用起关键性作用,实质地支持了政府和城市的正常运行、社区层面的管理、个人层面的适应性生活与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对一系列泛智慧城市技术的检验。
其最终为各级治理者的高效精准治理、医疗工作者的药物研发和病情诊断、公司企业的远程运维以及公众群体的积极参与和反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大幅减少了城市各方面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进而在平灾结合下城市空间的弹性与健康使用、脆弱地区或人群的监测预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从多维度提升城市(空间)的韧性。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含参考答案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含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名篇名句默写1.按要求填空。
(1)慎终如始,。
(《老子》四章)(2)携来百侣曾游,。
(《·长沙》)(3)苏洵《六国论》中的“思厥先祖父,,,以有尺寸之地”四句,描写了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
二、语言文字运用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服饰是文化礼仪的载体,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读懂“新中式”热度背后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在传承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我们一定能让服饰之美绽放新光彩,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①无形中加深着人们对中式美学的理解②越来越多的“国潮”服饰现身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③“国潮”服饰彰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④提升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A.③①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3.为弘扬汉服文化,学校某社团拟举办“汉服秀”,小金草拟了一段汉服推介发言稿,发言稿中的画线处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大家好!即将粉墨登场[甲]的服饰是马面裙。
马面裙原是明清时期最具特色的服饰之一,改良后的马面裙百花齐放[乙],兼顾传统与时尚,深受年轻人的追捧。
时下穿着马面裙出游,总能引来旁人侧目而视[丙]。
中华传统服饰种类不一而足[丁],敬请各位期待接下来的精彩演出。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中国社会环境下的传统文化变迁【摘要】【关键词】传统文化 ______ 社会学仁孝忠①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化进程颠覆了传统中国所构建的文明秩序,即一个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体系。
围绕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关系,学术史以及思想史的研究进行了诸多讨论,这里不再赘言。
本文主要围绕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结合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相关社会学经验研究,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模式。
2022年新高考I卷真题及答案(语文)
2022年新高考I卷真题及答案(语文)对考生来说,只要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平时的真实水平就是成功,又一年高考结束了,看完高考的试题,大家感想如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新高考I卷真题及答案(语文),以供大家参考!2022年新高考I卷真题及答案(语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是什么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二)现代文题目【科学文】答题技巧: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
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
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
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
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得分高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背诵,知文晓意【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答题技巧: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好了,客观题做完了,可以把答案填入指定位置了。
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
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
(第I卷答卷用时约40分钟)第II卷(共114分)(四)1、【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逐字对应翻译,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2023学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含答案)
2023学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边关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结合的景观形态,传递着历史文化内涵。
边关出现在唐诗中,皆因丝绸之路的通达,开放的国家社会格局,文人墨客对漫游边塞、从军入幕的崇尚以及包括过所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限制等。
相比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边关的文化意义更为抽象,象征性更强,所承载的感情也更为复杂。
诗人多以社会现实为吟诵主旨,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将边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战场形势。
从军事意义上讲,边关地理位置重要。
从唐诗中看,边关的“战火”已经烧入了诗歌意境,不管那些知名关隘是否正在发生着战事,诗歌中的征战杀伐都未曾真正停歇,皆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
例如,唐彦谦《咏马》中“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借玉门关指边陲前线征战之地;李白《从军行》中“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体现出关防将士守卫家园、驱敌出境的豪迈气魄。
其次是戍边之所,“关”是军防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
诗歌里有恢宏阔大的战场形势,也有单一渺小的个体自我。
边关虽然承载文人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梦想,但毕竟是遥远的苦寒之地,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
而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相应的,在亲朋远赴塞外前免不了“爷娘妻子走相送”,塞外兵士思念故人的情感也不会停歇。
因此边关戍守之地,成了思归与念归的交汇。
再次是阳关寄情。
在涉及边关名称的唐诗中,有一类“阳关诗”较为特别,这源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里的“阳关”指的是友人西行的必经关卡,有着明显的关外无故人的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
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其曲名便为《阳关三叠》或《渭城曲》,唐代许多诗人都曾提到。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六)试题卷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六)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谈到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在文体上的差异。
他说荷马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表述从容,什么都不隐瞒;《旧约》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
这跟两者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份有关:荷马写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旧约》的对象则不分阶级。
这不正是《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吗?《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笔笔都勾连开去;《水浒传》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
这是因为两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形态有显著不同。
大观园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作者乃耽于文字的声色,讲究细节的丰缛与感官的华美;而梁山泊则险象环生,杀机四伏,说话人线条比较粗放,常有“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
举两个例子说明。
《水浒传》写端王赵佶赴驸马王诜的府上宴饮,《红楼梦》写贾宝玉到冯紫英家中饮宴,都涉及皇亲国戚,都是宴饮时上洗手间,也都有赠人礼物的事,正好可以对参。
《红楼梦》里,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随了出来。
宝玉见蒋玉菡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问他戏班中有一个叫琪官的在哪,可惜无缘得见。
蒋玉菡笑道,就是我的小名儿。
宝玉连称幸会——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琪官接了,笑道:“……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
”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
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
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
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
”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红楼梦》里的礼物,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送出去和收进来的,比如这两条汗巾。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六)及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①陈师道②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小市③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注)①寇十一: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
白门,徐州城门名。
②陈师道,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其政治上接近元祐党人。
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
③小市:徐州地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句写登城所见的雄伟壮丽之景,“屹相望”写出了楼观高耸对峙的样子。
B.第二句写徐州城的地理形势,此处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堪称一方重镇。
C.第四句写诗人回家之后伫立门前,晚风吹动衣衫,顿生凉意,让人怅惘不已。
D.诗题中的“和”字表明这是一首和诗,应是诗人为酬答寇十一同题材的诗而作。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
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
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
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2019届高三全国卷语文模拟试卷六(含答案)
2019届高三全国卷语文模拟试卷六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
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
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疑问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
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
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
提出的问题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
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
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
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
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与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的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是联想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
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
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
部编版2020届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六)人教新目标 版
2019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六)注意:1.考生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
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
”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
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
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
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
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
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
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
2021年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卷(答案详解)
【最新】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灾难发生以后,全国人民捐赠热情如潮。
“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关德。
灾难袭来,13亿人与灾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坚毅的精神。
这次灾难将中国的平民慈善推向高潮。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慈善,似乎是“达官贵人”们的事。
确实,慈善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可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尽管有人捐赠5000万元,但也有乞讨老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105元,还有更多的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可见,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
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说:“中国人的风尚,为何不能用金钱表现?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平民的慈善,是最可贵的慈善。
每增加1块钱的慈善支出,对于一个雷人和一个穷人来说,它的效用是不一样的。
一个家产只有100块钱的穷人,如果他能捐出1%,他就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一个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富翁,即使捐出了一半,谁敢说他就一定比那个穷人更有爱心呢?从理性角度来看,一个乞丐是绝对不会去施舍的;相同的道理,也只有充分盈余的人才会有能力在经济土去帮助别人。
但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慈善作为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尽管受经济规律影响,但同样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
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有不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行为。
可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了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
显然,从个体来讲,平民捐助的钱并不多,但是,平民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而具有了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卷 I专练(6)姓名学号班级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调.动碉.堡啁.啾未雨绸.缪风流倜.傥B.庇.护毗.连砒.霜如丧考妣.蓬筚.生辉C.寓.所愚.昧偶.尔向隅.而泣藕.断丝连D.轮胎.怠.工苔.藓百战不殆.贻.笑大方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据说那天他还亲手浇了花,为鸟添了食,然后安详地坐在靠椅里午睡,直到家人发现时他已经过逝了。
B.这些历历如昨的往事,此刻竟在她心里引起无限的悔咎,她自觉罪孽深重,无颜再苟活在这个世界上。
C.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写了王琦瑶凄美的一生,写法新颖别致、不落巢臼。
D.苍蝇逐臭,自古已然。
与凶残暴戾、鬼计多端的张君一样,其犯罪集团成员都是一伙良知泯灭的魑魅魍魉。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学生是如何支配压岁钱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压岁钱呢?你是否想过用它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捐给希望工程等)。
对上述问题,我们作了一些调查。
B.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现已成为该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C.2003年,中央教育部制订了中学语文“新课标”——《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该课标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语文基础课程的依据。
D.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碗,空的;一手拄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第58届联合国大会拒绝冈比亚等几个小国提出的所谓“提案”,又一次了陈水扁一伙妄图制造“一中一台”“一边一国”“两个中国”的阴谋。
②博鳌亚洲论坛11月2日在我国海南省博鳌,温家宝总理此前于11月1日会见与会嘉宾并发表。
③2003年三四月间在全国部分省市的非典型性肺炎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一场非典的人民战争在全国同时打响,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万众一心战胜了肆虐一时的非典型性肺炎。
④鲁能泰山队在主场迎战陕西国力队,面对甲A最弱的球队,鲁能俱乐部没有提出“必杀令”,以免队员有过多的压力。
A.制止开幕/演讲蔓延/抗击即使/也B.挫败召开/讲话发生/防治尽管/也C.制止召开/讲话发生/抗击尽管/也D.挫败开幕/演讲蔓延/防治即使/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不能用括号内的短语替换的一项是()A.鉴于世界各国对进口农产品的检测标准不一,我国出口企业除花大力气提高农产品质量外,还应努力开拓新的市场,以期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目的。
B.有人说,如果宝马公司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有恃无恐)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C.4月18日,是江苏扬州470万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翘首以待)的日子,这一天,宁启铁路南京至扬州段开始了试运营。
D.梅隆镇的新任镇长明显比前任顶真多了,办起事来丁是丁,卯是卯.......(不苟言笑)。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某报报道,打捞挪威的“三色号”沉船难度很大,因为它的体积超过了两个足球场。
B.光明中学公告:兹定于2004年国庆节的第五天举行建校一百周年庆典活动。
C.某报社传达室告示:外来车辆不得入内。
来访者请电话联系后在传达室等候。
D.玉景饭店的婚宴请柬:五月三日晚六时举行王刚先生、叶风小姐伉俪结良缘喜庆婚宴。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浩瀚的大漠戈壁、葱郁的原始森林、感悟大自然的杰作,与自然界各种生灵亲密接触……”这些以“生态旅游”做卖点的广告在“五一黄金周”前频频亮相,充满诱惑。
然而,一些关心环保的人士和专家谈起这渐成时尚的“生态旅游”时却无不担忧。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行为,其宗旨是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
不仅要求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而且要求游客行为要“环保”,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有专家说,现在社会上对生态旅游就是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的认识是片面的。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动物,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
人类频频接近野生动物,会造成动物心理紧张,压力增加。
北极熊、企鹅、海豚和澳大利亚野犬,甚至热带雨林里的鸟类,都受到愈来愈大的来自生态旅游方面的影响,它们体重减轻,有的甚至死亡。
生态旅游业者主打的卖点,都说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能达到环保的理想。
生态旅游当前每年增长10%到30%,在1998年吸引全球900万人,连联合国也赶热闹,将2002年定为生态旅游年。
生物学家指出,就算细心规划和监控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始料未及的影响,包括传播疾病、干扰动物日常作息,从而损害其健康。
一些专家还指出,不少旅游者素质较差,乱抛废弃物品、乱折花草树木、惊吓野生动物、随意吸烟等不文明行为,也给优美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而实际上,除了极少数例外,生态旅游计划都未经审核论证,举办的业者并无生态保护方面的资历,他们口口声声完全尽到了生态保护的责任,然而,由于缺少监督,真正做到既促进了旅游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业者少之又少。
业者和游客有能力做到的,大多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如不违反土地使用法规、不乱砍树木、不惊吓动物等等。
然而每逢节假日,偏远、生态多样的地区每每人山人海,这对动物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它们看到这么多的人涌到身边,特别容易紧张,症状包括心跳加速、繁殖率降低,以及荷尔蒙失调。
在拥有生态多样性的国家,生态旅游是不错的资源、但发展生态旅游之前,一定要做好研究工作,好好收集相关数据。
动物的权益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没有了它们,也就没有了生态,还谈什么生态旅游。
专家指出,由于我国对开展生态旅游缺乏科学管理和监督,加之一些自然保护区偏重于旅游的经济效益,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的自然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7.下列对“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指以大漠戈壁、原始森林为对象,感悟大自然的杰作,与自然界各种生灵亲密接触的旅游行为。
B.指以自然景物为对象,以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为宗旨的一种旅游行为。
C.指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接近珍稀野生动物,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的旅游行为。
D.指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能达到环保的理想,当前每年增长10%到30%的一种旅游行为。
8.下列对“一些关心环保的人士和专家谈起这渐成时尚‘生态游’时却无不担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生态旅游”做卖点的旅游广告在“五一黄金周”前频频亮相,充满诱惑。
B.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野生动物。
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
C.细心规划和监控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影响,而实际上大都未经审核论证。
D.举办的业者大都无生态保护方面的资历,而不少旅游者素质较差,行为不文明.9.根据原文,下列对“动物的权益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中“动物的权益”,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被传播疾病。
B.日常作息不被干扰。
C.生活环境不被污染和破坏。
D.受到人类关心和喜爱。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A.人类频频接近野生动物,会造成动物心理紧张,压力增加,体重减轻,有的甚至死亡,生态旅游应该赶快刹车。
B.生态旅游计划经审核论证,生态旅游经管理和监督,完全可以避免对动物的健康造成影响和损害。
C.随着生态旅游业在我国蓬勃兴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应引起全社会重视。
D.由于开展生态旅游,目前我国已有大量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遭破坏,旅游资源退化,说明我国不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1—14题。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
建武初,除细阳令。
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
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
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
以约.失之者鲜矣。
”宗不悦,延即辞.退.。
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
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
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
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
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
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
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
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
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迁南阳太守。
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
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
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
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后汉书·虞延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约.失之者鲜矣约:约束。
B.谮.延多所冤枉谮:诬陷。
C.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干:触犯。
D.信.哉斯言信:确实。
1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B.宗不悦,延即辞退..C.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D.衍在职..不服父丧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赖其.全者甚众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宗果以.侈从被诛敛赀财以.送其行C.信阳侯阴就乃.诉帝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D.衍惭而.退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延年轻时为官执法严明,在社会动乱时勇敢有为,因而有名声。
B.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不听虞延劝谏,临刑时他为此十分悔恨。
C.虞延惩处阴氏作恶的门客,阴就告诉了皇帝,但虞延在皇帝面前仍坚持严正执法。
D.邓衍因仪表出众受到皇帝赏识,虞延向皇帝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才使皇帝醒悟。
高三语文卷 I专练(6)1.A 2.B(A世C窠D诡)3.D(A项应为句内括号,改为“……有意义的事(比如……)?”B项间接引用应去掉引号内的句号,在后引号外用逗号C项将第二个破折号改为句号。
)4.B5.D(“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办事认真;“不苟言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6.C(A“体积”应为“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