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共基础知识(概要精华)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介绍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介绍1、公务员的概念: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公务员的交流(1)公务员交流的范围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
(2)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调任,是指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机关任职。
转任是公务员在机关系统内部的交流方式。
公务员的挂职锻炼是一种内外混合型的交流方式,既可在上下级机关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地区的机关之间交流,还可以在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
3、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4、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情况:(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5、考核——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
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公务员考核原则客观公正、民主、公开、依法定期考核的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6、公务员的回避:主要指执行公务时的回避(一)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二)涉及与本人有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7、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务员,不得辞退:(一)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三)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8、申诉控告第九十条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处分;辞退或者取消录用;降职;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免职;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
2016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汇编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2016001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0011.“在这个世界上,任意2个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时,最多需要6个人。
”这就是六度分隔理论。
该理论从哲学角度看反映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A.正确B.错误2.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中,行政环境中的各个条件和要素也不例外。
( )A.正确B.错误3.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4.煤在燃烧时可能会产生煤气,其产生的原因是( )。
A.氧气过量或炉温不高B.氧气不足或炉温过高C.氧气过量或炉温过高D.氧气不足炉温不高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
A.经济实力的竞争B.人才的竞争C.军事力量的竞争D.政治实力的竞争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A。
中公教育解析:联系的普遍性包括两层含义:(1)世界上一切现象和现过程都不能孤立存在,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2)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
故本题说法正确。
2.【答案】A。
中公教育解析:根据管理学中的权变理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中。
因此在行政管理中,行政环境中的各个条件和要素也是随时随地发生变化,因此要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故本题说法正确。
3.【答案】C。
中公教育解析:金融资本,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称为金融寡头,他们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
2016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
2016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行政法之复议机关行政法是法律部门法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不论在什么考试当中,只要涉及法律题目,几乎都有行政法的一席之地。
行政法中有关行政复议的相关知识点如复议机关又是重中之重。
一、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机关是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权受理行政复议的申请,依法对被申请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根据《行政复议法》以及《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根据以下规则具体确定:(一)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部门作为被申请人时的行政复议机关一般情况下,申请人可以向作出行政行为的本级政府或者上一级政府的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例外是,对实行全国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的,只能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而无权进行选择。
例如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以及国家安全机关等作为被申请人的案件,复议机关只有一个,即其上级主管部门,同级人民政府不是复议机关。
(二)省级以下地方各级政府作为被申请人时的行政复议机关各级政府实行条条管辖,垂直领导,故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以外的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不服的,上一级地方政府是行政复议机关。
(三)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作为被申请人时的行政复议机关即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政府的行政行为不服的,申请人应当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政府申请复议。
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四)其他情形下的行政复议机关1、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作为被申请人时,由设立该派出机关的政府作为复议机关。
2、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作为被申请人时,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政府作为行政复议机关。
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为被申请人时,由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作为行政复议机关。
2016年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6年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的目的是在于通过某些手段区别不同考生在知识和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不同,便于甄选人才。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2016年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6年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基础上的( )。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斗争性和科学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统一2、国务院依全国人大授权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制定的暂行规定和条例属于( )。
A、一般授权立法B、特别授权立法C、自主性立法D、职权性立法3、下列关于我国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拥有湿地的面积约占时间湿地面积的10%,聚世界第一位B、近海与海岸湿地以杭州湾为界,分成杭州湾以北和杭州湾以南两个部分C、某些湿地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淤积造成湿地防洪蓄水功能丧失D、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
4、“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多选题)A、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B、肯定与否定相互渗透的原理C、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不可抗拒的规律D、失误发展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5、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包括( )。
(多选题)A、土地革命B、武装斗争C、农村根据地建设D、统一战线6、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A、正确 B 、错误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C。
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2016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汇总
2016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汇总第一部分法律基础知识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创制;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和产生与发展;②.国家性质;③.政权组织形式;④.国家结构形式;⑤.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⑦.国家机构。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侵权行为;⑦.知识产权;⑧.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 应用文概述; ②.应用文特点; ③.应用文的作用; ④.应用文分类、撰写; ⑤.公文的一般文体与结构;2、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①.规范性公文的撰写;②.常用的几种公文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③.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科技基础知识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
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
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
第四部分公民道德建设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五部分时事政治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2016事业单位公共基础必考知识点-时政热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主要考查的是公共基础知识,所包含的内容有法律常识、政治常一、十八届四中全会1.主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内容重点摘要:①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依法治国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③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保证二、十八届五中全会1.主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主要目标: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②人民生活水品和质量普遍提高。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三、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1.2015年取得的成就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成为经济运行的一②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2.2016年重点工作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③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④扎实推进“一带一路”⑤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四、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是重点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五、练习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中,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保持高速增长B.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C.我国农村贫困人口90%以上实现脱贫D.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答案】D。
解析:A选项应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B选项应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祝大家备考成功!位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时政热点政治常识、时事新闻、管理常识、经济常识、公文常识、科技历史人文常识。
16年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16年公共基础知识重点16年公共基础知识重点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2016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2016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与梳理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以下整理了相关的考点给大家作为参考。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2016年公共基础知识
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
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7000度,而在80至100公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摄氏650度至1200度。
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
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
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开发利用却是20世纪中叶,现代更多利用地热来发电。
中国利用地热发电刚起步,只是利用地下热水建立小型发电站,这是地热应用的一个良好开端。
离地球表面5000米深,15℃以上的岩石和液体的总含热量,据推算约为14.5×1025焦耳(J),约相当于4948万亿吨(t)标准煤的热量。
地热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热核反应产生的热能。
按照其储存形式,地热资源可分为蒸汽型、热水型、地压型、干热岩型和熔岩型5大类。
地热资源按温度的划分。
中国一般把高于150℃的称为高温地热,主要用于发电。
低于此温度的叫中低温地热,通常直接用于采暖、工农业加温、水产养殖及医疗和洗浴等。
截止1990年底,世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于发电的总装机容量为588万千瓦,地热水的中低温直接利用约相当于1137万千瓦。
历史之周朝经济晚周时期工商业无疑有了相当的发展,虽然象其他许多情况那样,无法精确地估量所发生的情况。
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在不同的国家出现了不同的、有固定价值的金属货币,在公元前5和4世纪更是如此。
这类钱币显然便于商业交易,虽然某些象谷物和布那样的商品,特别在大宗交易中继续用作交换媒介。
商业的发展当然有助于城市的成长,并且还出现了工业按地点进行专业化的趋势。
《史记》和其他史籍还记载了几个著名的商人,首先是孔子的弟子子贡,直至秦统一全国之前不久的丞相吕不韦。
2016年公共基础知识资料(知识点)
2016年公共基础知识总纲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毛泽东思想概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6、法律知识;7、语文基础知识;8、公文写作;9、经济知识;10、科技常识;11、中国近现代史;12、世界现代史;13、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第一篇政治常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2、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4、认识论认识与实践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真理与价值5、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2.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随其他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意识的问题①谁为第一性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两大派别的根本区别。
②有无统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一切的唯物主义者&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①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区别:②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不彻底;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①产生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义经济高速发展、资义社会矛盾充分暴露;阶级基础:无阶与资阶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无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科学:19C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19C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②基本特征✓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统一;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的统一;将唯物辩证观念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由它的实践性决定的、阶级性要求的。
2016年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完整打印版)
一、人际关系<核心:把工作做好>,认真审题,时间可以短一点1、帽子<符合题干,忌假大空>例:虽然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对我造成困扰,也会影响我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我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妥善处理。
2、自查(将反思的内容说出来)+合理假设(假设未必要表态,根据题干决定)。
3、如何沟通?(说出具体如何沟通)。
4、怎么想办法把工作做好(最终目的)。
5、要表明如果实在解决不了,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找领导,希望领导指示,注意题干中领导的称呼。
6、鞋子(紧扣题眼,说将来)。
注意:主体分析法,原则与矛盾的处理,阳光心态,坚决服从组织,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能越权。
实例:你们单位在审查下属工作时发现了违法事件该事的主要负责人是局长的亲戚,这是局长找你,希望你去帮忙解决这一问题,你会怎么办?首先,(说认识)局长找我,希望解决此事,是为了告诉我要严格依法办事、秉公处理,不要因为与他有亲戚关系而有不必要的顾虑,一切以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为上<阳光思维>。
我会依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对违法事件彻查,并将有关资料、证据记录并保存(原则+自保)。
对此事彻查后,如果并未对单位、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按规定只要内部纪律处分的话,我会提交相关资料及处理意见给领导,由领导决定。
如果对单位、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如挪用公款等,我一定会坚持对事原则,同时也建议局长要让负责人弥补损失、承担责任。
作为本次调查人员,必须坚持国家利益为上,严格遵守法律制度,不能掺杂任何私人感情,切实调查清楚,按规定处理。
(表态)人际沟通N字方针:控制情绪理性对待;大局为重责任意识;查找原因认真分析;尊重领导服从安排;沟通协调消除误会;谦虚谨慎学习请教;团结协作营造氛围;总结经验自我反思。
二、计划组织(注意题中主题,突出亮点)1、帽子例:我会认真组织好此次XX活动,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2、事前准备工作例:我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活动的主题和方式为XX,确定好此次活动(报告会等)的时间、地点,地点选在XX,并与XX的管理员沟通时间,充分尊重主讲人的意见,进一步商榷,确定出席的主要领导,并电话或上门邀请确保能准时参加。
2016教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1、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1862年。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1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13、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
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
15、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16、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
17、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8、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
21、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22、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赫尔巴特。
2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
24、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
25、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26、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27、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2016年公务员考试备考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章节重点知识详解(含真题精选)
?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主要考查法律(法理、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公共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国情市情、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 第一部分 政治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第二部分 经济类:包含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等内容。
? 第三部分 行政管理: 公共行政概述、公共行政运行机制、公共行政过程、行政机构改革。
? 第四部分 公文写作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体等; ? 第五部分 法律基础知识:一、法学基本理论 法的基本理论,法的体系,法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监督体系等。
二、宪法 基本概念;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概述;行政主体、行为、救济等;行政诉讼法概述;四、民法 民法基本原则、 物权、债权等。
五、刑法 刑法概述、犯罪、刑法等。
第一部分 政治常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并随其他科学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①两者谁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这是哲学的两大派别。
②两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不可论者本质上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三、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背考点(二)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背考点(二)1.消费和储蓄(1)消费、储蓄和收入消费是居民在购买物品和劳务上的支出。
储蓄是没有用于消费的那部分收入。
决定某一时期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
家庭的储蓄是由它的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消费在收入中占的比例增大,储蓄在收入中占的比例就缩小。
(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消费函数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消费函数是一种递增函数,在图形上表示为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储蓄函数表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收入水平越高,储蓄则越多,所以储蓄函数是一种单调递增函数。
它可以从对应的消费函数中导出。
(3)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理论认为,家庭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取决于其收入的绝对水平。
相对收入理论认为,家庭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取决于它在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而且本期的消费还受到以前时期已达到的消费水平影响。
持久收入理论认为,家庭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它的持久收入。
生命周期理论把人的一生按照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壮年和老年。
2.投资(1)投资的种类和作用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被分为三类: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住宅投资和存货投资。
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是最稳定的,住宅投资对利率的变动十分敏感,存货投资具有特别的易变性。
在宏观经济中,投资具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投资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产出;另一方面,投资导致资本的积累,资本存量的增加必然增加经济中的生产能力,从而增加潜在国民产出,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
因此,投资对国民产出具有双重作用,既从总需求方面又从长期总供给方面影响国民产出。
(2)决定投资的因素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是投资产生的收入、投资的成本和对投资前景的预期。
只有当投资有利可图,即预期投资带来的收入大于投资成本时,企业才愿意投资。
资本边际效率是使资本资产在未来各年预期收入的现值之和等于资本资产的购买价格的贴现率,投资是否有利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或等于利率时,投资才有利可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公共基础知识总纲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毛泽东思想概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6、法律知识;7、语文基础知识;8、公文写作;9、经济知识;10、科技常识;11、中国近现代史;12、世界现代史;13、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题型:1、单选;2、多选;3、不定项选;4、实务;5、论述;6、简析;7、写作;8、案例分析;9、综合分析;10、材料处理第一篇政治常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2、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4、认识论认识与实践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真理与价值5、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2.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随其他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意识的问题①谁为第一性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两大派别的根本区别。
②有无统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一切的唯物主义者&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①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②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不彻底;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①产生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义经济高速发展、资义社会矛盾充分暴露;阶级基础:无阶与资阶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无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科学:19C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19C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②基本特征✓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统一;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的统一;将唯物辩证观念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由它的实践性决定的、阶级性要求的。
科学性,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革命性,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体系;③其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实践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第一成果,毛泽东思想;第二成果,邓小平理论;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节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主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划清界限;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不可知论;体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基础;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存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不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无物质的运动——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②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1.实践的形式、特点实践,是人以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对象性活动;基本形式:生产实践、调控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特点: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①主体与客体主体,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人的实践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②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相互作用通过改造与被改造,即主体对象化(主体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客体主体化)的双向互动。
二、意识(一)意识的起源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产生的四个决定性环节: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征—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的产生。
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劳动活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不论思想正确与否,都是对外部世界某种形式的反映。
恩格斯: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或歪曲的反映。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学作用,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
2.表现: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特征之一;②意识活动,是一个能动创作性过程。
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现象深入到本质和规律;复制当前对象,能够追溯过去、预测未来;能动的反映现实,能动的指导实践,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人的意识具目的性、计划性。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控制。
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一)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首先,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其次,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二)二者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决定了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同时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一)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特征: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2.系统系统,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整体性,是最基本特征/本质属性)整体的功能和效益,是认识、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整体性观点要求:观察处理问题时着眼有机整体,在总览全局的前提下,认识处理好局部问题,从而实现系统的最佳功能。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发展的含义和实质发展,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的范畴,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指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事物;根本区别: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如实地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生事物的成长。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
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原理、新方法、新体制、新科技。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一)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状态质变、量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1.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在数量上、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2.二者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质变互相转化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状态按照: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由低到高,由简到繁,永不停息。
4.方法论意义①坚持适度原则。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及量的范围、幅度、限度;事物的度,有其关节点。
关节点,指事物度的上限和下限,认识度,才能确切把握事物的质。
②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③重视量的积累。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量变)和阶段性(质变)的统一,我们党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的哲学依据;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1.肯定、否定,及其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自我否定和质变的方面;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2.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实质是,“扬弃”。
扬弃,是继承和发扬旧事物内部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是抛弃和否定旧事物内部消极的、丧失必然性的因素;是发展和抛弃的统一,是既克服又保留。
形而上学的立场和方式:否定一切、全盘抛弃。
3.辩证的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观察和分析一切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一,是我们坚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哲学依据。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和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决定的。
①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体,代表着否定方面的新生事物是旧事物中不可缺少的因素;②新生事物,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旧事物,则是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③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生长的,吸取了旧事物的优点,又克服了它的缺点,并增加了旧事物所容纳不了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④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故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