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七上《我的母亲》word教案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我的母亲》。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母亲。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关爱亲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我的母亲》。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母亲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母亲。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含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我的母亲》。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并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1)小组内讨论: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母亲。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母亲的性格特点。
5. 实践与拓展(1)学生进行母亲主题的写作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我的母亲》。
(2)运用生字词编写一段话,描述母亲的特点。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母亲的诗歌、故事等资料。
(2)思考并记录下自己对母亲的心里话。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书写、用词准确性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3. 拓展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拓展作业中的参与程度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以及母亲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2. 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1. 感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厚亲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学会在写作中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事例,提高写作技巧。
五、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文章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
4.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要点。
5. 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文章中所表达的亲情之情。
6. 教师总结,强调家庭观念和孝道教育。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父母的作文。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2. 课堂导入: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4.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字迹、内容、结构等方面。
3.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后作文中的表达水平,考察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了解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感恩母亲的优秀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 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四、教学方法:1. 情感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母子亲情。
2. 实例教学法:以文章中的具体事例为例,引导学生学会描绘人物形象。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母亲的感情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小组讨论卡片。
4. 作业本。
六、教学内容:1. 回顾课文《我的母亲》,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学习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
七、课堂活动:1. 学生分享对母亲的感悟和感情。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描绘自己的母亲。
八、作业设计: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母亲”的作文,描绘母亲的形象和对自己的影响。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欣赏。
九、教学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2.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作文的修改和提升。
十、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以“母亲节”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2. 邀请家长参加,增进家校联系。
十一、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我的母亲》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和优美语言描绘母亲的形象。
十二、课堂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学生进行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的练习。
十三、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重新描绘自己的母亲。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欣赏。
《我的母亲》初中教案
《我的母亲》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亲情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会欣赏和感激母亲的爱。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2. 如何让学生将阅读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的打印稿。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如《母亲》。
2.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的母亲》。
2. 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感受母亲的关爱。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母亲的付出。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题目为《我的母亲》。
2. 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入了解母亲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母亲的辛勤付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亲情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并将这种情感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珍惜母亲的付出。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母爱的伟大,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我的母亲》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2. 学生准备课本,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的母亲》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母爱的伟大,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的品质。
4. 文学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通过学生对母亲的作文,评价他们对母爱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欣赏。
2. 组织学生进行母爱主题的实践活动,如母亲节礼物制作、孝敬父母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
九、教学资源:1. 课文《我的母亲》原文。
2. 关于母爱的文学作品。
3. 母爱主题的视频资料。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会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我的母亲》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会。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母亲的形象和关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母亲深沉的爱意,并将这种情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如何通过写作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的相关资料。
2. 学生作文本。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母亲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课课题《我的母亲》。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3.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4. 写作指导教师给出写作题目:“我的母亲”,要求学生以细节描写的方式来表现母亲的形象和关爱。
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发现母亲的关爱。
5. 课堂练习学生现场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大家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母亲的伟大和关爱,强调学会感恩。
8.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给母亲送上祝福,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母亲节主题活动,让学生为母亲准备礼物,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2. 开展“母亲故事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增进学生对母亲的了解和感情。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关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八、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他们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
《我的母亲》的语文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的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我的母亲》这篇课文。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发挥想象,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作者的人物描写手法。
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家庭亲情,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母亲。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2)学生通过字典或查阅资料,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家庭亲情。
(2)谈论自己对家庭、母亲的责任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手法的准确性。
4. 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感悟程度。
5. 学生作文的质量。
1. 课文文本《我的母亲》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作文评分标准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同学们对母亲有什么样的感情?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讨论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母亲的形象。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会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运用文中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3. 读写结合法:引导学生模仿文中句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全文。
2. 与母亲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学生作文本。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展示母亲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母亲节的意义。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和母亲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母亲》全文,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文章中的感人之处。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学习。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模仿文中句式,写一段表达对母亲感激之情的话。
2. 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2. 学生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信件,大家共同感受母爱的伟大。
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孝顺父母?2. 学生分享自己的做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七、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学生结合课文《我的母亲》,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我的母亲》。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母亲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母亲形象。
(2)学会从细节中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学会珍惜和感激父母。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母亲的形象特点。
(2)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温馨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母爱的伟大。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母亲形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我的母亲》。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3. 分组讨论的道具(如小黑板、白板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温馨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付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的母亲》,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组内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母亲形象。
(2)讲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4. 分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母亲形象,总结母亲的特点。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朗读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练习,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选取优秀代表进行全班朗读展示。
【最新精选】冀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3 我的母亲》word教案 (4).doc
《第13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大意,概括母亲形象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体悟父母与子女间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1.学习截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2.学习记叙中穿插必要议论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奉献”和“牺牲”是母爱的丰富内涵中最动情和闪光的部分,因此,从孟郊的《游子吟》到冰心的《母亲》,母爱成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题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的作品——《我的母亲》,感受母亲和子女之间的挚爱亲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一)初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学生阅读、回答:一共写了关于母亲的四件事:(1)元宵节母亲背“我”观灯(2)母亲爱看小说、讲故事娓娓动听(3)见“我”背书挨打,母亲心里十分矛盾(4)母亲在灯下熬夜为儿子做鞋(二)概括出四件事,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部分(1—2段):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段):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
第三部分(7—8段):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的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三、细品课文,感受挚爱亲情(一)由于母亲在作者十三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段,然而这四个片段就让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看,每件事分别反映了母亲怎样的特点?分组讨论四个片段、回答、明确:(1)元宵节母亲背“我”观灯——表现母亲“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和爱子之殷勤与细心。
(2)母亲爱看小说、讲故事娓娓动听——表现母亲有文学修养,感情丰富,富有同情心。
(3)见“我”背书挨打,母亲心里十分矛盾——表现母亲的矛盾心理和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的感情(4)母亲在灯下熬夜为儿子做鞋——表现母亲的勤劳、辛苦、能干、奉献精神,也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激、歉疚、回报之情。
《我的母亲》教案4篇
学生阅读思考:文中哪些饱含深情的议论抒发了老舍对母亲的崇敬和缅怀。 明确:正如课文第 12 段中写到“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 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第 17 段也有这段话:“生 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 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这就是 文中母亲的形象美。 2、母亲的情感美 母亲对儿女的关爱无须太多的言语,这正是母爱深沉伟大之处。老舍先生能 从母亲无言的表情和举动中体悟到这份真情。 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母亲流泪的细节描写。 明确: ①哥哥外出学徒,做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 着泪接他回来”。 ②为了让“我”读师范,母亲四处筹来“巨款”后“含泪把 我送出门去”。 ③“我”毕业,“我”说“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 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④当“我”违背了老人望我早日结婚的意愿时,尽管多 有不满和失望,母亲依然尊重儿子的选择,“含泪点了头”。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以上片段。 让学生在母亲的莹莹泪光中体验到:母亲那宽容的心和无私的爱。 作者的笔深入到母亲的内心世界,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 在于对事件进行细腻的描写,而是在叙写时抓住了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 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神情和语言。作者在概括性的叙述中间,以简练传神的细节 描写刻画母亲的形象,传达对儿女的关爱。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造就我的,便是我的母亲。” …… (五)总结 母亲的伟大还在于:母亲千辛万苦养育孩子,一旦国家和民族需要时,母亲 又毫不犹豫地献出她们的至亲至爱,放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故事片断,然后 屏幕显示: 是母亲养育了孩子,成就了孩子,而当祖国需要时,母亲又义无反顾地献出 她们的孩子,母亲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人性美、人格美闪烁着永 恒的光辉,照彻天地和宇宙,贯穿远古和未来。
《我的母亲》教学教案
《我的母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会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母亲》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母亲的伟大。
3. 亲情作文的写作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母亲形象,培养感恩之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关注母亲,关爱家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感受母爱的氛围中学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母亲的形象。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课文《我的母亲》,感受母爱的伟大。
3.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母亲形象有哪些特点?她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母亲?4.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母亲的特点和伟大之处。
5. 教师总结: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为我们付出太多,我们要学会感恩和关爱母亲。
6. 布置作业:以“我的母亲”为主题,写一篇亲情作文。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亲情作文的质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母亲的认识和感悟,以及他们在生活中关爱母亲的具体行动。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以“母爱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和母亲的故事,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
2. 开展“母亲节特别活动”,让学生为母亲准备礼物,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3. 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母爱的书籍,如《妈妈我爱你》、《母亲的力量》等,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在课堂外的表现,鼓励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我的母亲教案》word版
《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会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关爱。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表达情感、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母亲的形象描述:勤劳、善良、关爱、无私奉献等。
2. 母亲的付出:十月怀胎、分娩之痛、养育之恩等。
3. 孝敬母亲的方式:尊重、理解、关心、回报等。
4. 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体会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美好情感。
2. 难点: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学会回报母亲的关爱。
四、教学方法1. 情感体验法:通过图片、故事、歌曲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母亲的伟大。
2.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孝敬母亲的方式。
3. 实践操作法:设计孝敬母亲的实际行动,让学生学会回报母亲的关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母亲节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2. 图片展示:展示母亲辛勤付出的图片,如怀孕、分娩、养育等,让学生感受母亲的伟大。
3. 故事分享:讲述有关母亲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无私关爱。
4. 歌曲欣赏:播放《妈妈的吻》、《感恩的心》等歌曲,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孝敬母亲的情感。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孝敬母亲的方式。
6. 实践操作:设计孝敬母亲的实际行动,如为母亲做一顿饭、给母亲洗一次脚等,让学生学会回报母亲的关爱。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孝敬母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继续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辛勤付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母亲的形象描述是否全面,能否体会到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关爱。
2. 学生是否能主动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孝敬母亲的方式。
3. 学生是否能参与实践活动,学会回报母亲的关爱。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体会母亲的伟大。
2. 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关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帮助学生掌握描述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的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母亲》的内容解析,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母亲的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3. 以母亲为主题,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母亲的形象,学会细节描写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母亲形象,教授细节描写方法。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训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文《我的母亲》,初步感知母亲的形象。
2. 分析课文,讲解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3. 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描述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的母亲”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运用所学细节描写方法,展现母亲的形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口语表达:通过学生在口语表达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运用所学知识描述母亲的能力。
3. 写作作业:评估学生作文的质量,包括母亲形象的描绘、细节描写的运用以及作文的情感表达。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思考题,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收集关于母亲的感人故事或照片,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八、课后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家长沟通:1. 通过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在家中的表现。
关于《我的母亲》教案
关于《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提高学生的亲情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及其情感表达。
2. 母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抒发。
2. 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的文本或多媒体课件。
2. 与母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母亲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他们对母亲的印象和感受。
2. 阅读理解:a. 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的哪些关于母亲的记忆和感受?b. 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的?c. 你认为母亲在家庭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3. 情感交流: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鼓励其他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我的母亲”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教师可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和提示,如:a. 描述一次与母亲特别的经历或回忆。
b. 描述母亲的外貌、性格和习惯。
c. 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爱意。
5. 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并互相评价和鼓励。
教师可提供反馈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母亲节”的庆祝活动,让学生通过制作贺卡、准备小礼物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2.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共同感受母爱的伟大。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继续完成写作练习,将他们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写成一篇文章,可以是散文、诗歌或小说等形式。
2. 要求学生在文章中运用生动的描绘和具体的例子,以展现母亲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等。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我的母亲》,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感恩母亲的优秀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母爱。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第一章:导入1. 课堂初始,教师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如《妈妈的吻》,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的母亲》的作者及其背景。
3. 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的心中,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对她有何感受?第二章:朗读课文1. 学生朗读课文《我的母亲》,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描述。
2.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第三章:理解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描绘母亲的。
2. 学生讨论: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第四章:讨论交流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启发。
3.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第五章:情感体验1. 教师创设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共同感受母爱的伟大。
六、课堂实践1. 学生根据之前的讨论,选择一个角度,以表演、绘画、写作等方式,创作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教师组织一个小型的展览或演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3. 学生互相欣赏、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几篇关于母爱的文章或诗歌,让学生课下阅读。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美德。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学会尊敬母亲,关爱家人。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美德,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经验教训。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全文。
2. 相关音频、视频资料。
3. 课件PPT。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母亲相关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氛围。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悟和故事。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我的母亲》。
2. 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三、学习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四、情感体验1. 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美德,应用于实际生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爱。
二、深入学习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 学生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美德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场景。
2.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前两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二、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与母亲相关的文章或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母亲、关爱家人的重要性。
冀教版语文七上我的母亲word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从来表现人物。
二、明白得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咱们塑造了一名动人至深的一般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重点难点]一、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从来表现人物。
二、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教学时数]二教时[教学进程]第一教时一、导入一、作者简介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
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终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
1932年开办生活书店。
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批捕。
前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踊跃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
高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名散文家。
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二、导语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贵纯洁的、美好的情感。
”一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
让咱们来欣赏作者如何写一名一般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份。
第一部份(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份(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仁慈、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份(7—8),以无穷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归天时还年轻,归纳母亲的良好品质。
四、探讨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情形、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学生归纳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判。
四个片段:一、元宵夜的“巡阅”二、涌流的泪珠3、丰硕的内心世界4、劳碌的身影第一个片段中最动人的话语是:“我由此刻追想那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最新精选】冀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3 我的母亲》word教案 (2).doc
《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
2. 学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母爱的至高无上。
教学重点:1.学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母爱的至高无上。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泪水,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
母亲是最温馨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邹韬奋先生写的叙述散文《我的母亲》,去感受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
二、感悟新知1.作者及作品简介(勾画出你认为有用的信息。
)邹韬奋(1895~1944),新闻记者、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
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自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业从事新闻出版工作。
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
1944年7月24日病逝。
著作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2.细节描写及作用。
细节描写是描写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做的描写。
作用:运用细节描写,能更好地刻画人物,反映主题。
3.一段话从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⑴开头结构上::①引出下文②总领全文③没置悬念④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内容上:开篇点题⑵结尾结构上:①总结全文;①首尾呼应内容上:①点明中心②深化中心⑶中间结构上:①过渡②设置悬念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预习课文,完成下题4、5小题。
4.给加点字注音Chōng xīng niè d uó wěi shàn chóu yè jiù qì憧.憬惺.忪蹑.手蹑脚踱.步娓.娓道来膳.食筹.划呜咽.歉疚.饮泣.吞声5.解释下列词语憧憧:往来不定,摇曳不定。
感念:感激怀念。
巡阅:巡行观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母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
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
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
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
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
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2、导语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
”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
让我们来欣赏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四、探究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
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
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
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小结
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四。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检查背诵一段文字
二、继续学习课文
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评说。
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2、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都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去掉。
第1、2句中的“就”和“才”,表现了对母亲不幸早逝的无限的痛惜之情。
第3句中的“敢”如果删去,就成了“不对母亲说出一句”,和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
“不敢”是心里想说,但又怕说出来后母亲不允许“我”再陪下去,越是“不敢说出”,就越是显得真诚、执著。
如果改成“不说出来”,就无法把这种矛盾的真实的“心理状态”表达出来了。
三、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
《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四、探究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
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学生讨论、明确:
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
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
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五、小结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