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学科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解读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解读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现状具有一定的特点和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
教师缺乏专业性和方法论的指导,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够科学、有效。
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够,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材编写和更新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导致教学内容滞后。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包括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以及加强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
通过落实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了确保对策的有效实施,我们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落实措施和评估方法,监督和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我们可以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期待未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将更加完善和有效,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的重要途径。
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有些学校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的课程设置。
一些学校在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时,内容过于概念化,缺乏具体案例和实践教学,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部分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缺乏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灌输道德准则,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缺乏启发性和互动性,使得学生对道德教育缺乏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课程之一,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出发,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思考。
一、困境1. 教学内容单一目前,许多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常识、礼仪、道德等方面展开,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引导。
这导致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不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只是停留在了知识的层面,缺乏深度和广度。
2. 教学手段陈旧目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传统的讲述式教学,缺乏互动、实践等教学手段。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3. 评价方式单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和书面作业,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这导致学生只注重表面的学习成绩,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改进措施1. 丰富教学内容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单一的困境,我们可以通过开设多元化的课程内容,例如美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品质。
可以通过课外读书、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2. 创新教学手段为了解决思想品德课教学手段陈旧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3. 多元评价方式针对思想品德课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考试和书面作业之外,引入课堂表现、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多元评价方式,能够更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促使学生更注重自身的成长和提高,而不是仅仅追求表面的成绩。
解读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解读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水平。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努力改进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下一代人才。
1. 教材内容单一目前大部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内容相对单一,主题围绕在一些基本的思想品德原则上,如诚信、友谊、做人做事等。
这样的教材内容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识相对狭隘,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听课积极性。
2. 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教师主要采用讲授式和课本式的教学方式,很少有开展实践教学或者游戏教学等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也难以增强他们的相关技能。
3. 考核评价模式单一在考核评价方面,通常采用笔试、口试等方式进行考核。
而这样的考核方式过于功利化,容易使得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而忽略了真正的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
考核方式单一也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态度。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对策:1. 优化教材内容针对教材内容单一的问题,应该重新审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增加一些生活化、实用性强的内容,如家庭、社会、国家等方面的思想品德内容。
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也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多元化教学方法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也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
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评价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重视他们的态度和情感发展。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如学习日志、思想品德实践作业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态度。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1. 客观性不足: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往往局限于灌输学生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很少有客观的案例和实践。
这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容易使课程变得枯燥和无效。
2. 缺乏实践机会:学生往往只在课堂上接触到道德观念,缺乏实际的实践机会。
这样使得学生无法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并无法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3. 教师角色不明确:很多思想品德教师往往只是传授道德知识,并没有明确的指导学生如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只是对道德观念有一定的了解,却缺乏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为了改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状况,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整合课程资源: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将思想品德课与语文、历史等学科相结合,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案例,让学生在感受到道德观念的学习到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引入实践教学:设计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到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参与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行为的快乐和意义。
3. 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主动参与到道德教育的过程中。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合作,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道德问题,并根据自身的思考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反思。
4.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不仅仅看重学生能够背诵和理解道德观念,更注重学生在实际中的运用和实践。
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课堂表现以及参与公益活动等多个方面来评估学生的道德素养。
5. 增加家校合作:加强家长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关注和参与程度。
可以组织家校互动活动,让家长了解到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并与学校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提供师资培训:为思想品德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思想素养。
学校应注重教师的岗位聘用和考核机制,鼓励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加入,并对他们进行激励和奖励。
通过以上的改进措施,可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实际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和实践道德观念,培养出健康的品德品质。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在一些方面却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
1. 教材内容单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材内容过多地强调理论知识,缺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案例和活动,导致学生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教学方式传统
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仍以传统讲授和课本式学习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在实际社会中缺乏应对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缺乏参与意愿
部分学生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不够,容易产生随波逐流的心态。
4. 学校配套资源不足
一些学校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缺乏专门的师资和资源支持,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成长环境不够健康。
二、对策
1. 优化教材内容
调整现有教材内容结构,增加社会案例和实际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来体验社会问题,增强对社会的理解和关注。
2. 多元化教学方式
丰富教学方式,加强社会实践和体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注重学生主体性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能够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加强师资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和引进相关专业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师资力量,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资源的配置。
5. 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长之间应该形成紧密的教育合作关系,共同协助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教育,营造学生全面成长的环境。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领域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1. 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当前,许多小学生对社会问题缺乏关注和责任感,对社会文明秩序的维护意识不够强烈,出现了一些道德观念淡薄、行为偏离正轨的现象。
2. 教育资源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条件较差,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不足,影响了教育质量。
3. 教师队伍待遇不公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一些教师由于待遇不够优厚而缺乏教学热情,影响了教学效果。
4. 教学内容单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教学效果。
5. 家庭教育缺失一些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重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存在问题,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消极影响。
1.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和行动。
3. 提高教师待遇加大对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关爱力度,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
4. 多样化教学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5. 强化家庭教育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形成育人合力。
三、结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不断改进和完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的重要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临着许多困境。
本文将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困境1. 教材选择不当。
目前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大多抽象、理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材的选择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年龄特点。
2.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大多是灌输式的,存在被动接受内容的困境。
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
3. 教师角色模糊化。
在一些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经常被看做是传递知识和灌输道德观念的人。
这种角色模糊化导致学生缺乏对教师的认同感,无法建立起稳定的师生关系。
4. 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的思想品德课评价主要以文章写作和文化知识考核为主,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情况。
二、改进措施1. 优化教材选择。
教师可以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去理解道德的内涵。
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2. 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演绎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借助新技术手段,如VR、AR等,给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树立教师权威形象。
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经验,树立权威形象,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并及时给予关怀和指导。
4. 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文章写作和文化知识考核外,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观察评估、情景模拟评估和综合素质评价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情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不容忽视,同时可以通过改进措施来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要注重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角色的塑造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共同努力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在小学教育中,《品德与社会》课程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现状问题,包括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
针对这些现状问题,本文将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现状问题分析1. 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师资力量普遍不足。
一方面,一些学校招聘条件较为宽松,对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不高,导致一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达标的教师进入了校园;一些学校教师编制不足,出现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
这就给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些隐患。
2. 课程内容单一传统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主要以道德、法治、公民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为主,内容相对单一。
这种单一的课程内容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方法陈旧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和填鸭式教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教师招聘的标准和要求,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可以加强教师的岗位轮岗和交流,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和途径引进优秀教师,完善师资队伍。
为了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可以丰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增加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内容。
可以加入一些关于文化、人文、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人文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
针对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可以鼓励教师多采用多媒体、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可以引入一些跨学科、实践性和体验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当前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材内容陈旧、教师教育水平不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缺乏兴趣等。
以下是对于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的分析。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内容陈旧。
当前的小学思想政治教材主要依据旧版的《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写,内容相对较为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
对此,可以通过制定全新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更新教材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实际、生动有趣。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教育水平不高。
目前,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对思想政治学科的理解和掌握有限。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通过提升教师的培训机会和培训质量,加强思政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培养,让教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和引导者。
小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缺乏兴趣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并且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同样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当前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家长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参与和引导。
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宣传和引导,建立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机制,加强教育家长,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面临着教材内容陈旧、教师教育水平不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缺乏兴趣等问题。
通过制定全新的教材内容,提高教师教育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家庭教育,可以改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及困难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及困难引言:如今社会发展迅猛,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其现状和困难不容忽视。
本文将就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和困难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些思考和解决方案。
1.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中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儿童道德认知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理和全面的素质至关重要。
2.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2.1 教育目标不明确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导方针,导致教育内容和方式各异。
有些学校重视学生的道德观念,而忽视了品德修养;有些学校注重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但却缺少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
这种不统一的教育目标使得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2.2 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重在落实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当中,然而,目前存在着思想品德教师队伍规模不大、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部分小学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关培训,导致很难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3 考试成绩至上的评价体系当前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着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倾向,导致学校和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这种评价体系下,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品行修养往往被忽略,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3.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困难3.1 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困境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缺少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有效的教材和教案支持。
一些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没有集思广益,仍然沿用过去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思想品德教育缺乏深度和针对性。
3.2 家校合作的不足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但目前大多数小学与家长间的沟通和合作渠道不畅。
教师在面对家庭教育不良、家庭关系复杂的学生时,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如何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公民,使思想品德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困境1、教材陈旧目前的思政课教材大多数都是早年编制的,对于当前的时代背景、社会现实和学生认知水平已经无法适应,内容枯燥、陈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师资力量不足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需要高素质师资力量的科目,只有能力强、知识广、思维敏捷的教师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但目前的情况仍存在许多教师缺乏专业素养、知识水平不高的情况。
3、教学方法陈旧目前新时代下,教学方法也需创新,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对教学形式和方式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与时俱进,无法跟上学生需求的变化。
二、改进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教材,这需要广泛汇聚各方面的资源和人才,加强国际视野,始终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现实的社会问题,既要体现时代特征,又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发展。
2、加强师资建设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就需要完善相关制度的建立,注重聘用、培养、激励教职人员,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进行中长期的规划和落实,培养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单一,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课程和教学方法,提供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如课堂讨论、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特别是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是互相促进,相互依存的,我们需要把这些措施结合在一起,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立德树人的目标价值观,使学生得到更精神和思想层面的教育,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师资水平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家校合作不够紧密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师资队伍构成不均衡、课程内容单一、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提升师资水平、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家校合作等途径来改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未来,随着各项对策的实施,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原因、对策、师资水平、课程设置、家校合作、发展前景。
1. 引言1.1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政治观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作为学生人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的基石,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素质。
正确认识和实践好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展现更好的个人价值。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 正文2.1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小学生的第一堂思想政治课,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前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决。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相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一些学校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不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效果评估与调整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效果评估与调整策略引言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评估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将从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效果评估以及调整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改进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1. 教育内容单一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道德教育方面,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单一的教育内容容易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
2. 教学方法陈旧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方法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讲授模式,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
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估体系不完善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估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品德发展。
这种评估体系容易导致教育过程中的功利化倾向,使得学生只关注分数而忽视了品德的培养。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未来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道德品质、情感发展、社会交往、创新思维等。
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创新的教学方法新时代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采用更加创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的学习、合作学习、情景模拟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评估体系未来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估体系,将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社会交往等方面纳入评估范畴。
同时,评估过程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鼓励他们全面发展,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学实践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课程内容单一化目前,一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教材内容单一,缺乏差异化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对固定,缺乏多样性,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缺乏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
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教学效果不佳。
3.教学资源匮乏一些学校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设施,教学用书陈旧,教学器材匮乏,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4.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
5.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
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得不到充分的考量和重视。
1.拓宽教学内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拓宽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2.改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投入和管理,更新推广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用书,为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避免过度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价。
5.加强师资培训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鼓励和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和实践研究。
三、结语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操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课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例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改进措施,使思想品德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一、困境分析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往往过于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不深入,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2.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普遍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
3. 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成为学生讨厌的一门课程。
以上问题导致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影响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操的培养。
二、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1. 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生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例如通过小故事、小游戏、多媒体资料等形式来展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重视课程实践性:将课程内容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之中,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在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4. 倡导家校合作:通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互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解读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解读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近年来,小学教育的思想品德课程日益受到重视。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学方式单一、无趣味性、知识点刻板、脱离实际生活等。
因此,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克服这些问题,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一、课程内容单一、框框定死有时候,我们觉得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其实非常有限,大部分都是注重讲课文,进行简单的道德宣传,而且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
郑重对待这门课程,需要将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教材,加强问题解决、形象思考、思维活动和本身问题意识等元素等。
二、教学方式笨拙、不丰富许多老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讲课和朗读方式,让他们感到乏味和无聊,导致学生的兴趣无法激发出来,并且缺乏互动性和探究性。
解决方法是,加强较多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创新,在换一种思考角度,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出新的问题。
三、知识点过于生硬事实上,思想品德是一门重视与人性关联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想在社会规律的背景下,凝练出具体而深入的人生体验,易于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
虽然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深度,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不应该过于晦涩和生硬,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把学科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积极运用课程内容。
四、脱离实际生活,缺乏应用由于巨大的抽象性,思想品德可能会让许多学生感到难以理解。
在小学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能够理解课程的直接内容与本身之与的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学生个人生活中的价值系统的启示。
教师可以将思想品德课程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与容易理解的实际环境进行结合,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给学生提供相关实际应用示例。
五、表现不尽相符很多人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必要的学科,有着无法计算的价值。
问题在于,学生不一定能够真正领会掌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因素,不能把过多的要求放在学生身上,这会使学生感到压力,进而影响到其学习热情和效果。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专业水平不够高。
一些小学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方面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
部分小学教材内容过时,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家校合作不够密切。
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品德教育关注度不高,缺乏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导致学校和家庭在品德教育方面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小学生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大多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阶段,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着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家校合作不够密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2000字】1.2 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以及评估机制不够有效等多个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的培养,也制约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只有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家校合作,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才能有效改善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改进和质量的提升,更是关系到社会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和民族素质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2. 正文2.1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改进的重要一环。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品德和社会发展。
解读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解读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存在知识点过于散乱的问题。
在过去,思想品德课程往往是对某些道德准则的传授,重在知识点的灌输。
现代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道德观念的传递。
我们需要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从知识点的表达升华到思考和行动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真正理解和内化道德准则。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缺乏互动和实践的机会。
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活跃度不高是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一大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讲授和灌输,缺乏互动和参与,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不高。
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地参与,提高学习的效果。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教学,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道德准则。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缺乏评价和反馈机制。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
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往往缺乏对学生品德成长的评价和反馈。
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和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品德成长进行评估与反馈,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指导。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任务。
学校要注重课程教学设计,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程的热情。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着缺乏系统性教学设计、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佳、学生参与度低等困境。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建议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也是必要的。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教师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
展望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将会更加科学化和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困境、改进措施、系统性教学设计、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德。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思想品德课程面临着种种困境与挑战,如缺乏系统性教学设计、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佳、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学设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材教法不够科学有效,教师教学计划不够合理完善,导致课堂教学缺乏重点和条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亦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效果不佳。
为了改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我们需要针对这些困境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优质思想品德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是不可忽视的,但只要我们积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就能够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1.2 问题意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在于教师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是简单地讲述一些道德故事,缺乏深入思考和引导学生探讨的环节。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1. 引言1.1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仅仅是学习道德规范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全面发展个人素质,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思想品德课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它不仅涵盖了道德、伦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更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上建立正确的认知,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生活态度,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1.2 困境与改进措施的必要性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困境的存在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困境意味着目前的教学方式或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
如果不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不感兴趣,甚至出现教学质量下降的情况。
只有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并且有意识地寻找改进措施,才能确保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只有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困境与改进措施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与创新,才能提升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困境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内容单一、呆板,缺乏吸引力和深度,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思品学科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作者:李华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03期
摘要本文是一篇调研文章。
从学科的任职现状和教学现状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改进策略。
关键词品德现状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品德学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但目前还不被学校、家庭和社会所重视,这样会严重影响育人质量。
现在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1小学思品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1.1任职情况
有的学校的行政领导每周2-4课时;有的学校一位,有的学校两名,其他课时均为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有的学校无专职教师,全是兼职教师,他们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语文或者数学,品德学科成为肉摊市场上所谓的“搭头货”;大多数学校品德学科是所谓的综合科教师担任,这些教师是临近退休的人员,他们所任的学科包罗万象,有的担任品德、科学、写字、心理健康等四五门学科,最少的也担任三个学科的教学任务。
1.2教学情况
学校行政领导因为管理实务繁杂,有时因不能推辞的会议或其他事务造成品德学科缺课现象很是正常,若一学期能坚持每节课都到堂的已实属不易,想让他们静下心来钻研教学几乎是不可能,所以每学期能完成备课任务,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已经就非常了不起了。
有的学校无一专职品德学科教师,这些语、数学课的兼职教师有开足开齐课程意识的往往每周两节课至少挪用一节课来上学生所谓的主课——“语文”或“数学”,那剩下一节课用来上品德。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节课有时要完成两课时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就成了“压缩饼干”,嚼起来实在无味,学生怎能感兴趣?还有甚者纯粹就是为了完成任务,严重违背教学规律,平时根本就不上,若学校检查时,他们就会在一夜之间完成所有的简单的备课任务,通知学生带上品德课本,一节课就会把半本书的内容上完。
2产生上述问题的相关因素的分析
(1)认识问题。
品德学科在学校教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其学科内容看,尤其注重品德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一直以来,我们也都可以看到其重要性
一再被强调。
然而,在应试教育和知识本位的环境和背景下,品德学科在实际上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表面的重视和实际的忽视使它不断地被边缘化。
其教育的内涵、蕴义更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更谈不上效果、目的。
从其教学的特点看,所谓知识的“理论性”、课堂的“枯燥性”、学习的“记忆性”及学后的“无用性”等几乎成了人们对这一学科的刻板印象,因而,家长极不重视,社会也很少关注。
因为目前考试选拔制度只有到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时才有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两学科算作必考学科,在小学不属于考试学科,又觉得小学的品德学科不学也不会影响孩子的初中、高中的“思想”学习,只要不影响孩子考大学,整个社会几乎忽略了品德学科的教学研究。
长期以来品德学科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2)现实矛盾。
品德学科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堂所呈现的学习内容,不应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材料,还应引导儿童回到他们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源,充实学习内容。
课堂所呈现的活动方式,是老师根据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设计活动。
这种生活性、实践性的要求给品德学科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很多活动在课堂上无法开展,教师又不敢将学生带出校园,只是布置课后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但家长对品德学科教师所说的话几乎是不当数的,所以品德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只能简化程序,纸上谈兵了,这样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造成影响。
(3)难以评价。
鉴于品德学科的性质特点,以及目前的现状,学校对品德学科的教学也处于只设不查状态。
一是因为品德学科确实不能像语文、数学学科那样用一张试卷来考核学生,也没有很有效的考核办法来考核教师;二是因为学生品德的考核还真不能仅看品德学科课堂上的表现,因为学生的品德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教学效果不是只在课堂上能看出来的;三是因为品德学科的教学也从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几乎没有学校会单独成立品德学科教研组,只有每两年一次的优质课比赛到来时,学校才会将那些平时语文学科上得好的又兼代品德学科的教师一罗列,指定一人参赛就算万事大吉了,有的学校甚至连参赛选手都不报,可以想见品德学科的教学质量会是怎样!
3解决问题的建议
(1)加强德育与其他的有机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使德育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2)合理配置师资力量。
品德学科以活动型为主,涉猎多学科多领域,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特殊性和专业性。
认为品德学科可有可无的认识和做法确属肤浅、偏颇。
如果长期忽视,必将影响社会人才的协调发展。
所以我认为基层学校的领导应该改变认识,改变以往的随意性和“照顾式”的教师配置方式,因为不能胜任此课程的教学会严重影响这门学科在学校的推广。
建议学校应根据本校教师资源的具体情况,考虑到老、中、青教师的结构比例,不能做到专职化,也要在每个年级确定一个引领人。
这样既考虑了学校主导学科师资力量的配置,又保证了品德学科教学的需求。
考虑到教师流动性的问题,可以在一个学年每年留下一位教师继续担任该年级的教学,这样留下“火种”后就会有“燎原”的可能。
(3)促进教研活动正常开展。
品德学科教研(下转第72页)(上接第69页)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制度为保障,如果光靠举行一两次活动是很难把教研落到实处的。
品德学科教研活动应定时开展,学期初就要定好日期,定好活动时间,定好参加人。
如每四周开展一次,分别在第一、五、九、十七周的周五开展,其他教研活动均不要安排在周五。
其次,教研组长应在各年级选拔有热情、有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
每个学年应该将教研组长送出培训,回校后要给本年级的品德学科教师再培训。
因为品德学科比较特殊,教材的使用版本都不统一。
各年级有了骨干教师的引领,教研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后就有利于教师提高品德学科的教研水平。
要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通过层层选拔,将优秀课例在全市观摩研讨,并加强对品德学科骨干教师的一级培训工作,然后由骨干教师进行二级培训。
(4)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不是随意性的,它是依据各校学生德育特点或需求来构建的。
一旦有了课题研究,就等于为教师搭建了教研平台,就能充分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的热情;有了课题,就有了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就能给老师们许多课题相关知识的启发。
总之有了课题,就能有的放矢,做到研究、学习方向明确。
学校积极策划和构建科研总课题和子课题,让品德教师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子课题,力求让每位品德教师都参与进来,结合课题开展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动。
多推出一些精品课例,其他教师通过观课、议课、评课、反思等系列活动,会对课程理念、教材特点、备课技巧、课型结构和一些常见的活动策略等方面有所收获,这样,课例就能达到抛砖引玉、互相借鉴的双赢效果。
(5)加强品德学科的课外资源开发工作。
有的学校将家长请进课堂,给家长展示才能的空间,让家长成为离孩子最近的表率。
笔者所在的小学成立了“家长讲堂师资库”。
将家长队伍中各种各样职业中的能人吸收到库中。
有学生的爷爷奶奶、有学生的外公外婆、有学生的爸爸妈妈,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能人。
有的爷爷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唤醒了学生对现有幸福生活的热爱;有的家长将励志教育引进课堂,告诉孩子没有梦想就没有希望,理想的实现要靠大家朝着目标不断地分解完成各项任务,只有持之以恒理想才能成为现实;有的家长给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女生们将生理知识,让她们正确的认识自己身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
一句话,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细节的雕琢与用心。
我们正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中不断地寻找细节,努力做好每一个细节。
参考文献
[1] 陈佑清.关于学习方式类型划分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