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两极格局的形成

合集下载

两极格局的形成 (精讲好用)

两极格局的形成 (精讲好用)
在冷战的40多年里,美苏的军备竞赛分为三个阶段。 1945~1957年使第一阶段,美苏双方主要进行了研制核武器竞赛。1945~1985年,全 世界共进行了1570次核爆炸试验,美苏分别占80次和562次; 第二阶段为1957~1983年,双方以研制核弹头的运载工具以及新型核弹头的竞赛。从 1957~1984年,在全世界发射的3000多颗人造卫星中,美苏两国占90%以上,且70%是 军用卫星。核弹拥有量,美国为1.3万余枚,苏联为9640枚。 第三阶段,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以研制和建立战略防御系统为主要内容。美国在航天 飞机方面领先苏联,但苏联在反卫星武器系统和建立航天站方面则领导美国。 美苏两 国的飞机、舰船、坦克、装甲车、火炮、导弹等更新于3—5代,而且性能不断提高。
C.华沙条约组织
D.七十七国集团
C 8. 二战后初期,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③马
歇尔计划的实施④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直击中考(2014广西中考题)
10.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公投,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 要继承者)关系跌入低谷,美俄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 图的两个大国。【解读材料 走进历史】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友好。因为人民反对战 争,呼吁和平,世界经济格局呈全球化发展趋势,宜解决全球性 问题。彼此力量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共同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1分)
直击中考(2014广西中考题)
【关注现实 展望未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克 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 波尔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美国副总统拜登周二指责 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动是‘霸占土地’,并称美国和欧洲将对 莫斯科实施进一步的制裁。”──2014年3月18日,美联社华沙电

九社会下5.1:两极格局的形成

九社会下5.1:两极格局的形成

1、冷战表现:
(1)政治上: ① 1946年,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②1947年, “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 苏两国的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经济上: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提出了欧洲复兴复兴计 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个计划,一方面帮助西欧各 国和土耳其迅速恢复经济,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另 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打开了西欧的门户,从而控 制西欧。
第一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一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世界格局: 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 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 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
第一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版图发生了重 大变化,一些欧亚国家相继建立起人民民主 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5.冷战具体事例( 1)(2)(3)(4)(5) 美苏争霸表现(2)(3)(5)
(1)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 国先后成立,德国一分为二。1961年,柏林墙建成。 (2)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苏联的霸权主义也膨胀 起来,在军事力量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美 苏两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它们各自拥有的 核武器,足以多次毁灭地球。 (3)古巴导弹危机。这是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最 后苏联妥协,表明此时争霸的优势在美国一方。 (4)20世纪80年代,双方都没有派代表团参加在 对方国家举行的奥运会 (5)在全面冷战的格局下,也发生了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局部“热战”。
(3)军事上: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干涉别国内政,公 Nhomakorabea的反共反苏
第一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的源起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4. 价值关怀:通过学习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价值观念。
5.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二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苏联采取回应措施,最终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2)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对方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和学习方法。
4. 教学反馈
(1)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后向教师反馈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家长对美苏两极格局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关注程度等。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两极格局的形成”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两极格局的形成”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3)参与讨论: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历史讨论活动,与其他同学或历史爱好者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撰写心得体会:学生可以撰写心得体会,将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5)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可以选取美苏两极格局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分析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6)组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历史角色扮演等,增强对美苏两极格局的认识和理解。
(4)撰写心得体会:学生可以撰写心得体会,将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高三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

高三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2课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联合国的成立1、成立背景:(1)二战爆发后,宣告国际联盟破产;(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大国之间为协调行动,加强合作,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3)为避免战争重演,要求建立保障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2、成立概况:(1)筹建:1945年春,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建联合国;(2)建立: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3)总部:设在美国纽约;3、主要机构:(1)联合国大会;(2)安全理事会:①+;②职权: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③原则:实质问题决定时实行“五大国一致原则”,即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6、基本评价:(1)成立初期,受美国操纵,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①1950年,以联合国名义组成“联合国军”干涉侵略朝鲜;②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③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成为美苏争霸的场所;(2)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崛起,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归纳总结:国际联盟与联合国;二、战后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1、战后对德国的惩治(1)纽伦堡审判①时间:1945年11月到1946年10月;②法庭: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③概况:审判纳粹战犯,惩罚法西斯分子,取缔纳粹党;④评价:纽伦堡审判基本上是一次公正的审判,是人类史上对发动侵略战争者的第一次法律制裁。

(2)分区占领德国:苏、美、英、法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2、战后对日本的惩治(1)美国独占日本:①概况:战后,美军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②原因:从根本上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遏制苏联,争夺远东势力范围;(2)东京审判:①时间: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②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三、两极格局的形成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2、形成原因(1)战后,美苏由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由合作走向对抗;(2)雅尔塔体制的确立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主要原因)3、形成过程意识形态的斗争国家利益的冲突战时同盟战后破裂4、对抗后果(1)德国分裂①1948年柏林危机后,德国一分为二;②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成为德国和欧洲分裂的标志;(2)朝鲜分裂:以北纬38°为界分裂南北两个朝鲜;(3)1950年,美国侵朝,侵入台海,干涉中国内政;5、基本评价(1)积极性:①美苏均势,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性:①无视弱小国家利益,打上了大国强权色彩,导致霸权主义出现;②擅自分裂国家,种下不稳定的祸根,导致地区纷争和动荡;③为谋取霸权,展开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动荡;※归纳总结:1、二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1)目的:实现称霸全球的野心;。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二战后国际力量发展重大变化,欧洲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⑴ 成立联合国⑵ 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⑶ 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5. 评价:⑴ 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⑵消极: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①美苏间矛盾 (争霸)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6. 瓦解: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二: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1. 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以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

5.1两极格局的形成(课件)

5.1两极格局的形成(课件)

“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思考:
(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 的国家和地区是指哪里?
苏联及其控制下的东欧诸国。
(2)“铁幕”演说的实质是什 么? 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
2.冷战开始的标志 哈里·杜鲁门 美国第33任
总统,1947年提出“遏制共
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
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 主义”。
说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实质、评价?
1.目的: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控制西欧。
2.实质: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3.评价: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新知讲解
观察左图,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 实回答: (1)你认为,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 分别指代什么? “医生”指代美国; “病人”指代“二战”后的西欧。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 (3)“药方”的作用是什么?
新知讲解 你了解古巴导弹危机吗?
说说
古巴是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岛国,距离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仅90千米。1962年8月,美 国发现了苏联设在古巴的导弹发射场。10月22日,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对古巴实行 海上封锁,载有核弹头的美军轰炸机进入古巴周围上空。战争一触即发。后经两国协商, 苏联下令停建导弹发射场,从古巴撤走军事人员和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两极格局的形成
历史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下
新知导入
二战前的两次重要会议暴露了美苏双方态度有什么变化?
罗斯福:我感到了家庭的气氛。 斯大林:我们在和平时期的关系也会 如战时的关系一样牢固。
会议期间,美国成功进行了“三一核实验”。原 子弹意味着对日作战将很快结束,随着西方讨好 斯大林的动机消除,谈判语调变得更加充满敌意。

第1课_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1课_两极格局的形成
2、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加:
1)东欧八国: 2)亚洲四国: 3)社会主义十三国的共性:
都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都实行人民民主的国家制度 都以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目标
3、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加:
1)东欧八国: 建立政权的途径: 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南、阿 既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又得到苏军支持的: 罗、匈、保、波、捷 在苏联军事管制下组织革命力量建立人民民 主政权:东德 ——都得到苏联的帮助 都仿效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一、雅尔塔体系
3、评价:
1)积极: 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 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 积极作用 2)消极: 是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 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 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3)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 取代了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苏联实力大增:
1 对于苏联来说,其军队是抗击法西斯德国的主力军, )表现: 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损失了1000万人,战其二战期间 是抗击法西斯的主力,国际威望大增 总伤亡的 73%。且在结束欧洲战事后,苏联还参加了 对日作战。因此,战后苏联的国际威望大增。虽然 军事实力大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 战争给苏联带来了近 2000万人的伤亡,1700多个城 强国 市和7万多个村庄被夷为平地。但是其军事力量却获 领土也有扩大 得长足进展。战后苏联军队拥有 1136.5万人,19431945年年平均生产12万门炮、19390万发炮弹、3万 辆坦克、4万架飞机,这些数字仅次于美国。苏联已 ——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成为世界上头等军事强国。且战争使苏联领土扩大 了60万平方千米。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 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 华沙、 柏林、布拉格、维也纳等地。所有这些名城及 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 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
思考: (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是指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初步形成——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 本框架
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按照雅尔塔 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 本原则,重新划分世 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 局,称为雅尔塔体系。
请同学们认真看书,找出雅尔塔体 系形成的背景、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雅尔塔体系的看法。
1)主要特征 全面“冷战”与局部 “热战”相交织,世界长期不得安 宁。 2)主要事件 (1)全面“冷 战”:
①欧洲:德国的分裂(1949)
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国家) 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国分裂的主要标志—— 柏林墙的修筑(1961)
德国的分裂(1949)和柏林墙
德 德意 意 苏志民 志 占主共 联 区和国 邦 共 和 国美英法 占区
2.根本原因: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战时同盟 关系开始破裂。(战后主要矛盾:美苏矛盾)
*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社 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意。 *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 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两国 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 威胁。
3)苏联实力强大,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 政治军事大国。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 重大贡献,使它在全世界 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控 制整个东欧地区。

专题四_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知识点

专题四_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知识点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雅尔塔体制:(1)含义:二战后期,美、英、苏根据自身战略利益和维持世界和平的需要,通过雅尔塔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建立起来的以美苏为首的战后世界新秩序(2)背景:①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②美国独占鳌头—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军事、政治、经济);③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政治、军事);(3)内容:①惩办战犯;②重新划分欧亚政治地图;③创建联合国(4)评价:①积极: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积极作用②消极:是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③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2.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美国—头号资本主义强国:(1)表现:①经济: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工农业、黄金储备)②政治:资民主国家典范、反法西斯大国,拥有巨大影响力③军事:军队庞大、装备先进、核武垄断、广泛驻军(2)原因:①美国自身:基础雄厚、本土未受破坏,战争刺激经济增长“民主国家兵工厂”②世界:法西斯强国被打倒、西欧普遍衰落西欧的衰落:英:海外贸易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用竭、工业生产降低二战后,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1)表现:①经济:国民经济迅速恢复②政治:反法西斯大国,社会主义核心③军事:军事力量庞大、打破美国核垄断(2)原因:①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世界:法西斯的溃败和西欧的衰落,东欧和亚洲各国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冷战的开始:1、盟友关系的破裂及原因:①二战结束,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②国家利益的冲突(根本原因)美国把苏联当做称霸的最大障碍。

③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2、冷战:(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对抗形式,以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4、苏联在战后政治、经济实力大增,成 为唯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
军事
美国 战后初期的
军队总数:1217.5万 航母由7艘增至30艘
垄断
原子弹
各大洲共建立500个军事基地
经济
最雄厚的工业实力 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关税贸易总协定》
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 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背景
一 概念 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

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

力范围,建立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处置战败国(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
体 内容 重新确定欧亚版图

建立联合国
形 成
实质
美苏在实力均势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战 略需要,两分天下的世界格局。
评价
阅读下面材料:
丘吉尔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意 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曾这 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 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 美野牛,中间坐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 驴。”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演变
实质
评价
1.二战后初期,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的
C 主要原因是
A.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 B.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D.美国是惟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C 2.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C.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
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美国要单独占领日本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的爆发。同时,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 相互借鉴, 推动了世界发展。
二 、两 极 格 局 的 演 变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根 源 于 世 界 经 济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 20世 纪 50年 代 后 期
起, 世界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首先, 西欧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力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 欧洲共同体在很多
果, 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这表明
()
A.人 民 群 众 是 实 践 的 主 体
B.主 要 矛 盾 决 定 事 物 发 展 的 方 向
C.量 变 是 质 变 的 前 提 和 必 要 准 备
D.新 事 物 具 有 强 大 的 生 命 力 和 远 大 的 发 展 前 途
参考答案: 1.B 2.D
( 责任编辑: 陈盈)
后, 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50年代
后期起, 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美苏争霸中, 双方互有攻
守, 关系时而缓和, 时而剑拔弩张。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 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
来了极大的危害, 也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 阻碍了两国经济的发展。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与其针锋相对, 于1955年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

5.1 两极格局的形成(课件)

5.1  两极格局的形成(课件)

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
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并接
受名誉学位的机会,提出美国帮助
欧洲复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
划”。
苏联、东欧各国也被包括在马
歇尔计划之内,但它们拒绝参加。
自1948年至1952年,美国用于马歇
尔计划的实际拨款达l32亿美元,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2.揭开序幕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访问美国期间发表了 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 海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 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 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 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 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 亚 — 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 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 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美国对外政策的总原则是: 帮助自由民族保持他们的自由制 度和国家完整,对抗想把共产主 义强加给他们的侵略活动。…… 美国对受到共产主义威胁需要援 助的国家给以金钱、原料和技术 等方面的支持。
杜鲁门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 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主义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 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我们头上。
丘吉尔
思考:
(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 下的国家和地区是指哪里?
苏联及其控制下的东欧诸国。
(2)“铁幕”演说的实质是什 么?
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
3.杜鲁门主义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声称 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要求国会拨 款进行援助。这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 着美苏两国的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必随德国的崛起而破产;
• 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 的矛盾;
• 对侵略战争的制裁无具体措施
对比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
雅尔塔体系:
• 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 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 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 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 间的矛盾
6、讨论了联合国问题,就安全理事会的表决程序达成了协议,并 决定召开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以便成立联合国。会议还决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苏联、美国、英国、中国和 法国。
寇松线Curzon Line
英国外交大臣G.N.寇松向苏俄和 波兰建议的停战分界线。1919年12月8 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和会上 决定重建波兰国家。以民族边界线作 为波兰东部边界,这条线沿布格河划 分波苏边界,在北部把比亚韦斯托克 地区划入波兰版图。波苏战争期间 (1920年4月-10月), 1920年7月11日, 苏俄红军击退波兰干涉军时,寇松代 表英国政府建议苏波以这条界线为停 火线举行和平谈判,在比利时的斯帕 举行的国际会议上,波苏双方承认寇 松线为波苏边界线,当波军转入反攻 后,波兰政府拒绝承认寇松线。根据 1921年3月18日的《里加和约》,寇松 线以东立陶宛的一部分和西白俄罗斯、 西乌克兰划归波兰。1945年8月16日, 波苏两国签订边界条约,规定两国边 界以寇松线为基础划定。
2)都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3)都建立起了作为体系支柱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和 国际联盟。 2、 不同点: 1)后者比前者更具有进步性。 首先,作为两个体系支柱的联合国和国际联盟有着根 本的区别。 其次,雅尔塔体系第一次将美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 国家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国际关系准则。 再次,在对战败国的处置方面,雅尔塔体系非军事化、 非纳粹化的原则,对德、意、日民主化进程有积极作用。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7年9月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苏联针锋相对,于1955年5月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建立了美苏两极格局。

所谓“两极”,是指北约和华约两个集团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对峙和抗衡。

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政治上,美国与西欧等国建立了共同敌人。

美国实行“遏制战略”,竭力制造“铁幕”,出现“冷战”局面。

在军事上,美国与西欧等国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

美国拥有核武器,并掌握了西欧等国的“核门槛”,使这些国家处于美国的核保护之下。

同时,美国在资本主义国家集团内部建立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防线,在北起挪威、南至洪都拉斯的防线上部署了核武器,使西欧成为美国的“核战略前沿”。

在经济上,美国与西欧等国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利用。

竞争表现在争夺市场、原料、技术等方面;利用表现在美国与西欧等国在经济上互补性很强,美国需要西欧的商品和货币,西欧则需要美国的资金和市场。

两极格局的形成,实质上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格局。

在这个格局中,美国占据了支配地位,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社会主义国家则处于相对孤立的地位。

这种格局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20世纪中叶,世界经历了两大阵营的对立和冷战的爆发。

这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导致了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形成了两极格局。

本文将探讨冷战的爆发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它们对国际关系和全球事务的影响。

冷战的爆发可以追溯到1947年,当时美国政府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宣称美国将领导西方世界对抗苏联及其共产主义势力。

此后,两个超级大国陷入了长达近50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这种对抗不仅体现在两国之间的明争暗斗,还表现为各自阵营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对于冷战的爆发原因,学界存在多种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试图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其他国家。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两极格局表现在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峙及对第三世界的争夺等,对于两极格局形成相信很多朋友也是有很大的疑问。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期,为协调彼此行动,斯大林(苏)、丘吉尔(英)和罗斯福(美)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多次举行会晤。

随着战争局势的日益明朗,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几次会议上,三国首脑就联合国的建立、处置德国等问题最终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这些协议是以雅尔塔会议为中心确定的,其内容和具体实施构成了战后世界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主要内容: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新划定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对德意日的殖民地及委托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评价:雅尔塔体系有利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以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进步性。

但是,雅尔塔体系具有建立在战时军事实力基础上的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签订了《雅尔塔协定》。

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2、二战后的美苏力量和关系的变化二战后西欧列强普遍衰败,而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则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苏联的军事实力也迅速增长,成为唯一可以抗衡美国的国家;美苏由二战时的合作关系走向战后对抗。

华约和北约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建立(12国、西欧和北美针对苏联)1955年,《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统称《华约公约》签订,以苏联为首的7个国家社会主义建立(8国,东欧和苏联,抗衡北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精编版)

两极格局的形成(精编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美国成为唯一超级
大国
在两极格局崩溃后,美国成为世 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在政 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建立单极 世界。
欧盟的崛起
欧洲联盟的成立和发展,使得欧 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 中的重要一极。
中国的崛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 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取得 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 量。
02
北约与华约的形成
美国通过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来对抗苏联的华沙条约组织
(Warsaw Pact),标志着冷战格局的形成。
03
核武器竞赛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展开了激烈的核武器竞赛,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
了严重威胁。
美苏两国实力的崛起
美国的经济崛起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 济体,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 创新使其在冷战中占据了优势。
苏联的军事崛起
苏联凭借其庞大的军事力量和资源优 势,在冷战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美 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冲突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
美国代表资本主义阵营,而苏联则代表社会主义阵营,两者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存在根本性对立 。
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冲突
在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美苏两国也存在激烈的意识形态对立和冲突。
两极格局的形成(精编版)
目 录
•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 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 • 两极格局的影响与后果 • 两极格局的终结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01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欧洲:德国的分裂(1949)柏林墙 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国家) 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国分裂的主要标志—— 柏林墙的修筑(1961)
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沿 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 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 此外,还有一接触使会发出 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
想看看墙的另一侧 登台眺望亲人居住的地方
大国强权的产物,美苏“冷战”的产物
②亚洲:朝鲜的分裂(1948)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北朝鲜) 北纬38度线
大韩民国(南韩)
三八线 南北朝鲜军事分界线,南方新铺了小 石头,北方的是黄沙。
③美洲: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肯尼迪 赫鲁晓夫
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 导弹的船只,导弹被大胆 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指资本主义国家
指苏联为首的社 •“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 会主义国家
•“极权主义”指的是什么? •材料表明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
杜鲁门
பைடு நூலகம்
公开反共反苏
(3)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马歇尔计划 (欧洲复兴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借出席 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机会,提 出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 划”。 苏联、东欧各国也被包括在马歇尔计划之 内,但它们拒绝参加。自1948年至1952年,美 国用于马歇尔计划的实际拨款达l32亿美元,其 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 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对西欧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1955年华沙条约 组织成立
三、美苏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 1.“冷战”的含义 指美苏或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除了 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 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2.“冷战”原因
1)二战刚刚结束,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 重燃战火,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 2)苏联可以在政治上、军事上与美国相抗衡, 美国不敢贸然越过战时美苏划定的范围界限发动 直接的武装进攻。 3)核武器的毁灭性令美苏双方都不敢进行直接 的武装战争。
经济
军事
四、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冷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 两极对峙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和在世界范 围内的争夺,战后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 的紧张,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2.积极影响: 1)在冷战的背景下,美苏双方势均力,在近半个 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推动了世界的 整体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科技的发展) 3)促进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和第三 世界的崛起
析“冷战”表现
• 结合教材P4-5图文资料,同桌一起概括“冷战”还 有哪些表现?并将其归类。 类别 政治 例 举表 现
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 北约与华约的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柏林墙事件……
给需要援助的欧洲国家以金钱、原料、技术等 方面的支持如马歇尔计划;美苏经济文化等领 域彼此对抗隔绝…… 军备竞赛;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 争……
二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初步形成——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两 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1945年2月苏美英
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按照雅尔塔 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 本原则,重新划分世 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 局,称为雅尔塔体系。
三国雅尔塔会议
2、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1949年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成立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垄断了原子弹 军事: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1000多艘其他战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苏联空前壮大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军事和政治大国
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 政治: 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国 国际威望和政治影响空 前提高
军事、科技:
军事工业仅次于美国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3.美苏“冷战”的形成 (表现)
(1)铁幕演说 ——拉开冷战序幕 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 的铁幕演说,发出了冷 战的最初信号。
“铁幕”演说的实质是
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 (2)杜鲁门主义 ——冷战开始
(2)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几乎所有国家都 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主义之种 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 落到我们头上。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 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 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 运。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上的演说
2.根本原因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 日益加剧,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战后主要 矛盾:美苏矛盾)
*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 社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 意。 *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 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 两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 接的最大威胁。
掰手腕
④局部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1950—1953) :二战后以 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越南战争(1961—1975) :二战后持 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1948年8月, 美国扶植朝 鲜半岛南部 建立大韩民 国。同年9 月,苏联扶 朝鲜人民军反坦克部队向 植朝鲜半岛 美军坦克开炮。 北部建立朝 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
第 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请看课本P1—5,思考以下问题:
1、两极格局是指哪两极?奠定战后世界 两极格局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两极格局
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两极格局形成有哪些原因? 3、两极格局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并梳理 出其发展演变过程。
一、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条件)
1.二战极大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 1)二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 2)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3)苏联实力强大,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 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1950年,美国 打着联合国的旗号 侵略朝鲜。图为 “联合国军”在朝鲜 登陆。
1953年7月27日, 朝鲜停战签字仪式 就在板门店举行。 板门店共同 警卫区。图中前 排的铁皮房就是 军事停战委员会 谈判会场,朝鲜 军事分界线横穿 其中。
三、无形的对抗,有行的伤害——两极对峙造成的影响 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越南战争(1961年—1975)
1961年美国发动了所谓“特种战争。1965年, “特种战争上 升为”局部战争”,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岘港登陆。
五角大楼前的反越战示威
1966年美国飞机轰炸河内。
越南战争从1961年至1975年共历时14年,是二战后持 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美国在越战期间 先后投入250多万部队,动用了除核武器外的所有尖端武 器,期间被击落击毁各种飞机7000余架,耗资2000多亿美 元,死亡5.6万人,伤30万人以上。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冷战”的含义及原因(Cold
war)
•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 取的除战争以外(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 识形态等各方面)的一切对抗形式。
• 请和同桌一起概括“冷战”政策出台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1)战后美苏关系及对外政策由于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等原 因发生明显变化(根本原因) (2)战后美国经济、军事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妄 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重要基础) (3)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逐渐成为时 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重要原因)
(4)北约和华约
1949年,建立北约。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 称霸全球的得力工具, 它是遏制苏联的军事 政治集团。是杜鲁门 主义在军事上的贯彻。 1955年,苏联为与北约抗衡,成立华约组织。
4.“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主要特征
全面“冷战”与局部 “热战”相交织,世界 长期不得安宁。 (2)主要事件
谈风云变化
丘吉尔的话反映出二战 后国际力量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 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 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 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 毛驴。” ——丘吉尔 (1943年德黑兰会议)
美国独占鳌头
经济、军事实力空 前膨胀,成为世界 头号强国
政治: 控制操纵联合国 经济: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