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级机械基础一体化教案12-1

合集下载

《机械基础》教案电子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电子教案

韶关市振华中等职业学校教案科目:_《机械基础》_____教师:__叶爱国__________班级:__19数控_________学期:2019-20120第二学期(网课)课时教案第周时间:2020年3 月4-6 日第周时间:2020年3月10日第周时间:2020年3 月13 日第周时间:2020年3 月13 日第周时间:2020年3 月17 日图1-1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图1—杠杆手柄2—小油缸3—小活塞4,7—单向阀5—吸油管6,10—管道8—大活塞9—大油缸11—截止阀12—油箱通过对上面液压千斤顶工作过程的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到液压传动的基本工作原理。

液压传动是利用有压力的油液作为传递动力的工作介质。

压下杠杆时,小油缸2输出压力油,是将机械能转换成油液的压力能,压力油经过管道6及单向阀7,推动大活塞8举起重物,是将油液的压力能又转换成机械能。

大活塞8举升的速度取决于单位时间内流入大油缸9中油容积的多少。

由此可见,液压传动是一个不同能量的转换过程。

1、简化模型在液压传动中,人们利用没有固定形状但具有确定体积的液体来传递力的运动。

下图是一个经过简化的液压传动模型。

图中有两个直径不同的液压缸2和4,缸内各有一个与内壁紧密配合的活塞。

如图活塞5上有重物W则当活塞1上施加的力F达到一定大小时,就能阻止重物W下降。

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对机床工作台液压传动系统的分析使学生建立压力决定于负载的概念指出这是本章的重点:适当放慢速度,要求学生学会。

重点内容结合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

加深理解和记忆。

第周时间:2020年3 月20 日第周时间:2020年3 月20 日5分钟100分钟复习旧课讲解作业一、导入新课人的心脏是怎样工作的?二、新课液压泵——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它把电动机或其他原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

其作用是向液压系统提供压力油。

液压泵工作原理三、液压泵的类型及图形符号1.按结构: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螺杆泵2.按输油方向:单向泵、双向泵3.按输出流量:定量泵、变量泵4. 按额定压力:低压泵、中压泵、高压泵图像符号四、常用液压泵1.齿轮泵: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2. 叶片泵:单作用式叶片泵和双作用式叶片泵3. 柱塞泵:径向柱塞泵(淘汰)和轴向柱塞泵4. 螺杆泵:转子式容积泵和回转式容积泵在公屏提问视频连线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联想生活中常见泵看视频PPTPPT慕课视频复习知识点,为下讲做好铺垫引入新课通过图像了解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机械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机械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 能够分析和解决常见的机械问题。

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常见机械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和教学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实物模型和图示。

4. 实验材料和装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入机械基础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理论讲解(30分钟)1. 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a.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范围。

b. 机械元件的分类和常见结构。

c. 力、力矩、功和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d. 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区别。

2. 常见机械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a. 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原理和应用。

b. 连杆机构和滑块机构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c. 轴承和支撑的作用和种类。

d. 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四、实践操作(40分钟)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包括:1. 组装和拆卸机械元件。

2. 使用传感器进行测量和监测。

3. 运用连接机构完成指定任务。

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延伸:1. 实地参观机械工厂或机械设备的展览,加深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实际理解。

2. 设计和制作小型机械模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鼓励学生参加机械相关的竞赛或项目,提升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评估方式:1. 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机械基础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的成果展示和报告,评估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个人或小组项目作业,考察学生在机械领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机械基础》第十二章轴承教案

《机械基础》第十二章轴承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课题第十二章轴承课型理论课课时2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机械基础》中的第十二章。

要求学生理解机械基础的功用、结构,课标要求是掌握机械基础的作用。

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基础》(第七版),学习内容是机械基础的内容和各项方法。

学情分析知识储备:对机械有着初步的了解。

能力水平:熟悉机械基础的发展史。

学习特点:学习、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弱,尤其是理论性强的知识,不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滚动轴承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掌握滑动轴承的基本内容。

素质目标:1.认识到机械的重要性。

2.积极参与课堂,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1. 滚动轴承的基本知识。

2.滑动轴承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物教学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活动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情境导入让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轴承基本知识。

2.展示学习目标认识到轴承的重要性。

掌握轴承基本知识的具体内容。

1.阅读导入情景,思考教师提问,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认真回答。

2.查看并记住本节任务的学习目标。

1.通过情景问话,引出本课主题。

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课件展示本节任务,让学生明确课堂任务。

活动二:调动思维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二.1.新课讲解:借助PPT讲授机械基础基本知识内容,利用课件进行讲授,对比课件中的构造简图,对轴承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轴承支承转动的轴及轴上零件,以保证轴的旋转精度,减少轴与轴座之间的摩擦和磨损滚动轴承滑动轴承12—1 滚动轴承一、滚动轴承的结构和类型1.滚动轴承的结构学习机械基础基本知识的总体认知(1)听课、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认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案主题12 带传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案主题12 带传动

主题12 带传动一、教学目标1、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应力分析2、能区别弹性滑动与打滑3、了解带传动的类型与特点。

4、掌握带传动的应力分布规律二、课时分配本章绪论共 5 个单元,本章安排 6 个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 5 个学时,实践学时 1 个学时。

三、教学重点带传动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带的应力分布图四、教学难点弹性滑动与打滑的区别五、教学内容单元1 带传动一、带传动的特点带传动是利用一种中间挠性件的摩擦传动。

有以下特点:(1)具有良好的弹性,能缓和冲击、吸收振动,传动平稳,噪声小;(2)过载时,传动带在轮缘上会打滑,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可以避免其他零件的损坏;(3)适宜用在两轴中心距较大的场合;(4)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维护方便,成本低;(5)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传动效率较低,轴、轴承承受的压力较大,带的使用寿命短,外廓尺寸较大。

二、带传动的类型(1)平带传动:平带的横截面为矩形,平带传动主要用于两带轮轴线平行的传动,其中有开口式传动和交叉式传动等。

开口式传动的两带轮转向相同,应用较多;交叉式传动的两带轮转向相反,传动带容易磨损。

(2)V带传动:V带的横截面为梯形, V带传动是把V带紧套在带轮上的梯形槽内,使V带的两侧面与带轮槽的两侧面压紧,从而产生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3)圆带传动:圆带的横截面为圆形。

圆带传动只适用于低速、轻载的机械,如缝纫机、真空吸尘器、磁带盘的传动机构等。

三、带传动的应用带传动无论是在精密机械,还是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化工机械、交通运输、农业机械等中,都得到广泛使用。

由于带传动的效率和承载能力较低,不适用于大功率传动。

工作速度太低时,传动尺寸大而不经济;速度太高时,离心力又会减少带轮间的压紧程度,降低传动能力和带的寿命。

故带传动用于要求传动平稳、传动比不要求准确、中小功率的远距离传动。

一般带传动的传递功率为P≤50kW,带速v为5~25m/s,高速带的带速可达60m/s,传动比i≤7。

机械理实一体化教案模板范文

机械理实一体化教案模板范文

机械理实一体化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原理,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机械科学的兴趣,增强实践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常见的机械结构。

2.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有趣的机械装置或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机械的工作原理。

2.知识讲解:系统地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利用图解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示范操作:教师进行机械设计的示范操作,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总结反馈:学生总结实践经验,教师对本次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增强学生对机械的直观认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小型的机械设计任务,如简单机械结构的搭建等。

2.作业:布置一些关于机械设计或制造的课外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报告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软件:提供一些机械设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

2.实验设备:提供实验所需的机械部件、工具等。

3.学习资源:推荐一些关于机械设计的网络资源和参考书籍。

七、结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制造。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还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了解机械故障的分类及诊断方法。

4、掌握机械维护和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机械基础概述2、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3、机械故障的分类和诊断方法4、机械维护和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机械故障的分类及诊断方法。

2、难点:掌握机械维护和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机械故障的分类及诊断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机械维护和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机械基础概述,包括机械系统的组成、功能、分类等。

2、第二周: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包括机械零件、机构、传动等。

3、第三周:机械故障的分类和诊断方法,包括机械故障的类型、原因、诊断方法等。

4、第四周:机械维护和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润滑、清洁、检查等。

5、第五周:实验课,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指导。

6、第六周:复习总结,学生自主复习,教师答疑解惑。

六、课后作业与练习1、完成教学PPT上的相关练习题。

2、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撰写一篇关于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的论文。

机械基础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理解机械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能够正确使用简单的机械工具。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的基本概念:介绍机械、机构、零件、构件等基本概念。

2、机械工作原理:通过实例介绍各种机械的工作原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

3、机械工具的使用:教授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机械工具,如螺丝刀、锤子等。

4、创新思维与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机械工具,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关于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

关于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

关于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作者:胡蓉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12期摘要:文章论述了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宗旨是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应职业教育、为专业技能服务的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之路。

关键词: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关于机器结构、运转方式、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的学科。

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

传统教学中,机械基础、机械制图虽然内容上相互关联,但两门课程独立授课,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在没有建立起对机械、机构和零件的足够认识时产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困难。

此外,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展开,教学方法上偏重理论,与与生产实际脱离,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

鉴于上述原因,笔者学校将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机械基础和机械制图课程采用一门课程的形式进行传授,即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课程,并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一、确定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的典型工作任务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专业的培养目标、岗位工种和岗位能力。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以培养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的操作人员为主要目标,主要岗位是电气设备安装工、常用电机检修工和维修电工,这些工种需对电器设备或电机的机械部分比较熟悉,必须具备以下岗位能力: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和拆卸能力;查找机器故障能力;机械零件制图和机械装配图识读能力;机器的维护和修复能力。

确定岗位能力的同时确定了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确定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

二、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学习情景设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确定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学习领域,按照岗位能力形成阶梯和知识衔接顺序设计10个学习情景,以机械零件的结构、作用、型号、装卸等工艺要求作为主干线,穿插必要的知识铺垫,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项技能训练。

机械基础教案(模板)

机械基础教案(模板)

05
06
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和制作成果。
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实验报告
学生需按照实验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 记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各小组需将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包括设计方案、制作过程、功能演示和成果评 价等。展示形式可以是PPT、视频或实物等。同时,学生需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 和成果展示材料。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实验和课程设计等环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机械工程 领域的发展需求。
课程内容与结构
机械工程基本概念
介绍机械工程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发 展历史等。
经验设计
根据同类产品已有的设计经验,结合实际情 况进行改进和优化。
试验设计
通过试验手段探索设计方案,验证设计理论 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优化设计原理及应用
优化设计原理
数学规划方法
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目标函数的 极值,得到最优设计方案。
运用数学规划理论和方法,建立优化数学 模型,通过计算机求解得到最优解。
机构运动学分析
机构运动学概述
机构运动学是研究机构运动规律的学 科,主要研究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 速度等运动参数。
机构位置分析
通过机构的几何关系,确定机构中各 构件的相对位置。常用方法有解析法 和图解法。
机构速度分析
研究机构中各点的速度以及构件间的 相对速度。通过速度瞬心法、速度多 边形等方法进行分析。
多目标优化方法
智能优化算法
针对多个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寻求综合最 优方案。

机械基础教案二(上课用)

机械基础教案二(上课用)

江西电力技师学院(江西机电学校)教案纸课程:机械基础第29 页授课日期: 班级:课题: §6-1 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目的要求: 了解轮系分类、理解其应用特点重点难点: 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教学方法、教具: 讲授、轮系挂图及模型作业布置: 教案审批:§6-1 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轮系——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

一、轮系的分类1.定轴轮系当轮系运转时,所有齿轮的几何轴线位置相对于机架固定不变,也称普通轮系。

2.周转轮系轮系运转时,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是不固定的,而是绕另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转动。

3.混合轮系在轮系中,既有定轴轮系又有周转轮系。

二、轮系的应用特点1.可获得很大的传动比一对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不能过大(一般i12=3~5,i max≤8),而采用轮系传动可以获得很大的传动比,以满足低速工作的要求。

2.可作较远距离的传动两轴中心距较大时,如用一对齿轮传动,则两齿轮的结构尺寸必然很大,导致传动机构庞大。

3.可以方便地实现变速和变向要求滑移齿轮变速机构利用中间轮变向机构4.可以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采用行星轮系,可以将两个独立的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或将一个运动分解为两个独立的运动。

江西电力技师学院(江西机电学校)教案纸课程:机械基础第31 页授课日期: 班级:课题: §6-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目的要求: 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及定轴轮系各轮转动方向的判断重点难点: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定轴轮系各轮转动方向的判断教学方法、教具: 讲授作业布置: 教案审批:§6-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一、定轴轮系中各轮转向的判断当首轮(或末轮)的转向为已知时,其末轮(或首轮)的转向也就确定了,表示方法可以用标注箭头的方法来确定。

圆柱齿轮啮合-外啮合转向用画箭头的方法表示,主、从动轮转向相反时,两箭头指向相反。

圆柱齿轮啮合-内啮合主、从动轮转向相同时,两箭头指向相同。

《机械基础》最终教案

《机械基础》最终教案

《机械基础》最终教案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基础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机械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了解机械基础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机械基础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机械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机械基础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内容:机械基础的概念和作用;2.方法:介绍机械基础的概念和作用,并通过举例子进行讲解。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机械基础的概念和作用,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机械基础?2.机械基础有哪些作用?二、讲解(30分钟)1.机械基础的概念和作用教师通过案例和图片,介绍机械基础的概念和作用。

2.机械基础的基本原理教师通过案例和图片,讲解机械基础的基本原理,包括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等。

3.常见机械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师通过案例和图片,讲解常见机械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齿轮、皮带、链条、轴承等。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给学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实践活动(30分钟)教师布置一个实践任务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机械基础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进行制作和测试。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成果。

六、教学资源:1.图片和案例材料;2.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概念介绍、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基础的概念和作用,并掌握了相关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机械元件。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都比较合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教学时间安排可能稍有不足,下次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第12章轮系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第12章轮系

第 12 章轮系(一)教学要求1、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2、了解其他新型齿轮传动装置(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定轴轮系转向判别2、转化机构法求解周转轮系传动比2、复合轮系的分析(三)教学内容12.1轮系的分类轮系:用一系列互相啮合的齿轮将主动轴和从动轴连接起来,这种多齿轮的传动装置称为轮系。

定轴轮系(普通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定 +周(复杂轮系)周 +周12.2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计算一、传动比A ——输入轴B ——输出轴i AB W A n A W B n B二、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i 15W1W2W3 W4Z 2 Z3 Z 4 Z5i12i23i3 4i4 5Z1Z 2 Z3 Z 4W2W3W4W5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i15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三、输出轴转向的表示1、首末两轴平行,用“+”、“ -”表示。

Z——惰轮:不改变传动比的大小,但改变轮系的转向2、首末两轴不平行(将轮 5 擦掉)用箭头表示3、所有轴线都平行i W1( 1)m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W5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m——外啮合的次数12.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一、周转轮系F 3 4 2 4 22差动轮系: F=2行星轮系: F=1(轮 3 固定)(F 3 3 2 3 2 1)二、周转轮系的构件行星轮行星架(系杆)、中心轮基本构件(轴线与主轴线重合而又承受外力矩的构件称基本构件)行星架绕之转动的轴线称为主轴线。

ZK-H ( K —中心轮; H —行量架; V —输出构件)还有其他: 3K , K-H-V三、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以差动轮系为例(反转法)-W H(绕 O H—主轴线)转化机构(定轴轮系)i13H W1H W1W H( 1)Z 3W H W3W H Z13举例:图示为一大传动比的减速器, Z 1=100, Z 2=101, Z 2'=100, Z 3=99 求:输入件 H 对输出件 1 的传动比 i H1解: 1, 3 中心轮2, 2'行星轮H行星架给整个机构( -W H)绕 OO 轴转动i13H W1WH( 1)2Z2Z3 W3W H Z1 Z2周转轮系传动比是计算出来的,而不是判断出来的。

《机械基础》最终教案

《机械基础》最终教案

《机械基础》最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的基础概念、分类和应用。

(2)掌握机械传动、联接、固定、润滑等基本原理和方法。

(3)熟悉机械设计、制造、维护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机械的组装、调试和维修。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对机械进行改进和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的兴趣和热情,认识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观察的工作态度,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3)培养学生爱护设备、安全操作的意识,遵守工厂和实验室的规定。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机械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机械的概念和组成2. 机械的分类和特点3. 机械的应用领域第2课时机械传动与联接1. 传动系统的原理和类型2. 联接件的选用和安装3. 传动带的安装和使用方法第3课时机械固定与润滑1. 固定件的选用和安装2. 润滑油的种类和选用3. 润滑装置的使用和维护三、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基础》2. 实验室设备:机械模型、工具、仪器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模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机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验演示:进行机械传动、联接、固定、润滑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机械基础的相关题目,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第4课时机械制造与维护1. 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2. 机械零件的加工和装配3. 机械的维护和保养第5课时机械创新与改进1. 机械创新的意义和原则2. 机械改进的方法和技术3. 创新实例分析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维护和创新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机械基础教案设计

机械基础教案设计

机械基础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原理、机械结构和机械运动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基础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将来学习更高级的机械工程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的基本定义和分类。

2.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学原理。

3.了解机械结构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4.了解机械传动的原理及常见的传动形式。

5.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机械基础概述内容:介绍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机械的定义和常见的机械分类,并举例说明机械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机械运动学内容: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学原理。

方法:讲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和复杂运动等。

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运动学原理。

3.机械结构内容:介绍机械结构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引导学生了解机械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床、机构、连接件等,并讲解机械结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机械传动内容:介绍机械传动的原理及常见的传动形式。

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机械传动的原理,包括动力传递、运动传递和能量传递等。

介绍常见的机械传动形式,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并指导学生进行传动计算和设计。

5.机械创新与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的机械创新和设计能力。

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和改进机械产品。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机械竞赛和创新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方法1.平时考核: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方面的评估。

2.小组项目评估:评估学生在机械创新与设计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

3.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考核。

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精选机械基础教材,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

19级机械基础一体化教案8-1 -

19级机械基础一体化教案8-1 -
4.听取任务要求
5.明确评价标准和要求
1.考勤,宣讲学生宿舍消防安全与课堂纪律
2.抽取学生提问,巩固学习前面知识点
3.安排班级分组,确定组长
4.安排任务工单,讲解任务要求
5.提出评价标准和要求
1.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2.目标导向(对任务明确,更具针对性)
任务驱动
目标导向
信息收集(20分钟)
2.安排学生进行教室卫生环境整理
3.监督教室电器设备关闭
4.下课礼仪
1.素养锻炼(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思想品德(养成尊师重教、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全育人
五、学业评价
本次课程的评价考核方式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围绕学习过程设计评价要点,依据力偶具体在汽车设备应用材料收集的正确性和流程的规范性,侧重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评价方式。
小组合作
头脑风暴
探究学习
总结评价(15分钟)
1.小组互相进行成果观摩,进行讨论
2.小组自评
3.小组互评
4.听取老师评价,进行记录
5.反思工作过程,选取优秀作品
6.填写评价表
1.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并互相观摩2.组织学生ຫໍສະໝຸດ 行自评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
4.进行各小组点评,汇总成绩,提出表扬和鼓励,三全育人教育
5.总结知识要点,给出学习建议
1.总结点评(梳理、巩固知识点,提出合理建议)
2.教学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思考,找到差距,弥补不足)
3.拓展创新(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在社会活动中能创新立意)
归纳教学
教学评价表
结束整顿
(5分钟)
1.记录作业,认真完成
2.整理教室卫生环境
3.下课礼仪

《机械基础》整体教学设计

《机械基础》整体教学设计

《机械基础》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涵盖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传动、机械工程材料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机械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设计方法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机械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理解常见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熟悉常用机械零件(如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4)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和选用原则。

2、能力目标(1)能够对简单的机械系统进行分析和计算。

(2)具备初步的机械零件设计能力。

(3)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机械传动和机械零件。

(4)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质量意识。

(3)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其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教学内容1、机械概述(1)机械的定义、组成和分类。

(2)机械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机械传动(1)带传动:类型、特点、工作原理和设计计算。

(2)链传动:特点、结构和应用。

(3)齿轮传动:类型、特点、参数计算和设计。

(4)蜗杆传动:特点、传动比计算和应用。

3、机械零件(1)轴:类型、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

(2)轴承:类型、特点和选用。

(3)联轴器和离合器:工作原理和选用。

4、机械工程材料(1)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牌号。

(2)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5、机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1)简单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

(2)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和优化。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验教学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基础》教案

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基础》教案

教案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如电动机、手机)。

(3)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不同点:机器能代替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工或实现能量转换,机构只能用来传递运动和力而不能做功或实现能量转换。

相同点:都是由构件组成;构件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机器的组成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由四部分组成动力部分:作用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机器各部分的运动。

执行部分(工作机构):机器中直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

传动部分(传动装置):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构。

控制部分:显示、反映、控制机器的运行和工作。

三、运动副的概念及应用特点1.运动副:两构件之间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形式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

根据接触情况可分为高副和低副。

(1)低副:两构件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

根据运动特征分为转动、副移动副和螺旋副。

(2)高副:两构件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按接触形式不同分为滚轮接触、凸轮接触和齿轮接触。

2.运动副的应用特点(1)低副特点:单位面积压力小,传力性能好,滑动摩擦,摩擦阻力大,效率低。

不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2)高副特点:单位面积压力大,两构件接触处容易磨损,制造和维修困难,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3.低副机构与高副机构机构中所有运动副均为低副的机构称为低副机构;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运动副是高副的机构称为高副机构。

四、机械传动的分类(P10) 听课记笔记听课记笔记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分析听课记笔记20分15分(a)转动副(b) 移动副(c) 螺旋副(四)课堂小结点出重点,分析难点1.机器、机构的特征及异同点。

2.构件与零件的概念。

3.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之间的关系。

4.机器的组成。

5.运动副概念及其分类。

6.高副、低副的应用特点。

7.机械传动的分类。

(五)布置作业1、复习本次课的内容2、课后练习册,上述 3,4,63、下一节内容预习提示;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分析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认真回顾本次课的重点内容10分5分3分教案2.普通V带传动的应用特点优点:(1)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精度要求不高,使用维护方便,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一)组织教学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导入新课1、齿轮传动的类型?2、齿轮传动的用途?(三)讲授新课第二节渐开线齿廓一、齿轮传动对齿廓曲线的基本要求:一是传动要平稳,二是承载能力要强.二、渐开线的形成、性质1.渐开线的形成当一条动直线(发生线),沿着一个固定的圆(基圆)作纯滚动时,动直线上任意一点K的轨迹称为该圆的渐开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式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围绕学习过程设计评价要点,依据力偶具体在汽车设备应用材料收集的正确性和流程的规范性,侧重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评价方式
采用填写评分表方式,要求学生课后填写完成。
3.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评价指标
自评:(1)是否达成学习目标小组互评:(1)小组是否全部完成液压基本概述材料收集



重点:掌握材料的拉伸压缩、扭转与剪切、内力和剪切与挤压应力概念
难点:胡克定律、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原理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轴向拉、压缩,扭转与剪切与挤压作用力强度条件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准确运用平衡方程求解材料的平衡问题
德育目标:能在学习材料力学中养成科学细致的思考习惯,对材料平衡力系知识点讲解认真听取,加深认识理解,积极讨论并互相尊重,遵守课堂纪律,有良好的求知意识
三、教学资源
教案、教材、PPT、图片、任务工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明确任务
(15分钟)
分析汽车传动轴的力学情况
1.复习前面汽车材料知识点
2.领取问题作业:对分析汽车传动轴的力学情况材料受力情况分析
3.组合小组成员,推选组长
4.听取任务要求
5.明确作业标准和要求
(2)小组成员间是否互相帮助(2)是否正确理解收集液压原理在机器设备的具体应用
(3)小组讨论活跃度(3)收集过程中有哪些问题
(4)能否独立完成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材料收集(4)是否考虑收集材料的正确性
(5)是否按计划去进行(5)各小组工作速度如何
(6)收集的单证材料是否完整(6)选出最优秀任务工单
(7)和其他小组相比,任务实施速度如何(7)评选表现最佳小组
2.整理教室卫生环境
3.下课礼仪
4.关闭电器设备
1.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2.安排学生进行教室卫生环境整理
3.监督教室电器设备关闭
4.下课礼仪
1.素养锻炼(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思想品德(养成尊师重教、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全育人
五、学业评价
8.本次课程的评价考核分析汽车传动轴的力学情况材料设计受力情况分析
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
头脑风暴
引导分析
任务实施
(25分钟)
7.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制定分析汽车传动轴的力学情况材料受力情况分析
1.任务实施方案
2.按照决策流程进行实施
3.过程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4.完成任务,进行总结
1.组织学生进行抢答(有加分)
2.引导学生进行任务构架梳理
3.解答学生提问和难点分析
1.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梳理、归纳、总结能力)
6.结合作业问题,分析汽车传动轴的力学情况材料受力情况分析
1.头脑风暴思考需要收集的资料的内容可能存在的设计问题
2.向老师进行咨询所需信息
3.做好资料收集的记录
1.引导学生搜索任务所需资料2.点拨学生知识点的理解
3.归纳学生提问
4.播放图片解答学生提问
1.图片展示(自主学习,观察分析资料内容)
2.小组协助,头脑风暴(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思考创造能力)
4.进行各小组点评,汇总成绩,提出表扬和鼓励,三全育人教育
5.总结知识要点,给出学习建议
1.总结点评(梳理、巩固知识点,提出合理建议)
2.教学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思考,找到差距,弥补不足)
3.拓展创新(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在社会活动中能创新立意)
归纳教学
教学评价表
结束整顿
(5分钟)
1.记录作业,认真完成
(8)本节课综合表现(8)优秀小组评价分析
《19级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名称
材料力学的任务(二学时)
专业
汽车运用与维修
教学对象
19级中汽班
课时
80分钟
设计者
王志海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工程材料的任务在工程上的应用情况
2、工程材料的强度、钢度和稳定性指标
3、材料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矛盾
4、学生通过对传动轴的受力分析认识材料的力学指标
2.探究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中获得创新和思维能力)
小组作
头脑风暴
探究学习
总结评价(15分钟)
1.小组互相进行成果观摩,进行讨论
2.小组自评
3.小组互评
4.听取老师评价,进行记录
5.反思工作过程,选取优秀作品
6.填写评价表
1.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并互相观摩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
1.考勤,宣讲三全育人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并对他们刻苦学习、吃苦耐劳,与课堂纪律的思想教育
2.抽取学生提问,巩固学习前面知识点
3.安排班级分组,确定组长
4.安排任务工单,讲解任务要求
5.提出评价标准和要求
1.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2.目标导向(对任务明确,更具针对性)
任务驱动
目标导向
信息收集(2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