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测验题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思路不清晰、方法不灵活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巩固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2.练习题: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准备一些练习题目,用于课堂练习。

3.课件:教师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解题思路,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健康教育第四单元测验教案

健康教育第四单元测验教案

健康教育第四单元测验教案《健康教育第四单元测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了解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营养搭配原则。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价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饮食选择能力,增强他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实践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的掌握,饮食计划的制定。

难点:根据实际案例评价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具体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和营养搭配原则,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

2. 讨论交流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计划,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3. 视频教学法:引用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20分钟)a. 带领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和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

b. 分析食品安全案例,让学生思考食品的安全性评估标准。

2. 营养搭配原则的学习(20分钟)a. 带领学生了解营养搭配原则,包括膳食多样性、适量适度原则等。

b. 分析饮食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营养搭配原则进行饮食计划的制定。

3. 饮食计划的制定(25分钟)a.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自己的一日三餐计划,并向同学分享并进行交流讨论。

b.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制定的饮食计划进行评价,并指导他们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正。

4. 总结和展示(15分钟)a. 教师对学生的饮食计划进行点评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b. 学生展示自己修改后的饮食计划,并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资源1. 食品安全案例材料2. 营养搭配原则示意图3. 相关视频资料六、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我的健康饮食计划”作业。

2. 对食品安全或饮食计划制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思考并写出解决方法。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四单元测验卷(含答案)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四单元测验卷(含答案)部编版

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达标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基础训练营(42分)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6分)(1)少.(shǎo shào)年说:“我要去图书馆还.(huán hái)书。

”(2)花圃.(pǔbù)里的花卉.(hùn huì)真多,海棠.(tánɡtānɡ) 花开得那么鲜艳,蜜蜂飞向花蕊.(xīn ruǐ)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2.看拼音,写词语。

(8分)zhùmínɡyán lìfān shēn mào shènɡnìshuǐjìnɡpèi zīrùn huòdé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0分)(1)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衔道街来B.坚定竖立C.即然立既D.挣眼睁扎(2)成语“草菅人命”的“菅”,根据造字法并结合词语,我猜它的意思是()。

A.一种树木B.一种竹子C.一种官职D.一种草(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炎帝之少.女(小女儿) B.溺.而不返(溺水,淹没)C.故为.精卫(因为) D.以堙.于东海(填塞)(4)“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盗’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或补充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话题的转换D.表示说话中断(5) 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和课外阅读,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有“众神之父”洛基,有大力士俄耳甫斯。

B《精卫填海》是一则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C. 传说精卫的父亲炎帝遍尝百草,写出了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D. 远古时人们认为神话故事是神圣的,所以在流传过程中不能有丝毫改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大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大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大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语文园地》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重点句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写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1. 词汇学习: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 句子理解:分析并理解重点句子,掌握句子结构,提升句子构建能力。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把握文章结构,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学习并模仿课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阅读理解的提升,写作技能的培养。

2. 难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理解,阅读理解的深入,写作技巧的模仿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投影,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利用生字词卡片,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3. 句子理解:通过PPT展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

4.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5. 写作训练: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2. 内容:生字词,重点句子,阅读理解,写作训练3. 布局:清晰,有条理,突出重点作业设计1. 词汇练习:完成《语文园地》的生字词练习题。

2. 句子理解:分析并理解《语文园地》中的重点句子。

3. 阅读理解:完成《语文园地》的阅读理解练习题。

4. 写作训练:模仿《语文园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第四单元《万以内加法例1例2》教案

第四单元《万以内加法例1例2》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万以内加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万以内加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万以内加法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使其能够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掌握加法运算的规则,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2.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解决加法中的进位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法的运算规则和进位处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万以内加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算盘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万以内加法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万以内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没有充分记录和整理自己的想法。下次我会在讨论前提醒学生们做好笔记,并在分享时鼓励他们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单元概述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四单元内容,主题是整数运算。

这个单元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加减法以及乘法与除法的基本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关键期。

课程内容设计贴合学生日常生活,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这个单元的核心目标包括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知识点包括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的基本运算,以及混合运算等。

这些知识点将为学生后续学习复杂数学运算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个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些核心概念和技能。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a. 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数学概念,包括但不限于: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加减法、简单的面积计算等。

b.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分配问题、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a. 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协作解决问题。

c.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学生应能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所涉及的基本数学概念,如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等。

数的运算能力: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此外还需培养学生的口算和心算能力,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空间观念与图形认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理解基本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及其基本特征。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常见的数量关系例题4、5》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常见的数量关系例题4、5》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常见的数量关系例题4、5》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例题4、5则是针对学生在实际运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明确数量关系,提高运算效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在处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主要是由于对数量关系理解不深,以及对乘法运算规律掌握不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明确运算规律,提高计算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能够运用例题4、5中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运算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

2.难点:理清数量关系,明确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法”和“合作学习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及例题4、5。

2.练习题: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教学黑板:用于展示解题过程,板书重点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353本图书,他想把这些图书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多少本图书?”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三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运算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例题4、5,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尝试解答。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难点: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小数的加法1.导入新课(1)复习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2)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探究小数的加法(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小数加法的运算规律。

(2)举例说明小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3.练习小数的加法(1)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1)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第二课时:小数的减法1.导入新课(1)复习小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探究小数的减法(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小数减法的运算规律。

(2)举例说明小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3.练习小数的减法(1)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1)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第三课时:小数加减法的应用1.导入新课(1)复习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2.探究小数加减法的应用(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小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小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练习小数加减法的应用(1)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1)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解答。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如何解决?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如何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高中历史教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检测题(有答案)

高中历史教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检测题(有答案)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检测题一、单选题1.近代前夜,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在继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据主导B.孕育出“计工受值”式的经营模式C.郑和下西洋开辟广阔海外市场D.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商贸繁荣2.《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此话A.主张人有独立思考的权利B.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批判孟子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D.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3.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

”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4.康熙帝曾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稳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

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他的这一认识主要基于A.蒙古贵族已正式臣服,北方威胁解除B.统治者以德治民,国家根基方能稳固C.木兰围场加强了边防,长城作用降低D.长城仅具有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意义5.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下列思想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有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⑤“天下为主,君为客”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6.据研究,16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丝绸为主要商品,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贸易,由此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总量的1/4到1/3。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本单元将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其计算方法和技巧。

同时学生将了解基本的统计知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并学习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此外学生还将初步接触空间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包括方向、位置、周长和面积等知识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应用基本的统计知识,形成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应用过程,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面对困难的毅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统计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据,增强他们的数据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数学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本单元将引导学生深入接触数学世界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核心数学概念。

以下是关于本单元知识与技能的详细规划:掌握核心数学概念:本单元将涵盖一系列重要的数学概念,包括但不限于整数、分数、小数、比例、百分比等。

我们将通过具体实例和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掌握基本数学原理:在学习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将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基本原理。

这包括理解算术运算的规律和法则,以及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原理。

掌握计算方法: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将重点教授学生基本的计算方法,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我们将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七年级语文汉语知识:比喻;第四、五单元检测人教四年制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汉语知识:比喻;第四、五单元检测人教四年制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汉语知识:比喻;第四、五单元检测人教四年制【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1. 汉语知识:比喻2. 第四、五单元检测二. 重点:1. 了解比喻的概念及种类2. 复习、巩固四、五单元所学的知识三. 和老师一起学:汉语知识: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如:(1)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还眨...,像星星呀眨的。

(2)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例(1)写遍地的野花,把它比成“眼睛”和“星星”,点缀在草丛中,不仅有动感,而且有美感,把野花写活了。

例(2)把“霞光”比作“燃烧着的火焰”,描绘出霞光的随海浪摇曳、翻腾的情状。

(二)比喻的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如:(1)这些字帖...在教室里飘扬。

..许多面小国旗..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密密...,像细丝...,像花针地斜织着。

例(1)把字帖比作小国旗,不仅因为二者在外形上相似,更烘托出当时教室里强烈的爱国气氛。

例(2)接连用三个比喻写春雨,形象地绘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1)同类相比。

例如:①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2)表示猜度。

例如: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表示想象。

例如:③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4)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④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练习课》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2. 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本质,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积的变化规律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讲解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的内容。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 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4.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积的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4. 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语言的严谨性,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六、附录1.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 教学参考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3. 学生练习题: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堂和课后使用。

4. 学生评价表:设计评价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3练习十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3练习十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3练习十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练习十一》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分数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深,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如何将分数加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2.课件:分数加减法的实例和练习题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吃,问小明和小红一共吃了多少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加减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给出相应的实例,让学生跟随讲解步骤,共同完成计算。

3.操练(10分钟)在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后,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复习(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复习(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程: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复习多边形面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各种多边形的面积,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多边形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常见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 实际问题中多边形面积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常见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示例题目。

2. 学生准备笔记本、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多边形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强调多边形面积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新课导入1. 教师通过示例题目,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常见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示例题目,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三、巩固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拓展提高1. 教师给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2.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解题思路和方法。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 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多边形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及课堂授课计划附带习题知识点归纳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及课堂授课计划附带习题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及课堂授课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围绕“自然”这一主题编排了《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童趣,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经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基础,但他们对自然现象和季节变化的认识还比较有限。

这个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更感兴趣。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预计学生在朗读课文和理解一些较抽象的词语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和启发。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三、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例如,通过课堂朗读指导和课后背诵检查,确保9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80%以上的学生能够背诵《秋天》《小小的船》等课文的重点段落。

-认识本单元的生字56 个,会写14 个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如字形演变、偏旁部首归类等。

要求学生在书写生字时,笔画顺序正确,字体工整美观,至少75%的学生能够达到这一要求。

-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如“一片片”“弯弯的”“小小的”等。

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动作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使85%以上的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图文结合、想象说话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思,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描写自然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和季节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7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7课时 练习课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7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练习课主要针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包括但不限于: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等。

2. 通过练习题目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第四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一起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

二、练习题目1. 教师发放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解题思路讲解1.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解题思路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一起分析和思考,提高解题能力。

四、小组讨论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题目进行讨论。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和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听取教师的反馈,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改进的计划。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第四单元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或者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兴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成就感。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步骤中的“解题思路讲解”解题思路讲解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减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减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减法(练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7-11题。

教学目标:1、巩固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计算、判断等多种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能力,提高估算意识与能力。

学法指导:引导发现、探究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条。

课前准备:复习学过的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式题。

教学过程:活动一:基本练习。

(1)听算练习。

(教师读题,学生写得数)15-8= 74-16= 33-25=48-29=34-18= 32-14= 61-39=72-58=67-15= 44-19= 56-37=35-26=计算各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700-354 508-279 810-172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以及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活动二:应用发展。

从上面的练习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退位减法学得很好,有谁能根据上面的某一题来说说:在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1、验算上面的第2小题和第4小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P45\ 7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完成P40\ 9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再在书上用铅笔连一连。

4、完成P40\ 10看谁完成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与差又对又快,请学生上台板演。

5、完成P40\ 11学生先独立思考,用铅笔填一填,然后小组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练习九的思考题。

先分析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尝试。

一次失败,再次尝试。

最后集体讲评。

7、开火车小游戏。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难的题目也能解答!接下来我们来开“小火车”。

78 -195-388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尝试笔算,在笔算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理解算理与算法。

活动三:拓展提高。

1、估一估,算一算。

240 78 710 150 630①哪两个数相加和最大?②哪两个数相减差最大?③哪两个数相加和最小?④哪两个数相减差最小?2、把这些算式的得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7课时 练习三(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7课时 练习三(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7课时练习三(1)一、教学目标1.掌握四舍五入的概念和方法。

2.能够正确进行四舍五入计算,并将结果用整数或小数表示。

二、教学重点1.四舍五入方法2.练习题解答三、教学难点1.理解四舍五入的概念2.运用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四、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概念2.指导学生进行四舍五入计算3.操练课前讲授的知识点4.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过程1. 讲授四舍五入的概念与方法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形式介绍四舍五入的概念。

如在测量温度时,将33.8℃四舍五入的结果为34℃,而将33.4℃四舍五入的结果为33℃。

之后,教师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根据舍入位前一位数字确定舍入位数字。

例如:将3.14保留两位小数,要舍去的小数位数的下一位数字为1,则舍去原数值保留位小数的数值的最后一位。

即:3.14 → 3.14+0.005=整数部分.14+0.005,即:3.145→3.15=整数部分.15。

2. 练习题解答教师出示练习三(1)的题目及其解答。

学生自行完成该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单地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3. 练习题1.小数 7.396 保留两位小数后进行四舍五入,得到的结果为() A. 7.395 B.7.397 C. 7.40 D. 7.4 答案:B2.小数3.632 保留一位小数后进行四舍五入,得到的结果为() A. 3.62 B.3.63 C. 3.60 D. 3.6 答案:B3.今天早上8点30分,小泽去学校的路上骑了35.26公里,他用时2个半小时。

请问他的平均车速是多少公里/小时。

保留一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的结果为() A. 14.1 B. 14.12 C. 14.13 D. 14.2 答案:D六、课后练习1.请你写出一个小数,然后将其保留两位小数,进行四舍五入。

2.根据题意解答问题。

王老师给同桌小明说:“我们数学班有60名学生,其中40人是男生,剩下的是女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测验题第四章测试题一.单选题01.计算机账务处理系统是建立在A和会计恒等式基础上的一个通用系统,其数据源仍然是历史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数据。

(P52)A.会计循环B.会计理论C.会计实务D.会计科目02.在整个会计循环中账务处理系统对会计人员的技术要求,只在于从原始凭证到B的编制和确认。

(P53) A.会计账簿 B.记账凭证 C.会计报表 D.总分类账03.账务系统日常最基本的业务是凭证处理,其主要流程是B。

(P54)A.填制凭证→凭证审核→凭证汇总B.填制凭证→凭证审核→凭证记账C.输入凭证→处理凭证→输出凭证D.查询凭证→显示凭证→打印凭证04.建立账套时需要指定的基本信息中没有C。

(P55)A.账套主管B.账套启用期间C.结账日期D.账套存储路径05.设某股份公司的各级科目均不超过99个,就采用的科目代码结构是D。

(P56)A.XXX XX XXX XXX即3233B.XXXX XXX XXX XX即4332C.XXX XX XX XX即3222D.XXXX XX XX XX即422206.账套的系统参数又称账套选项,用以规定如何使用账务系统,但其中不包括A。

(P57)A.报表规则B.凭证规则C.账簿规则D.会计日历07.在账套选项的凭证规则中不包括B。

(P57)A.制单控制B.账簿控制C.内容控制D.审核控制与输出控制8.在凭证规则的制单控制中不包括C。

(P57)A.资金及往来赤字控制B.预算控制与支票控制C.制单人员控制D.现金流量控制09.辅助核算一般通过设置A来实现。

(P59)A.核算项目B.会计科目C.会计报表D.会计账簿10.辅助核算的设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B,二是具体的核算项目。

(P60)A.辅助科目种类B.辅助核算种类C.核算项目性质D.核算项目的内容11.用户设置的每一种外币,除了给出货币代码、名称、折算方式,小数位数之外,还应选定是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并至少给出本期C。

(P60)A.期末汇率B.期末余额C.期初汇率D.期初余额12.电算主管在初始化时就要逐一为每一个操作员进行权限分配,进入日常处理之后如果工作发生变化,C还可以随时对操作员增加权限或取消某些权限。

(P63)A.电算维护员B.单位领导C.电算主管D.软件操作员13.密码是操作员进入会计系统的通行证,密码必须由D设置与更改。

(P63)A.电算维护员B.单位领导C.电算主管D.操作员本人14.在账务系统中记账凭证按其形成方式可以分几类,但其中不包括C。

(P65)A.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B.内部转账生成的凭证C.报表系统生成的凭证D.由应收应付等系统生成的凭证15.凭证输入界面是一个集成界面,但该界面一般不提供凭证D功能。

(P65)A.增加B.保存C.打印D.记账16.在凭证输入过程中系统对下列数据无法进行检验的是F。

(P67)A.凭证日期B.凭证编号C.业务摘要D.科目代码E.借贷金额F.附件张数17.下列有关凭证审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P69)A.拒绝录入人员审核自己录入的凭证B.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发现凭证错误可以进行修改C.凭证一经审核就不能再修改或删除D.若要修改或删除审核过的凭证必须先取消审核签名18.凭证一经审核就不能再修改或删除,若要修改或删除必须先取消审核签名才能进行,但取消审核签名只能由A进行。

(P69)A.审核人自己B.电算主管C.凭证输入人员D.电算维护人员19.账务系统中“冲销凭证”功能是指自动制作一张与错误凭证科目相同、B的凭证。

(P70)A.金额相同B.金额相反C.凭证号相同D.凭证字不同20.在账务系统中有两个地方涉及到登记支票登记簿,其一是领用支票,其二是填制涉及支票报销的D。

(P71) A.明细分类账 B.银行存款日记账 C.总分类账 D.记账凭证21.下列功能不属于银行对账模块的是A。

(P71)A.输出银行存款日记账B.银行对账初始化C.输入银行对账单D.自动或手工对账22.银行对账系统初始化的主要工作是将启用对账功能的前一期间B的未达账项输入到计算机。

(P72) A.银行一方 B.银行与企业双方 C.企业一方 D.银行与企业任意一方23.手工对账的具体方法是由人工核对对账单文件,对自动对账没有对出的一些B用手工勾对来进行调整。

(P72) A.未达账项 B.已达账项 C.银行对账单 D.银行日记账24.下列工作不属于辅助核算初始化的是C。

(P73)A.对会计科目定义辅助核算属性B.设置辅助核算种类与具体核算项目C.输入会计科目余额D.输入核算项目的余额或未清的业务25.自动转账按实现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向导”式转账,即将转账凭证生成过程设计为一个向导,另一类是 A 。

(P75) A.用户自定义的转账B.由用户填制的转账凭证C.由机器自定义的转账D.由机器自动录入的转账26.用户定义的自动转账凭证与普通凭证的最大差别是前者B。

(P75)A.科目用实际数据表示B.金额用计算公式表示C.摘要用实际数据表示D.凭证类型用公式表示27.正式进入结账处理后的主要工作不包括B。

(P76)A.备份账套数据B.往来核销C.编制结转损益凭证D.年末结账还要执行年度初始化28.在结账时需要核对账薄,但内容不包括B。

(P76)A.核对总账与明细账B.核对总账与记账凭证C.核对总账与往来账D.核对总账与部门账29.会计软件一般提供有普通三栏式、多栏式、D和数量金额式四种格式明细账。

(P77)A.二栏式B.四栏式C.多币式D.复币式30.在明细分类账的查询条件中不能指定的是 A 。

(P77)A.账套号B.科目范围C.会计期间D.币别31.账务系统不提供的总账格式是D。

(P79)A.传统的三栏式总账B.科目发生额与余额表式总账C.数量金额式总账D.科目明细表式总账32.账务系统的维护工作不包括E。

(P81)A.修改系统参数B.变更用户操作权限C.更新用户密码D.增删或修改科目E.修改科目余额F.数据备份与恢复33.下列科目可以删除的是A。

(P81)A.无发生额与余额的明细科目B.年内有发生额的科目C.有明细科目的科目D.余额不为零的科目34.在计算机中会计报表按其编制方式大体可以分为 C 两类。

(P83)A.预置报表和对外报表B.对内报表和自定义报表C.预置报表和自定义报表D.对内报表和对外报表35.下列报表中必须由用户自定义的是A。

(P83)A.利润分配表B.科目余额表C.科目汇总表D.试算平衡表36.下列有关自定义报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P83)A.由用户自己定义报表的格式、数据来源以及计算方法B.系统按程序规定的途径取得数据并输出由系统设定格式的报表C.编制自定义报表必须使用通用报表系统提供的功能D.改变报表格式时用户只需修改原先的定义,而不必修改系统程序37.下列功能不属于报表数据处理的是D。

(P89)A.报表重算B.舍位平衡C.表面管理D.报表模板管理38.通用报表系统的操作流程一般是C。

(P84)A.设计报表→定义数据→定义框架→修饰单元→设置打印参数B.设计报表→定义框架→修饰单元→定义数据→设置打印参数C.设计报表→定义框架→定义数据→修饰单元→设置打印参数D.设计报表→修饰单元→定义框架→定义数据→设置打印参数39.下列设置内容中属于报表表样格式的是C。

(P85)A.边框样式B.数据颜色C.行高列宽D.对齐方式E.数字格式F.数据类型40.下列设置内容中不属于报表单元格式的是C。

(P85)A.边框样式B.数据颜色C.行高列宽D.对齐方式41.报表系统中账簿函数目前一般包括B。

(P86)A.总账取数函数B.制造系统取数函数C.工资取数函数D.固定资产取数函数42.在报表系统中通过函数名或取数类型确定取什么数,但不能取A。

(P86)A.预算发生额B.期初余额或期末余额C.本期发生额D.本年累计发生额43.定义报表审核关系的直接作用是B。

(P88)A.检查数据输入是否正确B.检查生成的报表是否正确C.检查账薄文件是否正确D.检查凭证是否正确44.报表汇总一般通过A实现。

(P90)A.表页汇总B.单元汇总C.区域汇总D.行列汇总45.趋势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的本质都是C。

(P92)A.比率分析法B.趋势分析法C.比较分析法D.结构分析法二.多选题01.在会计软件中报表编制方式有 B D。

(P83)A.手工编制报表B.由系统预置报表C.用Excel编制报表D.由用户自定义报表02.下列报表中应该由用户利用通用报表系统自行定义的有 A D E。

(P83)A.资产负债表B.科目汇总表C.固定资产折旧表D.利润分配表E.现金流量表F.账龄分析表03.报表系统将屏幕报表处理分为两种状态,即 A C。

(P84)A.格式状态B.表格状态C.数据状态D.网络状态04.下列设置内容中属于报表单元格式的有 B C G H。

(P85)A.报表尺寸B.字体字号C.边框样式D.表头表尾E.表格线条F.行高列宽G.对齐方式H.数字格式05.下列设置内容中属于报表表样格式的有 A E F。

(P85)A.报表尺寸B.字体字号C.数据颜色D.背景颜色E.表格线条F.行高列宽G.对齐方式H.数字格式06.在报表系统中数据定义方法一般有 B D两种。

(P87)A.用Excel命令定义B.直接在表格上定义C.用Word命令定义D.用批命令定义07.表页管理主要包括 A B C等功能。

(P89)A.增加或删除表页B.设置表页关键字C.表页排序D.表面设计08.在报表系统中,报表的输出形式主要有 A B C D。

(P91)A.屏幕显示B.打印输出C.磁盘输出D.向网络输出09.趋势分析法可以分为绝对数趋势分析和相对数趋势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其中相对数趋势分析又可以分为B C。

(P92) A.比率分析 B.定基分析 C.环比分析 D.结构分析10.下列有关计算机账务处理系统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D E F。

(P53)A.遵循世界通用的复式记账原则B.所有凭证可以由机器自动生成C.机内账簿体系与手工一一对应D.记账凭证是数据处理的起点E.可以提供定期或实时的财务报表F.内部控制已部分实现程序化11.下列凭证可以由机器自动生成的有 A B C D。

(P53)A.账务处理系统内部待摊、预提、摊销等每月固定的转账凭证B.工资、固定资产、成本、存货等业务核算系统转给账务系统的凭证C.由电子商务产生的电子凭证D.外币核算科目的汇兑损益转账凭证12.在账务处理系统中账套基本信息一般包括 A B C D E。

(P55)A.账套代码与名称B.所属行业C.记账本位币D.科目编码规则E.会计分期F.建立常用摘要13.在账务处理系统中账套正式启用之后下列设置不能更改的是 A C D。

(P60)A.科目编码规则B.辅助核算项目C.科目余额D.会计分期E.常用摘要F.设置币别14.会计科目的设置一般涉及以下内容 A B C D E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