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评课稿2

合集下载

(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评课s

(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评课s

《观潮》评课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

这堂课采用了视频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

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把图片与文中相应的句子融合起来,让学生有了直观感受,更利于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检查词语时运用活动的ppt 效果,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

教师还多次使用了实物投影,打出学生书面练习的结果加以评点,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二、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三、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

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

熟读自然就能成诵。

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四、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

老师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评课记录

《观潮》听课评课记录
张红燕: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活中“你去玩过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介绍,与同学之间有交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再通过观看视频,把学生带到波涛汹涌的钱塘江的岸边,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高燕:读中感悟,感受大潮的气势。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课堂中教、老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指名读。

分组读。

齐读等各种形式的读,把时光和自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得意。

例如:学生自在读潮来时这一部分,老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爱好的句子读,读出最出色来,并跟同桌说说本人喜欢读的理由。

冯春玉: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的难点
钱塘江大潮对于我们的农村的孩子来说是陌生的,光从文字中去感悟显得有些空洞。

老师在教学开始播放多媒体让学生随老师一起观看大潮,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形成对大潮的第一印象。

在学习潮来时再次播放视频,直观形象的画面较快地突破重难点。

董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
在尉老师的这节课里充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
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对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形成了前松后紧,以至于小练笔这一环节讲授与评价都不到位。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二课时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二课时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通过作者对潮水声音、形态和威力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又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生动形象的描绘有一定的感知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

但同时,他们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引导他们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形象描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遇到生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来解决。

3.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形象描绘,通过小组分享,共同总结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4.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5.实践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自己见过的最壮丽的自然景象,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观潮》评课稿文本

《观潮》评课稿文本

《观潮》评课稿◆您此刻正在阅读的《观潮》评课稿文章内容由采集!本站将为您供应更多的精选教课资源!《观潮》评课稿何老师执教的自主式语文讲堂教课模式研究课《观潮》,惹起了热情反应,收到了较好的教课成效。

这堂课之所以上得这样成功,主若是教者做到了以下几点:一、较好地表现了自主式语文讲堂教课模式的构造程序。

总览何老师教课的全过程,能够清楚地看出五个环节,即创建情形、出示目标、学生自学、师生商讨、练习迁徙。

学习由创建情形开始,这个教课步骤主若是惹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欲念。

出示教课目的主若是为了指导教课策略选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预期要达到的目标上。

创建情形和出示目标是学习的动力过程。

在教课目的的指导下,在原有知识的指导下,学生以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教材,而后师生共同研究议论,达成教课目的。

这是教课目的的达成过程。

练习,特别是变式条件下的练习,能够使观点和规则等形式的命题知识,转变为以产生式系统表征的储藏的技术,一旦条件知足,技术便能自动激活:供应技术运用的情境,可促使迁徙。

这是技术习得的主要过程。

以上五环式的教课构造程序,是自主式语文讲堂教课模式的典型构造程序。

所以能够说,何老师执教的这堂课较好地表现了自主式语文讲堂教课模式的构造第1 页程序。

二、较好地表现了自主式语文讲堂教课模式的精华。

构造程序不过模式的外壳,其实不是精华。

模式的精华是其指导思想、自主式语文讲堂教课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充足尊敬、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主体教育培育拥有主体性的人的教育思想。

对这类指导思想,何老师掌握得很正确,在教课中表现得很充足,这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1、创建了快乐和睦的教课环境。

整个教课过程中,师生之间同等、民主。

教师老是以鼓舞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去探究、去发现,而后完整同等地沟通,民主地商讨,教师没有一丝居高临下,讲堂里充满着欢乐和睦的氛围。

这里没有责备,这里没有白脸,这里没有责备,有的不过鼓舞。

《观潮》评课稿(3月18日)

《观潮》评课稿(3月18日)

《观潮》评课稿(3月18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向琳老师执教的《观潮》一课,下面我就这节课,《观潮》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整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学习活动扎实有效,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教-学-评”一体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夯实基础知识,提升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下面我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一、师生配合默契,运用顺学而导。

向老师紧紧抓q“作者在观潮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展开教学,注重文章结构上的特点,突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这一难点。

师生配合默契,语言训练有效,学生在课堂上心智得到了开启,情愫得到放飞。

二、问题的设置富有张力。

学生在勾画圈点、小组交流、读中感悟等教学方法中解决问题,向老师的引导到位,评价十分有效,课堂“一时激起千层浪”,课堂中向老师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才情与灵性,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与鼓励下,满怀兴趣和探究热情主动参与智慧性、挑战性的学习活动。

三、层层递进地指导学生去朗读、去背诵。

向老师由“作者是怎么写的”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将阅读的关注点引向作者的写作特点、表达方式,水到渠成地将阅读理解感悟和方法习得盘点融合衔接了起来。

接下来的字词盘点更是注重了从学生的错误中来,到真实的语文实践中去。

四、顺学而导、依学定教。

向老师的课堂无论是在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向老师评价,还是在落实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方面,都有非常多的亮点值得学习,也解决了很多向老师特别是年轻向老师线上教学的困惑。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钱塘大潮成为天下奇观,可从“奇”字入手,“奇”由“大”“可”组成,可从潮水形态之大,声音之大,气势之大展开教学。

以上琐碎之言权当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向老师多多包涵,也敬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观潮》评课稿2篇

《观潮》评课稿2篇

《观潮》评课稿2篇《观潮》评课稿1听了王老师执教的《观潮》一课,受益匪浅。

王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目标意识强,善于引导、点拨,在课堂中营造了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教学全过程。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王老师引导学生以读代讲,寓讲于读,很好地将阅读理解与朗读训练、作文指导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索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取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根据学生对大潮缺乏感性认识,给学习课文带来一定的难度,老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巧用图片、影视资料等,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场面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点评《观潮》一课听了吕老师执教的《观潮》一文的词语课。

吕老师的这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比较愿意说。

整堂课上,教师声音响亮,落落大方。

在课件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镇定自若,体现出较好的心理素质。

就课堂设计来看,我主要想谈以下几点:一、教师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聋生由于缺乏听觉的感受,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尤其需要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其理解文字内容。

吕老师在课上多处体现出这一点。

比如在开头的'时候设计了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观看环节,在讲“笼罩”这个词语的时候,出示了一张月光笼罩树林的图片。

二、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在教授“踮脚”、“昂首东望”的时候,让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

但是在学习“昂首东望”这个词语的时候,师反复强调课文中人们焦急的心情,可能会让学生误解这是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其实这个词语仅仅表示一个动作,本身是不含有感情色彩的。

我想如果教师在讲这个词语的时候再出示其他的场景会更好一些。

尤其是这个词语中有个“东”字,不免让人联想到“西南北”这三个方向,可以给学生一些发问的空间,最好有人提出来“有没有昂首西望、昂首北望,昂首南望这样的词语呢?”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来,可以教师自己提出来,这样的话能引发一些课堂上的冲突,让课堂产生一些变化。

《观潮》教学设计与评课稿

《观潮》教学设计与评课稿

《观潮》教学设计与评课稿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号”的读音理解“笼罩、水天相接、人声鼎沸、横贯”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潮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2、难点: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理清段落层次;朗读感悟1、2自然段;识记1、2自然段中出现的生字字形)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海塘大堤上人们等着、盼着,期待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的到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什么说它是天下奇观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二、整体感知3——5自然段1、请同学们翻开书114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5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学生交流3——5自然段中的内容)2、师: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潮起潮落那壮观的一幕展示在我面前呢?只有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才能体会出来三、学习第3自然段1、先默读第3自然段,说说:潮初来时,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边读边勾画相关语句2、学生交流,整体感知第3自然段3、潮初来时,你最先听到的是:CAI出示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师:雷声真响啊!谁再来读一读师:这雷声从何而来?谁再来读这一句(板书:响声隆隆)师评:从很远的地方就能传来如此响声4、师生配合读第二句师:顿时——生: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CAI出示句子:“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师:等啊、盼呀,终于听到——生:潮来了!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高兴、激动、潮终于来了)师:这么多情感都汇集在一个小小的感叹号上谁再来读读这三个字指名读这三个字于是,人们兴奋地传递这个消息,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你周围的观潮人(学生互相说“潮来了!”)交谈声、议论声吵吵嚷嚷,就像开了锅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谁来读读这一句指名读(板书:人声鼎沸)于是——5、师读: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看不出什么变化,大家有开始静静地等着、盼着接着又听到什么?(响声越来越大)CAI出示句子:“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师:这仅仅只是写听到的吗?(还有看到的)看到了什么?(一条白线)还有吗?(看到人群沸腾)师:人群为什么会沸腾?(因为人们不仅听到了声音,而且看到了一条白线)(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所以此时此刻,人们会做些什么?师:人们一起踮着脚、探着身子、往前挤,人潮在涌动,这种急切想看到潮来的情景使整个人群——沸腾(板书:人群沸腾)那这句话该怎么读,自由练读这一句,边读边想象当时那沸腾的场面师评:响声越来越大就说明潮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指名读师评:一条白线的出现就足以让等潮、盼潮、望潮的人们激动不已、欣喜若狂!师过渡:潮起时声音之响亮,样子之特别,让人如此欣喜!四、学习第4自然段1、那潮来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第4自然段学生交流2、首先,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生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CAI出示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读出气势大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气势大(横贯)再指名读3、还看到了什么?CAI出示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里作者把大潮比作什么?(师板书:白色城墙)师:城墙有多高?(两丈)有两三层楼那么高谁能读出你的感受师评:浪潮翻滚、浪头真高啊!指名读两三层楼的城墙直逼眼前,此刻观潮人有怎样的感受?(害怕、奇观)那这句话该怎么读,边读边想象这震撼人心的画面指名读4、师生配合读引出最后一句CAI出示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A:自由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从哪几个方面在写潮水?(大潮的形态和声音)B:作者是怎样写大潮形态和声音的?请同学们默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师:这两个比喻的连用,让我们仿佛来到了观潮的现场C:大家边听边思考,这样的描写让你从中感受到什么?D:学生交流:追问: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师:战马不仅有气势、还在奔腾、在跳跃,在并肩前进师:飞一样的奔跑过来,有一种奔腾的力量、势不可挡的力量指名读这是一种无法遏制的力量师:潮头就是这样齐头并进、飞奔而来、水势迅速扩大、就形成了一种气势——那就浩浩荡荡,谁再来读一读师评读:这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师:从“山崩地裂”体会到声音很响,从“颤动”体会到这种气势磅礴指名读潮水能发出这么大的声音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巨大的冲击力、震撼指名读师:看!万马奔腾听!山崩地裂!全班齐读师:此时此刻,作者连用两个比喻,不仅把看到的大潮比作白色战马(板书:犹如……)还把声音比作山崩地裂,并且连同自己感受也写了出来(板书:如同……)不仅是观潮人和作者,还有老师和每一个同学都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说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啊!宋代苏轼说的一点也没错,真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啊!5、师: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一天下奇观?(CAI潮来时视频)听到这儿、看到这儿你想说什么?师:这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一幕正是作者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情景,先写听到的、看到的、再写自己的感受,用上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我们深深地被感染!(手指板书)6、我们再把这感受送到文字中去吧!师生配合读3、4自然段(CAI 出示第3、4自然段)五、指导背诵第3、4自然段1、你能把潮来时的情景讲给爸爸妈妈听吗?这里有提示,同学们根据提示边看书边读边讲,脑海里一定要浮现潮来时变化的过程,一定要把大潮的气势讲出来(CAI出示第3、4自然段内容提示学生自由背)2、师生齐背六、学习第5自然段1、潮来时,我们感受到它奇特、壮观,那潮退后你又能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它的不同凡响?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2、学生交流句子:第一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它是奇观?“漫天卷地”“依旧”“风号浪吼”读评:余波还能铺天盖地、风号浪吼!第二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它是奇观?“过来好久”“恢复”,读虽然潮去之后没有那么激动人心,仍然让我们回味无穷第三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它是奇观?“两三丈”,读潮退以后江水陡涨两三层楼那么高,让我们惊叹不已啊!师:看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不足为奇了!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师:潮来之前,江面平静如镜;潮来了,真是翻江倒海,惊天动地;潮去了,依然风号浪吼目睹这一幕幕奇特的景观,心潮难平,难怪作者开篇就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正是抓住了自己听大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抓住大潮的形态、声音的变化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六、课后练习1、有感情地背诵第3、4自然段2、学着作者的写法,写一写你看到的一处景象板书设计: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响声隆隆越来越大人声鼎沸19、观潮潮来时一条白线人群沸腾天下奇观白色城墙犹如……如同……潮去后依旧……已涨……评《观潮》1、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以“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开课,以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部分感受和体会大潮的奇特之处,思路清楚,层次分明注意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表达顺序如,学习第3自然段,师问:潮初来时,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虽然是一个解析文本内容的问题,但暗含对文章顺序(从听到看)的梳理学习第4自然段后,学生在谈感受时,谈到该段顺序——由远到近的顺序;整体回顾3、4段,帮助学生背诵这部分出示的提示语中,表示顺序的词语都变红……都可以感受到教师在帮助学生揣摩文章顺序颇费了一番心思2、语句教学实在,不踏虚步文中描写潮水声音、形态、气势的语句都很精彩,教师对这些句子的教学方法多样,下足功夫如,“顿时人声鼎沸……潮来了!”一句的教学,教师在生感知读后,根据学生的读情,直接发问:“为何这样读?”从而切入到描写观潮者的语句该句教学还分别抓住关键词“人声鼎沸”和感叹号,丰富学生的感受如,教“城墙句”时,引导学生把语句转化成画面如,教“战马句”时,先从内容理解进来,再根据比喻句特点找相似点,再回到句中找对应点,再落在词语“齐头并进”“飞奔而来”感受浩浩荡荡气势,最后通过朗读强化和表达感受句子教学颇有章法词语教学也肯花力气如“人声鼎沸”“沸腾”“浩浩荡荡”“天下奇观”等词语的教学或用情景法,或用感悟法,或用回扣法3、最后课件出示,帮助学生丰富感受时,教师用自己的背诵为视频加入解说,较好地掀起了情感的高潮整堂课教师情感充沛,非常投入需要商榷的是:1、教师的指导细致,节奏快,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不太够教师如果把指导的重点只放在部分语句上,而不是处处重锤敲打,学生的自主感悟可能会更多2、“白线横贯江面”的教学有些快毕竟横贯江面是有个过程,是个渐进的过程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横贯”的壮观体会出来才好,而不应仅把关注点放在潮水涌来的速度上3、对作者的观察或写作顺序的感悟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之一,但不应该仅仅落在“声音——形态”和“由远到近”上,本文还有“观察想象”和“潮的变化人的变化”这两种顺序从教师的板书就可以看到,教师是按照“潮的变化人的变化”的顺序来安排板书,在最后总结环节把这些点出来还是有必要的。

【最新2018】观潮评课记录-推荐word版 (6页)

【最新2018】观潮评课记录-推荐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观潮评课记录篇一:《观潮》评课稿《观潮》评课稿《观潮》一课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今天听了王爱芳老师上的这篇课文,受益匪浅。

王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

一、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首先王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人们在大堤上等潮来的情景,提出“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二、读中感悟,感受大潮的气势。

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出精彩来,并跟同桌说说自己喜欢读的理由。

这就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如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教师要求学生反复读,并分组读,一层一层,仿佛大潮就在身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也读的很好,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

三、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学生通过感受到了大潮的气势,老师就问潮水真的像作者描写得那样吗?想不想亲眼看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放录像,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气势的雄伟和壮观。

最后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给录象配解说词,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大昌希望小学王斌斌篇二:观潮评课稿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画家乡》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

《观潮》教学设计与评课稿

《观潮》教学设计与评课稿

观潮》教学设计与评课稿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号”的读音理解“笼罩、水天相接、人声鼎沸、横贯”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 自然段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潮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2、难点: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教学时数:2 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理清段落层次;朗读感悟1、2 自然段;识记1、2 自然段中出现的生字字形)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海塘大堤上人们等着、盼着,期待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的到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为什么说它是天下奇观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二、整体感知3——5 自然段1、请同学们翻开书114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5 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学生交流3——5 自然段中的内容)2、师: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潮起潮落那壮观的一幕展示在我面前呢?只有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才能体会出来三、学习第3 自然段1、先默读第3 自然段,说说:潮初来时,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边读边勾画相关语句2、学生交流,整体感知第3 自然段3、潮初来时,你最先听到的是:CAI 出示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雷声真响啊!谁再来读一读师:这雷声从何而来?谁再来读这一句(板书:响声隆隆)师评:从很远的地方就能传来如此响声4、师生配合读第二句师:顿时——生: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CAI 出示句子:“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 师:等啊、盼呀,终于听到——生:潮来了!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高兴、激动、潮终于来了)师:这么多情感都汇集在一个小小的感叹号上谁再来读读这三个字指名读这三个字于是,人们兴奋地传递这个消息,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你周围的观潮人(学生互相说“潮来了!”)交谈声、议论声吵吵嚷嚷,就像开了锅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谁来读读这一句指名读(板书:人声鼎沸)于是——5、师读: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看不出什么变化,大家有开始静静地等着、盼着接着又听到什么?(响声越来越大)CAI 出示句子:“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这仅仅只是写听到的吗?(还有看到的)看到了什么?(一条白线)还有吗?(看到人群沸腾)师:人群为什么会沸腾?(因为人们不仅听到了声音,而且看到了一条白线)(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所以此时此刻,人们会做些什么?师:人们一起踮着脚、探着身子、往前挤,人潮在涌动,这种急切想看到潮来的情景使整个人群——沸腾(板书:人群沸腾)那这句话该怎么读,自由练读这一句,边读边想象当时那沸腾的场面师评:响声越来越大就说明潮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指名读师评:一条白线的出现就足以让等潮、盼潮、望潮的人们激动不已、欣喜若狂!师过渡:潮起时声音之响亮,样子之特别,让人如此欣喜!四、学习第4 自然段1、那潮来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第4 自然段学生交流2、首先,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生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CAI 出示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读出气势大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气势大(横贯)再指名读3、还看到了什么?CAI 出示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这里作者把大潮比作什么?(师板书:白色城墙)师:城墙有多高?(两丈)有两三层楼那么高谁能读出你的感受师评:浪潮翻滚、浪头真高啊!指名读两三层楼的城墙直逼眼前,此刻观潮人有怎样的感受?(害怕、奇观)那这句话该怎么读,边读边想象这震撼人心的画面指名读4、师生配合读引出最后一句CAI 出示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A:自由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从哪几个方面在写潮水?(大潮的形态和声音)B:作者是怎样写大潮形态和声音的?请同学们默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师:这两个比喻的连用,让我们仿佛来到了观潮的现场C:大家边听边思考,这样的描写让你从中感受到什么?D:学生交流:追问: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师:战马不仅有气势、还在奔腾、在跳跃,在并肩前进师:飞一样的奔跑过来,有一种奔腾的力量、势不可挡的力量指名读这是一种无法遏制的力量师:潮头就是这样齐头并进、飞奔而来、水势迅速扩大、就形成了一种气势——那就浩浩荡荡,谁再来读一读师评读:这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师:从“山崩地裂”体会到声音很响,从“颤动”体会到这种气势磅礴指名读潮水能发出这么大的声音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巨大的冲击力、震撼指名读师:看!万马奔腾听!山崩地裂!全班齐读师:此时此刻,作者连用两个比喻,不仅把看到的大潮比作白色战马(板书:犹如⋯⋯)还把声音比作山崩地裂,并且连同自己感受也写了出来(板书:如同⋯⋯)不仅是观潮人和作者,还有老师和每一个同学都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说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啊!宋代苏轼说的一点也没错,真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啊!5、师: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一天下奇观?(CAI 潮来时视频)听到这儿、看到这儿你想说什么?师:这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一幕正是作者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情景,先写听到的、看到的、再写自己的感受,用上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我们深深地被感染!(手指板书)6、我们再把这感受送到文字中去吧!师生配合读3、4自然段(CAI 出示第3、4 自然段)五、指导背诵第3、4 自然段1、你能把潮来时的情景讲给爸爸妈妈听吗?这里有提示,同学们根据提示边看书边读边讲,脑海里一定要浮现潮来时变化的过程,一定要把大潮的气势讲出来(CAI 出示第3、4 自然段内容提示学生自由背)2、师生齐背六、学习第5 自然段1、潮来时,我们感受到它奇特、壮观,那潮退后你又能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它的不同凡响?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2、学生交流句子:第一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它是奇观?“漫天卷地” “依旧”“风号浪吼”读评:余波还能铺天盖地、风号浪吼!第二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它是奇观?“过来好久” “恢复”,读虽然潮去之后没有那么激动人心,仍然让我们回味无穷第三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它是奇观?“两三丈” ,读潮退以后江水陡涨两三层楼那么高,让我们惊叹不已啊!师:看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不足为奇了!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师:潮来之前,江面平静如镜;潮来了,真是翻江倒海,惊天动地;潮去了,依然风号浪吼目睹这一幕幕奇特的景观,心潮难平,难怪作者开篇就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作者正是抓住了自己听大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抓住大潮的形态、声音的变化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六、课后练习1、有感情地背诵第3、4 自然段2、学着作者的写法,写一写你看到的一处景象板书设计: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响声隆隆越来越大人声鼎沸19、观潮潮来时一条白线人群沸腾天下奇观白色城墙犹如⋯⋯如同潮去后依旧⋯⋯已涨评《观潮》1、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以“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课,以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部分感受和体会大潮的奇特之处,思路清楚,层次分明注意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表达顺序如,学习第3 自然段,师问:潮初来时,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虽然是一个解析文本内容的问题,但暗含对文章顺序(从听到看)的梳理学习第4 自然段后,学生在谈感受时,谈到该段顺序——由远到近的顺序;整体回顾3、4 段,帮助学生背诵这部分出示的提示语中,表示顺序的词语都变红⋯⋯都可以感受到教师在帮助学生揣摩文章顺序颇费了一番心思2、语句教学实在,不踏虚步文中描写潮水声音、形态、气势的语句都很精彩,教师对这些句子的教学方法多样,下足功夫如,“顿时人声鼎沸⋯⋯潮来了!”一句的教学,教师在生感知读后,根据学生的读情,直接发问:“为何这样读?”从而切入到描写观潮者的语句该句教学还分别抓住关键词“人声鼎沸”和感叹号,丰富学生的感受如,教“城墙句”时,引导学生把语句转化成画面如,教“战马句”时,先从内容理解进来,再根据比喻句特点找相似点,再回到句中找对应点,再落在词语“齐头并进” “飞奔而来” 感受浩浩荡荡气势,最后通过朗读强化和表达感受句子教学颇有章法词语教学也肯花力气如“人声鼎沸” “沸腾”“浩浩荡荡”“天下奇观” 等词语的教学或用情景法,或用感悟法,或用回扣法3、最后课件出示,帮助学生丰富感受时,教师用自己的背诵为视频加入解说,较好地掀起了情感的高潮整堂课教师情感充沛,非常投入需要商榷的是:1、教师的指导细致,节奏快,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不太够教师如果把指导的重点只放在部分语句上,而不是处处重锤敲打,学生的自主感悟可能会更多2、“白线横贯江面”的教学有些快毕竟横贯江面是有个过程,是个渐进的过程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横贯”的壮观体会出来才好,而不应仅把关注点放在潮水涌来的速度上3、对作者的观察或写作顺序的感悟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之一,但不应该仅仅落在“声音——形态”和“由远到近”上,本文还有“观察想象”和“潮的变化人的变化” 这两种顺序从教师的板书就可以看到,教师是按照“潮的变化人的变化”的顺序来安排板书,在最后总结环节把这些点出来还是有必要的。

观潮评课稿

观潮评课稿

《观潮》评课稿高新区第三小学郭春娥首先,从总体上看,内容十分全面,凡是说课所要说到的基本内容,如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及相关的教学理论,无一遗漏,全都说到了。

再者,在陈述这些内容的时候,又全都严格按照说课的程序(即先说教材,再依次说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一一叙述。

整个说课过程有板有眼,有系统又有条理。

各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又连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整份说课稿,可以说组织得天衣无缝,结构十分严谨。

再还有,说的内容正确,选准了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和科学地处理了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学训练的关系及各个知识点内部的纵横联系,做到了说课与课堂教学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除此以外,还有以下突出的两点,值得肯定:一、说课语言简洁、平实、表述准确,整个说课过程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特别是在说教学过程的时候,注意了说课语言的综合运用,即既有讲述语言,又有教学语言和朗读语言,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具有课堂教学的真实效果。

如教学过程中的“导课”,“首先用解题切入的方法导入新课”这一句是讲述语言,接下去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就变成了课堂教学语言。

这种教学语言一直使用到这个环节的教学结束,才又改用“我这样导课的依据是根据……”这种讲述语言。

可以说秦老师在说教学过程的时候,基本上全过程地恰当地综合使用了多种语言,这是相当突出的,它也充分说明秦老师具有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

二、说理是说课的重要标志。

秦老师在说课中,不但理说得十分充分,而且很全面,他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说理,在说教法、学法时说理,在说教学依据时说理,在说导课时说理,在说课堂小结时说理,在说板书时说理。

还有,秦老师说理的形式多样,有整段的集中说理,也有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三言两语,画龙点睛式的说理,特别是凡重要的教学行为,秦老师都注意说清理论依据,这更是小学语言说课的典型做法,是说课区别于备课和其他任何教研形式的显著标志。

也正是由于秦老师在说课时突出说理,所以使得秦老师说的课更具有科学性和更令人折服。

《观潮》教学评价

《观潮》教学评价

《观潮》教学评价:
《观潮》是一篇描绘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文章,通过教学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奇特景观,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针对《观潮》教学的一些评价:
1. 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学习《观潮》一文,学生可以了解到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壮观景象,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播放多媒体、范读、学生自读、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课堂氛围活跃:通过观察录像片段、朗读课文、分享感受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4. 联系实际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大自然景观,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5. 教学反馈及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检查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观潮》这篇课文的教学评价是积极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收获到丰富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观潮》的主要内容,掌握潮汐的基本知识。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通过观察、体验的方式,了解潮汐的变化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观潮》的阅读与理解。

2. 潮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的讲解。

3. 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观潮》的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潮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的掌握。

(3)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潮汐的成因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潮汐的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潮汐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句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的交流和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潮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并进行示例分析。

5. 练习与巩固:(1)进行课文内容的填空、选择等练习题。

(2)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练习与巩固评价:对学生的练习和写作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内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点评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点评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点评一、绪论本文旨在对《观潮》第二课时说课设计进行一点评。

《观潮》是一篇以自然现象“观潮”为主题的散文,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说课设计是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和教学安排的过程,对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观潮》是初中语文课本的一篇散文,适合初中生阅读。

该文通过描述作者亲身经历观潮的情景,采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作者对观潮现象的准备,二是作者真实观潮的经历,三是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通过对《观潮》的学习,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了解观潮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惜;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赏析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

四、教学重点1.理解观潮的自然现象和背后的科学原理;2.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进一步理解文中的情感表达;3.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2.如何通过文章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显示几幅观潮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兴趣,引导学生讨论观潮现象。

2.阅读理解教师通过提问和分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潮经历对自身的影响。

3.文章分析教师根据文中的描写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情感共鸣教师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作者观潮的经历进行对比和共鸣,从而引发出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5.作文训练根据所学内容,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写一篇关于观潮的作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在海边观潮的亲身经历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潮汐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文学色彩。

教学中,我将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他们容易产生共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描绘细腻的情感方面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潮汐的原理和现象,掌握生词生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词生字:潮汐、澎湃、浩渺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内容理解: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想象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课文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4.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语言美。

3.讲解生词生字:讲解潮汐、澎湃等生词生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分析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5.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观潮》教学实录及评析

《观潮》教学实录及评析

《观潮》教学实录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 1:我看过大海,大海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

生 2:大海的波浪很大,声音很响。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领略一处与众不同的景观——钱塘江大潮。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观潮》。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课文主要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经过。

(三)精读课文,感受潮来前的景象1、默读课文第2 自然段,思考:潮来前,钱塘江的景象是怎样的?生 1:江面上很平静。

生 2: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师:“若隐若现”这个词用得真好,形象地写出了小山在云雾中的样子。

2、指导朗读,读出平静的感觉。

(四)学习潮来时的景象1、自由朗读第 3、4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来时声音和样子的句子。

2、交流描写声音的句子。

生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生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这里把潮声比作闷雷滚动,形象地写出了潮来时声音的低沉、宏大。

3、交流描写样子的句子。

生 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生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生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上册《观潮》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

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经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述,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

二、说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教师供给直观的图像帮忙。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经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五、说教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

经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说学法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七、说教学过程(一)运用多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活力立刻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评课稿2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评课稿2

《观潮》评课《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

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景。

综观张超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突出言语实践,体现了听说读写的整合,凸现了语文本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这节课教师让学生在大量的读说写的实践中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言语训练。

注重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

书声朗朗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朗读既是理解的手段,也是表达的手段。

本节课张老师做到了以读为本,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有滋有味,读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

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用精美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第一位的。

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领悟能力,只有教师对文本感受得深,领悟得透彻,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引导学生才能到位。

正因为教者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构,在课堂上才会用精美的语言启课、过渡,如: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背诵部分“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潮从远处向我们移来,声音越来越大、气势越来越宏伟、场面越来越壮观……带着对钱塘江大潮深深的爱,把潮来时气势非凡、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背诵下来。

再如“钱塘江大潮的奇不单单表现在潮来前平静而又略显几分神秘,也不仅仅表现在潮来时的非凡气势,潮头过后的情景,我们也能品味出它的神奇……这如诗如画的语言像溪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无时无刻不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观潮》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观潮》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观潮》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师入职必备,考教师资格证必备)教学设计说明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研究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

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研究的实效。

我们在设计教学时,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

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们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

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

还比如研究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

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

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讲授思想还应该体目前让全体学生参与研究上。

语文课上锻炼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

所以教师必需细致斟酌所设计的讲授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研究的可能。

课堂上查字典的练,听课文写词语的练,朗读背诵课文的练,包括末了的说一段话练,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表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聚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锻炼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

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我们改变了以往一入手下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当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评课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

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景。

综观张超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言语实践,体现了听说读写的整合,凸现了语文本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这节课教师让学生在大量的读说写的实践中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言语训练。

注重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

书声朗朗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朗读既是理解的手段,也是表达的手段。

本节课张老师做到了以读为本,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有滋有味,读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

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用精美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第一位的。

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领悟能力,只有教师对文本感受得深,领悟得透彻,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引导学生才能到位。

正因为教者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构,在课堂上才会用精美的语言启课、过渡,如: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背诵部分“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潮从远处向我们移来,声音越来越大、气势越来越宏伟、场面越来越壮观……带着对钱塘江大潮深深的爱,把潮来时气势非凡、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背诵下来。

再如“钱塘江大潮的奇不单单表现在潮来前平静而又略显几分神秘,也不仅仅表现在潮来时的非凡气势,潮头过后的情景,我们也能品味出它的神奇……这如诗如画的语言像溪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无时无刻不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

这堂课采用了录像视频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体会到了文章的描写顺序。

特别是录像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文中描写大潮的关键词语如:声音: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形态: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使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和具体的事物结
合起来,使大潮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形象,有如身临其境,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作者语言的优美。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