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章惇为何被列入奸臣传 章惇书绝壁写了什么
历史趣谈章惇到底是奸臣还是良相?章惇和苏轼的关系如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章惇到底是奸臣还是良相?章惇和苏轼的关系如
何?
导语:章惇是宋朝的宰相,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是熙宁变法的领导人之一。
章惇对北宋一朝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实行的政策,甚至可
章惇是宋朝的宰相,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是熙宁变法的领导人之一。
章惇对北宋一朝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实行的政策,甚至可以说对宋朝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后世人的评价中,章惇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宰相,大部分人对其都抱有积极的评价。
但是在却很少有人知道,章惇实际上是奸臣传中的一员,认为他是宋朝一代奸相,对国家政局有很大的危害。
两种说法,两种评价,到底章惇是奸臣呢?还是值得后世人尊敬的良相呢?
小编个人认为,虽然章惇的某些政策和政治手过于铁血,但是在大致上章惇算的上是一个对国家政局有贡献之人。
他一生所实行的政策大大小小有许多,一一列举过于繁琐,在这儿小编只说两个重大事件。
一是绍圣北伐,二是宋徽宗继位。
西夏军屡次侵犯北宋边境,给宋朝百姓造成了很大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时章惇一力主张反击西夏,并且亲自选兵派将,最终确定了宋朝对西夏战争的是胜利。
对西夏战争的胜利以及大片疆土的收复,是日后与西夏交战胜局的有利保证。
宋徽宗是在宋哲宗之后继位为帝的,依据中国帝位自古以来的制度,应当是父死子继。
即皇帝去世之后,从他的子嗣中选择继承人。
但是宋徽宗实际上却并不是宋哲宗的儿子,而是兄弟。
宋哲宗晚年无子,朝中大臣商议从宗室皇亲中选择继承人,宋徽宗
生活常识分享。
章惇,他为北宋开疆拓土,却为何被列为奸臣?
章惇,他为北宋开疆拓土,却为何被列为奸臣?章惇,字子厚,出身世族,高傲自负。
章惇对北宋的政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早年进士及第,任职地方,政绩显著。
后来平定湖北,统一内陆割据势力,对江南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因为章惇能力突出,受到以王安石为主的新党重用,入阁参与熙宁变法。
旧党掌权后,章惇反对废除新法,被贬汝州。
公元1093年,章惇拜相执政,在军事方面更是改变了当时北宋的格局。
章惇对西夏采取强硬政策,中止宋朝与西夏边界问题进行谈判的一切行动,断绝每年给西夏的岁赐。
同时命陕西诸道数万宋军分兵五十余路进攻西夏。
又在西夏东北边境集中了近七十万大军分兵三十路进攻西夏。
这绝对是北宋对西夏作战的巅峰时刻,近百路大军同时进攻,三战三胜,一洗之前宋神宗五路伐夏的惨败。
经过此战后,西夏向北宋俯首称臣。
章惇对北宋政治军事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对外政策太过于强硬。
在对西夏战争中的夏军攻陷金明寨,主帅张兴战死。
章惇大怒,要把全军四千人全部斩首,幸亏李清臣极力劝阻。
即便如此,还是斩杀了亲兵十六人,如此残暴,实则令人所不齿。
此后不久,辽朝征集大军驻扎宋辽边境,做出大举南下之势。
宋哲宗派萧德崇到开封劝和,提出让宋朝归还攻占西夏的领土,以此换取两国和平。
但是章惇强烈反对议和之举,这就直接导致了宋辽战争爆发,使得北宋后期陷入了战争泥潭。
由此,章惇的是非功过就像宋神宗一样,实则让人难以评价。
其实章惇最主要被列入奸臣传的原因,是端王赵佶。
宋徽宗立端王为储君。
章惇见到端王后,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
”但是在朝臣的拥立下,端王赵佶继位,即宋徽宗。
宋高宗剧照后来宋徽宗的儿子宋高宗继位,由于章惇导致他父亲差点无缘皇位,他就命其子孙永远不能在朝廷出仕,还将章惇列入了奸臣传。
其实,归根结底,章惇任相七年,为人刚直,不肯和辽国议和,而且大败西夏,改变了北宋的军事格局,这都是其优点。
虽然他确实有过失之处,但宋高宗将他列入奸臣传未免也太过苛刻。
历史趣谈:北宋政治家章惇的贡献 章惇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北宋政治家章惇的贡献章惇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导语:章惇(1035年1105年),字子厚,号大涤翁,汉族,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改革家、书法家、诗
章惇(1035年—1105年),字子厚,号大涤翁,汉族,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改革家、书法家、诗人。
嘉祐二年(1057年),章惇进士及第,历商洛县令、雄武军节度推官、著作佐郎等职,政绩显著。
章惇担任湖南北察访使,经略南北江,率军平定了湖北等地并经略湖南,设立州县,开拓西南,统一北宋内地割据势力。
熙宁二年(1069年),宰相王安石设制制置三司条例司,章惇被任命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参与熙宁变法。
章惇反对废除新法,多次与门下侍郎司马光辩论,朝争失败,被贬,知汝州。
元祐八年(1093年),章惇拜相,政治上贬斥旧党,恢复新法。
文化上废除诗赋,代以二经。
军事上征服西夏,攻灭唃厮啰。
外交上招降吐蕃诸部,拒绝辽朝请和。
地方上设置晋宁军与陇右节度军。
元符三年(1100年),章惇罢相。
崇宁四年(1105年),去世,享年七十岁,葬于长兴(今浙江长兴)。
政和三年(1113年),赠太师,追封魏国公。
著有《章子厚内制集》等。
章惇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政治
恢复新法
绍圣元年(1094年),改差役制为雇役制,恢复免役法,规定各地富人缴纳免役钱在一百贯减收三分,即三十贯,以此减少恢复免役法的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章惇为什么会被列进奸臣传?章惇的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章惇为什么会被列进奸臣传?章惇的故事导语:章惇生于公元1035年,去世于公元1105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人物,是新旧党争的重要角色。
初入仕途不顺,后因为王安石赏识,成为变法的章惇生于公元1035年,去世于公元1105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人物,是新旧党争的重要角色。
初入仕途不顺,后因为王安石赏识,成为变法的有力支持者。
也因此得到宋神宗起用,从此青云直上。
当然因为新旧党争的原因,章惇的为官之路是呈波浪状的,上下起伏分明。
不过在宋哲宗一朝之时,因为宋哲宗决定重新变法的原因,位至宰相,权倾朝野。
宋徽宗继位之后,因为曾经反对宋徽宗成为皇位继承人,所以章惇被宋徽宗一贬再贬,不久就死在任上。
死了之后还不算完,章惇仍然被追贬为惇昭化军节度副使。
在《宋史》中,为章惇列举的罪证有“尽复熙丰旧法,黜逐元佑朝臣;肆开边隙,诋诬宣仁后。
”从这短短一句话中,可以看出章惇被列入奸臣传,主要原因还是在新政的实施上。
宋神宗在世之时,章惇被重用,就是因为他是王安石变法,也就是熙宁变法的有力支持者,大力支持王安石的变法措施。
后来王安石去世之后,章惇就接替王安石的位置,成为变法的主要领导人。
宋神宗去世之后,有一断时间是高太后当权,启用旧党人氏,变法措施被全部废除,新党遭到打压。
宋哲宗亲政之后,重新起用新党,想要和自己的父亲一样,恢复变法。
章惇作为新党首领,从而得到启用,拜为宰相。
章惇上台之后,救赎废除旧党人氏。
一干旧党贬的贬,废的废,甚至连去世了的旧党官员封号和谥号都一一夺回。
而这些举措,都引发了老臣的不满。
生活常识分享。
说说北宗晚期宰相章惇
说说北宗晚期宰相章惇章惇:他身为奸相,却说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的正气之言章惇:奇伟绝世才,见谤列奸臣都说“北宋出相,南宋出将〃,北宋的名相多多倒也是事实,但有一点我们似乎忘却了,这就是这绝大部分的所谓“相〃,其实都是等同于〃相〃,他们都是些诸如“同平章事〃或〃尚书左仆射〃一类的官职,而且人数多,因此,这〃相〃便也随之多起来了。
北宋有以蔡京为首的所谓“六贼〃之说,被正史列入奸相人数也很是不少,对这些人自然很是不耻的,但对其中一人,我却很有好感,觉得他应该列入名相,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他的一句话:“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仅凭这一句,我就认定他不是奸相,而是一位铁骨铮铮,一身正气之人,因为奸相是说不出来这样话来的,这人便是北宋神宗朝的宰相章惇。
但不知什么原因,他的名字却有好几种叫法,有的叫章敦,有的写作章淳,包括正史也莫衷一是,怪哉。
章惇,字子厚,号大涤翁,福建浦城人,举进士。
大刀阔斧推行王安石的新法。
在富国强兵方面收到较显著的效果,使北宋政局一度好转。
后王安石罢相,司马光被召入朝掌政。
废新法,复旧制。
章子厚被弹劾罢免,贬黜为商州知州。
哲宗亲政,章被召回启用,任尚书左仆射。
哲宗死后,他反对议立徽宗,徽宗即位他又被贬逐,最后死于谪所。
端王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徽宗,大家都看过《水浒传》,里面有个靠踢球发迹的高逑,他靠的便是这先是端王,后是徽宗的赵佶,赵佶是个超级玩家,也是个艺术家,鉴赏家,大概当年能称为“家〃的头衔,他都属翘楚级人物,那一笔“瘦金体〃独步天下。
但就不是个当皇帝的料,他本人估计也不是很想当吧,所以,在其位不谋其政,最后直把个大宋玩进了“靖康之难〃的深渊中去了。
别的不说,这章惇看人挺准的。
当太后召群臣商议,欲立这端王当皇帝时,其它人都唯唯喏喏,只有这章惇一声断喝,大呼不可。
结果大家都知道,最后还是这赵佶当了皇帝,章惇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在有宋一朝的宰相中,我最佩服的同大家一样是王安石,这章惇同王安石自然无法比,甚至可以说是相去甚远;但无论从才学,人品,处事方法上来看,他可以说是小一号,或小几号的王安石;他是王安石变法最坚定的推行者,是维护新法,践行新法的干将,王安石两次罢黜后,他都是新党自然的领袖。
章惇书绝壁·高分素材日日送达!
章惇书绝壁·高分素材日日送达!
今日素材
章惇书绝壁
宋代“铁血宰相”章惇性格豪爽、真率,相貌俊美,举止文雅洒脱。
才智出众,学问广博精深,善于写文章,才识超人。
他曾和苏轼一同游山,到了一处紧挨着万丈深渊的石壁旁边。
章惇执意要苏轼到石壁上题字,苏轼不敢。
章惇踩着险石爬过去,凶险万分,在石壁上题字。
苏轼大为惊悚,认为章惇以后要是做了官,一定会杀人不眨眼,因为一个不爱惜自己生命的人,也不会把别人的生命当回事。
果不其然,后来章惇做了宰相,对政敌大开杀戒,甚至提议把已死的人开棺戮尸。
【适用主题】爱惜生命,见微知著,先知预判。
苏东坡与章惇――君子与小人的典范
苏东坡与章惇――君子与小人的典范苏东坡与章惇――君子与小人的典范凉月轻风题记:不珍惜自己生命者,亦视他人生命如草芥。
苏东坡与章惇年轻时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苏东坡比章惇小一岁。
宋人笔记《高斋漫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苏东坡任凤翔府节度判官,章惇任商州令时,两人出游仙游潭,前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根独木桥相通,独木桥下深渊万丈。
章惇提出让苏东坡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迹,苏东坡不敢。
章惇却神色平静,用绳子把自己系在树上,探身过桥,在陡峭的石壁上写了“苏轼章惇来此”几个字。
苏轼不禁抚着他的背长叹:“能自拚命者能杀人也!”章惇大笑。
苏东坡认为,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也不会珍惜别人的生命。
果然,就是这位章惇,后来当了宰相,大权在握,整治政敌毫不手软,杀人不眨眼,甚至提出掘开司马光的坟墓,暴骨鞭尸。
章惇因与苏东坡政见不合,因而对苏东坡也狠狠地往死里整。
公元1093年,宋哲宗亲政,章惇当权,把苏东坡贬到偏远的惠州。
那可是蛮荒之地啊!在惠州,苏东坡随遇而安,以苦为乐,在诗中写道:“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
”诗传到京城,章惇吃了一惊:“怎么苏轼还不死啊?”他嫌苏东坡在逆境中也如此逍遥,就将他再贬到更远的儋州(今海南岛)。
在宋朝,放逐海南岛只比满门抄斩罪减一等,可见章惇之狠毒。
章惇在迫害苏东坡的时候,还不会放过他的弟弟苏辙。
曾经做过宰相的苏辙一度被贬为化州别驾(在今雷州半岛),同时不许他占用官舍。
苏辙不得已就地租民房居住,章惇又以他强占民房为由,下达文告要求州里严治苏辙,最终因租赁双方手续齐全而中止。
对于章惇几乎将自己置于死地的人,苏东坡还是以大海般的宽容之心宽恕了他。
当苏东坡知道65岁的章惇被放逐雷州后,他在给人的信中说:“章惇到雷州,我知道后很惊叹,这么大年纪寄迹海角天涯,心情可想而知。
好在雷州一带虽偏远但无瘴气,望以此开导他的母亲。
”后来还托人给章捎去治疗当地常见病的药方。
林语堂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称他是“一个快乐的天才子”。
历史趣谈:章惇怎么读 章惇生平简介 章惇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章惇怎么读章惇生平简介章惇是怎么死的
导语:章惇(1035年1105年),字子厚,号大涤翁,汉族,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改革家、书法家、诗
章惇(1035年—1105年),字子厚,号大涤翁,汉族,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改革家、书法家、诗人。
嘉祐二年(1057年),章惇进士及第,历商洛县令、雄武军节度推官、著作佐郎等职,政绩显著。
章惇担任湖南北察访使,经略南北江,率军平定了湖北等地并经略湖南,设立州县,开拓西南,统一北宋内地割据势力。
熙宁二年(1069年),宰相王安石设制制置三司条例司,章惇被任命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参与熙宁变法。
章惇反对废除新法,多次与门下侍郎司马光辩论,朝争失败,被贬,知汝州。
元祐八年(1093年),章惇拜相,政治上贬斥旧党,恢复新法。
文化上废除诗赋,代以二经。
军事上征服西夏,攻灭唃厮啰。
外交上招降吐蕃诸部,拒绝辽朝请和。
地方上设置晋宁军与陇右节度军。
元符三年(1100年),章惇罢相。
崇宁四年(1105年),去世,享年七十岁,葬于长兴(今浙江长兴)。
政和三年(1113年),赠太师,追封魏国公。
著有《章子厚内制集》等。
章惇怎么读
章惇[dūn]
章惇生平简介
官宦世家
景祐二年(1035年),章惇出生于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的生活常识分享。
苏轼和章惇
苏轼和章惇苏轼和章惇是老友,早年章惇对苏轼极其推重,曾致书苏轼劝戒他慎言。
有一次,两人一路出游,走到一根独木桥前,木桥下面是万丈深渊。
章惇提议一路走曩昔,在壁上题字。
苏轼感应惊骇,不敢曩昔。
章惇笑着快步走过,在石壁上写下苏轼章惇来的字样,然后自在走回来。
苏轼说,老兄今后可以杀人。
章惇问何出此言。
苏轼笑说,你连本身的命都掉臂,更况且是他人的。
但苏、章的友情,跟着政见的分歧,渐渐变得冷淡。
在那时的政治态度中,苏轼属于旧派,而章惇则属于新派。
因为苏轼多次陈言新法的过掉,被新派视为眼中钉,拼命从其诗文中寻觅罪证,一意将他置于死地。
那时新派中的李定、王珪、舒亶等人,操纵苏轼的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以苏轼自比蛰龙,诬告他有不臣之心。
苏轼是以坐牢四个多月,受尽辱没,在狱中写下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回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大年夜雨独伤神的悲忿诗句。
就在苏轼人命攸关之时,旧日的老友、本日的政敌章惇站了出来。
章惇在神宗眼前与新党同寅据理力争,说诸葛亮号卧龙,但谁能说诸葛亮有不臣之心?以此力证苏轼的清白。
退朝后,章惇痛斥宰相王珪:你是想让苏轼全家都灭口吗?王珪无言以对,只能说本身所言,是从舒亶那边听来的。
章惇厉声道:舒亶的口水你也吃吗?连续串的逼问,令王珪张口结舌。
在多方权势的救援下,再加上神宗原本就没有危险苏轼之心,终究苏轼保住了人命。
虽然苏轼的人命得以保全,但这位20岁就名满全国的士子,往后的人活路却越走越曲折。
在新党得势之日,他不受重用。
而旧党升引之时,他又因攻讦旧党的办法而不受待见。
这位真正固守不偏不倚的正人,完善表现出儒家的中立不偏精力,却仍然不见容于赵宋这个文明代代。
他的命运,可谓耐人寻味。
后人读到苏轼貌似超旷的诗词,背后躲藏几多悲惨,或只有那些早岁得志但是人活路却日就衰败的人,才能品咂得出。
苏轼后来被贬至岭南时,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等轻松自适的诗句。
?章惇到底是奸臣还是良相?章惇和苏轼的关系如何?
章惇到底是奸臣还是良相章惇和苏轼的关系如何笔者认为,章惇是良相,而且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良相,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原因如下:一.章惇有功绩,西伐西夏,北伐辽国:1.章惇平定了四川、贵州、广西三省交界的叛乱,招抚四十五州;2.积极组织宋朝大军讨伐崛起的西夏国,实施“浅攻耕”战略,在邻近西夏的边境修筑防御工事,击败西夏30万大军,取得“平夏大捷”;3.章惇北伐强大的辽国,收复横山等诸多要塞。
宋朝丞相二.章惇有政绩,大力改革,卓有成效:1.章惇与王安石共同推动变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积极改变宋朝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现状;2.章惇被重新启用后,毅然恢复新法,继续推动变法变革,并且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宋朝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有人认为章惇是奸臣,“尽复熙丰旧法”,笔者认为其实是冤枉章惇了。
“尽复熙丰旧法”,实则是宣仁太后垂帘听政之过,当时身为枢密院使的章惇,是无法也无能力与垂帘听政的宣仁太后所抗衡的,因而也无能为力维护和挽救变法成果。
宋朝丞相-章惇墓三.章惇有远见,曾努力阻立宋徽宗:1.立宋徽宗时,身为丞相的章惇曾是大力阻止的,认为:“端王(后来的宋徽宗)轻佻,不可君天下!”后来事实证明,宋徽宗果然是“不可君天下!”2.熟知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北宋王朝可以说是败亡在宋徽宗手里的。
宋徽宗在位期间,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已经危机四伏,最后更是国破被金人虏去北上。
章惇与苏轼(苏东坡)章惇和苏轼其实是沾亲带故的,当然关系远了点。
一.章淳的女婿,叫做黄实;二.黄实的女婿,叫做苏逊,字叔宽,官奉议郎、通判泸州潼川府。
三.而苏逊,则是苏辙的第三子;而大家都知道,苏辙的次兄正是苏轼;那么苏逊以及苏逊的妻子(黄实的女儿),得叫苏轼伯父;黄实与苏轼的弟弟苏辙是亲家,黄实与苏轼同辈分;章淳是黄实的岳父,是长辈,那么章淳也是苏轼的长辈,沾亲带故。
“乌台诗案”中,苏轼被捕下狱,命将不测。
败给时势的“奸臣”章惇
败给时势的“奸臣”章惇宋朝官方修编的《宋史》中,收录了4卷《奸臣传》。
有幸列入其中的共有21人,如蔡确、邢恕、吕惠卿、曾布等人。
这些奸臣是不是都真的很“坏”?我们说不清楚。
但这些“奸臣”当中有一个章惇,似乎真的被冤枉了。
学霸惜学霸,学霸怨学霸首先,章惇不笨也不傻,是个绝对有学识的人。
当年,23岁的章惇,其才华跟苏轼处在同一水平。
在嘉祐二年(1057)的科举进士榜上,章惇与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颢、曾布、吕惠卿等人的名字同列榜单之上,这些人都是大宋政界或文化学术界的“未来之星”。
但章惇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
因本次科举的状元叫章衡,按辈分是章惇的侄子。
彼时的章惇年轻气盛,自尊心强,无法接受侄子考的比自己好,所以扔掉录取通知书走了。
复读两年后,25岁的章惇再次参加科考,又考中了。
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人的确是学霸,只不过有些太好胜。
真正的学霸之间是相互欣赏的。
苏轼与章惇年轻时就有过交往,关系还很铁。
后来两个人又都在陕西做过官,因为离得近,工作上也便利(古代地方公务员管的事并不复杂),所以俩人经常在一起聚会喝酒,相互也成了好基友。
宋神宗熙宁、元丰时期,围绕王安石的变法,朝廷内外争得不可开交。
当时的苏轼属于保守派,对变法颇有意见,还曾给皇帝写折子表示反对,结果遭贬,辗转各地任职。
而章惇对变法的态度相对积极,因而仕途丰顺,逐渐进入朝廷核心权力圈子。
这一时期,两个人的关系尚未降温。
当年,把苏轼坑坏了的“乌台诗案”爆发,章惇不仅没有随大流去冷落或嘲讽苏轼,还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苏轼诸多帮助。
甚至在朝堂之上,时任宰相王珪多次挑唆宋神宗狠狠收拾苏轼,章惇竟然当场回怼宰相,维护朋友。
照这么看,章惇这哥们确实行,有事他是真上啊。
但是友谊这东西,经不起名利场的考验。
随着两人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高层政治和党派利益,各自的观念就难以保持一致了。
神宗死后,宋哲宗即位,但朝权被太皇太后高滔滔掌控。
高太后是保守派,一上台就在保守大臣集团的支持下进行了全局洗牌。
苏东坡以德报怨待章惇作文
苏东坡以德报怨待章惇作文苏轼早年在凤翔府任判官时,章惇[dūn]在不远的商洛任县令。
章惇生性豪放,胆大敢为,而又志向高远,这样的性情很对苏轼的脾气,于是两个年轻人经常同饮同游,交情非比寻常。
然而人生兜兜转转,世事起伏难定。
王安石变法引发了残酷的新旧党争,此时的章苏二人却不在一个阵营。
章惇是铁腕的改革家,苏轼是温和的保守派。
旧党得势时,章惇被贬汝州,苏轼写信予以安慰,信件作为书法作品《致子厚宫使札》流传后世。
后新党得势,章惇东山再起,体验过政治斗争的血腥和残酷以后,章惇性格中凶狠狂放的一面被激发。
他对曾经打击过自己的旧党势力疯狂报复,甚至还劝说宋哲宗把去世的司马光掘墓鞭尸。
对老朋友苏轼更是“特别关照”,先是将他贬到偏远的惠州,得知苏轼在惠州依然能够苦中作乐,又将他贬到更远的儋州(今海南岛)。
将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贬到天涯海角的蛮荒之地,章惇的目标是把老朋友往死里整。
孰料三年后哲宗去世,徽宗继位,章苏二人的处境再次翻转。
章惇丢掉相位,被贬雷州,苏轼遇赦放还。
当时朝中盛传苏轼将被重新起用,章惇的儿子章援明白父亲多年来的所作所为,担心苏轼重新上台后会进行报复,于是诚惶诚恐地给苏轼写了一封长信,为父亲求情。
苏轼立刻回信:“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
”年轻的章援不会了解,原本智慧出众学识过人的苏轼,在几经宦海沉浮,饱尝人间冷暖以后,对人性的光辉和阴暗早已了然于胸。
胜负成败已经看淡,恩怨情仇已经释然,正所谓“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睛。
”善与恶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都是人性中的必然。
认识到这一层,纵使有些事情无法完全释怀,至少胸中的块垒也能减轻几分。
思想的高度决定着胸怀的宽度,当灵魂立于高处,世事已如行云流水,一切皆是自然,很难挂碍于胸。
私生子出身,却成个性铁腕宰相!慧眼如炬,死后竟入《奸臣传》!
私生子出身,却成个性铁腕宰相!慧眼如炬,死后竟入《奸臣传》!一般人看历史,常常习惯于非黑即白的历史观。
其实,这种史观有时候也被人有意为之。
任何时代的当权者都不需要太多独立思考的人。
社会成员只要拥护其所应该拥护的,反对其所应该反对的,那么就是合格的国民。
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历史中获得胜利的一方百般光鲜,失败的一方恶名累累;对利己的一方大肆吹捧,对敌对的一方诋毁不休。
当然,总会有一些人会提出反对主流历史的声音,这些声音会因为主流历史观的转向,而变得更大或更小,从而在历史洪流中形成一个被称之为“争议”的漩涡。
今天的故事便关于这样一个漩涡中的个性人物。
其人其实在民间知名度不高,但其所形成的争议效应,甚至不低于被历史先抑后扬的王安石。
此人便是王安石的拥趸,在王安石之后担任首相,辅佐北宋哲宗皇帝再度推动新法。
其倾尽全力推动改革,并不遗余力地打击反对派,堪称铁腕宰相。
宋哲宗去世后,他对于皇位归属,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终于召来祸患,遭到打压。
因为生前死后都遭到敌视者的诋毁,最后甚至和蔡京、秦桧、贾似道等人一同被列入了《宋史·奸臣传》这个人就是章惇。
不一般的私生子章惇,字子厚,生于1035年。
关于章惇的身世,非常传奇。
他竟然是其父章俞与乳母的私生子。
原来章俞其人出身名门,年轻时私生活不太检点,总之犯了色戒,撩了一个熟妇杨氏。
后来熟妇生子章惇,又送回给章俞。
章惇长大后,相貌英俊,博学善文,尤其颇有个性,属于那种性格张扬,不按照常理出牌的类型。
1057年,章惇参加科举,本来考中了进士,但因为其族侄章衡考中状元,章惇觉得自己身在侄子之下,颇感羞耻,居然放弃了进士的功名,还违抗皇命拒不受敕,自己跑回家去了。
古今世上,多少人渴求功名不可得,像章惇这种中了进士,反倒随手扔的人,简直是在跟天下学生拉仇恨一般。
好在两年后,章惇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名列第一甲第五名,开封府试第一名,从而正式迈入仕途。
宦海沉浮章惇有一次攀爬到绝壁上题字,面不改色。
貌似江浙旅游达人,实则十级官迷——章惇《会稽帖》新解
貌似江浙旅游达人,实则十级官迷——章惇《会稽帖》新解章惇《会稽帖》,现藏于台北故宫《会稽帖》释文:會稽尊候萬福承待次維揚想必迎侍過浙中也宜興度應留旬日二十間必於姑蘇奉見矣冀盡從容惇別紙一般被断句为:會稽尊候萬福。
承待次維揚。
想必迎侍過浙中也。
宜興度應留旬日。
二十間必於姑蘇奉見矣。
冀盡從容。
惇別紙。
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对这幅《会稽帖》的解读,最出名是曹宝麟《抱瓮集·章惇论》,曹sir先是反驳了徐邦达「这封信写于章惇自己在元符三年九月被贬后出守会稽(越州)时写给同僚」之观点,认为此帖应该写于元祐六年,写信对象是蔡卞,时值章惇在苏州闲居(偶尔去镇江的别业小住,与沈括、林希等人来往),而蔡卞正从广州赴越州(会稽)当太守途中,章惇这封信从苏州寄往扬州,约蔡卞在苏州见面。
因这封信正文支支吾吾藏头缩尾,曹sir推测两人或许是要碰面后密谋如何搅乱元祐更化政局并东山再起。
曹sir摆出的论点如下:① 章惇与蔡卞关系密切;② 蔡卞元祐年间在会稽当过太守;③ 蔡卞父亲在杭州(浙中)养老。
曹sir的考据功夫着实厉害,这几点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蔡卞去绍兴赴职途中,章惇邀请他在苏州碰面」我也觉得大概率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
但惇、卞两人的关系密切、以及两人在元祐年间会面的可能性——与这封信没什么关系。
理由如下:信首「尊候万福」是对年长者的敬语(「尊候」是问候对方的起居,「万福」更是晚辈问候长辈的常用语),信尾的「奉见」,也是对长辈的卑辞;而蔡卞之于章惇,无论从年龄(章惇比蔡卞大13岁)、还是从职场资历(章惇是「东府西枢老旧臣」,蔡卞在元祐之前从政履历只有馆职和地方官)来看,都担不起这样的问候;且章惇作为一个长者和职场前辈,如果是在苏州自己家(即苏州著名的沧浪亭)中邀请蔡卞见面,应该是「款待」,而不是「奉见」。
以上两点决定了收信人不会是蔡卞。
但假如收信人确实是一位长辈,这封信左看右看,也存在一些文意上的违和,比如:「想必迎侍(父母)过浙中也」,为什么是「想必」?对方要不要迎侍父母,这是对方的家事,何须你这外人来推测「想必」?「宜兴度应留旬日」,你应该在宜兴停留十日——似乎「我」在信中为「你」规划行程。
章惇—搜狗百科
章惇—搜狗百科少年章惇章惇是福建省浦城人,在这个闽北小城,现在还传诵着不少章惇的佳话。
如:章惇少闻鸡练笔,博学多才,文采飞扬等。
章惇长大后,不仅成为一代政治家,同时还是著名的书法家。
《宋人书法》、《三希堂法帖》等都刊有他的作品。
宋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评论章惇的书法作品时说:“近百年来,书法家中惟有章惇能表达笔意,虽然精巧方面不如唐人,但笔势上超过了唐人,意境在初唐四大家中的褚遂良、薛稷之上,暮年愈妙,神采像王羲之。
”潇洒成就了章惇,也造就了他波澜起伏的人生。
章惇的书法艺术可以千古流芳,而他的宦海沉浮故事,随着时光的流逝,将渐渐失去脉络。
“为官一张纸,文章千古事”,用在章惇身上,很合适。
自从王羲之的《兰亭序》问世后,书法的两大功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即汉字作为表达思想的符号,具有实用价值;同时,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研究对象,又具有审美价值。
历史上许多书法家力求通过信札这种形式,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章惇的《会稽帖》,就是宋人信札的书法艺术珍品。
强硬态度中进士之后,初任县官,以欧阳修推荐,入朝试馆职,被劾,复出任县官。
宋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王安石秉政,赏识章惇之才,用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协助推行新法。
荆湖溪峒诸蛮为患,熙宁五年(一○七二),章惇受命察访荆湖北路,经制蛮事三年有馀,开拓境土数百里。
其后历任朝廷及州郡官。
宋哲宗即位,迁章惇知枢密院事。
其时宣仁太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主政,尽罢新法,章惇力争,因而被黜出外郡。
章惇以勇往直前的风格,坚持王安石变法,并争辩于宣仁皇后帘前。
最后遭到打击,被黜为汝洲(今河南临汝)知州。
在后来的七八年间,又遭到保守势力的多次罢免。
元祐八年(一○九三)。
元丰三年(1080年)神宗起用章惇为参知政事。
是时王安石意志消沉,退居金陵。
而熙宁新政在元丰间基本上能够得以延续,同章惇、蔡确(元丰五年任相)等变法派领袖坚持变法立场是分不开的。
他在悬崖石壁上写了5个字,苏轼看后说他日后必狠毒害人
他在悬崖石壁上写了5个字,苏轼看后说他日后必狠毒害人宋朝是我国发展非常繁盛的一个朝代,同时也是奸臣非常多的一个朝代。
要数历史上哪个朝代大奸臣多,这宋朝肯定位居榜首。
尤其是宋徽宗时期到南宋末年,这一百年可是非常多的奸臣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比如“北宋六贼”、秦桧、丁大全等,这些都是臭名昭著的奸臣,令人唾弃!这么多的奸臣中有一个人值得我们说一说,他胆子贼大,奸诈狡猾,而且和我们的一个大文豪是密友,他的文豪朋友是苏轼,他就是章惇。
苏轼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通判,和这个当时只是商洛令的章惇是同僚,因为两个年纪不是差太多,也就自然容易聊到一起,成为了好朋友。
他们一起去游终南山,去观赏终南山中的仙游潭。
这是一处非常美丽的景点,有石壁峭立,潭下有万丈悬崖,千仞绝壁中只有一根横木连接,令人看的非常害怕。
就算有危险,可这样的风景无法阻止两个文人想要游览。
他们看到美景,心中有想,忍不住想要吟诵诗句。
章惇请苏轼到石壁上题词,苏轼看了看深渊,害怕不敢去。
没想到这章惇竟然满不在乎的走过独木桥,从树跳下在石壁上面写下了两人的名字,并且非常淡定的走了回来。
苏轼很害怕摸着他的背说道,你将来必定可以杀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那么在乎,对生命那么的狠心,又怎么会珍惜别人的生命呢?这种人一旦有权,肯定残酷无情!那么章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他的父亲与其乳母的私生子!他跟所有大臣一样,都是进士出身。
可他考了两次,因为他是进士,他侄子却中了状元,他不愿意屈于他侄子之下,非常愤怒重新再考一次。
这一次是他考的更好,被封为知县。
他被宰相王安石和宋神宗看中,步步高升成为实权人物。
但好景不长,他被诬告为恶,被贬到外地。
加上宋哲宗继位,太后垂帘听政反对变法,他的处境更差,继续被贬。
太后去世,哲宗掌权,当时整个国家国力衰败需要改革。
而改革派的支持者就章惇,于是章惇又重新被重用,从下往上走!是因为之前的处境令他厌恶,产生了报复思想。
于是他上来之后坚决打击和报复之前的反对派,强行推动自己的改革措施,用各种卑劣的手段严酷打击。
最新-高中历史 狠角色章惇:“高考”不如侄子竟拒皇帝
狠角色章惇:“高考”不如侄子竟拒皇帝敕令不做官章惇,字子厚,北宋福建浦城人。
据说他妈生他时有算命先生路过,听到婴啼打了个冷战,尿了裤子。
算命先生就到章家晾裤子,跟章惇他爸说此子不祥,啼声中隐隐有刀兵气象。
老章迷信,抱起小章要按水桶里溺死,被当母亲的拼死夺回,章惇才得以保命。
假如章惇的老爸真把儿子溺死,就部分改变了中国历史,一个在宋朝赫赫有名的人物也就不复存在了。
青少年时的章惇很用功,书读得不少,每次模拟考试成绩都数一数二。
嘉佑二年参加高考中了进士,侄子章衡跟他是同一批考生,竟然考中了头名。
章惇这个当叔叔的成绩不如侄子,很没面子,居然不受敕,回家复读去了。
后来又去考,进士甲科高中,这才受敕出仕。
从这事可以看出,章惇是个狠角色。
当官后的章惇遇到两大恩人,先是得到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荐,随后又得到王安石的高度赞扬,王跟神宗说小章“吏文粗疏,然有机略,胜王韶”。
王韶是嘉佑进士出身,北宋文武全才的人物,他提出的少数民族政策都被宋神宗采纳,最大政绩是平定羌族叛乱。
所以王安石对章惇的评价不能更高了,所以章惇成为新法的坚定支持和执行者也就是必然了。
十岁的哲宗即位,宣仁太后垂帘,起用司马光,新政尽废。
身为王安石一党的章惇开始倒霉,不过以章的狠劲,倒没像其他人似的倒向司马氏,反而骂司马光是个农民——“村夫子,无能为”,除了歧视农民这点不好,作为持不同政见者,倒也硬气。
不过这样干的后果显然好不到哪去,须知司马光不光会砸缸,砸大臣的饭碗也很在行,所以很快章惇就被黜为汝州知州,后来见他嘴巴还不老实,干脆把章惇轰回老家反省去了。
章惇东山再起的机会始于哲宗亲政。
这小皇上被他奶奶禁锢得要死,十五六岁时正值青春期,高太后却派了二十个大妈级宫女服侍,他祖母这么干是防止他贪恋女色,哲宗对祖母的恨可想而知。
所以赵煦亲政不久,即起用了章惇蔡卞等新法旧臣。
从此章惇和哲宗达成共识,开始收拾元祐党人。
虽然有太祖圣训,哲宗不敢诛杀文臣,但流放总可以吧?所以章惇就把苏轼哥俩、黄庭坚、刘安世等人逐一流放。
章惇书绝壁文言文
章惇书绝壁文言文1. 章子厚书绝壁文言文章惇的人物形象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
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
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
”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
”子厚大笑。
章淳曾经和苏轼一同游南山,到了仙游潭,潭的下面面对万丈悬崖,两岸非常的狭窄。
章子厚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苏轼不敢,章淳踩着险石下去,用毛笔蘸着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说“苏轼、章某来此”苏轼拍章淳的背说:“章淳往后得志,必定能杀人。
”章淳说:“为什么?”苏轼说:“能自己拼命的人必能杀人。
”章淳大笑。
胆子大,敢于冒险。
2. 章惇书绝壁的注释章惇(dūn):宋朝人,字子厚。
抵:到,抵达临:面对仞:古代八尺为一仞履;踩,踏,作动词用。
濡:沾湿拊:拍异日:以后的日子,日后士:同“仕”,做官3. 求章敦书绝壁注释、翻译章敦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
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
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
”轼拊其背曰:“子厚异日得士,必能杀人。
”子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
”子厚大笑。
【注释】●章敦:宋朝人,字子厚。
●抵:到●临:面对●仞:古代八尺为一仞●踩,踏,作动词。
●濡:沾湿●拊:拍●异日:以后的日子,日后●士:同“仕”,做官【译文】章敦曾经和苏轼一同游南山,到了仙游潭,潭的下面面临着万丈悬崖,两岸非常的狭窄。
章敦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苏轼不敢,章敦踩着险石下去,用毛笔蘸着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说“苏轼、章某来此”苏轼拍章敦的背说:“章敦日后做了官,必定能杀人。
”章敦说:“为什么?”苏轼说:“能自己拼命的人必能杀人。
”章敦大笑。
【文言知识】说“临”。
“临”的本义是从高处朝向低处,如成语“居高临下”。
它又指“面对”。
上文“临绝壁万仞”,意为面对万丈悬崖。
《礼记》上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意为面对钱财不要轻易地获取,面对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章惇为何被列入奸臣传章惇书绝壁写了什么
导语:章惇为什么被列入奸臣传章惇,字子厚,公元1035年建州蒲城生人青年时期的章惇博学多闻,擅长文辞,他的一手书法也是刚劲有力,世人评价其
章惇为什么被列入奸臣传
章惇,字子厚,公元1035年建州蒲城生人.青年时期的章惇博学多闻,擅长文辞,他的一手书法也是刚劲有力,世人评价其虽然不如唐人写的工巧,不过气势早已远迈。
章惇为人性子豪爽耿直,眼里可谓是容不得沙子,是北宋年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但是这么一个有名的而又有性格的人,为何人称为奸臣呢?
影视剧中的章惇
章惇的功过是非,就是和他那不羁的性格,和他所坚持的变法,反对宋徽宗登基,批评宣仁后息息相关。
章惇所坚持的新政就是从王安石所变之法继承过来的,但是他也吸取了元祐年间的政策,所以实行起来成效很大。
然而新法还是损害了保守派,也就是那些高层官员甚至是以皇帝为首的皇族们的既得利益,这些利益集团最后联合起来对付章惇,不断打压他。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哲宗驾崩,由于没有子嗣,所以向太后决定立端王赵佶为帝,但是遭到了为相的章惇的额极力反对。
章惇认为端王为人轻佻不检点,不能登基为帝。
按照宗法制度,应当是简王继位。
章惇还在垂帘听政的向太后前严厉声讨,言语之中丝毫没有给高高在上的太后面子。
章惇最后没能成功,北宋的皇位最后还是被端王赵佶继承,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
上位的宋徽宗想到章惇曾经这么反对自己,身为皇帝如何会放过章惇。
刚好这也给了那些看不惯章惇的奸臣们机会,于是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