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减隔震分析与应用

合集下载

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震技术的运用分析与研究

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震技术的运用分析与研究

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震技术的运用分析与研究摘要:文章主要对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减震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探究了运用的措施与技术手段。

关键词:桥梁结构设计;减震技术;运用与分析;抗震技术是桥梁结构设计中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安全保障的第一要素。

地震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自然因素,桥梁结构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损坏。

因此,不同地段应根据气候条件、车辆的通过情况等因素加以评估减隔震装置的选择以及位置的摆放,尽可能实现控制路桥结构内力的分布和大小的目标。

1.桥梁结构的震害及原因分析1.1桥梁结构的震害分析桥梁工程是交通运输中的枢纽工程,如果桥梁结构在地震中受到破坏,就可能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影响,并造成严重的损失。

因此,保证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为了提高桥梁结构的可靠性需要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

目前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较多,而每种方法所取得的抗震效果差不多,但是对桥梁自身结构的损坏程度存在差异,这应结合具体需求进行结构的设计。

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桥梁结构受到破坏的最主要原因是地震。

在地震条件下,桥梁结构的各个部位均容易受到破坏,主要包括了桥梁上部结构的自身震害、位移震害、碰撞震害、支座震害以及基础结构的震害。

不同结构受到破坏时,桥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基础震害和支座震害是对桥梁结构危害最大的,如果震害严重,容易导致桥梁失稳,甚至发生坍塌。

2.桥梁抗震结构设计的原则和要求2.1减隔震技术的基本概念减隔震技术在本质上可划分为隔震和减震两个作用。

隔震的目的是将在桥梁设计过程中把能引起结构破坏的运动与结构本身尽可能地实现分离。

要实现这一举措,在施工过程中则尽可能地延长路桥结构的使用周期,根据地震频发地点巧妙设计路线方向,降低地震灾害波动的力度对结构本身造成破坏。

减震的目的是把地震发生过程中已经在路桥结构内产生的能量,通过减震支座、阻尼器等相关减震器械对能量消耗,降低能量对结构产生的损害。

桥梁抗震设计要点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

桥梁抗震设计要点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

桥梁抗震设计要点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摘要:桥梁工程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有效连接区域交通的生命线,在发生地震灾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桥梁结构倒塌等现象,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而较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桥梁抗震设计不当造成,因此要不断改善桥梁抗震设计方案,明确抗震设计要点,推出新的减隔震技术,更好应对各类地震,从而有效保证桥梁的安全可靠性。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桥梁不同位置震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讨桥梁抗震设计要点,提出减隔震技术应用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要点;减隔震技术;应用桥梁为我国交通提供较多便利,有效改善了人们的日常出行条件,但是逐渐凸显出安全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对桥梁安全带来较大影响,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人们不断加大桥梁抗震性能的研究,合理应用减隔震技术,提高桥梁结构抗震性能,最大程度降低地震对桥梁安全的影响程度,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1桥梁不同位置震害分析1.1上部结构震害桥梁上部结构主要包含桥面和承载结构、支座,在出现地震灾害的情况下,当桥梁结构受到的地震动超过了设防地震动,就会对桥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桥梁上部结构自身出现震撼的现象较少,主要表面形式为局部屈曲破坏、连接位置破坏等,尤其是移位震害较为常见。

大多数桥梁上、下部结构属于柔性连接,在强震影响下,上部结构经常出现横向、纵向位移。

当位移较小的情况下,在地震灾害之后能够恢复到原位,但是位移大时,超过有效支撑宽度,容易出现落梁现象,并可能产生二次伤害[1]。

当落梁时碰撞到下部结构,对灾后救援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并增加桥梁修复工作难度。

碰撞震害十分常见,如相邻跨梁碰撞、桥梁间碰撞、梁体和桥台碰撞等,甚至出现倒塌现象。

另外,桥梁上部结构在地震的作用下产生的力会借助支座传递到下部结构,当作用力较大的情况下,对支座产生一定损坏,形成支座震害,主要形式为脱落、位移、构造损坏、锚固螺栓损坏等。

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桥梁已经成为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桥梁结构在遭受地震、风灾等外力的作用时,容易发生破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当前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其在提高桥梁抗震性能方面的作用与价值。

结合实际案例和理论分析,对减隔震技术的影响因素、设计原则进行详细探讨,并展望未来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领域的研究方向。

愿通过本文的分析,为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在提高桥梁结构抗震性能、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和减少震害方面的效果。

通过对减隔震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进行梳理和总结,深入剖析其优缺点、效果和应用范围,为今后桥梁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可以为优化桥梁设计方案、提高桥梁结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推动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促进我国桥梁工程领域的发展。

1.3 意义引言-意义: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桥梁作为城市交通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而桥梁结构在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容易受到破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小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安全系数,有助于保障城市交通运输的畅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也有利于提高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性,减少对桥梁的修复和维护费用,降低维护成本,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轨道交通高架连续梁减隔震适应性的探讨

轨道交通高架连续梁减隔震适应性的探讨

轨道交通高架连续梁减隔震适应性的探讨1概述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计、建设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有关轨道交通抗震设计的思路方法也相应在新颁布的《地铁设计规范》及《軌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进行了规定,考虑到轨道交通桥梁结构在荷载模式、变形要求等方面,既不同于国铁桥梁,也与公路桥梁有很大区别。

因此,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结合轨道交通桥梁的特点做好结构设计及抗震分析。

尤其是设置单固定墩的连续梁结构,采用单纯依靠结构自身“抗”住地震力的设计思路,容易会出现地震力大一增强结构抵抗力一结构刚度增大一地震力进一步增大一需再次增强结构抵抗力的不利循环。

因此,如何在满足基于性能的多级设防原则的基础上,能有效的控制桥墩及基础的体量,满足其桥梁的城市景观属性,是抗震设计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南京至高淳城际轨道禄口机场至溧水段工程为联系南京中心城区与禄口机场、溧水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宁溧城际线路全长约30.161km,其中高架线17.831km,其中跨越沿线道路主要采用主跨45m~100m不等的连续梁结构。

抗震设计时,连续梁由于纵桥向只有一个约束制动墩,在设计地震作用下该制动墩上的支座剪力计算值已经偏大,若考虑延性设计,根据规范要求,制动墩上的支座剪力设计值则应该满足罕遇地震作用,此时只有提高支座抗震等级。

(1-1)-地震力作用下的支座水平力效应值。

-支座水平抗力值此外该制动墩处的设计水平剪力及弯矩值也相应增加。

若加大截面尺寸,或配筋,又将使得墩底塑性铰处的弯矩承载力增加,给作为能力保护构件进行设计的桩基础的设计带来困难。

因此,为了改善连续梁桥支座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状况,并改善下部结构桩基的抗震性能,设计时,研究采用减隔振装置来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以下通过对减隔震在连续梁中的运用实例,阐述了减隔震支座的减震机理,并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证明了轨道交通减隔震体系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并提出了直接用于指导生产的减隔震支座设计参数。

地铁高架线路减振降噪技术探究

地铁高架线路减振降噪技术探究

地铁高架线路减振降噪技术探究摘要:随着地铁行业高速发展,振动及噪声问题使沿线的建筑物及居民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文章对轨道振动和现有的降噪技术进行分析,并总结设计阶段、运营阶段采取的减振降噪措施,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减振、降噪技术、轨道一、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介绍1、噪声的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按产生噪声的声源可分为:轮轨噪声、车辆非动力噪声、牵引动力系统噪声、高架轨道噪声、地下轨道的地面承载噪声等。

2、噪声比重当列车运行速度低于60km/h时,列车牵引电机及辅助设备噪声占主要成分。

当列车以60km/h-200km/h速度运行时,轮轨噪声占主要成分。

当列车运行速度高于200km/h时,空气动力噪声占主要成分。

3、噪声特点与其它交通类型噪声相比,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具有一定的特点,可以总结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1)轨道交通噪声源为流动污染。

列车噪声是随着车辆的运行而传播的,其噪声持续时间较短。

(2)轨道交通噪声传播面较广。

列车运行噪声较大再加上许多路段都采用高架桥设计,使得列车噪声源位置提高,更容易向外传播。

(3)轨道交通噪声具有暂时性和间歇性。

、轨道目前已有减振降噪措施。

二、轨道专业常用减振措施降噪1、设计阶段(1)设计原则a.根据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振动控制应用实例,参照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及HJ453-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的要求,对于超标敏感点,采用减振措施基本原则如下:①对于减振≥8dB或距外轨中心线5米内的超标敏感点(下穿敏感点),二次结构噪声超标敏感点,采取特殊减振措施。

推荐采用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或其他同等减振效果的减振措施。

②对于距外轨中心线5m到10m范围,6dB≤环境振动超标量(VLzmax)<8dB;环境振动超标量(VLzmax)<6dB且二次结构噪声超标,采取高等减振措施。

推荐采取梯形轨枕或其他同等减振效果的减振措施。

③对于其它环境振动超标量(VLzmax)<6dB环境敏感点,采取中等减振措施。

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减隔震分析与应用

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减隔震分析与应用
都 快 交 ・2 第期 0年月 市 轨 通 第5 1 222 卷 1
di1 .9 9ji n 17 — 0 3 2 1 . 10 1 o:0 36 /. s.6 2 6 7 .0 2 0 .2 s
土 技 建术ຫໍສະໝຸດ 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减隔震 分析与应用
尹 骁
( 北京城建设计 研究总院有 限责任公司 北 京 10 3 ) 0 0 7
如 何建 立正 确 的抗震 设计 方案 , 降低 灾 害损 失 , 而 进 实 现“ 小震 不坏 , 中震 可修 , 震不倒 ” 大 的抗震 设 防思
想, 在高烈 度 地震 区桥 梁 设 计 中起 着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用。
北京市轨道交通 昌平线是一条连接 中心 城 区与 昌 平新城 的轨道交通快速客运线 。一期工程 为城南站 至 西二旗站 , 线路长度 2 .2k 其 中高架线 1 . m, 14 m, 55 k 全
()= p ()
() 7
将式 ( ) 7 的两边 同除质 量项 , 有
() ∞ () + +
甚至会出现地震力大一增强结构抵抗力一 结构 刚度增
摘 要 阐述 E型钢 减 隔震 支座 的 减震 机 理 , 过 非 通
大一 地震力进一步增大一 需再次增强结 构抵抗力 的不
线性 时程 分析 , 明轨 道 交 通 减 隔震 体 系的 有 效性 与 证
可靠 性 , 明应 用减 隔震 支座 的桥 梁减 隔 震体 系可 大 说
图 1 E型 钢 支 座
作者简介 :尹 骁 , , 级工 程 师 , 事轨 道 交 通 结 构 设计 工 作 男 高 从
yn i @ b e r C M ix o a u di O
图 2为试验测出 的滞回 曲线 , 以看 出, 可 在大位 移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一)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一)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效、便捷、安全等优点,然而,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此,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旨在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舒适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促进产业技术的升级与转型。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振动控制:通过优化车辆动力学性能,采用先进的振动抑制技术,例如主动控制振动(ACV)系统,根据实时监测的振动信号,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主动调整,从而降低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振动。

2.噪声控制:针对轨道交通的噪声问题,采用声学设计、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相结合的方法。

在轨道、车辆和建筑物等关键部位进行声学包装,如吸声、隔声、减振等措施,同时利用先进的噪声主动控制技术,如自适应噪声消除(ANC)系统,实现对噪声的有效抑制。

3.智能化监控:通过建立全面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对轨道、车辆、站场等关键部位的振动和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为减振、降噪方案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明确减振、降噪的目标和需求。

2.技术研究:开展振动控制、噪声控制和智能化监控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制定技术方案。

3.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技术研究结果,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

4.试验验证: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方案试验验证,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评估。

5.方案实施:根据试验验证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然后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进行全面实施。

6.效果评估:在方案实施后,对减振、降噪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持续改进和优化方案。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和应用,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振动和噪声问题的工程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减振降噪措施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减振降噪措施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减振降噪措施研究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噪声投诉事件频发,既有高架线路也面临减振降噪的迫切需求。

本文以天津地铁9号线中山门至东兴路区间为例,提出线路精调、钢轨打磨、更换轨下橡胶垫板、线路两侧加装声屏障、列车限速通行等措施,减振降噪效果均不理想。

通过“降能”—改造FTS压缩性减振扣件和“抑振”—钢梁涂覆阻尼材料,较好地降低了列车振动及噪声。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减振降噪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地铁在满足人民便捷出行的同时,也给沿线居民和建筑物带来了振动和噪声的环境污染。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地铁运营中产生的噪声与振动投诉事件越来越频繁。

控制地铁运营噪声已成为运营单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工程背景高架线路噪声主要来源于轮轨噪声和结构噪声。

钢轨和车轮之间摩擦、轨道振动是产生轮轨噪声的主要原因,其产生的噪声原理是在车轮与轨道接触力的作用下产生刺耳的摩擦噪声,以及车轮对轨道产生的振动声波向外辐射出轰鸣噪声。

地铁列车运行产生的轮轨噪声大小和列车运行速度、轨道系统结构、质量等紧密相关,严重时可达到90dB [1]。

当列车通过高架线时,列车引起的振动传递给桥梁结构及其他桥梁附属构件和声屏障,其引起振动并向四周辐射噪声,即结构噪声。

桥梁结构辐射噪声以低频噪声为主,其传播距离比高频噪声更远,传播范围更广且衰减更慢[2]。

天津地铁9号线中山门-东兴路区间高架桥梁段位于津塘公路正上方,结构形式为2联6跨连续钢梁。

线路结构为小半径曲线,曲线半径400m。

道床为普通支承块式整体道床,扣件类型为WJ-2型,均无减振降噪效果。

地铁北侧邻近居民区,人口密集,楼房距地铁最近垂直距离约为40m。

此区段噪声投诉较为频繁。

经检测,投诉小区楼下点位夜间列车运行噪音为69.4dB,已超出标准值55dB要求。

2 原因分析鉴于噪声投诉问题,运营工务维保部门已陆续采取了线路精调、钢轨打磨、更换轨下橡胶垫板、线路两侧加装单面穿孔铝板和吸声棉式声屏障、列车限速通行等多种整治措施,均未起到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1. 引言1.1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在现代社会,噪音和振动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研究如何减少轨道交通带来的噪音和振动,提高其安全性和舒适性,成为当今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应用各种减振降噪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从而改善周围环境,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将会持续推进,为城市交通建设和居民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不断扩大,为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能够为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现状分析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然而,轨道交通在运行过程中会带来噪音和振动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首先,从振动方面看,轨道交通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振动,这些振动会通过轨道传递到地面,对周围建筑和居民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高铁等高速列车的运行中,振动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减振技术包括悬挂式减振装置、吸振器、阻尼器等,已经在地铁和高铁等轨道交通系统中得到应用。

其次,从噪音方面看,轨道交通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机械噪音、轨道噪音和空气噪音等。

这些噪音不仅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还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降噪技术包括隔离噪声源、吸声材料、声屏障等,已经在轨道交通系统中得到应用。

总的来说,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虽然在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

因此,未来需要加强技术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减振降噪技术,提升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质量和环境友好性。

2.2 减振技术的应用减振技术的应用在轨道交通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提高乘车舒适度和安全性。

现代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分析

现代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分析

现代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桥梁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承担着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桥梁结构的破坏情况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减隔震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减隔震技术在现代桥梁结构设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引入减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害,保护桥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研究现代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减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在现代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具体案例分析、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减隔震技术的研究分析,可以为现代桥梁结构设计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方法,促进桥梁结构抗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减隔震技术在现代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在提高桥梁结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损失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研究现代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旨在为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案,从而实现构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可靠性,为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和服务。

通过深入研究减隔震技术在现代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减隔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桥梁结构设计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为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损失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减隔震技术在现代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1.3 意义利用减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小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降低结构与地基之间的杆件受力,减小结构应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这将有助于减轻地震灾害对桥梁造成的损失,保障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通过在现代桥梁结构设计中应用减隔震技术,可以提高桥梁结构的整体性能和抗震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减振降噪技术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减振降噪技术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减振降噪技术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轨道交通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也给沿线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减振降噪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产生振动和噪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列车车轮与钢轨之间的相互作用、轨道结构的不平顺、列车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与空气的摩擦等都会产生振动和噪声。

这些振动和噪声不仅会影响乘客的舒适度,还可能对沿线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为了有效减少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工程中采用了多种减振降噪技术。

首先是轨道减振技术。

常见的轨道减振措施包括弹性扣件、橡胶隔振垫、浮置板道床等。

弹性扣件通过增加扣件的弹性,减少钢轨与轨枕之间的刚性连接,从而降低振动的传递。

橡胶隔振垫安装在道床和基础之间,能够有效地隔离振动的传播。

浮置板道床则是将道床板通过弹性元件悬浮在基础上,大大减少了振动向周围的传递。

其次是车辆减振技术。

优化车辆的悬挂系统、采用新型的车轮和钢轨材料、降低车辆的运行速度等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辆自身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例如,采用弹性车轮可以减少车轮与钢轨之间的冲击,降低噪声的产生。

在桥梁结构方面,通过采用合理的桥梁结构形式、增加桥梁的阻尼、优化桥梁的支座等方式也能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

例如,采用箱梁结构可以减少噪声的辐射,增加桥梁的阻尼可以消耗振动能量。

声屏障是城市轨道交通中常用的降噪措施之一。

声屏障可以分为直立式、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

直立式声屏障较为常见,其安装简单、成本较低,但降噪效果相对较弱。

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声屏障降噪效果更好,但成本较高,施工难度也较大。

在选择声屏障时,需要综合考虑降噪要求、工程成本和景观影响等因素。

此外,隧道内的减振降噪也不容忽视。

在隧道内铺设吸音材料、优化隧道的截面形状等都有助于降低噪声。

在实际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减振降噪技术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减振扣件设计及现场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减振扣件设计及现场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减振扣件设计及现场应用摘要:目前,我国一些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采用下锁式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以下简称“双非减振扣件”),列车运营一段时间后扣件会出现钢轨空吊和轨距难以保持等情况,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因此,亟需设计一套既满足行车安全,又满足钢轨纵向阻力要求,且能达到中等减振效果的高架线减振扣件。

基于此,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减振扣件设计及现场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减振扣件;现场应用;弹性铁垫板;减振效果引言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同时满足了人们的便捷交通,也为乘客、沿线居民、建筑物等提供了便利。

振动噪声污染环境,导致众多投诉的振动噪声。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现代工业工艺的发展,对降低振动和噪声的高要求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当火车穿过高程线时,火车引起的振动会传递到桥梁结构和桥梁的其他部件以及引起振动并发出周围噪声的声屏障,即。

结构性噪声。

桥梁结构的辐射噪声主要是低频噪声,其传播距离大于高频噪声,传播范围更广,衰减速度更慢。

人们长期处于低频噪音环境中,容易引起神经紊乱、失眠、高血压等。

到目前为止,对铁路噪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轮轨和车辆产生的中高频噪声上,而对桥梁结构的低频噪声的研究很少。

1高架线双非减振扣件伤损原因分析(1)双非减振扣件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容易引起尼龙件、橡胶件等非金属件的老化和损坏。

(2)从产品结构特点上来看,双非减振扣件自身存在设计缺陷,上、下层铁垫板固定仅仅依靠尼龙锁扣,无法长期承受横向剪切力,自身约束力不足,尤其是在小半径曲线地段,列车高速通过时极易造成尼龙锁扣磨损、变形、甚至开裂,从而出现中间层弹性垫板横向窜动;列车途经该区段时,轨距保持较为困难,易造成晃车现象。

2评价标准及数据处理方法根据JGJ/T170-2009《城市轨道运动引起的建筑物振动和二次辐射噪声的极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根据GB/T13441.1-2007《振动和人体对全身振动的影响》第1部分:一般要求垂直称重铅网在4-200Hz以内各频率中心的1/3频率,即VLZmax(i)列车行驶时。

地铁高架桥梁抗震性能分析报告

地铁高架桥梁抗震性能分析报告

北京地铁十四号线芦井路站至张仪村站跨丰沙铁路高架区间桥梁抗震性能分析报告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研究所二O一二年四月杭州北京地铁十四号线芦井路站至张仪村站跨丰沙铁路高架区间桥梁抗震性能分析报告报告编写:谢旭,王彤,殷平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研究所二O一二年四月杭州目录1 工程概况 (1)1.1 概况综述 (1)1.2 主要材料 (3)2 研究内容、规范及标准 (3)2.1研究内容 (3)2.2计算程序 (4)2.3 参考规范及技术标准 (4)3 抗震设防目标 (4)4 地震动参数 (5)4.1设计地震加速度反应谱曲线 (5)4.2设计地震动时程 (6)5 抗震安全性验算要求 (9)5.1多遇地震作用时的强度要求 (9)5.2罕遇地震作用时的支座强度 (10)5.3罕遇地震作用时的变形要求 (10)6 桥梁地震反应分析 (11)6.1结构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11)6.1.1 有限元计算模型 (11)6.1.2 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 (13)6.1.3 阻尼 (15)6.1.4 边界条件 (16)6.1.5 结构动力特性 (16)6.2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计算 (18)6.3多遇地震工况下结构强度验算 (18)6.4罕遇地震作用下桥墩延性验算 (19)6.4.1 墩底屈服状态判别 (19)6.4.2 延性验算 (19)6.4.3 弯矩曲率曲线关系图 (20)6.5支座强度验算 (24)7 结论 (25)1工程概况1.1概况综述北京地铁14号线是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中一条连接东北、西南方向的轨道交通“L”型骨干线,其定位为大运量等级的线路,既服务于中心城中心地区,同时服务于外围的边缘集团,其兼顾交通疏解和引导发展的功能。

线路沿线经过丰台、东城、朝阳三个行政区。

线路西起丰台区永定河以西的张郭庄,终点为朝阳区的善各庄,线路全长47.7km,共设车站36座。

受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委托,浙江大学建工学院交通工程研究所承担了地面高架桥梁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计算工作。

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减隔震分析与应用

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减隔震分析与应用

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减隔震分析与应用作者:杨灵格窦海涛王海燕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28期【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架桥梁减隔震的问题受到了重视。

本文将从减隔震设计原理及计算模型、减隔震分析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减隔震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一、前言近年来,轨道交通工程在不断地壮大,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改进。

因此,新时期下,加大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减隔震分析与应用的探析,对确保人们生活有序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必要性轨道交通高架桥是城市设计中至为关心的内容之一。

目前,我国还没有轨道交通高架桥抗震设计规范。

而目前桥梁抗震设计中普遍采用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及《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又相对滞后,因此,如何确定轨道交通高架桥合理抗震设计参数及采用合理的抗震措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三、减隔震设计原理及计算模型1、隔震的本质和目的就是将结构与可能引起破坏的地面运动尽可能分离开来。

要达到这个目的,可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避开地震能量集中的范围以降低结构的地震力。

其基本原理如下:(1)增加结构的柔性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减小由于地震所产生的地震荷载;(2)增加结构的阻尼或能量耗散以减小由于结构自振周期延长而增加的结构位移。

2、计算分析采用大型空间非线性动力分析程序,空间建模见图1。

具体模型模拟如下: (1)上部结构(梁体)、桥墩以及钢轨采用空间梁单元模拟。

(2)板式橡胶支座恢复力模型为线性,其恢复力F(x)=kx0式中,X为支座变形;k为支座的等效剪切刚度,k=GA/Σt。

其中G为支座的剪切模量;A为支座的剪切面积;Σt为橡胶片的总厚度。

(3)铅芯支座的恢复力模型采用等效双线性模型。

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kμ为初始刚度;kd为屈服后刚度;AR为橡胶承压面积;AP为铅芯截面积;G为橡胶剪切模量;Qd为支座的特征强度;F为恢复力;μBE为有效设计位移;γ为有效剪切应变;q为铅芯剪应变。

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震技术应用分析

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震技术应用分析

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震技术应用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交通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桥梁在其中就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桥梁的设计中,减隔震技术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该技术是桥梁抗震的重要条件,在地震发生时,其可以减少桥梁受到的损害,甚至可以避免桥梁受到损害。

为此,就针对减隔震设计的原理、配备的设置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标签:桥梁结构设计;减隔震技术;应用TB1减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减隔震技术是通过结构的基础位置隔离地震能量、阻断地震波的传播。

在减隔震设计中,通过附加阻尼的方法进一步降低了地震地响应,阻尼并不是自然装置,而是施工人员人为的将其设置在桥梁结构的某些位置,同时,耗能构件在地震发生的时候,通过自身的结构可以将地震的能量进行吸收,从而让桥梁的结构在受到地震冲力的时候得到缓冲,使桥梁结构的稳定性与完整性得到更好的保持。

减隔震技术包括两大方面:减震技术和隔震技术。

减震技术是指人为的将阻尼及耗能构件设置在桥梁的结构中,让耗能构件吸收地震波的能量;隔震技术是特殊的结构类型,其具有振动周期的特殊结构,与减震技术有很大的不同。

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可以输出地震能量。

两种技术相互配合,能够共同应对强大的地震波,保护桥梁免受伤害。

2减隔震装置技术的分类2.1铅芯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是把一个或多个铅芯插入到分层的橡胶中,形成紧凑的减隔震装置,其在延长结构周期的同时把地震的能量消耗掉。

铅芯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能够与分层橡胶支座进行紧密的结合,同时良好的耐疲劳性与弹塑性使得其适合做减隔震材料。

铅芯橡胶支座的诸多特性能够提供地震中所需要的耗能,同时能够很好的满足使用过程中的屈服强度和刚度,在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被广泛的应用。

2.2粘滞阻尼器粘滞阻尼器是利用活塞运动前后的压力差异,使黏滞流体通过节流孔,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阻尼力和耗能。

粘滞阻尼器有着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粘滞阻尼器没有显著的增加桥墩的受力。

隔振技术在城市地铁施工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隔振技术在城市地铁施工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隔振技术在城市地铁施工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加大。

为了有效解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地铁的建设成为了许多城市的首要选择。

然而,地铁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对周边居民和建筑物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为此,隔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施工中,以减少振动和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隔振技术是利用隔离层材料、隔振垫等装置进行减振、减震的一种措施。

在城市地铁施工中,隔振技术主要应用于减少地铁列车进出车站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以及降低地铁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影响。

它通过在地铁轨道、隧道结构和周边建筑物之间设置隔振垫、隔离层等措施,将振动能量阻隔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传递,从而达到减少振动和噪音的目的。

隔振技术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铁列车进出车站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地铁列车的进站和出站过程中,由于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刹车制动等原因,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

为了减少这些振动和噪音对周边居民和建筑物的影响,常常在地铁站台和隧道之间设置隔振垫等装置,用于吸收和分散振动和噪音能量,减少其传递到周围环境的程度。

第二,地铁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影响。

地铁施工过程中,常常会使用钻机、掘进机等大型设备,产生大量的振动。

这些振动如果直接传递到周围的建筑物中,会给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减少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可以采用隔离层材料、隔振垫等装置,将振动能量阻隔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对建筑物的传递。

隔振技术在城市地铁施工中的应用带来了多方面的效果评价。

首先,通过采用隔振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地铁列车进出车站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这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其次,隔振技术可以减少地铁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这有助于避免地铁施工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保护周围环境的建筑物和设施。

减振原理在城市高架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减振原理在城市高架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减振原理在城市高架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摘要:从高架轨道振动产生的原因及减振的基本原理入手,分别从轨道结构、桥梁结构、周围的建筑物三个方面,讨论如何利用减振原理减小高架轨道交通中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对未来城市高架轨道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使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高架轨道,减振原理,减振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城市车满为患,交通拥堵状况日益严重。

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届时将会有大批的运动员和游客涌入中国,城市交通将接受更严峻的考验。

因此,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

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具有快捷、运输量大、安全可靠等优势,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时,它成为许多大城市优先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

然而,轨道交通在解决交通拥堵的同时,由于轮轨之间的撞击、车辆设备等产生的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特别对沿线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巨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轨道交通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轨道交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解决振动对环境的影响。

文中从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产生的原因入手,讨论如何利用减振技术减小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 高架轨道振动产生的原因城市高架轨道交通中,引起振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机车本身的动力作用;机车和车辆以一定速度通过时的动力作用;轨道不平顺,以及钢轨顶面不均匀磨耗;车轮安装偏心产生的连续不平顺,以及车轮踏面不均匀磨耗引起的单独不平顺。

轮轨之间的振动经过轨枕、道床,传递至桥梁基础,再传递给地面,从而对周围区域产生振动,并进一步传播到周围建筑物。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列车速度、车辆重量、桥梁结构类型和基础类型、桥梁跨度、刚度、挠度等,列车与桥梁的动力相互作用也会加大振动作用。

2 减振的基本原理减振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在结构构件之间或建筑物与基础之间设置减振装置,通过减振装置的耗能特性,减小振动能量向周围环境的传递,达到减小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目的。

浅析桥梁减隔震设计的分析与应用

浅析桥梁减隔震设计的分析与应用

浅析桥梁减隔震设计的分析与应用【摘要】近期地震频发,瞬间发生的地震及其后续余震将可能造成地震的一、二、三次震害,形成灾害链。

桥梁工程是公路工程的咽喉要道,在保障公路通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一旦地震就会使交通线路瘫痪,将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损失和不便。

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抗震设计,确保其抗震安全性意义深远。

【关键词】桥梁抗震设计引言桥梁设计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难易,桥梁设计中的可靠性关系到桥梁质量好坏。

近几年来,我国的桥梁设计正在逐步从最初的单纯设计满足载荷强度的设计原则转变到既满足载荷强度需求又满足桥梁寿命需要的设计思路,桥梁工程的抗震研究和设计也一直受到工程建设专家的高度重视。

一、桥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桥梁是一个由许多结构件组成的一个系统结构,各结构件不仅本身要有足够强度和耐久性,而且组合到整个桥梁中也要满足全桥安全性和耐久性。

目前一些设计人员设计时考虑片面,结构的整体性、安全和耐久性考虑不够,造成有的结构整体性延性不足,冗余度过小,有的计算图式和受力路线不明确,造成局部受力过大,强度要求过低,保护层厚度过小及构件截面过薄和过大。

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而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却恰恰是使用性能表现,重视结构的建造而不重视结构的维护。

实际上,目前的桥梁设计中,对于耐久性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概念受到关注,既没有明确提出使用年限的要求,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耐久性设计。

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工程事故频发、结构使用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不良后果,也与国际结构工程界日益重视耐久性、安全性、适用性的趋势相违背,也不符合结构动态和综合经济性的要求。

就目前国内桥梁设计来讲,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即按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进行考虑。

具体表现在结构强度性和结构耐久性,前者考虑结构控制在丧失承载服务能力时极限临界状态的承载力,其基本原则是要求荷载效应不利组合的设计值必须小于或等于结构抗力的设计值。

地铁轨道减振技术的应用实践及意义解析

地铁轨道减振技术的应用实践及意义解析

地铁轨道减振技术的应用实践及意义解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越来越拥挤,地面交通发展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大,地铁技术以其巨大的优势随之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不少城市地铁轨道相继建成并通车,极大缓解了城市交通吃紧现状。

然而地铁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地铁技术的进步,地铁轨道减振技术作为其中关键技术之一,对地铁内外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阐释地铁轨道减振技术的实际应用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铁轨道;减振技术;应用实践;意义地铁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运营准时等特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措施之一。

然而,随着地铁网络密集度不断增加,城市中复杂的高架、地面以及地下线路正日益形成一个立体的地铁线路系统,列车运行势必对周边居民、建筑结构、精密仪器、既有线路等产生一定的振动影响。

国内外学者对轨道减振技术的工程应用、设计与施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室内试验、现场测试、理论解析、数值仿真等方面,对其动力性能、减振效果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细致研究.为地铁减隔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地铁轨道减振设计的原则(一)规范达标地铁轨道设计要保证列车能够平稳安全运行,轨道的动静态变形不能超标,同时地铁轨道的减振设计要保证产生的噪音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和GB10070——19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规定的标准。

(二)可行性可行性是指地铁轨道的减振设计在保证其结构的可靠性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地铁轨道维修次数和费用,实现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铁轨道减振设计采用分级减振标准,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修订稿将轨道减振结构划分为中级、高级和特殊减振地段,其减振标准分别为5~10dB、10~15dB、 15dB 以上。

不同地区根据不同减振标准设计不同减振方案。

同时不同地区因为地形和地面建筑等因素,对减振要求不一样,要因地制宜地调整减振设计方案,采取恰当的减振措施。

高架桥梁地震响应分析与减震设计

高架桥梁地震响应分析与减震设计

高架桥梁地震响应分析与减震设计第一章:引言高架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发生时承受着巨大的挑战。

高架桥梁地震响应分析与减震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高架桥梁地震响应分析与减震设计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和指导。

第二章:高架桥梁地震响应分析2.1 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参数是高架桥梁地震响应分析的基础。

通过对地震记录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地震动参数,如地震加速度、地震速度和地震位移等。

这些参数对于分析高架桥梁的地震响应以及设计减震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2.2 结构模型高架桥梁地震响应分析中,结构模型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合理的结构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桥梁的动力行为。

常见的结构模型包括简化模型和详细模型,各自具有优缺点,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2.3 动力分析方法高架桥梁地震响应分析中,常用的动力分析方法包括等效静力法、时程分析法和频谱分析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的场景和适用性,需要合理选用。

第三章:高架桥梁减震设计3.1 减震装置类型减震装置是高架桥梁减震设计的核心。

常见的减震装置类型包括摩擦减震器、液压减震器和摇摆支座等。

每种减震装置都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桥梁的情况选用合适的减震装置。

3.2 减震设计原则高架桥梁减震设计的原则是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降低地震引起的损伤。

减震设计要考虑结构的耐震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保证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3 减震设计案例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架桥梁减震设计的应用。

本文将选取典型的高架桥梁减震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各种减震装置在地震中的效果以及设计要点。

第四章:结论高架桥梁地震响应分析与减震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

通过对地震动参数、结构模型和动力分析方法的分析,可以对高架桥梁的地震响应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减震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减震装置和遵循减震设计原则是确保高架桥梁地震安全性的关键。

实际案例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减震设计的认识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弯矩 / ( kN·m) 最大值 7. 46 × 10 3 9. 66 × 10 3 3. 11 × 10 4 5. 15 × 10 2. 88 × 10 2. 60 × 10
4 3 4
剪力 / kN 最大值 8. 02 × 10 2 7. 98 × 10 2 3. 37 × 10 3 3. 72 × 10 3. 99 × 10 2. 19 × 10
伴随轨道交通高架线路的迅速发展 , 轨道交通高 架桥在城市 交 通 网 络 中 占 据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地 位 。 如何建立正确的抗震设计方案 , 降低灾害损失 , 进而 实现“小震不坏 , 中震可修 , 大震不倒 ” 的抗震设防思 想, 在高烈度 地 震 区 桥 梁 设 计 中 起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用 。 北京市轨道交通昌平线是一条连接中心城区与昌 平新城的轨道交通快速客运线 。 一期工程为城南站至 西二旗站 , 线路长度 21. 42 km, 其中高架线 15. 5 km, 全 B12 —B15 跨高教园中街采 线多处跨越相交道路 。其中 , 用 33 + 54 + 33 双线变截面连续梁桥 , 桥墩采用矩形截 面 T 形墩 。边墩截面 2. 4 m × 1. 8 m, 墩高 9. 5 m, 中墩 截面 2. 6 m × 2. 2 m, 墩高 9 m。墩高较矮 , 刚度大 , 梁体 自重较大 , 而北京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 8 度 , 相应固定 墩的地震荷载也较大 。采 用 传 统 的 抗 震 设 计理念 ,
减隔震分析
非线性时程分析
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 , 桥梁地震响应的控制
2. 2
E 型钢阻尼支座的滞回曲线
E 型钢阻尼支座的数字模型见图 4 。
动力方程为
· M· u ( t ) + C· u ( t ) + Ku( t ) + R NL ( t ) = R( t )
( 1)
M 是质量矩阵 , C 是阻尼矩阵 , R ( t ) 是外力 , u( t) 式中, R NL ( t ) 是来源于非线性单元力总和的整 是地面位移, K 是弹 通过每个时间点上的迭代计算 , 体节点力向量 , 性刚度矩阵 。 考虑非线性单元的线性工况时具有线性刚度 , 将 式( 1 ) 两边增加有效力 K e u ( t ) , 动力平衡方程改写为 Mu ( t) + Cu( t) + ( K + Ke ) u( t) = R( t) - RNL ( t) + Ke u( t)
式中 ,ξ n =
Cn 2 ωn Mn 1 t p ( τ) exp[- ξ n ω n ( t - τ) ] Mn ωn 0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 Duhamel 积分求解 , 有 Y n ( t) =

n
sin ω D ( t - τ) d τ 反应 。
( 9)
利用振型叠加原理 , 可以得到多自由度体系的总
2
2. 1
收稿日期: 2011 06 14 修回日期: 2011 07 05
图1
E 型钢支座
作者简介: 尹 骁, 男, 高 级 工 程 师, 从 事 轨 道 交 通 结 构 设 计 工 作, yinxiao@ buedri. com
图 2 为试验测出的滞回曲线 , 可以看出 , 在大位移
86
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减隔震分析与应用
( 7)
Y n ( t) + 2ξn ωn Y n ( t) + ω2 n Yn ( t ) =
·
Pn ( t) Mn
( n = 1, 2, …, N) ( 8)
当制动力较小或小震时, 支座通过保险销传递水平 保险销剪 力,E 型阻尼元件不受力; 当发生大地震时, 断, 此时 E 型钢参与工作。E 型钢进入弹塑性状态后, 其 屈服后刚度变小, 整个结构的刚度相应变小, 从而结构 同时 E 型钢的变形也耗散了地 的自振周期相应地延长, 震能量, 进而达到削减地震对结构作用的目的 。
表1
桥墩号 地震类型 地震方向 顺桥向 横桥向 顺桥向 横桥向 顺桥向 横桥向 顺桥向 横桥向 顺桥向 横桥向 顺桥向 横桥向 顺桥向 横桥向 顺桥向 横桥向
墩弯矩 减 震 率 为 45% ~ 70% , 剪 力 减 震 率 为 22% ~ 68% , 减震效果显著 。
隔震前各墩墩底内力与墩顶位移值
甚至会出现地震力大 → 增强结构抵抗力 → 结构刚度增 大→地震力进一步增大 →需再次增强结构抵抗力的不 利循环 。本工程是 E 形钢减隔震体系在轨道交通高架 建设工程中的首次应用与探索 , 笔者阐述了 E 型钢减 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证明了轨 隔震支座的减震机理 , 道交通减隔震体系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 并提出了直接 用于指导生产的减隔震支座设计参数 。
线性时程分析, 证明轨道交通减隔震体系的有效性与 可靠性, 说明应用减隔震支座的桥梁减隔震体系可大 并消除不确定因素对抗震设计的影响, 幅减小地震力, 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和设计的经济性。 实践表 减隔震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成功应用, 将为我国 明, 轨道交通抗震设计开辟一个新领域, 进而提高轨道交 通高架桥梁的抗震防灾能力。 关键词 时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 U443. 36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 6073 ( 2012 ) 01 0086 04 城市轨道交通; 高架桥; 减隔震支座; 非线性
r、 k、 F y 由试验确定 , 式中 , α、 β 被用于计算 s 值。 k 为结构屈 服 前 的 初 期 刚 度 ; F y 为 结 构 的 屈 服 强 度 ; r 为屈服后的切线刚度与初期弹性刚度之比 ; s 是决定 曲线越接近双线 屈服位置曲线形状的参数 ( 该值越大 , 性模型 ) ; α 是决定恢复力曲线形状的参数 ; β 是决定恢 复力曲线形状的参数 。
3 2 3
轴力 / kN 最大值 6. 49 × 10 2 3. 32 × 10 3
2
墩顶位移 / m 最大值 5. 77 × 10 - 3 4. 84 × 10 - 3 2. 41 × 10 - 2 2. 61 × 10 - 2
常遇 1
#
罕遇
常遇 2# 罕遇
9. 44 × 10
7. 74 × 10 - 4 5. 89 × 10 - 3
图8 地震动输入
从表 1 可以看出 , 罕遇地震作用下横桥向墩底最
4 5 大剪力为 1. 25 × 10 kN 、 弯矩为 1. 46 × 10 kN · m ; 顺 4 桥向制动墩底最大剪力为 2. 22 × 10 kN , 弯矩为 1. 36
2. 4
结果分析
隔震前各墩墩底内力与墩顶位移值见表 1 , 隔震后
1
减震机理
减隔震技术是通过采用减隔震装置 , 将结构与可
能引起破坏的地震地面运动分离开来 , 减少传递到上 桥梁减隔震系统多采 部结构的地震力和能量 。 目前 , 用减隔震支座的形式 , 以改变或调整结构的动力特性 , 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得到合理的控制 。 减 隔震支座应具有高阻尼 、 低刚度 、 大变形 、 耐损伤 、 耐腐 蚀的特性 , 能够保证日常的抗风 、 抗制动力 、 支承竖向 荷载等要求 。 E 型钢阻尼支座将 E 型钢阻尼元件与盆式橡胶支 座整合到一起 , 使之兼有竖向支撑和水平滞回耗能的 作用 , 结构形式简单 , 并简化 了 相 应 的 连 接 构 造 装 置 ( 见图 1 ) 。
· · ·
图4
E 型钢阻尼支座的数学模型
( 2) K e 是非线性单元线性有效刚度 。 式中,
f = rkd + ( 1 - r) F y z
·
( 10 ) ( 11 )
z =
· k · [ 1 - z 5 { αsign( dz ) + β} ] d Fy
87
都市快轨交通·第 25 卷 第 1 期 2012 年 2 月
E 型钢的滞回曲线接近于完美弹塑性体 , 下, 近似双线 由此得到图 3 的简化荷载 —位移关系 。 性,
式 ( 2 ) 可改写为
· M· u ( t ) + C· u( t) + K u( t) = R ( t)
( 3)
式中 , 弹性刚度矩阵 K = K + K e , 外部载荷 R ( t ) = R( t ) - R NL ( t ) + K e u ( t ) 任意结构的 总 位 移 是 由 不 同 振 型 位 移 分 量 的 叠 加, 即
9. 08 × 10 3 1. 43 × 10 5 2. 02 × 10
4
1. 25 × 10 3 1. 23 × 10 4 3. 47 × 10
2. 3
模型及地震波
应用 SAP2000 软件, 对跨高教园中街 33 + 54 + 33
双线连续梁进行建模 , 并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 , 墩底固 接。考虑相邻跨简支梁质量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 将半跨简支梁质量根据支座类型对应简化连接于盖梁 之上。常遇地震工况有 : 线弹性时程分析 , 瑤 墩为制动 瑏 墩, 墩顶固接 , 瑢瑏 瑏 瑣 瑥 墩顶纵向释放约束 , 瑏 横向固接 ; 罕 遇地震工 况 ( 采 用 减 隔 震 方 案 ) 有: 模 型 中 采 用 采 用 Rubber Isolation 单元模拟 E 型钢阻尼器减隔震支座 , 通 过弹性刚度、 屈服强度和屈服后刚度比 3 个参数模拟 横向和纵向支座非线性特性 。 减震方案是 : 瑤 墩顶纵 瑏 横向减震 , 瑢瑏 瑏 瑣 瑥 墩顶纵向释放约束 , 瑏 横向减震 , 见 向、 图 5 ~ 图 7。 地震动输入采用《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工程场地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 提供的 3 条人工地震波 , 其加速 度时程曲线如图 8 所示 。 计算表明, 调节屈服强度 F y 和弹性刚 度 K, 增大 F y 的取值, 支座滞回位移就会 减小, 但是减震效果会降低; 相反, 降低 F y 的取值, 支座滞回位移就会增大, 但是减震 效果会提高。通过 E 型钢支座参数的优 化确定合理滞回位移, 可以取得最优的减 震效果。 经参数优化组合计算后 , 最终确定以 下减震参数用于指导支座生产 : 纵向减震 ( 1 000 t 固 定 支 座 ) 纵 向 屈 服 力 为 1 950 kN, 纵向屈服位移为 15 mm, 罕遇地 震减 震 状 态 下 纵 向 最 大 水 平 位 移 为 150 mm; 横 向 减 震 ( 1 000 t 固 定 支 座 , 1 000 t 纵向活动支座 , 250 t 纵向活动支 座) 横向屈服力为 1 500 kN, 横向屈服位 移为15 mm, 罕遇地震减震状态下横向最大水平位移为 150 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