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省淮南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合集下载

2010-201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比较

2010-201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比较
3
六大营养素
(富含糖类的物质)
化学式(HgSe)中Se元素化合价
化学式(C3N4)中N元素化合价
化学式含义(萘胺:C10H9N,二氧化钛:TiO2)
(组成、计算、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
化学式含义(高铁酸钠:Na2FeO4)
(组成、计算、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
六大营养素
(合理搭配午餐)
4
化学式含义(大蒜新素:C6H10S3)
(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化学方程式知识
(方程式配平、反应类别、元素含量等)
实验操作图
(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原子结构知识
(元素周期表某格信息、元素原子序号、核外电子数、相对质量、金属元素判定)
物质的分类
(从属问题)
实验操作图
(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8
原子结构知识
(元素周期表几格信息)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CO2、干水性质、变化和分类等)
6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热冰”的性质、变化、粒子性质、物质分类等)
实验操作图
(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以水为例,考察水资源保护,溶液、粒子构成等)
化学观念问题
(保护水资源)
化学观念问题
(向污染宣战)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以水的变化为例,考查分子的性质、化学式意义、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分类)
7
化学观念问题
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分数的综合,根据CO2制取金刚石的方程式,计算含杂质的金刚石的质量)
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分数的综合,根据实验室碳酸钙与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求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安徽省中考真题化学试卷(word有答案)doc

安徽省中考真题化学试卷(word有答案)doc

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一1 C一12 O一16 Na一23 S一32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挑选原料 B.加碱燕煮 C.竹帘捞纸 D.剪裁纸张2.科学家发现,在液晶电视等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NF3)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7万倍。

NF3中氟元素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3 B.0 C.+1 D.+33.某方便食品的主要配料如下,其中糖类物质含量最丰富的是【】A.小麦粉 B.植物油 C.牛肉 D.食盐4.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下列关于大蒜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C、H、S元素质量比为6:10:3 B.属于无机化合物C.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硫原子 D.相对分子质量为178 g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取用药品 B.称取药品 C.量取液体 D.搅拌溶解6.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熔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7.“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A.用篮子代替塑料袋 B.经常开车上班 C.使用节能灯泡 D.节约每一滴水8.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C、N、0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9.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氧化为CO2,示意图如下。

2010年安徽中考真题

2010年安徽中考真题

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一1 C一12 O一16 Na一23 S一32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挑选原料 B.加碱燕煮 C.竹帘捞纸 D.剪裁纸张2.科学家发现,在液晶电视等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NF3)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7万倍。

NF3中氟元素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3 B.0 C.+1 D.+33.某方便食品的主要配料如下,其中糖类物质含量最丰富的是【】A.小麦粉 B.植物油 C.牛肉 D.食盐4.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下列关于大蒜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C、H、S元素质量比为6:10:3 B.属于无机化合物C.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硫原子 D.相对分子质量为178 g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取用药品 B.称取药品 C.量取液体 D.搅拌溶解6.在一定环境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熔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7.“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A.用篮子代替塑料袋 B.经常开车上班 C.使用节能灯泡 D.节约每一滴水8.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C、N、0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9.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氧化为CO2,示意图如下。

2010-2011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九年级期中考化学试卷分析一、试卷试题分析本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各类试题成绩分布较为合理,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大,难度不大。

填空题第17题,第19题考到环境保护的题目与生活实际联系。

本次填空题第19,20题填空属于开放性试题,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领域有创新意识,计算题最后一道题给学生造成知识上混淆,含氮量是用标签上17.1%还是根据NH4HCO3中所求含氮量引起混淆,建议应另设元素含量计算题目.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选择题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其中第7题学生答错较多,对现象描述概念不清,与结论混淆。

填空题第17题图A有较多同学答成“分子间有间隔”,对知识点形成定性思维,第19题有较多同学把“有害气体和烟尘”具体写成“S02、NO2、CO”等引起扣分,在填空题第20题(3)中写碳酸镁缺少提示,化学式写错较多,自然碳的化合价也写错。

计算题最后一小题,很大一部分同学去直接计算NH4HCO3中的含氮量而没有直接用17.1%去计算引起失分。

三、今后教学思路针对当前学生厌学现象,下阶段教学工作思路如下:1、每堂课留十分钟给学生当堂消化本节主要内容。

2、作业、课后习题、练习册常检查、常跟踪、常督促。

3、在班中结对子,以优带差,一帮一。

4、组织成立班级化学兴趣小组,成立化学学习角。

化学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题型、题量、赋分、考查方式基本不变,分卷I、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其中1-8为化学,9-14为理化综合,卷II为非选择题。

整体难度较08年有所上升,其中选择部分难度略大;31题框图推断题难度偏大,但实验探究容易使学生上手,但最后一问增大了试题的区分度;计算部分选用了较常见的较简单的题目,使学生得分更容易。

二、试题分析选择题部分化学部分1题为安全问题,2题考查知识点物质的分类,3题考察基本反应类型,4题考察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铁丝燃烧、过滤、浓硫酸的稀释及蒸发,8题考查物质的变化,以上几题属于基础的考察,属简单题;5题考察微观粒子、化学反应特征、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变式,6题涉及基本概念(氧气的体积含量、有机化合物、碱的性质、原子离子的联系)的综合考查,属于中等难度题;7题考察溶解度曲线,知识点简单,但是选项的区分度不大此题难度较大;综合部分9题涉及的化学知识点是分子的性质、10题考查金属的性质,12题涉及合金、燃烧条件、分子运动知识点,13题鉴别蒸馏水和氯化钠,以上几题难度较低;11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材料问题,14题涉及反应现象和溶解速率与溶解度的问题,个别选项不易区分,难度略大。

2010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和试卷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

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Ca 40 Fe 56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自然现象存在化学变化过程的是A.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的过程B.大气污染物形成酸雨的过程C.地球极地冰山融化的过程D.温室气体使地球气温上升的过程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往试管中加入锌粒加热液体固体药品的取用A B C D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澄清的石灰水B.新鲜的空气C.不锈钢D.干冰4.石油是—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

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A.砍伐树木作燃料B.利用太阳能C.利用风能D.开发核能5.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

今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座号等级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多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B.乘地铁上下班C.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D.吃天然食品、穿棉质服装6.3月22日是第18个“世界水日”,同时也是第23个“中国水周”,然而,干旱与沙尘暴已经在这个以水为主题的时期内唱起了主角。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B.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D.5mL水和5mL酒精混合,溶液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7.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安徽2010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安徽2010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 本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2. 科学家发现,在液晶电视等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NF3)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7万倍。

NF3中氟元素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3B. 0C. +1D. +33. 某方便食品的主要配料如下,其中糖类物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A. 小麦粉B. 植物油C. 牛肉D. 食盐4. 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下列关于大蒜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H、S元素质量比为6∶10∶3B. 属于无机化合物C. 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硫原子D. 相对分子质量为178 g5.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6. 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冰”是纯净物B. “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熔化C. “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 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7. “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 )8.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8题图A. 碳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B. 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C.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D. C 、N 、O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9. 我国科学家在CO 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 在低温下氧化为CO 2,示意图如下。

2008~201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11年中考备考建议

2008~201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11年中考备考建议

2008~201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11年中考备考建议我省中招化学试卷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我省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命题,既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既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又有利于高一级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的原则,为促进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今年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旨在考查学生的化学素养,体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2008~2010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回顾2008~2010年的河南省中考试卷的结构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在2010年的中考试题中,试题分值分配方面略作调整。

选择题由于具有固向的选项,其客观性的特点在对学生能力拓展的考查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

故在2010年的中考命题中选择题减少了2个,分值从12分降到了10分,取而代之的是考查角度灵活、设问角度较为广泛的的综合性试题。

综合应用题的分值的提高,命题从定向向多维、客观向主观考查方向的转移,预示着河南省中考命题将逐步体现新课程理念,以能力测试为中心,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为重点必将更为突出。

(一)2008~2010年中考试题各项指标的比较从2008~2010年的河南省中考试题的难度系数(即得分率,P=每题的平均分/该题的满分值)上看,这三年的中考命题中,得分率最高的是选择题,填空题的难度变化幅度也不大,命题难度主要就体现在简答和综合应用题上。

尤其是在2010年的在中考命题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

命题在难度上的分布与倾斜也应成为我们中考复习时时刻要关注的焦点。

从2008~2010年的河南省中招试题分析数据中可以看出中,我省的中考试题虽然在难度系数和中考层次比例分配方面一直在调整,但调整的比例和幅度都不大。

201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11年复习备考建

201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11年复习备考建

201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11年复习备考建议凤县教研室赵凤琴2010年陕西省初中毕业生升学化学试题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陕西省2010年中考说明》的《化学学科说明》的内容要求。

试题坚持了“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命题思路;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题量15个小题未变,语言文字更加简洁,减少了阅读难点;试题既注重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考查,同时又注重科学方法和能力的考查;试题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既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我省初中化学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试题结构化学试题仍然采用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与分析题四种题型(见表1)。

四种题型在考查和区分学生时有着不同的功能。

选择题每个小题综合了多个知识点,增大了整套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对全体考生有一定的区分。

填空及简答题比较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够把中上水平的学生区分出来。

实验探究题和计算应用题对能力要求较高,能够把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拔出来。

四种题型是《学科说明》题型示例中所给出的,学生的熟悉度较高,所以对全体学生公平、公正;同一题型中的化学试题由易到难排列,利于学生答题。

这样的试卷结构避免了学生因题型不确定而造成的答题障碍,能更好的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

二、试题特点2010年试题突出的特点:直击课本、重视基础、正面导向、指导教学。

1、重视基础知识,回归教材,指导教学。

“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试题关注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水平,引导教学,促进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习。

如9、10、11、12、13、16、17、19、20题,其中9、10、13、14、20、22、23题取材都来源于课本。

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是对教材中的实验、图表、装置、定律等进行了精加工,是对教材的又一次创造、升华。

2010年中招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2010年中招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2010年中招考试化学试卷分析2010年中招化学试卷难易适中,无偏题、难题、怪题,有良好的区分度,与2009年中招化学试卷在时间和题型上相同,时间为50分钟,题型分别为:选择、填空、简答、综合应用题,有变化的地方是,第一大题和第四大题,其中第一大题由12个小题减少为10个小题,分值由12分变为10分;第四大题由原来的10分变为12分。

我们抽样调查了40分-43分的试卷20份,目的是了解中上等学生的答题情况,下面就阅卷中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如下:一、选择题(10分)其中2、3、4、6、10这五个小题学生答的很好,说明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物质的变化、用途及反应类型等知识掌握的较好。

第1小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只有1人选择了臭氧层破坏。

第5小题是有关化学式的说法判断,有2人选择了D选项,说明学生对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有关分子的构成不清楚,这一难点在今后教学中还需注意。

第7小题考查分类的有关知识,有2人错,原因是对于纯碱、合金属于哪一类不是很清楚造成的。

第8小题有2人错,主要考查物质的鉴别,涉及的知识点有,物质的溶解性、挥发性、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及酸、盐与指示剂作用,综合性强,学生一时反应不过来,错选了A导致失分。

第9小题有7人做错,是选择题中错的最多的一个,占到35%,物质间反应引起溶液质量的变化是一个难点,有选A的,这些学生认为,铁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氢气,氢气逸出,所以质量减小,有选D的,可能将碳酸钠粉末当成了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质量变小,说明这个知识点考前学生不是很清楚,加上中招考试的紧张气氛,所以出现了错误。

二、填空题(共16分)第11小题让考生由所给元素,选择符合要求的化学式填空。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有1人出错,复合肥有2人出错,有1人是硝酸钾化学式写错,另一名学生是写成了K2CO3,说明在平时该记住的东西没记住,没记准。

第12小题是考查营养素和化合价,以河南烩面的配料为情景,第一空有4人出错,占20%,原因是直接从配料中摘抄两种写上,如羊肉、青菜,这是由于审题不清造成的。

2010年滁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2010年滁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2010年滁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卷分析滁州市教研室戴锦初一、化学试卷的基本特点201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题是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安徽省教科院所编制的《考试纲要》为依据,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突出基础性、启发性、发展性、时代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对学生全面考查。

试题较好的兼顾了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选拔考试的双重功能,注重双基,重视考查学生独立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对初中化学教学起着很好的导向功能和指导作用。

今年的试题稳中求变,既有一定的延续性,又有创新。

试题注重初中化学核心知识,贴近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联系科技进步和社会实践,强调理解和应用;突出学科特点,重视实验与探究,强调人文关怀和教育功能。

二、试卷结构与考试内容全卷共三大题16小题。

1—10小题为选择题,共20分;11—15小题为填空题,共34分;其中15小题中有奖励4分;16题为计算题6分。

试题内容大致分布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约20分,元素化合物知识月24分,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约16分,化学计算约8分。

考查的具体内容如下:三、试题分析与考生答题情况1、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题在考查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试题要求学生能够分辨在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的四个过程:挑选原料、加碱蒸煮、竹帘捞纸、裁剪纸张中发生的变化,其中挑选、捞纸、裁剪过程明显属于物理变化,加碱蒸煮的变化原理学生没有学习,用排除法很容易判断出结果,本题满分2分,均分:1.81、难度系数:0.9、标准差:0.59、区分度:0.46。

2、本题以液晶电视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是一种温室气体为背景,考查化学式与化合价间关系,解题依据是化合物中各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属于基础题,本题满分2分,均分:1.42、难度系数:0.71、标准差:0.91、区分度:0.66。

安徽2010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安徽2010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 本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2. 科学家发现,在液晶电视等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NF3)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7万倍。

NF3中氟元素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3B. 0C. +1D. +33. 某方便食品的主要配料如下,其中糖类物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A. 小麦粉B. 植物油C. 牛肉D. 食盐4. 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下列关于大蒜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H、S元素质量比为6∶10∶3B. 属于无机化合物C. 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硫原子D. 相对分子质量为178 g5.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6. 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冰”是纯净物B. “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熔化C. “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 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7. “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 )8.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8题图A. 碳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B. 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C.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D. C 、N 、O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9. 我国科学家在CO 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 在低温下氧化为CO 2,示意图如下。

2010年初中化学考试试卷分析

2010年初中化学考试试卷分析

2010年初中化学考试试卷分析一、本次考试命题依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中考命题思路进行。

坚持了以下原则:1.重视对基础知识考查,特别重视对形成化学核心观念有益的内容考查。

2.重视对实验内容的考查,特别是试验设计,实验创新以及运用试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3. 重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尤其对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素的全面考查。

二、试题基本特点:(一)紧扣初中化学核心观念,最大限度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图象分析能力、综合计算能力等。

整张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没有偏题、怪题和难度题。

都是送分送到手,化学试题重视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重点考查,化学试卷中出现的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查,可以说是很基础、起点也很低。

比如试题中有关化学用语的填空题,简单计算等等;都是最基本的题目。

只要学生平时能认真学习,要考到及格应该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二)学以致用为了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现在的考试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比较重视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科技等的联系和应用,很多试题情境都是学生接触或知晓的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

(三)难易较适中从化学试卷的角度讲,本次试题有难度的题基本控制在10%左右,使中等及中下等考生都能发挥正常水平,有60%以上的学生能达到合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第25题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道好题,难度适中,如果学生读题能认真、仔细一些,对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能分析透彻,得分还是可以(四)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系到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如试卷中8、26、27题,强化了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还体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导向。

试题难度不是很大,仅对科学素养考查的初步探讨,但对化学学科改革的导向性非常明确。

三、学生在答卷中错因分析一大题考生选错较多的是2、8小题,引起错误的原因是:2小题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题干的意思,把性质和用途没有联系在一起。

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评析

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评析
题 ,读 起来让 人感觉 非常 亲切 ,耐 人寻 味 。
实物 图 片 名 称 煤研 石雕

青铜器 铜 、锡 铁 画 铁 铁 画 铁
材料 成 分 硅 酸 盐
( )上述 展 品使 用 的金 属材 料 是 1
( 写一 种
例2 低 碳生 活” 是指 减少 能 源消 耗 、节 约资 .“
( “ ” 填 能
度来 看 ,选 择题 、计 算题 和 大 部分 填空 题都 相对 简 单 ,要说难 度 大一些 或 者说有 区分度 的试题 就是 科 学 探 究题 了 。另 外 ,试 卷 还 增 设 了4 的 奖 励 分 , 分 奖励 那些在 科学 探究 中思维 活跃 或有 独 到见 解 的考
源 ,从 而减 少二氧 化碳排 放 的生活 方式 。下 列不符 合 “ 碳生 活” 的做法 是 f 1 低 评 析 :2 0 年 1 月 ,哥本 哈根 国际气 候 大会召 09 2
或知 晓 的社会 实 际 和生 活实 际 ,在 教材 上大 多能找 到它 的影 子 ,没有 出现偏 题 、难 题 和怪题 。如第 1 2
小题 就是 一道 考查 学 生 对实 验 室制 取气体 的基 本方 法 掌 握情 况 的典 型试题 。
例 1 右 图是 实 验室 制 取 .
纲 要》命 题 ,既注 重考 查学 生 基础 知识 和基 本 技 能
打 开化 学试 卷 ,浓 浓 的人 文气 息扑 面而来 。在 重 视基 础知 识 、基本 技 能 考查 的 同时 ,试题 还能注
5 6
化学 教 学
21 0 0年 。 1 第 2期
重人 文关 怀 ,紧扣 社会发 展 主题 ,体 现人文 意识 和
情感 态度价 值观 .引导学 生关 注生 活 ,关注 社会可 持 续 发展 ,更 好 地发 挥 评 价 的导 向作 用 和教 育 功 能 ,充分 体现 了新 课 程新 理 念 。例 如 ,第 1 我 国 题 的 文化遗 产 宣纸 和第7 有关 对 低 碳 生活 的 理解 试 题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安徽省中考(Kao)化学试题解析注(Zhu)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三大(Da)题16小(Xiao)题,满分60分,化学与(Yu)物理的笔试时间共120分(Fen)钟。

2.试(Shi)卷包括“答题(Ti)卷”和“试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四页,答题卷共两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和“试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1-35.5 Ca-40 Ba-137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B.成型C.晾干D.烧结【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泥土的混合、成型并晾干的过程中,只是泥土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泥土的烧结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2.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C.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环境。

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防止造成空气污染,A正确;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B错误;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可减少水体发生水华现象而造成水体污染,C正确;研发易降解材料代替塑料,可大幅减少白色污染,D正确。

【知识点】开发使用新能源、水污染、环境污染、白色污染3.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De)核电荷数为(Wei)5 D.原(Yuan)子核外有(You)6个(Ge)电(Dian)子【答(Da)案】C【解析(Xi)】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

2010安徽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2010安徽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2010安徽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孟庆知
安徽省萧县中学235200
1.立足教材,八成试题考查基础知识
如第2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第4题考查大蒜新素结合有机物概念、分子构成,第8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仅第10题就考查了溶液中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和结晶等内容。

有些试题披上了新情境的外衣,如第6题的“热冰”等还是运用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联系生活,体现化学对社会的服务
如第7题对低碳生活的理解,第13题用煤制乙二醇,并结合了类比的思想。

充分体现了本省特色,如第一题宣纸的制作工艺、第十一题世博安徽馆中的各种材料等。

3.注重应用,强调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如第十四题对酒精灯火焰温度的探究,情景真实,内涵丰富,思维开放,答案不唯一,鼓励学生创新。

第十五题对铁生锈的原因、影响因素(氯化钠和碳的存在)的考查,还考察了不同章节间的知识联系(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对实验数据的一些基本处理能力,题目较灵活,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

此题还有一大亮点是附加分要求学生利用已知仪器设计实验装置并绘图,这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是少有的。

2010年中考化学考题热点

2010年中考化学考题热点

(名师解读)2010年中考化学考题热点2010年中考化学考题热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从题型来看,主要是选择题(08安徽)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09安徽)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石器 B.青铜器 C.铁器 D.高分子材料热点1:看了《2012世界末日》,地球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于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房屋倒塌C.森林失火D.树枝折断热点2: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2、物质的性质:(08安徽)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气体B.着火点为450℃,易燃C.沸点为-42.1℃,易液化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3、物质的分类:(08安徽)右图标出的是有关灯泡组成的物质,请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

(各写一种即可)(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请你就图中标出的物质举一例说明:(3)比较锡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

热点: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黄酒 B.矿泉水C.24K黄金 D.铁矿石4、物质组成、构成的叙述:(09安徽)我省的祁门红茶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由于香叶醇(C10H18O)的含量高于普通茶叶的几十倍,因而具有独特的玫瑰花香。

下列关于香叶醇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闻到玫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属于有机化合物D.组成元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热点:“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A.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淮南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淮南实验中学鲍瑜一.试卷的结构分析与试题特点:2010安徽省化学中考试卷命题以“化学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内容为依据,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考查,使三者有机地融合和渗透在一起。

注重考查义务教育阶段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方法和价值观、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科特色,着眼终身发展。

综观今年中考化学卷,没有偏题、怪题和高难度题,题型、题量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总体难度比去年有所降低,但灵活性有所提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对素质教育都将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1.内容结构分析:题型比例与试题内容分布2.试题特点:1)试题紧扣课本和考纲,突出化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全卷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兼顾学科知识体系;加强对知识运用的考查,并严格控制了试卷的难度,确保试题活而不难。

试题加大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属于常识性的、极易得分的题目达到70%以上。

整套试卷涉及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核心观念,例如: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类、金属的性质、饱和溶液、化学用语、实验现象的描述等,考察较为全面。

2)突出学科特点,加大实验与科学探究考查力度,尤其重视对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同时还考查了物质鉴别、物质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求学生注意细致观察并全面准确描述,注意常规试验和操作的细部特征,力求区分“做实验”和“讲实验”的差距,从而达到促进学校学生实验的正常化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气息。

“关注健康、关注环境、关注能源、联系社会”是此次中考命题的鲜明特点之一。

全卷涉及到“人体健康”、“环境保护”、“能源问题”、“材料科学”等,体现了化学与人文知识的密切联系,强化化学在解决各类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充分地体现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以致用”的思想。

通过这样的考试,考生们会更加关注健康、材料、环境、能源等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所遇到的热点问题,体现了化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和化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4)命题趋向开放性,培养发散和批判性思维。

综观全卷,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开放性试题分值达到28.3%,题目新颖灵活,答案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由发挥、展示学识和才华的领域,尤其是14、15题,考查了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并力求使学生学会用批判的观点看待问题,反思所学的知识。

也给广大教师一个明确的信号,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论断,准确表述。

二.答卷情况统计:1.统计分析:从化学试卷中抽取样本600份,对抽样试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数据:全卷最高分60分,最低分2分,平均分32.7分,难度系数0.55,有较好的区分度。

(见下表)2.成绩分布情况:在今年的学业考试中,淮南市约有25700名考生参与了考试(不包括缺考考生),阅卷结束后对所有试卷进行了分数段统计,见下表:3.各题得分率分布情况:三.试题及答卷分析:1.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 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挑选原料B .加碱燕煮C .竹帘捞纸D .剪裁纸张 解析:本题将学习化学知识所接触到的第一个知识点——物质的变化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考生,首先平缓了考生的紧张心理,吸引考生的注意,以便能顺利答题。

以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宣纸为情境,体现安徽文化的源远流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使学生感受人类文明,热爱家乡文化。

本题要求学生能够分辨在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的四个过程:挑选原料、加碱蒸煮、竹帘捞纸、剪裁纸张中发生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判定是化学变化,属于容易题。

2.科学家发现,在液晶电视等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NF 3)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7万倍。

NF 3中 氟元素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3B .0C .+1D .+3 解析:本题以液晶电视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是一种温室气体为背景,考查化学式和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利用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简单即可求解,属于较容易题。

但错误率偏高,反映出不少学生在元素化合价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欠缺。

3.某方便食品的主要配料如下,其中糖类物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A .小麦粉B .植物油C .牛肉D .食盐 解析:本题提供了几种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加强了学科间的渗透。

糖类、油脂、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是人类生活的六大营养物质,考生利用生物所学和生活,分析其主要组成成分,了解小麦粉中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

4.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下列关于大蒜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C、H、S元素质量比为6:10:3 B.属于无机化合物C.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硫原子D.相对分子质量为178 g解析:此题是一常规试题,考察的知识与技能是:查学生的分类观、元素观、微粒观以及相关计算知识要求的层次是理解水平。

在面对“双基”的考查时避免了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技能的机械组合的记忆模式,而注重融合运用。

但从统计分析可知,此题的平均分只有0.94分,折射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基本知识的应用令人堪忧,对于警醒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取用药品B.称取药品C.量取液体D.搅拌溶解解析: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历年不变的考查对象,本题图文结合,以药品取用、药品称取、液体量取和搅拌溶解为具体情境,考查学生基本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C选项量取液体时视线俯视属于典型错误,其他操作均符合基本操作规范,只要亲自做过实验的学生都不难得出结论。

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经历、感受,加深对实验操作和原理的理解。

6.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冰”是纯净物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熔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解析:本题以科技成果“热冰”作为问题情境,其实该物质本质上就是固态水,借此考查学生对物质分类、物质性质、微粒性质的认识,本题由于学生对热冰认识的不足,给解决问题造成一定的困难,属于较难题。

建议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其理解能力。

7.“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A.用篮子代替塑料袋B.经常开车上班C.使用节能灯泡D.节约每一滴水解析: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主要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结合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考查学生的环保意识,强化化学在解决各类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8.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B.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C、N、0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解析:简单的一个图反映出多种信息,不仅考察了多方面的知识点——化学用语、原子结构与物质组成等,也考察了考查学生回忆、观察、辨析相关内容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多读、多思、多想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学习“活”的化学知识。

9.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氧化为CO2,示意图如下。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B.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解析:本题以我国科学家在CO的低温催化氧化的最新科技成果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反应类型、催化剂、质量守恒、空气污染等知识的理解,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从答题中发现学生得分率不高,反映出考生不能很好的从题目的信息中提炼出题干,应加强学生的阅读及理解能力的培养。

10.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CIB.20℃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I 34.0 gC.40℃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0%D.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解析:本题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氯化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考查饱和溶液概念、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饱和溶液冷却结晶等知识的综合和转化,考查学习、接受、运用信息,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较好的区分度。

11.(6分)小芳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徽馆的部分展品及其材料调查如下。

(1)上述展品使用的金属材料是(写一种即可),使用的有机材料是。

(2)煤矸石雕的组成元素之一——硅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下列关于铁、锡、铜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

a.均可以导电b.均可以和氧气反应c.均可以和稀盐酸反应(4)写出直接表示铁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本题借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徽馆的部分展品作为试题的切入点,以石雕、青铜器、铁画、丝画等我国古代现代文化为文本,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使生活更加充实,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考查内容涉及到金属、非金属、有机物等物质分类、元素分类概念,金属化学性质、利用金属活动顺序判断置换反应等,综合性较强,但属于基础知识型的内容,要求考生明白、理解概念,即可得分,但得分率并不高,主要失误有以下几种:①审题不清,把金属材料填成“青铜器”或“铁画”,有机材料填成“丝画”,混淆了物品与材料的关系。

②对于金属活动性及性质掌握不牢。

③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较多,例如:化学式书写错误,FeSO4写成Fe2SO4、FeSO3;方程式置换颠倒;反应条件画蛇添足,多写加热条件和沉淀符号等。

12.(7分)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填“能”或“不能”)选用该装置。

(3)现有药品:①稀硫酸②稀盐酸③大理石。

若用该装置制取C02,选用的药品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写出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

解析:本题提供了一套制取气体的简单装置,考查学生(1)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2)实验室制备氧气、二氧化碳的装置、原料、原理;(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等知识。

本题从常见仪器、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物质鉴别等多角度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