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原理

学前教育原理

一、填空题1.家庭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子女实施的学前教育。

2.学前教育肩负着保育学龄前儿童,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任务。

3.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

4.学前教育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5.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既是近现代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在中外历史上有关教育理论、家庭教育的思想遗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6.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流派是因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的传播、应用而形成,理论代表是福禄贝尔及其支持者。

7.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特点是学习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理论,探索中国化的学前教育理论。

8.福禄培尔认为:人生来具有活动、认识、艺术、宗教等四种天赋活动本能。

9.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对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即肌肉训练、实际生活练习、感官练习和初步知识教育。

10.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将幼稚园的课程确定为五项,又称物质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文学(语言)活动。

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3小时。

2.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全面性、情感性、渗透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而学前教育具有社会性、群体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的点。

3.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具有群体性。

4.就教育时间上来讲,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具有长久性。

5.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能力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

6.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衔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间接合作,一种是直接合作。

7.社区是介于社会和团体之间的社会实体。

8.决定一个班级内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创设。

9.学前教育衔接,就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同家庭、教师以及学前教育同社区教育的衔接,保证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功能,和幼儿成长发展的连续性。

10.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科学区。

11.幼小衔接的任务总的来讲,是要解决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能力上的不适应。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一、学前教育: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以培养其身心健康、智力发展、情感态度、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二、儿童发展:指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语言、社会等方面发展的过程。

儿童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情感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三、儿童行为:指儿童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动作、言语和情感等可观察到的行为。

儿童行为是儿童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自然反应。

四、儿童情感:指儿童个体对周围环境和他人产生的情感体验。

儿童情感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以及对他人和事物的喜爱、厌恶、依赖等情感反应。

五、儿童认知:指儿童个体对外界事物的知觉、思维和理解的过程。

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与他们获取和处理信息、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

六、儿童德育:指对儿童进行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儿童德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与他人和谐相处。

七、游戏教育:指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教育活动,通过游戏的自由和活跃性,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教育能够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八、艺术教育:指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进行的教育活动,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感知和表达能力。

九、家庭教育:指家庭成员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关爱和家庭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

十、课程设计:指设计和安排学前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包括各种学科、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上是一些关于学前教育的常用名词的解释。

学前教育作为一门全面发展教育学科,其名词术语众多,每个名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学前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儿童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原理是指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理论,下面将对学前教育中常见的一些原理名词进行解释。

1.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指对3至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智力、体育、美术、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 游戏教育。

游戏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模仿、想象、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在学前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情感教育包括对幼儿情感的引导、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情感价值观念的塑造,通过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

4. 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是指在学前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技能。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通过语言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在学前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包括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关注、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和健康饮食的培养,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6.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指在学前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社会教育包括对幼儿社会经验的积累、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通过社会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一、幼儿发展理论1.蒙台梭利理论:强调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发展阶段,提倡先天下人,后天下学科。

2.皮亚杰理论:强调儿童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发展,阶段性发展的概念。

3.维果茨基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性,文化影响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

二、幼儿教育方法1.游戏教育:通过游戏,幼儿能够体验和认识世界,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2.教学探究: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真实和意义的环境中学习。

4.直接指导:成人有目标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学习,直接传授知识和技能。

三、幼儿教育环境1.物质环境:包括教育场所、教育设施、玩具和教育材料。

2.人际环境:包括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

3.教育氛围:营造积极、和谐、尊重和关爱的教育氛围。

4.艺术环境:声音、色彩、形状等元素的有机结合,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四、教师角色与教育行为1.良师模范:教师是幼儿的良师益友,应该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榜样。

2.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组织好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

3.评价者和改进者:教师要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育方法和环境。

五、家庭与学前教育1.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家庭应提供安全、温馨和稳定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刺激和学习机会。

3.家长应积极参与幼儿教育,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六、评价与反思1.评价是对幼儿发展和学习过程的总结和判断。

2.评价应立足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注重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3.反思是评价的基础,通过反思可以发现不足,改进方法和环境。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学前教育原理是指依据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培养儿童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套理论和原则。

下面是对学前教育原理相关名词的解释:1. 儿童中心原则:学前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注重满足儿童的需求、兴趣和特长,引导儿童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 个别差异原则:儿童在智力、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学前教育应充分尊重和关注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帮助每个儿童充分发展潜能。

3. 整体发展原则: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整体的、综合的,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智力、情感、语言、社交、审美等方面。

4. 游戏教育原则:游戏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思维、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5. 情感教育原则:儿童的情感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素质,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促进情感的自我认知和调节能力的发展。

6. 体验教育原则:学前教育应注重儿童的亲身体验,通过实践活动、观察探究等方式,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直接感知和参与,从而促进儿童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7. 社会化教育原则:儿童在学前阶段正处于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学前教育应重视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技巧,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

8. 合作教育原则: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合作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的质量。

9. 自主学习原则: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指导,引导儿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10. 双向互动原则:学前教育应以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为基础,注重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课本

学前教育原理课本

学前教育原理课本
学前教育原理是一门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课程。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关于幼儿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并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原理。

在学习学前教育原理时,我们将首先介绍幼儿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宜和有效的学习环境。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幼儿教育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例如,我们将学习到冯•孟德森的幼教观念,他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到其他一些重要的教育理论,如蒙台梭利和皮亚杰的理论。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课堂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们将探讨一些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如积极引导和奖励制度,以及如何与幼儿的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最后,我们将介绍一些幼儿教育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了解如何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和发展状况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通过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

学前教育原理课本将结合理论和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参与教学实习,观察和实践幼儿教育活动,从中获得实际经验和提高教学技能。

学前教育原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学前教育原理,学生将掌握关于幼儿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1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1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12)一、名词解释1.儿童观:是有关儿童的看法、观点和主张的总称。

它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所享有的地位和权利;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儿童成长发展的形式和原因。

2.幼儿园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3.幼小双向衔接: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单方面地靠拢的问题,而是小学、幼儿园及家庭都向儿童靠拢,都要考虑如何促进幼儿的发展。

4.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5.行为情境理论:行为情境理论(behavior settlng theory)的提出者是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巴克。

他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若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就需要观察和理解他所处的环境。

6.学前教育衔接与合作:所谓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是指学前教育阶段与其相邻的横向或纵向教育阶段、教育范围之间,在内容、方法、过程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的连接、沟通和融合的教育关系。

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学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的互相沟通;第二,学前教育机构、家庭和社区教育的有效合作;第三,学教育机构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7.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8.学前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有关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质量规格的总要求。

9.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

它因园长的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大众心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学前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儿童教育体系中的第一环节。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基本品德、智力、体魄和审美情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2. 学前教育的原理是什么?学前教育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发展,学前教育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语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儿童的特点和兴趣,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3)游戏教育,学前教育注重通过游戏来培养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4)家园合作,学前教育要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儿童的成长,形成教师、家长和社会的良好教育合力。

3. 学前教育的特点有哪些?学前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1)灵活性,学前教育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儿童的个性化需求。

(2)趣味性,学前教育通过游戏等趣味性活动,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综合性,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各方面能力,包括智力、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

(4)重视家庭,学前教育与家庭密切相关,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形成教育共同体。

4. 学前教育的实施方式有哪些?学前教育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1)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通过幼儿园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认知发展。

(2)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3)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延伸,通过社区资源和活动,为儿童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5. 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是什么?目前,学前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

未来,学前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家园合作,推动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总结: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其原理主要包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游戏教育和家园合作。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

引言概述: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正式接受义务教育之前,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学前教育原理是指学前教育活动背后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

本文将通过引言、概述和五个主要分点来详细阐述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儿童发展理论1.儿童发展的几个重要层面: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

2.儿童发展理论的代表性人物:皮亚杰、弗洛伊德、巴尔图斯等。

3.儿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学前教育活动提供指导。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1.学前教育的目标: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2.学前教育的任务:提供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注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1.主动参与法:鼓励儿童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互动和合作促进其认知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其学习兴趣和动机。

3.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儿童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记忆能力。

4.教材中心教学法: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教材,以儿童的学习需求为中心进行教学。

5.记忆教学法:通过提供重复和巩固的学习机会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记忆和学习习惯。

四、学前教育的评价方式1.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考察儿童在多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等。

2.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儿童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其兴趣、态度和能力等。

3.记录评价: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过程进行记录,有助于了解其进展和问题。

五、学前教育的家庭教育配套措施1.家庭参与: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前教育活动,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支持和指导。

2.家庭教育活动:组织家长参加亲子活动,培养家庭教育意识和技能。

3.家庭作业:合理安排适合儿童年龄的家庭作业,巩固学校学习内容。

4.家庭访问:定期走访和交流家庭,了解家庭背景和教育需求。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引言概述: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阶段,是他们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全面促进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和道德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通过解释学前教育原理中的重要名词,详细探讨学前教育理论的基础和实践。

正文内容:一、儿童发展理论1.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指从出生到成年期的连续过程,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发展。

2.社会文化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儿童发展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文化因素影响着儿童的语言、价值观和社会行为。

3.儿童学说:儿童学说理论认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观察来习得知识和技能。

二、学前教育目标1.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旨在促进儿童身体、智力、情感、社交和道德方面的全面发展。

2.自主性和主动性:学前教育应鼓励儿童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3.社会适应能力: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

4.创造性思维:学前教育应鼓励儿童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高自尊心和积极态度:学前教育应帮助儿童培养高自尊心和积极态度,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学前教育实践方法1.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方式之一,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和认知发展。

2.亲子互动教育:学前教育应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互动,促进儿童的社会和情感发展。

3.学前教育资源:学前教育应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益智玩具、儿童图书、音乐和艺术等。

4.社区参与:学前教育应与社区合作,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来促进儿童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

5.多元评估:学前教育应采用多元评估方法,综合考虑儿童的学习成果、兴趣和发展需求。

四、学前教育师资培养1.教师素质要求:学前教育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同时具备对儿童的关爱和敏感性。

2.专业发展:学前教育教师应持续进行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3.团队合作:学前教育教师需要与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是以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促进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判断、表达和创造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学前教育原理是指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理论,是指导学前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下面将对学前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原理进行解释。

1. 个性原则。

个性原则是指在学前教育中,要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2. 经验教育原则。

经验教育原则是指在学前教育中,要注重幼儿的感性经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为幼儿创造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为幼儿的智力、语言、社会和情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教育游戏原则。

教育游戏原则是指在学前教育中,要把游戏作为教育的手段和途径,通过各种有益的游戏活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4. 教育生活原则。

教育生活原则是指在学前教育中,要把生活作为教育的载体和内容,通过各种生活活动,为幼儿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生活活动中,幼儿可以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5. 教育发展原则。

教育发展原则是指在学前教育中,要注重幼儿的发展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合理安排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学前教育,即早期教育或幼儿教育,是指为适龄幼儿提供的教育和护理服务。

这段时期是孩子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中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和简答题的探讨。

一、学前教育名词解释1. 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早期教育指的是对0-3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刺激、亲近和互动,促进婴儿和幼儿的早期发展。

2. 幼儿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幼儿教育是指为3-6岁幼儿提供的教育服务,旨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习兴趣和基础知识。

3. 感受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感受教育是一种通过实际体验和互动学习的教育方法。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通过参与各种具体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4. 游戏教育(Play-based Education):游戏教育是一种以游戏为基础的教育方式。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培养社交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5. 结构化教育(Structured Education):结构化教育是一种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学方式,目的是通过清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提供系统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二、简答题1.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多个方面。

通过早期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为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学前教育的特点有哪些?学前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游戏性:学前教育注重通过游戏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 综合性:学前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培养。

- 个性化:学前教育重视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针对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 实践性:学前教育注重通过实际体验和互动学习,让幼儿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原理》是广州自考学前教育本科中的一门必考课,专业性非常强,名次解释较多,现将教材中的名词解释归纳起来,便于大家复习。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二)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辩证统一的过程。

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学习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

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为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直接指导:这是由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言语或直观,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方法。

言语的方法:是教师通过语言来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方法,包括讲解、讲述、谈话等方法。

讲解:是教师向幼儿说明、解释某种事实和道理。

讲述:是教师向幼儿叙述事件,描绘所讲的对象。

谈话:由教师根据一定的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围绕教师的问题做出回答。

直观的方法:是教师通过让幼儿使用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引导他们认识事物。

演示:是指教师在各项活动中,配合讲述和谈话,把实物、教具(标本、模型、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展示给幼儿,或者给幼儿做示范性的小实验,用以说明或印证把传授的知识。

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型事例(如模范行为、英雄事迹等),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

间接指导:这是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或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并且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

观察法: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甚至周围环境的方法。

发现法: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探索学习机会,使幼儿自己探索环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幼儿运用简单的工具,通过改变一定的条件来引出所要得到的结果。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1)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1)

教育:广义上讲凡是能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是指由接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在专门的教育活动场所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技能传授、思想品德培养等旨在促进身心各方面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学前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

学前社会(公共)教育: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它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

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实施形式。

价值:它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属性。

就价值的本质而言,它表示的是事物在满足人的需要的有用性。

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活动与社会或个人等教育主体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应该做什么”、“应该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期待效应。

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学前教育的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事实效应。

学前教育正向功能:学前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促进功能。

学前教育负向功能:学前教育的消极作用,学前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阻碍作用。

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它可以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也被称为工具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作用。

电大本科学前教育原理

电大本科学前教育原理

电大本科学前教育原理
学前教育原理是指在学前阶段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的理论和方法。

学前教育原理的核心是以幼儿为中心,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智力、情感、社交和身体等各方面的能力。

学前教育原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以儿童为中心。

学前教育应针对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发展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动机,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第二,积极互动。

学前教育应注重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促进他们的社交和语言发展。

第三,情感培养。

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能力,促进他们的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

第四,综合教育。

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包括智力、语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发展。

第五,个体差异。

学前教育应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能力和需求进行个别化的教育。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原理是以幼儿为中心,通过积极互动、情感培养、综合教育和个体差异等原则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这些原理对于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原理

学前教育原理

济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原理复习题一. 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从广义上来讲,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与发展的活动都属于学前教育。

从狭义上讲,学前教育是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出生至 6、7 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2、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应用性质的学科,既要在实践中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探究学前教育规律,又要在研究中服务于实践。

学前教育理论是对学前教育学中一般、典型问题的研究。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科学起源说,该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4、《母育学校》夸美纽斯编写的专门的学前教育手册,这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在《母育学校》中,夸美纽斯认为,学前教育应该在家庭中进行,家庭就是母育学校,母育学校是学制的第一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它为儿童奠定体力、道德、智力的基础。

5、骑士教育是欧洲中世纪,世俗封建主的一种学前教育。

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和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教育,其养成需要三个阶段:出生到7 岁,在家庭中进行,父母是老师,主要任务是熏陶宗教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和身体养护。

6、预成论是中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不正确的儿童观。

认为,人在创造的一瞬间就形成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仅是身体大小及知识多少的不同而已,故在社会上,儿童被看成小大人。

受预成论的影响,人们无论是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忽视儿童的爱好及需要,要求儿童整齐划一,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7、《颜氏家训》颜之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家庭教育思想家,他撰写了《颜氏家训》这部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对于学前家庭教育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

颜之推认为,在实施家庭教育的时候应注意:及早施教、严慈兼施、均爱、注意环境的作用等事项。

8、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至 18 岁这一期间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健康、智力、品德、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阶段。

学前教育原理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它包括了教育学、心理学、幼儿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

通过自考学习学前教育原理,可以系统地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幼儿教育的专业水平。

首先,学前教育原理包括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理论。

通过自考学习教育学,可以了解到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进行有效的教育等问题,这对于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学前教育原理还包括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包括了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理论。

通过自考学习心理学,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的情感需求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设计科学的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次,学前教育原理还包括幼儿学的基本理论。

幼儿学是研究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的学科,它包括了幼儿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理论。

通过自考学习幼儿学,可以了解到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的行为特点等知识,这对于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学前教育原理还包括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它包括了社会化、社会交往、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理论。

通过自考学习社会学,可以了解到幼儿的社会化过程,幼儿的社会交往需求,幼儿在社会环境中的成长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原理自考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通过自考学习,可以系统地了解到教育学、心理学、幼儿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理论,这对于提高幼儿教育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学前教育原理的自考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2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

3学前公共教育:是指由家庭之外的社会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它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其中,托幼机构教育是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4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5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活动与社会或个人等教育主体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6学前教育价值:是指学前教育与个体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7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得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8学前教育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是学前教育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是由学前教育的结构所决定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9学前教育职能:是指学前教育必须实现任务作用。

10学前教育效益:主要是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11个人效益:是指接受学前教育的个人——即幼儿获得的效益12个人经济效益;是指个人接受学前教育,终身所能获得的收入扣除所支付的教育成本的净收益13个人精神效益:是指学前教育给幼儿的心理与行为、认知与情感等带来的难以用直接的经济收益衡量的好处。

14社会效益:是指相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人,没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所得到的好处。

15社会经济效益;是指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个体投入社会经济之后,引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收入的增长。

16学前教育的内部效益;是指学前教育系统尽量减少浪费,提高教育质量,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17学前教育的外部效益:是指学前教育等后续阶段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影响。

学前教育原理 自考重点

学前教育原理 自考重点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学前公共教育:是指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总和.它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其中,托幼机构教育是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价值:P13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价值取向:P15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学前教育功能:P22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P24是指学前教育利用各种积极因素,控制、排除消极因素,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给予学生合理的学前教育,以促进个体身心的健全发展。

关键期:P27是指在某个时期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学前教育效益:P30它主要是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产出的关系托幼机构:P54是集体教养幼儿的社会教养机构,是在家庭教养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社区教育:P58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势.儿童观:P105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管理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低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形势与原因等等.教学效能感:P110一般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显概念:P121教师从学习里学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隐观念:P121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管理社会角色:P149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具有特定的社会职权、履行特定的社会职责、承担特定的社会义务的社会成员,如“警察”、“医生”等幼儿班级:P188是幼儿园计划、安排和组织保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亲社会行为:P208我们把那些符合或适应社会文化和行为准则及价值观的行为反社会行为;P208把那些违背社会文化、道德标准、伤害他人的行为,亦称不良社会行为幼儿行为辅导:P208是指对幼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1、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p2)2、学前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

(p3)3、学前社会(公共)教育——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它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

(p4)4、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实施形式。

(p4,p55,p90)5、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应该做什么”、“应该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期待效应。

(P14)6、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P15)7、学前教育的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事实效应。

(P14)8、学前教育的效益——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P31)第二章? 家庭、托幼机构、社区1、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

? 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p46-47)2、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

(p58)3、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p61)第三章? 幼儿教师的角色和专业发展1、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原因等。

(p1052、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儿童、要把儿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p105)3、隐观念——是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

(p121)4、显概念——是教师从学校里学习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

(p121)第四章? 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理与策略1、环境——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

(p127)2、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

主要包括: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玩具学具、图书声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

(p128)3、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指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

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的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p128)4、适合性原则——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要适合幼儿的个性特点。

(p1305、挑战性原则——即所提供视觉材料、操作材料以及各种信息都要适当超越幼儿现实发展水平,而不是尾随幼儿的发展,也不是平行于幼儿的发展。

(p131)6、启发性原则——在展现感官刺激物时要同时提出问题,并鼓励幼儿自己寻找答案,鼓励有多种结实。

环境的启发性不仅包含对思维的激发性,而且包括对幼儿想象、创造、操作的激发性。

(p131)??????????????????????????7、丰富性原则——要充分利用幼儿园课室内外的地面、墙面、空间,为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多层次、多侧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操作材料、实验探索材料等,以充分利用幼儿无意识的学习能力,促进潜能显现。

(p132)8、平衡性原则——环境提供的各种知识信息要平衡,激发各种技能发展的因素要平衡,激发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发展的内容要平衡,提供的知识与能力获得的机会要平衡,促进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内容要平衡。

(p132)9、系统性原则——环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而不能盲目或随意。

(p132)10、动态性原则——环境布置的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以使幼儿每天有新收获。

(p133)11、主体性原则——环境创设从布置到评价全过程均让幼儿参与;环境布置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保证幼儿对环境的支配自由。

(p133)12、效用性原则——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多的产出。

力求做到一物多用、一地多用、一室多用,使每一设备设施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

(p133)第六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和幼儿行为辅导1、混龄编班——指把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

(p192)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1、课程——课程即学科;课程即计划;课程即目标;课程即经验。

(p218-220)2、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其主要的要素有: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的具体类型、各教育因素的组合方式、课程评价等。

(p236)3、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的系统化活动。

(p259)4、幼儿园的生成课程——是与幼儿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存的课程,课程反映了儿童在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事情。

它要求教师相信游戏的力量——相信在许多可能性中幼儿做出的自发选择。

(p263)5、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

(p2666、项目活动(方案教学/计划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生成课程和合作研究式教学,强调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动态设计”与“随机生成”课程。

7、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幼儿园课程即教育计划;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

(p221-222)第八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1、教学——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辨证统一的过程。

(p291)2、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学习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过程。

(p295)3、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为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p299)4、直接指导——由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言语或直观,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方法。

运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认识和掌握一些新的知识与技能。

(p308)5、讲解——是教师向幼儿说明、解释某种事实和道理。

(p308)6、讲述——是教师向幼儿叙述时间,描绘所讲的对象。

(p308)7、谈话——由教师根据一定的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围绕教师的问题做出回答。

(p309)8、演示——指教师在各项活动中,配合讲述和谈话,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幼儿,或者给幼儿做示范性的小实验,用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

(p309)9、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型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

(p309)??????????????????10、间接指导——是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或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

运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p309-310)11、观察法——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甚至周围环境的方法。

(p310)12、发现法——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探索学习机会,使幼儿自己探索环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p310)13、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幼儿运用简单的工具,通过改变一定的条件来引出所要得到的结果。

(p310)14、直接教学(接受式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

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

幼儿在其中的学习基本是一种接受式学习。

(p310)15、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

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以发现学习为主。

(p311)16、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p313)17、合作教学——是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在教学方面的特色。

它主张师幼全通道式的多向交往,教学内容和问题面向全体幼儿,努力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潜能,使师幼彼此处在一种心理期待和认同的情境之中。

分组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p314)18、集体教学——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

当把这种组织形式应用于教学时就叫集体教学。

(p318)19、小组教学——也叫分组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把全班幼儿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再根据各小组的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p320)20、个别化教学——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自发、自主活动。

(p323)21、班级管理——就是教师以让学生适当的承担责任并减少教师给予学生的消极反馈行为的可能性为目的的行为。

(p318)第九章? 因人施教的原理与方法1、因人施教——就是充分考虑和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以及兴趣、需要、能力、速度、性别等差异,通过教育活动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策略、材料以及时空等方面的多选择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使不同受教育者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p332)2、全纳式教育——是指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收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

第十章?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与质量评价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托幼机构教育满足社会和个体明确的和潜在的需要的特性。

2、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