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水分利用效率

合集下载

4种不同作物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4种不同作物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4种不 同作物光合特性 和水 分利用效率研 究
孙 常 青 , 志 利 , 成 达 郭 卢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山西 太原 0 0 3 30 2)

要 : 了相 同环境条件下谷子 、 比较 大豆 、 玉米和高粱 4 种作物 的光合特性 , 分别对其净光合速率 (n 、 P )蒸
SUN a g n GUO i l , U e g a Ch n -qig, Zh — i L Ch n -d
(ntue f rp c ne ,h ni cdm g cl rl cecsTiun00 3 ,hn ) Istt oC o i csS ax A ae y f f ut a Sine, a a 3 0 2 C ia i Se oA i u y
关键词 : 谷子 ; 高粱 ; 大豆 ; 玉米 ; 光合 特性 ; 水分利用效率
中图 分 类 号 :5 1 ¥ 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2 8 ( 0 ) 8 0 9 — 3 1 0 — 4 12 1 0 — 7 1 0 1
S u y o o o y t e i a a t rsisa d W a e e Ef ce c o s t d n Ph t s n h t Ch r ce it n t rUs f in y i 4 Cr p c c i n
e h tiha h ihe t o g e it c . d t a t dt e hg s u ht ssa e dr r n
Ke r s mi e; o g u s y e n c r ; h ts n h t h a trs c ; tr s f ce c y wo d : l t s r h m; o b a ; o n p oo y te i c a ce it s wae ee in y l c r i u i

如何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

如何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

如何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摘要:因为地球上可用水资源有限且日趋减少,所以提高水分利用率很有必要。

在阅读了相关文献的情况下,就如何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做出了简要阐述。

主要论述了植物水分利用率的概念、测算方法,对影响植物水分利用率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植物水分利用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引言有关数据表明,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其中又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所以人们可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65%(37亿),满足未来人口所需增加的粮食产量给淡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13]。

同时,2011年的国家公告显示,我国全年用水总量为608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是379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4%。

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干旱缺水地区,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工业的发展,城市和工业用水与农业用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所以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非常重要,而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是提高农业用水的一条重要途径。

1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概念及测算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是指植物消耗单位水分所产生的同化物质的量,本质上指植物耗水与其干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 ,是研究和评价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综合生理生态指标[1]。

而植物本身的水分利用效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研究,即光合器官进行光合作用时的水分利用效率,即光合/蒸腾之比;整个群体的水分利用率和以籽粒产量计算的水分利用率,可分别简称为叶片水平、群体水平和产量水平[2]。

在对WUE进行计算时,大部分研究者将WUE描述为WUE=Y/ET,算式中Y代表作物产量,收获的总的生物产量或经济产量;ET表示来自地表、植物叶片和气孔(蒸腾)的水的蒸发蒸腾量[3]。

2 植物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因素植物水分利用率不仅受自身特性的影响,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对植物的水分利用率也影响巨大。

高粱生长环境及管理技术

高粱生长环境及管理技术

高粱生长环境及管理技术高粱是一种重要的耐旱作物,其生长环境相对较为宽广,适应性较强。

以下将详细介绍高粱的生长环境及管理技术。

一、高粱的生长环境:1.气候条件:高粱对温度的要求较为宽广,适应性强。

其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一般为20℃-30℃,最佳生长温度为24℃-26℃。

高粱的生长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高粱对日照光照条件的要求不高,适应能力强。

2.土壤要求:高粱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多种类型的土壤都可以生长,但以砂质壤土、壤土和砂壤土较为适宜。

高粱对土壤的ph值要求较为宽松,一般适宜范围为5.5-8.5。

3.水分要求:高粱对水分的要求较为低,是一种耐旱作物。

但高粱的幼苗期和抽穗期对水分的需求较为密切,此时需要适量的灌溉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高粱也对湿度的要求不高,湿度过高易引发病虫害。

二、高粱的管理技术:1.播种时间:高粱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气温达到10℃以上,土壤湿度适宜的时候进行。

一般而言,北方地区多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南方地区多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进行播种。

2.肥料施用:高粱生长期较长,对养分的需求较高。

一般来说,高粱的氮磷钾肥料比例为1:0.3:1,但具体施肥量要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生长期等因素进行调整。

施肥时可以选择分腐熟有机肥和化肥进行,其中腐熟有机肥以人粪、畜禽粪和秸秆为主。

3.病虫害防治:高粱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如高粱病(又称高粱花叶病)、高粱穗黧病、稻高粱缺锌病、高粱纹夜蛾等。

为了防治这些病虫害,可以采用农药喷洒、合理轮作、病虫害预防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4.灌溉管理:高粱对水分的要求较低,但在幼苗期和抽穗期需要适量的灌溉。

一般来说,高粱的灌溉量保持在每公顷2000-3000立方米即可。

灌溉的次数和频率要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生长状况进行科学调整。

5.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是保证高粱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发育,减少杂草对高粱的养分竞争,提高高粱产量。

高粱抗旱生理响应的研究进展

高粱抗旱生理响应的研究进展

农技服务2019,36(4):22〜24高粱抗旱生理响应的研究进展陈满静,周棱波,邵明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摘要]为抗旱高粱的筛选及栽培提供参考,从光合作用、持绿性、抗氧化防御系统和渗透调节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高粱应对干旱胁迫时生理响应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高粱;干旱胁迫;抗旱特性;生理响应高粱]Sorghum bicolor(.1..)Moench^属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典型的旱粮作物,同时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其具有耗水低、水分利用效率高等特性,在农作物抗旱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⑴。

高粱作为一种现代社会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作物之一,干旱是决定其是否能够持续稳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近年来,关于高粱抗旱待性的研究逐渐增多,为抗旱高粱的筛选及栽培提供参考,现对高粱重要生理特性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光合作用与抗旱性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体虽不能移动寻找食物,却能够利用叶片中特有的叶绿体将光能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能供自身机体所利用,这一固定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作为植物体积累有机物的独特方式,在植物的生命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

当农作物遭遇到一些非生物因絮,如在缺水条件下,作物产塑就会减少,这是因为干旱影响了植物体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即光合抑制。

干旱胁迫可以通过影响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累抑制光合作用図。

气孔是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内的门户,当植物遭受干旱胁迫时,气孔张开度会变小,能够进入叶片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

在干旱条件下,抗性高粱能够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依赖于渗透胁迫下气孔的调节⑷,这一调节涉及膨压、脱落酸(ABA)、质子泵(H+-ATP酶)、钾离子(K+)通道,其中ABA是控制气孔关闭的主要内源激素。

李秧秧等⑷研究表明,施钾肥能够有效提高干旱条件下作物的净光合速率,主要与施钾增大气孔调节能力有关,并且延缓光合机构受损伤的时间和程度。

高粱种植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种植技术分析

高粱种植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种植技术分析

高粱属于当前全球第五大粮食作物,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粱种植已经成为部分地区主要经济来源,对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虽然高粱种植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仍存在部分地区种植技术不够先进,影响当地高粱的持续供应。

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高粱种植技术现状,提出高粱种植可持续发展路径。

高粱种植中,优化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保证高粱的产量和品质,提升高粱种植经济收益,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因此,在当前高粱种植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逐步增多。

当前高粱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在不断的优化升级,改善高粱种植技术现状推动高粱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高粱丰产增收。

一、高粱的生物学特性高粱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秆直立,叶梢无毛,边缘有纤毛,直立花药长约3mm,颖果两面平凸,顶端微外漏;花果期在6月至9月份,耐高温,喜热喜湿喜光,生长周期内最适宜的温度为20~30℃,根系较发达,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的能力较强;根部细胞具有较高的渗透压,因此可以耐盐碱、耐贫瘠、耐涝、耐旱,无论在干旱区、丘陵区、平原区、土壤贫瘠区均可种植,即使在短日照处理下也可以发育。

高粱除了食用价值更是酿酒、做糖的重要原料。

近年来,通过精细化抚育方式可以产青饲料6000~9000kg/hm2,营养价值高,茎秆富含糖分,因此也被誉为“高能”作物,是牲畜饲料的主要原材料。

要想实现高粱稳产和增产,农业技术人员及种植户必须综合考虑高粱生物学特性,补充水分与养料所需。

二、高粱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的意义在高粱种植过程中,高粱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是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的收入。

而高粱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当前高粱种植生产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种植生产过程中出现养分供应不足以及病虫害等相关问题,使高粱的整个生长发育不会受到影响,产量和品质也能得到有效保证。

杂粮的储存特性,合理的水分测定确保入库安全,水分检测方法

杂粮的储存特性,合理的水分测定确保入库安全,水分检测方法

杂粮的储存特性,合理的水分测定确保入库安全,水分检测方法杂粮通常是指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以外的粮豆作物。

主要有:高粱、谷子、荞麦(甜荞、苦荞)、燕麦(莜麦)、大麦、糜子、黍子、薏仁、籽粒苋以及菜豆(芸豆)、绿豆、小豆(红小豆、赤豆)、蚕豆、豌豆、豇豆、小扁豆(兵豆)、黑豆等。

其特点是生长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特殊、产量较低,一般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一、杂粮存储水分含量标准及储存的特性1.花生的水分和储存(1)花生水分:根据GB/T 1532-2008 花生标准,花生果水分≤10%,花生仁水分≤9%(2)花生的储存:新收获的花生,一般含水量为45%~50%,秕果含水量更高,可达60%,如不及时晾晒,易发生霉烂变质或遭受冻害。

为了安全贮藏,确保花生品质,应在收获后,将带荚果的花生植株倒植在田间晾晒2~3天,以利促进后熟和风干,然后摘果,平摊晒果。

含水量一般在10%以下,即可入库贮藏。

花生在贮藏期间,必须干燥、通风,发现含水量超过安全界限或种堆温度升高,就应及时翻仓晾晒,以确保花生的安全贮藏。

花生果要比花生仁耐储藏的多。

花生仁应该储存在恒温库中储存黄曲霉在这个条件下一般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花生米酸价也不会明显升高。

2.芝麻的水分和储存(1)芝麻水分:根据GB/T 11761-2006 芝麻标准,芝麻水分≤8%,芝麻的安全储藏,主要取决于水分、温度以及微生物的演替等。

如果芝麻的含水量不大、温度不高、没有霉菌的侵袭,可保持原有品质,如果水分大、粮温高、霉菌繁育,芝麻的化学成分将起分解作用,酸价增大,过氧化值增加,会有哈喇味。

(2)芝麻储藏要点:低温(环境温度要在25度以下,粮温不能超过30度);干燥(湿度要有所控制,吸潮会发热、霉变,中包装尤其要注意密闭或控制环境湿度);安全水分(出厂会保持安全水分,芝麻安全水分6%)3.薏(仁)米的水分和储存薏米干燥后水分含量在12%左右方可入库储存。

高粱质量分析报告

高粱质量分析报告

高粱质量分析报告高粱质量分析报告一. 引言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

高粱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高粱的质量安全和有效利用,本报告对高粱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 分析方法本次分析使用了以下方法来评估高粱的质量:1. 外观分析:观察高粱的外形、大小、颜色等。

2. 水分分析:使用称量法和加热法来测定高粱中的水分含量。

3. 蛋白质分析:使用Kjeldahl法测定高粱中的蛋白质含量。

4. 糖含量分析:使用差减分光光度法来测定高粱中的糖含量。

5. 纤维素含量分析:使用蒽醌法来测定高粱中的纤维素含量。

三. 结果与分析1. 外观分析:观察了10个高粱样品的外观,发现它们的形状基本相似,大小介于3-4毫米之间,颜色呈现黄、白、红等不同色调。

其中,黄色高粱呈现最高的出现频率。

2. 水分分析:对10个高粱样品进行了水分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水分含量在13-15%之间,平均水分含量约为14%。

水分含量较低表示高粱储藏时间较长,但如果水分含量过低可能会影响高粱的营养品质。

3. 蛋白质分析:对10个高粱样品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蛋白质含量在8-10%之间,平均蛋白质含量约为9%。

蛋白质含量较高表示高粱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4. 糖含量分析:对10个高粱样品的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糖含量在5-7%之间,平均糖含量约为6%。

糖含量较高表示高粱具有较高的能量价值。

5. 纤维素含量分析:对10个高粱样品的纤维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纤维素含量在2-3%之间,平均纤维素含量约为2.5%。

纤维素含量较高表示高粱具有较高的膳食纤维含量,有助于促进消化和预防肠道疾病。

四. 结论通过对高粱质量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高粱的外观形状大致相似,大小介于3-4毫米之间,颜色多样化。

2. 高粱的水分含量在13-15%之间,平均水分含量约为14%。

3. 高粱的蛋白质含量在8-10%之间,平均蛋白质含量约为9%。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水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水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1.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保水能力,从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品种和生长期等因素,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和不合理施肥。

2. 种植耐旱作物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耐旱作物,可以减少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

例如,在干旱地区可以种植玉米、高粱等耐旱作物,而在湿润地区可以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

3.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灌溉水量,提高灌溉效率,从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

例如,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避免浪费水资源。

4. 加强土壤保水措施
加强土壤保水措施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从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

例如,可以采用覆盖、深松、翻耕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5. 控制病虫害
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作物生长受阻,从而影响作物对水分的利用。

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实现。

只有加强管理,科学施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土壤保水措施,控制病虫害等,才能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产业沼气作物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不同产业沼气作物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不同产业沼气作物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比较段青松1,2,何丙辉1※,秦向东3,字淑慧4,张涛3,杨秀萍4,刘云华3(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2.云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云南省高校生物天然气产业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昆明650201;3.云南农业大学,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云南省高校生物天然气产业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昆明650201;4.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昆明650201)摘要:产业沼气作物是发酵制气的重要原料,开展产业沼气作物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 )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的研究,为产业沼气作物的筛选和种植提供依据。

采用静态钠石灰吸收法和静态箱-红外CO 2分析仪法、非称重式蒸渗仪法测定了常规种植条件下4种作物农田NEP 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popul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p )、生态水分利用效率(ecosystem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e ),并设裸地进行对照。

结果表明:1)观测的5个处理,NEP 的大小顺序是杂交狼尾草(17533.1kg /hm 2)>曲晨9号玉米(9172.9kg /hm 2)>云瑞88玉米>(8462.7kg /hm 2)>紫花苜蓿(273.6kg /hm 2)>裸地(-2377.0kg /hm 2),4种作物农田是CO 2的汇,裸地是源。

2)WUEp 大小排序为杂交狼尾草(10.89kg /m 3)>曲晨9号(7.23kg /m 3)>云瑞88玉米(6.79kg /m 3)>紫花苜蓿(3.46kg /m 3)。

WUEe 大小顺序为杂交狼尾草(4.19kg /m 3)>曲晨9号(2.38kg /m 3)>云瑞88(2.20kg /m 3)>紫花苜蓿(0.06kg /m 3),与NEP 的排序相同。

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高粱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农村地区重要的粮食来源。

高粱种植面积广泛,产量高,适应性强,是干旱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高粱的产量和效益,需要采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一、土壤选择和改良高粱喜欢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好的田地。

在土壤改良方面,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和化肥的施用结合,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

二、种子选择和处理选用适宜的高粱品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粱品种,具有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生长势好、灌浆期适中等特点。

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采用种子浸种、种子外涂剂、种子种衣等技术手段,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势,增强高粱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适时适量施肥高粱生长期短,生长势强,对养分的需求大。

在施肥方面,要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和高粱的生长特点,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料,适时适量地进行追肥,不但要使高粱生长势强,还能充分发挥高产高效的作用。

四、密植高效栽培高粱是耐旱抗寒的作物,生长势强,因此可以适当采用密植高效栽培技术。

密植不仅可以节省耕地资源,提高种植面积的产量,还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增加光照和空气流通,有利于高粱的生长和发育,提高高粱的产量。

五、科学浇水管理高粱生长期间需要适量的水分,因此在浇水管理中,要做到科学合理的浇水,根据高粱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水分的情况,及时补充适量的水分,避免干旱或水浸的现象发生,提高高粱的光合作用和养分的吸收利用率,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六、病虫害防治高粱的病虫害主要有高粱镰刀菌病、高粱纹枯病、高粱叶枯病、高粱蚜虫等,这些病虫害会对高粱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防治病虫害是提高高粱产量的关键。

在病虫害防治中,可以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高粱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高粱的产量和品质。

七、适时收获和储存高粱的收获时间一般在高粱籽粒丰满、籽粒含水量较低的时候进行,适时收获可以保证高粱的产量和品质,避免天气和病虫害造成的影响。

高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高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高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高粱(Sorghum bicolor)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于北方的亚热带至温带地区。

高粱以其耐旱、耐盐碱、易于栽培、抗病虫害等优势,逐渐成为我国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高粱的产量和品质,下面介绍一种高粱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高粱的品种选择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选择具有高产量、耐旱、抗病虫害、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品种,是确保高粱栽培成功的首要任务。

当前,我国已培育出多个高粱优质高产的品种。

二、土壤管理1. 土壤选择:高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较适宜栽培的土壤为深耕层厚度在30cm以上、含水量适中的土壤。

应尽量避免选择重度粘土、水淹易伤根的湿地或瘠薄土壤进行种植。

2. 土壤翻耕:在秋季播种前需要进行土壤翻耕,将土壤疏松,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和透气性。

翻耕时可以选择旋耕机、开犁机等适合的机械工具。

3. 施肥:高粱对养分需求较高,特别是氮、磷、钾等元素。

根据土壤肥力,可以适量施入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

还要注意合理配比,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养分。

4. 土壤调理:在栽培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土壤调理,及时除草和松土,保持土壤湿润和透气。

可以通过覆盖膜、保墒剂等方式来保持土壤湿润,同时也能减少杂草的生长。

三、播种管理1. 播种时间:高粱一般在4月中下旬到5月初进行播种,这个时期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高粱的发芽生长。

如果气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2. 播种密度:高粱栽培时一般选择10cm×30cm或20cm×40cm的密植方式。

对于肥力较好的地区,可以选择较小的株行距和株间距,增加产量。

3.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种子可以进行消毒和浸种处理,以杀灭病菌和改善发芽率。

浸种处理可以使用0.2%的硫酸锌溶液,提高种子的发芽力。

四、田间管理1. 适时灌溉:高粱的生长期需求水分较多,特别是在开花结果阶段。

高粱水分检测及检测高粱水分的重要性

高粱水分检测及检测高粱水分的重要性

一:高粱简介高粱是世界最关键的禾谷类作物其一,播种面积仅次麦子、稻谷、苞米、麦籽,居第5位。

高粱拥有低消耗水、高水分含量利用率特点,当做这种典型性耐旱农作物,具有很高的制造及探讨价值。

高粱关键栽植于干旱半干旱地域。

二:高粱水分的重要性水分亏缺是此地域农业产业的关键限定要素其一,该自然环境下的农业产业务必以水分含量的高效率运用为核心。

因而,提升高粱水分含量利用率是保持高粱高效率用水的核心和发展潜力所在。

高粱水分含量利用率的探讨针对降低高粱生长期的水分含量损耗,提升水分含量利用率,发展趋势节约用水农牧业拥有非常关键的重大意义。

三:影响高粱水分的因素农作物水分含量利用率是由多种多样要素确定的。

不一样自然环境因子及其农作物的种间和农作物的品种的水分含量利用率有挺大差别。

文中就高粱水分含量利用率影响要素开展具体描述。

高粱水分含量利用率影响要素农作物水分含量利用率依赖于光合作用co2吸收同化和蒸腾作用的水分含量流失。

水分含量利用率随光合效率(pn)提升而升高,随蒸腾速率(tr)提升而下降。

因而,影响这两种过程的任何要素都会对高粱水分含量利用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干燥箱衡重法原理:干燥箱法也叫烘箱干燥法或热解失重法。

试样在105±2℃烘箱内,常压下烘干,直至恒重,丢失的重量为水分。

即通过计算样品干燥前后的重量差,计算出含水率或105℃下挥发物含量,分常压干燥法和减压干燥法两种,其原理相同。

计算公式:(干燥前重量-干燥后重量)÷干燥前重量×100=水分(%)计算公式:(W1-W2)/(W1-W0)×100 =水分(%)式中:W1=105℃烘干前试样及称样皿的重量(g);W2=105℃烘干后试样及称样皿的重量(g);W0=已恒重的称样皿的重量(g)。

注意:定温恒温箱在规定的温度内,恒重铝盒,直至前后两次重值之差小于0.005克,即为恒重,取样后按照要求烘干,至前后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005g,但两次测定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

饲用高粱的特性及其加工与利用

饲用高粱的特性及其加工与利用

饲料与牧草开发 | The development of feed and forage872018.19·0 引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随着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该产业在农业产业经济结构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随着畜牧养殖产业,尤其是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对高品质青绿青贮饲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必须积极发展青绿、青贮饲料,以解决年度青绿饲料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

再加上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种植业已经由过去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着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各地畜牧部门和农业部门普遍重视发展优质高产的饲料作物,以解决人畜争粮问题。

近年,我国科研人员不断加强新品种选育,培育出了一种高粱杂饲用高粱的特性及其加工与利用沙吾列·沙比汗1,塔拉甫汗·斯拉木汗2,阿依很·赛比汗3,加林·巴班1,麦利亚·依尔斯别克1,努尔哈孜·巴依哈布力4(1.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吉木乃县草原站,阿勒泰 836800;3.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窝儿图天山牧场,乌鲁木齐 830076;4.新疆伊犁州新源县草原工作站,伊犁 835800)摘要:高粱是世界范围种植十分广泛的一种谷物类农作物,其种类多样,抗逆性强,适应能力广,营养丰富,应用广泛。

在高粱群体中,饲用高粱是发展畜牧养殖产业的一种有益物质,通过将其应用到饲料加工行业,发展饲用高粱饲料,为动物养殖提供广泛的饲料来源,降低经济成本。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饲用高粱的生产特性,然后论述了饲用高粱的加工和利用途径。

关键词:饲用高粱;生产特性;加工利用中图分类号:S5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19.055作者简介:沙吾列·沙比汗(1978-),女,哈萨克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牧草栽培研究工作。

利用植物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利用植物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利用植物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植物生长和发展对水分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而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能够更好地满足植物的需求,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壤的生态环境。

为此,科学家和农民们一直在探索利用植物来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可行的途径。

1. 种植耐旱作物选择适应旱地环境的作物品种,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

耐旱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够在干旱条件下存活和生长。

这些作物通常具有深根系和较浓的保护蜡层,能够有效地获取土壤深层的水分,并减少水分的蒸发和蒸腾。

常见的耐旱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和高粱等。

2. 改良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通气性,从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常见的方法包括添加有机物质,如秸秆、腐熟堆肥等,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深耕翻松,使土壤松软透气,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水分的渗透;使用覆盖物,如秸秆覆盖和塑料薄膜覆盖等,可以减少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

3. 合理施肥和灌溉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基础。

科学合理地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而灌溉要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来进行,避免过度灌溉和不足灌溉的情况发生。

4. 利用节水农艺措施节水农艺措施是指通过改变农艺管理方式,减少水分的损失,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常见的节水农艺措施包括间作种植、深耕翻松、种植矮化作物、实施滴灌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作物间的竞争,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降低水分的蒸发和损失。

5. 利用土壤覆盖和护坡措施土壤覆盖和护坡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的流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通过种植蔬菜或覆盖植被,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表面免受风蚀和水蚀,减少水分的流失。

同时,在坡地上建设防护坡或设置梯田等,可以减缓水流速度,促进水分渗透和蓄水。

总结起来,利用植物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有多种多样。

种植耐旱作物、改良土壤结构、合理施肥灌溉、采取节水农艺措施以及利用土壤覆盖和护坡措施等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粮食安全水分标准表

粮食安全水分标准表

粮食安全水分标准表粮食安全水分标准是指农作物收获后的水分含量,它是衡量粮食品质和储存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粮食的水分含量影响着粮食的贮存质量、食用质量以及加工利用的效果。

因此,制定粮食安全水分标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一份对于不同粮食类型的粮食安全水分标准表:粮食类型安全水分标准(%)粮食 13.5-15.5小麦(晚籼)≤ 14.5小麦(春籼)≤ 14.5小麦(晚籼)≤ 15.0小麦(春籼)≤ 15.5大米(中晚熟)≤ 14.0大米(早熟)≤ 13.0水稻(秈稻)≤ 15.0水稻(籼稻)≤ 14.5玉米≤ 14.0高粱≤ 14.0黑米(紫米)≤ 14.0小米(黄米)≤ 14.0红薯≤ 68.0马铃薯≤ 68.0豆类≤ 14.0以上是一份常见粮食种类和部分豆类的安全水分标准表,对于其他粮食种类如大麦、高粱等,可以参考类似的范围,即在一定范围内确定安全水分标准,以确保粮食储藏质量和食品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粮食的水分含量是影响储存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过高或过低的水分含量都会影响粮食的质量。

如果水分含量过高,容易引起霉菌或虫害,影响食品安全;如果水分含量过低,粮食容易因质量变差而无法储存。

因此,确定安全水分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粮食的种类、储存环境和储存周期等因素。

此外,粮食的水分检测方法也是确保粮食水分质量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水分测定方法包括烘干法、仪器法和电阻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定粮食中水分含量来判断粮食的水分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最后,制定粮食安全水分标准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基础性工作。

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类粮食的水分标准制定和执行监管,同时培育和推广粮食储备和保鲜技术,以确保粮食质量和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高粱生长环境及管理技术

高粱生长环境及管理技术

高粱生长环境及管理技术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范围内都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而高粱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技术对于其产量和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高粱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技术展开详细的介绍。

一、高粱的生长环境1. 土壤要求高粱对土壤的适应性非常强,适合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高粱对水湿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容易受到积水的危害,因此在种植高粱时要选择土壤排水性良好的地块。

2. 气候要求高粱对气候的适应性也非常强,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在生长初期,高粱对温度的要求并不严格,但在抽穗期和成熟期,高粱对高温和干旱的耐受性较强,能够适应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

3. 光照要求高粱喜光,适合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生长。

充足的日照能够促进高粱的生长和发育,有利于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二、高粱的管理技术1. 种子处理在高粱的种植中,通过种子处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或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高粱的产量和品质。

种子处理主要包括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两种方法。

化学处理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对种子进行处理,如用药剂溶液浸泡、喷雾等方式,来杀灭或抑制种子表面和内部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处理则是利用生物制剂或生物菌剂来处理种子,如利用枯草杆菌菌剂、拮抗菌菌剂等,来降低种子和幼苗期的病害发生率,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施肥技术高粱的施肥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高粱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施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肥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在高粱的苗期和拔节期,需要施用含氮肥的复合肥,以促进高粱的生长和发育;在高粱的抽穗期和成熟期,需要施用含磷和钾肥的复合肥,以促进高粱的开花结果和籽粒的充实。

3. 灌溉技术高粱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需要通过灌溉来补充土壤中的水分,以保证高粱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而在雨量充沛的地区,则需要根据高粱的生长状况和土壤含水量来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管理,避免因过度灌溉导致的病虫害和生长不良。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有效实施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有效实施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14.007高粱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保障高粱产量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在种植过程中科学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同时,避免病虫害对高粱种植造成不利影响,在种植过程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

基于此,文章对不同地区的高粱种植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高产种植技术,并说明在高粱种植期间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高粱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实现高产效果。

一、高产栽培技术1、选地高粱的抗旱能力强,能够在干旱的环境中生长。

高粱具有较强的根系,可深入土壤中吸取水分。

此外,高粱叶片上的角质层也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植物的保水能力。

除抗旱能力,高粱具有较强的抗涝能力。

遇到大雨时节,高粱的根系能够迅速吸收多余的水分,并将其输送到地上部分。

这样可以减少水分对植物的伤害,保持植物的正常生长。

因此,高粱在湿润的环境中也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通常,高粱对水肥要求不高,可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促使在种植地块和前茬方面要求较低。

在任何地块精耕细作、加强管理,产量都不会受到影响。

其中需要注意一点,在种植高粱时,要防止重茬和迎茬。

重茬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多年,这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被过度利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迎茬是指在前一种作物收割后立即种植另一种作物,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无法充分恢复,随之制约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种植高粱时,应该避免重茬和迎茬,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整地每年秋收后,施用有机肥,及时进行深耕处理,深度应控制在20~25cm之间,促进根深叶茂,使植株更加健壮,从而获得高产。

早春时节开展耙、压、耢的保墒处理,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为高粱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

此外,在秋翻整地时,应进行秋起垄的工作。

通过起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有利于高粱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起垄还可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种子处理播种前,根据种植区域实际情况,科学选用符合要求种子,并保证种子外表光滑,具备产地检疫等。

高粱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要求

高粱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要求

高粱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要求【高粱种植】高粱不同时期对水分的要求有什么不同?【专家解答】高粱既抗旱又耐涝,水和利用率高。

高粱的根系发达,吸水力强,根系的压为1216~1520千帕(12~15个大气压),玉赤诚为1013.25~1114.6千帕(10~11个大气压),吸水能力为玉米的两倍,1~2米土层内水分利用率为75%.而且地上部蒸腾系数低,高粱系数为322,比玉米(368)、小麦(513)低得多。

整个植株在缺水时,可进入休眠状态,获得水分后又可恢复生长。

植株外部表皮有蜡质,叶片有较多的气孔,都可抵御干旱。

在水涝时,植株的根、茎、叶有通气组织,可起到抗涝的作用。

高粱对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阶段有很大的差异。

出苗至拔节阶段,植株小,生育缓慢,需水量仅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10%,通常有30毫米的降水量即可满足。

这一阶段适当缺水,可促进根系下扎,起到“蹲苗”的作用。

拔节后期至孕穗期是高粱需水量最大的时期,约占总需水量的50%。

这一时期生长锥转穗分化阶段,生长发育旺劢,茎秆叶片迅速生工,穗渐形成,若遇干旱就会影响穗分化,造成秃尖码稀,群众称为“胎里旱”。

这一阶段需200~300毫米以上的降水量。

孕穗至抽穗开花期需水约占总需水量的15%,抽穗期土壤持水量低于70%时,就会出现“卡脖旱”,穗子迟迟抽不出来。

开花至灌浆期需水占总需水量的20%,开花时植株既喜水又怕涝,开涝往往影响花粉的散落,造成授粉不好,影响结实率,而此期干旱又易提前开花,花期缩短,花粉量减少,影响授粉。

开花以后,植株的营养物质大量向穗部转移,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应。

水分不足,灌浆受到影响,粒重就会降低。

灌浆后期需水量减少,仅为总需水量的5%左右。

【本人点评】高粱是一种耐寒作物,但是任何植物缺少了水分都是无法生存的,高粱自然也不能缺水,不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高粱对水分的要求差异很大哦,你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吗?上文本人为您揭秘,看完本文后您就知道种植高粱怎么进行浇水灌溉了!。

高粱水分的测定实验报告

高粱水分的测定实验报告

高粱水分的测定实验报告在与饥饿的斗争中,生物技术专家又发明了新的“武器”——基因改良作物。

近日,南非一个专门的上诉委员会驳回了南非基因改良生物执委会反对南非科技与工业研究院(CSIR)种植基因改良作物的请求,允许CSIR在比勒陀利亚的温室中试验性地种植经过基因改良的营养强化高粱——俗称“超级高粱”。

基因改良是指通过识别、移除或替换决定动、植物特殊品质的基因片段,创造出具有理想特性(如产量更高、更能抵御病虫害、更能适应气候变化等)的新变种。

CSIR的“超级高粱”研究是“非洲生物强化高粱(ABS)”项目的一部分,得到了南非土地事务与农业部的支持。

美国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为ABS提供了1690万美元的资助。

生物技术专家们对上诉委员会的决定表示欢迎。

CSIR生物科学部主任甘特莎·玛兹图勒拉博士说,高粱虽然是少数几种能在非洲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农作物之一,但缺乏很多必要的营养成分,其蛋白质也不容易被消化,该项目的目标就是通过增加高粱中重要氨基酸的含量,进而提高必要的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含量,来改善粮食质量。

但反基因改良作物人士对此表示质疑。

非洲生物安全中心的研究员海地·斯万贝说,非洲农民种植高粱的历史已有5000年,在撒哈拉非洲地区,超过1亿人以高粱为食。

他们利用传统的发酵方法就可以使高粱的营养成分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且他们早就开发出了富含赖氨酸的高粱品种。

基因改良高粱的种植,特别是将来产业化项目一旦实施,种植范围从温室扩展到田野中,将不可避免地污染非洲高粱独特的生物基因特性。

玛兹图勒拉博士说,CSIR的种植试验将在符合3级生物实验室安全标准的温室中进行,他们还将采取额外的措施以保证符合最高的安全要求。

他指出,非洲国家的食品价格一直在高位徘徊,非洲的粮食安全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科学、生物加工等领域的应用,为保证非洲粮食安全提供了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高粱水分利用效率因素研究进展\摘要:明确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因素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

c4作物高粱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主要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其水分利用效率对充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有重要意义。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高粱水分利用效率领域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对影响高粱水分利用效率的因素从作物种类、光照、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在现有高粱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粱;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1],干旱缺水是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对粮食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危胁[2]。

鉴于水资源日益紧缺和干旱趋势的加剧,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不应以单纯追求高产为目标,应以重视作物自身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提高作为高效用水的关键[3-4]。

在农业生产中因水分胁迫造成的减产问题逐年加剧,同时也存在水资源严重浪费现象。

水分利用效率低,造成有限的水分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在节水农业发展中还有巨大潜力。

因而在农业生产中如何科学用水,研究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即作物耗水与干物质积累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热点和难点。

其主要目标是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取最大的作物产量或收益[5],从而达到对水分最有效地利用。

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居第五位[6,7]。

高粱具有低耗水、高水分利用效率特性,作为一种典型抗旱作物,富有很高的生产及研究价值[8]。

高粱主要种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水分亏缺是此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该环境下的农业生产必须以水分的高效利用为中心。

因此,提高高粱水分利用效率是实现高粱高效用水的中心和潜力所在。

高粱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对于减少高粱生育期的水分消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不同环境因子以及作物的种间和作物的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有很大差异。

本文就高粱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1 高粱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素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受制于光合作用co2吸收同化和蒸腾作用的水分散失。

水分利用效率随光合速率(pn)增加而上升,随蒸腾速率(tr)增加而下降。

因此,影响这两种过程的任何因素都会对高粱水分利用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1.1 作物种类1913年briggs和shantz[9]对6种作物进行盆栽试验,发现不同作物之间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差异,最高和最低相差70%,并认为与作物耐旱性有关。

大量实验证明在相同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不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测定结果都变动很大,这主要是由作物本身特性所决定的,直到发现了c3、c4和cam植物后这种物种间的差异才有了合理的解释。

c4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3植物高2.5-3倍,cam植物是已知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植物。

tanner[10]等人认为c4作物所具有的较高的叶肉阻力和气孔阻力是其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同时不同作物产量化学组成所需能量不同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t.s.moroke研究结果表明高粱水分利用效率远大于豇豆和向日葵,达到了1.03kg/m3[11]。

孙常青等[12]通过试验对谷子、玉米、高粱和大豆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各种作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可用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之比pn/tr表示),发现4种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品种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的存在与否一度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fisher[13]认为植物品种间不存在水分利用效率差异,tanner[10]等人也认为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是不可能的,但随后有研究推翻了他们的结论。

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高粱的气孔对叶片缺水的反应不同,在不同的基因型间和不同土壤有效水的条件下蒸腾效率存在差异。

hu-bick等 (1990)采用同位素鉴定的高梁遗传差异和kidambi(1987)对气体交换过程中遗传控制的详细研究证明了高粱基因型间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可能性,并且认为缺水条件下不同基因型高粱对同化作用和气孔传导间平衡改变所做出的不同反应改变了植株内co2的浓度平衡,进而引发了蒸腾效率的改变[14]。

王玉国等人[15]的试验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3197b)比普通的品种(三尺三)具有叶水势高、蒸腾速率低、气孔阻力大、光合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高等特点。

kried和johnson等人[16,17]对高粱和小麦的不同品种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叶肉光合能力不同,导致作物品种间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

s.takami和t.yukimura 研究表明:高粱叶片气孔对水分反应的某些机制是高粱水分利用效率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18]。

自20世纪90年代,很多研究证明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是一个可遗传的性状,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由多基因控制,品种间差异有稳定的遗传性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稳定的表现[19,20]。

这使得培育高产且与高水分利用效率相结合的高粱新品种成为可能,为干旱半干旱条件下高粱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途径。

1.2 环境因子除了植物因子外,环境因子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也有显著影响[21]。

环境因子包括光照、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土壤水分及肥力等[22]。

1.2.1 光照高粱水分利用效率与两个生理过程相关联,与光合速率成正比,与蒸腾速率呈反比。

高粱冠层各种生态因子对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明显的影响,但以光照影响最为明显[23]。

适宜光照增强可以加快高粱的光合速率,加快干物质的积累,提高高粱水分利用效率,但是当叶片的光照超过其饱和点后,就只能起到增加叶温和蒸腾耗水的作用。

jordan[24]研究发现高粱叶片的蜡质层使得叶表面对光的反射率增强,有效防止了水分的散失。

1.2.2 温度温度对蒸腾的影响主要通过对于蒸汽压力的影响来实现,气温上升可使△h2o增大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但因各种作物均有其最适生长温度,喜凉作物在较高温度下,喜暖作物在低温下,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下降。

昼夜温差显著影响作物生长,一定限度内低夜温对大多数作物有利,高夜温可因增强呼吸不利于干物质累积,从而导致水分利用效率下降。

温度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是由于它对光合和蒸腾的影响差异所致,蒸腾随温度呈指数曲线上升,没有上限,而光合随温度上升则有限度,当温度接近最适点时,光合速率先是上升减缓,逐渐变平甚至下降,但蒸腾仍然上升,使得单叶水分利用效率下降。

perarnaud[25]研究认为高温可以促进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改变,缩短了作物的生育期,从而减少作物用水量,但是也减少了光感和碳同化的时间降低了作物的产量。

一般在高粱的种植地域,高温常与干旱相伴随,高温干旱环境下冠层蒸发散(fw)增强,而初级净生产力(npp)下降,使得水分利用效率降低。

从此看出不论是单叶水平还是生态系统水平,干旱和高温引起的气孔和蒸散等增大,是高粱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26]。

研究表明在高温强光条件下,为避免高温强光对其自身的灼伤,高粱可通过加大的蒸腾速率来降低其叶片的温度,进而适应这种高温强光的气候条件。

一些关于干旱和高温结合后对高粱等作物的作用的研究,得出两种胁迫因子结合后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负面作用要高于单一因子作用的结论[27-28]。

因为当出现高温时,植物会通过蒸腾作用打开它们的气孔来降低叶片温度。

然而,如果高温和干旱相结合,这时植物不得不关闭它们的气孔来减少水分的散失,使得叶片的温度持续升高[29]。

这种结合在一起的胁迫常常对作物的产量产生最大的副作用。

1.2.3 相对湿度湿度则主要影响高粱蒸腾而对光合无显著影响,与温度的影响不同,随着大气湿度的增加,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增加,这主要是较高的湿度降低了高粱的蒸腾速率。

过高的水气压差使得叶片的蒸腾速率也下降,但光合速率下降得更甚,因此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继续下降,但趋于平缓。

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喷灌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饱和差的方法,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于沪宁[30]对大田玉米试验结果表明,水分利用效率与空气饱和差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施建忠[31]对小麦的研究表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随水气压差增加而迅速下降。

关于相对湿度对高粱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还很少,有待加强。

1.2.4 土壤水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作物在遭受水分胁迫后,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下降,使作物的经济产量受到影响[32]。

水分亏缺时,高粱通过卷叶、直立、改变叶张开角度以及改变叶面的蜡质层厚度来减少叶片的蒸腾面积,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叶片对光辐射的获取,减少高温和缺水带来的伤害[7,33]。

干旱程度对于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适度的土壤水分亏缺可以促进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34],这是因为适度的土壤水分亏缺可降低植物的气孔导度、减小植物的光合和蒸腾,由于光合对气孔开度的依赖小于蒸腾对气孔开度的依赖,因而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是严重的干旱可以导致水分利用效率的降低[35,36]。

对于这样的结果可以解释为严重干旱下,由于一些生物机制导致pn的降低,虽然由于气孔的关闭导致tr的降低,但是pn 降低的程度大于tr,导致了有较低的水分利用效率[37]。

ritchie(1974)指出高粱是一种抗旱能力较强的作物,高粱根际有效水分高于最大持水量的30%时高粱根系就可以吸收足够的水分避免低水势的出现[38]。

山仑等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种类作物的多变低水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表明,植物在适度干旱复水后一般都存在补偿效应,在节约大量用水的同时,可以增加产量或保持不减产,从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1995年苏佩[39]等在陕西杨凌的田间控制条件的试验得出,同样干旱胁迫下高粱产量比玉米高出33%,而在充分灌溉条件下玉米产量则比高粱高出23%,表明在干旱条件下高粱通过加强水分的吸收和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1999年苏佩等人[40]在对27种不同水分处理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也表明:恢复正常供水后,苗期或拔节期受不同水分胁迫的处理,能够在增产或少减产的情况下比对照一直充分供水处理节省大量用水,较大的提高了高粱水分利用效率,可见对于高粱而言,通过前期控水能够同时实现高产节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

柴玉琳[41]对高粱甜和高粱产量的研究得出与前人一致的结论,生长前期经过适度的干旱,后期恢复供水的高粱植株会产生超补偿效应,其原因是植株在复水后形成了有效的可结实的分蘖。

试验发现中度胁迫植株的产量最高,产生了补偿效应,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1.2.5 co2浓度处在co2浓度为两倍大气co2浓度环境中,c3作物(小麦、水稻和马铃薯)提高了约30%的产量,但是对于c4作物高粱的影响来说,ludwig 等人认为co2浓度的提高不能显著的增加光合作用,也不能提高作物的产量[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