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规范化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ICD10:I63)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01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的诊治重在根据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分期,综合全身状态,实施个体化治疗。
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一)一般性诊断1、临床特点(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TIA 发作。
(2)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3)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2、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糖等。
(2)影像学检查:脑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脑梗死的范围、部位、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鲜梗死灶等,帮助临床判断组织缺血后是否可逆、血管状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帮助选择溶栓患者、评估继发出血的危险程度。
①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头颅磁共振(MRI)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④血管影像⑤其他(二)临床分型(OCSP 分型)OCSP 临床分型标准: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MCA)综合征的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同向偏盲;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较严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多为MCA 近段主干,少数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引起的大片脑梗死。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有以上三联征中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 局限。
提示是MCA 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ACA 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
3、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可表现为同侧脑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双侧感觉运动障碍;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无长束征或视野缺损等。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4)控制血压;(5)降低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7)防治应激性溃疡;(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2)抗凝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神经保护治疗;(6)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血脂、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头颅MRI。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时,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机械取栓;非静脉溶栓)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163. 302]大脑动脉血栓性脑梗塞,[163. 302]血栓性偏瘫,[163. 304]大脑动脉血栓性腔隙性脑梗塞,[163. 900]脑梗死,[163. 901]多发性脑梗塞+, [163.903]腔隙性脑梗塞+, [163,904]小脑梗塞,[163. 906]桥脑梗塞,[163. 908]创伤性脑梗塞,[163. 908]丘脑脑梗塞。
2、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01)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1)一般诊断A临床特点a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TIA发作。
b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C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B辅助检查a血液检查: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糖等。
b影响学检查:脑的影响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脑梗死灶的范围、部位、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鲜梗死灶等,帮助临床判断组织缺血后是否可逆、血管状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帮助选择溶栓患者、评估继发出血的危险程度。
c头颅CT、头颅MRI、经颅彩色多普勒3、临床分型(TOAST)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2)心源性脑栓塞;3)小动脉闭塞型;4)其他明确病因型;5)不明原因型4、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1)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 OD o2)脑梗死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分型、发病时间等确定,治疗主要是进行动脑血管造影检查、支架植入术、动脉溶栓、机械取栓。
脑梗死临床路径
质量控制指标
(五)血脂评价与管理。 (六)住院1周内接受血管功能评价。 (七)预防深静脉血栓。 (八)康复评价与实施。 (九)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 (十)出院时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十一)出院时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口服抗凝剂
(如华法林)的治疗。 (十二)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 协助患者进行吞 咽功能的锻炼
❖ 继续给予主动运 动的康复
健康教育:
❖ 用宣传手册为患者介绍有 关脑卒中的可变与不可变 的危险因素,使患者了解 脑卒中在复发的危险性。
❖ 介绍瘫痪患者翻身的方法, 并教会家属如何翻身,使 患者更舒适。
❖ 介绍患者吞咽功能的锻炼 方法。
住院第9~15天
护理:
❖ 继续进行康复治 疗和护理
非溶栓护理:
健康教育:
❖ 1.监测生命体征。
❖ 1.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用
❖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药宣教,包括用药原
❖ ❖ ❖
3.注意并发症的护理。 45..加开强展营 早期养康和复饮。食护理。❖
则、药物副作用和不 良反应。
2.掌握患者的心理反应, 及时交流与开导,使
❖6.训练床上大小便,必 其配合治疗,达到心
理准备,积极配合康复师 的训练。
❖ 配合康复治疗,给予患者 良好的肢体位置,并进行
体位的变换及床上移动的
训练等床上肢体被动活动,
如无病情的加重,可增加 活动的次数。
❖ 介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 现、治疗方法、护理配合, 强调治疗用药的名称、作 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个别指导、操作示范、发
放健康教育小处方。
住院第16~19天
护理:
❖ 继续康复,做好安全 护理
脑梗死临床护理路径(修改)
日期
住院
(第1天)
住院
(第2天)
住院
(第3天)
住院
(第4-5天)
住院
(第6天)
住院
(第7-14天)
住院
第15-20天)
出院日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执行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Ⅰ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遵医嘱用药
○午夜后禁食、翌日晨抽空腹血
○入院护理评估
○监测生命体征
○入院介绍
○卫生处置
○心理护理,消除恐惧,稳定情绪,配合治疗
5、保持个人卫生、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6、定期复查,如出现头晕、言语不清、恶心呕吐、肢体瘫痪加重,随时就诊
7、出院72h内电话回访
护士签名
审核签名
○监测生命体征Βιβλιοθήκη ○合理卧位:抬高床头15°-30°,活动时动作应缓慢
○评估吞咽功能,指导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适量糖类饮食,防止误吸
○观察药物反应、减少有创操作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鼓励床上大小便
○执行医嘱及护理常规
○应用脱水、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促脑代谢药物
○协助血液检查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停止各种医嘱、整理病案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提供爱心联系卡
○出院宣教:
1、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适应生活,个人生活自理
2、高蛋白、富含纤维素、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少食动物内脏、腌制品,限制烟酒、浓茶
3、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改药及增减药量,了解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4、坚持康复锻炼(包括语言及肢体)、劳逸结合、循序渐进
脑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I63.9)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年 月日住院标准日
天
住院第一天
日期 1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2 .进行NIHSS 评分 3 .筛查是否溶栓治疗 4 .开出辅助检查项目 5 .追访检查结果
6 .阅读CT 扫描结果,排除脑出血
7 .做出初步诊断
8 .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 9 .选择以下治疗方案 10 .静脉溶栓治疗
③脑功能损害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评分7-22分) ④脑CT 已排除脑出血或外伤(如骨折)证据。
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症:①既往有颅内出血史,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 史;近3周有胃出血或泌尿系统出血史;近2周有大型外科手术史;近1周内有不 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史。
②近3个月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性梗死,并未遗留
神经功能体征。
③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④口服抗凝药,且INR >1.5; 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 超出正常
范 围)。
⑤血小板计数〈100 000/mm3,血糖〈2.7mmol/L 。
⑥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00mmHg 。
⑦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
⑧妊娠。
⑨不合作。
11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大病历” 静脉溶栓 长期医嘱:
1 .神内I 级护理
2 .饮食
诊 疗 工 作。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
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 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
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
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的患者。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2019年版)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
(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
(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
(4)控制血压;
(5)降低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
(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7)防治应激性溃疡;
(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
(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
(2)抗凝治疗;
(3)抗血小板治疗;
(4)降纤治疗;
(5)神经保护治疗;
(6)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
. 脑梗死临床路径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1. 急性起病;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3.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X线片、心电图;(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易栓检查、抗心磷脂抗体、维生素B12、叶酸。
中风病(脑梗死)临床路径
实用标准文案一、中风病(急性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印发。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脑血管学分会。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 证候诊断:参照诊疗方案(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诊疗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902)的患者。
2.病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心电图。
(5)胸部DR片、腹部B超。
(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
(8)头颅影像学检查(CT)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I、心脏彩超检查、双下肢血管B超、血粘度检测、肿瘤三项检测等。
(七)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
(2)中经络: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 I63 。
)(二)诊断依照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10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 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没心识阻挡者。
(2)中脏腑:中风病存心识阻挡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断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有证候: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断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有病诊断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定符合中风病( TCD编码:BNG080)和脑梗死( ICD-10 编码:I63 )的患者。
2.病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拥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推行时,能够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察看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样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色。
注意证候的动向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要的检查项目(1)血老例 +血型、尿老例、便老例 +潜血。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 ICD-l0: 16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神经病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
(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和避免吸入性肺炎。
(4)控制血压。
(5)降低颅内压。
提示可能存在颅内压升高的情况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
(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7)防治应激性溃疡。
(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2)抗凝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神经保护剂(6)中药治疗(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163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或DSA。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吡拉西坦、速尿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尼地平、拜心同等。
3.脑细胞代谢剂:胞二磷胆碱、乙酰谷酰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等。
4.抗菌药物可选用美洛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依诺沙星等。
5.缓泻药。
6.防治应激性溃疡应用法莫替丁或泮托拉唑。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4)控制血压;(5)降低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7)防治应激性溃疡;(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2)抗凝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神经保护治疗;(6)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血脂、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头颅MRI。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时,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临床路径】脑梗
脑梗临床路径表单活血化瘀药物氯化钠注射液 250ml血栓通针350mg,一并给药,每天一次,静脉输液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 6000lu,每天两次,皮下注射活血化瘀药物氯化钠注射液 250ml血栓通针350mg,一并给药,每天一次,静脉输液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 6000lu,每天两次,皮下注射活血化瘀药物氯化钠注射液 250ml血栓通针350mg,一并给药,每天一次,静脉输液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 6000lu,每天两次,皮下注射临时医嘱主要护理工作宣教观察病情变化功能锻炼生活、心理护理宣教观察病情变化功能锻炼生活、心理护理宣教观察病情变化功能锻炼生活、心理护理胞磷胆碱 1g一并给药,每天一次,静脉输液两种选择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氯化钠注射液 250ml血栓通针350mg,一并给药,每天一次,静脉输液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 6000lu,每天两次,皮下注射氯化钠注射液 250ml胞磷胆碱 1g一并给药,每天一次,静脉输液两种选择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氯化钠注射液 250ml血栓通针350mg,一并给药,每天一次,静脉输液胞磷胆碱 1g一并给药,每天一次,静脉输液两种选择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氯化钠注射液 250ml血栓通针350mg,一并给药,每天一次,静脉输液临时医嘱今日出院主要护理工作宣教观察病情变化功能锻炼生活、心理护理宣教观察病情变化功能锻炼生活、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办理出演手续。
【VIP专享】脑梗死临床路径2016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
(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
(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
避免吸入性肺炎;
(4)控制血压;
(5)降低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
(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7)防治应激性溃疡;
(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
(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
(2)抗凝治疗;
(3)抗血小板治疗;
(4)降纤治疗;
(5)神经保护治疗;
(6)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
(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血脂、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头颅MRI。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时,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4.溶栓治疗:尿激酶等。
5.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肝素等。
6.抗血小板治疗:可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7.缓泻药。
8.防治应激性溃疡: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9.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10.中药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监测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梗死病情危重者需转入lCU,转入相应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梗死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十一)参考费用标准:4000-5000元。
二、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