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历史(1-11课)导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包括西汉的建立背景、汉高祖刘邦的崛起、文景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比较感兴趣,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知道汉高祖刘邦的崛起。
2.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汉的建立背景和汉高祖刘邦的崛起。
2.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该时期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促进学生互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教案:详细记录教学过程和内容。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等。
4.练习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秦朝为什么会被推翻?西汉的建立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2.呈现(10分钟)介绍汉高祖刘邦的崛起,讲解西汉的建立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3.操练(10分钟)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1--11课。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①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②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化石或考古发现二.远古居民的代表图:居民距今时间特征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用火情况:学会用火,会保存火种(火作用: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生活情况: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似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用火情况:人工取火生活情况:集体生活,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埋葬逝者1.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2.北京人遗址意义(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原始农业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2.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二.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三个代表:原始居民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房屋用具穿着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骨耜,磨制石器干栏式房屋、木构水井陶器,玉器、原始乐器学会纺织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磨制石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彩陶1.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11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11课知识点一、第一课:中华文明的发源地1. 介绍中华文明的发源地2. 讲解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3. 分析中华文明形成的原因二、第二课:古代我国的山水之间1. 讲解古代我国的地理环境2. 分析山水对古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 讨论我国山水画的意义三、第三课:大禹治水1. 介绍大禹治水的故事2. 讨论大禹治水对我国的意义3. 分析大禹治水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四、第四课:商朝与商文化1. 介绍商朝的历史背景2. 讲解商文化的特点3. 分析商朝对我国历史的影响五、第五课:商朝的政治与社会1. 探讨商朝的政治制度2. 分析商朝社会的等级结构3. 讨论商朝的经济发展六、第六课:商朝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 讲解商朝的科学技术水平2. 探讨商朝的思想文化特点3. 分析商朝的文化遗产七、第七课:周朝的建立与文化1. 介绍周朝的建立过程2. 订正周朝的文化特点3. 分析周朝的政治制度八、第八课:春秋时期的政治改革1. 讲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改革2. 探讨春秋时期的思想流派3. 分析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九、第九课:战国时期的变革1. 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讨论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3. 分析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十、第十课:战国时期的思想1. 探讨战国时期的思想发展2. 分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思想特点3. 讨论战国时期的学术成就十一、第十一课:秦朝的建立与统一大业1. 介绍秦朝的建立过程2. 讲解秦朝的政治制度3. 分析秦朝的统一大业的影响总结:本篇文章围绕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11课知识点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深入挖掘了每一课的重要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在学习历史课程时有所收获。
历史是一门让人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规划未来的学科。
在七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各个阶段,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到秦朝的统一大业,每一篇课文都是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一页。
1-11课历史学案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知识网络】【学习探索】1.假如你是隋炀帝时期江南的一位富商,要把江南的一批粮食贩运到北方的涿郡。
你将走陆路还是水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你是一位解说员,要向游客介绍隋朝大运河的情况,你一定会向游客介绍隋朝大运河南端、北端和中心所在地,以及四段河道的名称、起止点与沿途的风土人情,并且还要向游客说明大运河沟通了中国五大水系的情况。
你能做到吗?【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勇B.杨广C.杨坚D.杨业2.隋炀帝营建的“东都”是指()。
A.江都B.长安C.涿郡D.洛阳3.隋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南北的根本原因是()。
A.隋文帝是个英明的皇帝B.陈朝国君陈后主荒于政事C.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隋朝军队英勇善战三、材料解析题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
【资料下载】581年,杨坚建立隋朝,自立为帝,改元开皇。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在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不仅为隋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而且直接促进了隋朝繁荣富强局面的出现。
治上:(1)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2)在地方,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都由吏部任免,州县佐吏不许用本地人,防止了豪强地主对地方政权的垄断,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在选官制度上,废除九品中正制,始创科举制,打破了数百年来士族门阀垄断仕途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参与政权开辟了道路。
经济上:(1)实行均田制,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一些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对当时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3)由于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程度,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豪强地主,成为国家的编户,全国人口和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4)在各地设置义仓,要农民和军人按规定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以备荒年之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1-11课思维导图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_________ 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都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奴隶的悲惨生活第代一、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 战国时期,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______________, 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如:_______ 国郡守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 修的_____________, 是世界上著名的___________工程。
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的变革。
(如:生产工具的进步使一些奴隶主开垦出大量土地并将土地出租,转化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也转化为农民。
) (显然,以土地私有制,分封制为核心的奴隶制度不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三、改革就是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制度,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战国后期各国都掀起了变法运动,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
1 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2 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3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4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音乐:_________时期盛行______________, 湖北随县出土的_______________最为珍贵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东至___________, 西到__________, 北到_____________, 南达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1-11课思维导图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_________ 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迁都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奴隶的悲惨生活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 战国时期,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______________, 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如:_______ 国郡守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 修的_____________, 是世界上著名的___________工程。
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的变革.
(如:生产工具的进步使一些奴隶主开垦出大量土地并将土地出租,转化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也转化为农民。
)(显然,以土地私有制,分封制为核心的奴隶制度不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三、改革就是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制度,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战国后期各国都掀起了变法运动,以
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
四、各国变法的作用
1 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2 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3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4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七年级历史上册1-11课《金牌学案》答案
大汶口原始居民
• • • • • 1.时间: 距今约四五千 2.地点: 黄河流域的山东 3.生产农具:磨制石镰 ,石锄 4.原始手工业:黑陶 白陶 5.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出现
第二课
• • • • 选择题:BCCDD BCBAB 综合题: 11.(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耒耜。 (2)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 稻;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第一课
• 12.(1)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前。 • (2)说明了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 孔的技术,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 懂得爱美。 • 13.错误:小木屋、铁制镰刀、单独、水稻、 钻木取火。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 • 2.时间: 距今约7千年 •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 耒耜耕地 • 4.农耕作物: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挖掘水井 饲养家畜,猪等。 • 6.原始蓄牧业: • 7.原始手工业: 陶器 ; 玉器;原始乐器。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元谋人
祖 国 境 内 远 古 人 类 遗 址 图
元谋人
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地点: 云南元谋县 生产生 活情况: 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注:通过门齿化石和做一些粗糙的石器, 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可以证明。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
时间: 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第9课
• 13.(1)社会动荡不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诸侯为争斗而招贤纳士,以图发展自己 • (2)儒家对道德人格的培养:如仁。 • 孔子的教学思想,如:因材施教。孟子的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法家的依法治国,改 革图治。 • 14.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11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段考知识点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⑴云南省元谋县。
⑵约一百七十万年。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二、北京人: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⑵约七十至二十万年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⑵距今年代:约三万年。
⑶生产生活: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会人工取火,最早过上氏族生活。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最早种植水稻⑷磨制石器,住干栏式房子(通风防潮,下面养牲畜),会挖掘水井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最早种植粟⑷使用磨制石器,饲养猪狗等动物。
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住半地穴式房子(冬暖夏凉,节省材料),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黄河流域)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⑶陶器有黑陶、白陶。
因为生产力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炎帝:⑴在黄河流域,与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东方的蚩尤部落。
⑵炎、黄部落结盟后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二、黄帝:(1)号称“人文初祖”。
①相传建造房屋,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②其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下属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等。
③后人常以“炎黄子孙”自称。
⑷轩辕指黄帝三、尧、舜、禹的传说:①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②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③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⑵禅让制:尧、舜、禹时期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
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兴衰:(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11课)
1、 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 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第三子目: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 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 讨论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解决 动脑筋 三、达标检测: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
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 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
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 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请回答:(1) 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2) “两个小队长”分别指谁?(3) 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大雨,起义还会爆发吗? (4) 这个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四、重点点拨:1、 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各种刑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一一《过秦论》贾谊。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 “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 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秋怨,溃而叛之。
”2、 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 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 。
3、 总结陈胜、吴广这次起义的特点就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4、 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5、 陈胜、吴广起义是反抗暴秦,而楚汉之争是为了争夺帝位,他们的战争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6、 指导学生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如下图),训练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水 平,教会其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 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 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 ④实行族诛⑤实行连坐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④2 .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影响是()A .阶级矛盾尖锐 C.人民生活痛苦3 .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D .①②④⑤ A.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4 •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A.陈胜5 •秦朝灭亡的标志是(A.陈胜吴广起义 C.刘邦攻占咸阳6 .识读下列材料和图片B .吴广)C .城濮之战 )C .项羽B .政局动荡不安D.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 •马陵之战D •刘邦B .巨鹿之战 D .西汉建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汉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文景之治的特点,从而加深对我国历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结合已学知识,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面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认识西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汉的建立过程2.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意义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西汉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西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拓展知识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
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人
word格式版本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word格式版本
第3课远古人类
word格式版本
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word格式版本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word格式版本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word格式版本
word格式版本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word格式版本
第8课百家争鸣word格式版本
word格式版本
第9课统一中国
word格式版本
第10课末农民大起义word格式版本
word格式版本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word格式版本
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word格式版本
第13课东汉的兴亡word格式版本
word格式版本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word格式版本
word格式版本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word格式版本
第16课三国鼎立
word格式版本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迁
word格式版本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word格式版本
第19课北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word格式版本
第20课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word格式版本。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导学案
乾安县第一中学“136有效教学”导学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学习重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预习案】1.导学引航研读教材(一、)秦的暴政:1、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123451、秦朝灭亡:(12时间:都城:2.预习反馈自主探究选择题1.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是()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06年2.“楚汉之争”是为了()A.争夺土地 B.争夺人口 C争夺帝位D.收揽民心3.与中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长平之战 B.秦末农民战争 C.楚汉之争 D.秦统一六国4.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5.西汉的建立者是()A.项羽 B.刘彻 C.刘邦 D.刘秀列举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探究案】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1. 史料: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各种刑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过秦论》贾谊。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秋怨,溃而叛之。
”上述史料反映了秦的什么情况?导致什么爆发?2、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4.展示互评深化理解十一、“伐无道诛暴秦”(一)秦朝暴政民愤激,戍卒大泽揭竿起,势如破竹建政权,陈吴败后项刘继。
(二)项羽领兵创奇迹,巨鹿大败秦主力,刘邦率兵逼咸阳,短命秦朝就灭亡,楚汉之争又四年,刘邦长安建政权。
【训练案】5.自我检测允许差异选择题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④实行族诛⑤实行连坐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2.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影响是()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C.人民生活痛苦 D.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4.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5.秦朝灭亡的标志是()A.陈胜吴广起义 B.巨鹿之战C.刘邦攻占咸阳 D.西汉建立6.识读下列材料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1-11课思维导图word版本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_________ 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迁都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奴隶的悲惨生活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 战国时期,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______________, 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如:_______ 国郡守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 修的_____________, 是世界上著名的___________工程。
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的变革。
(如:生产工具的进步使一些奴隶主开垦出大量土地并将土地出租,转化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也转化为农民。
)(显然,以土地私有制,分封制为核心的奴隶制度不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三、改革就是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制度,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战国后期各国都掀起了变法运动,以
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
四、各国变法的作用
1 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2 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3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4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11课)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1-11课)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能够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这处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三枚牙齿将它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4、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5、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但头部仍保留着猿的特征。
6、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会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原始社会。
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8、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
9、山顶洞人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会人工取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2、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河姆渡人的生活:距今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南方),会磨制石器和骨器;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制造陶器、玉器、乐器、雕刻、天然漆;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
4、半坡人的生活:距今6000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北方);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饲养猪、狗等;纺织麻布,缝制衣服;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过定居生活。
第3课远古的传说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以后形成了华夏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11课知识点 (修改稿)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11课)知识点(2015.10)班级姓名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1、时间:距今170万年2、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发现门齿化石和粗糙石器及炭屑烧骨。
会制造工具和用火。
3、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2、特点:保留猿的特征,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用途: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意义: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过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1、时间:距今约3万年2、特点: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如骨针);人工取火;采集狩猎为生;进入氏族(按血缘关系结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长江流域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2、地点:浙江省余姚市3、特点:①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②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③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的房屋④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⑤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黄河流域1、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2、地点: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3、特点:①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②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③过定居生活,住半地穴式的房子④制造彩陶。
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⑤会纺线、织布、制衣三、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四五千年,山东泰安大汶口。
社会生产力较发达,属于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第3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1、炎黄战蚩尤:距今约四五千年,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人文初祖”贡献: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重点:1.西汉的建立;2.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文景之治的特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教学资源准备:1.课本;2.课件;3.历史地图;4.相关练习题。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掌握程度,以及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过程及其意义,学生能够掌握历史发展的时空脉络,理解并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对文景之治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文景之治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请分析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意义。
答案:
1.西汉的建立过程: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战胜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的特点: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3.文景之治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汉武帝时期的繁荣打下了基础,是我国封建社会早期的重要时期。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知识结构思维导图(1)
帝 暴政亡国 618年
李渊
建立唐朝 618年 长安
从 贞 观 唐太宗 之 治
“贞观之治”
吸取隋亡教训、勤政任贤;完善三 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完善科举严格考查官吏政绩;减轻 人民负担。
到 开
武则天
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元 盛 唐玄宗 世
元
朝 的
行省 制度
统
治
中央
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下设六部;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军队;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地方
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中书省; 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行省之下,设 置路、府、州、县。
元朝对边
疆地区的 管辖
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 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由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地区。从此西藏成为中央直接 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北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宋 的 政
宋太祖 强化中央 集权
措施
削弱相权; 文臣任州县长官,三年一换制度, 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
治
重文轻武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注重文教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扭转尚武轻文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 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金 与
女真族 崛起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建立与 统一
建立:581年 杨坚 长 安 统一全国:589年 灭 陈
隋隋
朝 的
文
帝
繁荣 强盛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制,度 量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1课西汉建立教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二、难点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刘邦的《大风歌》导入。
(学生朗诵或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教师指出: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他48岁率众揭竿而起,56岁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
刘邦建立的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探究问题:这位平民皇帝有着怎样的治国方略?西汉统治之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继他之后,汉朝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新课探究教师: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那么,刘邦是如何登上汉王朝的皇位的?现在有请历史情景剧组的同学们,为我们重现当时的历史。
活动一:情景剧表演。
场景一:大殿之上。
刘邦:韩信、彭越,我已兑现诺言封你二人为楚王、越王。
你二人可还有什么要求?韩信:我二人受诸王所托,请求您即位称帝。
刘邦:这可不行,能称帝的人都是贤人,绝非空言虚语之人所能,如此重任我可担当不了。
彭越:您就是贤人啊!刘邦摇着手说:我出身低微,这事情还是过一阵子再说吧。
韩信: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啊。
而且国不可一日无君,否则天下又会变得不太平,您当了皇帝我们都会誓死效忠于您的!刘邦: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黎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旁白:公元前202年,刘邦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2024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及“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2.学生能够掌握西汉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片,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实证意识。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文景之治”对后世的影响,树立历史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西汉的建立及“文景之治”的史实。
•西汉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影响。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历史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的相关史料、图片。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所需材料。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西汉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文景之治”的影响进行讨论。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西汉初期的历史人物,体验历史情境。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西汉时期的文物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这些文物属于哪个历史时期?你知道这个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吗?”引出新课主题。
2.新课教学•西汉的建立•讲授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强调其历史意义。
•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西汉建立的原因。
•结构图示:西汉建立(刘邦→原因→意义)。
•“文景之治”•讲授“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人物、政策等。
•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组织小组讨论:“‘文景之治’为什么被称为西汉的盛世?”•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汉文帝、汉景帝等历史人物,模拟“文景之治”时期的政策制定过程。
•结构图示:“文景之治”(时间→人物→政策→状况→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把握遣唐使的交流活动以及深远影响。
2、掌握鉴真东渡日本和玄奘西游有关史实。
3、了解隋唐与新罗频繁往来的有关史实。
学习重点、难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28页,回答问题。
1、交往范围: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以至、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交往表现:唐政府在、、、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3、对外交往的影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
(二)、阅读教材29页-30页,第一标题“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回答问题1、遣唐使的时间:唐朝从开始。
2、目的:使团成员的,以便更好地。
3、鉴真东渡的时间:时。
4、鉴真东渡的贡献:①传播的文化。
②精心设计的,被视为。
(三)、阅读教材31页,第二标题“唐与新罗的关系”回答问题:1、派遣、到学习。
2、新罗居进口。
3、音乐传入中国。
(四)、阅读教材31页,第三标题“玄奘西游”回答问题:1、时间:。
2、出发及到达地点:从到达。
3、贡献:①携带大量回到。
②写成《》。
4、意义:《》成为研究、以及我国历史和的重要典籍。
1.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是()①中国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②中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④唐朝疆域比过去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居唐朝进口之首的是哪一国的物产?()A、天竺B、日本C、新罗D、波斯3.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4.唐朝时天竺佛学最高的学府是()A、那烂陀寺B、唐招提寺C、大昭寺D、千寻塔5.“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精神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6.下列内容是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 )A.鉴真东渡日本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7.识图题,看图请回答问题: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生活在哪一个朝代?2、该人物在日本主要传播了那些知识?3、图二的人物是谁?它是我国哪个朝代的著名高僧?3、设想一下他在回国时,背负的主要是哪类书籍?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他西行的主要意义。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学习目标:1、掌握赵州桥的知识,了解唐都长安城的建筑特点。
2、掌握雕版印刷术的知识,了解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对医学的贡献。
3、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主要代表作及其作品的特点。
学习重点:赵州桥和印刷术。
学习难点:唐朝诗人的代表作以及特点。
【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33页-34页,第一标题“高超的建筑水平”回答问题1、赵州桥建造时间:朝。
2、设计建造者:3、历史价值:是上现存最的一座桥。
4、长安城建筑特点:规划,是当时世界上最的城市。
5、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城北的。
(二)、阅读教材34页-35页,第二标题“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回答问题1、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发明的时间:时期。
3、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的、标有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4、唐朝杰出医学家,认为“,”。
写成《》,这部书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后世尊称为“”。
他故乡的一座山也被称为“”。
(三)、阅读教材35页-36页,第三标题“光耀千古的诗坛”回答问题:1、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时代。
1.以下关于赵州桥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桥B.这座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C.由隋朝的李春设计D.七百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2.唐朝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 A.罗马 B.洛阳 C.长安 D.耶路撒冷3.你认为诗句“十二街如种菜畦,百千家似围旗局”是描写()A.唐都长安B.隋朝赵州桥C.扬州城D.大明宫含元殿4.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唐朝 B.元朝 C.隋朝 D.北宋5.本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信念,以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一书的杰出医学家是()A.张仲景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6.古人云“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见自古以来“诗酒”就不分家,那么中国古代“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人是() A.杜康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7.与唐朝诗人杜甫情况不符合的是()A.他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B.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后人称为“史诗”C.“三吏”“三别”是诗史名篇D.他的诗气魄雄浑。
人们称他为“诗仙”。
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全是唐朝诗人的诗句。
这位诗人是()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9.唐朝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勾画庐山瀑布壮丽图景的诗人是被人称为“诗仙”的() A.白居易 B.柳宗元 C.韩愈 D.李白10.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什么特点?人们如何称呼他?他有什么代表作?(2)材料一中的“开元”指的是谁的统治时期?(3)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景象?(4)从两个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学习目标: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
学习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学习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阅读教材38页-40页,第一标题“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和第二标题“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回答问题(二).阅读教材41页,第三标题“盛大欢腾的乐舞”回答问题:1.特点:大量吸收了和周边各国的传统。
2、著名的歌舞大曲:《》、《》。
3、著名的舞蹈家:。
【当堂检测】1.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A.欧阳询B.顔真卿C.苏轼D.柳公权2.对隋唐乐舞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隋艺术家将中原乐舞与各族乐舞融为一体B.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玄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C.盛唐时流行的《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参与创编的D.唐朝时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善于剑器舞3.敦煌壁画的内容是()①表现佛教故事②塑像姿态各异③塑像富于艺术魅力④描绘社会繁荣景象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④4.他是一位风骨独具的君子,在封建社会里敢于冒杀头之罪,向皇上笔谏。
在书史上留下“笔谏”的笔名,“他”是()A. 颜真卿B.苏轼C.柳公权D.黄庭坚5.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一体,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这位书法家是()A. 颜真卿B.柳公权C.欧阳询D.苏轼6.他是由隋入唐的书法家,先学王羲之的书法,后学北朝碑刻,融会贯通,笔法方圆兼济,结构严谨匀称。
这位书法家是()A. 颜真卿B.柳公权C.欧阳询D.吴道子7.《游春图》生动描绘了人们游春的情景,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山水轴画。
你知道《游春图》的作者是谁吗()A.阎立本B.吴道子C.黄公望D.展子虔8.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出盛世特色。
其中歌颂唐太宗武功的是()A.《胡旋舞》B.《秦王破阵乐》C.《霓裳羽衣曲》D.《高山流水》9.唐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善剑器舞的舞蹈家,诗人杜甫儿时看过她的表演,几十年后都难以忘怀。
这位舞蹈家是()A.公孙大娘B.唐玄宗C.武则天D.唐高祖10.材料一:“顔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材料二:“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材料一“顔公”指的是谁?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他有什么代表作?(2)材料二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这句话?这件事使他留下什么美名?(3)材料二的作者的书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代表作?(4)后人把“顔公”和材料二的作者合称为什么?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习目标:1.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
2.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
学习重点、难点:1.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㈠.阅读教材50页-51页,第一标题“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认真回答问题1.契丹的兴起:隋唐时期,逐步强大起来。
唐末,不少中原人躲避战乱来到地区。
2.契丹国的建立:世纪初,族杰出的首领,统一了各部,建立国,都城在(内蒙古巴林左旗),就是辽太祖。
3.辽的发展: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
从此与政权的冲突加剧。
4.五代:黄河流域相继由朝代的统治,合称。
五代是指、、、、、。
5.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年,后周大将在发动兵变。
建立了朝,取代后周,以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
就是宋太祖。
强化记忆:㈡.阅读教材51页-52页第二标题“辽、宋、夏的和战”,认真回答问题1.辽宋战争: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政策。
2.澶渊之盟:议和,朝撤兵,朝给岁币,史称。
此后很长时间,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3.西夏政权的建立:西北地区的族势力逐渐崛起。
世纪前期,族首领称国皇帝,都城在(今宁夏银川),史称。
4.宋夏和战:称帝后,连年与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后来,双方,向称臣,给岁币。
议和后,边界贸易兴旺。
西夏设,译,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㈢.阅读教材52页-54页,第三标题“金和南宋的对峙”,认真回答问题1.金政权的建立:世纪初期,的杰出首领,起兵抗,接着在称帝,国号。
他就是。
2.金灭辽和北宋:金先灭,又于年灭亡。
3. 南宋的建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与同年登上皇位,后来定都。
史称。
4.金与南宋的关系:①金兵南下,抗金,家军在打败。
宋高宗逼令班师,借机谋害。
②宋金和议: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③金迁都: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金迁都,改名为(今北京)。
强化记忆:㈣.合作探究一、填图题请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中标出辽、北宋、西夏的疆域,并填出图中相应的地名。
辽、北宋、西夏形势A. B、 C、二、选择题1.北宋与南宋的关系与下列哪一组相似?()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前秦与后秦 D.东魏与西魏2.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的是()。
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贾似道3.2006年5月7日,一件高42厘米、铜像鎏金佛下莲花座的珍贵佛教文物---辽代铜佛在吉林省博物院《走进契丹、女真人》展览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