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感染性疾病-微生物2014
病理学课件:感染性疾病-微生物
感染性疾病
感染的基本概念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真菌感染 寄生虫感染
第一节 感染的基本概念
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影响感染发生、发展与结局的因素 感染的类型 感染时机体的反应 感染的预防
第一节 感染的基本概念
一、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寄生 parasitism:如果两种生物体生活在一起, 其中一方受益,另外一方受害(宿主,host)。 如寄生虫和微生物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676年,荷兰人列文. 虎 克首次发明了原始显微镜 放大226倍,观察到细菌。
他没有上过大学,是一个 只会荷兰语的小商人,但 却在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 家学会的会员。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
(1822~1895)
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空气;注意饮食卫生;消毒处理患者排泄物; 严格筛选献血员、消毒手术器械等; 消灭媒介昆虫及严防叮咬;防止不洁性交
保护易感人群
药物预防;疫苗接种
第二节 细菌感染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耐药性 细菌感染的免疫 其它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感染
一、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什么是细菌(bacterium): 原核生物(prokaryote),单细胞 广义的细菌:所有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狭义的细菌:典型的,数量最多的,繁殖迅速
• 蛋白质:少数G+菌具有。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PA, A族链球菌的M蛋白等
G-菌的CW: 肽聚糖:二维平面结构 聚糖骨架:NAG-1,4-NAM 四肽侧链
DAP:二氨基庚二酸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
G-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层):
脂蛋白:稳定外膜并将
感染病病理学知识点
感染病病理学知识点感染病病理学是研究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和机理的学科。
了解感染病病理学的知识对于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感染病病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感染病的传播途径感染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
其中,空气传播是最为常见的传播途径。
例如,结核病菌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甲型流感病毒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二、感染病的病理过程感染病的病理过程通常经历感染,繁殖和扩散,进入宿主细胞,以及宿主免疫反应四个阶段。
1.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并定植在宿主组织、器官中。
2. 繁殖和扩散: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繁殖并扩散到其他部位,感染范围扩大。
3. 进入宿主细胞:某些病原微生物能够侵入宿主细胞内部,比如霍乱弧菌能够侵入肠上皮细胞内。
4. 宿主免疫反应:宿主的免疫系统对病原微生物作出反应,包括炎症反应、抗体产生等。
三、感染病的组织损害感染病的组织损害可以通过直接破坏和机体免疫反应引起。
直接破坏指的是病原微生物侵害宿主细胞或组织而造成的损伤。
免疫反应方面,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感染进行反应,导致组织炎症反应加剧。
例如,肺结核患者的肺组织会出现干酪样坏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和坏死。
四、感染病的病变类型感染病的病变类型包括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和隐匿性感染。
1. 急性感染:病原微生物大量侵入宿主体内,导致急性炎症反应。
典型例子包括流感和肺炎。
2. 慢性感染:病原微生物难以被机体清除,导致长期慢性炎症反应。
慢性肝炎就是一个典型的慢性感染。
3. 隐匿性感染:病原微生物进入宿主细胞内隐藏,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就是一个隐匿性感染的例子。
五、感染病的治疗原则治疗感染病的原则包括控制病原微生物感染、改善宿主免疫功能、对症治疗等。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等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
总结:感染病病理学是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和机理的学科。
第九版病理学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考点剖析内容提要:笔者以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十八章。
本章为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
本章考点剖析内容全面、新颖,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6)、简述题(43)、填空题(20)及单项选择题(34)。
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学生学习病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第一节感染性疾病概述第二节结核病第三节伤寒第四节细菌性痢疾第五节钩端螺旋体病第六节流行性出血热第七节性传播疾病第八节深部真菌病第九节寄生虫病重点难点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肺结核病的分类、各类型的病变特点;常见肺外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伤寒、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淋病、梅毒和尖锐湿疣的病变特点。
熟悉: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结核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梅毒和尖锐湿疣的病因。
了解: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及深部真菌病的病因和病变特点。
一、名词解释(26)1、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通过不同方式侵入,引起人体发生感染,病理学上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炎症,并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
广义上讲感染性疾病包含传染病,但很多感染性疾病不是传染病。
2、传染病:是感染性疾病的特殊类型,是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易感人群的个体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并能在人群中引起局部或广泛的流行。
传染病的流行应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病最常见。
典型病变是形成干酪样坏死和结核结节。
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
疾病学基础网课知识点总结(1)(1)
疾病学基础网课总结疾病学基础分三部分一、病原微生物学二、免疫学三、病理学第一部分病原微生物学第一周网课内容总结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代谢旺盛、繁殖迅速。
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病毒,细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总结2.微生物分三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3.微生物的三大种类及其特点一、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二、原核细胞型微生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
三、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4.问题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朋友又是人类的敌人?危害人体健康的病毒例如:新冠病毒,流感、狂犬病等。
对人类有益的例如:抗生素的应用;利用一些昆虫病毒杀灭害虫;人体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农业上利用微生物生产细菌肥料。
5.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意义: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脱色---复染鉴定结果紫色为革兰阳性菌红色为革兰阴性菌意义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治疗、研究药物的致病性第二周网课内容总结问题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物质。
一般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2.适宜的酸碱度(pH7.2-7.6多久见)3.适合的温度,37摄氏度最适合大多数病原体的生长4.气体环境问题二细菌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细菌合成产物包括热原质,毒素与侵袭性酶,抗生素,维生素,色素,细菌素问题三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壁核质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菌毛.问题四细菌生长培养基根据其物理性状主要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三大类观察细菌的动力情况在半固体培养基中进行细菌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结构是(芽胞)第三周网课学习要点内容总结第一个问题: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的条件?正常菌群转为条件致病菌条件一共三点1.寄居部位改变2.宿主免疫下降3.菌群失调第二个问题总结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压力103.4KPa温度121.3℃,时间15~20分钟可达到灭菌效果第三个问题:滤过除菌法用于血清,细胞培养液,抗体,毒素由于其不耐高温那么下一个小问题可以过滤病毒吗?比如空气滤过除菌器,是否可以过滤病毒?不可以第四个问题: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1.营养作用2.生物拮抗作用3.免疫作用4.抗衰老作用5.抗肿瘤作用第五个问题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消毒和灭菌的概念非常重要,考试出题概率很高!!清洁: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2022年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基础医学专业《病理学》科目期末考试卷A
2022年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基础医学专业《病理学》科目期末考试卷A一、判断题1、败血症患者血液中大量化脓菌,并有多器官栓塞性小脓肿形成。
()2、抗SS-A和抗SS-B抗体升高,对口眼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3、电镜样本常用的化学固定剂有饿酸、乙二醛。
()4、镰状细胞贫血是因β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B珠蛋白中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酪氨酸。
()5、细胞内低游离钙是许多因素损伤细胞的终末环节。
()6、白介素1(IL-1)可以引起患者发热。
()7、胆囊炎多由细菌引起,主要有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
()8、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常伴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9、半数以上的乳腺癌发生于外上象限。
()10、马兜铃酸可能是引起所谓的“中草药肾病”的主要毒性物质。
()11、皮肤的环形红斑及皮下结节对风湿病具有诊断意义。
()12、肺癌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和副肿瘤综合征,会表现Homer综合征。
()13、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再生能力是有限的。
()14、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发生的癌是髓样癌。
()15、传染病的发生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三者缺一不可。
()二、选择题16、引起的出血属于漏出性出血的是()A.前列腺癌B.动脉瘤C.肺结核D.十二指肠溃疡E.血小板减少性紫巍17、属于出血性炎的疾病是()A.细菌性痢疾B.肠阿米巴病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鼠疫E.丹毒18、细胞缺氧时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A.线粒体肿胀B.内质网破裂C.核糖体脱落D.脂褐素增多E.溶酶体增多19、手术切口一般5~7日拆线的原因是()A.炎症反应消失B.伤口被肉芽组织填充.C.伤口内肌成纤维细胞开始形成D.伤口两侧出现胶原纤维连接。
E.伤口表面上皮再生完成运论节20、关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正确的是()A.良性肿瘤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B.恶性肿瘤生长方式为膨胀性或外生性C.良性肿瘤常形成溃疡、出血D.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小E.恶性肿痛不会发生转移21、下列哪一种物质中毒可引起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出现脱下垂或足下垂,还可刺激牙跟使近齿跟处的色素沉着()A.铅B.汞C.锅D.砷E.氟22、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低蛋白血症B.大量蛋白尿C.严重水肿D.高脂血症E.血尿23、垂体生长素细胞腺瘤可引起()A.Cushing综合征B.Shechan综合征C.肢端肥大症D.Simmonds综合征E.肥辟生殖无能综合征24、宫颈癌的好发部位是()A.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B.宫颈管腺体C.宫颈内口柱状上皮D.宫颈外口桂状上皮E.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接处25、毛玻璃样肝细胞见于()A.甲型肝炎病毒(HAV)B.乙型肝炎病毒(HBV)C.丙型肝炎病毒(HCV)D.丁型肝炎病毒(HDV)E.戊型肝炎病毒(HEV)26、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的动脉是()A.腹主动脉B.升主动脉C.冠状动脉D.颈动脉E.胸主动脉27、核苷酸重复序列突变的发生机制是()A.基因缺失B.基因突变C.基因重复D.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扩增E.基因融合28、患者,男,60岁,头疼、癫痫伴神经状态的改变,临床诊断为恶性神经系统肿瘤。
第九版病理学配套课件 17 感染性疾病
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与致病力有关的表面分子结构
四、感染性疾病的类型
感染性疾病的本质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炎症,大致可概括为如下病理类型: 1. 化脓性炎 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奈瑟球菌等所致的感染 2. 肉芽肿性炎 如结核杆菌,血吸虫等感染 3. 以细胞增殖为主的炎症 见于某些病毒感染,以形成细胞内包涵体为其病变特征;HPV感 染导致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尖锐湿疣等 4. 组织坏死 见于HBV感染所致的亚大片或大片肝坏死,溶组织性阿米巴所致的液化性坏死 5. 慢性炎症及瘢痕形成 是绝大多数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最终结局
2. 以增生为主的病变
见于细菌量少,毒力较低或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
形成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核结节(tubercle),又称结核性肉芽肿(tuberculous granuloma)
结核结节的组成: (1)典型者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2)周围见上皮样细胞(epithelioid cell)
和朗汉斯(Langhans)巨细胞 (3)最外围为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病理学》(第9版) 配套课件
主编 步宏/李一雷
《病理学》(第9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成纤维细胞
(2)
(1) (3 )
上皮样细胞: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 境界不清,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甚少,甚 至可呈空泡状,核内有1~2个核仁
朗汉斯巨细胞:多核巨细胞,直径可达300μm,胞 质丰富,其胞质突起常和上皮样细胞的胞质突起相 连接;核与上皮样细胞核相似,核的数目由十几个 到几十个不等,核排列在胞质周围呈花环状、马蹄 形或密集于胞体的一端
2014年版医药卫生类期刊影响因子 (4)解析
临床输血与检验0.495
临床误诊误治0.491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0.498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0.255
实用医学杂志0.676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0.552
微生物与感染0.590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0.297
血栓与止血学0.407
循证医学0.373
医学临床研究0.222
浙江临床医学0.220
贵州医药0.135
海军医学杂志0.399
海南医学0.408
河北医学0.384
河北医药0.448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0.635
华西医学0.382
江苏医药0.241
解放军医学杂志1.094
解放军医药杂志0.690
军事医学0.304
齐鲁医学杂志0.508
人民军医0.820
陕西医学杂志0.408
上海医学0.387
药学实践杂志0.395
药学学报1.086
药学与临床研究0.399
医药导报0.539
中国海洋药物0.403
中国抗生素杂志0.611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0.781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0.248
中国天然药物0.638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0.813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0.584
中国新药杂志0.444
中国药房0.486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0.375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0.39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0.478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0.720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0.403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0.412
皖南医学院学报0.340
温州医学院学报0.319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0.298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0.538
2022年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病理学》科目期末考试卷A
2022年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病理学》科目期末考试卷A一、判断题1、疖是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脓肿。
()2、RF的出现及滴度高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一致。
()3、免疫组化最常用的检测显示系统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二甲基联苯胺(DAB)系统,阳性信号呈棕色细颗粒状。
()4、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开始出现爬楼梯困难、特殊的爬起站立姿势,常在12岁前丧失站立和行走能力。
()5、绝大多数分化成熟的体细胞表现有端粒酶活性。
()6、速发型(I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患者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7、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中抗壁细胞抗体检查阳性。
()8、多发性骨髓瘤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9、高危型HPV-16、l8、31、33等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10、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高血压,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
()11、脑出血最常发生于基底节、内袭区。
()12、肺肉质变是大叶性肺炎愈合期肺组织增生肉瘤样变。
()13、星形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包括肿胀、反应性胶质化、包涵体形成。
()14、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增生结节通常无完整包膜。
()15、肺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带菌微滴造成感染,一般直径大于5um的微滴致病性最强。
()二、选择题16、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是()A.冠状动脉血栓形成B.脾动脉分支血栓栓塞C.肾动脉分支受压阻塞D.肺动脉分支血栓栓塞E.肠套叠17、末梢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的疾病是()A.细菌性痢疾B.立克次体病C.小叶性肺炎D.阑尾炎E.大叶性肺炎18、关于凋亡,描述正确的是()A.只有生理状态才会发生凋亡B.调亡和坏死在发生机制上没有共同点C.可引起炎症反应D.过程不消耗ATPE.凝胶电泳可见DNA片段呈阶梯状19、下列哪些细胞属于不稳定细胞()A.骨母细胞和平滑肌细胞B.表皮细胞和间皮细胞C.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满D.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肝细胞E.唾液腺和涎腺的上皮细胞20、关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正确的是()A.良性肿瘤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B.恶性肿瘤生长方式为膨胀性或外生性C.良性肿瘤常形成溃疡、出血D.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小E.恶性肿痛不会发生转移21、酒精性心肌病是指以下哪种类型的心肌病()A.肥厚性B.扩张性C.缺血性D.病毒性E.原发性22、慢性肾小球肾炎大体标本的特点是()A.双侧肾对称性缩小,表面弥漫性细颗粒B.双侧肾病变不对称,表面不规则凹陷性激痕C.肿胀充血,呈大红肾D.双侧肾肿胀对称,表面多个小脓肿E.肾盂显著扩张成囊腔,肾皮质变薄23、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是()A.髓样猫B.乳头状密C.滤泡癌D.未分化癌E.嗜酸细胞腺癌24、乳腺癌患者的HER2过度表达是可接受()A.内分泌治疗B.靶向治疗C.放射治疗D.化疗E.生物治疗25、肠上皮化生常见于()A.慢性非萎缩性胃炎B.急性感染性胃炎C.急性出血性胃炎D.疣状胃炎E.慢性萎缩性胃炎26、下列哪项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A.脑软化B.脑出血C.脑水肿D.脑梗死E.高血压危象27、下列不属于胎儿子宫内生长受限的危险因素是()A.羊膜早破B.宫内感染C.多胎妊娠D.放射线照射E.子宫、宫颈或胎盘结构异常28、患者,男,60岁,头疼、癫痫伴神经状态的改变,临床诊断为恶性神经系统肿瘤。
病理学报告分类
病理学报告分类
病理学报告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组织形态特征,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病理学报告分类:
1. 炎症性疾病: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如肺炎、胃炎等。
2. 肿瘤性疾病:根据恶性程度和发展阶段,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乳腺纤维腺瘤、肺癌等。
3. 代谢性疾病:包括内分泌紊乱、遗传代谢缺陷等,如糖尿病、肾病等。
4. 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 感染性疾病: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结核病、艾滋病等。
6. 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遗传性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7. 损伤性疾病:包括机械性损伤、化学物质损伤等,如创伤、药物性肝损伤等。
这些分类只是基本的大类,实际上病理学报告会根据具体疾病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和分类。
护士三基知识内容
护士三基知识内容护士三基知识是指护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必备的基础知识。
它包括护理学和生物医学基础知识、护理技术与护理操作知识以及心理社会基础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三基知识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护理学和生物医学基础知识1. 解剖学和生理学:护士需要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参考书籍:《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等。
2. 病理学:护士需要了解常见疾病的病理过程和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进行护理干预。
参考书籍:《病理学》、《常见疾病护理》等。
3. 药理学:护士需要了解常见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以便合理用药和处理药物相关的问题。
参考书籍:《药理学》、《临床药物学》等。
4. 微生物学:护士需要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培养和传播方式,以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参考书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感染性疾病护理》等。
二、护理技术与护理操作知识1. 基础护理技术:包括体温测量、脉搏与呼吸测量、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查、静脉输液等。
参考书籍:《基础护理学》、《护理技术学》等。
2. 感染控制与消毒灭菌:护士需要了解感染控制的原则与方法,如手卫生、隔离预防措施,以及各种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操作规范。
参考书籍:《消毒灭菌学》、《感染控制与护理》等。
3. 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护士需要学会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以便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
参考书籍:《护理诊断与护理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指南》等。
4. 临床护理技能:涉及各种护理操作,如静脉采血、皮下注射、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各种导管的安装与护理等。
参考书籍:《临床护理技术学》、《护理操作与技术》等。
三、心理社会基础知识1. 心理学:护士需要了解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掌握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和心理支持的技巧。
参考书籍:《心理学导论》、《心理护理学》等。
2. 人际关系:护士需要了解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原则,处理患者和家属之间的冲突和困惑。
2022年南华大学基础医学专业《病理学》科目期末考试卷B
2022年南华大学基础医学专业《病理学》科目期末考试卷B一、判断题1、在炎症中,巨噬细胞的功能包括:搬运、吸收坏死组织,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吞噬杀灭病原体,形成炎性肉芽肿,参与免疫反应。
()2、肌束周边肌萎缩为皮肌炎的典型表现。
()3、肝细胞气球样变最终可发展成凝固性坏死。
()4、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开始出现爬楼梯困难、特殊的爬起站立姿势,常在12岁前丧失站立和行走能力。
()5、耳源性脑脓肿多见于额叶。
()6、结核性肉芽肿中的多核巨细胞主要来源于淋巴细胞。
()7、小结节性肝硬化多由重型肝炎或中毒性肝炎所引起。
()8、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常伴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9、某些癌基因和机体的免疫状态可能与HPV病毒有协同作用,促使癌前病变及癌的发生。
()10、小叶性肺炎因其病变常以细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为支气管肺炎。
()11、良性高血压心脏病变早期容易发生心脏离心性肥大。
()12、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需考虑有无内分泌系统疾病。
()13、阿片类物质包括海洛因、可卡因、吗啡、可待因及氧可酮。
()14、微小病变性肾病是引起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
()15、结核性脑膜炎多见于儿童,主要是由于结核杆菌经血道播散所致。
()二、选择题16、可致猝死的栓塞是()A.脾动脉栓塞B.肾动脉栓塞C.肺动脉主干栓塞D.股动脉栓塞E.脑中动脉栓塞17、风湿性心内膜炎时,最常受累的心瓣膜是()A.肺动脉瓣B.三尖瓣C.二尖瓣D.主动脉瓣E.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18、属于液化性坏死发生条件的是()A.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丰富B.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C.坏死细胞释放的水解酶少D.组织含磷脂极少E.腐败菌感染19、下列关于肉芽组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鲜红色、柔软湿润是由于含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和液体B.呈颗粒状是由于含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C.其内的巨噬细胞不但具有吞噬功能,还能分泌生长因子D.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因含有肌细丝而具有一定收缩功能E.其结局为被大量纤维组织所取代20、常可见到肉芽肿的甲状腺炎是()A.急性甲状腺炎B.亚急性甲状腺炎C.桥本甲状腺炎D.纤维性甲状腺炎E.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21、对浸润性导管癌描述错误的是()A.约占乳腺癌的70%B.肉眼观,肿瘤切面灰白质硬、有砂粒感C.癌细胞排列成巢状、团索状,或伴有少量腺体结构D.常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E.可导致乳头内陷22、早期膀胱癌的主要临床表现()A.肾病综合征B.无痛性血尿C.发热、腰部疼痛D.多尿、夜尿、低比重尿E.少尿、水肿、高血压23、来自血浆的炎症介质,主要合成部位是()A.骨髓B.脾脏C.肝脏D.肾脏E.胰腺24、慢性酒精中毒每天摄入量的标准是()A.大于45g/dB.大于100g/dC.大于300g/dD.大于400g/dE.大于500g/d25、较严重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A.肝细胞广泛变性和点状坏死B.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没润C.肝细胞点状坏死D.碎片状坏死和界面性肝炎E.肝细胞脂肪变性26、肿瘤血管生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肿瘤没有诱导血管生成的能力B.肿瘤生长不受血管影响道.C.肿瘤细胞不可产生血管生成因子D.肿瘤可形成类似血管、具有基底膜的小管状结构小。
《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二十章)
《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二十章)第二十章、常见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易感人群的个体引起的一组疾病,并能在人群中流行。
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一、结核病定义: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炎,以肺最常见,可引起全身各器官结核。
典型病变: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临床表现:咳嗽、咯血、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
病理变化:1.渗出为主的病变发生条件:早期或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免疫反应弱、变态反应强。
主要表现:浆液/浆液纤维素性炎,早期中性粒细胞渗出,以后被单核巨噬细胞所代替;渗出物和巨噬细胞内含结核杆菌。
好发组织:肺、浆膜、滑膜、脑膜。
转归:吸收消散,或转变成为增生或变质为主的病变。
2.增生为主的病变发生条件:细菌数量少,毒力较低或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变态反应弱。
病变:结核结节——具有诊断意义肉眼:融合成大结节时表现为粟粒大,灰白半透明状,有干酪样坏死时略带黄色,略隆起。
镜下: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朗罕巨细胞,外围聚集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3.变质为主的病变发生条件: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
病变:干酪样坏死——特征性病变。
肉眼:淡黄色,均质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或豆腐渣。
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结核病的病变转移规律:(一)转向愈合1. 吸收消散(吸收好转期)(1)条件:以渗出为主的病变,小干酪样坏死灶和增生性病变亦可。
(2)途径:淋巴道。
(3)病变:缩小消散。
(4)X线:边缘模糊、密度不均的云絮状阴影缩小、消失。
2. 纤维化、纤维包裹、钙化(硬结钙化期)(1)条件:三种病变均可结核结节--纤维化干酪样坏死灶--小:纤维化;大:纤维包裹、钙化未完全吸收的渗出性病变--机化后纤维化。
完全纤维化的病灶无菌,纤维包裹、钙化者仍含菌(复发的根源)。
(2)病变:瘢痕。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体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和病理机制。
了解病理生理学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都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定义、分类、生理变化以及病理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一、疾病的定义和分类疾病是指人体在各种不同的原因和事物引起下的异常状态,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和生理变化、环境污染等。
根据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机制分类,可以分为遗传疾病、感染性疾病、营养代谢异常病、环境病理学和肿瘤疾病等。
a. 遗传疾病遗传疾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引起的病变,大多是由基因变异或基因缺失引起。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血友病、先天性耳聋、帕金森病等。
b.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变,其中包括肺炎、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等。
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食物水源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
c. 营养代谢异常病营养代谢异常病是指由于人体对某些特定营养物质的摄入或吸收异常,引起的病变,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糖尿病、肥胖病、高血脂症等。
d. 环境病理学环境病理学是指由环境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等引起的疾病。
这些污染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体健康的破坏,比如重金属中毒、放射性污染等。
e. 肿瘤疾病肿瘤疾病是指由人体组织异常增生导致的疾病。
其中恶性肿瘤的危害性较大,容易转移和侵蚀周围组织,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二、疾病的生理变化人体在患病状态下,会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这些生理变化是身体为了对抗疾病产生的反应,并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a.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侵袭者的防御过程。
在感染性疾病发生时,人体免疫系统会立即开始对抗病原体,通过产生抗体、杀灭病原体等方式,保护身体免受感染病原体的侵害。
b. 组织修复组织修复是指身体对受损组织进行的修复过程。
一些疾病会对身体的各种系统和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此时身体会调动自身的组织修复机制来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如损伤后的伤口愈合过程。
病理学课件:第七章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感染的基本概念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真菌感染 寄生虫感染
第一节 感染的基本概念
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影响感染发生、发展与结局的因素 感染的类型 感染时机体的反应 感染的预防
第一节 感染的基本概念
一、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寄生 parasitism:如果两种生物体生活在一起, 其中一方受益,另外一方受害(宿主,host)。 如寄生虫和微生物
三、感染的类型
1、不感染: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很快被清除,不引起机体的病理 生理改变
2、隐性感染 inapparent infection: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不出现明显的或者典型的临床表现, 但宿主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3、潜伏感染 latent infection: 感染后,病原体长期存在于病灶或特定部位,
2、感染 infection:病原体侵入人体定居,生长繁殖, 释放毒性代谢产物,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 引起宿主组织细胞不同程度损伤的病理过程
3、微生物 microoganism or microbe:一群体形微小、 结构简单、一般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生物
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影响宿主易感性的因素: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关键因素) 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影响宿主易感性的其它因素
1、遗传因素:种属特异性/个体差异性 大多数生物体不能感染人类,人类缺乏这些生物体感染的入侵
门户/人体并不能提供这些生物体寄生所需要的条件 多数人感染HBV后可激起强有力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清除病毒,
(1843~1910)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科学家及其贡献
1、列文虎克 (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病理学
病理学: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从而探讨患病畜禽的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疾病: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争斗过程,并表现机体生命活动障碍,在畜禽并可以导致其经济价值降低疾病的分类、1按发病原因传染病: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体内进行生长、繁殖而引起具有传染性疾病(猪瘟、新城疫、炭疽)寄生虫病:由寄生虫侵入机体而引起的疾病(蛔虫病)普通病:一般性致病因素引起的内、外、产科疾病(外伤、难产、肠胃炎)2按疾病的经过急性病、慢性病3按患病器官:消化系统、呼吸、泌尿、营养、运动病程: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完全痊愈:患畜由病理调节转为生理调节,疾病症状全部消失,受损器官的机能形态结构、生产力和经济价值也彻底恢复不完全痊愈:主要症状消失,机能未完全恢复,遗留疾病残迹死亡:机体破坏后,不适应生长环境,最后呼吸和心跳停止。
有病理性死亡和生理性死亡疾病发生的外因:生物性,特点:致病性具有选择性有严格传染途径和作用部位;致病作用由致病因素产生的毒性物质和机体抵抗力感染性决定;具有特异性;作用整个疾病过程具有传染性化学性,特点:短暂潜伏期;对机体毒害作用有选择性;作用结果取决于性质、结构、剂量、排毒物理性:特点:对组织没有选择性;无潜伏期及前驱期或很短;只能引起发生不参加进一步发展;转归方式病理状态营养性:特点管理不当;饲料营养物质不均衡内因:感受性和抵抗力代偿:在疾病过程中,一些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受到破坏或机能发生障碍时,体内另外一些组织器官加强机能以适应新的条件的现象肥大:代偿过程中某些器官或组织细胞体积变大或数量增多,使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是代偿的表现形式之一修复:机体以各种补偿性生长,使受损的组织或器官恢复原来的机能,使死亡的细胞由新生细胞来补充的过程再生:机体细胞或部分死亡消失后,由其残留部分生长出新的组织、细胞,以恢复原来的组织结构和机能的现象动脉性充血(亦称潮红):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发生扩张,流入血量增多,引起组织或器官内血量增多静脉性充血(淤血或发绀):局部组织或器官内,动脉输入血液量正常,而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静脉内血液量增多原因1静脉受压;2静脉阻塞;3静脉管壁舒缩机能障碍。
病理学中的感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病理学中的感染病与病原微生物在病理学中,感染病和病原微生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感染病指的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多种微生物所致。
本文将介绍感染病的分类、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感染病在病理学中的表现。
一、感染病的分类感染病可分为急性感染病和慢性感染病两类。
急性感染病:指起病急、发展快、症状明显的感染病。
具有传染性和发热性,病情危急、迅速恶化,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患病后病程短,常规治疗通过后可以被完全治愈。
慢性感染病:指患者病程较长,情况变化缓慢、症状不太明显的感染病。
患者常常并不觉得自己有病,不易引起重视,往往导致疾病迁延不愈,甚至变成慢性疾病。
二、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病原微生物是引起感染病的主要因素。
根据生物学分类学,病原微生物大致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四类。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多数为球形、杆状或螺旋状。
引起感染的细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结核杆菌等。
病毒:是一种微小的、嗜生性寄生生物,需要宿主细胞,根据RNA或DNA是否包裹,可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
常见的病毒有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核生物,有些真菌可引起人体感染病。
常见的有念珠菌、球菌、白色念珠菌等。
寄生虫:是一类寄生于人体或动物体内的生物,有单细胞、多细胞等不同形态。
常见的有疟原虫、包虫、吸虫等。
三、感染病在病理学中的表现感染病在人体内产生的病理反应源自于宿主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
一旦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就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病理反应,严重者则可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感染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损伤:感染病引起的损伤主要在感染灶周围,形成一些局部病变,病变严重的组织亦可坏死。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感染病机体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机体会通过免疫系统等多种途径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如发热、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等。
感染病理学基础知识与预防措施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微生物的生态和分布 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
感染的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避免 接触细菌和病毒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咳嗽 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 避免飞沫传播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打扫居住 和工作环境,保持通风和清洁
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避免接 触生病的人或动物,避免接触 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和场所
汇报人:XX
炎症反应:免疫细胞聚集,释放炎症介 质,引起红肿热痛等症状
病原体繁殖:在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和 酶等有害物质
组织损伤: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和酶 等有害物质导致组织损伤
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进行识 别和清除
修复和愈合: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后, 组织进行修复和愈合
感染引起的组织损伤与修复
感染引起的组织损伤:包括炎症、坏死、纤维化等 炎症反应:白细胞聚集、炎症介质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组织修复:包括肉芽组织形成、胶原纤维沉积、瘢痕形成等 感染引起的组织损伤与修复的机制:包括免疫应答、细胞因子作用、细胞凋亡等
社区感染的 监测方法
社区感染的 预防和治疗
感染暴发的应急处理措施
隔离患者:将感染 源隔离,防止疫情 扩散
追踪接触者:对与 感染者有过接触的 感染 者接触的物品和环 境进行彻底消毒
提供防护措施:为 医护人员提供必要 的防护装备,如口 罩、手套等
THANK YOU
预防感染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消毒:对医疗器械、床单、 病服等进行定期消毒,防止 交叉感染
洗手: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 前后必须洗手,以减少细菌 传播
隔离: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 治疗,防止病毒扩散
监测:对医院内感染情况进 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
疾病的分类和诊断
按传播方式分类
传染性疾病:通过病原体 传播,如流感、结核病等
非传染性疾病:不通过病 原体传播,如心脏病、糖
尿病等
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突变 或遗传缺陷引起,如血友
病、白化病等
环境性疾病:由环境因素 引起,如职业病、地方病
等
疾病的诊断
临床诊断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既往病 史等
体格检查:通过视、触、叩、听等方法检查 患者的身体情况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液、粪便等检查, 以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MRI等方法检查 患者的身体内部情况
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切片、细胞学等方法 检查患者的病变情况
诊断性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验证诊断结果
实验室诊断
血液检查: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如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等
影像学诊断
X射线:用于观察骨骼、肺部等内部结构
超声波:用于观察内脏、胎儿等,无辐 射伤害
CT扫描:用于观察更精细的内部结构, 如血管、肿瘤等
核医学:通过注射放射性物质来观察器 官功能或病变
MRI扫描:用于观察软组织,如脑、脊 髓等
PET-CT:结合CT和PET技术,用于观 察癌症等疾病的病变情况
病理学诊断
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营养因素引起的疾病: 由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引起的疾病,如缺铁性
贫血、肥胖症等
物理因素引起的疾病: 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疾病,
如烧伤、冻伤等
按发病部位分类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 肠炎、肝炎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 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如关 节炎、骨折、肌肉拉伤等
眼科疾病:如近视、白 内障、青光眼等
2014年04月自考02901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病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29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标志是(B)A、核分裂B、核碎裂C、自噬泡增多D、胞浆嗜酸性增强2、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发生(A)A、坏疽B、凝固C、梗死D、液化3、在典型的长骨骨折愈合过程中,最后一步是(B)A、破骨细胞吸收B、板层骨替代编织骨C、骨折断端骨膜增生D、类骨组织转变成编织骨4、下列不能根据肉眼改变而加以确定的坏死类型是(B)A、凝固性坏死B、纤维素样坏死C、酶解性脂肪坏死D、坏疽5、局部器官或组织内动脉血输入量增多的现象称为(B)A、生理性充血B、主动性充血C、炎性充血D、被动性充血6、左心的附壁血栓脱落后可引起(B)A、肺动脉栓塞B、脑动脉栓塞C、肝静脉栓塞D、门静脉栓塞7、下列对肺出血性梗死的叙述,错误的是(B)A、多发生在严重肺淤血的基础上B、多由支气管动脉阻塞引起C、多位于肺下叶D、梗死灶呈锥体形8、急性炎症早期渗出的白细胞主要是( A )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9、下列哪一项是中性粒细胞最有效的杀菌系统?(C)A、H2O2B、MPOC、H2O2MPO卤素D、HOCl-10、下列具有病因诊断意义的病变为(D)A、一般慢性炎症B、炎性息肉C、炎症假瘤D、肉芽肿性炎11、癌与肉瘤最根本的区别是(C)A、核分裂象的多少B、浸润性生长程度C、组织来源不同D、间质含量多少12、下列对恶性肿瘤的扩散途径叙述,错误的是(C)A、血道转移B、淋巴道转移C、支气管转移D、直接蔓延13、可经门脉系统转移到肝的肿瘤是(A)A、结肠癌B、肺癌C、乳腺癌D、前列腺癌14、下列哪种成份是粥样斑块中所不具备的?(D)A、胆固醇结晶B、肉芽组织C、纤维结缔组织D、中性粒细胞15、风湿性心外膜炎有大量纤维素渗出时表现为(C)A、虎斑心B、球形心C、绒毛心D、靴形心16、心肌梗死后通常在多长时间才能观察到病理学形态改变?(B)A、3小时B、6小时C、9小时D、12小时17、铁锈色痰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的(B)A、充血水肿期B、红色肝样变期C、灰色肝样变期D、溶解消散期18、下列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叙述,错误的是(C)A、病变早期限于较大的支气管B、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C、黏膜下腺体萎缩D、管壁充血水肿,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19、下列不破坏肺泡间隔的肺气肿是(C)A、间质性肺气肿B、小叶中央型肺气肿C、老年性肺气肿D、小叶周围型肺气肿20、重型肝炎的特征性病变是(D)A、点状坏死B、桥接性坏死C、碎片状坏死D、亚大块和亚大块坏死21、与H.pylori感染关系密切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类型是(B)A、A型B、B型C、C型D、A型和C型22、膜性肾病的特点是(D)A、内皮下有电子致密物沉积B、免疫荧光显示线性反应C、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多D、基底膜钉状突起23、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的主要病变是( A )A、肾小球丛细胞明显增多B、系膜增生向基膜内插入C、弥漫性新月体形成D、广泛肾小球纤维化、硬化24、肾透明细胞癌的病变特点是(B)A、肿瘤呈明显浸润性生长B、肉眼上肿瘤常呈多彩状C、瘤细胞形成乳头结构D、瘤细胞多呈印戒状25、霍奇金淋巴瘤最常累及的淋巴结是(C)A、纵隔淋巴结B、腋下淋巴结C、颈部淋巴结D、腹膜后淋巴结26、前列腺增生症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是(C)A、病原生物感染B、年龄增加C、二氢睾酮D、基因异常27、目前临床病理诊断乳腺癌时,最常用的治疗相关指标是(C)A、ER,PR,E-cadB、EGFR,P53,Ki-67C、ER、PR、C-erbB-2D、EGFR,P53,E-cad28、梅毒的致病微生物是(B)A、细菌B、螺旋体C、病毒D、支原体29、尸检发现脑底部蛛网膜下腔胶冻状物积聚,并有散在灰白色小结节,可能的疾病是(A)A、结核性脑膜炎B、乙型脑炎C、流行性脑膜炎D、狂犬病30、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是(D)A、消化道B、蚊子叮咬C、呼吸道D、皮肤、黏膜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修复:组织和细胞因各种原因导致缺损后,机体对其形成的缺损通过各种细胞和细胞外基质(1分)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1分)。
2022年武汉科技大学护理学专业《病理学》科目期末考试卷B
2022年武汉科技大学护理学专业《病理学》科目期末考试卷B一、判断题1、肿瘤坏死因子(TNF)可以引起患者发热。
()2、急性排斥反应以体液免疫为主者,主要表现为间质内单个核细胞浸润。
()3、绝大多数分化成熟的体细胞表现有端粒酶活性。
()4、唐氏综合征患者表现出智力落后、特殊面容、过早发育以及特殊的皮肤纹理如贯通手。
()5、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脑膜皮细胞)()6、肿瘤坏死因子(TNF)可以引起患者发热。
()7、约60%的胰腺癌患者可出现K-ras 基因突变。
()8、淋巴细胞消减型往奇金淋巴瘤是预后最差的霍奇金淋巴瘤类型。
()9、绒毛膜癌其本身组织内含丰富的血管,常发生血道转移。
()10、硅肺结核病是指硅肺患者并发结核病,并发率可达30%以上。
()1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12、亚急性甲状腺炎疾病初期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晚期可有甲状腺功能低下。
()13、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是口服避孕药的不良反应之一。
()14、微小病变性肾病又称为脂性肾病。
()15、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提示机体对结核杆菌产生了特异性细胞免疫。
()二、选择题16、左心室附壁血栓可引起()A.心力衰竭B.心壁穿孔C.肺淤血D.肺动脉栓塞E.脑动脉栓塞17、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引起心脏何种形态的改变()A.球形心B.靴形心C.梨形心D.绒毛心E.虎斑心18、细胞损伤的最常见原因是()A.生物性因素B.缺氧C.免疫因素D.遗传缺陷E.理化因素19、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不包括()A.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第B.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C.间充质干细胞增生D.细胞外基质积聚E.纤维组织的重建20、垂体腺瘤最多见的是()A.促甲状腺细胞腺瘤B.催乳素细胞腺瘤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D.生长激索细胞腺瘤E.无功能性细胞腺瘤21、子宫内膜腺鳞态()A.腺癌中有高分化的鳞状细胞癌B.腺癌中有化生的鳞状上皮C.腺癌中有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D.腺癌中有异型增生的鳞状上皮E.腺癌中有角化珠22、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不正确的是()A.大白肾B.弥漫性增厚,细胞增生不明显C.肾小球内无明显的炎症反应D.上皮下内有颗粒状致密物质沉积E.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脂质沉积23、炎症介质的作用,不包括()A.组织损伤B.血管破裂出血C.促进白细胞渗出D.血管通透性增加E.导致发热、疼痛24、基因芯片技术要求的实验材料是从新鲜组织或细胞中提取的()A.cDNAB.mRNAC.DNAD.单链 DNAE.蛋白质25、胃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A.腺鳞癌B.鳞状细胞癌C.未分化密D.混合性癌E.腺癌26、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为()A.瘤细胞的多形性B.瘤细胞核的多形性C.瘤实质及间质排列紊乱D.病理性核分裂E.核浆比例异常增大27、染色体结构异常错误的是()A.缺失B.重复C.倒位D.易位E.扩增28、患者男,36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主 免疫 防御 机制
物理屏障
天然免疫
屏障结构 吞噬细胞
化学屏障 生物屏障 补体系统
获得性免疫
组织/体液中 免疫分子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因子 防御素、溶菌酶
宿主 免疫功能状态 易感性
易感性:宿主是否易于感染某种病原体的特质
传播途径——垂直传播
通过胎盘和产道,病原体直接由母亲传给子代并引 起感染的方式,如HBV、HIV、HCMV、风疹病毒 等
▼易感人群:
对病原体缺乏先天和获得性免疫力的人群
传播媒介:能携带病原体、帮助病原体传播的节肢动物 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为虫媒病
媒介动物传播疾病的方式有两种: 1、机械性传播 2、生物性传播
第七章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感染的基本概念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真菌感染 寄生虫感染
第一节 感染的基本概念
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影响感染发生、发展与结局的因素 感染的类型 感染时机体的反应 感染的预防
第一节 感染的基本概念
一、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寄生 parasitism:如果两种生物体生活在一起, 其中一方受益,另外一方受害(宿主,host)。 如寄生虫和微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10)
个体微小: μm / nm 测量,光学/电镜观察 结构简单:单细胞、简单多细胞、非细胞 繁殖迅速:如大肠杆菌20 min繁殖一代 数量巨大:几亿-数十亿/克泥土;人肠100万亿 分布广泛:万米深海底;100 km高空;500 m地下 代谢旺盛:E.coli 每小时消耗2000倍自身重量的糖 营养源多:能够利用动植物不能利用的物质 容易变异:基因型变异;表型变异 起源很早:地球40亿年前诞生;最早微生物35亿年前诞生 种类繁多:与医学有关的微生物分为3大类
▼传染源:
能向外环境排出病原体并造成 病原体传播的人或动物(病人、病 原体携带者、患病动物)
感染源
外源性感染 (exogenous infection)
病原体来自宿主体外
内源性感染 (endogenous infection)
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内或体表
病人 病原体携带者
病畜和携带病原体动物
体内或体表正常微生物群
(1843~1910)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科学家及其贡献
1、列文虎克 (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人,1676年,发明第一台显微镜
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Louis Pasteur,1822~1895): 1)否定了微生物的“自然发生说” 2)巴氏消毒法 3)疫苗:炭疽杆菌和狂犬病毒的减毒活疫苗 3、德国科学家柯赫 (Robert Koch,1843~1910):
1)建立细菌纯培养:固体培养基 2)发现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病原体 3)提出“柯赫法则”
二、影响感染发生、发展与结局的因素
病原体 致病力/毒力 数量 入侵门户
宿主 免疫功能状态 易感性
能使宿主致病的为pathogen
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nonpathogen
致病性(pathogenicity)或病原性:病原体 能引起宿主疾病的能力,受种属遗传特性决定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676年,荷兰人列文. 虎 克首次发明了原始显微镜 放大226倍,观察到细菌。
他没有上过大学,是一个 只会荷兰语的小商人,但 却在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 家学会的会员。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
(1822~1895)
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代表生物 病毒
细菌,支原体,衣 真菌 原体,立克次体, 螺旋体,放线菌
细胞结构 无
核酸
DNA或RNA
完整 DNA+RNA
完整 DNA+RNA
பைடு நூலகம்
细胞核 无
原核,拟核
真核,有核膜和核 仁
细胞器 无
核糖体
核糖体,有色体, 线粒体,高尔基体, 内质网,溶酶体等
2、感染 infection:病原体侵入人体定居,生长繁殖, 释放毒性代谢产物,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 引起宿主组织细胞不同程度损伤的病理过程
3、微生物 microoganism or microbe:一群体形微小、 结构简单、一般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生物
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三、感染的类型
1、不感染: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很快被清除,不引起机体的病理 生理改变
2、隐性感染 inapparent infection: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不出现明显的或者典型的临床表现, 但宿主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3、潜伏感染 latent infection: 感染后,病原体长期存在于病灶或特定部位,
影响宿主易感性的因素: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关键因素) 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影响宿主易感性的其它因素
1、遗传因素:种属特异性/个体差异性 大多数生物体不能感染人类,人类缺乏这些生物体感染的入侵
门户/人体并不能提供这些生物体寄生所需要的条件 多数人感染HBV后可激起强有力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清除病毒,
与机体相对平衡,能间歇性(免疫力降低时) 引起疾病反复发作,如HSV
4、显性感染 apparent infection: 感染后引起宿主明显的病理改变和生理功能紊乱,
急性普通型肝炎,痊愈;部分人感染HBV后不能形成强有力的 特异性免疫应答,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慢性肝炎 2、年龄因素 3、营养和代谢因素 4、疾病因素 5、药物和医源性因素
影响感染发生的流行病学因素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病原体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宿主, 并引起感染发生的过程
(条件致病菌)
潜伏在体内的病原体 (如结核杆菌)
▼传播途径——水平传播
在人群中不同个体间的传播和动物-人之间的传播
呼吸道感染:流感、白喉、百日咳等 消化道感染:菌痢、伤寒、甲肝、脊髓灰质炎等 接触感染:STD:淋病、梅毒等 经皮肤感染:钩体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经血液或体液感染:HBV、HIV、HCMV等 虫媒感染:乙脑、登革热、鼠疫、斑疹伤寒等 多途径感染:结核杆菌、炭疽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