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1版

合集下载

(0630)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测试题A卷(卫生行政部门)

(0630)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测试题A卷(卫生行政部门)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测试题A卷(卫生行政部门)姓名:单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项均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4分,共60分)1. 我国哪一天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传染病:()A、08年5月1日B、08年5月2日C、08年5月3日D、09年5月2日2.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并要求医疗机构在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在()内进行网络直报:()A、乙类,12小时 B、丙类,12小时C、乙类,24小时D、丙类,24小时3.根据《江西省手足口病监测方案(试行,2009版)》的要求,全省各县(区、市)每月最少需采集()普通病例的标本进行病原学监测工作,若当月该县区报告病例不足以上数目,则要求全部采集:()A、2例B、3例C、4例D、5例4. 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规定,关于聚集性病例定义错误的一项是:()A、1周内,同一幼托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B、1周内,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C、1周内,同一自然村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D、1周内,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5.托幼机构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后,在哪些情况下建议托幼机构采取停课措施。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以《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要求为准):()A、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B、托幼机构一旦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则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C、1周内,同一幼托机构的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D、一周内,同一幼托机构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幼托机构停课10天6.下列关于传染源管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患儿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B、传染源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5天C、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D、居家患儿,其家长或监护人应在社区(村)医生的指导下,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7.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A、5岁以下儿童B、成人C、学龄儿童D、人群普遍易感8. 下列哪个是错误的:()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C、以支持疗法为主D、主要是抗菌治疗9. 关于手足口病皮疹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A、以斑丘疹和疱疹为主B、皮疹一般不结痂、不留疤痕C、出诊部位在手、足、口、臀D、与药疹类似10. 关于手足口病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A、病原体分布广泛,但生存能力弱B、病毒型别多,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C、隐性感染多,轻症病例多D、传播途径多元,患者传染期长11. 下列哪个不是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A、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B、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C、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D、手、足、口出现皮疹12.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A、心源性肺水肿B、肾源性肺水肿C、神经源性肺水肿D、高原性肺水肿13.关于手足口病病例处置流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要求进行报告。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添加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添加版)

(二)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 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 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 升高。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 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 (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 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 (10)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 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 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 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 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 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五)病原学检查。 CoxA16 、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 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 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六)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 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三、物理学检查 (一)胸X线检查。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 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二)磁共振。
(二)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 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 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 呼吸道病毒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 对皮疹不典型者,应根据流行病学史尽快 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 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 诊断。

鄂卫发〔2011〕25号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救治指导意见(2011版)

鄂卫发〔2011〕25号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救治指导意见(2011版)

湖北省卫生厅文件鄂卫发〔2011〕25号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县(市区)卫生局,部、省属医疗卫生单位:今年四月份以来,各地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控制手足口病疫情蔓延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形势仍十分严峻。

截止2011年6月9日24时,今年我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5086例;重症病例131例(襄樊市122例,随州市和黄冈市2例,武汉市、仙桃市、十堰市、荆州市和荆门市各1例),其中已痊愈出院102例,住院16例;死亡13例(襄樊市11例、武汉市1例、荆门市1例)。

与去年同期相比,我省手足口病发病总数虽然下降,但重症和死亡病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襄阳市启动手足口病防控IV级应急响应以来,疫情在一定范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部分城区及所辖个别县市疫情仍居高不下。

调查发现,全省仍有部分地区“四级防控”措施落实不够,疫情排查措施不力,院感控制管理不严格的问题存在。

分析表明,6月和7月,将仍然是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为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平稳渡过疫情流行高峰期,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坚持“四级防控”,确保无缝对接当前,手足口病没有疫苗等特效的预防措施,只有通过在发热病人中早期发现和治疗手足口病病例,在轻症病例中早期发现和治疗重症病例的办法,达到预防和控制手足病的目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务必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按照“村级巡诊、乡镇留观、县级收治、市级重症”的四级防控措施,科学部署防控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督导检查,全面落实各项措施。

二、加强院感控制,预防院内感染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等相关技术规范,重点加强对发热门诊、儿科门诊、急诊留观室、手足口病病区、儿科和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区域的院感管理,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切实落实消毒隔离等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有效预防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官方版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官方版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手足口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ICD: B08-4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13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卫发明电〔2010〕)。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急性起病,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三)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13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及《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卫发明电〔2010〕)。

1.隔离: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隔离。

2.一般治疗: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3.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病一般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少数患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4.重症病例的治疗:(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控制颅内高压,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4)呼吸、循环衰竭前期转ICU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B08.401手足口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2)血生化、心肌酶学、活化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3)手足口病RNA检测;(4)肝胆B超、胸片、心电图。

EV71防治指南2011版演示文稿

EV71防治指南2011版演示文稿

下列指标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 危重型
• (一)持续高热:体温(腋温)》39度, 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 (二)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 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 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 (三)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 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 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 • • •
第2期 --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压 --适当控制液体入量 --对持续高热,有脊髓受累表现或病情进展 较快的病例可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 • --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血压以及四 肢皮肤温度变化等可能发展为危重型的高 危因素,尤其是3岁以内,病程5天以内的 病例。
• 第3期 • --应收入ICU治疗 • --在第2期治疗基础上,阻断交感神经兴奋 性,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米力农, 酚妥拉明等,同时给予氧疗和呼吸支持, • --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 • --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麻疹
麻疹黏膜斑
• 2010年4月卫生部印发了《手足口病诊疗指 南(2010版)》 • 2011年5月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制定 了《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临床 救治专家共识(2011版)》,作为以上指 南的补充。
临床分期
• 第1期(手足出疹期) •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 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 --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 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此期病例属于 手足口病病例重症,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 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 75%酒精和以及5%来苏水不能将其灭活 • 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氯化物(高锰 酸钾)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 甲醛,碘酒以及56度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 病毒在4度可生存一年,-20度可长期保存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完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完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1版)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2010年4月,卫生部印发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

现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制定了《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作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的补充,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一、临床分期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

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

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

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2011手足口讲义(标准)

2011手足口讲义(标准)

大家好!近年来,北京市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重症和死亡病例也时有报道,这都引起了广大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的关注,这里,我就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手足口病?它有什么表现?怎么预防?简单地说,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丙类传染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正是因为手足口病可能导致重症、死亡的严重后果,并且经常出现暴发、流行,所以我们应该对它保持关注,并有个正确的认识。

说到传染病,就不能不介绍它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等知识了(与观众互动提问传染源是什么)。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携带病毒者,其中健康携带病毒者也叫隐性感染者。

有调查显示,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健康携带病毒者占很大比例,甚至可高达82%。

病人的咽部、粪便、疱疹液;健康携带者的咽部、粪便中都能够检测到病毒。

这些携带病毒的载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就能够感染儿童。

具体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怎么传播到健康人体内的呢?事实上,手足口病传播途径、传播介质都很多,传播过程很容易实现。

比如患者的疱疹液、唾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可以经口感染,由于患者咽分泌物中含有病毒,所以可以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造成呼吸道传播。

另外,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也可传播。

另外,有研究证明污水和河道水体中可检出肠道病毒,也可能经口感染给儿童。

所有的孩子都可能感染手足口病,当然了,感染后有的孩子可能根本不表现出症状,或者出现轻微的皮疹,只有个别孩子才会出现重症、死亡等严重后果。

但无论这个感染了手足口病病原体的孩子是否表现出症状,都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不过因为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种类很多,也就是说,得了一种病原体引起的手足口病,有可能患另一种病原体引起的手足口病,而这些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差不多,之间的区别只能通过特别精密的实验才能检测出来,所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反复患病一样。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发明电〔2010〕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我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结合我国手足口病诊疗实际经验,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相关资料,研究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现印发给你们,以指导医疗机构科学、有效地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卫办医政发〔2008〕197号)同时废止。

卫生部办公厅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日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通知卫发明电〔2010〕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我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结合我国手足口病诊疗实际经验,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相关资料,研究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现印发给你们,以指导医疗机构科学、有效地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卫办医政发〔2008〕197号)同时废止。

卫生部办公厅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日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及解读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及解读
口腔清洁
保持口腔卫生,饭后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 等缓解疼痛。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
饮食调整
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 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疼痛。
营养支持
鼓励患儿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 奶、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提高诊疗水平
更新诊疗指南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提高诊疗 水平,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
新版诊疗指南特点
强调早期诊断
新版诊疗指南强调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包括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及时发现 和隔离患者。
推荐新型检测方法
新版诊疗指南推荐了一些新型检测方法,如核酸检测、抗 原检测等,这些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 助于提高手足口病的诊断准确率。
诊疗水平不均
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的诊疗水平存在差异,影响了患者 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健康教育不足
部分家长和托幼机构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 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
改进措施与建议提
加强疫苗研发和生 产
加快其他肠道病毒型别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提高疫苗覆盖 率和接种率。
提升诊疗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能力的培训,推广规范化 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PART 05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解读
REPORTING
诊疗指南更新背景
手足口病疫情变化
随着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病原体分布和临床特点的变化,旧版诊 疗指南已不能满足当前临床需求。
诊疗技术进展
近年来,手足口病诊疗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包括新型检测方法的 应用、治疗方案的优化等,需要更新诊疗指南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

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全文)中新网4月21日电据卫生部网站消息,为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手足口病诊疗工作,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结合中国手足口病诊疗实际经验,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相关资料,研究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卫办医政发〔2008〕197号)同时废止。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手足口病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手足口病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手足口病(修订)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手足口病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手足口病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传染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手足口病是感受手足口病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等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疱疹、溃疡,发热为特征。

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肺、脑等的严重并发症。

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于中医“疮疹”、“疱疹”、“温疫”等病证。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4、5、9、10型,B组2、5、13型,以及埃可病毒11型和肠道病毒71型。

其中普通病例多见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重症病例多见为肠道病毒71型(EV 71)。

3 诊断3.1 病史[1]发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4~7月为发病高峰。

发病年龄以1~5岁多见。

3.2 临床表现[1-2]3.2.1 普通病例表现多突然起病,发热,口腔(咽、硬腭、颊部、齿龈、舌部、唇内)疱疹、溃疡,手、足部斑丘疹、疱疹,可波及臀部和臂、腿,疱疹周围可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

部分病例可伴有咳嗽、流涕、口痛、拒食等症状。

一般可在1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3.2.2 重症病例表现可发生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合并症。

3.3 实验室检查[2-3]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相对增高。

危重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病原学检查:鼻咽拭子、气道分泌物、疱疹液或粪便标本中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可确诊。

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 16、EV71或其他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亦可确诊。

重症病例可予末梢血糖、血生化检查、血气分析、心肌酶、心电图、胸部X线或CT检查,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者予脑脊液、头颅磁共振或CT检查。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肺水肿
鉴别诊断
暴发性心肌炎
以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需 与暴发性心肌炎鉴别。暴发性心肌炎无皮疹, 有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发 作表现;心肌酶谱多有明显升高;胸片或心脏 彩超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异常恢复较慢。最 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面临的问题
• 普通病例预后良好 • 重症病例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 见。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 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 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单纯疱疹性咽峡炎亦可按此对待。
诊断标准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 阳性。 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 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 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物理学检查
胸X线检查。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 病例以单侧为著。
磁共振。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 害为主。
脑电图。 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少数病例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 Q-T间期延长,ST-T改变。
重症病例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治疗最为关键 对症处理
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 降低颅内压 呼吸支持 循环支持
酌情应用激素 酌情应用丙球
重症病例的治疗
增改
适当给予镇静、镇痛。 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新网4月21日电据卫生部网站消息,为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手足口病诊疗工作,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结合中国手足口病诊疗实际经验,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相关资料,研究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卫办医政发〔2008〕197号)同时废止。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1版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2010年4月,卫生部印发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

现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制定了《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作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的补充,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一、临床分期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

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

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

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

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5期(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二、重症病例早期识别EV71感染重症病例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甄别确认第2期、第3期。

下列指标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一)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二)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三)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四)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五)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六)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可疑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例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

EV71感染重症病例甄别的关键是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

三、治疗要点EV71感染重症病例从第2期发展到第3期多在1天以内,偶尔在2天或以上。

从第3期发展到第4期有时仅为数小时。

因此,应当根据临床各期不同病理生理过程,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第1期:无须住院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门诊医生要告知患儿家长细心观察,一旦出现EV71感染重症病例的早期表现,应当立即就诊。

第2期: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高压;适当控制液体入量;对持续高热、有脊髓受累表现或病情进展较快的病例可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

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及四肢皮肤温度变化等可能发展为危重型的高危因素,尤其是3岁以内、病程5天以内的病例。

第3期:应收入ICU治疗。

在第2期治疗基础上,阻断交感神经兴奋性,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米力农、酚妥拉明等,同时给予氧疗和呼吸支持。

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第4期:在第3期治疗基础上,及早应用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或高频通气。

肺水肿和肺出血病例,应适当增加呼气末正压(PEEP);不宜频繁吸痰。

低血压休克患者可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病例,可考虑体外膜氧合治疗。

第5期:给予支持疗法,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肢体功能障碍者给予康复治疗;个别病例需长期机械通气治疗以维持生命。

四、治疗措施(一)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药物及物理降温退热;保持患儿安静;惊厥病例使用地西泮、咪达唑仑、苯巴比妥等抗惊厥;吸氧,保持气道通畅;注意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液体疗法。

EV71感染重症病例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应适当控制液体入量。

在脱水降颅压的同时限制液体摄入。

给予生理需要量60-80 ml/(kg•d)(脱水剂不计算在内),建议匀速给予,即2.5-3.3 ml/(kg•h)。

注意维持血压稳定。

第4期:休克病例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予生理盐水10-20ml/kg进行液体复苏,30分钟内输入,此后可酌情补液,避免短期内大量扩容。

仍不能纠正者给予胶体液输注。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有创动脉血压(ABP)、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指导补液。

(三)脱水药物应用。

应在严密监测下使用脱水药物。

无低血压和循环障碍的脑炎及肺水肿患者,液体管理以脱水剂和限制液体为主;如患者出现休克和循环衰竭,应在纠正休克、补充循环血量的前提下使用脱水药物。

常用脱水药物包括:1.高渗脱水剂:(1)20%甘露醇0.5-1.0 g/(kg•次),q4-8h,20-30min快速静脉注射,静脉注射10min后即可发挥脱水作用,作用可维持3-6h。

严重颅内高压或脑疝时,可加大剂量至1.5-2 g/(kg•次),2-4h一次。

(2)10%甘油果糖0.5-1.0 g/(kg•次),q4-8h,快速静脉滴注,注射10-30min后开始利尿,30min 时作用最强,作用可维持24h。

危重病例可采用以上两药交替使用,3-4h使用一次。

2.利尿剂:有心功能障碍者,可先注射速尿1-2 mg/kg,进行评估后再确定使用脱水药物和其他救治措施(如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

3.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通过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减轻脑水肿,且半衰期长,作用时间较长。

用法:0.4 g/(Kg•次),常与利尿剂合用。

(四)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1.第3期:此期血流动力学常是高动力高阻力,表现为皮肤花纹、四肢发凉,但并非真正休克状态,以使用扩血管药物为主。

常用米力农注射液:负荷量50-75μg /kg,维持量0.25-0.75μg /(kg•min),一般使用不超过72小时。

血压高者将血压控制在该年龄段严重高血压值以下、正常血压以上,可用酚妥拉明1-20μg/(kg•min),或硝普钠0.5-5μg/(kg•min),一般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

附:儿童严重高血压定义年龄血压<7天8-30天<2岁3-5岁收缩压(mmHg) >106 >110 >118 >118舒张压(mmHg) >82 >842.第4期:治疗同第3期。

如血压下降,低于同年龄正常下限,停用血管扩张剂,可使用正性肌力及升压药物。

可给予多巴胺(5-15μg /kg•min)、多巴酚丁胺(2-20μg /kg•min)、肾上腺素(0.05-2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0.05-2μg /kg•min)等。

儿茶酚胺类药物应从低剂量开始,以能维持接近正常血压的最小剂量为佳。

以上药物无效者,可试用左西孟旦(起始以12-24μg /kg负荷剂量静注,而后以0.1μg /kg•min维持)、血管加压素(每4小时静脉缓慢注射20μg /kg,用药时间视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而定)等。

(五)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

在病毒感染治疗中应用IVIG,主要是针对严重脓毒症。

从EV71感染重症病例发病机制看,有证据支持下丘脑和/或延髓的损伤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脏损害,但EV71感染能否导致严重脓毒症尚不清楚,而且IVIG治疗EV71感染重症病例的确切疗效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

基于文献报道和多数临床专家经验,第2期不建议常规使用IVIG,有脑脊髓炎和高热等中毒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考虑使用。

第3期应用IVIG可能起到一定的阻断病情作用,建议应用指征为:精神萎靡、肢体抖动频繁;急性肢体麻痹;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

可按照1.0 g/(kg•d)(连续应用2天)应用。

第4期使用IVIG的疗效有限。

目前,已有国内企业生产出特异性EV71免疫球蛋白和含有EV71中和抗体的IVIG,但尚未应用于临床。

(六)糖皮质激素应用。

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微血管通透性,稳定细胞膜并恢复钠泵功能,防止或减弱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多数专家认为,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EV71感染所致的脑水肿和肺水肿,但尚缺乏充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第2期一般不主张使用糖皮质激素。

第3期和第4期可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可选用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 mg/(kg•d),地塞米松0.2-0.5 mg/(kg•d)。

病情稳定后,尽早停用。

是否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还存在争议。

(七)抗病毒药物应用。

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抗EV71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体外试验证实有抑制EV71复制和部分灭活病毒作用,可考虑使用,用法为10-15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3-5天。

(八)机械通气应用。

1.机械通气时机。

早期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尤其是PEEP对减少肺部渗出、阻止肺水肿及肺出血发展、改善通气和提高血氧饱和度非常关键。

机械通气指征为:(1)呼吸急促、减慢或节律改变;(2)气道分泌物呈淡红色或血性;(3)短期内肺部出现湿性啰音;(4)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渗出性病变;(5)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或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下降;(6)频繁抽搐伴深度昏迷;(7)面色苍白、紫绀;血压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