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教案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马说【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

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

“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2、字词学习:祗(zhǐ) 骈(pián)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2、全班交流:⑴重点词: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临:面对。

⑵一词多义:虽: A、故虽有名马: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 A、不以千里称也:用。

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食: A、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B、食不饱:吃。

其: A、其真无马邪: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B、执策而临之: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四、课堂小结翻译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这三字诀。

课堂教学八下23《马说》教案

课堂教学八下23《马说》教案

课堂教学八下23《马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朗读、词语解释、句式分析、文章主旨理解、作者观点评价等。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古代诗文阅读”中的第五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特殊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人才,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主旨的理解,作者观点的评价。

2. 教学重点:词语解释,句式分析,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古汉语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 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3. 词语解释:学生自主查阅注释,教师讲解重点词语。

4. 句式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6.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马说2. 重点词语:策、骁、奔腾、槽枥等。

3. 句式分析:倒装句、省略句等。

4. 文章主旨:人才难得,知人善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马”的认识。

答案:马是一种忠诚、勇敢、勤劳的动物,象征着人才。

我们应该珍惜人才,善用人才,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2. 作业题目:翻译下列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答案: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它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让它叫,却不能理解它的意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人才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在以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古代其他关于马的典故,如“汗血宝马”、“千里马”等,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

23《马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情感,以读促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感,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努力向上,积极乐观,努力成为千里马。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对埋没人才的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难点:理解托物寓意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四、课型新课五、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伯乐相马的故事。

在古代是天上专门管理马匹的神仙,在人间人们把精通马匹的人也叫伯乐。

第一个被叫伯乐的人是春秋时期一个叫孙阳的人,楚王叫伯乐给他寻找千里马。

有一天,看见一匹马拉着一车很重的盐袋,很吃力地爬坡,伯乐看出这是一匹千里马,就买下来献给楚王,楚王把千里马放在战场上,它立下了很多战功,楚王从此对这匹马宠爱有加,对伯乐也很敬重。

(二)回顾检测1.齐读课文,整体感知回顾。

2.翻译重点句子,注意作者的语气。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注意“安”“其”翻译为“难道”,加强作者的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注意重点的实词,也要关注虚词。

(三)合作探究“也”字贯穿全文,找出文中的“也”字,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1.第一自然段研读(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讨论交流导学案上的两个问题。

①本段作者表达的观点是什么?②没有伯乐的千里马有什么样的遭遇?明示:①本段作者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说明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也说明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性。

②没有伯乐的千里马有什么样的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自读“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读出了什么情感?明示:对千里马遭遇的同情,表示惋惜,应该是一种痛惜之情。

没有伯乐的千里马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悲惨的命运是什么造成的呢?一起来研读第二段。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23马说》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23马说》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23 马说》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3 马说》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以马为主题的文章,通过对马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认识和看法。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寓意深刻。

教学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并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寓意和作者的观点,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马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对于马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还需要进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和句子,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能够翻译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理解马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够尊重和爱护动物,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作者的观点。

2.原因:课文中的寓意和作者的观点需要深入理解和分析,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关于马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马产生兴趣,并引入课文。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3.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寓意和作者的观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4.拓展延伸:通过展示关于马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总结:对课文进行总结,并强调其中的观点和思想。

6.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马的文章,可以是介绍马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是关于马的故事或寓言。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文标题《23 马说》和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人教版八年级下《马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马说》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韩愈通过“马”的形象来抒发对人才问题的见解和感慨;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包括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以及句子的翻译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尊重人才的价值,认识到公正评价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理解作者的人才观。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通过“马”的形象所寓含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愤懑不平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人才?如何评价和发现人才?”然后引出课题《马说》,介绍作者韩愈及其创作背景。

2.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出生词难句,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3.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结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句子含义。

4.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述马的形象来表达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组织学生讨论:“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马是好马?什么样的伯乐是好伯乐?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5.体会作者情感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不平之情,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和公正评价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意义。

四、作业布置:1.背诵《马说》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收集并阅读有关人才问题的文章或故事,进一步理解人才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

课堂教学八下23《马说》教案

课堂教学八下23《马说》教案

课堂教学八下23《马说》教案课堂教学 | 八下23《马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本课主要讲述了老马在牧场上的生活,以及它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和勇敢。

通过描写老马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体会作者对老马的描绘手法,分析老马的形象特点。

3. 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分析老马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牧场上的老马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老马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课《马说》的内容。

2. 自主学习:(1)老马在牧场上过着怎样的生活?(2)作者是如何描绘老马的形象的?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老马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老马形象的理解,以及课文中所体现的劳动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马说》板书内容:老马形象:生活:牧场上辛勤劳作性格:坚韧、勇敢、善良课文主旨:尊敬劳动人民热爱生活七、作业设计1.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你对老马的印象。

答案示例:老马是一部勤劳的机器,在牧场上挥洒着汗水,它的身影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敬佩不已。

2. 请谈谈你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劳动观念的理解。

答案示例:课文通过描绘老马的形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伟大。

劳动是一种尊严,是一种价值,我们应当尊敬劳动,热爱劳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马说》,使学生了解了老马的形象特点,以及课文中所蕴含的劳动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请学生们课后思考,如何将老马的坚韧和勇敢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23《马说》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23《马说》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 23 《马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马说》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古代散文,作者通过对马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理解和看法。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散文的特点,感受作者对人才的珍视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人才的尊重和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实践环节: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重点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主题:人才的价值与尊重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2.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3.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4.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程度;5.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6.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教案:第23课 马 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教案:第23课 马  说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的翻译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文和具体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才发现和培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伯乐”发现“千里马”的过程,体会人才被发掘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马说》是一篇典型的文言文,它以马喻人,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关爱和尊重。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载体,掌握它对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马说》。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阐述人才的价值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接着,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比较有效,他们能够通过具体的课文内容去理解抽象的文言文知识。不过,我也注意到在解释重点难点时,需要更加简洁明了,或许可以通过更多有趣的例子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在实践活动方面,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但我感觉在引导讨论时,可能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他们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这样讨论可能会更加深入和有实际意义。同时,我也在想是否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性更强的环节,比如让学生们模拟一次“伯乐选拔赛”,这样既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内涵。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马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人才被忽视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一. 教材分析《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作者韩愈。

课文通过对马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才的珍视和爱护之情。

本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含哲理,对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领悟人生道理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针对《马说》这篇课文,他们可能对文中的一些字词和句式理解起来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中的字词句意,深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珍惜人才、爱护人才的道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2.难点:深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欣赏和爱护人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查找生字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意识;3.情感引导法: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课文译文;3.相关背景资料;4.字词解释;5.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韩愈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课件,呈现课文原文。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点生字词,查找并理解其含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气、节奏的变化。

教师学生进行课文翻译,对照译文,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和举例。

学生跟读,加深记忆。

然后,教师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马说》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的自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精彩的论说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形象的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伯乐不识马的根本原因。

与其说是写千里马的遭遇,不如说是写人才的遭遇,表达作者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控诉。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初中文言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能疏通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

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感知课文大意。

2、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能熟读成诵。

3、会记笔记积累词汇,了解文体把握托物寓意写法。

4、感受千里马的遭遇,深刻理解课文含义。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托物寓意写法,理解伯乐千里马所象征的含义。

学情分析:农村中学的初二学生虽然接触了文言文,但基础薄弱,还没有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习惯,很难顺利的翻译一篇文言文。

所以,继续加强文言字词的基础教学仍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因为文言字词是读懂读通文言文的基础之基础。

鉴于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为了达成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

1、文本赏读法:学生诵读,教师范读,通过文本解读文意。

2、问题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体悟,通过文意理解内涵。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节是自主学习课,学生提前预习为主;第二节是合作探究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完成。

教学过程:导入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切入,问一个适合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驱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

都说21世纪,是竞争人才的世纪。

那么请问什么是人才?如何成为人才?这些都是我们同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为自己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做准备。

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就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打开课本向韩愈索解吧!接下来,我将发挥班班通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展示演示文稿出示预习提示,快速高效的告诉学生文明接下来要干什么怎么干?这节省了时间,更是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人教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马说

人教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马说
人教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马说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马说。本节课主要围绕课文《马说》展开,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特别是他对古代散文的贡献。
2.掌握课文《马说》的生字词、词组、成语及其用法。
3.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4.体会古代散文的韵味,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5.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并运用到日常口语和写作中。
本节课将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马说》中所蕴含的哲理,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马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优秀人才被忽视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韩愈是如何通过《马说》来表达他对人才的看法。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马说》这篇文章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言文阅读和古代人才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课堂教学八下23《马说》精品教案

课堂教学八下23《马说》精品教案

课堂教学八下23《马说》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文言文《马说》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议论文,主要论述了马的品性、用途和价值,以此引申出人才的重要性和选拔人才的标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言文《马说》的字词、句式及主要内容。

2. 领悟作者以马喻人的写作手法,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和选拔标准。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马说》中的句式、词语用法,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以马喻人的写作手法,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选拔标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马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马的思考,进而引出课题《马说》。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马说》,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同时解决生字词。

3. 课文解析:a.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各段落之间的关系。

b. 对重点词语、句式进行讲解,如“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等。

c. 讲解作者以马喻人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内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马是千里马?”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马说》2. 结构:总分总3. 重点词语: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 重点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b.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才选拔标准的认识。

2. 答案:b. 示例:我认为选拔人才应注重其内在素质和潜力,而非仅仅看重外表和一时的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马说》,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和选拔标准,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_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3课马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3课马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3.马说设计人:学习目标:1、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文章寓意,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体会作者感情,以现在的视角审视千里马的遭遇。

一、搜集积累含“马”字的诗句,行“飞花令”二、伯乐相马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三、了解作者和背景1、查阅作者资料,把重要信息写在下面。

2、写作背景。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

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录用。

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才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四、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注意字音、语气、节奏)五、自读课文,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译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

提示:用替换法或添字组词法,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2、积累巩固文言词语和翻译。

六、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用原文回答。

(1)千里马受到了怎样的遭遇?(2)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4)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2、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阅读下面的资料思考:课文通篇不离千里马,是否只是在谈“马”的问题?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

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

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

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第23课 马说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第23课 马说

马说
教学目标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学习课文托物寓意的构思方法。

学会理解与评价文章主旨。

教学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走进韩愈的《马说》,共同感受经典散文的魅力。

(板书课题)
2.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二、预习成果展示与交流
1.走近作者:韩愈,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

世称韩昌黎。

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2.题目理解:“说”,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即“说马”。

3.读通课文:
(1)指名朗读,当堂评价。

注意以下读音:
骈一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才美不外见邪
(2)齐读课文。

三、课堂学习,翻译课文
1.放手学生,两两合作,逐字翻译落实文言字句。

重点:
第一节:虽:即使而:但是骈:并列以(千里)称:拿
第二节: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或:有时食:同“饲”
是:这虽:虽然见:同“现”且:副词,尚且
等:等同安:怎么,哪里
第三节:策:驱使道:方法材:同“才”临:到(它)跟前
其真无马邪:难道,反诘语气其真不知马也:推测语气,恐怕
2.课堂交流,教师评价。

(参与率正确率)
3.齐读课文。

四、归纳文章主旨
作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

五、当堂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韩愈的有关情况及本文写作背景。

2、领会、掌握文章词、句、段的含义,读懂文章。

3、理解作者托物寄意,以马喻人的写法。

4、能背诵、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理解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加强人才观教育
3、韩愈为什么会产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让学生收集关于"马"的成语,相互交流,既可积累知识,又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如:马到成功、马不停蹄、马革裹尸、马首是瞻、走马观花……
2、《马说》就是根据这些故事,托物寓意,论述奇才能人的难得,尤其是知人善任之人的难得。

"说"是古代的一种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跟现在的杂文相似."马说"即谈马,论马.
二、诵读课文
⒈自读课文,结合注释,重点掌握下列文言实词:
故虽称等安策道通临是或
通假字-----祗同只食同饲见同现邪同耶材同才
掌握第二节四个"食"的读音及含义
⒉ 了解下列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之其以也
⒊小组合作,译读课文,疏通大意。

⒋齐读课文,学习文中几种句式:
①找出文中的排比句,读一读,背一背,说说其特点及作用。

②找出文中的反问句,读一读,背一背,说说其特点及作用。

③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读一读,背一背,说说其特点及作用。

④找出文中含"也"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揣摩体会五个"也
"蕴含的语气及情感。

⒌自由诵读,抑扬顿挫地竞背课文。

三、梳理知识
1.如果用数字法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归纳,你能发现哪些内容?
2.小组讨论,记录整理,全班交流。

如:
一"马"--全文叙写了千里马的命运、马的才能、马的遭遇,揭示了人才受到摧残、人才被埋没的事理。

二"人"--全文叙写了两种人,一是识马的伯乐,表明伯乐对人才的发现、任用之重要;一是愚妄的食马者,表明统治者对人才的埋没、摧残。

三"理"--全文揭示了三个哲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四"句"--文中出现的特色句式有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也"字句,体会其作用。

五"字"--掌握文中出现的五个通假字、五个"食"、五个"也"、五个"其"、五个"之"。

四、评说形象
⒈评说"千里马"。

① 用文中的句子说说"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
② 用文中的句子说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⒉评说"食马者"。

① 用文中的句子说说"食马者"的愚妄无知。

② 用自己的话归纳"食马者"愚妄无知的表现。

(如:不能赏识人才、不能善待人才、不能正确领导等。


3.评说"伯乐"。

① 从文中找根据说说"伯乐"的重要。

② 从现实生活中举例证说说"伯乐"的重要。

提示: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千里马"不遇"伯乐"而埋没才能、命运悲惨的事例?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同学们能否调动你们的积累,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呢?古今中外有哪些"千里马"巧遇"伯乐"尽显才能、成就作为的故事?
●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说的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

4、俗语说"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头脑"。

你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才能最终得到机遇的垂青。

你是人才吗?现在就请同学们以我们所学过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谈一谈"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从《愚公移山》中我明白了人才应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

●《爱莲说》告诉我们人才要有"莲"那样高洁的品质。

5、真正的人才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一个富有才学的人。

人才需要自己历炼,也需要"伯乐"的成就。

同学们再畅所欲言,
6、联系生活谈谈"伯乐"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要有不同的衡量人才的标准、"伯乐"选拔人才要多角度、多层次、"伯乐"应该擦亮眼睛,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五、理解寓意。

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封建社会,许多有识之士怀才不遇,屡遭贬斥。

作者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有强烈的愤慨与不满,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来,所以,就托物寓意,借写千里马的遭遇,来表现封建社会人才的遭遇。

2.古为今用,在现实中怎样才能让"千里马"发挥才能?
分组讨论,各小组选定一个问题讨论,然后交流。

①假如你权高位重,你如何当好"伯乐"?
②假如你是"千里马",你怎样避免"怀才不遇"的厄运?
③假如你是"食马者",你怎样处理与"马"的关系?
④当今社会,"千里马"一定要遇"伯乐"吗?
明确:可联系"制度选人才"的话题讨论。

见仁见智,教师适时引导,最好整理成材料。

六、小结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