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育民族精神(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晋安二小吴龙
党中央、国务院在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把它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体现了政府工作对民族精神问题的高度重视。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民族精神激发道德力量,道德力量支撑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精神的民族。历史事实表明,在重要历史关头,伟大的民族精神都会在发挥巨大作用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抗洪抢险中、抗击“非典”“禽流感”斗争中,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多次锤炼和升华,丰富了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的重大课题和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契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贯穿于道德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主题教育活动,使民族精神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灵中,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全社会都要关心和重视;学校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要与学校的德、智、体、美的教育结合起来,溶于教育的全过程中。
当前,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抓紧抓好。
校园文化以其内容的丰富性、主体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校德育构筑了一个大氛围。先进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健全学生的高尚人格,而且对于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也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学校德育的最佳载体。我们要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注和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营造振奋人心、凝聚人心的校园文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运用学校广播、橱窗、板报等各种文字宣传与制作小报、征文等形式,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了解民族历史、民族文化,介绍新时代的典型人物;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要把民族精神教
育同学校各种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举办报告会、读书会、演讲会、知识竞赛、辩论赛等。
我们还要将弘扬民族精神纳入学校德育体系:
一、以道德教育为基础。民族精神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道德素质。在学生中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教育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以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根本的是大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三位一体的。加强爱国主义的理性层面教育,引导学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在青年学生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三、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由传统文化积淀而成的。因此,培育民族精神离不开弘扬传统文化,应把培育民族精神和弘扬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寓民族精神教育于主题活动之中。主题活动与真情相结合,才能实现在活动的开展中升华民族情感,培养民族精神。在活动中要强调一个“爱”字,包括对祖国的爱、对父母的爱、对朋友的爱,这是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前提。要根据不同年龄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多样内容生动、形式新颖的主题活动,吸引更多未成年人参与。如可以利用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纪念日和节假日,以及未成年人入学、入队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他们开展主题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未成年人学习历史知识、了解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是他们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也是他们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重要场所。
五、寓民族精神教育于探究和体验性活动之中。精神本自磨砺生。探究和体验性活动是一种自主性活动,通过未成年人自觉的探究和体验,让未成年人去发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体会民族精神的力量,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不仅满足未成年人“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而且认同民族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修养、培养民族感情、内化民族意识、升华民族精神。如可以组织未成年人开展调查活动、走访活动、读书活动、优秀文化讨论会、社区文化资源考查活动、重大纪念活动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发展阶段的成长特点,形成有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要充分利用各种历史的、文化的资源,丰富和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各种宣传媒体、文化场所要形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注重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和学术研究。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中华民族精神的旗帜永远飘扬。
2004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