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3.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想:马克思主义 革命纲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革命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三、国民革命(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1.前提
政治基础:(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国共合作实现)
必要性: 共产党: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 共产国际的指示 国民党: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可能性: 两党的共同点:都是革命的政党 都是反帝反封建 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答案】A
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过后,人们惊奇 地发现运动的参与者有:王公贵族、平民、商 人、店员、农民、地主、工厂主、工人、教师、 学生、残障人士等等。这场政治运动最可能属 于什么性质 A.社会主义 B.法西斯主义 C.自由主义 D.民族主义
【答案】D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无产阶级成立政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舞台)
1.背景
政治 经济 阶级 思想 外交 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放思想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结论:
任务:反帝反封建 中心:北京 上海 方式:三罢 作用:学生(先锋作用) 工人(主力军作用) 先进知识分子(领导)
体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国际: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国内: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无产阶级:工人运动 北伐战争(参 与领导攻打大城市、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三大起义
中共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
路
原因分析:
1.缺乏革命经验 2.借鉴国内外革命经验 (特别是苏俄十月革命的经验) 3.共产国际的指导失误 4.未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彻底性:不妥协
世界性: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违法性:火烧赵家楼 痛打章宗祥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符合教学实际又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案。本节课主要内容涵盖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运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等关键历史事件,是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重要篇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的细节中,感悟革命精神,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
本节课通过播放历史事件短视频、讲述英雄事迹等方式,营造了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对革命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2.亮点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不仅针对核心知识,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5.亮点五: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我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成为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三、教学策略
《新民 主主 义革命的崛起》 作业设计方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历史思维水平。
3、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用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巩固1、请简述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包括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党的早期纲领。
3、分析新文化运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产生了哪些影响?(二)材料分析提供以下几则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材料,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
问题:这些口号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什么性质?材料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毛泽东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历史地图绘制要求学生绘制一幅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1919 1927 年)重要事件的地图,标注出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北伐战争等事件发生的地点,并简单说明其重要性。
(四)人物评价选择一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如李大钊、陈独秀等),对其进行评价,包括其贡献、思想和对革命的影响。
(五)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必然性”。
每个小组需提交一份讨论报告,总结小组观点和论据。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包括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实践作业:如历史地图绘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
3、小组合作作业: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作业时间安排1、知识巩固作业和材料分析作业安排在课后,预计完成时间为 12 小时。
2、历史地图绘制作业安排在周末,预计完成时间为 2 3 小时。
3、小组讨论作业安排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时间为 30 分钟,报告撰写时间为课后 1 小时。
五、作业评价1、知识巩固和材料分析作业:根据答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逻辑性进行评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高考知识点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高考知识点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高考》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要求我们掌握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大革命失败的标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高考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高考必考知识点一、五四运动:1.原因:(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2.爆发:(1)时间:1919年5月4日(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反帝反封,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3)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3.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与主力(1)运动的第一阶段:5月4~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2)运动的第二阶段: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三罢斗争,工人阶级为主力,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4.结果:释放被捕学生;免除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5.意义:(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3)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了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4)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旧民主革命阶段:1840-1919年。
新民主革命阶段:1919-1949年)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诞生条件:(1)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2、诞生:中共一大的召开(1)时间:1921年7月23日上海,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2)主要内容:①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党的奋斗目标:即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1921中共一大,建党。
1922中共二大,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查阅相关资料,力求论文和PPT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同学们要重视作业质量,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了解可能相对有限,但对于革命、战争等话题具有较强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背景和意义可能存在模糊认识,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讲解。
-利用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事件,提高他们对革命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历史事件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
2.教学过程设想: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革命歌曲、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过于关注表面现象,缺乏深入剖析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3.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可能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具有一定的崇敬之情,但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情感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背景和意义,掌握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1919年)是一次不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封建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其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1935年1月),成为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
抗日战争1、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四大会战是淞沪、太原、徐州、武汉。
作用是迟滞了日本侵略。
2、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中国胜利。
中国胜利的原因是: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国际上失道寡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是中国人民100多来年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做出重大贡献;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17课解放战争1、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淮海战役(1949年1月)、平津战役(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宣告统治中国年的国民党政权结束的事件是解放军占领南京。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立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三个大问题: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它上承辛亥革命,下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
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本节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历史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会考、高考的必考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运动等重大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认识中共与国民党两个政党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历史地、辨证分析评价国民革命运动。
过程与方法:(1)利用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坚信中共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2、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谈话法、问题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屏幕出示一组图片:图片一:日本政府签订“购岛”合同师:看到这样的图片,大家是什么心情?(愤怒)图片二:从大家的情绪看,大家都很愤怒。
是的,我们应该愤怒,愤怒的中国民众大规模反日游行,绝不允许一寸国土的流失。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1、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 2、根本原因: 李德、博古等人“左倾”错误思想 根本原因: 李德、博古等人“左倾” 3、遵义会议: 内容?意义? 遵义会议: 内容?意义? 4、胜利原因: 依靠伟大的长征精神 胜利原因: 5、胜利意义: 胜利意义: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精神……; (2)长征精神……; 保存了红军的基本力量,对中国革命继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保存了红军的基本力量,对中国革命继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 世纪20年代 孙中山民主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有哪些? 孙中山民主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有哪些? (1)辛亥革命和一系列革命活动失败的深刻教训,使孙中山意识到了 辛亥革命和一系列革命活动失败的深刻教训,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本质;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本质; (2)孙中山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和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 (3)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运动的鼓舞 (4)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曹
章
陆
迫于压力,政府罢免了曹、章、陆, 同时拒绝在呾约上签字。
中国共产党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南陈北李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
上海
嘉兴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先上海后嘉兴, 最后在船上结束了会议。
史上最强游船
这艘船号称史上战斗力最强, 远超辽宁号。
1924年,国共展开第一次合作。
国
蒋:4.12
共
汪:7.15
但是蜜月期没有多长,国共合作便宣告破裂。
共产党命运如何,我们下节课分解。
谢谢欣赏
欢迎大家关注新浪微博 皮皮课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皮皮课件
英
法
美
中
1919年,巴黎呾会的决议惹恼了中国人, 爆发了“五四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绝签字 还我大青岛
5月4日,北京学生上街游行, 高呼各种口号。
பைடு நூலகம்
有几个领头的学生顺手点了把火,烧了赵家楼。
学生
5.4时以学生为中心
工人
6.5时以工人为中心
6月5日起,上海工人开始罢工,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近代史下(1919~194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4年)
二、中共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24—1949)
(一)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 (二)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三)抗日战争(1937—1945年)
1. 社会主要矛盾 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2. 抗日战争时期概况
阶段 日本 国民党 共产党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4年) 二、中共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24—1949) (一)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
(二)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1.社会主要矛盾 由阶级矛盾为主到 探索出新道路; (三句话) 进行了建设民主政治的探索; 政策的成功调整:从对国民党到对日,为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形成做贡献
(一)五四运动(1919年)——新阶级登台 ——新领导诞生、新指导思想 (二)中共成立(1921年) (三)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革命动力
二、中共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24—1949)
(一)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 (二)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三)抗日战争(1937—1945年) (四)解放战争(1945—1949年)
“国民经济建设 运动”鼓励发展 工农业交通民族 工业较快发展
1937-1945 年 抗日战争
1945-1949 年 解放战争
民族企业遭到 官僚及美帝国 主义打击,陷 入绝境
民族工业 萧条
抗战期间民族企 业遭到日军打击
1919年 1921年
1924年
1927年
1937年 1929-1933 年 席卷整个资本 主义世界的经 济危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4年) 二、中共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24—1949)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发展情
况,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共产国际对中国 的支持始于1921年,A项说法错误;1925年中国共产党人
数大幅度增加时,土地革命和北伐战争尚未进行,故B、C
两项错误。 [答案] D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领导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
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结果
“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
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4.失败原因 (1)帝国主义寻找 蒋介石 作为新的代理人。 (2)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3)陈独秀坚持 右倾 错误。
[探究升华] 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 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 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两党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取得了怎样巨大的 成就? 提示: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成就: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权力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北伐中北洋军阀统 治基本被推翻,但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中国依然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B、C、D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A
点此进入 [随堂基础巩固]
点此进入
[课时跟踪训练]
[教材P62“学思之窗”问题提示] 从下面两图中,你能看出五四运动的什么特点?
提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条件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工人阶级 队伍壮大。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中国 工人运动 相结合。 (3) 陈独秀、李大钊酝酿。 (4)共产国际的帮助。
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范文
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范文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是一篇历史教材中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和革命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背景和革命进程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理解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历史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以及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历史意义,能够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难点是: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教法学法: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来获取相关知识。
学法是:主动学习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并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变迁,引发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兴趣。
2. 讲解新知:结合教材内容,讲解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过程和相关事件,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
重点介绍相关的历史人物,如孙中山、毛泽东等。
3. 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和讨论,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作用和影响,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历史规律。
4.巩固和扩展:通过历史练习题和课外阅读材料,巩固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理解,并扩展学生对其他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
5. 总结课堂: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知识点,并进行思考和提问。
在学生的回答和讨论中,强化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板书设计: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我的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原则,重点突出关键内容,如“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历史事件和人物”等。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高考考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纲领;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朝的灭亡和袁世凯篡夺革命查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基础知识】一、五四运动1、背景:1)国际背景: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2)国内背景:①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②经济:民族工业发展③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④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3)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经过:第一阶段:1919,5.4起,北京,学生,罢课。
第二阶段:1919,6.5起,上海,工人阶级,三罢斗争。
3、结果:初步胜利1)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三位亲日派分子的职务3)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4、意义1)性质: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2)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3)作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4)影响: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共成立:1、历史条件国内:1)经济基础:民族工业的发展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国际: 5)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嘉兴南湖内容:①决定建党并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②确定奋斗目标③确定中心任务④决定成立中央机构意义: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1)原因:A、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B、国民党在社会上威信较高,在广州建立了根据地;C、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2、国民大革命(1926-1927)A、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B、概况: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方针:先打吴、再打孙、最后打张结果:前期取得重大胜利,国民政府北迁武汉(1927年初),最后失败。
《新民 主主 义革命的崛起》 作业设计方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背景、原因和重要历史事件。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影响。
3、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归纳能力。
4、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书面作业(1)请同学们撰写一篇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背景”的短文,要求字数不少于 800 字。
短文应包括以下要点:国际形势的影响,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如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等。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
(2)制作一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时期重要事件的时间轴,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等,并在每个事件旁简要说明其意义和影响。
2、实践作业(1)分组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主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时期的人物事迹”。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李大钊、陈独秀等,收集其相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重要言论和贡献等,并制作成一份 PPT 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建党伟业》等,并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观后感,表达自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认识和感受。
三、作业形式1、个人作业撰写短文和制作时间轴。
撰写观后感。
2、小组作业分组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并制作 PPT 进行展示。
四、作业时间安排1、书面作业短文撰写:在一周内完成,周末提交。
时间轴制作:在短文提交后的三天内完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2、实践作业资料收集和PPT 制作:在两周内完成,第三周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观看纪录片或电影并撰写观后感:在一周内完成,周末提交。
五、作业评价1、书面作业评价短文评价:从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时间轴评价:从事件的准确性、时间标注的清晰度、意义和影响的阐述等方面进行评价。
2、实践作业评价资料收集和 PPT 展示评价:从资料的丰富性、准确性、小组的合作程度、PPT 的制作效果和讲解的清晰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风雷(1)背景①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③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④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论: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⑤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①5月:北京学生②6月:上海工人③结果:初步胜利(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①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②历史功绩: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③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A、同:完成反帝反封任务;(1)诞生的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南陈北李)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使建立统一的政党组织任务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中共的成立(1921-7-23)①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会期8天;会址: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上海代表李汉俊弟弟李书诚家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
参加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正式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2人,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个党员。
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与会;由于当时没有大会审查机构,据说只是列席了会议<有争论>。
列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
(有关"一大"原始材料都在前苏联;1957年的苏联和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时给了中国一部分。
因此,俄本的文件记载就成为有关这次大会的珍贵史料。
此前由于有关一大的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次会议对中共未来历史的影响,后来的只是根据毛泽东和董必武的回忆)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的时候,党员的状况比较复杂。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标要求】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之前)。
【备考指要】1.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理解掌握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遵义会议和长征精神。
3.把握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遭遇的挫折、历史性转变及其启示。
【自主学习】考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风雷(1)原因:中国在_________上外交失败。
(2)过程①5月4日,_________等地学生游行示威。
②6月5日起,_________工人罢工,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初步胜利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张、陆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_________的革命运动。
②促进了_________的传播。
③是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①_________广泛传播并日益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②________、陈独秀等人的积极活动。
③_________的帮助。
(2)一大①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_________秘密举行,后又转到浙江嘉兴_________。
②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_________”;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中央局,选举_________为书记。
(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①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三大通过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②实现:1924年,_________在广州召开有共产党参加的国民党一大。
③意义: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开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超的到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 【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可从时间上来分析: 1919年5月,发生了涉及全国许多大城市的五四运动,许多学 校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等,出现了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故选B项。
3.2009年10月1日,北京大学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图 片展”。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是因为(
)
A.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和领导者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新、旧民 主主义革命的最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主义 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
映了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最后一
天转移至南湖的一艘游船上,故选C项。
5.“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始于(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国共合作
) D.辛亥革命
【解析】选B。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阶级和理论指导,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排除。
导的。故选B。
4.2009年5月4日上午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 举行。五四运动最“伟大历史功绩”应是( )
A.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B.支援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D.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
【解析】选A。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通过材料中的“20世
纪60年代”和“四十年前”判断时间应是20世纪20年代,再
从材料中恩铭可知是邓恩铭,两个有效信息联系起来可判断 是中共一大,故选A项。
7.(2010·福州模拟)读图表,分析1925年的国民党 ( )
能看出其性质是反帝反封建,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故 A、B、 C正确。而D与材料中“表达民族感情”、“民族主义”不符。
故选D项。
4.“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哪里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
行(
A.北京
)
B.南京 C.上海 D.杭州
【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可知材料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0·青岛高一检测)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 英雄纪念碑,其底座部分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其 中两幅象征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结合所学内容指出,这两幅应是( A.虎门销烟,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南昌起义 C.虎门销烟,五四运动 )
年。依据“偌大一省权利”“加入协约国作战”等信息可知,
此外交官愤慨的事件应该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故 选C项。
2.1919年5月27日,先施、永安两公司在《申报》上声明:准 四月廿三日起不卖日货。以下理解不确切的是( )
A.五四运动不是一场单纯的学生爱国运动
B.参加五四运动的阶层在逐渐增加 C.商人阶层逐渐加入到反帝爱国运动中来 D.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 【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1919年5 月27日”、“不卖日货”等信息可知商人阶层逐渐加入到反 帝爱国运动中来,参加五四运动的阶层在逐渐增加,五四运 动不再是一场单纯的学生爱国运动,排除 A、B、C三项。D项
5.“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南陈北李, 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该材料评价的人物参与 的活动不包括( A.筹建中共 C.中共一大召开 ) B.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根据“南陈北李”等 信息可知,评价的是陈独秀。陈独秀虽然在中共一大上被选
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 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
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 将成大乱。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D.解放战争
【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辛亥革命的主要斗争 目标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抗日
战争的主要敌人是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的目标是推翻美帝
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北伐战争是 1924~ 1927年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故选 B
项。
8.1927年7月24日,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 有灰心。使我失望的,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 宋庆龄所指的人是( A.蒋介石、陈独秀 C.蒋介石、汪精卫 ) B.汪精卫、陈独秀 D.蒋介石、董必武
举为党的书记,但他并没有参加中共一大,故选C项。陈独秀
参与领导五四运动,与李大钊共同筹建中共,领导中共进行 国民大革命,排除A、B、D三项。
6.(2010·杭州高一模拟)“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 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 志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的“会”是指( A.中共一大 C.国民党一大 B.中共二大 D.巴黎和会 )
D.武昌起义,五四运动
【解析】选C。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首先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因此,可以排除 A、B两项。 其次,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鸦片战争,所以选虎门
销烟。因此,答案应该是C项。
2.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
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图)。引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项。
3.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 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项不
能反映材料中说法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 C.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 D.体现了彻底的反封建性
)
【解析】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五四运动口号中,
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根本区别是领导力量的不同,前者的领 导力量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她的奋斗目标、 政党性质、代表利益与以往的所有领导力量都有质的区别, 历史实践证明,中国革命只有在她的领导下才能取得最终的 胜利。也正因为如此,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 端的标志,这也是五四运动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请回答: (1)有同学想为第一枚邮票选择原地城市加盖纪念邮戳,他
应该选择哪个城市?
提示:上海或嘉兴。
(2)邮票小型张设计要素的选择有何寓意? 提示:党徽代表中国共产党,鸽子象征吉祥和平,宇宙飞船 和人造卫星象征科学,城市建筑群寓意发展,华表代表古老
的文明或北京,鲜花代表和谐、喜庆等。
(3)两枚邮票有何内在的联系? 提示:没有党的“一大”,就没有今天的成就。或没有共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
(4)请为小型张设计一个主题。 提示:科学发展,共建和谐。
1.九十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
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他如 此愤慨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九十年前”是1919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而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
材料三
欧阳哲生等学者认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
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 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 系碰撞”的历程,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 化所持的态度。 提示:历程:从维新思想到民主革命思想到民主、科学思想
答案:(1)五四运动。希望工商各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斗争;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担心工人罢工与学生运动、商人罢市联合起来,危及北洋 政府统治。 (3)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工人、商
人斗争与学生运动联合起来,形成规模巨大的群众性爱国运
动,迫使北洋政府作出了让步,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材料中“1927年7月 24日”及“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是解题的关键
信息,由这一信息可再认再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
命失败这一史实,即蒋、汪二人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故应选 C 项。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
(新文化运动)。态度: 全盘否定。
材料四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
在近一个世纪中,“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
志青年,将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推向前进。 杜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
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及
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 训”。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 么? 提示:主旋律:是指爱国主义精神,还包括民主、科学精神,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纪念邮票中 的两枚。第一枚邮票是红色朝霞映照下的中共“一大”会址 和一艘游船,邮票小型张的图案则选用了党徽、鸽子、宇宙 飞船、人造卫星、城市建筑群以及用盛开的鲜花模拟的人民 大会堂的穹顶、华表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