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风格角度看《雷雨》的人物性格
文学与戏剧艺术:《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 - 教案
文学与戏剧艺术:《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教案一、引言1.1戏剧背景介绍1.1.1《雷雨》的作者介绍:曹禺,中国现代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
1.1.2《雷雨》的创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时期。
1.1.3《雷雨》的社会影响:揭示了封建家庭和伦理的崩溃,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矛盾。
1.1.4《雷雨》的艺术地位: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1.2戏剧冲突主题1.2.1冲突的内涵:戏剧冲突是戏剧发展的驱动力,涉及人物性格、价值观和命运的碰撞。
1.2.2《雷雨》中的冲突类型:主要包括家庭冲突、爱情冲突、阶级冲突等。
1.2.3冲突的意义:通过冲突展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引发观众深思。
1.2.4冲突的艺术处理:曹禺通过独特的戏剧结构和人物塑造,使冲突更加深刻和引人入胜。
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理解《雷雨》的戏剧冲突:通过分析冲突,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人物性格。
1.3.2培养戏剧鉴赏能力:学习如何欣赏戏剧作品,提高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1.3.3反思现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戏剧冲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1.3.4促进批判性思维: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戏剧冲突的理论基础2.1.1亚里士多德的冲突理论:戏剧冲突是悲剧的核心,是情节发展的动力。
2.1.2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内心冲突:强调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2.1.3弗洛伊德的心理冲突:探讨潜意识对人物行为和冲突的影响。
2.1.4现代戏剧冲突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冲突的影响。
2.2《雷雨》中的戏剧冲突分析2.2.1家庭冲突:以周朴园为中心的家庭关系破裂,反映了封建伦理的危机。
2.2.2爱情冲突:周萍与四凤、周冲与繁漪之间的复杂爱情关系。
2.2.3阶级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反映了社会的阶级斗争。
2.2.4人性冲突:人物内心的善恶、爱恨、欲望与道德的挣扎。
四合 (16,5)1.简答话剧雷雨剧本风格的基本特征(8分
四合 (16,5)1.简答话剧雷雨剧本风格的基本特征
(8分
《雷雨》的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简练含蓄,人物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矛盾集中,戏剧性强。
在自然景物、肖像描写方面,《雷雨》特别重视音响和色彩效果,不惜用浓墨重彩表现。
同时,它还注意对人物的气味、声音、眼睛进行夸张的处理,使得人物形象在短短的一个四幕话剧活灵活现起来。
《雷雨》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大师地位,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雷雨》的结构是”锁闭式”结构的典型范例,作者运用”回顾式”手法来结构《雷雨》,将三十年前周朴园遗弃侍萍的罪过用回叙的手法融合到剧情发展之中,将“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结合得十分紧密;
作者运用“三一律”的创作原则,《雷雨》的故事在时间上的跨度超过三十年,但它在一天内完成,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物集中,戏剧结构与戏剧冲突直接相关,实际上就是组织戏剧冲突、安排戏剧情节的艺术;
《雷雨》中人物虽然不多,但情节复杂,以血缘、家庭关系连结了冲突各方的人物,使结构十分紧凑。
《雷雨》读后感
《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一部家庭悲剧剧本,讲述了周家家庭成员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悲剧命运。
读完《雷雨》,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剧本中的人物形象饱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痛苦。
周朴园的专制和伪善,鲁妈的忠诚和无奈,繁漪的激情和悲剧命运,都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
在《雷雨》中,没有人是完全无辜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罪行和悲剧。
《雷雨》还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虚伪。
剧本中的周家,表面上是一个和睦的家庭,但实际上充满了勾心斗角和利益交换。
这种虚伪和腐败的社会现象,让人对人性的善良和道德的正义产生了怀疑。
此外,《雷雨》还展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常。
剧本中的角色,无论是对待亲情还是爱情,都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们的命运被自己的性格和环境所左右,无法自主。
这种无常和无奈,让人对生活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四幕话剧雷雨赏析
四幕话剧:《雷雨》赏析曹禺(一)知识教学点1.阅读剧本,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认识剧中人物的命运,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中发展、变化并得到展现的。
2.了解作者是如何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人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的。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冲突的发展过程。
2.学习品味戏剧台词的丰富内涵,了解它们的言外之意,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可在课外组织学生排演戏剧。
(三)德育渗透点认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旧伦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征以及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伦亲情。
(四)美育渗透点1.体会剧本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
2.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可分以下几个步骤:1.弄清作品的时代背景。
这对较好地理解内容、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等是必不可少的。
作品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为背景,那时的中国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期。
周朴园就是当时由封建地主转化为资本家的典型代表。
他既有封建地主的专横、残忍的一面,又有新兴资本家的自私、贪婪和虚伪的一面。
2.理清人物关系。
《雷雨》的人物关系复杂,弄不清关系就无从了解剧本。
3.熟悉情节,理清层次,从总体上把握人物。
4.分析典型细节(语言、表情、动作等),深入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如当侍萍叙述30年前梅姑娘抱着刚生下三天的男孩跳水自杀时,周朴园是(苦痛)“哦!”和(汗涔涔地)“哦”。
从他的表情和神态中,可以看出,周朴园抛弃侍萍并非毫无内心痛苦,对自己的抛弃行为,他是有“不忍”和自责的。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作者写《雷雨》是为了反封建,“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但是他强调,不能用要求剧本对某一重大社会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或价值判断的“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去硬套他的剧作。
浅谈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
浅谈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语言活化了人物的性格,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戏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会通过不同的语言陈述展现出来,这些个性鲜明的语言是整部戏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剧作家思维的闪光点所在。
曹禺戏剧的语言艺术在活化人物语言的同时使得戏剧本身更加饱满,进而揭露出现实中的社会思想和主题内容。
一、曹禺戏剧语言的抒情性曹禺先生热衷于挖掘戏剧表演当中的诗化成分,甚至会将自己的剧本当作抒情诗来写,这就决定了其戏剧语言的抒情性特征,这种个性化风格的语言使得曹禺戏剧作品闪耀着诗意光辉。
因此,曹禺的戏剧也被称为剧诗。
1.展现人物性格的抒情语言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曹禺通过对人物外貌、身世及所处时代背景的描述来编织人物对话的语言,而这种语言也恰恰如抒情诗一般,耐人寻味。
从孤立的人物台词来看,不同的人物性格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舞台效果的演绎上互相融合,从而孕育出强烈的戏剧效果。
以曹禺作品《雷雨》为例,其中人物性格的抒情化语言让人印象深刻。
具有代表意义的资产阶级女性繁漪聪慧、秀气,对爱情有着自己的见解,然而其内心脆弱而敏感,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极度渴望自由。
戏剧第二幕中,繁漪的独白完美地展现出其性格特点。
我希望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
诗化的抒情语言将繁漪内心的苦闷、焦灼、压抑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抒情化独白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了人物的真实情感与性格。
2.戏剧冲突中的抒情意境曹禺戏剧中对于矛盾的描绘同样注重语言的抒情性。
凭借诗人一般的热情和浪漫,曹禺从诗意的角度将生活中的意象一一阐述,巧妙转化了戏剧作品当中的人物冲突。
《雷雨》在意境描绘上是一首叙事诗,《原野》则更偏向于抒情诗,《家》《日出》中的凄凉悲戚也是剧本意境的一种深化。
依然以《雷雨》为例,在剧本创作过程中,风、雨、闪电的意象贯穿全剧。
第一幕开始时便是乌云密布,暴雨将至,展现了闷热的环境、压抑的气氛。
浅析曹禺_雷雨_的戏剧艺术_尹行
人文高地Cultural Highlands浅析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尹 行 山东淄博 255213摘要:《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是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
它创作了高度戏剧化的文学语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从《雷雨》的主体思想、矛盾冲突、悲剧性特点、语言特点方面来谈论曹禺的代表作《雷雨》的戏剧艺术。
关键字:《雷雨》;矛盾冲突;戏剧艺术;悲剧《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是四幕悲剧,它通过刻画周、鲁两个家庭中的8个人物,表现了旧社会的家庭悲剧,曹禺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各具特色的人物内心的描述,极为丰富的潜台词,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话,给读者内心深深的震撼,推动了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
一、《雷雨》的主体思想《雷雨》主要介绍周、鲁两家三十年来,8个人物在爱情和血缘关系上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
通过写周朴园三十年前对侍女梅侍萍的始乱终弃,周朴园与侍萍的大儿子周萍与后母乱伦的感情纠葛,随后又与同母异父的妹妹四凤产生感情等一系列的活动,展现了以大资本家周朴园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历史,展现了被压迫者的不幸遭遇和他们为此所作的斗争,预示着压迫阶级终将灭亡的命运。
作品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揭露了社会生活的糜烂和被压迫妇女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该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五四”前后旧中国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雷雨》的矛盾冲突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在《雷雨》中主要刻画了四种矛盾冲突,一、周朴园与鲁侍萍——主仆之间的矛盾冲突,夫妻相见不相认并存在恨意。
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父子相见不相亲却互相争斗。
三、鲁侍萍与周萍——母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母子相见不相近却互相怨恨。
四、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兄弟相见不相识却互相仇恨。
第一部分讲述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的再次相见,刻画了周朴园与侍萍之间的冲突。
第二部分讲述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相见的场景,通过周朴园与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刻画了周朴园贪婪、虚伪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斗争。
《雷雨》的艺术风格
《雷雨》的艺术风格四幕悲剧《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也是是曹禺的第一个戏剧生命,它的问世,宣告了我国近代史上话剧新时期的开始,也标志了中国话剧的成熟。
在话剧《雷雨》中,角色内心世界的多层次塑造,对话独特的语言艺术,尖锐激烈的矛盾纠葛和紧张的戏剧冲突都体现了《雷雨》的艺术风格。
一、《雷雨》对角色内心世界的多层次塑造《雷雨》在剧情结构方面纵横交错,四幕话剧表现出一种错综复杂恩怨中的每个角色都被一种冥冥而不可知的力量控制着走向悲剧的宿命感。
但是对于《雷雨》的写作动机,曹禺曾经说过:“写《雷雨》是一种感情的迫切的需要。
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长不能自己来主宰。
”“《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 [1]由此来看,《雷雨》的本意并不仅仅是人们想的那样是要“揭露家庭的罪恶”,而更是曹禺他对人生活环境的一种探索。
正如他所说:“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述诗,但绝非一个社会问题。
” [2]所以我首先觉得《雷雨》的艺术风格主要渗透在角色创作上,也就是多层次、多方面地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给予角色以浓厚的感情色彩。
曹禺从他所塑造的角色内心世界出发,严格遵循着角色思想感情的发展逻辑,写出了角色的行为、发展和结尾。
这一点从《雷雨》里具备很鲜明性格的各个角色身上就能看出。
首先是封建大家长周朴园,他是封建主义的资本家代表,内心虚伪,有一副令人厌恶的嘴脸。
周朴园拥有着截然相反的两张嘴脸,一方面他对鲁侍萍有着厚厚的思念,连周公馆内的家具摆设还按三十年前侍萍在的时候的模样,还保留着鲁侍萍生孩子时关窗户的习惯;但另一面,当见到三十年后的鲁侍萍时他心里又埋下了一条底线,在以往的事对他的权利、明誉、地位没有造成损害的时候,他可以顾念以前的感情,一旦造成威胁,就换上了一副冷酷无情的可憎面孔。
这从他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的虚伪和造作。
其次,周朴园的妻子周蘩漪却是个内心热情、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女人。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张光和张光和是《雷雨》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
在外人眼中,张光和是一个英俊、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
他优雅的举止和温文尔雅的言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他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一些秘密和阴暗面。
首先,张光和是一个有着强烈复仇心理的人物。
在剧中,他秘密追求着早已嫁给别人的铃子,这种追求不仅是出于对铃子的爱,更是出于对她父亲岳父(岳山鹰)的仇恨。
岳山鹰曾经是张家的仆人,但他背叛了张家并且娶走了张光和心中的挚爱。
张光和对于这份背叛和欺骗的痛苦一直都藏在心底,这种痛苦促使他对岳山鹰展开了复仇计划。
其次,张光和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物。
他痴迷于铃子,对她表达了深深的爱意。
在剧中,他毫不犹豫地与铃子私奔,展示出他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勇气。
然而,在爱情和仇恨之间,张光和陷入了纠结。
他不愿意以自己的幸福为代价去复仇,但又无法忍受自己的仇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种情感的冲突使得张光和的内心承受了巨大的煎熬。
最后,张光和是一个具有复杂家庭背景的人物。
他的父亲是一个权势滔天的大官员,但同时也是一个极度自私和冷酷的人。
张光和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虐待和压迫,这使得他的性格变得孤僻和阴郁。
他渴望逃离家庭的束缚,寻找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然而,他的家庭背景也使他陷入了复杂的政治斗争之中,为自己家族的利益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张光和是《雷雨》中一个极具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他承载着爱情和仇恨、家庭和个人、自由和命运的种种矛盾。
通过对他的形象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雷雨》这部伟大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凌峰凌峰是《雷雨》中的女主角,也是一个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
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性,凌峰在外表上可能显得柔弱而顺从,但她的内心却蕴含着强大的内在力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首先,凌峰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年轻女子。
她深深地爱上了张光和,并且毅然决然地与他私奔。
这种胆识和决心展示了凌峰的坚定和勇气。
她不愿意被束缚于封建礼教和传统道德,而是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雷雨》是一部以20世纪中国社会为背景的话剧作品,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塑造深刻。
繁漪是剧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对《雷雨》中繁漪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繁漪是《雷雨》中的一个典型的小人物形象,他的一生充满了不幸和挣扎。
在他的身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许多普遍现象和社会问题。
繁漪是一个被家庭和社会所摧残的无辜者。
他从小就饱受父亲的虐待,家庭关系异常紧张。
在父亲的不断打压和剥削下,繁漪长大后变得叛逆而又孤僻。
他对于现实社会感到不满和无力,他选择了逃避和沉默。
这种人物形象对应了当时中国小人物在封建社会压迫下的无奈和绝望,反映了社会的黑暗面和阴暗的角落。
繁漪的形象也充满了对爱情和婚姻的无奈和抱怨。
他深爱着陈丽香,但是却不能和她在一起。
在剧中,陈丽香最后和程顺的私奔令他心如刀割,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痛苦无法言喻。
这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下的爱情悲剧,表现了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对于命运的不甘心。
繁漪这一形象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和社会问题。
他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底层人物,他所遭受的苦难和艰辛代表了当时大众的生活状态。
在他的一生中,如果没有得到父母或者社会的温暖和支持,他就会一生孤独、无奈、绝望。
他的形象是当时许多小人物的写照,也是对于社会的一种警示和反思。
繁漪这一人物形象也具有积极的一面。
他虽然受尽了命运的压迫和挣扎,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对于生活的希望。
在剧中,他坚持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努力挣脱父亲的操控,展现出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形象也激励了当时的人们,表现了一种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繁漪是一位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的形象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社会意义。
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和社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当时的人们。
最终,希望《雷雨》中繁漪这一人物形象能够引起我们的深刻思考和共鸣,也能够借此表达对于社会的一种关怀和呼吁。
《雷雨》-精品文档
•《雷雨》的背景介绍•《雷雨》的故事梗概•《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雷雨》的主题思想分析•《雷雨》的艺术特色分析目•《雷雨》的改编与演绎录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出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
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后进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系统地接受西方文学和戏剧理论的影响。
曹禺的创作始于大学时代,他的处女作《雷雨》于1928年完成,随后又连续发表了《日出》、《原野》、《蜕变》等剧作,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话剧创作领域的地位。
作者曹禺的生平与创作《雷雨》的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雷雨》的文学地位与影响《雷雨》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雷雨》在戏剧结构、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和艺术魅力,成为中国话剧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雷雨》对后来的戏剧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剧作家都受到了它的启发和影响,它也为后来的现代戏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剧情简介030201家族家长,威严而专横。
主要人物关系周朴园周朴园小儿子,天真无邪,对家庭内部矛盾一无所知。
周冲周朴园的妻子,内心痛苦,对周朴园有着复杂的感情。
蘩漪周朴园的前任妻子,因家族地位悬殊被抛弃,携子女离开家庭。
鲁侍萍周朴园大儿子,与继母蘩漪有私情,并为此感到痛苦和内疚。
周萍鲁侍萍和周朴园所生的次子,因对家族地位不满而与家庭产生矛盾。
鲁大海故事情节与结构情节安排以雷雨之夜为时间节点,将故事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矛盾的积累和铺垫,后半部分为高潮的集中爆发。
结构特点主题表现专横、专制周朴园在家里拥有绝对的权威,对妻子蘩漪的压制和专制,以及对儿子的强制教育,都体现了他的专横和专制。
伪善、自私周朴园作为封建家庭的代表,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却是个极度自私、虚伪的人。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别人的幸福。
冷酷、无情在家庭中,周朴园表现得冷酷无情,对于妻子的痛苦和儿子的叛逆,他都毫不关心,只顾自己的利益。
《雷雨(节选)》课文赏析
《雷雨(节选)》课文赏析一、剧情冲突《雷雨》的剧情冲突极其紧张且扣人心弦。
整个故事围绕着周朴园和侍萍三十年前的恩怨展开,穿插了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
周朴园与侍萍的重逢,揭开了埋藏在两人心底的秘密,引发了一连串的冲突和矛盾。
而周朴园与蘩漪的婚姻矛盾,以及周萍与蘩漪、鲁侍萍与周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更是将剧情推向了高潮。
整个剧情冲突复杂,让观众在情节的转折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戏剧张力。
二、人物性格《雷雨》的人物性格鲜明,塑造得十分成功。
周朴园是一个伪善、自私、冷酷的人,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幸福。
蘩漪则是一个敢爱敢恨、果敢坚决的女性,她对周朴园的爱情执着而坚定,但最终却遭受了悲惨的命运。
周萍则是一个懦弱、自私、空虚的人,他在面对感情和家庭矛盾时,无法承担责任。
鲁侍萍则是一个善良、坚强、自尊的女性,她虽然经历了悲惨的命运,但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念。
这些人物性格的刻画,使得整个剧情更加生动和真实。
三、悲剧命运《雷雨》中的悲剧命运贯穿始终。
从蘩漪的悲惨命运到周萍的懦弱和自私,再到鲁侍萍的悲惨遭遇,整个故事都弥漫着悲剧的气氛。
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的反映。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发出了对自由、正义和平等的强烈呼唤。
四、艺术手法《雷雨》的艺术手法十分出色。
作者运用了戏剧的所有表现手法,如对话、动作、表情等,生动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此外,作者还通过伏笔和暗示等手法,使剧情更加扣人心弦。
整部作品结构严谨,情节紧凑,充满了艺术魅力。
五、语言特色《雷雨》的语言特色十分鲜明。
作者运用了地道的北京口语和自然的语言风格,使得整部作品的语言既通俗易懂又生动传神。
同时,作者还通过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变化,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使得整部作品的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雷雨》——周朴园《雷雨》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周朴园作为蛮横专制的封建家长,虚伪矫情的资本家的角色形象就已经定位。
——周朴园与繁漪繁漪,她是出身豪门的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
虽是在封建社会中长大,但她也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而周朴园却是一个封建思想很浓厚的官僚资本家,绝对权威的统治者。
所以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两个人格格不入,冲突不断。
在“喝药”一事中,作者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地刻画了他的专横性格。
还有后来的“看大夫”事件,周朴园专横独断,唯我独尊。
不经繁漪允许,便把他在德国的好友克大夫请来为她医治。
而繁漪坚持自己并没有病,拒绝看大夫,为此两个人前后产生了两次冲突。
从表面上看,周朴园关心自己的妻子,为她请大夫,让她喝药。
这一切似乎合情合理,好像都是繁漪在任性。
但这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封建思想、资本主义与新文化新思潮之间的抗争。
繁漪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潮的人,在很多事情上她都强烈的要求着平等和自由,但周朴园的蛮横专制彻底打消了她这一想法。
她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的反抗着周朴园,但她微弱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周朴园抗衡。
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也让我们感叹,周朴园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反动势力,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何等的强大。
——周朴园与侍萍侍萍是周家两代佣人梅妈的女儿,当时也是周朴园的贴身侍女,她知书达理。
温柔贤惠,善解人意,让周朴园很是欣赏。
但侍萍最终也只是一个下等人的女儿。
况且她自己也只是一个下人,即便她与周朴园有两个儿子(周萍及鲁大海)但周朴园依然没有给她任何的名分。
还在年三十的晚上,将她与二儿子(鲁大海)一起赶出了周公馆,也许周朴园当时实属无奈,但也因为他的这一个做法,从此让侍萍过上了苦不堪言的生活。
虽然三十年间周朴园不停的搬家,每一次都留着侍萍最喜爱的那套老家具,虽然周朴园把侍萍的照片摆放在显眼处。
但也只不过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情深意重之人。
好在别人心中树立起一个好形象,还有后来他跟侍萍的对话中说道的“这个人跟我们家有点亲戚,我们想把她的墓修一修。
关于雷雨曹禺的课标解读
关于雷雨曹禺的课标解读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关于雷雨的课标解读:
1. 作品背景和历史意义:介绍雷雨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包括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和政治环境等。
同时,分析雷雨对中国现代话剧发展的影响和地位。
2. 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分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如周朴园、四爷、田雨生等,探讨他们的行为动机和心理变化,以及这些人物形象对整个剧情的推动作用。
3. 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分析雷雨的情节结构,包括起承转合、高潮迭起等,探讨其对剧情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同时,分析雷雨的主题思想,如封建礼教、家族伦理、人性本质等,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警示作用。
4. 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分析雷雨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如对话、描写、象征等,探讨其对剧情表达和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同时,比较雷雨与其他现代话剧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的异同点。
5. 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探讨雷雨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如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建礼教、家族伦理等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等。
同时,分析雷雨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从语言风格角度看《雷雨》的人物性格
从语言风格角度看《雷雨》的人物性格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不同的语言可以折射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而戏剧才能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戏剧性,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形象,把生活现象戏剧化,体现在语言上,就是要使每位演员的语言各具风格,在语言中表现矛盾冲突,让语言推动事件发展,让语言符合题旨情境并刻画人物性格。
《雷雨》的作者禺正是做到了这一点,用语言这一工具完美的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封建大家庭中的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一、词汇因素戏剧是一种十分严格的需要让人物自己现身说法的艺术。
在这里,一切都必须接近生活,必须让剧中人生活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说他们自己的话,根据他们的阶级、职业、经历、处境、习惯、爱好等说出自己非说不可的话。
作到老舍强调的“话到人到”的戏剧语言的原则,“三的话不能移植到四的口中来,他们各有个性,他们的话也各具特点” [1]。
戏剧台词最忌一般化,“务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弗使浮泛” [2]。
禺非常擅长运用鲜明个性化的戏剧语言,赋予属于人物自己的个性化的词汇风格,为每个人物设计他们独有的习惯性修辞方法。
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这里以周冲、蘩漪为例,可以看出《雷雨》中属于每一个人物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所展现的人物性格。
(一)周冲——积极的词汇对于周冲,作家突出描写了他的纯洁、善良以及他的孩子式的空想和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他生长在罪恶的家庭里而不自觉。
禺说,“周冲是与《雷雨》的气氛最不协调的一个人物,他是这个烦燥多事的夏天里的一个春梦,由周冲才衬托出剧中其他人物的明暗”(禺《雷雨》序 1936.1) [3]。
禺生活在封建没落的官僚家庭中,从他戏剧的母题与基调中我们可以读出他与周冲应该是极为相似的,他们的行动语言都与封建大家庭格格不入,而喜欢去追求那些纯真、平等的东西。
在剧中禺多用赞美性的或富有诗意色彩或高调儿的词汇以及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表现周冲的学生腔和单纯美好的心世界。
从语用模糊角度看《雷雨》英译本
从语用模糊角度看《雷雨》英译本《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西方,人们也对这部剧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纷纷进行了英译工作。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的差异,英译本难免存在一些语用模糊的问题。
本文将从语用角度探讨《雷雨》的英译本,分析其中存在的模糊现象,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优秀的中国现代戏剧作品。
从语用模糊的角度看《雷雨》的英译本,我们需要注意译者在传达人物情感和语言风格上可能会出现的模糊现象。
在剧中,曹禺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他们的语言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
由于英文和中文的表达方式不同,一些细微的情感和语言特点可能难以在英译本中得到恰当的表达,从而导致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的模糊。
原著中有一些精妙的语言游戏和表达方式在英译本中可能会失去一些细微的味道,从而影响了作品整体的表现效果。
语用模糊还可能出现在剧情的表达和交代上。
曹禺在《雷雨》中巧妙地编织了一个家族纷争的故事,通过对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这种纷争和矛盾并非简单的表面现象,而是蕴含着深层次的社会和心理因素。
在英译本中,一些细微的情节和人物之间微妙的交流可能会因为语用的不同而被忽略或模糊化,使得剧情的表达和交代不够清晰和准确,从而影响了读者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还需要关注英译本中可能存在的文化隐喻和符号的模糊表达。
《雷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其中融入了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符号。
这些符号和隐喻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意义,但是如果直译成英文可能会失去原本的意味,甚至引起读者的困惑和误解。
在英译本中,需要对这些文化隐喻和符号进行恰当的解释和说明,以免造成读者的困惑和模糊。
从语用模糊的角度看《雷雨》的英译本,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平衡原著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尽可能地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避免因语用差异而引起的模糊和误解。
在进行英译工作时,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著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风格,以期在传达作品的尽可能地避免模糊现象的发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优秀的中国现代戏剧作品。
《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后感《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开山之作,1934年由曹禺创作,其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
这部话剧深刻地揭示了家庭纠葛和人性矛盾,展示了家庭内部的悲剧。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受触动,对生活和人性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我被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所吸引。
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他们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亲情、爱情和欲望相互交织,构成了紧张而又激动人心的剧情。
作者对每个角色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使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其次,我被剧中深刻的主题所震撼。
剧中通过展现家庭内部的矛盾和悲剧,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和时代问题。
剧中的情节和人物都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展示了封建家庭的腐朽和残忍,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痛苦和无奈。
我被作者的勇气和敏锐所打动,他敢于直面社会现实,通过话剧的形式表达出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控诉。
最后,我认为这部作品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原因在于其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
虽然《雷雨》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20年代,但其反映的人性和社会问题仍然存在于当今社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面临着家庭矛盾、道德困境和人性的挣扎。
通过阅读《雷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同时,《雷雨》也启示我们要关注社会现实,勇敢地面对不公和痛苦,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总之,《雷雨》是一部深刻揭示人性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和紧张的剧情安排,成功地引导读者思考家庭、人性和社会等主题。
这部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阅读《雷雨》让我更加关注人性和社会现实,也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它教会我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去追求真理和美好。
我推荐每个人都去阅读这部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故事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雷雨》读后感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一场家庭悲剧的形式,展现了封建家庭的腐朽与黑暗。
在阅读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感震撼,对人性、家庭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故事发生在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中,周朴园是一个富有的地主,他的家庭成员包括妻子、儿子、女儿、儿媳和仆人。
在这个家庭中,权力和金钱成为了主宰一切的力量,而人性的丑恶也被无情地暴露出来。
周朴园是一个专制的父亲,他对家人的控制欲极强,甚至不惜牺牲亲情来维护自己的权威。
他的妻子则是一个懦弱的女人,她忍受着丈夫的压迫,却无法为子女争取到应有的权益。
他们的儿子周萍则是一个自私的人,他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惜背叛家庭和爱情。
而他们的女儿周红则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她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在这部作品中,曹禺先生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现了封建家庭的腐朽与黑暗。
周朴园的专制和贪婪,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和疏远。
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压迫,而他们又因为各自的软弱和自私,无法挣脱这种束缚。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周红的命运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她爱上了自己的哥哥周萍,但这段感情却被周朴园视为禁忌,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
而周萍在得知妹妹的死讯后,也因为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选择了自杀。
这场家庭悲剧,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家庭的残酷和无情。
在阅读《雷雨》的过程中,我对人性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在这样一个充满压迫和黑暗的家庭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扭曲。
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亲情和爱情。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家庭问题,如家庭暴力、婚姻破裂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也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因此,我们应该从《雷雨》这样的作品中汲取教训,关注家庭伦理道德的建设,让家庭成为一个温馨和谐的港湾。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话剧《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经典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的杰出代表之一。
该剧主要讲述了六个几乎不谋而合、不得不相爱的人物,在一个乡村的婚姻纷争、感情矛盾中,展现出世俗、互相嫉妒、妥协、勉强、猜疑、不满足、束缚之间的人性冲突。
本文将从《雷雨》的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两个方面分析该剧的艺术特点。
一、结构特点1. 动人情节紧凑《雷雨》的情节处理紧凑,结构严谨,充满人性冲突,苦涩而极富戏剧性。
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曹禺增加了不少的悬念,使得观众一直处于猜测和期待中,从开头的钟声悬念到结尾的婚礼结果,都是非常动人的情节。
2. 人物刻画鲜明《雷雨》的人物刻画也显得十分鲜明。
曹禺通过对人物性格、表演特点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刻画,使得每个人物都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比如九儿慈祥和蔼、有顾全大局的思想,雷雨自负聪明、狡猾奸诈,小云聪明能干、机智灵敏。
3. 矛盾冲突严重该剧中的矛盾冲突严重,制造出人物萎靡不振的局面,使得观众在戏剧冲突中感受到了情感和矛盾的冲击。
每个角色之间的矛盾也让观众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了历史、生存、人性等问题。
二、戏剧冲突艺术1. 文学形式《雷雨》运用了严谨的文学形式,增添了兴奋的戏剧效果,让观众感受到了强烈的冲突感,加深了观众对人物个性与社会制度的认识。
2. 善于制造状况《雷雨》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冲突的疯狂和紧张感,这要归功于剧本的善于制造状况。
如事发前的钟声、雷声、雨声等,让观众更好地进入了情节,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情节的认识。
3. 表演技巧优秀表演技巧是演员的核心能力,精湛的表演能够让观众即使没有语言,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
在《雷雨》中,张艺谋导演和演员们的表演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他们能够将人物的情感展现得十分生动,使得观众对人物的情感、人物之间的矛盾深入思考。
总之,话剧《雷雨》是一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这得归功于其紧凑、精湛的剧情处理,深刻的人物刻画,和通过艺术处理的戏剧冲突,这些都成为该剧最重要的艺术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言风格角度看《雷雨》的人物性格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不同的语言可以折射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而戏剧才能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戏剧性,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形象,把生活现象戏剧化,体现在语言上,就是要使每位演员的语言各具风格,在语言中表现矛盾冲突,让语言推动事件发展,让语言符合题旨情境并刻画人物性格。
《雷雨》的作者曹禺正是做到了这一点,用语言这一工具完美的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封建大家庭中的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一、词汇因素戏剧是一种十分严格的需要让人物自己现身说法的艺术。
在这里,一切都必须接近生活,必须让剧中人生活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说他们自己的话,根据他们的阶级、职业、经历、处境、习惯、爱好等说出自己非说不可的话。
作到老舍强调的“话到人到”的戏剧语言的原则,“张三的话不能移植到李四的口中来,他们各有个性,他们的话也各具特点” [1]。
戏剧台词最忌一般化,“务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弗使浮泛” [2]。
曹禺非常擅长运用鲜明个性化的戏剧语言,赋予属于人物自己的个性化的词汇风格,为每个人物设计他们独有的习惯性修辞方法。
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这里以周冲、蘩漪为例,可以看出《雷雨》中属于每一个人物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所展现的人物性格。
(一)周冲——积极的词汇对于周冲,作家突出描写了他的纯洁、善良以及他的孩子式的空想和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他生长在罪恶的家庭里而不自觉。
曹禺说,“周冲是与《雷雨》的气氛最不协调的一个人物,他是这个烦燥多事的夏天里的一个春梦,由周冲才衬托出剧中其他人物的明暗”(曹禺《雷雨》序 1936.1) [3]。
曹禺生活在封建没落的官僚家庭中,从他戏剧的母题与基调中我们可以读出他与周冲应该是极为相似的,他们的行动语言都与封建大家庭格格不入,而喜欢去追求那些纯真、平等的东西。
在剧中曹禺多用赞美性的或富有诗意色彩或高调儿的词汇以及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表现周冲的学生腔和单纯美好的内心世界。
比如他常爱说“顶好的人、朋友、我引路的人、我的好妈妈”这类名词短语,“爱、同情、尊重、喜欢”等动词或短语,还有“人类、世界、不平等、强权、压迫”等表现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憧憬的高调词以及“快活、满意、幸福”这些有明朗欢快色彩的词。
这些词都表现出他对于人生的乐观心态。
他受新思想的熏陶,在第三幕中,他向所爱的四凤热情描绘那个深藏在他心里的梦幻世界:“有时我就忘了现在,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象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没有不平等……”这种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热情而稚气的青年所能梦想的诗的境界,台词具有鲜明的诗的节奏,词汇都是明快灵活的,表明他对人生、爱情朦胧的渴望,甚至脱离现实而进入忘我之境。
这段话也表现出他对于四凤爱的纯真、爱的深切,他没有门户之见,为了爱情他可以放弃一切。
从周冲台词的句法上看,复杂的词汇很少,而简单句多是“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或“名词短语+表心理状态的动词”,例如:“她心地单纯……她知道同情,她明白劳动有意义”。
“你应当读书,你就知道世界上有过许多人跟我们一样地忍受着痛苦,慢慢地苦干,以后又得到快乐”。
“你有力量,你能吃苦……我恨……我恨……我讨厌……”这些有明却意义的词汇的连用表明周冲思想简单,在评价人事时,肤浅地从表面现象或主观愿望出发,从一些抽象的概念出发而又回到抽象的概念。
这样简单的孩子气的而又执着于爱情的性格正是曹禺在剧中所歌颂的性格,他生在周公馆却没有被那里的污秽所玷污,他是纯净而美好的象征。
他的这些带有积极色彩的词汇也表现出作者对于社会的希望和对于现实世界中这一类人的赞扬。
(二)蘩漪——消极的词汇蘩漪是文章中最为敢爱敢恨的人。
曹禺常常会运用一些带有浓重的消极色彩的词汇来塑造这一形象,以折射那个可怕的时代是怎样把一个怀着自由要求的女性逼到一条绝路上去的,抒发自己对五四时代新女性的同情和赞颂。
在蘩漪的台词中,含有“憎恶、痛苦、烦躁”等意义的词汇以及“恐怖、象征”色彩的词汇出现频率很高,例如“忍、死、监狱、阎王、引诱、恨、枯死、看透、火山的口、冰山、烧、冻、逼、闷极了、风暴”等等,她的这些习惯用语强烈地渲染了她激荡的情绪、心理和乖戾、桀骜的性格。
她处在这样的封建家庭中又难以抗争,所以不得不忍,她憎恨这个令她伤心的世界,憎恨向周朴园这样的专治者想周萍这样的负心着,所以她不停的诅咒。
她和周冲都是为自己的爱情而不断追求的人,但二人的态度确实截然相反,可以说蘩漪是受过封建社会严重摧残过的人,她要反抗,要自由。
而周冲还年轻,不懂得什么叫做压迫,他还保留着孩子般的天真。
他的那些积极的词汇与幻想是整个社会的曙光。
二、语法因素在语法方面,不同的句式也能给语言染上不同的色调。
[4]不同的句型搭配也会使动作之间彼此连接、促进,推动剧情发展。
[5]《雷雨》中有许多地方常常会采用一些不同的句式来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组织一个个戏剧场面。
找出不同句式与人物的关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中的人物,窥探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祈使句与周朴园的专治强硬作风读过《雷雨》的人都会感觉到周朴园的对白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带有强烈命令色彩和引导色彩的祈使句。
这些祈使句将周朴园大家长的强硬专治作风表现的淋漓尽致。
例如,在他回家后第一次与家人的聚谈中,就先命令繁漪:“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
”继而批评周冲:“我认为你这次说话说得太多了。
”接着他看一下表,对家人说:“十分钟后我还有一个客来,你们关于自己有什么话说么?”……作者用这一系列的命令语气重,说话干净利落,简短有力的祈使句,将他的冷酷专制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周朴园强令蘩漪喝药一场也是充分展现其性格特点的一段对白。
周朴园让四凤倒药,又命令周冲把药端过去请母亲喝,并诱导蘩漪做服从的榜样,甚至强令萍儿下跪,他的每句话都是强硬的祈使句,是他一“逼”再“逼”的动作表现,而他的妻儿相应的动作反应则是一步步“服从”。
在周朴园的言语的表面关怀掩盖下的是他的专横,他的话就是法令,他的每句话都是他确保自己绝对的家长权威的表现,他的妻儿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虽然在蘩漪的话中表现了她性格中的“倔劲”但她终究还是要服从。
周朴园的大家长地位没有人能够撼动,即使他做的都是错误的事情,家人们也必须服从。
当然他的专治强硬的作风不仅仅针对于他的家人,还有他矿上的工人和他久违的情人。
例如:当煤矿工人鲁大海当面揭发周朴园的罪恶时,这个资本家不但没有丝毫的悔过之心,竟还一再插话,造成冲断,企图命令鲁大海停止他的发言。
鲁大海: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就领教过了,只要你能弄到钱,你什么都做的出来。
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周朴园:你胡说!鲁侍萍:(至大海前)别说了,走吧。
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周朴园:(厉声)下去!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一切为我独尊的性格,他认为自己作为煤矿老板有权利命令他的下属,虽然命令的时候带有几分心虚,但依旧会以他专横的气势压倒别人。
即使他做错了也绝对不允许人反驳,不允许人揭露。
(二)陈述句与鲁贵贪婪无赖的性格在文章中鲁贵可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人,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却不知道务实,每日贪图享乐,自作聪明,为了一己私利竟然还试图要将女儿推向深渊。
在他的人物对白中多是富于深意的陈述句,作者用这些句子来表现他“小人”的性格特点。
例如:第一幕开始,鲁贵向四凤要钱的一段话:鲁贵:(拦住她)四凤,你别忙,我跟你商量点事。
四凤:什么?鲁贵:你听啊,昨天不是老爷的生日么?大少爷也赏给我四块钱。
四凤:好极了,(口快地)我要是大少爷,我一个子也不给您……鲁贵:别走,我问你一句,前天!我看见大少爷买衣料,——四凤:(沉下脸)怎么样?这段对话句型搭配的基本格式是陈述句——疑问句。
陈述句的动作明显是一种主动的陈述,它激发了对方的情绪,引起对方发问;而这种疑问句带有被动性质,本身动作性不强,主要作用是帮助陈述句里所反映的动作贯穿起来。
因此,这里鲁贵的陈述实际是向女儿“刺击”、“进攻”四凤的发问只是一种无耐的“招架”。
这一段话也清晰的表现出鲁贵的势力,他一心想要攀龙附凤,认为女儿能够被大少爷看上是她的福分,他生怕女儿软硬不吃错过了这样的好机会。
同时,他也害怕女儿会忘恩负义,所以不断的向女儿要钱来满足他赌博喝酒的愿望。
在他的心里没有任何一个人是需要他真正关心的,甚至是她的女儿。
又如例如第一幕开场时作者用了三次急收表现鲁贵向女儿的三次“进攻”。
第一次进攻是“我说,大少爷常跟我提过你,大少爷,他说——”,鲁贵有意吞咽或回避掉若干内容,以图在心照不宣之中提醒四凤做明眼人,爽快就范;第二次进攻,从强硬的“别走”起句,到半挑明地点示“我问你,前天我看见大少爷买衣料——”,在四凤的要害处轻轻一击却又留有余地,催逼女儿屈服;第三次进攻是在“嗯——(盯住四凤的手)这戒指”的话中,他避开衣料问题,却又胸有成竹地岔出“戒指”这一新枝。
这里鲁贵把要表达的意思不是和盘托出,而是点到为止,表面上语意出现空白,实质是在增添,形成更强大的攻势,终于压倒女儿,达到卑鄙目的。
如果文章中用的不是陈述句而是像周朴园一样的祈使句就会形成一种“直接勒索”而不是“无赖式的纠缠”的效果,当然他的内心动作强度也就会大大削弱。
这位小人物的能耐并不仅仅限于对于女儿的勒索,同时他也会不失时机的抓住主人家的丑陋事情达到他想要的目的。
例如第四幕中鲁贵威逼蘩漪的一段对话:鲁贵:(鞠躬,身略弯)太太,您好。
蘩漪:(略惊)你来做什么?鲁贵: (假笑)给您请安来了。
我在门口等了半天。
蘩漪:(镇静)哦,你刚才在门口?……鲁贵:(倨傲的)我想见见老爷。
鲁贵在戏中不过是一个下人,但是在和太太的谈话中他表现的及其沉稳,没有一点惊慌、紧张的意思。
他的每一次答话都像是插在蘩漪要害处的一把利剑,可以说他凭借自己的“智慧”打败了他的东家。
在这里他所说的“等”不只有“等待”的意义,而是暗示自己已窥听到了秘密,是进行敲诈的信号。
“我想见见老爷”这句话也不是字面上平直、简单的叙述,其中包含了强烈的威胁意味,意思是要向主人告发他年轻妻子的风流韵事,无疑这将致蘩漪于死地,这句话同时也画龙点晴地表现了鲁贵“小人得志便猖狂”的贪婪、刁诈性格。
在对话中鲁贵没有表示惊讶的感叹句或疑问句,也没有命令性的祈使句,反而句句陈述,表现出他对于这件事情的信心,他不软不硬的表达了对于太太的勒索。
也体现出他可恶的小人性格。
使得简单的语言表达出了并不简单的意思。
三、修辞因素每部戏剧中都会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一定的题旨情境,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而且它不能离开更不能超越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