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2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岳麓版课后练习第九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比较下列奥运会会徽的异同,可以得出的感悟是( )①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②我们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各国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应尊重本民族的文化,抵制外来文化④文化交流应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A、四季的交替B、太阳东升西落C、昼夜更替D、时间差异【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物理学里,当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
这主要启示我们( )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依存B、要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C、保障个人的利益是集体的责任D、团结的集体才有战斗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它们”指( )A、磨制石器B、骨耜C、青铜器D、铁农具和牛耕【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公路两旁的绿化带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距离发声体越近,音调越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对交通和水域安全标识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禁止非机动车通行B、允许行人通行C、水不深无危险D、允许跳水【答案】:【解析】:第7题【多选题】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澄清石灰水,某同学把一支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溶液变浑浊C、试管内液面上升D、该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西江月·遣兴》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______,后两句写______。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岳麓版复习特训五第1题【单选题】二战后英国形成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形成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联邦德国形成“社会市场经济”,1992年中国则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表明市场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B、经济发展的手段C、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D、经济恢复的政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学者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的研究生经历:“当时中央的提法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而我的论文提出市场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就因为这样答辩过程反复折腾。
”该学者的经历表明当时( )A、学者忽视了政府调控价值B、中国的经济受制于冷战C、“双百”方针仍未能恢复贯彻D、主流观念亟待继续解放【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09年,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说:“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像资本主义,而美国反而变得越来越社会主义。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90年代后两国关系显著改善B、不同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和影响C、全球化背景下利益休戚相关D、两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
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
【答案】:
【解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答案】:
【解析】:
——摘编自《论列宁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改革开放之比较》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市场观与邓小平市场观的不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市场观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答案】:
【解析】:
在20世纪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为题:
——摘编自《列宁“新经济政策”迷评》
材料二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不存在姓“社”和姓“资”之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市场经济作为手段,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没有区别,有区别的话就在于所有制的性质不同。
2021-2022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习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
与下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新中国初期城镇总人口的变化A.“一五”计划实施B.“大跃进”运动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D.工业化基本实现解析:“一五”计划实施于1953—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城镇人口迅速增加,故A项正确。
“大跃进”运动开展是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之后,时间上与题干材料不符,故B、C两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化并未实现,故D项错误。
答案:A2.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经济发展②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③束缚了人们思想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电讯产业快速发展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故③不符合史实。
答案:B3.1993年4月1日起,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解析:“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这些票证的“谢幕”,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开始,故选D项。
答案:D4.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粮票→股票B.集中管理→分散管理C.父母官→人民公仆D.自由放任→国家干预解析: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发行的购粮凭证,是计划经济的体现,股票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所有权,体现的是以市场配置为主、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正确。
答案:A5.目前已具规模的城市群有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
这表明( )A.出现了城市区域化倾向B.小城镇迅速崛起C.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D.城市化进程出现曲折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城市群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城市区域化倾向,故选A项。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岳麓版复习特训第四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1983年,国务院发布《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指出:“城乡集市贸易,是我国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
应当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通过行政管理和国营经济的主导作用,把城乡集市贸易管好搞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这说明在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对市场调节的作用有了一定认识C、城乡集市贸易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D、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
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为《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图》。
该材料反映了( )A、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B、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C、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上做出的决定中有如下要点:“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②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③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学教案岳麓版必修2
第22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标要求】了解中国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了解中国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的第四课,由“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时尚中国”四部分内容组成。
前面几课,学生学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紧接着学习这一节课。
本课在第四单元知识结构体系中属于从属地位,更注重的是培养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同学们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
【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但需要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学习。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感性材料。
2.本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发散思维的能力自然因此而较差,本课正好跟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可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学生思考和发言。
【学习目标】通过经济发展数据和城市化进程,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通过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衣食住行、文化、观念方面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通过学生搜集史料、情景再现的方法,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本地区或社区、家庭经济发展某一方面的变化。
通过图表的解读、问题探究等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现代社会生活巨变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搜集和体会生活中体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各方面例证,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和感悟,培养历史论证能力;认识到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使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是进入现代化的重要道路。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难点】全面归纳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原因和影响【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历史,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业分层测评21岳麓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业分层测评21 岳麓版必修2(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新中国成立后,各种运动不断,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例如:向小康、何建国、李文革、周跃进等。
如果这四人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序,那么居第四位的最有可能是( )【导学号:72040142】A.何建国B.向小康C.周跃进 D.李文革【解析】按照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发展,四人的名字依次是“建国”“跃进”“文革”“小康”,因此符合题意的是B项。
【答案】 B2.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的消费热点由“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录音机”到“手机、电脑、汽车、住房”等的转变,说明了经济发展最终反映在( )A.生产力的发展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综合国力的提高 D.社会财富的增长【解析】新中国由“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录音机”到“手机、电脑、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的转变,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消费内容和消费能力的提高,这实际体现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他三项是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案】 B3.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 )【导学号:72040143】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解析】本题为图表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EF段,主要是1975年至1985年,可知是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影响。
B项是在21世纪初,A、C两项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D 4.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
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C.报纸和广播传媒的普及D.电影和电视机的成功发明【解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名师推荐资料】新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列有关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B.到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D.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答案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六位,故D项错误。
2.中国GDP的迅速增长,其速度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答案 D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GDP迅速增长。
3.修建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
20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
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答案 B解析大规模工程的修建是以国家财力为后盾的,而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力的发展有赖于改革开放。
A项是直接原因,B项是主要原因。
4.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 )A.粮票→股票B.大人→先生C.法币→人民币D.臣民→公民答案 A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物资比较匮乏,国家实行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资日益丰富,国家逐渐取消票证制度,同时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实行股份制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选A项。
5.观察下图,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城市化速度加快D.改革开放答案 D解析图中数据反映了我国人均GDP迅速增长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
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趣味探究顺口溜: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
” 探究:结合身边的变化,生活的哪些方面让我们起来越时尚?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1、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2、表现:(1)199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2)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3)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
3、意义:缩小了与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4、新的目标:(1)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中共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1、含义:城市化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
2、进程:(1)改革开放前,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2)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3)21世纪以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3、趋势: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1)代表: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以京津为中心的北京城市群。
(2)作用: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依托。
4、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1、条件: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
2、概况:1995年,中国全面开展因特网业务,此后互联网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影响:(1)打破了常规的时空界限,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共享;(2)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3)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认识世界的方法。
四、时尚中国(生活巨变)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岳麓版复习特训八十二第1题【单选题】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是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 )A、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B、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92年)消息很快传了出来。
不久前还在说‘市场经济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一个个垂头丧气……那些整日里惶惶不可终日、担心打开门被警察拷走的民营企业家……确定了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后,当即抱头痛哭。
”“这条消息”指的是( )A、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中国政府从此不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D、国有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
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销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
这一改革措施( )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为《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图》。
该材料反映了( )A、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B、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C、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习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发生的变化,认识其影响。
2.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中国的城市化走过的历程。
3.了解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历程,认识互联网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情景导学]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运用PPP方法计算,1995年中国GDP在世界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5%上升到11%,因此,早在1995年,中国GDP就已经超过日本和前苏联地区,仅次于欧洲和美国。
——刘东等《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思考:根据史实,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978年到1995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提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教材导学]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1)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2)到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2.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经济总量与最发达国家差距缩小。
(1)1990年在世界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
(2)2001年,跃居世界第六,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
(3)2006年跃居世界第四。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人民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
(2)2002年,“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2007年,“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易错易混] 国内生产总值不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生产要素净支付。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情景导学]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思考: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提示:城市区域化,形成了城市群。
[教材导学]1.含义: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2教学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总量、城市化和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史实是课标要求掌握的基本点,分析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学情分析】教材的前两课已经从对内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的角度,展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政策的变化,这也为学生学习本课做好了充分的铺垫,有利于学生在本课学习中更好的理解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其中的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以及出现的城市化问题学生在高中地理也进行过相关的学习,这一部分可通过设置相关问题,学生结合课本完成自主学习。
学生如何收集具体资料和分析概括资料的动手能力以及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方法】1.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联系现实生活的变化,并结合相关的图片、视频,使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成直观感受,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进而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目标】历史核心素养:1.历史解释:识记GDP、城市化等概念,解释改革开放前后GDP、城市化的不同态势,树立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核心思想。
2.时空观念: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观看以及教材研读,总结归纳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发生的变化。
3.史料实证:比较改革前后GDP的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利用教师提供的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研究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4.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后GDP增长和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史实,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等正确观点,理解只有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家国情怀:通过探讨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通过视频感受身边生活发生的变化,在领略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种种成就的同时,培养当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中国梦努力奋斗。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 经济腾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辅导练习四十九第1题【单选题】中共“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摘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
所谓“点睛”就是坚持( )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B、采取计划和市场互相结合C、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主要原则之一是( )A、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改造B、加快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C、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D、进一步增强国营企业活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 )A、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B、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C、利用市场宏观调控资源的配置D、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阅读下列1978-2006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表,该表数据的变化能够说明( )A、政府停止发挥经济管理职能的作用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带动作用【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图为中国1953~1999年部分经济周期GDP年平均增长率及振幅(周期内年增长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变化图。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复习特训第八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五届人大—次会议指出,要在1978-1985年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农业在198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
随后,在国庆29周年招待会上,中央提出了大干快上的指导思想,要求“三年大见成效”。
这表明( )A、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协调发展B、经济工作中冒进思想有所滋长C、思想解放是经济发展的保障D、改革开放助推了经济快速增长【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邓小平的这番讲话( )①包含了市场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的观点②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③有利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④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理论基础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第3题【单选题】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
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第5题【单选题】A、两次下降都受国家政策影响最大B、最低值出现缘于计划经济的弊端C、最高值出现得益于分配制度改革D、增长率高低与农业总产值成正比【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2012年10月8日哈大高铁进入试运营阶段。
2019-2020年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
2019-2020年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九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
……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是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主要表现为( )A、利用市场手段恢复国民经济B、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C、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复习特训二第1题【单选题】从1990年开始,广东、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先后废除粮票。
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
这反映出( )A、城乡区域差别完全消除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以上言论是对1992年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C、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邓小平说过:“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5 上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这段话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上海公报》【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这主要表明我国( )A、商品供求矛盾突出B、政府放弃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C、商品价格完全市场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一、选择题
1. 2016年4月,阿里巴巴公司依托互联网推出“Buy+”的全新购物方式,即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辅助传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购物环境,使网购变得“触手可及”。
这说明互联网( )
A.颠覆了人们的学习方式B.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答案】C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
这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答案】C
3.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原有的票证供应物资逐年减少,1993年粮票全部取消,结束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的物质短缺时代。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计划经济在我国终结
C.国家全面放开商品市场定价D.物质生活不断丰富
【答案】D
【解析】票证、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缺乏的产物,由“票证供应物资逐年减少”“粮票全部取消”可知,这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有关,故D项正确。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出现了许多新词汇,并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下列哪组词汇全都表明当时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
A.互助组、喇叭裤、自媒体、豪华住宅
B.信用卡、互联网、流行歌、文明旅游
C.身份证、中山装、样板戏、全国粮票
D.个体户、互联网、列宁装、生产大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信用卡、互联网、流行歌、文明旅游都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故B项正确;互助组出现于三大改造时期,排除A项;中山装出现于辛亥革命后,样板戏出
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粮票出现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排除C项;列宁装流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大队出现于人民公社时期,排除D项。
5.从1987年至1995年,我国的GDP年增长率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C.亚太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
D.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中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答案】A
【解析】分析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往往从科技进步、政府决策等方面寻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科技,中国的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这些从根本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故选A项。
6.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 )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
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
【答案】D
【解析】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可知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故选D项。
7.近年来人们的流行语出现了如网红、“宝宝”、团购、脑洞大开等新词汇,根本原因是( )
A.高科技产品的问世B.大量新事物涌现
C.改革开放给经济带来巨大变化D.人们追求时尚
【答案】C
【解析】流行语言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推动,故选C项。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材料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奢侈浪费风气形成
B.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
C.国门打开,西方的生活观念冲击国人思想
D.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更为开放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个性和多变,时尚不等于奢侈浪费,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20世纪90年代尚未实现小康,故B项错误;西方生活观念的冲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个性和多变,追求时尚是思想观念改变的体现,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总数达到2.1亿人,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预计2012年初中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
其中18岁以下网民增幅较大。
青少年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
他们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交流情感,表达自我,不断地得到成长。
材料二人们的上网用途进一步多元化发展,不论是在关注的信息内容还是在使用功能上,涉及范围都更深更广,用户在网上关注的信息也不再是单一的新闻。
报告数据显示,用户在网上经常查询的信息中,教育信息占29.3%,汽车信息占13.8%,求职招聘信息占24.2%。
在互联网服务业务方面,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网上银行、在线交易、网络广告、网络新闻、网络游戏等服务业务仍然快速地发展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材料三青少年沉迷网络,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已成为社会性的问题。
许多家长“谈网色变”,禁止孩子“触网”。
在青少年沉迷网络已引起社会各种问题的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成为当前我国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现实任务和社会工作。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互联网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广大青少年应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答案】(1)影响:互联网使经济增长理念进行着革命性改变,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动了社会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
(2)应对:一方面,应积极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以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要自觉抵制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