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因子在心理干预护理研究中的进展

合集下载

心理护理指南解读及心理评估与干预2013.4.9

心理护理指南解读及心理评估与干预2013.4.9

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利用 对需要的客观支持的足够或不够 对主观支持的体验程度及利用 (家庭状况、社会活动、医疗帮助) 其他 个性特征、睡眠、食欲、性功能等
认知评估
• 概述 认知是人们推测和判断客观事物的思维过程 • 评估要点 • 1.了解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判断有 无错误的观念 • 2.观察患者对接受或配合治疗的态度与行为 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 3.了解患者对自己所处环境或境遇的判断、 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力和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 力,评价患者有无接受心理教育的能力
社会支持
• 定义:个体从他人那里知觉到的舒适、关心、 尊重或者帮助。 类型: • 自尊支持:借助他人来提升自己的自尊 • 信息支持:借助他人提供建议 • 社会同事关系:社会活动支持 • 工具性支持:物质帮助
八、生活质量的评估与维护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患者的环境状况; 2.患者的营养与饮食状况; 3.患者的排泄状况; 4.患者的活动与运动状况; 5. 患者的睡眠与休息状况。
医疗纠纷组与无医疗纠纷组的对比: 无医疗纠纷组的医生使用更多陈述和指导性的语言,如告知做好什么样的 准备;对医疗行为进行讲解;笑容常驻,谈吐幽默风趣;征求患者的想法, 核查患者对诊疗的理解程度,鼓励患者发言。
信息沟通与依从性
• 健康教育信息有利于增强依从性。 • 口头信息的要点:首因效应,强调依从的重要 性,简化信息,重复,具体明确,面谈。 • 书面信息:药物的书面信息促进依从行为。 • 动机性访谈的作用与形式
•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 患者的病情、意识情况,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 (二)操作要点 1.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2.收集患者的主观资料:患者对疾病主观的理 解和态度,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3.收集患者的客观资料:评估患者生理状况, 患者的睡眠、饮食及性功能等与心理负担的关系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进展研究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进展研究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进展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的进展。

通过对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和原因探讨,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并进行效果评估。

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建议未来在临床实践中更加重视心理护理的实施,以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该研究对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心理问题、护理干预、心理护理、评估、策略、研究、临床实践、重要性、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高血糖症状。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孕妇年龄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不仅给孕妇和胎儿带来健康风险,同时也对孕妇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恐惧、无助等。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和胎儿的发育,需要引起重视。

进行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和护理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干预进展,评估不同干预策略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其原因,探讨护理干预的效果和提出相关策略。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护理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研究对心理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重要性进行强调,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通过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特点和规律,为心理护理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在面临生理变化和疾病风险的还可能面临心理问题的困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
化应激ꎬ并增强全身炎症标志物的表达ꎬ从而导致
DPNꎮ 因此ꎬHbA1c 变异性可能是与 DPN 风险相关
的潜在因素ꎬ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以证实 HbA1c 变
异性与 DPN 之间关联性的因果关系ꎮ
1.1.4 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血脂代谢异常ꎬ因
此有学者提出脂代谢紊乱是 DPN 的诱因ꎮ 实验表
明ꎬ高脂肪喂养的小鼠相对于低脂肪喂养的小鼠来
下降ꎬ而睡 眠 障 碍 与 患 者 的 抑 郁 发 生 情 况 呈 正 相
关 [11] ꎮ DPN 患者易发生糖尿病足ꎬ导致行走不便ꎬ
而步行障碍也是影响 DPN 患者抑郁症严重程度的
因素ꎮ 另外ꎬ对 DPN 患者进行为期 5 年的纵向研究
发现ꎬ抑郁症状持续加重的患者缺乏规律运动ꎬ运
动可能会抑制抑郁症状的发展ꎬ这提示医护人员要
552
波动状态下时ꎬ糖尿病大鼠的神经病变状况加重ꎬ
机制可能与血糖波动可加重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
有关ꎬ这提示护理人员应重视将 DPN 患者血糖维持
在一平稳状态ꎮ 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 DPN 患者
均易在夜间发生血糖波动ꎬ医护人员应重视睡前血
糖的监测ꎬ以降低夜间低血糖发作的风险ꎬ减少对
知来缓解慢性疼痛 [13] ꎮ 近年来ꎬ计算机化的认知行
发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9]
ꎮ Hcy 在细胞内的两条重
与ꎬ而双胍类药物会影响维生素 B12 的吸收ꎬ干扰
因此ꎬ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
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补充维
生 素 B6、
B12ꎬ 以 降 低 血 浆 Hcy 水 平ꎬ 延 缓
DPN 进展ꎮ
1.1.6 其他 乔晓娜等

护理研究进程总结报告范文(3篇)

护理研究进程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护理研究已成为推动护理学科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一系列护理研究项目,现将研究进程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护理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护理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护理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为了提高护理研究水平,培养护理科研人才,我院护理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护理研究项目。

(二)研究目的1. 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护理科研人才;2. 探索护理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3.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1. 护理理论创新研究;2. 护理技术与方法改进研究;3. 护理教育研究;4. 护理管理与政策研究;5. 护理信息化研究。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护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临床护理实践中的问题;3. 实验研究法:对护理技术与方法进行改进,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4. 案例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护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5. 综合研究法: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研究进程及成果(一)研究进程1. 确定研究课题:根据临床护理需求,结合国内外研究热点,确定研究课题;2. 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时间安排等;3. 搜集资料:查阅文献、调查问卷、访谈等,收集相关资料;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5. 撰写论文:根据研究结果,撰写论文,投稿至相关学术期刊;6. 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分享研究成果。

(二)研究成果1. 发表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护理研究论文;2. 获得专利:申请并获得一项护理相关专利;3. 推广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4. 培养人才: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护理科研人才。

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摘要】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孕妇和产妇应对产前和产后的各种压力和情绪问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引言部分介绍了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正文部分分析了心理干预的定义、在产前和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评价了心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局限性,结论部分总结了心理干预对助产护理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重要性,并为今后的助产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助产护理、心理干预、产前护理、产后护理、效果评价、局限性、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产妇缓解焦虑情绪,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预防或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对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评价,对提升产妇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定义、产前护理、产后护理、效果评价和局限性等方面探讨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助产护理的意义,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意义: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助产护理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而心理问题在孕产期间往往被忽视,容易导致产妇和新生儿的不良健康影响。

深入探讨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作用与效果,有助于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对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的研究,可以为助产护理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助产护理实践的进步和发展,为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定义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定义是指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针对孕产妇及其家庭成员在孕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以提高孕产妇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论文】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心理健康论文】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心理健康论文】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癌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了解和掌握癌症患者心理变化以及对癌症的预防、治疗和恢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从癌症患者的心理表现及如何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鍵词] 癌症; 心理干预; 心理护理长期以来, 癌症以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人们一旦发现自己患上癌症一定会产生心理反应, 并且心理所涉及面广, 持续时间都交长、复杂且多变, 居各类疾病之首。

虽然癌症的诊断和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癌症任然还是要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要承受着特别大的心理压力和躯体痛苦。

了解并且掌握着癌症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反应的规律, 对于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并对提高存活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十分的复杂和多变,主要体现为:恐惧、抑郁、焦虑、绝望这几点,可这几点始终贯穿于其心理反应的全过程。

因此, 研究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治疗对策, 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1.癌症患者的心理表现特征震惊否认期很多患者一开始听到癌症诊断时,第一个反应就是震惊。

有的人感到四肢无力,走不动路,有的出现暂时性痴呆,不知所措,有的会突然放声大哭,或者是极度忧虑。

再然后就极力地否认,怀疑医生的诊断是否错误,甚至到不同的医院去求医,咨询。

这个阶段是病人面对疾病所产生的保护自己的心理反应,虽然可以缓解这个时期的恐惧和焦虑的程度,但极易延误治疗。

愤怒期当患者经过不停得就医而得出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时候,觉得对人生失望的时期,就很自然产生一种悲愤的情绪。

于是一种愤怒、怨恨、嫉妒的情绪自然而然地产生,故意找茬摔东西,发脾气并常常发泄到家属和亲人的身上,不配合治疗磋商期病人开始步入“讨价还价”阶段,时常心存幻想和期盼,遍访各地的医生,寻求各种偏方,祈祷自己生命的延长。

PERMA_模式积极心理干预在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PERMA_模式积极心理干预在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随着护理领域干预方法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中积极心理干预(posi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PPI)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教授在幸福三要素的基础上最终得出幸福五要素原则,既PERMA 理论模式。

在护理领域,心理护理越来越被患者所重视和需要,从最初主要重视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逐步向挖掘其积极情绪发生了转变,而PERMA 模式是包括培养患者积极的情绪、使其投入积极活动、进而改善人际关系、收获意义、最终获得成就的5个方面,该模式通过挖掘积极情绪从而改善患者心理及生理健康达到良好的心理护理作用[1]。

研究就PERMA 模式的相关概念、基本内容及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领域的心理干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 PERMA 模式概述1.1 相关概念与发展进程PPI 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的干预方法,是培养人的积极情绪、认知、行为的技术。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是 2000 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Martin Seligmen 和其搭档 Mihaly Csikzentmihalyi 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旨在激发人类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个人的优秀品质,主要关注点是人在心理、生理、社会方面的最佳功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个体发现并挖掘潜力,促进其追求更好的生活[2]。

Seligman 作为幸福三要素理论的创始者于2002年首次提出该理论,并不断完善最终得出幸福五要素原则,即PERMA 理论模式,由积极情绪(P,positive emotion)、投入(E,engagement)、人际关系(R,relationship)、意义(M,meaning)、成就(A,achievement)共同组成[3]。

1.2 主要内容PERMA 模式由5个方面组成[4-5]。

①P 主要包含快乐、感恩、平静、希望、骄傲、兴趣、鼓励、敬畏和关爱。

护士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

护士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

・246l・
关因素及干预措施。因此,开展我国护士心理弹性的研究迫 在眉睫。就国内现状提出以下建议:(1)结合量性研究与质 性研究。国外关于护士心理弹性的大部分研究都结合了量 性和质性两种研究方法。量性研究多是探讨护士心理弹性 的影响因素及评估标准等,而心理弹性是1个多维度的变 量,很难通过量性研究达成一致的定论,或者是获得深入细 致的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帮助我们从微观的角度了解护士
scale,CD—RISC)。该量
表由Connor和Davidson【2¨于2003年研发,现已翻译成多国 语言,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和验证。包含25个条目,涉及 能力、情绪、接受变化、控制及精神影响5个维度。可用于社 区人群、门诊和临床患者、焦虑患者及应激障碍患者∽J。 (4)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Cameron和Brownieml研究表明,护士的心理弹性与其健康
状况呈正相关,心理弹性越高其健康状况越高。我国韩光香 等、29J及易凤莲一引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点。Mealer等对ICU护 士心理弹性的研究指出¨o…,心理弹性可以有效预防诸如抑 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心理疾病的发生。Songprakun 和McCann_4¨的研究结果与其一致。此外,Burton等M引研究 发现心理弹性还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等生理疾病的发生。 (2)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Aronson…o及Warelow和
b №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华 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6(1):89-95.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 望.心理科学,2008,3l(4):995-998. 徐凡皓.浅析心理弹性.社区医学杂志,2012,10(5):19-21.

护理专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护理专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护理综述是作者就有关护理问题阅读大量文献后,针对某一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的工作、现状和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整理、综合编写而成的文章,也叫文献综述。

以下是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供大家参考。

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一:1、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2、下肢静脉性溃疡伤口护理研究进展3、门诊输液渗漏的预防策略及护理研究进展4、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及效果研究进展5、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进展6、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现状分析7、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8、创伤性脑出血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9、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研究进展10、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11、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进展12、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13、基础护理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14、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研究进展1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16、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研究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18、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综述)19、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综述)20、犬咬伤急诊护理进展21、基于循证的概括综述及其方法学简介22、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管理体会23、三腔喂养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4、1,2-戊二醇的合成及在个人护理品中的应用进展25、痔病辨证辨体质治疗与护理研究现状26、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进展27、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护理干预措施及研究进展28、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29、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研究进展30、流程再造理念在我国临床护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31、我国麻醉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32、护理管理者非权力影响力的研究进展33、联动式健康教育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护理的研究进展34、延续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研究35、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研究进展36、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防治和护理的研究进展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二:37、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致低氧血症的护理进展38、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39、护理不良事件的研究现状及对策40、舒适护理在小儿烧伤手术中的应用41、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常见护理难点及措施探讨42、冠心病的护理研究进展4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的护理研究进展44、我国护理质量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45、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46、肝癌病人射波刀治疗后的中医膏方应用及护理现状47、高压氧治疗并发耳气压伤的护理研究进展48、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49、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50、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焦虑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51、新型管路固定夹在管路护理中的应用52、繁殖期母竹鼠和仔鼠的护理53、产后抑郁发病现状及预防性护理研究进展54、信息技术在结直肠癌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进展55、康复护理在我国社区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分析56、我国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现状及启示57、食管癌术后鼻部压疮防治与护理的研究进展58、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资质及培训现状59、国外老年人髋部骨折护理相关模式研究进展60、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61、双心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62、现代信息技术在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概况63、胃肠道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研究进展64、留置气管导管堵管技术的临床运用研究65、灾害护理能力及其评价工具研究进展66、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进展67、护士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68、跨文化护理理论的研究进展69、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综述70、移动健康领域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分析及对护理的启示71、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进展72、鼻咽癌放疗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三:73、社会网络分析在护理学中的应用进展74、护理人员灵性照护教育研究进展75、关键绩效指标在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进展76、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指标的研究现状77、混合痔术后熏洗护理的进展78、舒适护理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79、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研究进展80、系统综述标准化病人在护理职业教育中的应用81、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82、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诊断的护理综述83、新生儿黄疸中西医预防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84、经桡动脉行PCI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护理进展85、国外早产儿连续护理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86、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87、糖尿病患者血糖黎明现象研究进展88、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89、肠造口粪水性皮炎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9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91、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进展92、品管圈活动在护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93、急危重症护理职业防护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94、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治疗的护理研究新进展95、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手术室麻醉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96、临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分析与对策97、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和护理对策98、慢性病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护理干预研究进展99、家庭护理现状和思考100、对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101、思维导图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进展102、医疗改革体制下全科护理的研究进展103、胃管液囊空肠导管肠内营养在术后胃瘫治疗中的护理进展104、品管圈在提升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05、触摸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06、手术室安全护理研究进展107、长期卧床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108、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护理现状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四:109、肝病科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与带教方法研究进展110、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围手术期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111、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应用的研究进展112、综合重症监护室非计划性气管拔管的研究进展11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手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及活动中的护理进展114、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的应用进展115、长期护理保险的家庭溢出效应研究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116、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117、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118、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119、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手术室质量管理中的运用120、痴呆老人护理模式及照料资源的新进展121、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22、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123、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进展综述124、基于分布式传感阵列的智能护理床系统研究125、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护理进展126、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127、奥马哈系统在我国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128、癌症疼痛病人家庭护理的研究进展129、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研究进展130、人性照护理论在我国产后护理中的应用131、从管理角度看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相关因素132、FOCUS-PDCA程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133、脑卒中预防及护理的现状与展望134、PICC护理质量管理进展135、喉癌患者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现状136、影响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疼痛的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137、关节镜下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护理新进展138、Orem自护理论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139、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早期护理干预综述浅谈140、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141、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文献综述142、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慢性病护理中制定跨专业护理计划的范围综述143、我国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研究现状144、重症监护室管路滑脱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五:145、国内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研究综述146、湿疹的病因及护理现状综述147、精神科护理查房的新进展和体会148、小儿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进展149、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模式的运用现状及进展150、建立适合中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综述151、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护理进展15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研究进展153、中等职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研究154、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的护理管理干预综述155、中医综合护理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干预进展156、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下的护理研究进展157、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护理研究综述158、护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进展159、高龄手术患者围术期相关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的综述160、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进展161、循证护理发展历史及教学效果评价研究162、护理同理心的概念及其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163、妇科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癌性疼痛护理综述164、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165、胶质瘤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护理现状166、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现状及展望167、融合声纹识别的护理床语音控制系统研发168、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综述169、正压接头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进展170、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171、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理论基础的文献综述17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173、浅谈更年期综合症的中医护理174、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气道护理研究综述175、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展176、护理层级管理中层级划分的研究进展177、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综述178、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综述179、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综述180、基于时间-动作观察法的移动护理工作模式对比研究护理心理学论文题目一:1、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2、面部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中重度寻常型痤疮中的应用3、协同护理程序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4、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5、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6、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7、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放化疗患者的效果观察8、音乐治疗辅助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9、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自我接纳的影响分析10、心理护理干预对高危产妇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11、心理护理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12、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护理13、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癌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14、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15、特异性心理辅导对促进护理本科实习生心理弹性的探究16、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17、投诉护理缺陷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的质性研究18、老年男性冠脉介入围术期心理护理19、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20、优化人力资源利用对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21、甘肃省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及分析22、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神经衰弱患者的疗效评价23、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24、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心理状况影响分析25、心理护理改善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实效性探究26、长远航舰员的便秘与焦虑状况及其心理护理干预研究27、实习护理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28、浅谈80例剖宫产产妇术后心理护理体会29、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与护理管理30、循证护理模式对急诊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的影响护理心理学论文题目二:31、心理护理联合蜡疗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32、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33、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及疏导对策34、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35、康复外科理念联合心理护理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36、手术室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的影响37、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38、心理护理对消化性溃疡出血转归的影响39、呼吸衰竭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的舒适化心理护理40、心理护理减少糖尿病患者行膝关节置换术住院时间的分析41、循证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心理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42、临终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43、养老护理员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44、心理契约理论在护理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45、基于词频分析和共词聚类的近5年临床心理护理研究热点分析46、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47、护理本科生班级心理氛围与专业认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48、聚焦解决模式在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护理中的应用49、护理本科生心理弹性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分析50、慢性主观性头晕(CSD)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51、延续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疾病转归、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52、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TURP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术后恢复的影响53、临床心理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54、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55、延续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56、心理弹性训练护理对乳腺癌简化根治术后的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57、护理心理干预对颈椎病患者身心症状的影响58、浙江省护理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心理资本现状调查59、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60、新医改形势下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护理心理学论文题目三:61、癌痛的心理护理疗法发展现状62、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63、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64、泌尿外科护理特点及病人心理特点分析65、综合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66、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应对措施67、护理实习生心理资本与压力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68、中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69、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化疗依从性影响的研究70、四川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心理契约与离职意愿的关系研究71、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焦虑心理的影响72、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73、同理心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74、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75、分级心理护理在喉癌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76、多样性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分析77、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躯体症状的影响78、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抑郁的影响分析79、舒适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癌痛患者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80、心理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症状的临床效果81、心理护理干预联合亲情护理对老年广泛性焦虑患者的效果影响82、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作用83、福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84、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方法对尿毒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对比研究85、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急诊内科患者的影响86、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心理及性生活的影响分析87、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影响88、综合心理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89、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心理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90、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耳鼻咽喉部手术术后的应用研究护理心理学论文题目四:91、急诊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应激改善及效果研究92、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93、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问题护理方法探讨94、围产期综合护理合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95、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96、围术期优质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97、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98、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99、早期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100、影响产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策略101、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102、老年人心理护理上的情感代偿研究103、全程化护理模式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104、结构和心理授权对护理人员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105、基于行为心理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空间设计研究106、肿瘤专科医院护士心理资本与护理能力的关系研究107、心理护理对我国PCI住院患者焦虑情绪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108、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109、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体会110、护理心理干预对癌症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111、中医护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心理状况和临床结局的影响112、养老护理人员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研究113、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心理资本影响因素的研究114、基于胜任力的临床心理护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115、优质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依从性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116、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护理系毕业论文题目护理系毕业论文题目一:1、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2、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3、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4、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5、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6、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职责7、浅谈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体会8、如何增强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避免护理纠纷9、高危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10、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11、浅谈门诊健康教育的对策、形式12、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13、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护理14、早产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15、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16、158例脑部疾患健康教育接受能力普查及对策17、浅谈护士长综合素质的影响力18、两种心理干预方法对胆囊切除病人术前焦虑及术后恢复19、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护理20、护理文书书写中潜在的医疗纠纷21、学龄前患儿的心理护理22、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难点分析及对策23、全髋置换围手术期护理24、维生素K缺乏症的护理及预防25、浅谈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及营养支持26、自杀精神病人的心理性特征及护理对策27、精神疾病的康复教育及护理指导28、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问题实施循证护理的实践29、护患沟通技巧及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30.护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31、继续护理教育的实践与体会32、护理记录书写探讨33、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34、糖尿病足患者的高危因素和护理干预35、加强急诊护理工作防范护患纠纷护理系毕业论文题目二:36、浅谈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37、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38、住院病人文化休克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39、开胸行食管癌切除术加食管胃吻合术护理40、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41、陪护人员对肿瘤患者的影响42、老年冠心病的健康教育43、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开展护理查房44、护患纠纷分析及防范45、护患沟通的技巧及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46、208例TVP治疗BPH术后护理体会47、浅谈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48、鳞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术后护理体会49、浅谈护士长素质与护理管理50、眼球穿通伤的临床分析及护理51、乳腺癌病人的手术护理52、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53、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54、心理行为疾病的心理护理55、开展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6、加强护患沟通预防护理纠纷57、骨盆骨折护理术探讨58、化疗药物的防护59、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配合60、临床护士心理品质浅析61、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护理对策62、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探讨63、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64、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0例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65、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66、烧伤患者的休克期临床护理67、麻醉后留置导尿的临床观察68、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69、重症胰腺炎35例术后护理体会70、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护理系毕业论文题目三:71、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72、性传播疾病患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73、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剖析及护理7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75、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76、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护理77、脑肿瘤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78、骨伤科病人功能锻炼的护理与指导79、儿科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80、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81、浅谈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82、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83、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84、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85、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86、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87、成人留置胃管测量方法的探讨88、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治疗新方法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机理89、临床护士心理品质浅析90、直肠癌根治术28例护理体会91、有关早产儿护理与治疗中的某些问题探讨92、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93、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94、产妇产后实施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与体会95、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肿的护理体会96、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个体化康复护理97、肠造口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98、急诊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99、预防老年糖尿病足的社区健康教育。

幸福PERMA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幸福PERMA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幸福PERMA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于洋张静信博李曼丽摘要:本文对PERMA模式进行概述,介绍了运用该模式编制的特异性测评工具及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推动PERMA模式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深度与广度,为我国护理人员精准地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用PERMA模式提供依据。

关键词:PERMA模式;幸福感;测量;干预;积极心理学;护理2011年,Seligman[1]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将快乐论和实现论有机结合,提出了幸福理论-PERMA模式,并指出幸福感应由主观和客观2方面因素构成,该模式旨在使人们达到蓬勃的持续幸福状态。

目前,国内外学者[2-3]对于PERMA模式的研究逐渐从关注转向应用层面,已经应用于慢性病、医护人员、老年人等护理领域中,有效改善了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取得了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

但目前该理论在护理领域应用较少,本文对PERMA模式进行概述、介绍其特异性测评工具及在护理领域的实际应用现状,以推动PERMA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为今后的护理服务提供依据。

1PERMA模式的概述2002年,Seligman[1]提出了真实的幸福理论(Authentic happiness theory),指出幸福的3个因素: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投入(Engagement)、意义(Meaning)。

在该理论中,Seligman认为衡量幸福的金标准是生活满意度,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进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随后,Seligman[1]对幸福深入思考并对真实的幸福理论补充,在2011年提出新的幸福理论-PERMA模式,指出幸福应包括5个积极因素,即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s,P)、投入(Engagement,E)、积极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R)、意义(Meaning,M)和成就(Accomplishment,A),使人们达到欣欣向荣的持续幸福状态。

第三章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疗效因子

第三章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疗效因子
社交技巧
团体辅导中的交流和互动可以培养 成员的社交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 力。
改善成员的应对方式与生活态度
情绪管理
团体辅导可以帮助成员学会更 好地管理情绪,减轻焦虑和抑
郁情绪。
应对压力
通过分享压力体验和应对策略 ,团体成员可以学习更有效的
应对压力的方法。
积极心态
团体辅导可以培养成员的积极 心态,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和
疗效因子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营造安全、信任、支持的氛围, 让成员感到被接纳、被尊重、被关注,从而降低心理压力, 缓解负面情绪,增强自尊和自信心。
疗效因子的分类
人际互动因子
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信任、尊重和友谊等,这些因 素有助于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彼此的情感 支持和信任感。
团体动力因子
包括团体的目标、规则、角色和任务等,这些因素有助于 团体保持一致性和稳定性,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领导因子
包括领导者的专业能力、责任心、关注度、鼓励和支持等 ,这些因素对成员的成长和心理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认知行为因子
包括认知重构、行为激活和问题解决等,这些因素有助于 成员改变不良认知模式,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提高自我效 能感和应对能力。
02
疗效因子在团体心理辅 导中的作用
增强团体凝聚力
01
02
疗效因子在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的应用
增强团体凝聚力
通过建立信任和共同目标,疗效因子可以增 强团体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探 索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疗效因子可以帮助成员 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和行为模 式。
提升应对策略和技能
改善人际关系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疗效因子可以教授成员 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 对生活中的挑战。

青少年心理危机评估方法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青少年心理危机评估方法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19] A N ÅK E R A ,S P A N T E M ,E L F M.N u r s i n g s t u d e n t s 'p e r c e pt i o n o f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a n d 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 a c t i o n s -a m i s m a t c h e d d i s c o u r s e :a q u a l i t a t i v e ,d e s c r i p t i v e e x p l o r a t o r y s t u d y [J ].N u r s e E d u c T o d a y,2021,105:105028.[20] E R G I N E ,A L T I N E L B ,A K T A S E .A m i x e d m e t h o d s t u d y on g l o b a l w a r m i n g ,c l i m a t e c h a n ge a n d t h e r o l e of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n u r s e s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n u r s i ng s t u d e n t s [J ].N u r s e E d u c T o d a y,2021,107:105144.[21] L E F F E R S J ,L E V Y R M ,N I C HO L A S P K ,e t a l .M a n d a t e f o rt h e n u r s i n g p r o f e s s i o n t o a d d r e s s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t h r o u g h n u r s i n ge d u c a t i o n [J ].J N u r s S c h o l a r s h ,2017,49(6):679-687.[22] M I T C H E L L P H.N u r s i n g 's m a n d a t e i n c l i m a t e c h a n ge [J ].I n t N u r s R e v ,2021,68(3):279-280.[23] 王瑞欣,杨廉平,古德彬,等.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意愿与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0:2503-2508.[24] M C D E R M O T T -L E V Y R ,J A C K M A N -M U R P H Y K P ,L E F F E R S JM ,e t a l .I n t e g r a t i n g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i n t o n u r s i n g cu r r i c u l a [J ].N u r s e E d u c ,2019,44(1):43-47.[25] C L A Y T O N S .C l i m a t e c h a n ge a n d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J ].C u r r E n v i r o n H e a l t h R e p,2021,8(1):1-6.[26] L I U J ,P O T T E R T ,Z A HN E R S .P o l i c y b r i e f o n c l i m a t e c h a n ge a n d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w e l l -b e i n g [J ].N u r s O u t l o o k ,2020,68(4):517-522.[27] W E I J ,H A N S E N A ,Z H A N G Y ,e t a l .P e r c e pt i o n ,a t t i t u d e a n d b e h a v i o r i n r e l a t i o n t o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a s u r v e y a m o n g CD C h e a l t h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i n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C h i n a [J ].E n v i r o n R e s,2014,134:301-308.[28] 冯凯娜,钟清玲,刘萌,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灾害护理学选修课程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教育,2022(4):309-313.[29] 王磊,成翼娟,陈姗姗,等.灾害护理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 ].中华护理杂志,2010(5):456-457.[30] 陈凯.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和臭氧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2016.[3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气象台连续23天发布高温预警[E B /O L ].(2022-08-23)[2023-08-31].h t t p ://w w w.go v .c n /x i n w e n /2022-08/12/c o n t e n t _5705151.h t m.[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年以来我国洪旱灾害呈现四方面特点[E B /O L ].(2022-08-30)[2023-08-31].h t t p://w w w.go v .c n /x i n w e n /2022-08/30/c o n t e n t _5707466.h t m.(收稿日期:2023-09-06;修回日期:2023-12-06)(本文编辑郭海瑞)青少年心理危机评估方法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王昕蕊,孙玉静,赵雨微,郭琳琳,吴梦娟摘要 以改善青少年心理危机水平为目标,从评估方法及干预策略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为开展针对性的干预与健康管理实践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制定提供参考㊂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危机;评估工具;综述K e yw o r d s a d o l e s c e n t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c r i s i s ;a s s e s s m e n t t o o l s ;r e v i e w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3.35.008 青少年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面对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时,依靠个体自身的能力和惯常的应对方式而无法解决,所导致的心理失衡状态,青少年的情绪㊁认知㊁行为会产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自残及自杀等行为[1]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和青少年人口总数为2.5亿,占总人口比例17.95%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编号:22E D C 286㊂作者简介 王昕蕊,本科,单位:163319,哈尔滨医科大学;孙玉静(通讯作者)㊁赵雨微㊁郭琳琳㊁吴梦娟单位:163319,哈尔滨医科大学㊂引用信息 王昕蕊,孙玉静,赵雨微,等.青少年心理危机评估方法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23,21(35):4930-4933.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影响,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2]㊂因此,如何动态准确评估及有效干预青少年心理危机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㊂1 青少年心理危机评估方法1.1 单一的评估量表1.1.1 危机评估量表1)危机干预分类评估量表(T A F ):该量表由M ye r 等[3]编制,包括情感㊁认知㊁行为3个维度,可有效评估青少年在面对负性事件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㊂该量表已在不同人群中进行验证,如乳腺癌[4]㊁肝癌[5]㊁肝硬化[6]等病人,均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㊂2)大学生心理危机状态评估量表:该量表由胡月等[7]编制,㊃0394㊃C H I N E S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D e c e m b e r 2023V o l .21N o .35包含生理反应㊁情绪反应㊁认知反应㊁行为反应㊁自杀倾向5个维度,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状态评估的有效工具,但该量表在初中㊁高中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㊂3)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量表(A E I C S):该量表由江南发编制,共28个题目,包括时间透视㊁自我意识㊁角色尝试㊁工作无力㊁自我确信㊁自我了解㊁权威混乱和价值定向8个因子[8]㊂总分越高代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越差,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9-10]㊂1.1.2症状评估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 C L-90)由学者L R D e r o g a t i s编制[11],该量表适用对象为16岁以上人群㊂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㊁强迫症状㊁人际关系敏感㊁抑郁㊁焦虑㊁敌对㊁恐怖㊁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包括感觉㊁情感㊁思维㊁意识㊁行为㊁生活习惯㊁人际关系㊁饮食㊁睡眠等多个方面,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2]㊂此外常用的症状评估量表还包括,抑郁自评量表(S D S)[13],焦虑自评量表(S A S)等[14],这些症状评估量表对于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评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5]㊂1.1.3自杀评估量表1)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 I O S S):该量表由夏朝云等[16]编制,是包含绝望因素㊁乐观因素㊁睡眠因素和掩蔽因素的26项自我报告的量表㊂12分被认为有自杀意念,总分越高自杀意念越强㊂该量表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自杀意念评估量表之一,具有较好的信效度[17-19]㊂2)自杀态度问卷(S A Q):该问卷由肖水源等[20]1999年编制,共29个项目,包含4个维度,分别为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㊁对自杀者的态度㊁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和对安乐死的态度,该问卷在国内被广泛使用[21-22]㊂3)多重态度自杀倾向量表(MA S T):该量表由O r b a c h 等编制,后由美国学者O s m a n等[23]以美国大学生为研究群体进行了修订,包含4个维度,分别为对生命自杀倾向㊁对死亡的接纳㊁对生命的拒绝和对死亡的拒绝,该量表在国外广泛地应用于评估青少年㊁大学生和临床病人的自杀态度,国内目前应用较少㊂1.2多维度的评估模型相较于单一的评估量表,多维度的评估模型能够更加全面地体现受试者的心理问题,更加的客观,全面和科学㊂1.2.1三维筛选评估模型三维筛选评估模型由M y e r等[24]于1992年提出,该模型包括情感评估㊁认知评估㊁行为评估3个维度,三维筛选评估模型是一种比较全面的评估方法,相比于较为单一的评估量表,更为全面科学,是很好的测量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工具,但该评估模型无法实现动态评估[25]㊂1.2.2综合定级评估模型综合定级评估模型是由王新波等[26]提出的一种多维综合㊁操作性强的心理评估模型,该模型包含8项身心症状指标和5级危机评估标准㊂心理危机综合评估模型的危机评估标准定为5个等级,分别为:1)对于自杀自伤意念强烈并且其他指标均达到重度的测试者定为一级关注;2)对于自杀自伤意念较强并且其他指标达到中度或其中一项达到重度的测试者定为二级关注;3)对自杀自伤意念较轻,其他指标达到轻度或其中一项达到中度的测试者定为三级关注;4)对于无自杀自伤意念,但其他指标至少其中之一达到轻度的测试者定为四级关注;5)对于所有指标均正常者,定为良好㊂该模型能够准确评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开展分级干预,可及时准确地帮助青少年应对心理危机㊂1.3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青少年自杀危机识别㊁预警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集中于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建立自杀风险预测模型[27-29]㊂T o e n d e r s等[30]的研究表明,使用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分析青少年的临床特征㊁生活事件㊁人格特征和大脑结构变量等多模态数据,可有效预测青少年抑郁症的发作㊂但有研究显示,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个体,不同的时间段可能所处的状态截然不同[31]㊂因此,利用人工技术对青少年心理危机进行持续的追踪尤为重要㊂2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策略2.1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国内常见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主要以电话为媒介,解答来电者心理问题,帮助来电者走出心理危机的有效快捷方法[32]㊂热线咨询员根据来电者提供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㊁性别㊁受教育程度㊁经济状况㊁情感状况以及近期生活事件等与来电者共同分析探讨出现心理危机的相关因素,并根据来电者不同的心理反应状况,针对性地选择心理咨询技术进行干预[33]㊂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是国内开通较早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每天24h为全国公众的心理危机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其服务质量和心理危机干预效果得到了肯定[34]㊂2.2认知行为疗法该方法是以改善心理健康为目的的一种青少年心理危机常用干预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㊁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通过改变人们不㊃1394㊃全科护理2023年12月第21卷第35期合理不适当的认知来改变不适当的行为[35]㊂目前认知行为治疗的场所也逐渐由现场转变为网络,例如基于 认知行为疗法 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以人机互动的形式帮助个体管理情绪[36]㊂R i c e等[37]针对有主动自杀倾向和严重抑郁症状的中学生设计和实施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在线干预㊁交互式模块化的认知行为干预,研究发现该方法有助于降低个体的自杀风险㊂认知行为疗法在国内应用广泛,对于改善青少年心理危机有着显著的效果㊂2.3人际心理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抑郁症治疗方法,它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上,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来减轻病人的抑郁症状[38]㊂M o r e a u等[39]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发出了青少年人际心理治疗版本,该版本的治疗需12周,每周1次㊂治疗的过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初始阶段(1~4周),其主要任务是评估研究对象的人际状况并制订治疗计划㊂中间阶段(5~8周),其主要任务是针对第一阶段发现的人际问题,采用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进行解决㊂结束阶段(9~12周),其主要任务是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效果㊂研究表明,人际心理治疗对于治疗青少年心理危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并能有效改善执行功能,从而能提升青少年日常的学习㊁生活以及人际交往功能[40-41]㊂2.4正念疗法正念疗法是由乔卡巴金等学者在传统正念禅修理论改良发展而来的一种心理危机干预方法㊂正念疗法的形式在国际上多种多样,其主要包括正念减压疗法㊁正念认知疗法㊁辩证行为疗法以及接受与承诺疗法5种方式[42]㊂目前,正念认知疗法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病人在疾病中表现的消极情绪改变效果明显[43-44],且对于抑郁㊁焦虑等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效果良好,但其对认知与情绪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㊂2.5数字化干预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国内外数字化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发展迅速㊂由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的A f f i n i t y网站,提出了一种理论驱动的㊁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青少年自杀预防干预措施,有效促进了抑郁管理和自杀预防[45]㊂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精神卫生研究中心于2004年创建的m o o d g y m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情绪危机干预网络,该平台通过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关系疗法来提供互动式训练项目,帮助个体识别和评估自身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学习预防及管理这些情绪的技巧[46]㊂聊天机器人如G D P-2[47]㊁S e q2s e q[48],具有费用低㊁不限时间㊁不限地点的优势,且已被证明对于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干预具有显著效果㊂可穿戴设备目前对于心理健康监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㊂个人的肢体行为动作以及微小的面部表情可以真实地表达一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而可穿戴设备可以对其进行监测,提前预警并发现心理问题,在儿童孤独症[49]等疾病的监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㊂但目前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数可佩戴设备仍处于试验阶段,其监测的特异性,灵敏度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创新㊂3小结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评估方法繁多而复杂,且缺乏动态性㊂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青少年心理危机的预警中得到了初步的验证,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青少年心理危机的风险人群进行早期识别,同时统筹医院㊁学校㊁家庭资源对存在心理危机的青少年进行动态评估和管理,是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学者已认识到网络干预的巨大潜力,将心理危机干预从现场转向网络平台㊂因此,未来应考虑如何开发并利用针对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数字化干预资源,使心理危机干预能够满足于常规危机干预服务(心理危机干预热线㊁医疗机构)无法覆盖到的人群,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㊂参考文献:[1]王丹.疫情期间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4):271-272.[2]陈光金,赵克斌,赵联飞,等.青年发展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N o.1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2.[3] MY E R R A,C O N T E C.A s s e s s m e n t f o r c r i s i s i n t e r v e n 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 P s y c h o l o g y,2006,62(8):959-970. [4]孙晓文,王锦航,刘珊珊,等.危机干预在乳腺癌P I C 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8):3418-3421. [5]刘蕊,崔展宇,李勇武,等.肝癌患者心理危机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236-241.[6]李丽娟,保雯雯,赵维.肝硬化患者心理危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2,5(4):348-352. [7]胡月,樊富珉,戴艳军.大学生心理危机状态评估量表的编制[C].北京: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集,2014:153-153. [8]赵少兰,焦江丽.后疫情时代下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山西青年,2022(9):193-193.[9]黄莹.高中生自尊对生涯发展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D].扬州:扬州大学,2022.[10]张青方,郑日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量表的信度㊁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04-307.[11]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 C 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68-70.[12]晋争,赵凯宾,于欢,等.症状自评量表(S C L-90)河南省青少年区域性常模的建立和心理测量特性验证[J].精神医学杂志,2022, 35(2):113-118.[13]袁刚,赵晋,郑冬,等.抑郁自评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区分抑郁症㊃2394㊃C H I N E S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D e c e m b e r2023V o l.21N o.35严重程度的准确度[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1,21(12):868-873.[14]刘贤臣,孙良民,唐茂芹,等.2462名青少年焦虑自评量表测查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2):12-14. [15]李炜,初晓艺,石层层,等.高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3,14(7):105-107.[16]夏朝云,王东波,何旭东,等.自杀意念量表信效度评价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2):144-146. [17] D A I L,WA N G P,D U H,e t a l.H i g h-f r e q u e n c y r e p e t i t i v eT r a n s c r a n i a l M a g n e t i c S t i m u l a t i o n(r TM S)a c c e l e r a t e s o n s e t t i m e o f b e n e f i c i a l t r e a t i n g e f f e c t s a n d i m p r o v e s c l i n i c a l s y m p t o m s o f d e p r e s s i o n[J].C N S&N e u r o l o g i c a l D i s o r d e r s-D r u g T a r g e t s, 2022,21(6):500-510.[18] L I U S T,WU X,WA N G N,e t a l.S e r i a l m u l t i p l e m e d i a t i o n o fd e m o r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d e p r e s s i o n i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h o p e l e s s n e s s a n d s u i c i d a l i d e a t i o n[J].P s y c h o-O n c o l o g y,2020,29(8):1321-1328.[19] X I E P,WU K,Z H E N G Y,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 c h i l d h o o d t r a u m aa n d c o r 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c h i ld h o o d t r a u m a,s u i c i d a l i de a t i o n,a n ds o c i a l s u p p o r t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d e p r e s s i o n,b i p o l a r d i s o r d e r,a n d s c h i z o p h r e n i a i n s o u t h e r n 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 A f f e c t i v eD i s o r d e r s,2017,228:41-48.[20]肖水源,杨洪,董群惠,等.自杀态度问卷的编制及信度与效度研究(自杀系列研究之一)[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4):250-251.[21]骆婧,邹维兴.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黑暗人格与冷酷无情特质的链式中介[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 30(11):1720-1728.[22]胡云君,崔冠宇.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态度:生命意义与情绪弹性的多重中介模型[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1(3):57-62.[23] O S MA N A,B A R R I O S F X,P A N A K W F,e t a l.V a l i d a t i o n o ft h e m u l t i-a t t i t u d e s u i c i d e t e n d e n c y s c a l e i n a d o l e s c e n t s a m p l e s[J].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 P s y c h o l o g y,1994,50(6):847-855.[24] MY E R R A,W I L L I AM S R C,O T T E N S A J,e t a l.C r i s i sa s s e s s m e n t:a 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a l m o d e l f o r t r i a g e[J].J o u r n a l o fM e n t a l H e a l t h C o u n s e l i n g,1992,14:137-148.[25]王爽.青少年心理危机预警的调查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7.[26]王新波,姚力,赵小杰,等.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评估综合定级体系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7(4): 458-465.[27]S E E N A F,L A U R E N O.M a c h i n e l e a r n i n g f o r s u i c i d e r e s e a r c h-c a n i t i m p r o v e r i s k f a c t o r ide n t if i c a t i o n[J].J AMA P s y c h i a t r y,2020,77(1):13-14.[28] G R A D U S J L,R O S E L L I N I A J,H O R VÁT H-P UHÓE,e t a l.P r e d i c t i o n o f s e x-s p e c i f i c s u i c i d e r i s k u s i n g m a c h i n e l e a r n i n g a n d s i n g l e-p a y e r h e a l t h c a r e r e g i s t r y d a t a f r o m D e n m a r k[J].J AMAP s y c h i a t r y,2020,77(1):25-34.[29]王梦瑶,肖牟尼,胡兰,等.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脑网络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0,36(7):981-985.[30] T O E N D E R S Y J,K O T T A R AM A,D I N G A R,e t a l.P r e d i c t i n gd e p r e s s i o n o n s e t i n y o u n g p e o p l e b a s e d o n c l i n i c a l,c o g n i t i v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a n d n e u r o b i o l o g i c a l d a t a[J].B i o l o g i c a l P s y c h i a t r y-C o g n i t i v e N e u r o s c i e n c e a n d N e u r o i m a g i n g,2022,7(4):376-384.[31] O L F S O N M,MA R C U S S C,B R ID GE J A,e t a l.F o c u s i n gs u i c i d e p r e v e n t i o n o n p e r i o d s o f h i g h r i s k[J].J AMA,2014,311(11):1107-1108.[32]吴月婵,范喜英,蒋春雷.2016 2018年南宁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来电资料分析[J].广西医学,2020,42(13):1738-1739;1750.[33]何秀兰.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3):149-151.[34]王翠玲,李献云,王绍礼,等.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服务质量及干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9):641-645. [35]常汐之.共情对青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及认知行为治疗的联合干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2.[36] F I T Z P A T R I C K K K,D A R C Y A,V I E R H I L E M,e t a l.D e l i v e r i n g c o g n i t i v e b e h a v i o r t h e r a p y t o y o u n g a d u l t s w i t hs y m p t o m s o f d e p r e s s i o n a n d a n x i e t y u s i n g a f u l l y a u t o m a t e dc o n v e r s a t i o n a l a g e n t(W o e b o t):a r a nd o m i z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J I M R M e n t a l H e a l t h,2017,4(2):e19.[37] R I C E S,R O B I N S O N J,B E N D A L L S,e t a l.O n l i n e a n d s o c i a lm e d i a s u i c i d e p r e v e n t i o n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f o r y o u n g p e o p l e:A f o c u s o n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a n d m o d e r a 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 t h e C a n a d i a nA c a d e m y o f C h i l d a n d A d o l e s c e n t P s y c h i a t r y,2016,25(2):80-86.[38]韩羽航,樊凡,刘惠军,等.青少年人际心理治疗干预抑郁症的新进展[J].心理学通讯,2022,5(4):272-279.[39] M O R E A U D,M U F S O N L,W E I S S M A N M M,e t a l.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p s y c h o t h e r a p y f o r a d o l e s c e n t d e p r e s s i o n:d e s c r i p t i o n o f m o d i f i c a t i o na n d p r e l i m i n a r y a p p l i c a 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 t h e A m e r i c a n A c a d e m y o fC h i l d a n d A d o l e s c e n t P s y c h i a t r y,1991,30(4):642-651.[40]张静,沈红艳,江文庆,等.人际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1):60-64. [41]李静依,缪群芳,舒婉,等.人际心理治疗在青少年抑郁症群体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23,44(2):302-306. [42]唐伟杰,张书弟,陈界衡,等.正念疗法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3):391-393;397. [43]潘狄,周勤,刘岩等.正念疗法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㊁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7):175-179.[44]陆玛丽,周丽君,刘训,等.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运用正念认知团体疗法的干预研究[J].心理月刊,2022,17(14):89-91.[45] B A I L E Y E,R I C E S,R O B I N S O N J,e t a l.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e m p i r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 s o f a n o v e l o n l i n e s o c i a l n e t w o r k i n gi n t e r v e n t i o n f o r y o u t h s u i c i d e p r e v e n t i o n:a c o n c e p t u a l r e v i e w[J].J o u r n a l o f A f f e c t i v e D i s o r d e r s,2018,238:499-505. [46] MO O D G YM.A b o u t m o o d g y m[E B/O L].[2019-05-07]h t t p s://m o o d g y m.c o m.a u/i n f o/a b o u t.[47]庄子源.基于G P T-2的心理咨询聊天机器人[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3.[48]张鹤凝.基于S e q2s e q模型的心理咨询聊天机器人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49] V O S S C,S C HWA R T Z J,D A N I E L S J,e t a l.E f f e c t o f w e a r a b l eD i g i t a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f o r i m p r o v i n g s o c i a l i z a t i o n i 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A u t i s m s p e c t r u m d i s o r d e r:a r a n d o m i z e d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J].J AMAP e d i a t r i c s,2019,173(5):446-454.(收稿日期:2023-09-17;修回日期:2023-12-06)(本文编辑郭海瑞)㊃3394㊃全科护理2023年12月第21卷第35期。

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进展摘要:综述了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的进展、在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实施方式、应用研究现状,以及精神障碍病人对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的效果评价,并分析了在应用中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为心理护理干预在我国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精神障碍;心理护理;心理干预;综述精神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大脑功能紊乱,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和适应不良,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及功能损害[1]。

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BD),抑郁症(Depression),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双向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以及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等。

目前,全球约4.5亿人患有精神障碍[2],我国严重精神障碍病人约有1600万人[1]。

在我国,除痴呆症外,精神障碍的加权终生患病率为16.6%[3]。

由于精神障碍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单一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欠佳。

结合心理治疗不仅能改善病情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还能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评估患者病情与心理状态后,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选择出合适的心理干预方案,通过改变患者的感受,态度和行为来减轻患者痛苦,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并推广。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旨在总结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障碍病人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心理护理干预的概述心理干预是指心理治疗,是以临床心理学的系统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运用临床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治疗患者心理疾病。

第二章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疗效因子

第二章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疗效因子
第13页,共26页。
Irvin D. Yalom的观点
• 治疗性改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随着人类各种体验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疗效因子(therapeutic factor)”
希望重塑
普遍性
传递信息 利他主义
原先家庭的矫正性重现 提高社交技巧 行为模仿
人际范与承诺
社会支持
• “家”一样感觉的疗效
第23页,共26页。
(十)宣泄(Catharsis)
• 特有的团体氛围形成的情绪场,表达 对过去/现在经验的强烈感受
压抑的抒泄 应激性宣泄 未了事件的唤起 宣泄中的接触
第24页,共26页。
(十一)存在因子(Existential factors) • 存在主义的一些心理健康话题
• (二)一般型
• (三)现实验证 • (四)利他主义 • (五)情绪抒泄
• (六)基本家庭群体的重点改正 • (七)仿效行为 • (八)发展社交技巧
第12页,共26页。
林孟平的观点
• 灌注希望
• 一般型
• 现实验证
• 利他主义
• 情绪抒泄 • 基本家庭群体的重点改正
• 仿效行为 • 发展社交技巧
• 六 帮助组员培养归属感与被接纳的感觉
• 七 帮助组员制定发展计划。
第2页,共26页。
1、帮助每个组员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
• 问题:对组长的要求是什么?
第3页,共26页。
二 帮助组员增加自我接纳、自我尊重、自信
• 1.帮助组员转变看问题的视野和角度; • 2.学会适当的归因方式; • 3.从现在开始就行动起来。
内容
• 第一节 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 • 第二节 团体心理咨询的疗效因子
第1页,共26页。

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结论
结论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进展显 示,通过为产妇提供支持和安慰、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建立良好的睡眠 习惯、鼓励参加适宜的运动和社交活动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等措施,可以 有效缓解产后抑郁的症状,提高产妇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然而,现有的 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引言
引言
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悲伤、 自责等,甚至可能伴有自杀倾向。产后抑郁的发病率较高,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和家庭关系。因此,对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有一定的实践 意义。
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1、原因
1、原因
产后抑郁的原因包括生理变化、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因素。其中,生理变 化是产后抑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激素水平变化、睡眠不足、身体疲惫等。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如家庭矛盾、夫妻关系紧张等。此外, 社会支持不足、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差等也会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
内容摘要
针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产后康复、激素调节 和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等方面。心理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支持、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 干预等,旨在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产后康复主要包括体 育锻炼、健康宣教和产褥期保健等,有助于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
内容摘要
结论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深入研究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机制、开展多中心大样 本的研究、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护理模式以及加强孕产期心理健康教育 和服务等方面。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女性生育观念的改变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生育延迟现象,高龄产 妇逐渐成为一个备受的群体。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对其身心健康和 家庭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针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措施成为了研 究热点。本次演示将探讨高龄产妇产后抑郁及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旨在为 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和优化高龄产妇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吴崇雯鄂绪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14期摘要:跨理论模型,是在综合各行为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有目的的行为改变理论。

如何改变一个不良的行为,建立一个健康的行为,并保持健康行为,是该理论模型探索的关键内容。

本文从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内容、测量工具、优缺点及其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现状入手,探讨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有效性,为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进行的护理行为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行为指导。

关键词:行为干预跨理论模型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b)-0254-03跨理论模型[1](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又称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于80年代初,这一理论首次由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提出,该理论模型被认为是众多的行为改变方法中的主流方法之一,在过去十余年里其被引证为最重要的健康促进发展模式理论之一[2]。

近期,诸多健康行为改变研究广泛应用跨理论模型,护理行为干预研究逐渐亦开始应用跨理论模型。

本研究就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改变中的概念、内容、评价量表、特点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跨理论模型概述1.1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跨理论模型是有目的的行为改变模型,其重点集中在行为改变方面的个体的决策能力,而不是社会的生物学影响力[3]。

该模型提出,个体的行为变化并非单一的事件,而是连续的过程,在真正做到行为改变之前,个体是随着一系列动态循环变化而发展的,其描述了个体如何获得积极行为与改变不良行为的过程[4]。

1.2 跨理论模型的内容跨理论模型的内容包括变化阶段、变化过程、决策平衡、自我效能四部分。

其中,模型的核心组织结构是变化阶段,其指出了行为变化的时间序列,行为变化的发展顺序和动态本质亦是变化阶段。

在变化过程中,个体为修正其行为所运用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人际之间的策略和技巧。

合理情绪疗法在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合理情绪疗法在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合理情绪疗法在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李华骅1,徐东娥2*,钱湛3,俞晴1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310000;2.浙江省立同德医院;3.衢州职业技术学院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 LI Huahua, XU Dong'e, QIAN Zhan, YU Qing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Zhejiang 310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XU Dong'e,E⁃mail:**************Keywords mental disorders;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depression; review摘要综述合理情绪疗法的概述、具体实施及在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领域的应用效果等,并进一步提出该疗法在精神心理障碍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局限性,为精神卫生护理领域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发展提供经验总结和借鉴。

关键词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合理情绪疗法;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综述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3.09.015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是指大脑功能失调出现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心理方面异常的一组疾病[1]。

此类疾病复发率和发作频率高,不仅给病人造成主观痛苦体验,严重时甚至出现自残和自杀行为,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医疗负担[2]。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又称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指个体或团体的合理情绪占据优势的一种认知行为疗法[3]。

该疗法被西方国家广泛运用于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可减轻负性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缓解疾病相关症状[4]。

精细心理干预改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价值

精细心理干预改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价值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3.18.038·护理研究·精细心理干预改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价值耿跃 张立双 商然作者单位:100096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内科 【摘要】 目的 探究精细心理干预改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7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 =43)和对照组(n =44),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少儿心理健康量表(MHS⁃CA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儿童少年生活质量表(QLSCA )评分,干预后3个月护理满意度。

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后MHS⁃C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2组患者MHS⁃C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2组患者MHS⁃CA 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 <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患者MHS⁃CA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干预前后QLSC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干预前QLSC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2组患者QLSCA 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观察组干预、3个月患者QLSC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主动服务、心理支持、工作态度、关爱及总体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精细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生活质量;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心理状态;精细心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 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3)18-2877-04Value of fin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ment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female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GENG Yue ,ZHANG Lishuang ,SHANG Ran.Department of Pediatric Internal Medicine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96,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fin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the ment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female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Methods A total of 87female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to January 2021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43)and control group (n =44).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gender ,age and course of disease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The Mental Health Scale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MHS⁃CA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QLSCA )score before ,and 1and 3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Nursing satisfaction at 3months of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fference of the MHS⁃CA sco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 (P <0.05),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in the MHS⁃CA score before intervention between groups (P >0.05).The MHS⁃CA score after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 (P <0.05),which ,at 3months of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fference of the QLSCA sco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 (P <0.05),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in the QLSCA score before intervention between groups (P >0.05).The QLSCA score after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 (P <0.05),which ,at 3months of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atisfac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The satisfactions of active service ,psychological support ,work attitude ,care and overall servi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Fin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ntal state of female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ncreas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 quality of life ;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mental state ;fin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性早熟为临床儿科常见的发育异常症,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以前,男孩9岁以前,过早出现青春期特征,即第二性征。

意外创伤者临床心理干预的研究与思考

意外创伤者临床心理干预的研究与思考

tl nu e ain sdrce yp sta mai g o h a drp re h e eo me t n p l aino h re al ij rdp t t i td b o tru t r wt ,n e o tdted v lp n da pi t fteNu s- y e e C a c o
a m i s e e y h l gc lRa ig S a eo ry Ac i e a a d nit r d Ps c o o ia tn c l fEa l cd ntlTr uma a n s osta nd Chie ep tr umai r wt n e t r . tcg o h i v n o y Ba e n t e eou c me ,h ril u o wa d t tLo gt d n lS u y s o l e f rh rutl e n i r vn h s d o h s to s t ea tcep tf r r ha n iu i a t d h u d b u t e i z d i mp o ig t e i i e v n i n m o e ;a l e r s n a ie e ss o l e c n i e e tl mo ei n u i hev ldt ft e i t u ntr e to d l s mp e r p e e ttv n s h u d b o sd r d s i r n e s rng t aiiy o h nsr — l me t p stv ud n e s oud b m p a ie o a hg rd g e n r s a c e in n ; o ii e g ia c h l e e h sz d t ihe e r e i e e rh d sg .

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学 术 论 坛254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14.254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①吴崇雯 鄂绪(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摘 要:跨理论模型,是在综合各行为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有目的的行为改变理论。

如何改变一个不良的行为,建立一个健康的行为,并保持健康行为,是该理论模型探索的关键内容。

本文从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内容、测量工具、优缺点及其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现状入手,探讨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有效性,为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进行的护理行为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行为指导。

关键词:行为干预 跨理论模型 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b)-0254-03①作者简介:吴崇雯(1988—),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COPD患者干预研究、护理教育。

鄂绪(1989—),男,满族,黑龙江鸡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康复护理、护理教育。

跨理论模型[1](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又称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于80年代初,这一理论首次由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提出,该理论模型被认为是众多的行为改变方法中的主流方法之一,在过去十余年里其被引证为最重要的健康促进发展模式理论之一[2]。

近期,诸多健康行为改变研究广泛应用跨理论模型,护理行为干预研究逐渐亦开始应用跨理论模型。

本研究就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改变中的概念、内容、评价量表、特点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跨理论模型概述1.1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跨理论模型是有目的的行为改变模型,其重点集中在行为改变方面的个体的决策能力,而不是社会的生物学影响力[3]。

该模型提出,个体的行为变化并非单一的事件,而是连续的过程,在真正做到行为改变之前,个体是随着一系列动态循环变化而发展的,其描述了个体如何获得积极行为与改变不良行为的过程[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愉快因子在心理干预护理研究中的进展作者:季永华顾祖文姚蔓玲俞来娣刘薇群来源:《上海医药》2012年第14期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愉快因子临床护理病理心理学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4-0029-04积极心理学目前在西方心理学界引起了普遍关注和研究热情。

“愉快因子”作为积极心理学三大支柱之一的积极情绪体验的载体,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深化对心理护理的日臻关注,基于自护理论,并引导患者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定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愉快因子”在临床心理护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临床心理护理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1 积极心理学与愉快因子的概念﹑研究背景“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是Seligman Csikszentm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1]”。

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2]。

“愉快因子”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具体的心理护理方式,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使人感到自豪、满足和愉快的人生事件或期望。

医护人员在收集“愉快因子”后,作为护患沟通的桥梁,不断跟患者回输并刺激“愉快因子”,使双方都感觉愉快,以达到心理护理与治疗的目的。

2 愉快因子的内涵快乐是什么?不同的学者、不同的理论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者倾向于快乐是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成分,即定义快乐为积极情感多于消极情感。

钟思嘉认为快乐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或价值的,是一种很单纯的感觉[3]。

正因为快乐是一种单纯的感觉,而不同的人对快乐的感受性是不同的,因此能够引起人愉快的事件,或个人期望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愉快因子”具有个体特异性。

尽管不同人“愉快因子”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主要包含下面几个大类:1)个人成就如考试成绩优异,工作表现突出,个人事业稳定等;2)特殊的人生经历如参军,上大学,到某个地方旅游等;3)生病期间特殊的愉快体验如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医护人员的温馨照顾,与病友的相互交流和鼓励等;4)亲属和朋友的关心如家属的日夜陪伴,朋友定期的看望和慰问,子女的孝顺等;5)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如居住的地方声音、光线、色彩、空气的温湿度的适宜。

3 影响愉快因子的因素3.1 患者患者是愉快感受的主体,某一事件或期望是否可以成为“愉快因子”,是取决于患者本人对此的主观感受是否愉快,所以患者本人是“愉快因子“的直接来源。

3.2 亲朋好友家属与好友是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的人,患者的一切生活与工作及活动都是与家属和朋友紧密相连的,患者的很多个人爱好与性格特点都可以从患者家属和朋友处了解得到,所以亲朋好友是患者“愉快因子”的间接来源。

3.3 自然与社会环境优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因其生活的环境、受教育环境、职业环境等不同,会影响每一个人对外界的需求感受,所以个人背景是患者“愉快因子”的又一来源。

3.4 疾病特点疾病影响的不仅仅是患者的躯体健康,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不同的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而在临床上,患者不一定只患有单一疾病,很多都同时患有几种疾病,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疾病特点才能确定疾病所带给患者的痛苦与积极之处,在避免不愉快因素的同时有效找出“愉快因子”。

4 愉快因子的作用4.1 愉快因子在血管性痴呆疾病护理中的作用吴卫英[4]通过对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在嘉兴市康慈医院的80例住院治疗的血管性痴呆(VD)患者实施快乐因子刺激疗法,具体方法为:以患者的文化、职业、家庭、人生阅历和心理状态为重点,通过交谈和观察,向患者及其家属、亲友收集有关能使患者感到自豪、满足、快乐、放松的人生经历,如工作上的成就、子女的生日、家庭的完美、某个纪念日等,制作成快乐因子“小册子”,由责任护士以快乐因子作为交流主题,每天早晚两次刺激患者,每次20~30 min。

交谈时互动,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指导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康复运动。

每周进行评价,4周为1个疗程。

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末各评定1次,与未接受快乐因子刺激疗法的VD患者对照比较,以探讨快乐因子刺激疗法对VD患者疗效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快乐因子刺激疗法治疗VD,患者在治疗第3周末及治疗结束时HAMA、HAMD评分均好于未实施快乐因子刺激的常规对照组,这说明应用快乐因子刺激疗法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情绪症状及社会功能。

4.2 愉快因子在妇产科疾病护理中的作用郭利敏等[5]为观察“愉快因子”刺激治疗法对因巨大儿行剖宫产的妇女在围手术期中的影响,对120例产妇进行了“愉快因子”的刺激。

具体方法为:选择愉快因子,通过术前访视与孕妇及其家属交谈获取信息,收集能使孕妇感到愉快的因子。

由于每个孕妇的家庭、文化的不同,愉快因子也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因子,如怀孕给双方大家庭带来喜悦、丈夫的体贴、亲戚朋友的关心、产后儿女的健康和外貌及产时医生的技术和医疗条件。

实施步骤:入手术室后给产妇以舒适的体位,在新生儿未娩出前,以家人的关心体贴等作为愉快因子,由巡回护士刺激产妇。

新生儿娩出后,以儿女作为愉快因子刺激产妇。

结果120例产妇中89.1%的产妇对丈夫的体贴,100.0%的产妇对孩子的健康及外貌,22.5%的产妇对孩子的性别,44.6%的产妇对亲朋好友的关爱,78.3%的产妇对其它的刺激因子均在术中产生主观上感到疼痛减轻,焦虑明显下降。

手术后访视满意反馈提高到100.0%。

结论认为“愉快因子”刺激疗法操作性强,由护士发挥主导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

李君琴[6]为探讨心理护理新方法,提高妊娠剧吐患者的生活质量,使胎儿和母亲顺利度过早孕反应期。

选择2005年8月-2006年3月住院的妊娠剧吐患者40例,均为自然受孕,孕期1-3月,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各20例。

2组患者在饮食搭配上均充分考虑了患者的喜好。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将愉快因子反复作用于患者。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理心理反应,并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实验组生理、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与医护人员配合度优于对照组(X2=11.44,P<0.05)。

其研究结论认为“愉快因子”疗法是一项简单有效的护理新方法,对提高妊娠剧吐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疗效,使其能顺利度过早孕反应期。

陈志云[7]也做过类似的实验,结果也显示愉快因子疗法对提高妊娠剧吐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疗效,使患者能顺利的度过早孕反应期。

4.3 愉快因子在脑外伤致慢性头痛护理中的作用费琴仙,陈如南,潘云峰[8]为探讨“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缓解颅脑外伤患者慢性头痛的效果,以神经外科康复病房的颅脑外伤慢性头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愉快因子。

以患者的职业、家庭、文化背景为重点,通过交谈及观察,向患者及其家属、亲友收集有关能使患者感到自豪、满足及愉快的人生经历作为愉快因子,如子女的孝顺和业绩、家人的关爱、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等。

由责任护士以愉快因子为交流主题,每天刺激患者,每次20 min,15 d 为1个疗程。

同时辅以神经营养药物支持治疗。

采用Mcgill 疼痛评分及睡眠状态评分表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后上述两种评分有显著差异,说明“愉快因子”刺激治疗能减轻颅脑外伤患者的慢性头痛。

4.4 愉快因子在抑郁症护理中的作用宋蕾[9]在2004年4月-2007年6月,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焦虑行为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使用“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焦虑行为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采用国际认证的ZUNG量表(SA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对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按评分标准分为轻度(35~49分)、中度(50~69分)、重度(>70分)。

在确定行PCI后开始进行愉快因子刺激疗法,选择愉快因子要以患者家庭、职业、文化背景、人生阅历为重点,通过交谈及观察,收集使患者感到愉快、满足和自豪的人生经历作为愉快因子,如子女的孝顺及业绩、工作期间的成绩、年轻时的趣事、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等。

治疗时间40 min/次,1次/d,直至术后3 d,术后住院时间>1周者重复干预1次。

干预后再次对患者进行SAS评分,结果显示干预前后焦虑量表评分异常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异常率明显降低。

刘文琴等[10]为探讨快乐因子对抑郁症患者情绪的影响。

将100例抑郁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同时实施抗抑郁药物治疗及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给予“愉快因子”刺激30~45 min。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情绪、社会功能等的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的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评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认为“愉快因子”有助于刺激患者的正性情感阈,改善抑郁心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新技术、新方法。

同时该组成员也观察抑郁症患者假出院期由家属实施快乐因子干预的效果。

将60例抑郁症患者按假出院顺序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假出院期予药物维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家属实施“愉快因子”干预。

在假出院前、假出院2周返院时,专职测试人员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对患者进行盲法测评。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假出院前汉密顿抑郁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返院时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患者假出院期由家属实施“愉快因子”干预,能有效维持和提高患者的正性情绪、活动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11]。

4.5 愉快因子在针对疗养院伤残军人护理中的作用徐建秀,童均君,陈晓霞[12]为探讨心理护理新方法,提高伤残军人疗养生活的质量。

以所在院住院疗养伤残军人53例为观察对象,以患者的家庭、兴趣爱好、文化背景、部队生活为重点,向患者及其家属、亲友收集有关能使患者感到自豪,愉快的人生经历,并以此作为愉快因子。

每天由治疗护士与患者以愉快因子为主题通过交流输入。

每次20 min,30 d 为1个疗程。

观察疗程前后生理、心理反应(相关评价标准和HAMA、HAMD总分的比较),评估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