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国学经典诵读语文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经典诵读的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的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经典诵读的基本技巧。

2. 通过经典诵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领悟古代文化的精髓。

教学难点:1. 经典文献的理解和领悟。

2. 经典诵读的技巧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经典诵读的材料,如《弟子规》、《论语》等。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文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典文献的认识和理解。

二、经典文献选读(15分钟)1. 教师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文献,如《弟子规》、《论语》等。

2. 学生跟读,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

3.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三、经典文献解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经典文献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献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经典诵读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经典诵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给出建议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经典诵读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诵读表现,评价学生对经典文献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使学生了解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词: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使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古代散文:选取一些富有哲理和文采的古代散文,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使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的魅力。

3. 古代小说: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小说片段,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感受古代小说的故事性和人物形象。

4. 古代戏剧:选取一些经典的戏剧片段,如《窦娥冤》、《长生殿》等,使学生了解古代戏剧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首先进行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法:教师对经典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经典诗词: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诗词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3. 教学经典散文: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散文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4. 教学经典小说: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5. 教学经典戏剧: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戏剧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总结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等方面。

2. 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升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升思辨能力。

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好。

初中诵读经典教案

初中诵读经典教案

初中诵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美妙。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经典诗文选段:《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经典散文选段:《孟子·告子下》、《庄子·逍遥游》等。

3. 经典小说选段:《红楼梦》、《西游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地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中的寓意。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经典中的文化内涵,将经典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进行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2. 指导法: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让学生讨论经典中的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

4. 实践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诵读练习,提高诵读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示范诵读:教师选取一段经典进行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3. 学生练习:学生跟读教师选取的经典段落,教师对学生的发音、节奏等进行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经典中的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

5. 汇报展示:各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诵读和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经典的文化内涵。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经典诵读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上的诵读练习,观察学生的诵读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

2. 学生对经典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展示,了解学生对经典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全)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全)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全)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理解和背诵经典作品,学生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还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 针对每部作品,分为若干个课时,每个课时包含以下内容:- 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解读重要章节或片段- 学生诵读经典语段或段落- 分析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教学方法1. 教师导读:通过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读和分析作品的重要章节或片段,并互相讨论。

3. 朗读练:提供经典语段或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练,并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调整。

4. 语言分析:通过分析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经典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诵读和讨论中的积极度和参与度。

2.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的发音、语音语调和流畅度。

3. 文学素养:评估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 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课本和参考书籍:提供作品的背景介绍、重要章节解读等材料- 录音设备:用于学生朗读练和语音评估小结通过进行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学生将能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增加词汇量,并提升阅读能力。

这将为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文学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三章《诗词之美》。

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经典古诗的学习与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所选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国学经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欣赏。

教学重点: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夜、登高、春天等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进而引入诗词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逐一向学生介绍《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诗词,讲解其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静夜思》为例,分析其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尝试创作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诗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作者、韵律及意境。

2. 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重点、难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结合所学,创作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诗词。

2. 答案:(1)见教材。

(2)示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经典诗词,提高国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示例;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经典诵读备课初中教案

经典诵读备课初中教案

经典诵读备课初中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古代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诗句的含义。

2. 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理解。

2. 古代文化知识的拓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诗人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词,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诗人王之涣及其作品《登鹳雀楼》。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分析诗句的意义,解释生僻词语。

3. 讲解诗句中的意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 拓展相关古代文化知识,如鹳雀楼的历史背景。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含义和意境,分享自己的见解。

2. 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诵读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音和韵律。

2. 教师指导:对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读音和停顿。

3. 个人练习:让学生个人诵读课文,体会诗词的美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义和意境。

2.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读课文,背诵《登鹳雀楼》。

2. 写一篇关于《登鹳雀楼》的诗意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诵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诗句中的画面,拓展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同时,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初中语文国学诵读教案

初中语文国学诵读教案

初中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国学经典无疑是最为精深的一部分。

其中《中庸》、《道德经》、《论语》等经典蕴含着深厚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底蕴,而初中语文学习阶段正是学生从认知、认识到认同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应该把国学经典的诵读作为必修课程,以达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文化的目标。

在初中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国学经典,激发初中生对中华文化自信的情感认同,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不一样的自我体验。

一、国学经典入课堂对于初中语文老师而言,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授课中,强化学生对中华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建议初中语文教学尝试将国学经典融入课堂讲解,通过亲身接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古文经典的价值所在;同时,选取多种不同类型的经典文献和相应的注释,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的表达方式和思想特点,实现理解梳理。

1. 融入古文阅读课国学经典大多是古文经典,将经典与古文阅读课程结合起来讲解,有助于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熟悉惯用语,掌握文意,加深对词汇、语法、语气、修辞等方面的认识。

不同的文献选材,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学科等条件进行,比如:《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把这种经典文言语言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意思,需要通过课堂解释或者补充引导,让学生真正理解其表达方式的并表现出来;《大学》“格物致知”。

引导学生去思考并解读:"格物"指的是为了求知而对客观事实进行探究,"致知"是通过探究来获得知识。

体现出“博闻达志,辩证思考”的精神。

古文阅读课能够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对文献的认识和理解力,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国学经典中的语言、思想和智慧。

2. 制定国学诵读计划除了在古文阅读课中融入国学经典的内容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制定一个国学诵读计划,按照一定的时间节点,带领学生逐步掌握经典中的主旨、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初中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初中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初中1. 让学生理解并感悟国学经典中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和解析,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选取《论语》、《道德经》、《庄子》等国学经典著作中的片段。

2. 对选定的片段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思想道德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感悟国学经典中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难点:对国学经典中的片段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选取的国学经典片段,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2.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等。

3.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2. 讲解:教师对选定的国学经典片段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思想道德观念。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

3. 诵读: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节奏,让学生感受国学经典的语言美。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国学经典中的道理来解决问题。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重要思想道德观念,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情况。

3. 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学生在国学经典的诵读和解析中,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文学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5篇

语文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5篇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5篇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一、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国学诵读教学计划范文(20篇)

国学诵读教学计划范文(20篇)

国学诵读教学计划范文(20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规划范文1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才智的结晶,经过历史的长河洗涤,更加令人思索,它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根本根源,也是我们应当生生不息传播的珍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养,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头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学问,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进展。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学习《国学经典》(七年级卷)、包括修身励志、写景状物、咏史抒怀、传统节日、情思感悟、哲理寓言、亳韵古风几个局部组成。

三、总体目标和详细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详细目标:①培育学生的留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深厚的阅读气氛,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育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每天颂读活动,培育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教学措施1、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舞、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开心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胜利的喜悦。

2、注意面对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现等交叉进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根底上都有所提高。

3、每节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诗文两分钟。

4.给家长发校信通,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帮助搞好此项活动。

5、每星期一早上教师利用早读时间,亲自检查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本周经典诵读班长。

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

不能通过检测的人,登记名字,交与教师处理。

6、留意学习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局部。

五、到达目标本学期学生学习国学到达的目标是: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展朗读和背诵。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语文课教案(2)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语文课教案(2)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语文课教案(2)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每节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诗文两分钟。

4.给家长发校信通,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5、每星期一早上老师利用早读时间,亲自检查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本周经典诵读班长。

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

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

6、凡通不过组长检查者,由老师特殊处理。

让他利用下课时间补念即可。

7、本学期将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将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四、达到目标本学期四年级学生学习国学达到的目标是: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和背诵;②能够大体把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③能够试着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初步理解诗句意思;④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注意积累诗词中优美词语、精彩语句。

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3一、指导思想:我校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丰富课外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加强优秀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复兴中华民族。

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育口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本。

三、培养目标:以品格的熏陶为首要,语言能力、记忆力、专注力的提升也同时达成。

四、理论依据: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中精选章节的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国学,尊重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论语》中经典语句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经典语句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论语》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孔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好奇心,引入本节课内容。

2. 讲解经典语句(15分钟):详细解读《学而篇》和《为政篇》中的经典语句,分析其含义。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举例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经典语句的运用。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经典语句的理解。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目。

六、板书设计1. 《论语》经典诵读2. 内容:《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政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经典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经典语句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国学经典,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引导学生理解经典语句的字面意义,进而深入挖掘其内涵。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经典语句的现实意义,提高道德修养。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1. 情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能产生共鸣。

2. 情景应具有代表性,能够涵盖经典语句的核心意义。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章《诗经》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的原文及注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通过诵读、解读,使学生领会诗中的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的原文,理解其诗意和艺术特色。

难点:《诗经》中的生僻字词、古汉语用法,以及诗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诗经》吗?它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2. 讲解《诗经》背景及特点(5分钟)讲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 诵读及解读《关雎》(10分钟)诵读:教师示范诵读《关雎》,学生跟随。

解读:分析诗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理解诗意。

4. 诵读及解读《葛覃》(10分钟)诵读:学生自主诵读《葛覃》。

解读:讨论诗中的美好情感和艺术特色。

5. 诵读及解读《卷耳》(10分钟)诵读:学生分组诵读《卷耳》。

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的原文及注解。

2. 在黑板上列出诗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以便学生对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从《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中任选一篇,进行翻译和赏析。

答案要求:翻译准确,赏析到位,不少于200字。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初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熟读经典,感受经典氛围。

2、指导学生掌握诵读节奏,熟练朗诵经典。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诵读,提高诵读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解决经典中出现的生字,使学生流畅朗诵。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经典中的名句,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

(时间5分钟)二、结合国学经典诵读课本,出示本节课内容。

(时间5分钟)孙子兵法第一章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①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②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注释】①不畏危:不惧怕危险。

②佚(yì):同逸,休整充分。

第二章作战篇孙子曰: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①师则国用不足。

XXX挫锐,屈力殚②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释】①暴(pù)师:部队在外作战。

暴,通曝,露在日光下。

②殚(dān)货:财物耗尽。

三、教师领读,学生集体诵读两遍。

(时间10分钟)四、指导学生小组内合作诵读。

(时间10分钟)五、要求学生小组诵读展示。

(时间8分钟)活动总结(工夫2分钟)优胜小组:组组初二国学典范诵读教案编写者:XXXXXX教学目标:1、导学生熟读经典,感受经典氛围。

初中国学诵读教案

初中国学诵读教案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章:国学经典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国学经典的定义与分类理解国学经典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1.2 教学内容国学经典的定义与分类国学经典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和方法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什么是国学经典?教师讲解:国学经典的定义与分类,国学经典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了解和经历总结:强调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三字经》诵读2.1 教学目标熟悉《三字经》的内容和结构掌握《三字经》的诵读技巧和节奏理解《三字经》中的教育和道德观念2.2 教学内容《三字经》的内容和结构《三字经》的诵读技巧和节奏《三字经》中的教育和道德观念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什么是《三字经》?教师讲解:《三字经》的内容和结构,诵读技巧和节奏,《三字经》中的教育和道德观念学生朗读:分组朗读《三字经》片段,注意节奏和发音讨论:《三字经》中的教育和道德观念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第三章:《弟子规》诵读3.1 教学目标熟悉《弟子规》的内容和结构掌握《弟子规》的诵读技巧和节奏理解《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观念3.2 教学内容《弟子规》的内容和结构《弟子规》的诵读技巧和节奏《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观念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什么是《弟子规》?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内容和结构,诵读技巧和节奏,《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观念学生朗读:分组朗读《弟子规》片段,注意节奏和发音讨论:《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观念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第四章:《论语》诵读4.1 教学目标熟悉《论语》的内容和结构掌握《论语》的诵读技巧和节奏理解《论语》中的儒家思想4.2 教学内容《论语》的内容和结构《论语》的诵读技巧和节奏《论语》中的儒家思想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什么是《论语》?教师讲解:《论语》的内容和结构,诵读技巧和节奏,《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学生朗读:分组朗读《论语》片段,注意节奏和发音讨论:《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第五章: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与反思5.1 教学目标总结国学经典诵读的收获和体验反思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效果提出改进和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建议5.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体验教师引导:总结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反思国学经典诵读的效果和改进方向学生讨论:提出改进和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建议总结:强调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诵读第六章:《大学》诵读6.1 教学目标熟悉《大学》的内容和结构掌握《大学》的诵读技巧和节奏理解《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6.2 教学内容《大学》的内容和结构《大学》的诵读技巧和节奏《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6.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什么是《大学》?教师讲解:《大学》的内容和结构,诵读技巧和节奏,《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学生朗读:分组朗读《大学》片段,注意节奏和发音讨论:《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第七章:《中庸》诵读7.1 教学目标熟悉《中庸》的内容和结构掌握《中庸》的诵读技巧和节奏理解《中庸》中的中庸之道7.2 教学内容《中庸》的内容和结构《中庸》的诵读技巧和节奏《中庸》中的中庸之道7.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什么是《中庸》?教师讲解:《中庸》的内容和结构,诵读技巧和节奏,《中庸》中的中庸之道学生朗读:分组朗读《中庸》片段,注意节奏和发音讨论:《中庸》中的中庸之道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第八章:国学经典诵读的拓展与实践8.1 教学目标了解更多的国学经典著作掌握更多的诵读技巧和方法将国学经典诵读应用于日常生活中8.2 教学内容介绍更多的国学经典著作分享诵读技巧和方法讨论如何将国学经典诵读应用于日常生活中8.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更多的国学经典著作及其价值学生分享:自己的诵读技巧和方法讨论:如何将国学经典诵读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总结:强调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第九章:国学经典诵读的比赛与展示9.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和传承意识9.2 教学内容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学生展示诵读成果评价和反馈9.3 教学活动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学生展示:分组进行诵读表演评价和反馈: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各组的诵读表现总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总结本课程的学习成果和体验反思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效果提出改进和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建议10.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体验教师引导:总结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反思国学经典诵读的效果和改进方向学生讨论:提出改进和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建议总结:强调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诵读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学经典概述重点和难点解析: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以及国学经典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的认知,是教学的基础。

初中经典诵读及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及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及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

3. 引导学生理解经典作品中的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经典诵读篇目:《论语》十则、《道德经》选段、《诗经》选篇等。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作品,理解其中的哲理。

3. 教学难点:深入领会经典作品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典诵读的认识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选择经典诵读篇目,进行朗读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停顿、语气等问题。

三、课堂展示(2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经典诵读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2. 教师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讲解经典(15分钟)1. 教师针对经典作品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 学生跟读,强化记忆。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化学习(15分钟)1. 教师针对经典作品中的深层次含义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悟。

三、实践拓展(20分钟)1.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将经典诵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经典诵读的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初中 经典诵读教案

初中 经典诵读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年级学科:七年级语文教材内容:《弟子规》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弟子规》的内容及其内涵。

2. 正确运用诵读技巧,提高诵读效果。

教学难点:1. 《弟子规》中的一些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 诵读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弟子规》的文本和相关的解读资料。

2. 学生准备《弟子规》的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弟子规》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 引导学生了解《弟子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弟子规》文本,理解文本内容。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弟子规》的内涵和意义。

三、分组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弟子规》的章节进行深入学习和讨论。

2. 各组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讨论彼此的感悟和体会。

四、诵读指导(10分钟)1. 教师示范诵读《弟子规》,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

2. 学生跟读,体会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3. 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弟子规》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继续诵读《弟子规》,巩固所学内容。

2. 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诵读《弟子规》时,对一些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弟子规》的内涵。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经典诵读中得到收获和成长。

初中国学诵读课程设计

初中国学诵读课程设计

初中国学诵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熟练诵读初中国学经典篇目,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主旨思想和文学特点;2. 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能正确翻译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学常识;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学经典作品的文化背景和作者观点。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教学活动,提高国学经典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国学经典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提升表达和沟通能力;3. 学生掌握国学经典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热爱祖国文化、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国学诵读教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国学经典的魅力,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所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国学经典篇目诵读:选择《诗经》、《论语》、《孟子》、《庄子》等经典篇目进行诵读,涵盖诗歌、散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学经典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2. 文言文知识学习: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实词、虚词、句式等,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和翻译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古代文学常识:介绍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重要作家和作品,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

4. 经典作品分析:对所选篇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日有所诵》中的优秀选文为主。

(其中有:《三字经》、《老子》、《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的选萃;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等。

)以及精选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篇目。

分低、中、高三个阶段,6年完成。

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0首;优秀儿歌童谣30首。

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5首;《三字经》选萃。

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优秀中外现代诗文10首;《老子》选萃。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5首;现代诗文10首;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十则;。

五年级:《诗经》4首;《陋室铭》;《短歌行》;《礼记》:《学记-教学为先》、《不食嗟来之食》、《苛政猛于虎也》;《孟子》6篇;现代诗文10篇。

六年级:《木兰诗》、《满江红》、《岳阳楼记》、《劝学》(前三节)、《师说》、《大学》选萃;现代诗文10首。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1、原则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

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

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在校读10分钟。

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晨间背诵。

(4)每周利用星期一的诵读课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五、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

依照“熟读成诵”的特点,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

采取“每周评价”、“每月评价”、“每学年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二晨会。

以年级为单位由年级负责人组织,全班或小组齐诵通过。

2、每月评价评价时间是每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四的阅读课。

依托全校少先队大队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3、每学年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

每学年一级,共6级。

由语文教研组长组织老师考核六年级,由年级负责人组织部分优秀学生考核其他年级,如:六年级考核五年级,以此类推。

4、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鼓励学生跳级考级。

(提高:为7—9级)各级测评内容:一级;1、古诗:《咏鹅》、《草》、《静夜思》、《春晓》、《古朗月行》、《登鹳雀楼》、《清明》、《锄禾》、《一去二三里》、《画鸡》。

2、自主背诵5篇。

二级:1、古诗:《望庐山瀑布》、《绝句—迟日江山丽》、《赠刘景文》、《江南春》、《悯农——春种一粒粟》、《忆江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寻隐者不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

2、《三字经》从开始至“此十义,人所同”。

3、自主背诵5篇。

三级:1、古诗:《游子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日》、《咏柳》、《回乡偶书》、《小池》、《山行》、《竹里馆》、《江雪》。

2、《老子》从“道可道”到“道法自然”。

3、自主背诵5篇。

四级:1、古诗:《游园不值》、《乐游原》、《村居》、《春夜喜雨》、《七步诗》、《滁州西涧》、《浪淘沙》、《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

2、《诗经》(关雎)、《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一、四、六、十四、十五、十六章)。

3、自主背诵5篇。

五级:1、古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梅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董大》、《赠汪伦》、《独坐敬亭山》、《秋浦歌》、《宿建德江》、《长歌行》、《望天门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赠花卿》。

2、《论语》——《里仁-里仁为美九章》(1、5、8、9、10、14、17、24、25章)、《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

3、自主背诵10篇。

六级:1、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渔歌子》、《寒食》、《竹枝词》、《乌衣巷》、《望洞庭》、《元日》、《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春江晚景》、《题西林壁》、《夏日绝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论语》——《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3、自主背诵10篇。

七级:1、古诗:《示儿》、《四时田园杂兴》、《题临安邸》、《墨梅》、《石灰吟》、《竹石》、《己亥杂诗》、《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望》、《过零丁洋》。

2、现代诗文:《鸽子》、《西湖的女神》、《雾》、《等了许久的春天》、《深闭的园子》。

3、寓言故事五则:《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拔苗助长》、《鹬蚌相争》、《自相矛盾》。

4、神话故事两则:《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5、自主背诵10篇。

八级:1、古诗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净沙--秋思》、《望岳》、《乌衣巷》、《初春小雨》、《卖炭翁》、《如梦令》、《西江月》。

2、现代诗文:《春晨》、《荷塘月色》、《断章》、《春》、《月》。

3、寓言故事五则:《愚公移山》、《螳螂捕蝉》、《卖椟还珠》、《曾子杀猪》、《朝三暮四》。

4、神话故事三则:《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嫦娥奔月》。

5、自主背诵10篇。

九级:1、现代诗文五篇:《生活是美好的》、《春水》、《笑》、《沙扬娜拉》。

2、《诗经》——《子矜》、《鸡鸣》、《短歌行》、《陋室铭》、《大学》第一章。

3、自主背诵20篇。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2《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学习《笠翁对韵》、《菜根谭》。

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对应,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教学措施1、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与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每节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诗文两分钟。

4.给家长发校信通,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5、每星期一早上老师利用早读时间,亲自检查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本周经典诵读班长。

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

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

6、凡通不过组长检查者,由老师特殊处理。

让他利用下课时间补念即可。

7、本学期将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将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四、达到目标本学期四年级学生学习国学达到的目标是: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和背诵;②能够大体把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③能够试着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初步理解诗句意思;④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注意积累诗词中优美词语、精彩语句。

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3一、指导思想:我校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丰富课外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加强优秀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复兴中华民族。

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育口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本。

三、培养目标:以品格的熏陶为首要,语言能力、记忆力、专注力的提升也同时达成。

四、理论依据: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针对当前教育模式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人文的熏陶与人格的培养,我们学校推出了“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旨在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熏习的教育,在他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其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其创新思维,从而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