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说课PPT(十篇)
中学历史说课PPT课件

21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2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20
堂堂清A类
一、选择题
1、秦统一全国是在(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20年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大业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郡县制
②实行分封制
③设立“三公”
④修驰道、统车轨
⑤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⑥焚书坑儒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
历史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 法:鉴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 点,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课在教学上主要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阅读法、情境法及小组 讨论等方法。 学 法: 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总结归纳整合教 材的方法。 ②指导学生掌握对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的记 忆方法。 ③指导学生阅读历史图片,培养从史料中获 取信息的能力。
4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三)课堂小结
5
导入新课 思考:秦王是如何统一全 国的呢?秦朝建立后又 是怎样巩固统一的?
6
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 2、分组合作
4、穿插巩固 5、达标测评
历史说课ppt课件

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在历史课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 色扮演、问答互动等形式进行互动式教 学。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感谢观看
THANKS
历史说课ppt课件
目 录
• 历史课程介绍 • 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 • 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 历史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反馈 • 历史课程的教学资源与支持
01
历史课程介绍
历史课程的重要性
培养人文素养
历史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 的发展历程,培养人文素养和人文精 神。
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现代历史
总结词
中国现代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 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
VS
详细描述
中国现代历史包括1949年至今的历史, 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 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以及中国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革。通过学习中国 现代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优越性和发展道路,培养社会主义价 值观和世界观。
书。
《世界史纲要》
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历史,有助于 学生了解全球历史的发展趋势和
相互影响。
《史学研究方法》
深入浅出地介绍史学研究的基本 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学生提高历
史研究能力。
网络资源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提供丰富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方便学生查阅。
史学研究网
初中历史说课ppt课件

2024/1/26
讨论法
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 或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或 人物进行案例分析,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
识和规律。
10
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如PPT课件、视频、音 频等,增强教学的直观
性和趣味性。
03
教学过程设计
2024/1/26
20
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
2024/1/26
制作精美课件
01
运用PPT等多媒体制作工具,设计富有创意和吸引力的课件,将
历史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创设历史情境
02
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身临
其境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互动教学应用
03
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课堂抢答、小组
2024/1/26
11
导入环节设计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视频或 文物,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
兴趣。
问题导入
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 导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
故事导入
讲述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 ,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做铺
垫。
2024/1/26
12
新课导入技巧
承上启下
回顾上节课内容,自然过渡到新课,保持知识连 贯性。
学生分组讨论历史问题,提高 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历史演讲
学生就某一历史主题进行演讲 ,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历史素
养。
历史游戏
通过历史游戏的方式,让学生 在游戏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
学习兴趣。
历史说课(1).ppt

3、古代文明字的发明与传
播和马可﹒波罗来华作为古代文明之间和 平交流的典型事例。
关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先让学 生讲述他们搜索关于发明阿拉伯数字的故 事,明确区分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人与传播 者是谁。在这里老师要特别强调一下。接 着请学生设计或编一个短剧“阿拉伯数字 发明的前前后后”创设情境,感受小小数 字带来的贡献,体会它对人类生活实践的 重要性与意义。
讲述他们的故事。 分组讨论:暴力冲撞与和平往来,哪一种 方式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通过讨论,认 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平交往的重要意义。
一、说教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古代文明之间暴力冲撞与和平交 流典型事例的学习,认识各文明之间和 平交往对文明扩展的重要性。
2、通过对古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探究性 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历史的 兴趣。
(三)小结:让学生结合板书设 计来进行小结。
(四)巩固:1、列举古代文明之 间交往的类型,说出他们之间的 区别。
2、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探讨暴 力冲撞与和平交流,哪一种方式 对文明的发展更为有利?
五、说板书设计
▪
▪
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
▪
▪
马拉松战役
冲撞
希波战争
▪
萨拉米斯海战
▪
区域文明之间的冲突
关于亚历山大东征,可先让学生讲述他们
事先准备的关于亚历山大东征的逸闻趣事, 如亚历山大灯塔、亚历山大名字有关的事 迹、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激发学生对历 史的学习兴趣。
▪ 接着打出《古代亚欧国 家》地图,让学生了解 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和 征服了哪些地区,并指 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 想帝国包括了哪几个古 老的文明帝国,分析探 讨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然后指出自然科学的发 展,欧几里德和阿基米 德的科学成就来说明暴 力冲撞之后的文明交往 成果。
历史说课稿ppt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01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发展基本规律、历史与现实联系
教学难点
02
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分析、历史规律的提炼和总结、历史与
现实联系的深入剖析
解决方法
03
针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同
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PART 03
教学过程设计
社会实践结合 历史教育将更加注重与社会实践的结合,通过实地考察、 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将历史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社 会发展中。
教师专业成长建议
01
持续学习
历史教师应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关注学术前沿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
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
02
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图表解读
运用图表、地图等辅助工 具,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 件的空间和时间背景。
巩固练习
选择题
针对本课知识点,设计选择题,检验学生的掌握 情况。
材料分析题
提供一段史料或情境描述,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进行分析、解答。
问答题
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简短 的回答,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教育技术应用
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教育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个性化教育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未来历史教育将更加注重个 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 教学。
跨学科整合
未来历史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打破学科壁 垒,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跨学科思维的培养。
历史教学说课【PPT】

在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用于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背景、影响和意义等,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法更有效,教师需要预先设计好任务和问题,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并及时总结和评价学生的表现。
说学法
03
自主探究学习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
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通过展示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演示法可以用于展示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细节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演示法需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同时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并注意及时总结和反馈。
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内部的协作和交流来共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是否突出
应当在教学内容中突出重点和难点,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要点三
教学方法反思
教法是否灵活
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以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是否发挥多媒体作用
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图片等,以便于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02
01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图形,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
简洁明了
在板书中加入适当的图片和图表,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历史信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图文并茂
合理使用色彩搭配,能够使板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色彩搭配
板书形式
通过板书将历史知识点呈现出来,能够使讲解更加有条理、清晰易懂。
初中ppt课件历史

科技史研究
科技史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科技发展的历程和规律,为未来的科技 发展提供启示和指导。
科技伦理
历史上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为现代科技伦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有助于规范科技行为,促进科技健康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历史对政治的影响
政治教育
国际关系
学习历史有助于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 和爱国情怀,提高政治参与度。
历史上的国际关系对现代国际关系产 生深远影响,了解历史有助于促进国 际合作与交流。
政策制定
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为现代政治决策 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有助于制定更加 科学合理的政策。
历史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科技借鉴
封建制度的影响
封建制度在欧洲历史上起到了重要 作用,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但也限制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中世纪的贸易和文化
贸易发展
中世纪欧洲的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特别是地中海地区的贸易活动 十分活跃,促进了城市和商业的
兴起。
文化特点
中世纪欧洲的文化相对较为落后 ,但也有一些重要的文化成果, 如哥特式建筑、骑士文化等。中 世纪的文化艺术也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特点和风貌。
贸易和文化的关系
中世纪的贸易活动促进了文化的 交流和发展,而文化的进步也为 贸易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支撑。 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世
纪欧洲社会的进步。
04
近代历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总结词
介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神权 统治;宗教改革则主张信仰自由,打破教会对信仰的垄断 ,建立更加民主的教会组织。
八年级上册历史说课PPT优秀课件

收复新疆
鸦片战争
内容结构 第 一 单 元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读史使人明智
编写体 例
编写特 点
说 教 材
4.转变传统 的教学和 学习方式
二、教材 的编写 特点
3.注重减轻 学生的负担
1.注重培养 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2.增强教材 的趣味性 和生动性
读史使人明智
编写体 例
编写特 点
教材的 整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读史使人明智
教材编写特点
教材的立体式 整合
教材编写体例
第一单元
教学建议
课程内容
说教材
评价建议
八上内 容标准
说课标
说建议
课程资源 的开发与
课程总 目标
研说
利用
流程
读史使人明智
八上内容 第一单元
课程总目标
标准
课程内容
说 课 标
课 程 总 目 标
读史使人明智
元
课
程
内
2.了解并掌握热爱祖国的有识之士为民族独立进行的不
懈斗争,如林则徐、邓世昌,天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
容
动,以及他们的抗争精神。
读史使人明智
编写 体例
编写特 点
立体式 整合
说 教 材
读史使人明智
整册书
第一单 元
编 写 体 例
读史使人明智
第四单元
第三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五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教材 内容结构
整 册 书
九年级历史说课ppt

【和谐的文化乐章】
第一步:自主学习 第二步:问题探究 (1)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他们认为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 同趋势,但全球化的发展就是文化趋于标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在学生稍作思考后,对学生作解题指导,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思路答 题。①是什么(作出判断,阐述自己观点)。②为什么(分析原因及影响)。 ③怎样做(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最后选出优秀的小组。 (2)突破难点 即兴表演:当别人称赞你的时候,你一般会怎么回答呢?你想西方人会怎么回答 的?请学生即兴表演。然后提问: ①面对他人的称赞,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 呢?②那一种方式较好?你喜欢那一种?③能不能规定一种统一的方式?为什 么? ④面对文化的差异,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 第三步:练习
【 说教、学法】
新课标中,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 生自主学习,它更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与感 悟,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突出探究式学习,引导 学生参与,启发创造思维,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 因此我采用问题教学、共同探究、课堂讨论等教学 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鼓励学生采取自主 探究的学习方式,还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 流和沟通,学会合作,在活动中理解运用知识,并 能创新知识。
课堂小结
世界文化之旅
中国 世界 节日:春节 狂欢节 建筑:长城 白金汉宫 人物:刘翔 安徒生 丰富多彩 动物:熊猫 袋鼠 和谐发展 文艺 :京剧 芭蕾 语言:汉语 英语 待人处事: ……
作业
必做题:1——6题
选做题:7——8题
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相信自己,成功就在眼前 1、有一个法国留学生看见她的中国同学穿得很漂亮,连连称赞,可是中国同学回答说:“哪 里,哪里,随便穿穿!”这让法国的同学很困惑,衣服明明很漂亮,为什么不说好呢?这 一事例说明 ( ) A、中国同学很虚伪 B、法国同学没有审美观 C、中国同学没听懂意大利同学的话 D、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 的方式 2、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节日,如巴西的狂欢节、日本的筷子节、加拿大的枫糖节、泰国的 宋干节、北美的南瓜节……而且同是圣诞节,受当地传统风俗 的影响,各国的庆祝方式各有特色。这说明( ) A、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B、各国都有很多节日 C、各国都会过圣诞节 D、各国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 3、节日是一种___ 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 的___传统。 ( ) A.文化 历史 B.历史 文化 C.文化 文化 D.历史 历史 4、影片《刮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爷爷用中国流传两千多年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却被 美国人认为是在虐待儿童,结果孙子被放在儿童福利特监护起来,祖孙不得相见。这一故 事说明( ) A 西方人家庭观念的淡薄 B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 C东西方人无法一起生活 D中国的传统疗法不科学 5、面对文化差异,我们的正确态度是( ) A全盘吸收 B全盘否定 C互相借鉴,求同存异 D以上都不对 二、简答题 6、一位美国人从中国回国,他的朋友请他谈感受。他说:“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地球变得越来 越小,整个地球就像一个村庄,所以世界各国各民族民俗风 情已不在有差异”。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8、2010年春天,一位姓耿的消费者在南京中央商场买了三 套被标明为“羊绒衫”的“圣柏”牌保暖衬衫。在商场出具 的发票上,写明了货品为“羊绒衬衫”,而事实上该货品的 羊绒含量不到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场行为的看法。 提示:从是什么(作出判断)、为什么(分析原因及影响) 、如何解决(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角度回答
七年历史说课课件

七年历史说课课件七年历史说课课件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历史说课课件以及说课稿

历史说课课件:幻灯片1:封面•标题:说课课件——《XXXX历史事件/人物》•姓名:(您的姓名)•学校:(您的学校)幻灯片2:说课内容概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幻灯片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将了解XXXX历史事件/人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历史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幻灯片4:教学内容•XXXX历史事件/人物的背景介绍•事件/人物的发展过程和关键节点•事件/人物的影响和意义幻灯片5: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点。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幻灯片6: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发言等方面。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了解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掌握程度。
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XXXX历史事件/人物》。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首先,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XXXX历史事件/人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历史知识点。
同时,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其次,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XX历史事件/人物的背景介绍、事件/人物的发展过程和关键节点以及事件/人物的影响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针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采用了讲解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部编版初中历史说课比赛课件PPT

02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 说教法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 知道金灭辽及北宋 知道岳飞抗金 宋金对峙等史实
通过观察视频、图片、形势图 等了解金建立及灭辽与北宋的 过程,搜集南宋抗金的相关事 迹,尝试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 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认识我国各民族交往交融,形成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体会国 家统一、民族团结对国家社会发展 大的重要性;学习岳飞严明治军、 精忠报国的精神和廉洁政治的品质
03
说教材重难点
说教材重难点
重点:金的崛起和与南宋的对峙 难点: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04
说教法学情
说教法 说教法
视频图示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学习法
究法
集体讨论法
通过视频、图片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
气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增强学生
提炼关键词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归纳概括问题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用思维导图形 式展示本课主 要内容,理清 事件之间的因 果关系,构建 本课的知识体 系。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用提纲的 形式进行 本课小结, 再次加深 学生印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布置当堂练习, 对本课主要内容 反复识记,提高 学生知识的迁移 应用能力
谢谢聆听 欢迎指正
05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视 频导入新课,播 放前提醒大家注 意寻找视频中的 关键词,结束后 学生回答看到的 关键词:岳飞、 靖康耻等,引出 本课内容:
项目设置一:女真族的兴起
历史教学说课ppt课件

▪ 说课教师在说课时应不断设问“为什么〞,而且本 人应该作出令人称心的解释。假设对有些问题尚未 搞清楚,应在说课前仔细研讨教材,多查阅资料或 讨教他人,切忌说课时运用“能够〞、“大约〞、 “或许〞等词语,以免听者不知所措。
▪ 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 上课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本人所编 制的教案,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义务的 过程。上课有详细的教学主体对象,有详细 的师生配合过程,有一定的教学程序和详细 的操作方法,是详细的教学实际活动。
▪ 说课那么不同,这是由说课教师给特殊听众 〔教师〕唱“独角戏〞,是教师唱给教师听 的,它偏重于实际论述。由于它带有相互学 习、共同讨论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性 质,也可以说,它是集体备课的一种特殊方 式。
▪ 恰当的学法指点,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根本知识、 根本概念及历史结论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和 运用这些知识、概念和培育“初步运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念分析历史景象和 历史事物的本质,论述历史开展的规律〞的才干, 给学生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 说教学手段
▪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结合不同的教学 内容将多种教学媒体如挂图、幻灯、录像带、录 音带、电影片段、新闻图片等引进课堂。
▪ 第三,说课的实际根据,要随说课的步骤提出, 使教例与教理水乳交融,有机结合;要防止穿 靴戴帽式的集中“说理〞,呵斥教例与教理油 水分别。
▪ 说课一定要抓住、难点,突出教法的特点,说 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新意,这就是说课的艺术。
▪ 详略得当
▪ 说课教师对所说课内容应作“详〞“略〞取舍,切 不可平均运用力量、面面俱到,对重点难点、教学 步骤及实际根据等一定要详讲,对普通问题要“略 〞讲,假设不分“详略〞,不分主次,必然会使听 者感到茫然或腻烦。
初中历史说课课件

《初中历史说课课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
这部分将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背景,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明确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重点、难点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
介绍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讲述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并说明每种方法的目的和作用。
第五部分:教学环节设计
详细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解、课堂讨论、课堂练习、小结等,并说明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和目的。
第六部分:教学评价
设计教学评价方案,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七部分:板书设计
设计本节课的板书,包括标题、知识点、图片、表格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第八部分:总结
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指出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第九部分:参考文献
列出本节课所参考的文献,以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在制作《初中历史说课课件》时,建议使用PPT格式,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
同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说课PPT(十篇)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它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板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们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
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二)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们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确立依据:首先,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
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的范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就了这一兴盛,所以,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学重点是比较恰当的。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
而思想方面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对这一内容的阐述较为简单,不利于学生们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因而这一内容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至于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会在后面的说教学过程中具体说明。
二、说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授课对象:初一学生们优势: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们,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们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不足:刚刚接触历史不久,还没有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所以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根据学生们的学情,我运用了下列的教法、学法(二)教法和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谈话法和讲解法,对于重点内容将采用表格归纳法、由学生们表演历史短剧的方式,加上多媒体的辅助,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1课时)(一)导入新课(3分钟)因为学生们是第一次接触“大一统”这个名词,所以我会在进入新课的学习之前向学生们解释清楚“大一统”这个名词的概念,让学生们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学习方向。
然后我会用语言过渡到新课的学习:那么,汉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寻找答案。
这样的导入简单直接,可以让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并且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展开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34分钟)1、文景之治(10分钟)这一子目的内容比较简单,首先我会让学生们阅读教材,归纳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汉初的社会环境。
然后利用这样一个表格,与学生们一同完成对第一子目的学习。
这个表格是秦王朝和汉初文景时期统治政策的对比。
我将引导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内容并利用本课教材内容完成这一表格。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复习巩固前两课的内容,还可以在对比中加深对文景之治的认识。
另外,表格内容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们记忆。
在完成这个表格归纳了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后,我会让学生们试着用一句话定义“文景之治”,让学生们提高归纳概括能力的同时对“文景之治”形成明确的概念。
接着我会用这样一句话过渡到第二子目的学习:汉初文景时期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2、汉武帝的大一统(17分钟)这一子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首先我会让学生们阅读小字部分,回答这一个问题:汉武帝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是什么?,汉武帝年轻有为,善于用人。
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在3分钟分别讨论总结出汉武帝在政治思想两大方面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至于经济方面的措施,将在后面一课独立单独学习,这一点我会向学生们说明。
在小组讨论总结出答案后,我会给出我的答案。
然后对学生们较难理解的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进一步讲解。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老师在学生们小组讨论后给出答案,可以让学生们在已经思考总结过的前提下发现自己认识的不足之处,加深理解。
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们讨论得出的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点拨。
那么,对于推恩令的讲解我将用这样一幅图表,直观清晰,方便学生们理解认识。
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内容,我会让学生们表演课前准备好的历史短剧,即由四个学生们分别扮演汉武帝,法家、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由汉武帝选择采用,扮演汉武帝的学生们要说明为什么这么选择。
然后我会进行小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是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利用历史短剧不仅可以重新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将教学难点简单化,加上教师的进一步总结,让学生们较轻松地进行理解学习。
最后,我依旧会用语言过渡到第三子目的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但是,百余年后,西汉逐渐走向了衰亡。
重新建立的汉朝,定都在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
3、东汉的统治(7分钟)这一子目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作为自主学习部分,所以我会将其进行简单处理。
学生们在阅读全文后,让一名学生们试着对“光武中兴”进行简单定义,还有一名学生们简单向大家讲述东汉的灭亡。
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总结3分钟做好课堂总结有助于学生们理清本课的历史发展线索,也有助于老师重新强调重点和难点。
这里我将结合板书引导学生们整理本节课的基本线索。
(四)课后作业写一写:俗话说,功过自有后人评,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但是秦二世而亡,而汉朝经历了百余年后才走向衰亡,你怎样看待这两位皇帝?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对应课标要求“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因为课时的限制,我将其灵活处理,作为学生们课后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的核心思想是如何科学、艺术地处理好学生、教师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乐学;让自己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让教材成为我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合作的依托。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1、南北重归统一;2、大运河的开通。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三个“一”为教学主线:一个政权──隋朝的建立一个局面──隋初经济的繁荣;一个创举──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要求,对本课我设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这一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导入框中的故事导入;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课下收集的。
资料,讲“胭脂井”的传说;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学习“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把握这一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使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
三个目标在整堂课中始终是一个整体,有机结合,在教法、学法中我会进一步谈到。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这个内容我准备设置几个可操作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取信息,然后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适当的进行详细讲解,是这个问题由难转易。
难点:首先是隋朝初年经济的繁荣。
因为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概括性很强,所以适当的补充史料可以使学生分析出原因。
另外对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要是进行辩证全面的分析用一定难度,所以我准备通过提问题、提供史料、传授方法、适当引导及比较到位的进行总结等途径来突破这个难点。
二、说学情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
特别是所教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
三、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的设计,依托于面对哪些学生、处理哪段教材。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实施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
针对外校学生自主、独立、大胆、思维活跃、爱表现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辩论、探究、体验等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以“学”的身份,师生同堂,解读《繁盛一时的隋朝》。
四、说教学过程下面我就具体教学过程说明一下教学目标的实现。
(1)提问注意学科渗透故事设疑激发兴趣关键词:世界著名运河、隋炀帝看琼花开运河一堂课成功与否,开头抓住学生的心,吊起学生的胃口很关键。
所以我采用地理知识提问的方法进行隋运河开通的课堂导入,利用教材导入框中的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引出问题调动学生情绪、渲染气氛,营造历史课堂独特的感觉。
同时指出,传说与历史史实间的区别。
进一步刺激学生情绪、激发兴趣,使学生对大运河有一定宏观了解,轻松、有趣、学生很容易接受,而且能够在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
(2)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关键词:图说历史史学辩论总结规律地图是历史课堂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图》能够帮助学生轻松、明了地掌握隋朝统一后疆域和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端点,并形成正确的空间地理概念,从而在有效的视觉冲击下,于不知不觉、轻松的状态中突破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点1、南北重归统一;2、大运河的开通。
所教学生有小组学习与课堂辩论的优良传统,而且学习的自主性较强,表现欲也很强,因此为突破本课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我采用了层层设疑、史学辩论的方法,设置辩论题: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隋朝大运河开通有何利弊?通过辩论,构建对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将知识、情感、能力三个目标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