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皮肤科病案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

案例一

芦某,女,70岁。就诊日期:1998年9月9日。

主诉:右耳后、颌下皮肤疱疹5天。

现病史: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耳后皮肤发红,渐起疱疹,未予治疗,症状逐渐加重,皮损扩至颌下、颈部,见簇状红色水疱,刺痛,曾用消炎药,无效。患者平日性情急躁。伴随症状:心烦,口干口苦,乏力,倦怠,纳差,眠差,大便略干,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腻,左脉弦滑,右脉沉滑。

辨证要点:患者素急躁,肝郁化火,而平素脾虚,水湿不化,痰湿内蕴,肝胆湿热,循经上扰而发疱疹疼痛。

中医诊断:蛇串疮(肝火上炎)。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治法:清热泻火,疏通经络。

针灸处方:百会、大椎、支沟、曲池、阳陵泉、血海、委中、太冲、右侧大迎、合谷、颊车、率谷、听宫、头窍阴、外关、完骨,大椎放血、拔罐,局部火针放血、拔罐。

治疗经过:治疗3次后,皮肤疱疹已愈,留有2cmX3cm的结痂,经治疗12次后痊愈。患者经针灸治疗,睡眠、饮食状况明显改善。

分析:本病治疗多以局部取穴为主,在疱疹的头尾及四周围剌或施以火针,可达到疏通病变周围经络气血的目的,放血、拔罐达到清泄局部热邪的目的。远道取大椎,清泄阳热之邪。支沟、阳陵泉为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的臉穴,取之以清泄少阳,疏通经络,调理少阳经经气。太冲为肝经原穴,具有清肝热,养肝血的作用,与阳陵泉同用可清泄肝胆热邪。血海为足太阴脾经臉穴,《经穴释义汇解》释穴名之义:“穴为脾血归聚之海,具有祛瘀血,生新血之功能,属女子生血之海,故名血海。”其与委中、曲池相配,有清血中之热的作用。诸穴共用,起到清热澤火、疏通经络的作用。

案二

钱某,女,70岁。就诊日期:2000年3月6日。

主诉:右腰部皮肤疱疹6天。

现病史:患者6天前无诱因出现腰部红色疹伴疼痛,伴有心烦,大便干,全舌红,苔黄,脉沉弦。

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中医诊断:蛇串疮(热毒内蕴)。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治法:祛邪止痛。

针灸处方:阿是穴毫针,拔罐。双侧夹脊穴毫针,拔罐。

2000年3月8日复诊:皮肤疱疹疼痛减轻,又有新发疱疹。

针灸处方:阿是穴毫针,拔罐。双侧夹脊穴毫针,拔罐。

中药处方:自拟方加减。延胡索6g,丹皮10g,白族藜10g,黄苓10g,焦梔子10g,枳实10g,川苒15g,赤芍10g,川楝子10g,柴胡10g,郁金10g,红花3g,甘草10g,全瓜gl2go水煎服,7剂。2000年3月15日:共针灸、拔罐5次,第3次即全部结痂,皮肤疱疹干瘪。

针灸处方:同前。

中药处方:自拟方加减。白茅根15g,延胡索6g,丹皮10g,白羡藜10g,黄苓10g,焦梔子10g,枳实10g,川芝15g,赤芍10g,川楝子10g,柴胡10g,郁金10g,红花3g,甘草10g,全瓜gl2go水煎服,5剂。

案三

甚某,男,52岁。就诊日期:2009年10月12日。

主诉:皮肤出现疱疹10余天。

现病史:患者10余天前皮肤突发疱疹,位于右胸胁部及左大腿内侧,疱疹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现疱疹基本已愈,遗留神经痛。右胸胁部、左大腿内侧疱疹处疼痛,时有抽痛、灼烧感,夜间加重,腹部不

适,时有腹痛,大便稀澹不成形,晨起腹澤,气味腥臭,平素畏寒,纳少,眠差,多梦。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腻,脉滑。

既往史:溃疡性结肠炎病史。

辨证要点:患者操劳日久,忧思伤脾,则见脱腹不适,纳少便澹,日久则湿热内生,兼见大便气味腥臭。忧思日久,肝气郁滞,久而化火,木克脾土,则在加重脾虚泄澤的同时,湿热邪气循肝经走行,发于肌表,而见带状疱疹。证属肝脾不和,湿热夹瘀。治以调理肝脾,清热解毒,化瘀止痛。

中医诊断:蛇串疮(肝脾不和,湿热夹瘀)。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治法:调理脾胃,清热解毒,化瘀止痛。

针灸处方:合谷、曲池、皮损局部阿是穴、中腕、天枢、关元、足三里,采用平补平澤针法,留针30分钟,针后于脐周神灯照射。起针后用火针针刺病变局部,拔罐放血,留罐5分钟。中药处方:自拟方。苦参10g,生地10g,防风10g,荆芥10g,知母10g,桔梗10g,板蓝根15g,金银花10g,延胡索10g,炒白术10g,茯苓10g,苍术10g,白鲜皮10g,甘草10g。

治疗经过:治疗3次后,后遗痛减轻,经治疗10次后痊愈,患者经针灸治疗,大便、饮食状况明显改善。

丹毒

案一

魏某,男,50岁。就诊日期:2006年5月31日。

主诉:大腿内侧肿胀3个月,麻木3个月。

现病史:患者诉10余年前腹股沟处有一4cmx4cm大小的肿块,质硬,无疼痛,曾经手术治疗。现左侧腹股沟肿胀、麻木,四肢散发红疹,瘙痒,曾在空军总医院诊断为“下肢淋巴管炎”,现服雷尼他定等药。饮食正常,睡眠正常,大便正常,小便正常。全舌淡红,苔白、质薄,脉滑。

中医诊断:丹毒(湿热下注)。

西医诊断:下肢淋巴管炎、股内侧局部术后肉芽肿。

治法: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针灸处方:阿是穴火针刺,左侧殷D芒针刺,左侧秩边芒针刺。

2006年6月9日复诊:下肢肿胀明显好转,红疹明显好转,皮肤瘙痒好转,饮食正常,睡眠正常,大便正常,小便正常。全舌淡红,苔白、质薄,脉滑。

针灸处方:阿是穴火针,双侧次醪毫针,大椎毫针,双侧飞扬毫针,双侧三阴交毫针,双侧太溪毫针,双侧委阳毫针,双侧委中毫针,双侧悬钟毫针,双侧阳陵泉毫针,双侧腰阳关毫针,双侧殷内毫针,双侧阴陵泉毫针。

分析:双腿局部火针刺,令其出血,达到祛瘀生新目的。

案二

洪某,女,48岁。就诊日期:2009年2月6日。

主诉:左踝内侧红肿疼痛3月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