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一、高考考点梳理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符号分别为∈和∉.
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用数集的符号:实数集记作R;有理数集记作Q;整数集记作Z;
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
N .
+
A B
(四)、集合关系与运算的重要结论
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个,真子集有-1个.
n
2n2
2.传递性:A ⊆B ,B ⊆C ,则A ⊆C .
3.A ∪B =A ⇔B ⊆A ; A ∩B =A ⇔A ⊆B .
4.∁U (A ∪B )=(∁U A )∩(∁U B );∁U (A ∩B )=(∁U A )∪(∁U B ) . 二、历年高考真题题型分类突破
题型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2013全国Ⅰ卷)已知集合A ={1,2,3,4},},|{2A n n x x B ∈==, 则=B A ( ).
A .}4,1{
B .}3,2{
C .}16,9{
D .}2,1{ 解析:∵B ={x |x =n 2,n ∈A }={1,4,9,16},∴A ∩B ={1,4},故选A .
题型二 集合间的关系
【例2】(2017全国Ⅰ卷)已知集合A ={}|2x x <,B ={}|320x x ->,则( ).
A .A
B =3|2x x ⎧
⎫<⎨⎬⎩⎭ B .A B =∅ C .A
B 3|2x x ⎧⎫=<
⎨⎬⎩
⎭
D .A
B=R
解析:由B ={}|320x x ->,得B 3|2x x ⎧⎫=<⎨⎬⎩
⎭
,因为A ={}|2x x <,所以A B =3|2x x ⎧⎫<⎨⎬⎩
⎭
,故选A .
题型三 集合的运算
【例3】(2019全国Ⅰ卷)已知集合U ={1,2,3,4,5,6,7},
A ={2,3,4,5},
B ={2,3,6,7},则B ∩∁U A =( ).
A .{1,6}
B .{1,7}
C .{6,7}
D .{1,6,7}
解析:∵U ={1,2,3,4,5,6,7},A ={2,3,4,5},B ={2,3,6,7}, ∴∁U A ={1,6,7},则B ∩∁U A ={6,7},故选C .
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一、高考考点梳理 (一)、命题的定义
可以判断真假用文字或符号表述的语句叫做命题。
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二)、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1.四种命题间的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无关. (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定义
1.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2.若p q 且q p,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3.若有p q ,无q p ,则称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4.若有q p , 无p q ,则称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若无p q 且无q p,则p 是q 的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四)、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
根据p q ,q p 进行判断,适用于定义、定理判断性问题。
2.转化法
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把判断、定义的命题转化为其逆否命题再进行判断,适用于条件和结论带有否定词语的命题。
3.集合法
根据p 、q 成立对象的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适用于命题中涉及字母范围的推断问题。
二、历年高考真题题型分类突破
题型一 四种命题的关系及其真假判断
【例1】原命题为“若z 1、z 2互为共轭复数,则|z 1|=|z 2|”关于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
A.真 假 真
B.假 假 真
C.真 真 假
D.假 假 假
⇒⇒⇒⇒⇒⇒⇒⇒⇒⇒⇒
解析:由共轭复数的性质,原命题为真命题,因此其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
当 z 1=4+3i ,z 2=3+4i 时,|z 1|=|z 2|成立,但z 1、z 2不共轭,所以逆命题为假命题,从而它的否命题也为假命题,故选B.
题型二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例2】(2019全国Ⅱ卷)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
C.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 ,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
解析:当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β时,//αβ;当//αβ时,α内存在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β,故选B.
第三节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一、高考考点梳理
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常用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有“且(∧)”、“或(∨)”“非(┑)”。
(2).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
2.(1).“所有”、“每一个”、“任何”、“任意一条”、“一切”都是在指定范围
内,表示整体或全部的含义,这样的词叫做全称量词。
(2).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3).全称命题的符号表示
设p (x )是某集合M 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形如“对M 中的所有x ,有
p (x )成立”的命题,用符号简记为:∀x ∈M ,p (x )。
3. 存在量词与存在性命题
(1).“有些”、“至少有一个”、“有一个”、“存在”、都有表示个别或一部
分的含义,这样的词叫做存在量词。
(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3).存在性命题的符号表示
形如“存在集合M 中的元素x ,有p (x )成立”的命题,用符号简记为:
)(,x p M x ∈∃。
4. 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否定
(1).全称命题p :)(,x p M x ∈∀; 则命题的否定为⌝p :)(,x p M x ⌝∈∃。
(2).存在性命题p :)(,x p M x ∈∃; 则命题的否定为⌝p :)(,x p M x ⌝∈∀。
二、历年高考真题题型分类突破
题型一 逻辑推理
【例1】(2017全国Ⅱ卷))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向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们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 )
A.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B.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C.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
D.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
解析:由甲的说法可知乙、丙1人优秀1人良好,则甲、丁两人1人优秀1人良好,乙看到丙的成绩则知道自己的成绩,丁看到甲的成绩知道自己的成绩,即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故选D.
题型二 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
【例2】(2019全国Ⅲ卷)记不等式组6,20x y x y +≥⎧⎨-≥⎩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 .命题
:(,),29p x y D x y ∃∈+≥;命题:(,),212q x y D x y ∀∈+≤.下面给出了四个命题
①p q ∨
②p q ⌝∨
③p q ∧⌝
④p q ⌝∧⌝
这四个命题中,所有真命题的编号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由不等式组6,
20x y x y +≥⎧⎨-≥⎩ 可求出区域D ,可得直线2x+y=9与2x+y=12均经
过区域D,则P 真q 假,从而⌝P 假⌝q 真,所以①③真,②④假,故选A.
【例3】(2013全国I 卷)已知命题x x R x P 32,:<∈∀;命题231,:x x R x q -=∈∃,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解析:由20=30知,P 为假命题.则⌝P 是真命题。
令h (x )=x 3-1+x 2, ∵h (0)=-1<0,h (1)=1>0,∴x 3-1+x 2=0在区间(0,1)内有解.
∴∃x ∈R ,x 3=1-x 2,即命题q 为真命题,则⌝q 是假命题。
综上,只有⌝p ∧q 是真命题,故选B.。